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列表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和盾的的教學設計 篇一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語故事。

活動準備:

矛和盾的圖片或實物模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圖片,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兩樣東西嗎?它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

2、教師小結:這兩樣東西是古時候打仗用的武器。長長的,一頭有鋒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來刺殺敵人的。這個橢圓的鐵牌叫盾,它很堅固,是用來當住矛的。

二、遊戲《成語對對碰》,鞏固所學成語。

每兩個幼兒為一組選擇兩張圖片,組成一個成語。遊戲進行2-3次。

三、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兒邊看大圖書,邊猜故事情節。

2、告訴故事名稱,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通過探望與討論,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訴我們說話、做事前後一致,不能對立。

四、告訴幼兒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五、幼兒學說故事。

1、幼兒自由結伴,自由講述故事。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創造性的表現學過的成語。

1、教師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2、個別幼兒做動作,幼兒猜成語。

3、教師出示成語字卡,幼兒做動作。

4、在音樂伴隨下,幼兒自由發揮表演成語。

活動反思:

開學初, 執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請學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來指導作課,但一堂課下來,卻讓我汗流浹背,面紅耳赤。

上課伊始,我是這樣設計:

1、先板書“矛 盾”,讓學生談談對矛與盾的認識。學生對說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時的一種進攻的兵器,可稱為長矛。

生2:盾是古時戰場上用來防禦的武器。

2、分別出示了矛與盾的圖片,讓學生從形態上更直觀的認識它們。

3、用矛和盾可以組成一個成語(自相矛盾),你們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歷嗎?

(一生很順利的講完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進行到這裡,還是比較順利,學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長,我沒有調控好課堂。

文中有兩句話是賣矛與盾的人說的,原句是這樣:“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的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的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他說話的語氣,我從誇口入手,讓學生理解誇口的意思,學生說的很好,但我沒有注意傾聽,同時學生在讀這兩句話的時候,總是讀不出誇口的味,這時我就開始緊張了,因為上課之前我也沒有練過該怎樣讀,很想範讀,可後面坐著那麼多的老師,我一時頭腦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導讀好了。

而接下來的教學,就很快陷入一種混亂狀態,課前的預設完全打亂,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臉龐不時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次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沒能吃透教材,導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對預設好的教學過程過於依賴,沒能靈活地處理好生成的問題,不能把握教育契機,調控課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自讀自悟,自由表達的空間太少,更多的時間是在唱獨角戲,牽領學生太多,沒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及表達慾望。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是想通過多讀、多背、多說來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理解寓言意思,水到渠成地得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使學生既養成合作學習習慣又能獨立自主地思考;在讀中明理,又能聯絡實際,從中懂得:人在社會生活中,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前後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古文朗讀方法,背誦課文。

2、藉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談話匯入:

1、師:在講課之前,想問同學們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們都學過那些寓言?

生:(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坐井觀天·······)

2、師:你能就其中的一則寓言,告訴同學們它蘊含的道理嗎?

引出:(寓言:就是假託一個故事,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

3、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再學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25課《古代寓言兩則》中的《矛與盾》。

師:板書課題:矛與盾

師:同學們,看到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引出:(什麼是矛?什麼是盾?矛和盾都是幹什麼的?)

教師介紹,強調這是作用相反的兩件兵器(為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打下埋伏)

二、初讀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

2、教師領讀。(注意:語氣、語調及節奏)

3、熟讀成誦:大聲自讀、展示讀、學生領讀、齊讀、男女比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讀,讀通,讀熟,熟讀成誦。

三、自主學習,細讀感悟。

1、自主讀:小組內理解寓言意思(藉助書中的註釋和小組討論等形式,理解寓意。)

2、小組彙報學習成果。

3、學生提出不懂和沒有弄清楚的問題。

4、結合註釋理解寓言的意思,感知寓言講了一件什麼事。

(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楚國有個賣矛與盾的人,誇耀說:“我的盾非常的堅固,什麼物體也不能穿透。”)

這時老師拿起板擦說:“如果老師手中的板擦,就是這個楚國人賣的盾。如果你是這個賣盾的人,右面的同學你們怎樣誇盾,才能引來別人買呢?”

學生暢所欲言:誇他的盾非常堅固···········(出示板書:盾————————堅固)

(2)、好!他的盾這樣堅固,他的矛又如何呢?我們一起看第二句: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又誇耀他的矛說:“我的矛非常的鋒利,什麼物體都能穿透。”)

這時老師又拿起粉筆說:“如果老師手中的粉筆,就是這楚國人賣的矛,如果你是這個賣盾的人,左面的同學你們怎樣誇矛,才能引來別人買呢?”

學生暢所欲言:我的矛非常的鋒利··············(出示板書:矛—————————鋒利)

(3)、這時有人說什麼:“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穿你的盾,怎麼樣?”)

(4)、其人弗能應也。

(這個人無話可說了。)

師:為什麼無話可說了呢?

共同總結:先說自己的盾非常堅固什麼東西都不能穿透,(包括他鋒利的矛)又誇耀他的矛說:“我的矛非常的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包括他堅固的盾)”自己說的話自相矛盾。

5、通過這則寓言你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前後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6、我們已經理解每句話是什麼意思了,而且從中領悟了蘊含的道理,你能用自己的話編一個小故事嗎?

好!這就是老師作業超市其中的一道題,請同學到老師的作業超市去逛逛吧!

四、作業超市

1、用自己的話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家人聽或寫在日記本上。

2、用規範鋼筆字,在練習本上背寫這則寓言。

3、跟據這則寓言畫一幅漫畫

4、寫一寫,學習這則寓言的感受或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事情。

5、課下積累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五、板書設計:

矛與盾

盾堅固

自相矛盾

矛鋒利

實事求是

矛和盾的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括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括的道理

教學過程:

匯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他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需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

•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

第一環節:

o 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匯入  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匯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o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o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o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才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裡,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絡,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o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o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裡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 設計:(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後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後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麼,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

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後再抓住 “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覆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麼?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後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字時,發現文字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字要揭示的道理。於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後勾連。那麼,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複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後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後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於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也說了一些。如帶燈泡的鋼筆,帶音樂聲的拖把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後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寓、矛、盾、譽、吾。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交背誦。

3.藉助註釋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成語包含的道理。

4.以此積累詞語,進行拓展練習,培養學生觀察、聆聽、想象等能力及語言創新能力,啟迪智慧。

教學重難點

瞭解古詞義,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表達。

教學手段及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講授、講解、討論、模仿、運用、回顧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材分析

《矛與盾》是國小六年級(第十二冊)第二十五課內容,短小有趣,借買矛與盾的故事諷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耐人尋味。文字資源與現實聯絡點較多,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並開展思維和語言訓練。

教學過程

一、溝通

今天第一次給大家上課,希望同學們積極思考,努力聽講,踴躍發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節課。

二、回顧、朗讀、揭題

1.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古文?

2.幻燈片出示古文《學弈》。朗讀提問:古文中包含了哪個成語?學生回答後小結:希望同學們上課也要這樣專心致志。

3.體會“弗”:弗若:不如;弗許:不允許。你還能說兩個帶弗的詞嗎?(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題: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則有趣的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道理的古文。(板書課題:25.矛與盾)

三、學習《矛與盾》

1.出示幻燈片:題目、圖和學習目標。

2.明確學習目標(朗讀學習目標)。

3.看圖:說說圖上內容,小結。

如果想查詢更過相關資料,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謝謝合作!

4.讓我們來看動畫片(點選“請看動畫”)

5.朗讀課文:A、範讀;B、試讀、指導、幻燈劃出節奏、自由讀;C、齊讀,小結朗讀情況。

6.學習生字並體會課文內容:A、本課要學的生字有:寓、矛、盾、譽、吾;B、幻燈放大生字逐字識記,並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如,學習“矛”,可以提問“課文中的那個人怎麼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氣吹一番呢?”等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C、書寫這些生字。

7.體會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聲討論;B、幻燈逐句出示古文,討論、理解或表演,再幻燈出示句意;C、齊讀譯文。

8.拓展語文思維空間:A、提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寓言故事嗎?B、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小結,然後再提示“請認真看和聽動畫片”注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及表情還有當時的環境,特別要注意兩部動畫片的不同之處。C、誰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呢?相信你說的比動畫片上的還好,可以說整個故事,也可以說其中的一個小片斷。D、自由發言,小結,幻燈出示譯文朗讀。

9.運用和體會寓意:

A、提示:讀和這則寓言看了動畫片後,大家會覺得好笑,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常會遇到這類似的好笑事。

B、幻燈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現象發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教室內人聲鼎沸。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2)牆上寫著四個字:“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3)一直不努力,未來成為科學家。

(4)一邊跟人家說減肥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天天大吃大喝!

(5)告訴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6)天天說開闊學生視野,但一年一次都沒春遊。

(7)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8)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發動戰爭。

(9)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10)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們班基本上一半同學達到體育鍛煉標準。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13)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14)他一坐下來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他哪裡還睡得著呢?

(15)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16)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覆看了好幾遍。

(17)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C、討論上面的句子談談體會。

D、幻燈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讀。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我揹著書包悠悠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伴隨著馬達聲,身後傳來一聲呼喚:“琳琳,上來坐車吧!”一輛摩托車駛到我的身旁,原來是王東的爸爸送他上學。我謝絕了王叔,他們便開著車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盞紅指示燈亮了起來,可王叔卻硬是衝了過去……

看了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東家,王叔帶回一本交通安全畫冊,裡面許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王叔還給我們講交通常識和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他說:“過馬路時必須‘一慢二看三通過’。”

王叔理應是遵守交通規則的模範,可是他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這樣,不但不會給周圍的人做出好榜樣,而且會給人們帶來更壞的影響。

難道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嗎?

E、小結:看了這麼多的例項,你能總結出《矛與盾》這則寓言的寓意嗎?

F、幻燈出示練習題,填空再幻燈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過虛構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就是()。《矛與盾》是一篇古代()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成語是:()。這則寓言的寓意:()。

10、拓展練習:

A、這個人能不能賣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個辦法幫他賣出去嗎?

C、討論各持己見,小結,幻燈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讀。

新自相矛盾

那個人什麼也沒賣出去。他想:今天一無所獲,回到家我該怎麼說啊!哦,對了!有主意了。他扛著矛和盾回到家。妻子問:“叫你別吹你非吹不可,看,什麼也沒賣出去吧?”“我雖然沒賣出去,但我有了個好主意,你要幫助我,明天你去西城賣矛,我去東城賣盾,怎麼樣?”“那飯誰做呀?”“我們可以出去吃啊!”“但是……”“就這麼定了。”第二天,他倆分頭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銳利,無論什麼盾都戳得穿!快來買啊!”丈夫在東城喊:“快來買啊!我的盾堅固的很,無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天沒黑,他倆就把矛和盾賣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興,一起去餐館大吃了一頓。他倆異口同聲地說:今天過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讀原文,背誦,積累詞語。

12.再看動畫片《自相矛盾》。

四、作業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記錄下來。

2、用自己的話把《矛與盾》這個故事寫出來。注意寫活賣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給賣矛和盾的人出個好主意,讓他鋒利的矛和堅固的盾快點兒賣出去。並寫下來這個好主意與同學們分享。這可是智慧哦。

4、課後與好朋友一起表演賣矛和盾。並把表演經歷寫下來。

(可以任選一題也可都做。看你嘍!)

5.讀讀寫寫: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

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後沒有牴觸:

A、教室內人聲鼎沸,笑聲轟鳴。正在演講的班長高呼:“都不要講話!”。

B、黑板上醒目地寫著四個大宇:“不準任何人在此寫字。”

C、不努力學習未來成為一名知名的科學家。

D、一邊跟人家說減肥需要少吃點,自己胖得走不動了還一邊往嘴邊塞東西!

E、告訴孩子做人不能說話不算數,可自己常說話不算數。

F、天天開會說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沒春遊。

G、自己想成績好但又怕上課、背書、做練習。

H、美國一邊說要維護和平,一邊又在發動著戰爭讓世界不得安寧。

I、一陣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們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學達到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六年級學生。

L、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錯了。

M、不想同學罵自己,可是天天罵同學。

N、一邊說自己的矛鋒利無比,一邊說自己的盾堅不可摧。

O、勞動了一整天,他實在太累了,一坐下來,他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但是,他想到農民伯伯正在雨中奪糧,哪裡還睡得著呢?

P、清明節那天,我們全班同學都參加了祭掃烈士墓的活動,只有王小芳、胡新剛兩個同學因為有病沒有去。

Q、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把題目從左到右反覆看了好幾遍。

R、新學期開始了,全班所有同學基本上都制定了學習計劃。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預習學案:

我會讀:

矛盾   手持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緊張危機   合二為一

履帶   坦克    蝸牛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哇哇直叫

我會填:   課文寫了發明家

的事。

我不解:

在預習中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請寫在下面。

導學案: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明過程

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發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戰場上它們又如何來發揮優勢的呢?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帶著好奇來一次神奇的“發現之旅”,請劃出文中的找出一些簡短的詞句來體現發明家一步一步發明坦克的整個過程,並填寫下來。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 對了

三、深入探究:

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四、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1.出示課文的結尾。

2.齊讀這段話。

3.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五、總結:

同學們,集合是一種具體行動,也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人生智慧。對於優勢互補的思想方法,不僅體現在發明創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時候,如取長補短,強強聯手!希望同學們讓“集合”成為智慧的種子,伴隨大家開創美好的未來!

課堂檢測:

一、我能把字寫漂亮(看拼音,寫詞語)。

jí    hé       jǐn   zhānɡ      wū  ɡuī

(         )   (        )   (        )

pào   kǒu      zhàn  chǎnɡ      bǐ   sài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予(    )  攻(    ) 船(    ) 炮(    )

般(    )  飽(    ) 矛(    ) 功(    )

三、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對方的矛如    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     ,還是    。

2.坦克把盾的    、矛的      ,在戰場上             。

作業設計:

1.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2.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進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

第一環節:

o 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匯入  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匯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o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o 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o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o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才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裡,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絡,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o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o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裡不明白的地方。

o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 設計:(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    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為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製作ftp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緊抓,學字疑題。

1.師課件出示兩個手持矛和盾的人,詢問學生:他們在幹嘛?

生:———

2.師再讓學生從圖片中得知矛與盾的圖象,可問:他們手持的是什麼兵器?(課件出示矛、盾)

3.聽學生回答後再讓學生看師書寫“矛”與“盾”。

邊寫邊指導記憶:

矛:(最後一筆撇,好鋒利呀!)

盾:開始兩撇,真像是勇敢的小衛士。

4.緊接著再讓學生仔細看圖,矛和盾分別有什麼作用?(課件演示)攻擊、防守(進攻、自衛)

5.師激疑:矛和盾誰厲害?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之我們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它們是相對立的兩種兵器,現在有人要把它們團結在一起,用我們文中的新詞來說,就是——集合。(課件出示詞語),這集是生字,我們看,有那麼多的筆畫,好團結呀,跟老師書寫一次。“集”跟“合”意思是一樣的,他們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個詞)

6.師激疑: 似乎是像敵人的矛和盾現在被集合在一起,你們不覺得奇怪嗎?誰來把自己的疑問告訴老師?

生: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麼呢?

矛和盾集合,厲害嗎?(課件顯示)

二。初讀課文,質疑尋疑。

1.師:a.這兩個問題,我們都可以從課文中學到,來,齊讀一次課題。

b.這篇課文有很多的詞語要我們積累,老師先把一部分詞帶來,跟同學們見個面,會讀它們嗎?

c.哪個詞不順口?(課件出示:指名讀、齊讀)

2.師:現在老師放心你們去讀課文啦!讓我們帶著剛才的?去讀課文吧!(再次出現剛才的問題)

3.初步理解課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麼呢?——坦克

2)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

三。深讀課文,解疑生情。

(一)學習第5自然段。

1.課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說說對坦克的認識嗎?

3.我們課文是怎麼展現坦克的風采?請同學們朗讀第5自然段。

1)學生朗讀。

2)用“~~~”劃出坦克厲害,神威的句子。

3)讓學生讀。(評:a.句子是找出來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沒有展現。b.你不光找得好,還把我們帶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覺得哪幾個詞讓我們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

5)適當點評並進行多種方式進行課文朗讀。

6)師:學到這兒,我們不得不對那個發明坦克的人致敬。能誇誇發明坦克的人嗎?

生:聰明,會思考……

(二).學習課文1—4自然段。

師:同學們真會誇,現在讓我們瞭解一下,發明家是如何想到發明坦克的?

1)看錄相(資料)師:老師讓你們靜靜地欣賞一段錄相。

2)默讀1—4自然段。

3)用——劃出發明家的具體想法。

4)讓學生讀出發明家的想法。可指導學生用上“先……再……接著……然後……最後……”來說。

5)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家是怎麼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6)課件展現發明家的想法。(運用坦克圖片加以解說)

師:我們看,發明家就這樣集合了矛和盾,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懂得了什麼?

生:……

四。課外延伸,易於悟理。

師:是呀,課文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精典,跟同學們說得差不多。

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

“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齊讀。理解這句嗎?之後,(課件點選“善於、集於、勝利”)

2)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事例,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變成新的事物。讓人耳目一新,同學們能想到嗎?

3)師:同學們,剛才同學們舉的事例,讓老師想到了這麼幾個詞。

“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博採眾長” (課件出示)

4)齊讀最後一節。

五。課外延伸,易於悟理。

1.你能不能想一個合二為一的妙計改變你身邊的小物品。(課件)

2.把你的想法寫在本子上,交給我們喜歡人的手裡。(課件)

六。深情小結,躍於實踐。

同學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敢於實

踐,一定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第二課時

一。再學習1--4自然段。感受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二。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1.要求學生細讀1—4自然段,大膽放飛自己的想像。

2.在班內交流,點評誰想得奇說得清。

矛和盾的的教學設計 篇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國古代戰爭時用的武器。

2、通過講解、示範、練習、遊戲,讓幼兒獲得玩矛和盾時一手要用矛攻擊對方,同時另一手要用盾保護自己。培養幼兒手眼的協調能力。

3、使幼兒懂得安全遊戲,進一步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樂磁帶“功夫”;“雪花和雨點”,錄音機一臺。

3、對矛和盾有一定的瞭解。

4、小頭盔每人一隻。

活動過程

一、老師播放音樂“功夫”幼兒跟著老師邊聽音樂邊做律動。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兒遊戲的興趣。

三、通過老師講解讓幼兒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國古代戰爭時用的武器。

四、幼兒遊戲“有趣的矛和盾”

1、兩人一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遊戲。老師指導幼兒一人用矛攻擊一人用盾保護自己。

2、兩人一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遊戲。播放音樂“功夫”增加遊戲樂趣。老師指導幼兒遊戲時一手要用矛攻擊對方同時另一手要用盾保護自己。提醒幼兒不能攻擊對方臉部,增強安全意識。

3、每人戴好頭盔繼續進行遊戲。引導幼兒在一定的範圍內向對方衝擊進行遊戲。

4、分組請客人老師和自己玩遊戲。

五、放鬆遊戲:“雪花和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