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工作總結/調研報告/列表

關於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調研報告

關於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調研報告

關於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調研報告

根據中共*市委統戰部《關於印發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2023年度重點課題調研選題計劃的通知》,民革*市委於2023年組織重點課題調研組,就“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情況開展了調研,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

一、全市現代化農業基地建設現狀

(一)現代化農業基地建設基礎持續夯實

近年來,*市充分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產”的效益,謀求推動農業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持續推進*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個國家特色優勢產業叢集、*個省“一縣一業”示範縣和*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建設,進一步提升整體實力。另一方面,突出抓基地、建設施、引主體、延鏈條,走現代化、設施化、高階高品質農業發展路子,建成農業基地*個、*.*萬畝。

(二)農業產業規模效益逐步提升

20*年以來,全市農業基地建設持續發力,一些農業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規模效益逐步提升,對村集體、農戶增收、增產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如*農業20*年柑橘種植面積*畝,營業收入達*.*億元,帶動全縣種植柑橘面積*.*萬畝,預計2023年產值可達*.*億元;*花卉、*農業大棚種植種苗等近*畝,帶動*等地花農種植月季鮮切花等**畝;*區*有限公司高階大棚種植蝴蝶蘭鮮切花等*畝,公司營業收入*萬元,畝均產值達*萬元。

(三)投入主體多元化趨勢方興未艾

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農業基地基本形成了多元發展的態勢。一是以傳統農業經營主體成長起來的一些農業企業不斷加大基地建設投入並逐步發展壯大,如褚氏農業、雲秀花卉等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行業、產業龍頭、頭部企業;二是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建設模式為主的小型農業企業不斷髮展,如新平、華寧的柑橘種植戶等,有效地支撐了全市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三是本地民間資本跨界投入,如活發集團、匯龍科技紛紛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的投入;

四是部分國有企業嘗試將已經流轉的土地作為固定資產開展投融資,引入專業農企合作發展,如紅塔區通過國有企業投融資,在春和街道按招商入園企業需求訂單式建設中高階農業設施,實現農業企業“拎包入駐”,輕資產投入規模化、工廠化發展高原特色農業。

當前,全市現代化農業基地建設發展前景廣闊,但制約因素也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土地要素結構與發展需求存在矛盾,壩區土地流轉價格較高,農業基地設施畝均投資強度低,基地規模小而散,農業經營主體實力有待提升,市、縣相關部門落實政策尚沒有完全形成合力等方面。

二、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農業基地的對策建議

(一)精準落實政策。

1.加大中央、省、市有關設施農業、農業基地建設政策措施傳導力度,積極向上爭取中央、省級設施農業專案。2.實施好《*市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不折不扣地執行五個方面的政策支援,重點落實好獎補資金使用、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儘快出臺獎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並建議重點考慮農業基地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產品影響力、對農村的貢獻率等方面。3.整合政策資源,用好用活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園等政策支援;農業農村、林草、水利、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要形成聯動機制,在農業基地引進、投建過程中及時協調解決土地、林地草地、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形成支援合力。4.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更加明確基地建設的有關目標、概念和標準,積極組織農業企業申報省級、市級、縣級農業基地。

(二)強化專案支撐和要素保障。

對標2024年完成省級基地申報目標,認定市級基地*個、縣級基地*個,力爭到2025年,建成*個覆蓋不同產業型別、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層次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等目標任務。1.做實做細招商引資,強化要素保障,確保承諾兌現。2.支援龍頭企業打造區域品牌,推動本地企業加大基地建設投資。3.創新投融資模式。縣(市、區)按照以資源換產業思路謀劃儲備一批農業基地專案,以工業化理念建設一批標準化現代化農業示範基地[充分發揮市、縣國有平臺公司作用,與鄉(鎮、街道)企業或村(社群)集體企業實施混改,加快農業基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既能發揮國有平臺公司的資金、資源等優勢,也能充分調動鄉(鎮、街道)、村(社群)的積極性,實現上級資金、資源與土地、水利等要素的有效銜接]。

4.進一步摸清可用土地底數。全市現有可用於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土地*塊、*.*萬畝,在這些土地中,應進一步明確地塊情況,如*畝、*畝、*畝、*畝、*畝以上連片的地塊分別有多少,水、電、氣、熱等情況如何,海拔、氣候條件如何等。

(三)多途徑加大資金支援。

1.積極爭取中央、省專項資金,如省級產業叢集獎補資金、鄉村振興專項債券資金等;用好用活市級基地建設獎補資金。全市農業部門2023年向上爭取資金*.*億元,市級也設定了*萬元的基地建設獎補資金,要進一步精準用好這一類資金,重點支援現有、新建的大型中高階農業基地建設和發展。2.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支農信貸產品和服務,鼓勵社會保險機構推出針對農業基地的保險產品。

(四)創新運營模式,以工業園區的理念來打造農業園區。

1.以縣(市、區)為單位,以工業園區的理念來打造農業園區,抓住政策視窗期,在符合有關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及時對農業基地用地進行調整,對現有農業基地、新建農業基地進行集中化、規模化發展,逐步打破全市現有基地規模小、零星分佈、碎片化等格局。2.在承包地確權入股基礎上,通過“雙綁”進行“孵化”,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關係,推廣先進技術、節約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3.進一步推廣如晉寧張良花卉合作社採用的“社員入股+土地流轉+基地工資”合作社創新發展模式、賓川縣巨集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採用的“搭建平臺+入股分紅”合作社強力帶動模式、新平褚氏農業採用的“土地租金+基地工資+獎勵提成”知名品牌帶動模式等。

(五)結合土地整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綠色農業智慧農業加快發展。

1.為土地流轉做好前期服務,降低流轉成本,及時消除土地流轉障礙,以便促進土地流轉並擴大流轉規模。2.充分發揮村組基層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作用,採取集中託管、集中流轉的方式助力投資主體獲得土地要素。3.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基地智慧化裝置投入或改造投入,依託優勢基地建設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和一批農業技術創新平臺(如院士專家工作站),鼓勵企業探索開發基地農業資料區域平臺。4.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所對接合作,強化產學研平臺建設,改善科研創新環境,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並強化農業科技研發示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