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工作總結/調研報告/列表

(多篇)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等調研報告

(多篇)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等調研報告

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等調研報告彙編(3篇)

篇1:

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建築施工企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要想實現穩健發展,就離不開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和保障,穩定的現金流是企業發展的血液,因此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來源,為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打下堅實的資金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建築施工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外部市場環境日益複雜多變。與此同時,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加大了企業資金獲取的成本。加上房地產行業管控力度加大,導致建築施工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融資成本不斷提升,墊資規模大、回款時間長等問題普遍存在。因此,積極開展高質量的資金管理與控制工作,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流於形式,難以發揮實效

建築施工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算管理,健全完善的預算編制能夠幫助企業領導層與管理者,對下一年度各項成本費用資金支出的數額和結構予以全面瞭解和把握,並以此為基礎對下一年度的各項生產運營計劃予以有效指引,保障各項工作在預算範圍內開展。但不少建築施工企業預算管理流於形式,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實際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預算編制人員能力不足,對預算編制相關理論和方法缺乏足夠了解和深入的學習,對自身工作的職責許可權和內容缺乏全面清晰瞭解,不夠重視預算編制。造成預算編制方法傳統滯後,沒有按照企業自身運營發展的客觀情況以及外部市場最新的成本變化資料作為基礎,導致所編制的預算指標難以貼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最終同實際的生產經營存在著不小的出入。二是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企業內部採購部門和專案施工部門容易因資金是否到位而產生資訊差,導致各項成本費用支出脫離預算管控,造成部門預算超支,加大了企業內部成本支出。三是沒有對預算予以全方位稽核,也就是說建築施工企業在完成預算編制之後,沒有對其開展專業性、全方位的稽核,難以切實保障預算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企業資金預算管理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實際作用,無法為企業各項經營業務活動提供規範化的指引。

(二)資金管理比較分散,效率較低

就一些大型的建築施工企業來說,擁有許多的下屬子公司,並且各分子公司之間彼此相對獨立,這導致企業集團總部難以實現對資金的集中高效管理,資金比較分散,集中性較差,企業總部對各專案的材料、人工等費用的支出情況缺乏全面及時瞭解,因此其支出情況的真實性也得不到驗證和保障。另外建設單位對建設資金嚴格監管,要求專款專用,受監管專案難以實現資金集中,這就導致企業資金分佈比較廣泛,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閒置成本較高,造成資金浪費。未能對資金實行集中高效管理,還有一個原因是內部分子公司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換言之,在具體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擴大自身發展規模,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並不希望企業總部對自身的資金管理產生過多的干預行為。也就是說,分子公司對開展資金集中工作的主觀能動性較差,導致企業總部難以調配富餘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現階段在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下,企業業務總量不斷減少,加之其他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回款速度較慢,給現金流動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甚至容易出現資金緊張或者資金鍊斷裂的情況,為企業發展埋下了不小的資金風險和運營風險。所以要未雨綢繆,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強化資金管理能力,這樣才能扼殺風險。

(三)融資難度和成本不斷加大

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不斷加大,作為房地產行業主要的上游企業,建築施工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較大影響。具體而言,銀行對放貸條件予以更加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且對建築施工企業來說,其自身的工程造價就比較高,因此資金缺口較大,需要進行融資的總量大。在生產規模擴大的現實需要下,企業的債務規模也不斷變大,導致其融資成本不斷提升,在鉅額本金和利息壓力下,不少企業只能再次向其他銀行進行融資,如此便導致自身債務越滾越大,陷入惡性迴圈。所以需要企業對融資難、融資成本大等現實問題予以關注,這與企業能否實現長遠穩健發展關係密切。

(四)回款週期較長,加大了現金流壓力

現階段,從我國不少建築施工企業運營發展的現狀來看,墊資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潛規則,因此專案款被拖欠的情況屢屢出現。甚至對於一些建築施工企業來說,直到工程施工完畢其墊付資金依舊沒有及時回收。也正是鉅額的資金墊資行為加大了企業現金流的壓力,容易造成運營風險或資金風險,需要對此予以密切關注。另外,不少建設單位往往會以資金不到位或者是施工進度需要稽核等各種理由來故意拖欠施工方的工程款,使得應收賬款的回款速度更慢,導致專案施工進度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也為生產運營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尤其是影響了企業資金流動,加大了資金壓力,長期會影響企業發展。

二、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擬定並積極落實預算編制計劃對建築施工企業來說,要想最大化實現資金管理的預期效果,就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預算工作做保障,所以需要企業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計劃並予以有效貫徹落實。在進行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首先要形成科學先進的預算編制理念,摒棄傳統滯後的編制方法,確保編制方法的科學性、靈活性和適用性。不僅要以上一年度的相關資訊和資料作為基礎引數,同時也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予以密切關注,結合企業自身運營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綜合分析與統籌考慮。在此基礎上,緊緊圍繞企業下一年度的施工任務目標來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對固定預算、彈性預算以及目標成本預算等方法加以充分的運用,要保持預算編制過程中的謹慎態度。另外,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一定要強化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以及上下級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這樣才能形成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閉環反饋鏈條。需要由企業領導成員、管理人員對預算是否與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相結合進行全面審查,然後再由基層操作人員對預算是否與實際操作需要相符合進行全面審查,再把相關資訊反饋到管理層。這樣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覆溝通與交流最終確認,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強化資金集中管理力度。在新發展環境下,需要建築施工企業強化自身資金集中管理力度,全面強化資金集中管理整體意識,加快構建相關管理制度。要求各分子公司從企業集團整體長遠利益出發,在自身運營管理和資金活動中,積極配合企業總部對資金管理的相關政策和要求,逐步推進資金的集中化管理。對於各專案資金管理來說,需要集團總部予以嚴格規範化的監督管理和控制,對資金流動是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予以全方位檢查和分析,防止專案私設銀行賬戶來對專案進行結算的情況出現。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對資金進行集中統一化的管理和控制,並在結算時對網上現金管理平臺進行靈活充分運用,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新型結算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資金結算成本,最大化集中並且盤活資金,確保資金安全。同時也要對資金是否實現了科學合理分配與高效利用予以足夠關注,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如此才能凸顯資金價值,為建築施工企業穩健發展打下堅實的資金基礎。

(三)實現融資渠道向多元化發展。對於建築施工企業來說,存在著大量的專案流動資金的現實需要,因此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和保障,可通過信譽擔保等多種辦法來提升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現階段,企業資金的主要供給依然以銀行為主,所以需要注重且長期維護好與銀行良好的合作關係,以便於能夠獲得足額的授信額度,做到及時溝通,以誠相待,與銀行成為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另外,在具體的施工中,對於那些單位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可以積極主動尋求正規的融資租賃公司進行合作,以融資租賃的形式來降低企業資金壓力。需要企業積極引進和培養專業化的融資人才,並且對其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全方位提升其融資能力和水平。要對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的成本費率進行全方位測算,對長期、中期、短期的融資租賃方式加以組合應用。此外,也可以考慮把延期收款專案的債權進行出表保理,這也是一種有效的融資手段。只有對上述辦法加以靈活高效運用,才能推動融資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於降低融資成本意義重大。

(四)減少墊資,提升回款速度和能力為了最大化保障建築施工企業的資金流動能力和水平,需要站在全過程的角度儘可能減少墊資施工行為,並且不斷提升回款速度和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減輕回款壓力。在簽訂合同之前對合同中的內容,如雙方的責任義務、付款時間以及具體的付款方式等進行審慎的檢查,也需要對合同方的生產經營管理狀況、信譽等進行全面分析和了解,這樣才能從源頭上對風險進行把控。另外也需要杜絕自身出現迫切開工的急躁心態,杜絕一切盲目墊資開工行為,這樣才能防止出現大額超時墊資情況。需要在具體的專案施工過程中,對各種原始資料或者憑證加以及時收集、整理和保管,對於那些非合同付款專案要拒絕付款,在確有必要的時候也需要先簽訂補充合同,為後期的法律維權提供依據。

(五)加快構建並完善內控體系。建築施工企業加快構建並完善內控體系,有助於推動資金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因此要結合企業專案開展的情況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實際的資金管理能力和需求量,加快制定內控體系,並對其予以優化和完善,如此才能約束企業的日常管理行為。此外,設定內部審計部門並保障其獨立性,同時也可以聘請專業人員來負責資金監管工作,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如此才能全面強化資金管理水平。

(六)構建並完善資金管理的懲獎機制只有在建築施工企業內部加快構建獎勵激勵機制,並充分發揮其實際作用,才能推動資金管理實現預期效果。需要結合專案具體的內容來擬定相關的考核體系和指標,並將其與相關管理人員的具體薪酬掛鉤,這樣才能更好的把資金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去,使資金管理向常態化方向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懲獎機制的作用,將績效考核變成常態化的工作,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建築施工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

三、結束語

目前,一些建築施工企業資金管理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因此需要企業對此予以全方位的瞭解和足夠的重視。要針對企業自身現階段運營發展的具體狀況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統籌考慮相關政策因素和市場風險。在此基礎上全方位強化預算編制能力和水平,加大風險預警力度,實現對資金的集中化管理和控制,不斷豐富和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避免墊資施工,全方位提升應收賬款回款能力和速度。只有從多個方面出發,才能切實有效提升資金管理能力,從而降低因為資金短缺而出現運營、財務風險的概率。這樣不僅能保障資金安全,同時也能夠為建築施工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站穩腳跟、實現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資金基礎。

集團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引言

集團內部審計工作需要領導在管理過程中,堅持以風險為導向,將具有普遍性和傾向性的財務問題作為審計的主要切入點,以各種審計專案的有效開展來為集團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集團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既能夠實現審計內控與財務風險管理的協同發展,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審計價值的有效輸出,對於集團的改革發展工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分析

(一)有利於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加強集團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有效地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對於完善集團的經營管理模式以及提升集團的經營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多元化的集團會受到規模大以及地域分散的各方面的原因,在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存在重大的難度,而利用內部審計加強對集團內部控制工作既能夠促進集團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健全,也能夠有效地補足集團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並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建議,對於進一步完善集團內部控制工作、加強集團財務風險的管理水平以及保障集團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有利於確保集團決策的整體質量。科學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幫助集團及時的發現在生產經營及各方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且結合集團的實際經營狀況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通過與集團財務預算的相關資料進行比較來幫助集團提供一定的決策支撐,這樣既能夠結合現階段的審計工作積極有效地調整經營策略,還能夠對於集團的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管。在內部審計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價值,從而對集團的人力資源以及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瞭解和掌握,這樣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能夠對集團的各項資訊進行相對客觀的評價,對於集團戰略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有利於幫助集團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目前集團的發展受到國際國內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迎來機遇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加強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幫助集團有效地規避各種潛在的風險。在集團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既有利於提升集團的發展水平,有效地降低財務管理的風險,內部審計由於具有獨立性受其他部門的干預較少,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從集團全域性的角度出發,保證各方面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因此,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對於集團的風險管理體系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做出真實合理的評價,從而幫助集團有效地識別風險以及應對各種經營風險,實現集團風險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儘可能地幫助集團減少相應的經濟損失。

二、集團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存在不足。科學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僅需要審計人員對集團各個管理環節和經營環境進行綜合全面地瞭解,還需要審計人員具備一定的審計管理知識和實踐管理經驗,只有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集團內部審計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健全等基礎問題,很多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還有待提升。因此,在這一背景下結合當前集團的發展情況以及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施情況,進一步優化審計隊伍的整體結構,建立健全隊伍的專業素質是集團發展過程中急需要改善的一個問題。

(二)內部審計資訊化建設有待提升。隨著資訊科技

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在集團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為了保證審計效率的有效提升,需要進一步加強資訊系統的應用,從而幫助集團更好地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以先進的資訊管理技術來提升內部審計的整體水平。然而,從目前集團的整體管理情況來看,還存在資訊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既不利於集團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也不利於集團各個方面的審計工作機制的有效完善,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資訊科技以及人力資源方面配備不足以及內部審計工作缺乏資訊化意識導致的。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集團應當結合當前資訊科技的應用現狀,進一步深化內部審計工作的資訊化水平,以資訊化審計平臺的搭建和完善集團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不斷地提升集團的整體經濟效益,為集團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技術支撐。

(三)內部審計機制缺乏系統性。系統化的內部審計機制能夠有效地使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於其他部門正常執行,從而實現對集團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科學審計和有效防控。然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集團在內部審計機制的建立方面缺乏機制建設的問題,在管理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並沒有從團隊其他部門中獨立出來,甚至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很多財務部門以及其他部門都會調撥一些非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來開展相應的內部審計工作,這樣依然無法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工作的整體價值,還會影響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與此同時,在集團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內部審計還缺乏相應的機制建設和管理體系建設,缺乏調整科學性和系統性,導致集團的內部審計無法有效地改善和提升集團的內部審計水平。一般集團的內部審計流程如下圖所示,在不同的審計環節都需要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作為支撐,因此,在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都需要加強系統化的管理。

(四)集團內部審計缺乏重視性。從當前的情況可以看出,大多數集團對於內部審計工作還缺乏相應的管理意識,對內部審計工作缺乏重視,在市場經濟機制的發展過程中,既沒有將內部審計這一先進的理念應用到集團管理工作中,也無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對集團經營管理的重要價值,導致集團的財務管理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往往容易產生一些潛在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集團在開展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無法將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與內部審計工作建立正確的聯絡和管理認知,也沒有充分的分析內部審計的結果,導致無法為內部的管理決策提供重要支撐。與此同時,集團在內部審計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形式化的問題,既沒有全面的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也沒有將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優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參考,導致集團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不利於集團的健康平穩發展。

(五)價值增值和風險管理意識缺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集團內部審計體系包含了專項審計,績效審計以及財務收支審計等各方面的審計,還能夠對集團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的審計管理。然而從時間角度來分析,內部審計工作還缺乏事前和適中監督,僅僅偏重事後監督工作,從審計方式的層面來進行分析,大多數集團在管控過程中缺乏對於集團戰略實施方面的系統性內部審計分析工作,集團在多元化發展體制機制完善等方面缺乏重視。因此,在內部審計過程中,集團需要進一步提升價值增值和風險管理意識,以此來推動集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的有效提升。

三、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對策分析

(一)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一方面,需要集團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集團雖然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但是在應用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原有的內部審計制度與現階段的經營管理工作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在全新的業務模式發展過程中,集團應當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戰略規劃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與當前集團內部的實際情況相符合,這樣既能夠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也能夠進一步降低集團的財務管理風險。與此同時,還需要明確的是,集團應當確保集團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來配合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這樣既有利於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作用,也能夠有效地降低集團在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問題;另一方面,集團還需要及時地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觀念,目前大多數集團仍然將內部審計作為事後監督的一項工具,在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缺乏完善的風險意識,既沒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價值,也在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全面性,因此集團應當及時有效地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管理理念,將集團的治理情況、內部控制工作以及風險管理等全部納入內部審計工作的範疇中,這樣既能夠幫助內部審計工作貫穿在集團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也能夠將內部審計從事後核查向事前的風險預測以及事中的監督轉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促使集團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加強集團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一方面,應當加強與集團高層領導之間的有效溝通,在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高層的領導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需要在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與領導溝通來明確審計意圖,通過制定科學的審計章程來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在開展同時也要在審計的開展與結束之後及時地向領導彙報審計的結果,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地獲得領導的全力支援和配合,也能夠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與被審計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於集團內部的各個部門來講,所有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監控之下開展的,對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綜合全面的調查檢查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內部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發揮監督功能,還需要發揮服務的功能,加強與審計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幫助內審人員及時地做好審計宣傳工作,通過發現被審計部門之間的問題來幫助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改正,從而促進集團各項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需要內審人員抱著服務的意識來與各部門開展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夠得到集團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理解和配合,進而提升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綜合來看,內部審計工作在集團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既需要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的有效管理和溝通,也需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將各種潛在的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尤其是在集團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加強內部審計工作能夠進一步明確集團財務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幫助集團在日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科學的控制財務預算,這樣既有利於集團高層科學地開展各項財務決策工作,也能夠幫助集團有效地消除各種潛在的財務風險,促進集團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加強內部審計的資訊化建設。一方面,集團應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資訊化建設,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集團規模逐漸擴大,業務量的增多致使集團內部資料也在逐漸增多,集團內部的很多業務板塊也需要通過資訊系統來記錄業務資料,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過程中,對於這些資訊資料的審計工作需要依靠資訊科技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對內部審計資訊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強內部審計資訊化的建設,軟體設施的建設能夠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資訊化系統,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效性,也能夠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朝著更加科學完善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大多數財務資料都是通過資訊化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利用資訊科技對這些系統資料進行內部審計工作,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財務風險,同時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有效地規避這些財務風險,是促進提高集團財務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實踐方式;另一方面,集團應當主動構建與內部業務相匹配的內部審計系統,加強內部審計系統的資訊化建設,還需要結合集團其他部門的業務板塊進行有效的對接,在資訊系統的完善過程中,既要做到資料方面的系統對接,也要做到管理層面的業務對接,這樣不僅能夠實現集團內部資訊管理的一體化建設,也能夠幫助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能通過審計系統直接高效地獲取到各個部門的管理資料,這樣既能夠有效地避免傳統抽樣調查的審計方式,也能夠實現對於集團業務部門資料的審計全覆蓋,是強化內部審計監督管理職能的一個重要實踐方式。

(四)加強內部審計結果落實整改的跟進。一方面,需要集團的管理層加強對內部審計結果的重視程度,很多集團在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都是按照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追究責任這一模式來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對於內部審計工作查出的問題會直接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處罰,認為只要把這個問題處罰了,內部審計工作就算完成了。殊不知,在完成這次處罰工作之後,如果不針對問題進行有效地改善,下次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因此,需要管理人員結合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的整改落實,通過重視審計結果的落實來加強集團的內部控制工作,這樣既能夠有效地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有效落實,也能夠確保及時的整改內部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成效。一方面,集團還應當建立審計結果落實整改臺帳,在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之後,集團還應當結合當前的審計工作建立整改機制,在審計報告下達完成以後需要向相關的部門提供整改建議,這樣在完成日常的審計工作之後,還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對於結果整改工作進行有效的跟進,以整改臺帳的方式為集團的每一個部門建立臺帳來記錄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處理結果以及實際的整改情況,將這一臺轉賬記錄的問題與部門的年度考核相掛鉤,以控制核銷手續的方式來保障內部審計結果的整改落實,這樣既能夠實現內部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共同稽核和監督,也能夠讓被審計物件變被動為主動,自覺積極地完成內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有效地整改落實。

結語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工作在集團管理中的應用能夠促進集團的健康穩定發展,但是由於內部審計在我國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在管理體系和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集團結合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以資訊化及社會和整改落實的有效推進來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應用價值,從而不斷的提升內部審計水平,為集團財務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撐,以此來促進集團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及對策探討

一、引言

2018年1月,審計署釋出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

第11號)明確了內部審計的定義為“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的活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各環節的監督,揭示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薄弱環節,督促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促進企業改進工作或生產、加強風險漏洞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公司治理目標的實現。隨著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其內審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壓力也越來越大。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急需轉變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專業勝任能力,建立高效的協同路徑,加強業審融合,強化問題整改,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不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

二、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管理模式設定不夠合理

目前,我國多層級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分級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組合式管理模式4種類型。以S集團為例,其內部審計機構設定在集團總部,二級和三級企業均未設定內審機構,集團總部內審部門對集團本部和下屬所有子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隨著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推進,S集團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涉及的產業多樣化,下屬企業越來越多,集團總部內審部門在制訂年度審計計劃時難以考慮周全,對涉及企業經營的各方面難以真正查深查透,可能存在某些高風險領域未被納入專項審計的情況,無法有效做到全覆蓋、重點審計,這種集中管理模式已經不太適應S集團的發展現狀。

(二)內部審計複合型人才匱乏

內部審計是一項集審計、財務、金融、稅務、法律、計算機、經營業務、風險管理等於一身的綜合性工作,但同時具備這些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非常稀少。S集團的內部審計專職人員多為財務人員出身,除精通財務、稅務知識外,其他領域的知識掌握有限,對近年來收購合併的新產業相關知識瞭解較少,特別是與集團原有主業相差較大的業務板塊,在涉及民營企業、資訊化程度較高的一些高風險領域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同時,內部審計兼職人員多為各條線業務骨幹,雖然本職業務能力很強,但因為是臨時借調,沒有經過系統的審計專業知識培訓,審計經驗不足,無法以審計的思路開展工作,在審計工作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缺乏內部聯動監督機制

S集團審計、紀檢、招採、財務、投融資和工程建設等職能部門對下屬單位檢查時,沒有建立完整的會商機制,目前僅開展部分聯動,各條線的檢查結果沒有實現完全共享,可能存在重複檢查,浪費人力資源等情況。比如,集團財務部門開展下屬企業財務檢查時,已經翻閱大量的財務憑證,而內審部門開展下屬公司內部審計時,再次翻閱大量財務憑證,發現的問題大多雷同,且被審計單位很可能已經整改完畢,再次大量翻閱審查的意義不大。再如,條線管理部門開展下屬企業專項檢查時,發現採購專案中可能存在陪標行為,建議被審計單位進行整改,但未將其作為線索移交至紀檢部門,由此可能導致無法及時發現存在違規經營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發生廉政風險。

(四)資訊化審計程度不高

進入“網際網路+、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大資料”時代,資訊化審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然而,S集團內審部門對科技強審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夠深刻,還沒有構建成熟的資訊化審計體系,加上集團下屬各企業所使用的資訊軟體不一致,集團沒有統一的資料中轉連通機制,無法對各業務系統的資料進行彙集,導致S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尚未融入“智慧”元素,無法進行深層次的資料探勘和綜合分析。內審人員採用對招標採購等業務和各類事項會計憑證逐筆檢查或抽查的傳統審計方法,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難以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挖掘深層次的潛在風險。例如,針對資訊化程度高的營收系統,每月千萬條資料,單靠手工根本無法進行核對,可能導致無法及時發現風險漏洞。

(五)內部審計整改不到位

通過內部審計整改,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經營高效發展,推動公司治理目標的實現。S集團在內部審計整改方面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首先,部分管理人員對內部審計工作認知不到位,重業務、輕整改,認為內審部門是“找茬的”,在審計整改過程中敷衍了事;特別是長期遺留問題,因為時間跨度較大、涉及部門多,整改難度較大,被審計單位不願花精力去落實整改,部分管理人員認為不是自己任期內發生的問題,與自己無關。其次,內部審計人員對審計問題查證不夠透徹,未能發現問題根源,提出的審計建議過於寬泛,無法體現審計價值;有些建議沒有站在被審計單位的角度考慮,可操作性差,審計整改難以真正落地。再次,缺乏追責問責機制,年終考核制度中雖然包含了對整改情況的考量,但是對整改不力或拖延整改沒有明確的懲罰標準;此外,制度規定三級企業由二級企業進行考核,而二級企業沒有內部審計部門,使得其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高,降低了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三、助推集團管控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對策探討

(一)強化內部審計體制頂層設計,優化管理模式

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頂層設計,構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準確定位內部審計,才能更好發揮審計作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建立黨委書記擔任主任的審計委員會,增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二是優化內部審計機構管理模式。推動下屬重要子企業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專職內審崗位,未設定內審機構或專職內審崗位的三級企業由上一級審計機構負責其審計工作,建立垂直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組合式管理模式,形成“上審下”和“同級審”的審計組織方式,進一步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提高審計監督的質量和效率。三是深化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根據國家和行業監管機構出臺的政策制度,及時制定修改完善企業內部相應的制度、操作流程標準、內審人員行為規範等,促進管理體制的優化落實。

(二)培養提升“能查能說能寫”本領,打造內部審計鐵軍

面對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提升內審人員能查能說能寫本領,國有企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拓寬人才選拔機制。外部可以通過校企招聘、知名平臺招聘和優秀人才引進等手段,吸引優秀的審計人員加入集團內審隊伍;內部可以從集團各級企業中挑選有意願、能力強、水平高的骨幹人才,通過系統的審計專業知識培訓,選拔合格人員,充實審計隊伍。二是建立內部審計培訓體系。可以通過與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或者定向委培的方式,結合對集團重要產業、高風險領域的深入瞭解和研究,培養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素養。三是完善內審人員薪酬體系。要制定科學的薪酬體系,通過崗位評定、績效管理、中長期激勵等手段,建立內審人員晉升通道,吸引高質量人才。還可以鼓勵內審人員參加審計師職稱、註冊會計師(CPA)、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CIA)等內審職業相關考試及後續教育,為其提供考試費用支援和職稱補貼,逐步優化內部審計人才結構。四是讓內審人員多在審計一線歷練,多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老帶新”的方式,培養年輕一代審計人才。通過以上手段,努力培養出信念堅定、作風務實、業務精通的高素質研究型內部審計隊伍。

(三)建立健全資訊共享機制,形成內部監督體系

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可建立健全與內部審計監督相協調的涵蓋審計、紀檢、財務、風控、招標採購、工程等部門的內部監督體系,全面提升企業治理水平。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各業務條線近期檢查發現的問題,使紀檢、違規責任追究等部門能及時獲取問題線索、採取措施,揭示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促進國有企業穩定、健康發展。二是聯動檢查,統籌規劃,針對集團關鍵業務和高風險領域,集中各條線骨幹人員開展聯動檢查,擴大檢查深度和廣度,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做大做強國有資本。三是建立資訊系統問題整改庫,彙總集團各業務條線檢查發現的問題及責任主體的整改結果,積極促進成果共享,切實形成監督合力。

(四)建立業審一體化平臺,提高內部審計質效

大資料時代,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應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加強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充分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開展審計,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一是不斷加強對內審人員的資訊科技專業知識培訓,培養提升內審人員對資訊化手段的運用思維和實操能力,同時可以招錄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加入審計隊伍。二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或引入第三方公司相對成熟的整合審計模組,逐步構建財務、招投標、工程建設、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等具體業務融合貫通的業審一體化平臺;對重要的子企業實施聯網審計,實現高效收集和分析資料,促進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更加及時、深入、全面;通過數字賦能風險預警機制,揭示更加隱蔽的風險隱患,建立起高質量的資訊化監督體系,強化內部審計在促進企業風險防控和提高質效等方面的效能。

(五)強化內部審計整改,增強內審威懾力

審計整改的成效是內部審計工作價值的重要體現。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要打通內審工作整改的“最後一公里”,建立健全審計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做好審計工作的“後半篇文章”。一是強化思想認識,通過制度、會議、培訓等方式,明確相關企業管理人員為審計整改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提高整改認知。

二是細化考核標準,切實將審計整改情況作為獎懲、任免領導幹部的重要參考;建立問責追責機制,壓緊壓實整改責任鏈條,對於未按要求整改、拖延整改、拒不整改的行為,可以提請開具督辦單。三是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工作,將審計發現問題分門別類列出問題清單,按照清單開展“回頭看”工作,將已整改的問題銷號,形成“查病、治病、防病”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審計發現問題真實整改、防止屢審屢犯。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