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列表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的論文新版多篇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之我見的論文新版多篇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篇一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

1.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1.1教學目標不明確

高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在應用的時候必須要明確課堂當中教師通過講解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也應該充分的明確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去執行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存在著跑題的現象,這樣也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完全感受不到課程中所堅持的重點到底在哪裡,這樣也就使得學生對課堂越來越厭煩,教學的功能和價值也得不到很好的體現。還有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了很多的內容,這樣就使得學生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當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和提升。長此以往,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是十分不利的。

1.2教師在講課時沒有體現出人文思想

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對教學效果的評判標準不僅僅應該關注學生究竟在這一堂課當中掌握了多少語文知識以及基礎知識掌握的是否牢固,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學生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的培養。例如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等等,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人文意識和教學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很難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例如教師在講述魯迅先生的風箏一課程時告知學生作者小的時候不允許自己的兄弟放風箏,認為那是沒有正事、沒有出息的孩子才做的事情,但是當作者長大了,懂得了童年曾被自己認為是沒出息的孩子才做的遊戲的含義時,覺得自己對小兄弟精神上的傷害是非常後悔的。這也是文章主要闡述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精巧的去設計課堂,更加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要學生真正的去了解學生內心最為真實的觀點,這樣就使得學生內心的感受和文章中小兄弟的'感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為什麼會心情凝重,整個過程要體現出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1.3合作教學形式化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享受的是合作教學方式所帶來的良好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效果也使得教師的內心產生了非常大的愉悅感,很多教師沉溺於其中無法自拔,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並沒有對分組學習的最終目標和分組探討設計環節予以高度的重視和詳細的分析,有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一些很好解答的問題建立小組,對問題進行討論,這種合作式的教學並沒有真正的體現其價值和功能,這樣沒有鍛鍊學生的能力,沒有解決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同時小組討論還佔用了很多課堂的時間。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給學生建立了一個合作教學的框架,對於小組之間所研究的實際問題或者是討論當中學生的實際想法並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和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始終都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沒有樹立較強的大局觀念。

2.教學模式的優化

在新課改之後,語文課程更加重視對內容解讀的多樣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每個人對同一片文章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他們對課文的解讀,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得學生的成績和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都能得以充分的實現。例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應該對文章中提到了兩次黑布小帽和黑布大馬褂這一細節予以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和理解,從而在文章的描寫當中真切的感受到父親背影當中所顯示出的父親頹唐和親切的感受,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積極的引導,從而使得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體會文章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提升教學的效果。

2.1提高教學技能素質,做好學生的引領者

語文專業知識博大精深,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專業知識技能,加強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目的是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在“樂於學”的教學氛圍中收穫良多。如此一來,教師必須對所言所講的教學案例的背景知識有所瞭解,同時重點做好教學課堂設計,具備高度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從而才能發揮出傳播知識作用的引導者角色作用,幫助各類學困生時做好解決教學難題的心理準備,為學生學習脫困提供重要保障作用。

2.2有效合作教學,啟用學生思維

不少學生在面對一篇新篇章時,並不是自開始就對文章饒有興致,這就需要老師可以主動專研教材文字,變被動為主動,把握機會,別有新意的為學生設定一些問題考點或障礙,使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走向思考模式,能夠自覺探尋摸索文章所講主題的重點與難點。比如,某位老師在講解《鄭人買履》一課時,一經上課時就拋給了學生幾個有效問題,問題問出:你買鞋的情節是如何的?“腳”與“度”究竟誰更為重要?題目中關於兩個“度”,你該如何理解?可以說,這幾個問題思考並不難,但回答要有深度內涵,學生必須耗費腦力結合文章主題進行思考。另外,也能側面看出講授《鄭人買履》的老師比較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進而能夠通過富有技巧的有效問題引領學生主動聯絡實際予以思考,所以不少學生則會結合自身所學,並深思熟慮去思考問題,同時也能說明老師該堂課有效教學模式非常成功,利於學生思維水平提升。

3.結語

一直以來,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都是教育工作者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使語文課堂教學既生動又高效,強調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都是學生上好語文課,提高學習水平的重中之重。因此,老師應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樹立創新教學理念,提高知識技能水平,課後加強教學反思等,以促進學生課堂教學能夠收穫良多,逐漸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與語文學習水平。

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特點初探論文 篇二

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有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應有啟發性。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具有情感性。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富有情感性的語言可以打動學生內心;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審美性。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可以激起學生對“美”的享受。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語言特點還應有其他學科語言特點的共性,如教育性、激勵性等。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本身必須在持續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同時,提高培養教學語言的意識,在豐富自己教學語言的同時,讓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活潑高效。

課堂教學之我見教育論文 篇三

課堂教學之我見教育論文

學習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形成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效果如何取決於主體作用的發揮。所以特別需要我們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使全體學生能在參與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提高能力。那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處理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入手。

一、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我們看兩個關於有理數加法的教學情景:

情景(一)

師:我們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小明先向東走4米,再向西走3米,現在小明在原來位置的什麼方向,相距幾米呢?

生:東邊1米處!

師:這說明(+4)+(-3)等於多少呢?

生:等於+1。

情景(二)

師:國小時我們已經知道4+3=7,現在我們學了負數,有沒有同學知道4+(-3)等於多少呢?請說說你的理由,可以和你的小組成員一起討論一下!

生1:我們組覺得它應該等於1,因為“+”可以省略,所以它就是4-3,所以等於1。

生2:我們組覺得“-”有減少的意思,所以4+(-3)可以理解為在4的基礎上減少3,因此它等於1。

生3:我們組把“4”看作手裡原有鉛筆4支,把“-3”看作借出3支,手裡還剩鉛筆1支,所以4+(-3)=1。

……

第一種方法是直接以感知教材為出發點,問題的指向性很強,具有明顯的暗示,使“發現”變得輕而易舉,缺乏探究性。第二種方式是將教材上的知識點改編成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創設了很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真正的`發現者,在合作討論中進行嘗試、猜測、體驗、創新。

二、提供操作機會,讓學生動手實踐

實踐操作活動本身具有的直觀性和可能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動”中恍然大悟,在“動”中產生聯想,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把實踐操作活動作為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隱含的智慧因素,利用他發展知識,使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優化。

如教學“探索多邊形外角和”一課多媒體顯示一個人圍繞一個五邊形廣場跑步來創設情境。讓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剪多邊形的外角拼在一起,能得到什麼結論?怎樣得到的?並說明為什麼。此問題提出後,同學們剪的剪、拼的拼、議的議,合作、交流的情緒高漲,紛紛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要求回答問題,主動參與小組或班級討論,主動參與觀察,主動參與思維,主動參與操作,主動參與探索,主動參與課堂小結等,當學生在學習受到挫折後,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自我調節心理,養成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毅力。

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特點初探論文 篇四

摘要: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是用來交流和傳遞資訊的工具。教學語言也是如此,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條主要途徑。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知識性、教育性、啟發性、情感性、審美性、形象性、激勵性。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原因也來源於很多方面,根據這些特點也可推斷其原因。教師有淵博的知識,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教師語言的啟發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思維和學習興趣;教學語言的審美性和情感性。本論文主要採用的是案例講說與理論結合的研究方法,目的是對課堂教學語言的顯著特點進行探討分析,希望可以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原因分析;學生特點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論文 篇五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論文

摘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學互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從實際教學出發,從創新、讚美、爭論等幾個方面談談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運用。

關鍵詞:互動;創新;交流;分享

素質教育下,死板的課堂教學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學生的需求。我們要想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全面發展就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課堂互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一直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現將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新性地使用教材,給師生互動創造機會

當今社會是一個網路時代,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路中獲取很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素材。對於語文教學來說,這種網路特性表現地更為突出。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意在網路中找到各種學習材料、教學參考、習題解答等等內容。如果我們教師不創新性地使用教材,而只是簡單地按照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勢必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不高,畢竟大部分內容學生都已經瞭解過。因此,我們一定要比學生做更多的功課,創新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更多學生感興趣的,沒有了解到的內容來開展課堂教學。這樣,我們的教學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才能得以實現。

二、利用肯定性、積極性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互動的慾望

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一個問與答的過程,更多的應是溝通交流的過程。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拋棄以往教學中僅僅以“對”或“錯”來回答學生問題的方式。我們要以更熱情的態度,更和藹可親的形象來參與到與學生的互動中來。對於學生的發言,我們要對給予肯定性的、積極性的讚美性的評價,以鼓勵學生的發言。對於學生說的正確的問題,我們不僅要肯定,還要與學生有更多的交流,爭取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更多的想法。其中,肯定性的評價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敢說、敢於表達的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面是激勵其他學生像這位學生學習。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教學互動,激發學生更多的思考。此外,對於發言不正確的學生,我們不能僅僅是用一句“你說的不對”來正面否定、打擊學生。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情緒,讓學生不再思考、發言。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也要給予積極的評價。首先,我們要肯定學生髮言的態度。其次,我們要婉轉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並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到準確答案,並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課堂教學互動。在這種互動模式下,學生可以更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學習,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建立更好的師生關係,進而促進我們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利用說、演、爭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1.說。說,當然不是漫漫而談,不著邊際,遊離於課本之外和遠離於他們的實際生活去說,而是根據課文內容,找準切入點。現在的語文教材選用均採用新課標,文章選材大都和國中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這樣一來,如果找準了課文的切入點,學生就不會沒話可說了。如上《散步》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和家人(父母、爺爺、奶奶等)之間有什麼難忘的事?他們的哪一句話、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頓時,課堂上像炸開的油鍋,沸騰了。學生開始感到不好意思說,最後都爭先恐後地說,說到動情處,有的學生抑制不住情緒,淚水順著臉龐滑落。通過這一問,學生既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演。教材上不乏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的段落句子(特別是記敘文)。以前上課對於這些段落句子總是一讀了事,然後再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去體會一下課文語言的。精彩。美其名曰“想象”,其實僅靠想象是難於體會其妙處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隔靴抓癢,且這樣也給一些思想懶漢以可乘之機,長此以往就會使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消失殆盡。現在對於這些段落、句子的處理方式是採用“演”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情節扮演其中的角色,再現課文的情境。

3.爭。所謂爭,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針對某一學習內容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看法,通過大家在互相爭論的過程中,達到一種共識,或者是相互學習溝通的過程。語文學習很多內容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尤其是對一些文章的理解。學生之間看文章角度的不同以及學生知識層次、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對文章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種不同的想法,讓學生通過爭論的過程,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碰撞,激發出更好的學習熱情和慾望。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溝通等基本的語文能力,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要求的“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當然,語文學習中,並不是所有內容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例如,記敘文中的六個基本要素、議論文中的三個基本組成等都是固定的模式這些是沒有必要讓學生爭論的。爭論只適合於新學習的一些文章,並且在爭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監督、引導和總結工作,保證爭論的有效性。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被引入到語文教學中來。而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方面,課堂互動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互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素質教育下提倡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好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多運用教學互動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特點初探論文 篇六

2.1從教學過程的性質來看

教學是在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下,能夠使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培養他們的品德,促進其全面發展。

2.1.1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

這一任務決定了教師語言的知識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精通多門學科知識,貫通古今,還要多讀書,積累知識文化,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在不管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時,都能應對自如,用專業的知識給予解釋和啟發。

2.1.2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才能的過程

才能即指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這一任務決定了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講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跟隨老師的問題進行探索,解決問題,獲得新知,拓展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想象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

2.1.3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過程

這一教學任務決定了教師語言應具有審美性。美的語言可以引起學生對美的感受(),提高學生鑑賞美的能力和審美情趣。這一任務也決定了教師語言應具有情感性,教育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性的語言可以打動學生內心。充滿情感的語言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心理品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1.4教學過程是資訊傳遞的過程

教師是資訊的傳播者,是繼承和發揚文化的橋樑。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是經過深思熟慮,可以啟迪學生心靈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和語言素養,明白自己的教育使命。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係、課堂氛圍,尊重學生,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

2.2從學生學習的特點來看

2.2.1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的接受過程

接受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教師所傳授的新知識,與自己的已有經驗相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主動接受學習,可以在課上,在講述新課的內容時,像對古文或者古詩詞語的講授,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闡述。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舉一些相關的例子,並自己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識。

2.2.2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認知、建構的過程

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大腦和思維的轉化。所以他們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形成自己獨有的認知系統。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生的學習和認知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重新的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裡需要教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語文教師也可以提前佈置新課程,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合,整理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

2.2.3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語文教學講究以人為本,教學方法與教學語言始終要圍繞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身心發展特點等來精心選擇與安排。總體來說,中學生的心理髮展具有如下特點:在中學階段,學生開始獨立的思考問題,並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他們開始喜歡獨立思考問題,整個思維的發展帶動其想象力、創造力的同步發展。中學生的世界觀在此開始逐漸形成,但還很不成熟,對人和事物的看法還有很多侷限性。在這一階段就需要老師在語言交流中給予思維和情感的啟發,多采用激勵性的評價,使其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可以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健康發展。綜上可知,從學生學習的特點中主要突出教師語言應具有形象性和激勵性的特點。另外,在教學中運用教師語言潛移默化地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進行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這也是中學語文教師經常做的。

參考文獻

[1]翟雅麗。教師口語技巧[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2]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謝書民。淺談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規範化[J].語文建設,2012(8x).

[4]戴鳳君。論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修養[J].成才之路,2012(25).

[5]熊瑛。中學語文教學語言研究[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3

作者:陳湘豫 楊膳瑜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