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列表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精品多篇)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一

通過一年的閱讀訓練,不少孩子已經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並通過讀書促進了大量識字。根據學期初學校課外閱讀計劃,我針對本班學生知識水平情況,制定了本班的課外閱讀計劃。經過一學年的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二、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

1、作記號法

在閱讀過程中,將閱讀材料中關鍵的或特別優美的詞、句、段進行圈、點、勾劃等作記號來加深印象,這是很常見、使用簡便的方法,做老師的就應該好好地介紹給學生。

2、摘錄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摘抄優美的詞、句、段,經常翻閱,從中學到作者遣詞造句和描寫事物的方法,對自己作文大有幫助。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大量的積累好詞好句,用這種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到了國小中年級,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摘錄優美、精彩的語句、片斷;而到了高年級,教師應該注重指導學生編寫提綱,寫體會等,這種讀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寫讀後感法

有些文章讀後特別令人感動,這時候可以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這樣既能加深對原文的理解,又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總之,從一年級開始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並能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感受閱讀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通過近一年的閱讀訓練,學生逐漸養成了愛讀書,樂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不斷激發,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國小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二

國小生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優點,但也有自我約束能力差,逆反心理強的缺點。隨著年齡的增長,語文科目開始出現閱讀理解的題型,這讓不少教師在國小閱讀理解方面犯了難。怎麼讓好動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聽課中,保證他們在這一難點上不掉隊呢?通過視訊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閱讀教學。

一、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

二、把握課堂主體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把認知與煉能有機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在興趣中強化,學習效果就會在興趣中顯現,學習能力就會在學習中形成。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三、讀的時間還給學生

閱讀教學的主體是讀。因此,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心不到,則情無共鳴。在不斷的練習中薰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

四、把樂趣帶給學生

學生主動發展的火把,需要教師點燃。課上要激發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感知,主動質疑,主動思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主動的核心是創造,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創造因素,創設語言文字訓練的創造情境,開展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提倡學生髮表異見,獨見,創見,品嚐創造的樂趣。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家長工作的辛苦。

2、知道為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形式:

幼兒自願參加美工區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美工製作工具、各種紙張、彩筆等。

設計意圖

1、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帶的照片上,在做些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自己在家裡或幼兒園中還會做什麼事?

3、引導幼兒將自己會做的事用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4、引導幼兒互相參觀同伴的作品。

師幼互動

1、幼兒紛紛將自己帶來的照片介紹給大家,幼兒的興趣很高,介紹自己時,聲音很大,語言也很完整。當其他幼兒看到小朋友在家裡勞動的相片時,紛紛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幫爸爸、媽媽做事。

2、大部分幼兒非常積極踴躍的發言,她們有的說自己會掃地、會擦桌子、會洗碗、會自己穿衣服……也有的幼兒說他們在家裡自己畫畫,不影響爸爸、媽媽;自己睡覺,不纏著媽媽等。說話時孩子們非常興奮。

3、有的幼兒說要回家去照成相片,還有人說要畫下來。在繪畫的過程中,幼兒說得非常好,可繪畫的技巧尚有待提高,表現形式也有些單一。

4、幼兒的興趣大多集中在自己的作品上,對別人的作品不太感興趣。

教育反思

幼兒對這種活動非常感興趣,當自己的形象以照片的形式再現出來時,幼兒顯得很興奮。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夠認識到幫別人做事的快樂,並有了初步的想參與成人勞動的意識。這一點時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幼兒在

表現時手段比較單一,多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其他的材料利用的不多。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體會家長工作的辛苦,知道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2. 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進行有目的的製作。

活動形式:

幼兒自願參加美工區活動

活動準備:

各種美工製作工具、各種廢舊材料、各種紙張、彩筆等。

設計意圖

1、引導幼兒討論父母的辛苦之處。

2、引導幼兒討論想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製作什麼禮物。幼兒製作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

3、引導幼兒互相參觀同伴的作品。

師幼互動

1、孩子們在討論時都表示自己的爸爸、媽媽非常好,非常愛自己。但只有一部分幼兒能說出爸爸、媽媽怎樣辛苦,對父母的工作也比較瞭解。

2、有的幼兒說戲爸爸、媽媽畫一張畫。有的說爸爸喜歡手套,想給爸爸做一雙手套。許多幼兒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什麼。

3、有的幼兒製作了小花送給爸爸媽媽,有的製作了小衣服,還有的製作了手套等。幼兒在製作中能相互幫助,共同想辦法克服困難。

4、將幼兒作品展示到作品袋中,幼兒在過渡環節可以互相欣賞,或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

教育反思

有的幼兒對父母的工作並不太瞭解,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知道了爸爸、媽媽的辛苦。在製作的過程中,幼兒比較瞭解父母的愛好,知道做些什麼送給爸爸媽媽。在製作工程中比較有主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且孩子們瞭解爸爸媽媽興趣的不同,說明幼兒觀察到了家長較細微的特點。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並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甜蜜的家》,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於是,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簡短對話,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懂得愛家,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後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

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麼了?它為什麼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瞭,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於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麼說的?小老鼠是怎麼說的?大象又是怎麼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麼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後,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麼渴望得到的啊。

1、最後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裡感到怎麼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後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裡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麼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後,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後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活動反思:

《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於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後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

繪本《愛心樹》課外閱讀指導課 篇六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下面是關於《愛心樹》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心樹》教學反思

5月27日,是我們超化鎮中心國小舉行課博會日子,我選擇了繪本《愛心樹》作為我的執教內容。這節閱讀課我就想跟孩子們一起通過各種問題穿講整個故事,然後讓孩子們引伸到自己的生活中,理解這種奉獻、索取,愛與被愛的內涵,以便愛心在孩子純潔的心中得以傳遞,感恩的種子在孩子善良的心田萌芽。

自己雖然被這本書所深深地感動著,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呢?他們理解嗎?他們現在能對父母的愛與付出有所感悟嗎?很多同事知道我要上這節課後都表示有點擔心,說實話,我自己心裡真的也沒有底。

但是課堂上,孩子們的回答不時總有精彩出現,比如:我問:“如果你是那個男孩,你會怎樣表達你對大樹的愛”有些孩子說:“我會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還有些孩子說:“我會給她一個深深的吻。”……又如,我問:“大樹被砍成樹墩了,為什麼還是很快樂?”有些孩子回答:“因為它覺得為孩子做了些事,孩子快樂了,這樣她就很滿足了,不期望能夠得到什麼。”我又問:“那它心坎裡卻有些……省略的是什麼?心裡怎麼樣呢?”孩子們說:“我覺得它心裡有些難過,因為孩子就要坐船走了,再也不能陪在自己身邊了,它見不到孩子了,心裡一定覺得很難過。”“我覺得她心裡有些失落,孩子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上一面,她的心裡會空空的!”……這些回答都讓我有點驚喜,我真想不到他們能不自覺地會用了一些這樣的好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我也想不到孩子們竟然會這樣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真的讓我感覺很驚訝。

另外,我還有點驚喜,講完整個故事後,我問:“生活中還有誰也像愛心樹一樣,不計回報地為你付出、不斷給你幸福,一生都為了你的幸福而幸福呢?“孩子們一下都想到了父母。也有的孩子想到了老師。緊接著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顆愛心樹,對孩子們說:“我們的媽媽真的就像這一棵大樹,默默無聞地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關懷,讓我們感受到了幸福、溫暖、快樂!現在你有什麼話想對媽媽說的嗎?我用音樂《感恩的心》作為背景音樂,讓孩子們把想爸爸媽媽說的話寫在愛心樹葉上,然後讀出來,最後貼在黑板的愛心樹上,將本節課再次推向高潮。

總之,這節課孩子們的表現我比較滿意,這本書的內涵孩子們都感受到了,但是在說說自己的父母平時是如何無私為自己付出時,有些孩子一下子還是不能說得出來,自己又該如何感恩回報,很多同學也只會從幫家長做家務方面想,如何引導孩子們更好地從日常細節重發現挖掘,從而有各方面不一樣的感受,這還要我再進一步地去思考吧!其實,這個繪本故事並不僅僅適合幼兒,同時它也適合不同年齡層次我們,包括自己以及身邊的朋友們,在我們遺忘了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看一看吧,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國小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七

為了引導一年級學生從小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我結合學校開展的課外閱讀月,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1、用心佈置好班級的文化。

為班級圖書角起名為“百味書園”,並在牆壁、黑板報、圖書角等各地方都配置讀書的名言名句、讀書兒歌等,讓教室充滿濃濃的書香味道。

2、開展多種的讀書活動:

建議家長每天督促孩子閱讀20分鐘以上,並且能完整地把故事表述出來,家長及時表揚和評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閱讀與誦讀經典詩詞相結合。在語文閱讀課上,引導學生閱讀群文閱讀——語文新讀本上的小詩,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琅琅上口的經典詩詞,陶冶學生的情操。

倡導親子閱讀,鼓勵家長和孩子同讀一本書,並且和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心得 。

3、彙報豐富成果,多種方式評價:

學生每閱讀一篇故事,都會填寫《快樂閱讀吧》。這個評價表內容非常豐富,可以摘抄4個優美的詞語,可以為故事配上圖畫,還可以為故事寫上幾句感想,最後還讓爸爸媽媽做出評價,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每月評出“故事大王”5名,“讀書之星”3名,讓堅持閱讀的學生感覺到閱讀是充實的,是快樂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的讀書征程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們將會繼續努力,引領著一株株幼苗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迎著朝陽茁壯成長!

國小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八

古今中外,學者一致認為:多讀書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聖陶先生曾說:“學語文,豈能僅僅讀《語文》,必須在國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書,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崔巒先生也講過:“如果學生在國小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裡裝著上百篇文章,80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一定會提高。”閱讀心理學認為:閱讀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從事生產勞動,以及各項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師和家長不可能永遠陪伴著孩子,而好書卻可以成為他們終生的良師益友。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小階段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每年學生不少於5萬字。隨著學生識字量的不斷增多,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針對學生特點,以及學生讀書的層次不齊,我主要從培養孩子的讀書方法和讀書興趣來抓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一步一步地走進課外閱讀的多彩世界。

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麼如何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醜小鴨》的故事,當我講到醜小鴨由於長得難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負離開了家後——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後,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話》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裡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我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課外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二、鼓勵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使學生會讀。

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不是說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建議他們讀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學性,如《十萬個為什麼》、《海底兩萬裡》等書。

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多讀。

1、保證書目。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要給學生以閱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我儘可能地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我經常鼓勵孩子多買課外書,班裡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幾本課外書,孩子們把自己的書都放在教室裡的圖書角里。班上圖書角的建立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讀書空間。找班上讀書優秀的幾位同學,負責班上同學的借書還書。資源共享,大家輪流著看,讀書的範圍更廣了。

2、保證時間。我每天擠出時間來,讓他們讀。天天讀,才能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每天到校,只要走進教室,就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中午的時間,也是讀書的時間。另外,減少重複、無效、無意義的課外作業,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使孩子們讀書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3、注意積累。在進行閱讀時,要教育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閱讀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畫一朵小花,或描一隻小蟲,給課外閱讀增添無限的情趣。規定每晚的讀書內容,每讀一篇,讓父母檢查簽名。讀讀背背較短的詩歌,每完成5篇,獎一顆星,一篇較長的文章,3篇獎一顆。由班上的小組長和老師作為考查人員。如果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恰當地用上去,我們就獎給她一枚表達章。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於“學海”“書山”之間,從而穩定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填記錄表。為了及時瞭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鼓勵那些愛讀書、讀書認真的孩子,我細緻的做了份閱讀記錄表,由學生每週填寫一張,內容包括閱讀篇目、字數、認識的新字,裡面的人物。從閱讀記錄表裡,我詳細掌握了孩子們的效果、收穫。知道了他們每天都堅持讀書,每個月最少的也會讀六千字,最多的能讀一萬字以上。

5、開展活動

(1)班裡經常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每天下午,都會分小組交流前一天的個人讀書情況。每週都會舉行一次讀書活動。比如:我在班裡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琅琅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鑑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我每週讓學生至少背誦一首古詩,為了便於檢查,內容我統一指導,程度好的學生可再選出自己喜歡的來背。

國小閱讀教學工作總結 篇九

本學期,我的課題在教研組長和各成員的支援和幫助下,圍繞課題計劃紮實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實踐,總結如下:

一、活動令閱讀課更為充實

有效地利用課時指導學生誦讀與閱讀經典兒童文學,內容豐富多樣,如:文字中的故事,讓他們當堂談感受,再在筆記上寫下聽後的心得體會,於下一週的閱讀課上交流自己的聽後感。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圈點評註等,如何做到邊讀書邊思考,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提高閱讀效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像讀前的新書推薦,讀中的名著導讀都在閱讀課中呈現給學生。課上還展評優秀課外閱讀記錄、舉行課外閱讀知識大賽、故事大王比賽……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興趣。每週一節的閱讀課時間雖短暫。卻往往令學生期盼並愉悅!

二、活動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本學期以來,班級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一系列,如:傳遞感動讀書交流,製作讀書的展版,師生共讀一本好書,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鞏固了閱讀的成果。重要的是課外閱讀把學生們從電視、無意的遊戲前拉過來。用經典故事,中外名著,緊扣學生的心,感染學生心靈,並逐漸成堅持每天閱讀的習慣。每週的班級閱讀課有利於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邊讀書邊圈、點、勾、劃,抓重點,深入理解。此外要求作“閱讀記錄本“,已形成制度化。學生的美文摘抄、筆記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維,增強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都十分有利。

三、方法指導讓學生們興趣倍增

有了正確方法,學生讀起課外書來,或瀏覽、或精讀、或選讀、或記筆記,我們彷彿看到閱讀課堂的春天,學生不再深陷題海之中,沐浴著文字的朝陽,盡情地暢海遊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變色龍》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大自然的神奇,有目的地閱讀中外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李四光的《穿越地平線》,賈蘭的《爺爺的爺爺爺從哪裡來》,法布林的《昆蟲記》,房龍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在個為什麼》。學生們讀了有關書籍後,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

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資訊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資訊。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採用速讀法確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4、摘錄批註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誌,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貼上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談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閱讀的書籍不同,而採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閱讀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同。我們應該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

《甜蜜的家》中班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聽錄音,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我、家、爸、媽、牛、姐”六個生字,讀準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2、認識筆畫“撇”,能按照正確的筆順規則用鉛筆在田字格里描寫“牛、生”。

3、聯絡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積累生字組成的詞語“爸爸、媽媽、姐姐”。

4、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範讀,字字過目地讀課文。在跟讀的基礎上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課文小主人對家的一種喜愛依戀之情,進而聯絡到自己溫暖的家。

5、能仿照課文,用一二句話說說自己的家,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我、家、爸、媽、牛、姐“6個生字。

2、能仿照課文,用一二句話說說自己的家,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教學準備:

教師方面的準備:課文錄音。全家福相片。生字卡片。

學生方面的準備:全家福相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老師的全家福相片,老師介紹”我的家”。

2、板書課題。

3、學生字“我、家”。

4、讀課題

5、你能用一二句話來說說你的家嗎?

說明:

從老師的家引入課文內容,揭示課題,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有一定的親和力,更能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繼而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家,不但進一步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而且滲透了說話訓練的內容。

二。 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一聽課文錄音,聽一聽小作者家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1)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反饋聽到的內容。

2、二聽錄音,注意生字寶寶的讀音

(1)媒體出示短文,當課文錄音唸到生字時,媒體演示生字閃爍紅光。

(2)在文中找出這些生字出來,把它圈一圈。

3、三聽錄音,輕聲跟讀短文,注意讀準生字的音

說明:

三次聽錄音分別提出不同要求,目的明確要求適度,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讓學生跟讀課文,重在落實字字過目,加強指讀習慣的訓練尤為重要。對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更應特別關注他們,逐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指讀習慣。

4、學習生字“爸、媽、牛、姐”

你認識這裡面的哪個字,在哪裡認識的?

5、小組交流,識字好辦法

6、大組反饋

說明:

學習生字的方法多種多樣,提倡暢所欲言。有些生字可能有些學生早已認識,讓學生做小老師把好方法教給大家,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識字教學應有多側重,根據各個字的特點,抓住要點,重拳出擊。

7、鞏固識字

(1)遊戲:生字寶寶大搬家

抽六個學生,每人各執一張生字卡片,齊讀後,自由換位。可以多次重複。

(2)遊戲:生字接龍

師出示生字卡片,一生讀後請出自己的好朋友接下去讀後一個生字。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容

1、把字寶寶送回家,你還認識他們嗎?

自由輕聲讀短文。抽生讀。齊讀。

2、選一句你讀的最好的句子讀一讀,讀給大家聽。

抽生選讀,隨機出示句子,師適時朗讀指導。

3、小組接龍讀課文。

說明:

本環節重在以讀促解、讀中感悟,通過充分朗讀感受小主人公對家的那種喜歡依戀之情,從而讓學生聯想到自己溫暖可愛的家。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句話讀一讀,再讀給大家聽。然後老師適時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領會他讀的好的原因。

四、複習鞏固,課外拓展

1、讀句子

我家有爸爸和媽媽,還有一個姐姐,她屬牛。

2、拓展練習。小小演播室:說說我的家。

說明:

小小演播室目的在於讓學生學了課文後,能學習課文進行說話訓練。當然,因為是第二次說,所以相比課前說話訓練,對於學生說話要求應該有適宜提高。

五、描寫練習

1、念念寫字歌,邊念邊作動作。

田字格有兩條線,橫中線豎中線。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左下分得清,右上右下分得清。

2、複習筆畫“撇”。師範寫“牛”。(“牛”字的一豎寫在豎中線,兩橫第二橫長且寫在橫中線上。)

生練習描寫。

3、生自學“生”字筆順。

4、師範寫“生”。生練習描寫。

說明:

指導寫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看清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特別注意在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書寫前筆畫也要明確要求:橫要平,豎要直,撇要有尖。

教後反思:

在本堂課上,請學生說說”我的家”,我共設計有兩次,分別安排在教學開頭和結尾處。然而,通過教學,我發覺在第一次的說話練習中學生總體反映冷淡、說得雜亂無章沒有頭緒;反之,第二次的說學生反映熱烈,敢說想說的多了,說得清楚而又有條理。在啟發下還能有所突破和創新。這裡的反差是明顯的。結束教學後,我就在想:第一次的說話設計是否多餘,如果能把這個環節省出來的幾分鐘放到後一次說話練習中,讓說得學生更多、時間更充沛,這樣效果是否會更好些?

TAG標籤:甜蜜 精品 多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