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列表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一

1教師應逐漸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能力

要想使高中數學生活化,首先教師應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念,明確數學與實際的聯絡,在實際的基礎上,把握數學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而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觀念和理論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念意識,使數學與生活密切結合,使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當中。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表達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想法,促使學生逐漸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需要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具體的生活例項,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擴大自己的知識量,學習和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文化內涵,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把生活中的現象、人物與數學教學相結合,為生活化的數學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學習數列極限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創設這樣的案例,如果一個人距牆壁為2米遠,他向著牆壁,第一步走1米,第二步走12米,第三步走14米……以後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一半長度,問:這個人何時才能走到牆壁?由於這個問題具有真實性,學生又能夠進行操作,學生很感興趣,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在過程中體味樂趣,又可以輕鬆地理解數列極限這個概念。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課堂中沒有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長期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課堂感到枯燥、沉悶,對數學教學逐漸失去興趣,不利於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根據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於實際生活,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這樣一道例題,某製造商製造並出售球型瓶裝的某種飲料,瓶子的製造成本是0.8πr2分,其中r是瓶子的半徑,單位是釐米。已知每出售1ml的飲料,製造商可獲利0.2分,且製造商能製作的瓶子的最大半徑為6cm。

(1)瓶子的半徑多大時,能使每瓶飲料的利潤最大?

(2)瓶子的半徑多大時,每瓶的利潤的最小?

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的事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上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以情境模擬的方式來展現複雜的數學知識,可以將其變得簡單化和趣味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3有效利用教材,加強生活與教學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材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依據,為使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發揮教材的作用。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材中,理論知識比較多,教學內容不僅複雜,也比較難理解,而且與實際生活脫離,不利於生活化的教學實踐,為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加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象開展教學,例如學習概率問題時,教師可以引用實際生活中的彩票中獎等開展教學,使學生對知識更好的理解。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材中出現了許多實際生活的案例以及探究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部分的內容,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也利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效的促進數學教學的效果。

4結束語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實踐,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並能夠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當今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深入人心,新課標教育方式倡導探究性的教學理念,更加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單一的傳授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心理品質等,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從多個角度簡要概述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探究性教學方式,並結合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模式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數學教學;探究式;數學思想;新課標

引言

在當今這個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充實一定量的數學知識來提高自己在社會競爭力。數學課程作為高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和資料處理方式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數學對於學生來說不僅能夠鍛鍊他們的思維品質,而且為學生將來更加深入的學習提供技術支援,對於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至關重要。

一、高中數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高中數學基本上是以:鞏固舊知識、學習新概念、講解例題、模擬測試、試題講解、期終測試這些模式來開展教學。傳統教學方式僅僅側重於原理定理的證明和新概念的講授,教師需要對那些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然後針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反覆的題海戰術,進而使學生熟而生巧,最終達到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的。然而整個過程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學習方式,這種以教材和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一直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雖然為了所謂的考試通過,許多學生埋頭苦學,在題海中不能自拔,最終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打擊學生的求知慾,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本來豐富多彩的數學語言變得枯燥無味,使許多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縱使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考試分數的提高,但是學生沒能真正瞭解數學的思想,不能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美。

二、探究式教學的提出

(一)探究式教學的思想

探究式教學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摒棄在課堂中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性實踐作用,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原理。具體來說就是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首先應充分理解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及相關定理規律,通過巧妙設計各種各樣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深入參加到活動中去,學生在所設的情境中討論學習,通過聯絡和分析最終提出問題,然後由老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析,最後得出相關的結論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發揮引導性的作用,而且更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二)探究式教學的模式

如何將實踐活動深入到高中數學課堂中去,直接影響著探究式教學的成效。在瞭解了探究式教學的思想後,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入:

1培養融洽的師生關係

中國曆來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但是“嚴師”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會產生師生間的隔閡,顯然不利於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對於學生來說,一位和藹可親、知識淵博、談笑風生的老師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成為自己的朋友,不僅在學習中給予支援和動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一起遊戲,對他們的未來夢想、生活問題等給予引導和鼓勵。只有當師生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之時,教師才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更加快樂的投入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活動中快樂探究,快樂學習。

2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顯然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方式的主流,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許多弊端,由於這種方式輕鬆了老師的雙手,但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計算的過程,沒有板書的計算過程詳細,所以如果多媒體資料文體比較單一,內容只是課本知識的重複,學生的思想很快就會乏力,加上長時間盯著螢幕會造成視覺疲勞,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老師應該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有相關的知識點,而且可以運用最新的新聞事件、最火的網路輿論等貫插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對於比較繁瑣的概念,老師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比較新穎的視訊資料、搞怪清晰的動畫漫畫等方式來啟發學生的學習;還有就是數學的歷史很豐富,通過豐富多彩的歷史史料來豐富教學過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3充分運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

數學教學還需要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讓學生對許多原理進行試驗探究,通過得到的資料討論分析得出相關的原理,這也是探究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一些定理、原理、數學規律等知識點,其內容是比較枯燥的,許多是很難以理解和接受的,這就需要運用實驗的辦法來解決。首先,老師應比較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實驗,選擇比較新穎的實驗裝置,採取新穎的實驗過程;其次,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能為了證實原理的準確性而編造資料,要學會分析所得的資料;最後,學生在分析處理資料的過程中要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學的原理和規律。

三、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就是將“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探究性教學,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培養他們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有著積極地影響,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深化他們對數學思想的感知。四、結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式教學對於提高整體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探索數學之美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老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將理論付諸於實踐,充分發揮出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熱情活躍、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蘭瓊,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思考,創新教育[J],2014(4)。

[2]彭建群,高中數學課堂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分析,新課標學習[J],2015(3)。

[3]林生,凸顯本質迴歸本真——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面面觀,教學月刊中學版[J],2012年第9期。

[4]張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聊城大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J],2014.4.

[5]畢春花,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經驗談,高中數理化[J],2013(20)。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三

一、高中數學運用自主學習的特徵

高中生正處於認知能力、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發展比較完善的階段。首先,高中生的獨立自主性、準確性和持續性都在不斷提高。其次,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擅長自我評價,對於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整。在學習興趣和動機上,高中生已經不斷地擺脫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並且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已經能夠深刻地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準確地評價自身的學習目標和進度,而且一旦制訂出學習目標,就不會輕易受外部學習環境的影響。雖然高中生的自主意識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對於學習數學也會產生一些困惑,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二、培養學會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信心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最有效的動力,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以及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的意義。

(1)不斷鑽研數學本身知識,教師可以根據講解內容,運用生活實際案例進行講解,選取學生關注度較高的話題進行討論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例如,在講解三角函式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如果不上樹能否測量樹的高度?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不斷轉變教學方式,例如運用多媒體方式教學,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總結後,鼓勵學生間進行互動、交流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進行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讓所有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動力和信心,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中。

2、學生自己制訂合適的目標

如果是教師為學生制訂學習目標,很難細緻地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也會由於教師制訂的目標過高而造成一定的壓力。如果是學生自己進行制訂,就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制訂出適合自己的目標,也會為了達到而加倍努力。例如,可以讓學生自己預計下一次測驗的分數,然後再在測驗後讓學生自己檢驗是否達到目標,如果達到了就繼續制訂下一階段的目標,如果沒達到就要認真地分析有哪些影響因素和不足之處。

3、為學生創造探究學習的機會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www.學習方式和成果來提高。因此,在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學習分析、總結時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自己分析得到的見解和自己的探究成果,積極地分享給大家,讓其在師生、生生的不斷交流中,分享彼此獲得的啟發和體會。不斷地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自主學習的領域拓展得更廣闊。

4、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和優勢,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自己每一階段的學習成果、態度、目標作出客觀的總結,積累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有利於學生及時地調節本階段的學習心態和方式,在提高學生自我監督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習效果,形成好的學習習慣,而良好的學習心態和習慣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每個階段的實際需要,在教學內容和目標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的方式也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分析、完善,最後總結出最科學、合理的應用方式,也使其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四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

數學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資訊輸出與反饋的橋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其目的在於:

1.激發學生根據提問進行積極思考,為學生創造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條件.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具體要求,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的放矢.

2.通過問題的反饋功能,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對於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很多學生往往因為知識網路的不全和思維的侷限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考慮問題不全面或者解決問題受阻等情況.通過學生對問題解決情況的反饋,及時地優化學生的思考,克服問題的難點,從而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進行到底.

3.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只帶嘴和手,缺乏動手操作意識,因而在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聽課的疲軟.適當地設定問題,讓課堂的教學過程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智慧,使學生學會良好地構思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愛看小說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只有不斷地嘗試寫作,才能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學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樣要在不斷的訓練當中加以培養.不斷地讓學生在問題當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才是提問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實施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採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可以使提問成為連線課與課之間和課堂教學各環節之間的紐帶,讓學生沉浸在對教學內容的積極思考中,保持適當的焦慮水平,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大的課堂效率.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就成為提高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麼,如何實施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1.提問設計要準確清楚.課堂問題要能直觀地體現教學想要達到的目的,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設計的問題必須準確、清楚,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適應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教學如果不掌握重點,就不會有真正的教學質量.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

2.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雖然課堂提問老是由一個或幾名學生來直接回答,但提問的目的卻是但願全體學生都介入進來,這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所以,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在學了等差數列之後,再學習等比數列,很多學生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此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等比數列中公比是否可為0?是否可為1?(2)若等比數列的公比大於1,是否該數列必然遞增?公比小於1,是否必然遞減?(3)判定由等比數列各項的相反數、倒數、平方數分別組成的數列,是否仍為等比數列.(4)等比數列所對應的各點是否平均分佈在指數函式的影象上?這幾個問題,看上去並不難,每名學生都有想學好數學的願望,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機會.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又做到了反饋和矯正.並且從學生的反饋上,可以透視出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諸多疑問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對等比數列學習的理解和把握.

3.提問應採取積極評價.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從積極一面對學生作出評價,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為管理學》一書中說,同樣一個人經充分激勵後發揮的能力,相當於未經激勵時的3~4倍.可見,“肯定”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在提問後應對回答的學生及時評價,對於回答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僅有的一點)應大力鼓勵和表揚,即使回答完全錯誤,也應首先肯定其積極思考,再幫助其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總之,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堂提問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通過進行有效的課堂問題,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終身受用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今後走向社會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從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和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三個方面,提出在高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的做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合作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29-02

要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參與到生動、活潑,以及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就要想盡辦法創造教學情境,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個體得到發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筆者就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談談以下三點做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生的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和自主合作意識較淡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存在問題,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

1、巧設懸念。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採取設懸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好奇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有懸念的問題產生神祕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以巧設懸念的方式匯入新課,避免了平鋪直敘之弊,又可收到寓教於趣之效。例如,在講授“等比數列前N項和”內容之前,教師可以這樣匯入新課:“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據說,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遊戲,國王對這種新奇的遊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想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說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2倍,直到最後一個格子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國王慷慨地、開心地答應了宗師的請求。”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提問學生:“這位國王能滿足宗師的請求嗎?”教師通過巧設懸念的方式促使學生,並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教師也可以順利匯入新課。

2、活動設計。實踐活動是知識內容的再現,高中生的思維大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習動機往往取決於學習內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手腦並用的方式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環境中學習。例如,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觀察的一些現象,如日光燈與天花板、樹立的電線杆與牆面。教師可以取出預先準備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當把互相平行的一邊放在講臺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的位置給人以平行的感覺,而當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給人的印象,要加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用事先準備的木條放在講臺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由此可見,教師要對課堂活動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讓學生在活動情境教學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培養合作意識。

3、故事引入。實踐表明,高中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多采用與課本內容有關的有趣的故事來匯入新課,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時,教師可以引入高斯的故事。高斯是德國偉大數學家,他在國小讀書的時候就顯露了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教師彪特耐爾佈置了一道很繁雜的計算題,就是計算從整數1加到整數100的和是多少。彪特耐爾寫完題目,小高斯很快就把答案寫出來並交了上去,彪特耐爾一看結果,大吃一驚,小高斯竟然算對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小高斯用什麼方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算對了?他的計算方法與這節課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可見,教師運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較單一,學生極易產生心理壓力,在課堂上敢於大膽發言的學生並不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合作學習的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中培養自主合作的習慣,增強自主合作意識。

1、引導學生規範表達。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用規範的語言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首先,要求學生運用數學的規範語發言和表達;然後,經常在課堂上考查學生對某些概念、定理的理解,要求其有條理地、有順序地、規範地表達出來。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運用數學規範語言進行自由表達,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培養其自主合作的習慣。

2、強調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然而,好說好動是高中生的天性,他們的思想普遍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在數學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過度的吵鬧和爭論,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強調課堂紀律,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教學,保證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和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3、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傾訴者會說,而且要求傾聽者會聽。學會傾聽,(下轉第38頁)(上接第29頁)是要求聽別人講話時要用心、細心。傾聽是一種禮貌、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與人交往就要學會傾聽,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會傾聽,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良好習慣。

4、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對話。在傾聽別人發言後,要善於肯定別人的優點,但也要敢於質疑,適當地發出提問,如“你講的我聽不太明白,能不能說得更清楚些?”“如果是這樣,那按你的方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等,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對話,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話水平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自主合作的習慣。

三、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的責任不是教,而是教學生學。”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師就應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和總結,教會學生自主合作的方法。例如,講授高一新課標的“三檢視”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一是電腦演示投影與三檢視;二是學生做實驗,要求人人動手操作;三是自主活動,學生觀察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四是自我歸納;五是教師作總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數學教學要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習慣,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個性。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學習經驗。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習慣和學會自主合作的方法,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施忠良。建新型的數學課堂文化[J]。廣西教育,2002(17)

[2]楊光偉,範勁鬆。對建構數學課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4)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實現數學教學與現代資訊科技的結合,這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學的重要方向。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改變了傳統教學枯燥而低效的教學局面,推進了數學教學改革的步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時間從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學內容的豐富、自學能力與理解水平的提高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改革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深奧的學科,以往教學中採用機械的講解教材知識,並不能激起學生主動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參與、機械地記憶,並沒有深入地理解這些知識點,相反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帶給學生一系列消極厭倦的情緒與心理,最終使得學生更加厭倦數學學科,徹底失去興趣。現代資訊科技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其運用於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改變以往枯燥的的教學氛圍、機械的灌輸模式,為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更加活躍,自然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將數學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的技能與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說,現在資訊科技的加入讓高中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活躍、更加有效。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興趣、情感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說這直接決定了學生智力認知活動的成敗。實現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開展快樂學習,這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教學理念之一。現代資訊科技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與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有著本質的不同,不再是枯燥而單一的資訊輸出,而是以圖文聲像來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將情與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徹底改變了以往沒有情感參與的機械式灌輸,其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衝擊,這對於學生來說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更能為學生營造出愉悅而寬鬆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更多心理上的自由與精神上的放鬆,給學生以全新的體驗與愉悅的感受,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真正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二、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真正實現開放學習

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習不能只侷限於教材有限的資源、封閉的空間,而是要將學習置於生活這個開放的空間之上,實施開放性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現代資訊科技依託於具有海量資源的網際網路,更能突破傳統教學中難以逾越的時間與空間上的種種限制,將這些豐富而多樣的教學素材重新組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身在教室就可以徜徉於寬廣的數學世界。如在學習排列與組合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現代資訊科技的強大優勢改變以往機械的概念講解,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如體彩、福彩的排列,用計算機真實而生動地再現於課堂,這樣既實現了數學的生活化,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現象來引出抽象而深奧的數學概念,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同時更能將學生的學習視野引向更寬廣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三、學習方式更靈活,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形式單一,師生互動空間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自學能力。現代資訊科技具有強烈的人機互動性,可以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真正實現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如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製作成微課,上傳到數學教學資源庫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非課堂教學時間來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實際掌握情況自主選擇觀看的內容、觀看的次數以及觀看的速度。這樣的學習不再只是侷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時間,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同一節奏、統一標準的一刀切式教學,而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分層教學、個性化學習的具體體現,從而真正實現了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情來展開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學習,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實現全體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

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

數學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與系統性,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思維能力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但對於一些較為深奧的知識點理解起來仍具有很大的難度,這是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徵。再加上傳統教學以語言的講解為主,並不能讓學生深入本質理解,這也是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甚至討厭數學學科的一個主要原因。現代資訊科技不僅具有豐富的數學素材,同時更能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點與直觀具體的場景與事物結合在一起,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這樣的學習就不再是單純機械地來講解知識本身,而是能從知識產生與發展的全過程來幫助學生深入本質去理解,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的背誦定理、套用公式,而是能夠可以真正的理解、靈活的運用。如關於影象的平移,我們就可以藉助現代資訊科技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影象的移動過程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到平移過程影象的形狀與開口方向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橫座標或縱座標,從而理解上下平移橫座標不變,縱座標改變;左右平移縱座標不變,橫座標改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影象與函式方程式之間互相轉換,當在遇到此類問題時自然能夠應對自如。

總之,無數的教學實踐都證明了現在資訊科技的強大優勢。但最終現在資訊科技的優勢能否發揮,發揮到了什麼程度,這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理念與駕馭水平。因此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現代資訊科技,加強理論研究,更要樹立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育理念,用於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摸索、善於總結,這樣才能使資訊科技成為教師教學致勝的法寶。

參考文獻:

[1]沈曉燕。淺析資訊科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xx(21).

[2]何慶文。現代資訊科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4).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七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今,高中教師將傳授數學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了數學文化的滲透。數學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過於傳統、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和拓展、教學評價不夠具體等方面,數學文化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中數學文化在教學過程中的缺失的原因

1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過於傳統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忽視學生的真正需求,僅僅進行教學內容的傳授,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體,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過於壓抑,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不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嚴重影響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也限制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2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和拓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將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教材中的數學知識不夠生動形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創新和拓展,使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之間沒有建立聯絡,導致學生的數學思想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3教學評價不夠具體

教學評價結果,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樣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學評價主要依據是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查、分析和評價,判斷教師的教學質量。然而目前教學評價的內容相對簡單,很難全面地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學評價中也沒有體現,不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

1結合數學教材,創設教學情境

在蘇教版高中數學教材中,每個章節開頭都會有一個圖,章節的引言中還會出現數學家的名言,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數學資訊,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數學文化,增強學生對於數學學科的喜愛。例如,在講“鋼琴與指數函式”時,教師可以通過優美的鋼琴曲引入教學內容,介紹鋼琴的高音訊率和琴絃長度,建立函式關係y=2x,畫出指數函式曲線。學生進行樂曲欣賞的同時,加深了對指數函式的印象,有助於提高指數函式的教學效果。

2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的發展和形成,不僅是一種解題方法,還蘊涵著數學文化的演變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傳授數學知識,還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由來、發展和演變,使學生全面瞭解並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講“無理數”時,教師可以引入無理數發展史,增強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對無理數的特點和性質進行深入探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然後通過反證法和變式訓練等方式,強化學生的思維模式,使數學文化得到有效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在掌握數學概念的基礎上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需要理解數學概念。在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滲透數學概念的內涵、本質和相關的拓展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詩詞的引入,具體講解數學概念。例如,在講“仰角、俯角”時,教師可以引入詩人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通過“舉頭”代表仰角,“低頭”代表俯角,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通過詩句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和內容非常豐富,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滲透遠遠不夠。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了解數學文化的內涵。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關於數學的知識競賽、論文評比、班級海報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有關數學文化的書籍,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深刻了解數學文化的內涵,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且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篇八

一、研究性學習的含義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不侷限於單純知識的傳授,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廣泛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具體是指教師設計一種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學生從探索中學會收集資訊、分析問題,使自身的探索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鍛鍊,這也正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目標。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載體是生活中的各種課題或專案,它是一種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並獲得相應知識的學習方式。

研究性學習與綜合課程和學科教學都存在著差別,一方面,它不是活動課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動,因為研究性學習並不是由多個學科構成的課程,而且它是由學生自主參與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另一方面,它不是單純的學科教學,因為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鼓勵學生主動參加實踐,如收集資料、選題、調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學習方式,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的灌輸。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學會如何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高中數學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數學的相關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似懂非懂,死記硬背,教與學都圍繞成績展開,以提高教學成績為宗旨,為學習而學習,忽視了教學的真正意義。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出現,對高中數學傳統教學和學習模式來說可謂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該模式為學生創立了有助於其發揮主體能動性,表現自身創造力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數學的研究中,獨立探索,感受探索過程帶來的成功與挫折,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力。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模式是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相當必要的,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繼續地傳授知識,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獨立探索的平臺,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建議

1、重視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模式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礎,沒有興趣,也就談不上效率。尤其在數學的學習中,高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味、入門困難的學科,是一門需要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中的學科,因此,培養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還能使學生真正的會學數學,學會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對知識的無條件灌輸,學生變成被動地接受者,事實上,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是積極的探究者。教師要做的正是扭轉局面、改變現狀,為學生設計一種吸引學生主動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傳授已有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探索中的樂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增添色彩。

2、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方式不僅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還重視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倡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完成作業,完全忽視學生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計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小遊戲或任務,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分組合作、互幫互助,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任務。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對方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3、提高學生髮現問題的敏感度

問題是一切活動的起源,有問題,才有交流,才能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地傳授問題和答案,忽視了對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事實上,高中數學的學習就是一個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造一個存在衝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認識問題的慾望,帶著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問題相結合。

學生為解決問題,就會調動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真正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並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從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模式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把這種學習方式貫徹實施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師真正理解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和重要性,設計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對問題的敏感度,並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最後,教師要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素養,以便更好的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篇九

1.參與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簡介

參與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以一定的數學教學理論與數學教學思想為指導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數學教學程式與數學結構框架。是近年來尤其是當下較熱門的教學議題之一,是素質教育得以實施的有效途徑。在參與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材、教師和學生,此三者分別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關鍵和核心應該充分協調。尤其是教學主體(教師、學生)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輔助條件展開素質教育。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力。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討、自主閱讀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便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當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師教學效率低下等不良教學現象是在我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各種不良教學現象尤為明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課堂氣氛壓抑沉悶、測評形式死板單一等種種因素直接導致學生對原本豐富有趣的化學內容失去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下降,並最終降低課堂教學效率。綜合上述各種弊端可見,學生參與意識薄弱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可見,“參與式教學”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根本保障,是其改革的必然發展方向和終極目標。

3.高中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具體展開方式

3.1注重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據相關資料表明,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其自覺接納知識的積極性與其生活環境和知識本身的貼近程度成正比,即知識越貼近生活則越容易被吸收、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由此可見,我們應注重情境的創設以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其參與意識。具體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量使用學生感興趣的和貼近其生活情境的實物或模型引入課堂教學,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情趣化,通過生活化、大眾化並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方式傳授教學內容,以便使較枯燥的知識生動化、活潑化,並給學生以熟悉感、親近感,最終誘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學習,學生髮現所學知識與其自身生活環境及與實際問題解決之間的密切聯絡,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3.2誘導學生自主探究,加強其獲取新知識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認為將知識的解釋、傳授及應用過程應基於實際問題、學生生活經驗以其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的數學模型之上。在數學領域,總結經驗、積累方法、形成概念等都離不開以現有認知體系和數學建模能力為前提的對較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的具化、分類和理解。可見,教師很有必要對學生活動格外關注並以此作參考為其提供感性研究材料,以便促進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現有知識、能力和經驗及個性的思維方式對其進行初步認識和總結歸納,最終達到誘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增強其獲取新知識能力的目的。舉例來說,我們在講述“二元二次方程”時,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知識展開類比、探討和歸納,由“元”、“次”等基本概念在頭腦中自主形成對“二元二次方程”的初步認識,方便學生對後續教學過程中知識的理解、吸收和運用。

3.3引導學生勇敢嘗試、積極探索、尋求方法。新課標認為數學教學的本質在於“靈活選取並充分利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學生數學問題、完成相關數學任務”。針對此觀點和要求,參與式數學課堂教學應將重點側重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勇敢嘗試、積極參與以便培養學生多側面思考問題、多角度理解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勇敢嘗試,最終推動學生在多種問題解決方案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合理的解決方案。此外,還應倡導學生積極探索、善於交流,促進自身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知識體系的形成和不斷完善。

3.4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參與式數學課堂教學之所以與傳統教學不同,主要在於對“探索、經歷、實踐和應用能力”等的關注。可見,在參與式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對所獲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提高其應用能力。與傳統教學不同,參與式數學教學應摒棄“紙上談兵”的應試教育,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4.結語

本文以參與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關簡介和我國國內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普遍現狀為切入點對高中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現實意義和具體展開方式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當然,教學過程的完善絕非靠一次變革和優化就能實現的,教學工作者應不斷探討、不斷努力,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實現數學教學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