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學心得體會/列表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1

三下鄉支教活動已經結束,從大學生到一名支教老師,角色的互換讓我深入瞭解祖國的教育事業,也更加熱愛這個事業。短暫的兩週支教生涯給我的大學帶來嶄新的一面,給我的人生增添不平凡的一頁,這段經歷很值得我去紀念。

我們支教的地點是電白安樂國小,初來乍到,我們對這裡一無所知,電白安樂國小領導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我們十四名支教老師相互幫忙,相互學習,很快便適應下來。按照支教任務的分配,我的教學任務是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學。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我真正意識到,要上好每一節課是多麼的不容易。在教室這個舞臺上,一節課四十分鐘很快過去,而老師課前不能只准備四十分鐘的內容,“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以這種嚴格的要求去衡量自己,你的課才能上得稱心如意。

我一直以為,要當一名好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必須的。這裡的學生很聽話,上課相當的積極,讓我非常感動。為了保證每一位學生學到知識,健康成長,我嚴格要求自己,教孩子數學、唱歌、猜謎語,教孩子用心靈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精彩和美麗。我希望課堂上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張揚,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和完成作業,而這些孩子讓我的心願實現,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七月流火,酷熱難耐,支教的生活是艱辛的,農村的教師生活是城市無法想象的,我們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教師隊伍團結互助,生活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餐桌上我們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教學問題,交流教學心得和體會使我們共同進步,順利完成學校交與我們的任務。

儘管吃的住的不盡人意,但安樂國小是自然的,孩子們是憨厚淳樸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有甜甜的問候,學生的熱情像一縷縷清新的空氣抹去我心中的陰霾,在這裡,我簡單而快樂地生活著。課堂上,孩子們用好奇和純真的眼神看著我,我真想把一切東西教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在更廣闊的天地翱翔,能夠成為他們的老師我無時無刻不幸福著,無時無刻不努力著。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2

經過一年的洗禮,今年寒假,我報名加入了_協會主辦的支教隊,成為了一名西部志願者。支教啟動儀式結束,我們一行15人即刻動身,帶著我們的行李,浩浩蕩蕩的向我們的目的地——_大通出發,就算到了這一刻我也不知道,我即將面臨的會是什麼,在那裡又會遇到怎樣的難題,又該怎麼解決這些難題?不知道是因為激動,還是對未來的彷徨,心裡忐忑不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此行定不負重望!

大通藥草攤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個很安靜很安靜的村落,純淨的不受任何汙染。就彷彿是湖南湘西一角,民風淳樸。我們的行李很多,藥草攤的師生們很熱情的幫我們忙裡忙外,看到這些,心裡面那點迷茫的緊張,已不復存在。因為我相信,有廣大師生對我們義務支教行動的支援,有我們隊員的不懈努力,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一切準備就緒,開課儀式結束後,我們就開始了長達13天的支教生涯,我擔任的是二年級的班主任,兼數學任課老師。

現在回想起來,心中百味雜陳,還記得第一次走向那個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能明顯的感覺到,腳的小腹有一點顫抖。等我在二年級的教室裡做完自我介紹,安排完工作的時候,我在心裡面暗暗告訴自己,我已經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第一堂二年級數學課,我對全班的學生做了一個摸底測試,不是試卷的那種形式,我首先考了他們乘法口訣的熟練度。現在回想起他們背誦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聲音洪亮而且整齊,讓我直接聯想到他們以前肯定經常背這個。本來以為他們基礎挺差的,在這一輪一輪的答辯中,我發現他們的數學底子很好,一股好奇心促使我想看看他們語文基礎好不好,於是,我開啟他們的語文書,二年級下冊只學了兩首古詩:望廬山瀑布和絕句。結果和我預料的一樣,聲音依舊整齊洪亮,當時我的心裡,那叫一個欣慰啊,和這麼一群孩子打交道,應該很不錯吧。只是心裡還是免不了,有點忐忑,害怕自己一個不小心,講錯一個知識點,講錯一句話,會誤人子弟。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數學課上得很圓滿,可能是應為是班主任的緣故,我上課的時候,課堂上基本上很安靜,這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不容易。不給他們傳達的知識點也比較豐富,我先整體給他們複習了一遍,二年級以及二年級以前的大部分重難點,在複習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他們的基礎並不盡如我想象中的那麼好,優劣生區別比較大,我知道,我很難改變這種大局,只好在每一次複習時,盡全力把差距縮小。

快速的複習完,我就開始給他們講三年級的新課,基於他們的年紀和基礎不同,他們新課接受的的能力和速度也盡不相同,這個環節進行的比較慢,不過還在,該講的還是給他們講完了。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教案組還給我安排了一個四年級的美術。我不否認,在此之前,我很少作畫,自我感覺更是藝術細胞不多。因此,不敢貿貿然,誤人子弟,整個教學過程中,美術只有6個課時,自行作畫3節課,手工製作3節課。儘管有點吃力,但畢竟沒有誤人子弟,在美術這方面,雖說沒帶給他們,多少技巧上的進展,但我給他們講了好多古今中外關於畫和畫家的故事,或多或少的,給他們每一個人,帶去了美術的興趣,我想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對於我們15個人來說,分工也是十分明確的。每天有做飯的,有送孩子的,有考勤的。有教案組,有班主任,有任課老師。開設科目有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綜合、班會、體育、美術、興趣課。總之,整個工作安排都比較的系統化,比較的正規化。

萬事開頭難,除了剛開始特別累特別忙以外,在以後所有工作上軌道了,做起來得心應手,每天除了想著怎麼教孩子,怎麼處好與其他隊員的關係,基本上不用為什麼事情煩心,工作之餘,想想家人,想想牽掛的人,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感到無比愜意。

臨走的時候,孩子們哭著給我們送別,我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尤其是那些平常有點調皮,讓人操了不少心的,在被我們“趕走”了好幾次以後,硬是出現在了校門口。本來我極力控制著情緒,在當我看到,我二年的那個我罵的最凶的男孩子,躲在草堆裡抹淚的時候,我淚如泉湧。再見了,孩子們。緣分讓我們相聚,緣分到的時候,我們無力反抗。

此次支教,我收穫最多的,不僅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奉獻的昇華,更明白一個道理,生活中,平平淡淡才是真。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3

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不是照樣選科,更應該主動學習,並在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踐。而農村教師更加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教材“特殊”處理,挖掘學生的潛質,使他們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去年我到了偏遠的農村中學支教。在那裡,一個年級只有兩個班級,學生一部分是本地的,一部分是“小候鳥”,隨時都有可能“飛”走。更重要的是,學生本身具有的美術素質遠遠低於我的想象,並且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在國小的時候,無法像城裡的學生那樣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因為很多村小都不具備專業的美術教師,課程的開設如同虛設。現狀如此,原來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新的學生,如何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呢?經過一年的實踐,對於農村美術教學的思考,我有以下幾點探析:

從生活出發,表現熟悉的事物

大美相當於無術,我們不能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須讓學生對於美術這門課程產生興趣,使他們在原來的潛質上有所發展。

興趣從哪裡來?怎樣去培養?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創立了“生活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體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當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而且“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啟蒙,進棺材才畢業”。

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風俗和生活經驗各有不同,但共鳴點相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擁有目前共同的學習和生活。我支教的地方是一個海邊小鎮的中學,距離學校100米就是碼頭。穿梭的輪船、樸實勤勞的漁民、編織而成的美麗魚網、蔚藍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鳥……這些都是學生眼中最平常不過的景物。而放學後到海灘上去撿自己喜歡的貝殼,也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情,這一切都可以成為以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和源泉。

感知的主觀性是培養創造能力的起點。一些學生的家長出外打工,學生過著“留守生活”,往往覺得孤獨,而家長的生活習慣與娛樂方式,也讓他們感到無奈。那麼,教師就得充分利用現成的資源,注重教學和實際相結合,聯絡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情景,以學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學習和生活為載體,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學習《宣傳畫》這一課時,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題外,我刻意引導學生: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特別關注且願意表現的主題,或是讓自己“糾結”的問題?有一個學生的畫面傳達出了內心的吶喊。他用俯視的角度畫了一個學生在一張桌上做作業,桌角放了幾本書,而更多的空間則被凌亂的麻將牌所佔據。他很痛恨母親打麻將影響了他的學習,而母親卻熟視無睹。這樣的美術作業可以讓學生壓抑的心情得到發洩,也可以從中瞭解學生的生活現狀,便於教師與之溝通。可見,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所創作的宣傳畫,猶顯真實。

教材之外,實踐出真知

美術新課程標準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了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不同地區的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有所創新。面對這些農村的中學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著教材走,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補。

七年級的美術課上,我為學生增加兒童畫或者線描。課前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海邊撿貝殼,或螺,或蟶子。相對來說,七年級的學生生理年齡較小,兒童畫比較好操作,易出效果,也容易讓他們產生成就感。我希望學生把大海的氣息帶進教室,讓他們在親切的氛圍中進行兒童畫學習和創作。之後,我讓學生舉起自己的作業,教師在其中比較畫面物體的位置安排,從中進行引導。在比較中讓他們獲得合理構圖的資訊,實踐出真知,記憶便會深刻。

抓住學生閃光點,給學生樹立信心的同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欣賞優秀的兒童畫作品,比較自己的畫面上缺少些什麼,而缺少的彌補會讓作品更加生動,教師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順勢引導學生創作。

在之前兒童畫學習的基礎上,還可以發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對作品進行再創作。那就是結合鄉土開發教材,再發掘自己的長處。我在學生寫生海鮮的作業中,挑選了幾幅優秀的作品,引導他們利用課餘的時間用工筆白描的方式把寫生的畫面重新表現。如此一來,學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也對中國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培養了他們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預想設計的行為和習慣,同時也讓更多的同學明白:同一個題材的作品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

學會讚賞,挖掘長處與個性

學生很敏感,因為是外來人口,家境的不富裕和對於本地環境的不熟悉,他們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讚賞,給予關愛。

有一位學生的媽媽離家出走,爸爸聾啞,在許多老師眼裡,他的成績只能排在“差生”一列。在他覺得自己“不想讀書”的時候,我特意帶著他到旁邊的田野走走。秋天的色彩豐富,我讓他記住看到的.景色和位置,歸納成幾大色塊後,把田野、房子、樹木、蘆葦和小河等畫在小稿上,進行調整,然後採用了一種適合他操作的表現手法——紙漿畫。這種形式幾乎不要求學生有太多的造型能力,只要能夠靜下心來耐心畫完便可。作畫時,我與他聊聊家常,此時,他也會放下包袱,與我敞開心扉。他對於色彩的敏感程度讓我感到吃驚,我也慶幸自己的堅持沒有白費。

學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園文化中尤為重要。對於學生的課堂作業,每一次我都會精心挑選進行保留,儘量做到不重複個人。雖然課堂作業的質量及不上興趣小組的作業,但是它涉及的學生面廣,是對學生學習美術的最好認可,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興趣小組的作品追求大氣,表現材料的多樣性。我記得展出當天,學生都興奮地尋找自己的作品,也認出了其他同學的“風格”,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4

我的支援教育實習生涯即將結束,其中味道豐富。我在高中實習,邊境地區的孩子應該珍惜罕見的學習機會。他們的父母大部分是住在高山的農民,主要靠幾畝作物地和替別人揹著貨物生存。他們的日子本來就很困難,但是孩子上高中,一個學期的一千多學費讓他們更加困難。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們的學風不濃厚,大多數學生不喜歡玩耍,也不想讀書,老師在課上滔滔不絕,口乾舌燥,只認真聽課。起初,我以為我的講課不好,後來發現他們掌握了老師們的本性,越和善的老師越吵。而且,高中生越難教,剛進來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可能還不太熟悉環境,對新老師們有點害怕。

對於這些學生,我有點失望。但是,我仍然盡力教他們。我想也許有些學生會努力學習,因為我的教學。這次的教師節雖然不是我的,但正好在我的實習期間,收到了學生的祝福和小禮物很興奮。我終於意識到了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個詞。正是為我這段時間的努力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所以以前的辛苦都值得,這是我最大的欣慰。

以為當老師很簡單,只要努力上課就足夠了。經過這次實習,我發現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要學會管理學生,多與學生溝通。另外,與同事領導的關係也很重要。有些教師教書不太好,但他們八面玲瓏,左右相遇,很快就上位了。但是,有些教師一輩子都不知道。他們很受學生歡迎,但總是領工資生活困難。

我不知道今後能不能成為教師如果被命運驅使成為教師,我就不會做上述兩種。我一定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內涵,讓學生真正接受。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5

7月9日,在唐祿國小支教的第六天,今天依舊是給六年級上英語課,他們還是老樣子,認真做筆記,積極配合,雖然有幾個小男生比較調皮,不過他們倒是讓班裡氣氛活躍了不少,下課時候最開心的事是,有個小男生送給我三件小禮物,“老師,給你的”,兩件他給我畫的肖像,一件是他在手工課折的愛心卡紙,讓我特別感動,我在後面聽課,他總會時不時回頭看我笑,時間真是一個充滿魔力的東西,讓初次見面的靦腆變成了無話不說,還有今天網路知識安全講座結束後的拍照環節,他說:“老師,站我後面”,“老師,拍照要笑,要露出牙齒”,可能這就是童年歡聲笑語的特徵吧。下午還沒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便看見他跑了上來,在我們的宿舍門口左顧右盼,而我太困,依舊躺著。

等待運動會開始之時,他們很乖地在班裡唱著歌,跟我聊天,到了運動會開始,他們熱情高漲,跳繩的時候給自己的班級加油,最搞笑的一點是,他們永遠覺得自己很六,贏了就特別得瑟,讓我笑了半天,跑步的時候,他們都奮力奔跑,口上雖然說:“我們輸給你看!”,但是到了比賽都很拼盡全力,讓我跟才書都十分開心。也很開心自己的候選主持人也十分聽話,接受了主持文藝匯演主持這項工作,或許到了結束那天,自己會真的很不捨很不捨吧。

雲支教學習心得體會篇6

金秋風景如畫,十月天高雲淡。本月18——21日,為積極響應省教廳“實施中國小特級教師教學支援行動計劃”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我和林榮秋(市教研室)、林一平(汕頭僑中)、盧鎮豪(汕頭金中)、張秋紅(潮陽實驗)、蔡冬陽(市教研室)、蔡業授(六都中學)、李賽娥(潮陽一中)、許暉(汕頭一中)等9人赴潮陽區的明光中學、金堡中學;澄海區的東里中學、蘇北中學和南澳中學開展巡迴講學活動,得到了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這給我們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使本次支教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目的。

在本次的支教活動中,我們深感來自農村中學的可貴,他們雖然面臨著經費不足、生源相對落後、教師工作待遇偏低等困難,但是,各校的領導、老師們卻無怨無悔,顧大局、識大體,把一切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學校的教育事業上,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和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又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所到的學校,學生的總體素質要比我們原來想象的更好。學生的飽滿精神、出國留學、對知識的渴望、機靈的反應、師生的和諧互動,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本次的支教活動,旨在充分發揮我市優秀教師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促進農村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時間雖然短暫,每位支教老師只安排一節示範課和教學交流活動,但老師們卻本著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竭盡所能,有備而去,做到成竹在胸,力求把自己教學的“亮點”呈現出來。支教老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廣博的學識,清晰的教學結構,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獨具特色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贏得了聽課老師的高度稱讚。相信廣大聽課教師能或多或少領略到名師的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學風采、教學智慧和教學風格,留給他們在教學中的更多思考。當然,對於支教的教師來說,通過這次活動,也使我們從中得到有益學習、情感交流和生活體驗。希望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更加關注農村教育,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這次支教活動中,恰好回到我闊別多年的南澳中學。二十多年前,我曾在該校任教11年之久,雖然相隔多年,學校一切皆變,早年的教室、綠化已不復存在,但是,過去的南澳中學卻給我留下太多的回憶。21日一早,我們支教9位老師在教育局吳德明主任等的陪同下,前往中學上課,一踏進校門,不知為什麼,一股興奮感和親切感油然而生。我們在陳贊雄校長、張少龍、林楚光副校長等的陪同下,參觀了校園及師生宿舍,曾為一百多位學生上課的教學大樓階梯教室、通往宿舍區的簡陋臺階路、曾為師生提供飲用的現已乾涸的那口井、一間間低矮的教師宿舍仍保留完好,依然那麼熟悉,這自然而然地勾畫了我對那段時期人生歲月的思念和南澳中學的情懷。老同事的久別重逢,老學生的真誠問候、熱情接待,令人感到格外親切,心情愉悅。可謂感悟良多,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