學生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個人文件/學生作文/列表

大學聯考作文門與路

大學聯考作文門與路

大學聯考作文門與路範文一

社會經驗告訴我們,“選對門”是“走對路“的第一步,正所謂“萬事慎始”。假如思想僅限於此,那麼對於人生的理解毫無新意可言。

當我們高中畢業之時,一定會順理成章地認為,進了大學門內才意味著到達未來幸福的第一個驛站。現實是,大學之門並不太好開啟,有不少運氣的成分在,不是每年有許多人倒在了這個門前嗎。難道能認為,對於這些人而言,通向未來的門就此關閉,未來之路從此斷絕?顯然不是,因為現實中的答案也並非如此。許多情況下,通向未來的門並非只有一個,路也並非只有一條,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閉了一扇門一定為你開啟了另一扇門,並非只有進入大學之門才配談學習、探索和創造。

更何況,門與路之間也不一定具備必然的對等關聯性。也就是說,並不是進了一個理想之門,後面就一定有理想之路在等著我們。一個看起來極端但又頗為現實的例子是,許多獲得大學文憑的人出了校門就面臨失業,這至少說明大學門內的理想與大學門外的社會現實之間並非能夠無縫對接。

大學之門究竟意味著什麼,人生之路究竟該如何走,這些問題並不是站在大學的門內或門外一定可以想得清楚的,只有經歷過人生磨難的人才知道它的滋味。一般而言,門與路的選擇取決於價值觀的定位,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的標準。而在沒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前提下,任何方法和途徑都是不穩定的,均存在被輕易替代的可能性。因此,對於考大學這件事,假如僅僅定位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層面一定會誤人誤已。社會整體價值觀對於一個人的考量和評估是這個人能否作出一定的社會貢獻,直白地說,你有什麼可被利用的價值,而不是看你曾經讀過多少書,也不是看你出自什麼門第。

魯迅在《故鄉》一文的結尾處寫道:“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的本意是說,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之門和希望之路,並沒有必要沿著眾人曾經走過的老路去走。當你選擇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反過來也會影響別人並讓別人沿著你的路去走。例如,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他們並沒有大學文憑,但不妨礙他們憑藉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創造,克服重重困難後最終獲得全世界的尊重。

毫無疑問,對於社會之門與人生之路的選擇,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雖然個人的選擇對於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微不足道。但是個體差異性的全部組合就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走向。現實社會中,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國家整體創新能力和年輕一代的社會責任感問題,並非是一個國家應當有多少所大學。也就是說,大學的多寡並不能說明創新能力的強弱。當一個國家沒有樹立起相對統一、具有向心力特點的價值觀體系,有再多的大學也只是多幾個符號而已。而眾多教育質量不合格的大學也註定培養不出什麼合格的人才。

現實社會中,許多人總是被從眾心理所左右,被世俗價值觀所綁架,總想以最小的成本循規蹈矩地沿著別人走過的路去走,不願意冒風險,不願意為創新付出成本。年輕人總是被周邊的好心人勸告,只有大學才是通向未來的唯一的希望所在。並不明白進入大學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尋找大師,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啟迪,並非單純為了一紙文憑和完成幾年學業。可惜的是,年輕的、旺盛的智力資源總是年復一年地溢位低矮的價值觀堤壩而白白浪費掉。也就是說,考進大學的學生們並非個個都在從事著學習、探索和創造這聽起來近乎神聖的事情,許多人以為進了大學就等於進了人生旅途的頭等艙,開始高枕無憂,甚至放縱了。

無可否認,高中生年齡的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時間起點往往就在於高中階段。而高中生的價值觀定位起點又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整體價值觀的高低。當價值觀總是與個人利益相關連而與責任感失之交臂,則將是整個民族的悲哀。因此,向他們灌輸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在人生第一個門與路的選擇當口,不僅對他們的一生將起到重大影響,甚至會對於未來的國民性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少年強,則中國強”,先賢梁啟超不無悲憫的吶喊,不知能否對當代的年輕人有一絲的觸動?

真理之門與踐行之路永遠相連,這或許是“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這句話的真實含義。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價值觀與方法論如影隨形,明代先賢王陽明先生曾經說過“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因此立意和立志的起點很重要,僅這一點就值得當代所有人的深思。

TAG標籤:大學聯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