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公文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學校管理公文/列表

大學生創業故事(精選1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1篇《大學生創業故事》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大學生創業故事》相關的範文。

大學生創業故事(精選11篇)

篇1:大學生創業故事

靳美嬌和李建峰:大四學生開炒米粉店兩張半桌月入10萬

“來什麼調料的,雞肉的還是牛肉的?”靳美嬌一邊飛快地在本子上記錄,一邊嫻熟地和回頭客們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雍和宮一條深巷的一個16平方米的門面裡,北京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22歲的遼寧妹子靳美嬌和北京印刷學院的大四學生、23歲的新疆小夥李建峰守護著他們的創業之作,一家炒米粉店。兩張半桌子、一個小廚房,兩個在外界看來乳臭未乾的年輕人就這樣開啟了自己的淘金之路。

小吃店已經被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承包,而至今沒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後,小兩口決定從米粉下手。2014年,兩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師學藝。

靳美嬌性格外向,李建峰更穩重謹慎。一個善於經營,一個善於做“苦力”。兩人是2013年的桂林陽朔旅行時邂逅的。“當時是他追的我。”美嬌很直率地告訴記者。建峰很不情願地說:“誰說的?”記者被倆人的對話逗樂了。

兩人之所以一開始選在深巷裡,主要原因是覺得一來店面租金不多,在兩人能承受的範圍內。二來,小店面是初創人最好的試驗田。雖然兩人對創業這個事情確定了,但是起初兩人對決定從事哪個行業還是很不確定的。“有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到北京的小吃店已經被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麵、沙縣小吃承包,而至今沒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後,小兩口決定從米粉下手。2014年,兩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師學藝。

“做出一碗地道且特別的新疆炒米粉,這個想法簡單粗暴。我們在新疆老家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個看似不錯的祕方,結果試後發現味道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美嬌告訴記者,為了找到想要的那個味道,兩個人跑去批發市場買回來30多種調料,沒日沒夜地調配了34天,終於調出了像樣得味道。辣醬對於炒米粉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味調料。“現在鍋太小,每次只能炒80份的料,基本每兩天要炒一次。”李建峰這樣告訴記者。

2014年底,兩人租下了這件僅有16平米的小店。從第一碗“米粉Alpha版”釋出,到後來的“米粉Beta1.0版”,以及“米粉3.0版”、“椒麻雞2.0版”等等,雖然兩人的米粉已經獲得了眾多食客的肯定,但是兩人還是每天對自己的成品反覆品嚐,不斷升級。

“產品是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從創業一開始就達成的共識。因為只有兩個人幹活,每天銷量太多的話就超出了能力範圍。“今天就是因為貪多,米粉泡得不太好。”李建峰言語間像個犯錯誤的小孩,“沒辦法只能倒掉,看到遠道而來的顧客,我的內心很自責。” 靳美嬌說:因為開店,自己認識了很多的朋友。許多食客都成了回頭客。小店也成了附近許多新疆人聚餐的不二之選。

其實,兩人都在家中是獨生子女。原來不進廚房的斯文大男孩變成了掌勺大廚,嬌滴的90後女孩變成了美廚娘。“美嬌在性格上更適合和客人們打交道,而且一天40多份的炒粉、炒醬,對於一個女孩來說還是太辛苦了。”廚房裡面的工作,男孩從來不用女孩操心。

“他在認識我之前從來沒下過廚,為了我第一次下廚。”美嬌告訴記者,話語間掩飾不住的驕傲。

兩人平時話不多,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也是90後夫妻少有的成熟。兩人每天的工作被排得滿滿的:收床、買芹菜、熬骨湯、買泡菜、擺桌椅、分裝粉、盛酸奶。中午要趕在客人來前吃飯,這一忙就要到晚上9點才能關店。關店後泡粉要用1個半小時、炒醬3個小時、定涼皮、倒垃圾,不出意外的話,凌晨3點才能睡覺。

美嬌是個敢想敢幹的女孩,靳美嬌說,之前自己有很多夢想:當外交官、國際雙語主持人。曾經為了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語,她辦了英語協會。她說:“自己性格有利有弊。她和性格謹慎穩重的老公正好平和了性格上的衝勁。”

“他雖然在我面前沒有說過甜言蜜語,但是我認定他了,就心甘情願地跟隨他一生。” 2014年12月29日是兩人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是李建峰年滿合法結婚年齡22週歲的第二天,兩人攜手來到民政局,完成了兩個人一生最大的決定:他們結婚了。

不過,領證的決定是他們自己做的,他們沒有告訴雙方父母的原因不是因為叛逆不成熟,也不是不願意收到家人的祝福。而是怕父母不同意兩人的一起創業的決定。畢竟裸婚對於家長還是難以接受的。但是領證的事情還是沒能瞞天過海。向輔導員提交申請時,事情還是暴露了。接到媽媽電話的美嬌對媽媽撒嬌說:“建峰22週歲生日,希望收到媽媽的禮物就是‘同意’。”

媽媽第一反應是開心,但又有些擔憂,畢竟對於女孩,父母希望還是穩定些為好。但是媽媽最終還是尊重了女兒的想法。因為在媽媽看來,建峰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有潛質的男生。媽媽在擔心猶豫的同時又非常佩服兩個孩子的勇氣。

小夫妻兩人的床,鋪開來後地上基本就沒有落腳的地方了。小夫妻晚上睡在1.5*1.8米充氣床上,“記得有次,充氣床漏氣了,早上醒來後,我們兩人發現平躺在地上。”這些生活中的小點滴,在他們看來都是兩個人創業路上的甜蜜小荊棘。靳美嬌在描述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是90後女孩的嬌嗔,而是對現在生活的享受。

兩張半的桌子,平均每月10萬塊錢的營業額,創業之初,男孩向父母借來的創業初始資金,現在兩個月就全部收回了。對於下一步的發展,兩人出現了一些矛盾。美嬌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投資人願意為他們進行投資,擺在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快速擴張,但是投資人成為公司的最大股東。二是投資人入股,當家的還是他們兩人。

在房子選址、模式選擇方面兩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另外,靳美嬌表示,創業過程中其實還有一些心理問題的。心理有時也會有不平衡。有時會找不到存在感。美嬌說:“想象著踩著恨天高,走在寬敞的寫字樓。這才是自己應該有的生活。”但是,她也知道掃地、擦桌、為創業愁死苦想也是她創業必經的過程。人一直吃苦是不對的,但是一開始還是要吃苦的。“我們打算吃兩年苦,因為一心一意吃苦才能享福。”美嬌告訴記者,“人一輩子最怕的是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雖然現在苦點兒、累點兒,但是即便失敗,自己也不會後悔。”

1.有關在校大學生創業故事

2.有關起家的創業故事

3.有關草根的創業故事

4.有關潘石屹的創業故事

5.與翡翠有關的創業故事

6.女大學生的創業故事

7.大學生創業故事

8.大學生如何創業故事

9.大學生真實的創業故事

10.大學生小本創業故事

篇2:大學生創業故事

李正森喜歡看書,27歲了還沒有女朋友,父母常為此發愁,他總說把公司打理好了再談。20xx年,李正森榮獲柞水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明星”、“科普示範帶頭人”等多項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李正森並不在意,他打算開闢更大的創業天地。中央一號檔案鼓勵農村土地合理流轉,還鼓勵農業規模化種植,這更加堅定了李正森圓夢的希望,他加大了經營規模,全力打造一個集農家採摘體驗園、食用菌深加工、稀有食用菌研究室等為一體的現代化食用菌工廠。今年他又購進原材料500噸,裝置20餘臺,預計產值達1500萬元,年可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200萬元,戶均收入達2萬元左右。“我就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所學的知識,把公司建成農村留守群體、孤殘老人共同致富的溫馨家園,希望我的未來不是夢。”

/

篇3:大學生創業故事

近日,在四川宜賓高縣羅場鎮陳村一農場看到,一串串葡萄掛在葡萄藤上,粉色的、綠色的、黑色的`、黃色的……各種顏色的葡萄交織在一起,如七彩瑪瑙般璀璨,各種香味迎面撲來,絡繹不絕的遊客穿梭在葡萄園裡採摘葡萄。遊客鄧飛說:“自己到地裡來摘葡萄,味道好既新鮮,又有樂趣。”

代林佳是四川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20xx年大學畢業,毅然拒絕一家大型企業的高薪聘請,回到羅場鎮三臺村,利用自己在大學裡學到的專業知識,通過對土壤分析和農業創新技術,開辦起了農場,種植四季水果蔬菜並開辦了農家樂,農場堅持“網際網路+生態觀光體驗式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和 “線上宣傳,線下體驗,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O2O電子商務模式,每年遊客爆滿,農產品供不應求。昨日,代林佳告訴筆者,他會繼續擴大農場規模,從買進800株葡萄苗開始,建起了兩畝地的葡萄園,並指導周邊的村民一起種水果,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大學生種地,周圍鄰里投來懷疑和嘲笑的眼光,家裡人強烈反對,但代林佳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經常頭頂烈日在田間勞動,手臂晒得由紅到黑再脫皮;為了趕時間,早飯和午飯都是家裡人端到地裡來吃。

到今年,代林佳把農場發展到了20畝,葡萄品種三十餘個,有草莓味、玫瑰味、茉莉花香味、水蜜桃味、荔枝味、蜂蜜味等多種口味,草莓品種五個,優質桃品種三個,西瓜品種兩個,每畝效益在2萬元以上,大大超過傳統種植的收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的質量。要種出客人看起舒心、吃起放心的水果,必須依靠科技。”代林佳告訴記者。他把農大學習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當中,通過取土化驗、田間試驗等測土配方技術手段,得出了一套適合自家園子的施肥技術;通過葡萄生長中各部分器官的狀況,調整施肥結構。

為了讓水果達到健康標準,堅持不用增甜劑、催紅素等對人體有害的藥物,讓水果實現無公害。遊客李波說:“小代種的果子品質好又放心,我們甘願跑很遠過來買。”

果實種出來了,銷售成了首要問題。對於這點,代林佳自有妙招,他告訴筆者,市場不缺水果但是缺好水果,好水果市場很大但是必須走品牌化路線才會被人認可,幾年來他堅持品質的同時,通過線上宣傳,線下體驗,品嚐對比等營銷方式和來園採摘,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等銷售方式讓陳村開心農場這塊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所有水果均不進入批發市場,只走自主採摘和禮品盒路線,確保消費者買到的“放心水果”貨真價實。

篇4:大學生創業故事

網上點一點,半小時後一盒新鮮水果拼盤就被放到辦公桌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三學生彭浩,在校內開的一家水果店,日均賣出500多斤水果,月營業額超過7萬元。

今年3月,彭浩得知校內一家水果店要轉讓,一直想創業的他,便和另外兩名同學一起租下小店,當起了老闆。“早晨不到5點起床,匆忙趕往水果批發市場,精挑細選優質水果,上貨下貨,7點再趕回去上早自習。”談到創業歷程,彭浩稱,既當“老闆”,又當學生,遠沒有想象中容易。

“進水果也是一件難事,光看外形還不夠,形狀、色澤、敲起來的聲響,挑選水果有很多訣竅,我們剛開始吃了很多虧。”另一位“小老闆”陳龍笑道,為摸清“門道”,三人曾專程到合夥人文炎的父母開的水果店取經。

“我們95後也有優勢。”彭浩說,為吸引顧客,他們開了微店,學校師生通過網上一鍵預約,即可享受送貨上門。為滿足不同口味需求,他們還想出做水果拼盤。“經過3個月運營,水果店已走上正軌,除去進貨成本、租金等,每月可賺2萬元。”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資訊學院輔導員向勝濤介紹,三人在班級成績都名列前茅,尤其彭浩還是學生會幹部,積極參加班級各種公益活動。他們在創業同時,並未耽誤自己的學業,一些老師們聽說他們的創業故事後,都很照顧他們的生意,為他們打氣加油。

篇5:大學生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1:大學生種菜10年賺取百萬家產

在田頭村,說到吉家體,那真是個名人。1995年,海南師範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的他,本來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家庭需要和個人志趣的原因,1年後,他毅然放棄了城市裡的工作,回到家鄉種植反季節瓜菜。從簡單的露天種植開始,經過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已經發展到擁有114畝鐵架大棚,身家上百萬元的瓜菜種植大戶。說到小洋樓,吉家體說那是在種瓜菜賺了錢後,自己於2008年花費48萬元建造的。

吉家體介紹:他的一整片地,有114畝,全部為鋼筋大棚,主要用來種植哈密瓜,是他去年花費200多萬元修建的。今年是建成後第一年投產,目前第一造已經全部銷售完畢,淨收益達到了100多萬元,差不多已經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預計隨著目前這一造的投產,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潤和效益非常可觀,

最開始的時候,他也和村裡其他的瓜菜種植戶一樣,是以露天種植為主,收益低。後來他就開始逐步過渡到簡易大棚種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大棚每年都要更換,十分麻煩,而且最終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經過慎重考慮,從去年開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萬元,對這片瓜菜基地進行了鋼架大棚改造。

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說,鋼架大棚雖然相對投資較大,但收益高且穩定,大棚的使用壽命可達6—10年,一般情況下,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後面就是淨收益了。

大學畢業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回鄉創業,10多年後,成了身家上百萬、遠近聞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吉家體的成功,為我們現在日益龐大的就業大軍,提供了新的啟示。

我國的農村地區,是一個十分廣闊的天地。但受“跳出農門”的思想認識,以及城市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廣闊天地,被不少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視。當前,由於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給大學生們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出現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職難求的情況。

這一現實客觀要求知識青年去開闢新的就業天地。而廣大的農村,不失為他們一展才華的好地方。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優惠政策,號召和鼓勵廣大知識青年回鄉創業。在新的形勢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而這些都依賴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體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識,懂科學,掌握技術,對推動農村地區生產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他的新思想、新觀點,都對激發農村地區的活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體一樣在農村開創一片新天地。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2: 大學生創業租賃單車 3000元起步的創業“神話”

郭敬佩出生於河北衡水一個商人之家,父親開了一家當地最大的麵粉廠。從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懷創業夢,跨入大學校園,他暗暗給自己定下 了目標:首先要順利畢業,其次是在大學裡開家公司,畢業前開上一輛比亞迪“F0”。這款車當時的售價是2.99萬元,“不想依靠家裡,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總 得乾點什麼”。

學習藝術設計的郭敬佩最早也動過開家廣告公司或裝修公司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有太多類似的公司了,開啟市場太不容易”。

對創業的關注讓他把握了先機。大一到安徽黃山寫生時,喜歡戶外騎行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地提供自行車租賃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 漢,郭敬佩開始在學校周邊轉悠,“高校密集的武漢有廣闊的自行車租賃市場,卻缺少好的租車服務公司”,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不已。

“我們開一家租車行吧。”郭敬佩在寢室“臥談會”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們紛紛叫好,可最後敢於籌錢實幹的只有郭敬佩一個人。他從家裡借 了3000元,買了10輛普通自行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店面,通過張貼小廣告吸引顧客前來,每輛車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匆忙趕去 車行,晚上小店關門再回宿舍往往已經到了門禁時間。就這樣,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掙了回來。

“這個生意可做!”摸到門道的郭敬佩開始僱同學幫忙,除去工資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錢全部用來擴大車行規模。處於上升期的市場給了郭敬佩一個成長的空間。自行車數量從20輛到100輛,再到300輛,檔次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元一輛提高到後來幾千元一輛的都有。

自行車被盜的現象在高校校園裡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幾千元一輛的高檔自行車。“再好的防盜措施也擋不住偷車賊的惦記。”郭敬佩想到了一個兩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車的鎖都下掉了,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給自行車安防盜鎖的成本,而且因為沒有鎖,租車人就會做到車不離人,也防止了被盜現象。”從 此,郭敬佩再也沒有丟過一輛車。

為了提高租車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積極和各高校的社團開展合作,為社團的戶外活動免費提供自行車。郭敬佩的業務漸漸越做越大,還增添了露營設 備租賃等業務,除去人力成本和車輛維修清洗費用等,他不僅還清了家裡支援的費用,還擁有了一批固定資產。在譚蔚老師眼中,這是校園裡一位難得的“眼界開闊 者”,“他和其他學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玩玩票,賺點零花錢換個蘋果手機,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

單純的租車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漸顯露,易被複制的租車模式讓郭敬佩開始思考後續的發展。後來,他嘗試向更專業的戶外騎行業務發展,提供帳篷等露營裝置租賃,把盈利重心放到專業愛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擁有了150輛山地車,附帶出租的帳篷等露營裝置達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餘所高校設立了租車點,2013年租賃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超過30萬元。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精選3:北大碩士畢業後幹裝修 兩年內上海買房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

篇6:大學生創業故事

剛讀大學時,從農村來的劉小梅看到身邊的女同學打扮得一個比一個漂亮,很是羨慕。一次,她靠發傳單賺了300元錢,欣喜之餘就想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

在一家商場,劉小梅看中了一件衣服,可130元的價格讓她有些猶豫。就在她要離開的時候,一位顧客掏出一份報紙,服務員看後,竟以100元的價格把那件衣服賣給了那位顧客。劉小梅很納悶兒,便上前和服務員聊了起來。

原來,這家商場在星期六搞活動,顧客可以憑報紙上的廣告,在限定的人數內享受優惠。憑一份報紙廣告就能優惠30元?興奮的劉小梅在第二個星期六早早買了一份報紙,又早早趕到商場,用100元錢買下了那件喜歡的衣服。

同宿舍的人得知後,也都異常興奮。有兩位室友馬上趕去那家商場,可晚了一步,限額顧客滿了。沒買到衣服的室友遺憾地開玩笑說:“小梅,你以後給姐妹們當打折資訊員好了,我們付你資訊費!”雖然只是句玩笑話,但劉小梅想:如果我把這些收集到的資訊當商品賣,掙點錢也不錯呀。

此後,劉小梅就多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買兩份報紙。接連幾天,劉小梅把自己買來的報紙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並沒發現有用的打折資訊。直到星期六,報上的折扣資訊才多了起來。她連忙根據舍友的購買能力,挑選了三條資訊:一條是某商場新開業,裡面商品優惠;一條是某條商業街拆遷,商品大處理;一條是某品牌專賣店3週年店慶,服裝優惠。

最後,舍友一致決定去專賣店,每人各買了一件品牌服裝,共節省了近300元。劉小梅也從中得到150元的資訊費。之後,劉小梅每當收集到一些適合宿舍姐妹們的“打折”資訊時,就賣給大家。

她賣“打折”資訊的事兒傳開了,找她買資訊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月下來,劉小梅靠出售“打折”資訊掙了700多元錢。

不久,一些人開始效仿,也做起了打折資訊員。劉小梅感到了壓力,決定另闢門路。

很快暑假到了。放假第一天,劉小梅早早起床買了報紙,把蒐集出來的商品“打折”資訊帶在身上,來到大學生常去購物的“好友多”商場。可半天下來,劉小梅的“打折”資訊一個也沒賣出去。

回去的路上,劉小梅接到了一份健身館的傳單,上面寫道:凡來本健身房鍛鍊,憑此券優惠30元。劉小梅看了一下日期,正好是星期六,於是,她又上前向發傳單的女孩多要了幾份,隨後按照傳單上的地址找到了健身館。

在與收銀員的攀談中,劉小梅瞭解到,這是一家新開張的健身館,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這個館在最近一個月裡每天都在對外發放傳單。

得知這個訊息,劉小梅遞上學生證說:“我想免費為你們發傳單,你能給我介紹一下你們這兒的負責人嗎?”在收銀員的幫助下,劉小梅見到了健身館的負責人。對方很奇怪地問:“你為什麼要免費給我們發傳單呢?”劉小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傳單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聯絡方式,如果有人來健身房健身,劉小梅就憑摺扣券提成。負責人馬上同意了。

一個星期下來,劉小梅發放了近3000張宣傳單,僅靠折扣券就拿到了近1200元的提成。

但是劉小梅想到健身館不可能長期搞折扣券活動,於是,每當傳送完宣傳單後,她就回到健身館,見到持自己發放的單子來健身館的人,就主動上前聊天,取得別人信任,得到對方的聯絡方式,為自己儲存一些潛在客源。

那個暑假,劉小梅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自己收集“折扣”資訊的渠道,找到了一批穩定的客源。後來,劉小梅不僅靠出售“打折”資訊掙足老學費和生活費,還攢下了一筆錢。

畢業後,她招聘了兩名大學生做兼職,成立了收集“折扣”資訊三人組,月純利潤達到5000元。

篇7:大學生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與就業一直以來就是一對“孿生”話題。統計顯示,我國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分別只有1.2%、1.5%、1.6%,而歐美這一比例在20%至30%左右。 記者在採訪了蘭州各高校後發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自覺投入到創業大潮當中,勇敢地邁出人生第一步。同時,記者也瞭解到,這些缺乏工作經驗和資金的大學生,還需要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完善。

大四就當“總經理”

還在西北師範大學讀大四的侯永青,另一個身份是蘭州向陽花軟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3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安寧大學生創意創業孵化基地D206室時,他正忙著傳送郵件。

創業,說起來難做起來更難。這是侯永青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感受。

侯永青大學期間獲得的各種獎學金加起來總共有2萬元左右。他組建的團隊當中,有人拿出3000元的獎學金,有人拿出5000元的獎學金,就這樣,幾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摩拳擦掌開始創業之路。

“第一桶金”賺得不算多,但讓侯永青對未來充滿信心。

“我在榆中縣恩玲中學實習時,對一些高中生做了一個心理測試,結果發現17%的高中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侯永青開始和恩玲中學的校長聯絡,打算幫助恩林中學建立一個心理諮詢系統,幫助解決高中生的心理諮詢輔導缺位問題。

“這是第一筆生意,我們自主開發的軟體,市場價1.8萬元,但為學校是免費提供,而硬體裝置只按成本計算,再收一些運費。如果完全按照市場運作,總營銷額大概有10萬元,盈利應該達到5萬元。可實際操作下來,我們只盈利1720元錢,但很快樂。”

雖然做成了第一筆生意,但團隊的創業之路依然充滿未知。侯永青說,創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裝置以及人才。沒有資金,公司沒辦法運作,包括員工的工資都沒辦法支付,更別說進一步開拓市場,打造品牌,招攬人才。“如果有一個能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平臺,它打破了時空界限,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為有創業夢想的高校學子們提供一定的資金、技術、裝置等方面的支援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創業就像拔蘿蔔,用的力氣越大,收穫就越大。談到以後的發展,侯永青說,今年主要是讓自己的產品成型,努力打出品牌,沒想過要盈利。他的目標是到2015年,公司預計實現營利,到2016年拓展市場行銷渠道上爭取走向成熟。目前,公司開發的心理測評軟體市場價1.8萬元,做網站可以獲取一部分收入,他的團隊還在研發手機安卓系統心理諮詢測評和遊戲軟體。

在孵化基地掛著兩條標語,一條是“夢想在心中點燃,創業在腳下實現”,另一條是“投身創業大舞臺,開啟人生新境界”侯永青說:“我每天來都會看這兩行字,激勵自己,創業不僅要有夢想,夢想還要點燃。創業有很大的舞臺,我願意盡情舞蹈。”

磨出來的創業路

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幾個年輕小夥子正在電腦桌前,全神貫注地討論著。他們在剪輯一部大四畢業班的宣傳片。這幾個小夥子是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的學生,除了上課,他們其餘的時間基本都在拍攝和剪輯中度過。

李斐是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2011級廣播電視編導1班的學生,在他的倡導下,去年幾名同學合夥成立了蘭州尚域傳媒文化有限公司,經過一年的堅持、磨礪,公司已經基本步入正軌,有了穩定的合作物件和業務。

公司剛成立時,由於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和實踐歷練,在跑業務的時候總會遭到質疑,但李斐和他的夥伴們沒有放棄,面對各種不信任,他們一直努力,一有時間就去各個學校和傳媒公司跑,尋找業務和合作夥伴。

“剛開始我們只能幫一些傳媒公司的人剪片子,他們付給我們很少的酬勞,同時我們也幫認識的同學低價拍攝宣傳片。第一個月,我們賺了一千多塊錢,後來,合作方對我們的工作也比較滿意,願意與我們繼續合作。久而久之,經過同學們的宣傳,我們的業務也從師大本校擴充套件到蘭州市各高校。”李斐說。

去年6月,西北師範大學給李斐的團隊提供了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並且還有3萬元的無息貸款。“學校的支援和幫助讓我們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公司已經基本解決了資金日常運轉問題,這幾天,正忙著籌備一筆七八萬元的大訂單呢。”李斐笑著說。

以前因沒有業務發愁,現在的李斐卻因沒有時間發愁,學業和創業的矛盾,成了他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而且,他還計劃考研,一方面充實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繼續拓寬自己的交際渠道,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時間成了他最寶貴的東西。

李斐說,大學生創業現在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人想在就業之前積累工作經驗,也有人想通過創業就業。“周圍有代理快遞的,開咖啡店、酸奶壽司店的,自己製作售賣小飾品的,也有專門為學生做素質拓展訓練的。”

“創業就是就業的一條出路。”李斐說。

大學生創業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人因為沒有經驗等原因而導致失敗,那麼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創業的過程中都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呢,小編為大家送上大學生創業六大“祕籍”!

篇8:大學生創業故事

第一招

自信

聽過太多“曇花一現”的大學生創業失敗的經歷,如今的畢業生有創業想法的多,但實踐的少。在2004年上海各高校大學生的JA商業策劃決賽中,選手們紛紛展示了自己的創業計劃,但即便是一等獎獲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計劃是“空想”,近幾年不會考慮創業。而評委則認為他的作品是所有參賽者中最具操作性的。但因缺乏天使投資人,VC創業指導、培訓等軟硬體條件,他們的創業終無果。

第二招

創新

談及創業,創新是必可少的要素。在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對於想利用技術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說,福事多認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創造;該發明創造可轉化為市場產品並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可靠的資金來源(可尋求高校創客機構的支援)。

第三招

務實

大學生們受社會整體認識的影響,一提到創業想到的就是高科技產業相關的,這固然很好,但創業不一定全是開大公司做大買賣,哪怕是傳統行業中一項具有革新意義的技術創新、哪怕是開個小店,這也是創業。關鍵就在於畢業生們有沒有從小做起、從實際做起的勇氣,對行業進行深度審視,對社會和大眾消費有一個深刻了解,不盲目,能從自身能力出發。

第四招

知識積累

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創意,還需要創業者具有較高的多維素質,主要體現在知識儲備、行業經驗、資源整合、社會人際網路建設、管理能力等方面。然而,“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提高各項能力、增長見識的最佳途徑。因此,大學生除了積極參與現有的創客機構提供的各類活動外,還需要自主發起一些創意活動進行團隊之間的分享、協作。

第五招

艱苦奮鬥

也許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會笑,但從福事多統計的創業者中,沒有一個不強調,創業不是風花雪夜,其中的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工作到凌晨3點休息,沒有周末,沒有娛樂,同樣的事情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並且在公司沒有贏利之前,不要指望別人會願意給你風險投資。

第六招

獲取風險投資的重要能力

商業計劃書的撰寫這裡特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商業計劃書直接關係到企業執行的關鍵要素———資金。如何將自己的創意寫成商業計劃書,能夠說服風險投資者投入資金,就是一個讓創業者極為頭痛的問題。在經過1998年的狂熱和2000年的網路泡沫之後,風險投資者也更加理性,甚至可以說是更加苛刻。專家建議:1、把自己的創新專案展示於創客平臺(創客實驗室#/是教育部發起的高校大學生創業平臺),以此吸引天使投資者的眼球;2、參加創客機構組織的創業大賽,讓自己的專案脫穎而出,以此獲得創客專案路演活動,二者均是獲取風險投資的有效途徑。

篇9:大學生創業故事

——鄭大美院大三學生創辦文化傳播公司,一年營業額破百萬

初見鄒偉,身穿一件白色打底T恤、灰色V領開衫,圍著一條黑色毛絨圍巾,在胸前整齊地打了個“十字結”,微卷的頭髮,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言談舉止成熟穩健,透著藝術家氣派,像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企業家,其實他還只是一名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大三學生。

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鄒偉大一就開始從事各種創業相關活動,做電商、幹銷售、跑遍大半個中國。大二創辦了河南畫飾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畫世界”)。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公司就從鄭州擴充套件到安徽等六個校區,並在多地舉辦藝術畫展,完成多筆藝術品交易,創造了年營業額破百萬的營業成績。

做電商掙得“第一桶金”

三歲學畫畫、一年級畫素描、六年級人像速寫畫已相當成熟、高二在培訓機構代課、大學聯考藝考報考院校全部通過。用鄒偉的話來說,他天生就具有“藝術細胞”,而“藝術美”是他畢生的追求。

剛上大學那會,他並沒有創業的想法,只想做一個普通的學生,按部就班上課、作畫、看書,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畫家。

他是油畫專業,每天都需要完成大量作業,然而大家用心創作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會被堆在樓道里,像垃圾一樣堆疊如山,積滿灰塵,最後被清潔人員清理走。

“每幅作品都傾注了畫者的感情,畫作的靈感都難能可貴,只要把這些作品裝裱起來,都可以成為絕佳的藝術品。”鄒偉轉念一想,何不把這些作品利用起來,為青年藝術工作者打造一個專屬平臺,於是他有了創業的想法。

開公司需要啟動資金,但他沒有選擇向家裡要錢,也沒有申貸款、找投資,決心用自己掙得的“第一桶金”辦公司。

3個月他接了5份兼職,開淘寶店、做代購,創辦了“購物天堂”電子商務平臺,跑遍半個中國,和直銷廠家談合作,用一年時間掙得的11萬元作為“畫世界”的啟動資金。

談到做電商的這段經歷時他感慨:“這年讓我學習了許多電商運營的專業知識,B2C到O2O相關專業書看過不少,跑業務的過程豐富了我的閱歷、積累了一部分人脈,為後期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鄒偉忙碌的身影

“創業達人”也學霸

從2014年4月他親自裝修的第二個美術教育培訓校區落成,之後的四個校區,他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其中安徽的兩個校區,他利用今年暑假的兩個月時間辦了起來。

鄒偉用“難過”一詞表達了自己創業伊始的感受,“創業很難過,是的,很難,但一定會過去。”

公司註冊成立之後,鄒偉不得不上學、公司兩兼顧。晚上他掐著門禁點回寢室,沒課的時間都泡在畫室公司。大學三年,他沒有在凌晨三點前睡過覺。

鄒偉的同學魏興隆說:“只要第二天有課,鄒偉肯定回寢室,回來就是畫作業忙到凌晨,一般就是在課上能見到他,不知道他哪來的精神頭。”

由於經常通宵熬夜,鄒偉的抵抗力嚴重下降,大二下學期有一個月的時間,鄒偉都是帶病學習工作。

他在校醫院租了一個床位,窗下堆了兩大箱醫生開的藥品,白天上課工作,晚上在醫院輸液,一整個月,把手臂、胳膊、腳背紮了個遍,針孔清晰可見。

“袖子遮住的時候我們看不到,但他拿起畫筆挽起袖子的時候,手背、胳膊都是紫青一片,我們看得是真心疼,也打心眼裡佩服他 的拼勁。”鄒偉的學生李凱歌說。

在李凱歌心裡,自己的老師鄒偉是他的榜樣——作為創業者,他沒有拿一分投資、沒有問家裡要一分錢,憑藉自己的能力攢足了創業資金,現在的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作為學生,大一專業第一,大二年級前五名,幾乎沒有出現不交作業的情況,還曾擔任年級幹部。

創業法寶——“走心”

一年時間,“畫世界”的業績斗升,成功發展了“藝術品的加工與展銷”、“二次元動漫工作室”、“第二課堂”、“美術培訓與指導”四個專案。其中藝術定製平臺包含了裝飾畫、油畫、國畫、瓷版畫、牆繪、服裝圖案設計、手繪肖像等。

美術教育培訓擴增為六個校區、200餘名學生、近20位專業教師,藝術產品的銷售次數達2000次,鄒偉正式創業的第一年就獲得了132萬的營業額。

而這一切離不開鄒偉的創業理念。大一做電商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人脈、服務、品牌的重要性。在學校多家電商互相競爭的環境裡,他以精美的產品包裝和貼心的上門服務佔據優勢。他說他的創業法寶只有兩個字“走心”。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風吹日晒,我們都會以客戶的需求為重,把產品以最好的姿態、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戶手中,”遇到學生討價還價的情況鄒偉並不計較,“我以成本價給他們都可以,能和大家成為朋友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所以在那個時候,鄒偉就培養了一大批“死忠粉”。

創辦“畫世界”後,他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但他堅持對每個人都“走心”,他的口頭禪就是“有什麼能幫上您的嗎?”

他希望力所能及幫到他人,比如“畫室”在他眼裡不僅是進行美術教學的地方,也是一個供大家休整停歇的“驛站”。他還在每個校區都建了宿舍,為師生提供食宿,如果學生結束作畫時間較晚,就可以直接在學校住下來。平常他還經常帶大家出去休閒,唱歌、燒烤、旅遊,讓大家學美術的同時注意勞逸結合。

鄒偉要求每個老師對自己的學生走心,“學生幾點結束,老師就幾點結束。”這也是鄒偉自從高二做老師開始一直堅持的。在鄒偉的老師韓傑的記憶中,鄒偉做學生的時候就經常幫同學改畫,有的時候比老師走的還晚,一定盡心幫同學把畫改好才離開。

今年的教師節,鄒偉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學生們自己做的晚餐,“他們都是高中生,平常哪有時間學做飯,這些家常菜論味道雖比不上飯店,但這卻是我吃到的最‘美麗’的一頓飯。”

畫世界 畫出創業夢

同事董燁評價鄒偉是個“重情義的人”、“有情懷的人”,是個“做企業家的料”,做事不求回報,對同事坦誠相待,對學生盡職盡責,“每一筆藝術品交易,鄒偉都給畫手60%的收益,對藝術創作者非常尊重,從來不在錢方面難為大家。”

鄒偉說成立自己的品牌“畫世界”,就是要從現在開始就建立屬於自己的畫派——“冥想畫派”,主推新生代藝術作品和畫世界特色作品,同時也是完成他的創業夢想的第一步,未來也將通過畫世界來搭建更多的藝術品生態圈,讓每一位畫家都能被熟知,被認可。

而這些巨集偉藍圖都被他白紙黑字記錄下來,看著桌子上的公司企劃書,鄒偉說:“說起網購,大家想起阿里巴巴、馬雲;說到英語教育,大家想起新東方、俞敏洪;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說起美術,能想到畫世界,想到我,鄒偉。”

篇10:大學生創業故事

——學霸為何放棄百萬年薪專心“做農民”

愛上農業平凡的生活中創造不平凡

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科技園的嘉禾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海洋,畢業於內蒙古科技大學,曾就職於賓士(中國)內蒙古從事銷售工作,個人為賓士年度銷售冠軍,曾帶領小組團隊創造一年銷售額2.45億的團隊銷售紀錄,年薪過百萬的他,卻在事業輝煌的時刻放棄了高薪選擇了創業,從世界五百強走向鄉村,選擇回到家鄉跟夥伴一起創業,除了一份使命,更多的還是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情懷。

朱海洋說:“現在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因為種地根本不掙錢,更多的農村人選擇了去城市工作,但是地總歸是要有人來種的,那麼誰來種地?看到更多外出務工的農村人將自家的土地交給了專業的種地的,瞭解到國家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我們也萌發了做職業農民的念頭。”

當上職業農民之後,他們也走過一些彎路。種地是一個技術活,如果還是走靠天吃飯的老路,帶給他們的註定是失敗。經過將近5年的深刻探索和實踐,讓他們豐富了農業經營的經驗,促使他們從青澀走向了成熟,更加堅定了他們農田工業化生產推行者、倡導者的角色,也讓他們下定決心立足農業,幫助農民“投入更少,收穫更多”,走智慧農業的道路。

堅持農業 因為成長和收穫是實實在在的

智慧農業帶給他們的不僅是創業的成功和成長,更是家鄉人民的富足和快樂。“我們現在已經和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每個合作社都有1000多畝土地,其中一家就託管了5000多畝。這種方式是合作社提供基地、我們提供技術,將農業物聯網系統應用到合作社的經營當中,實現更精準的種田,使種地更輕鬆,讓農民收穫更多,投入更少。”

發展農業 智慧農業是來造福社會

“對於真正的科學技術來說,我們目前所想、所做的還不算是先進,只能算是皮毛。但我們相信憑藉著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打造安全食品的決心,我們會努力做到更好。”朱海洋的這種自信不僅來自於專業和技術,更來自於他對市場的判斷和分析。

朱海洋坦言:“打工和創業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職業意味著身份的轉變。創業是風險與利益並存的,創業者在最艱難的時候要堅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懂得用左手去溫暖右手。我們希望創造一個真正屬於中國人創辦的令全世界都翹首稱讚的農業企業,這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

篇11:大學生創業故事

——90後大學生汪傑:創業月入6000多元 卻被勒令退學

大一剛進校不久就選擇開手機店,銷售手機及配件創業,創業一年多來,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由於忙於經營“事業”,上個學期期末考試9門功課“掛科”險些被學校勒令退學。這學期,在大學期間創業小有名氣的汪傑不得不放下手頭的生意,重返課堂。

從賣雞湯到賣手機

月收入有6000多元

今年20歲的汪傑,是湖北科技職業學院電子資訊工程技術大二學生。他的父母在武漢市新洲區開了一家雞湯店,上高中時,汪傑就開始幫助家裡賣雞湯、送外賣。

進入大學校園後,汪傑發現賣手機的商機很大,於是向家裡借了3萬元,2011年10月,他在廣埠屯的一個手機市場租賃了一個櫃檯,做起了手機生意。

為了開啟銷路,除了實體經營,他在各個大學的貼吧和論壇裡發帖,公佈自己的學生身份及學校名稱、寢室號碼,甚至一部手機賺多少錢也明明白白寫出來,通過打“誠信牌”來吸引顧客,月收入就達到了6000多元,靠著良好的服務和口碑,越來越多的顧客成為了回頭客。

嚐到了創業甜頭的汪傑幾乎全身心地撲在了自己的手機店裡,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6點,他都會守在櫃檯前招徠生意,還常到深圳等沿海城市進貨,很少住在學校寢室。

逃課成了“家常便飯”

列入“勒令退學”名單

汪傑的輔導員郭老師表示,汪傑是班裡最讓老師“頭疼”的學生,平時在校園裡很難看到他的身影。為了督促汪傑回校上課,他還發動班裡的同學輪番“勸服”,但是幾乎沒什麼效果。

“除了很少在班裡露面,汪傑在其他方面還是挺不錯的。班級集體秋遊時,性格豪爽的他常常請同學們喝水、吃飯。有些同學要買手機時,他也熱心推薦、幫忙。”汪傑所在班級的班長黃同學說。

為了打點生意,逃課成為了汪傑的“家常便飯”,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他有9門功課不及格,甚至有一些科目連考試都沒有參加。根據學校的管理規定,他被列入了“勒令退學”的名單。

得知汪傑的情況後,電信工程系主任趙繼紅向學校說情。“大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創業應該提倡,對學業和‘事業’沒能兼顧的學生,學校應該加以引導而不是簡單的處理。”趙繼紅表示,由於自己的堅持,學校同意暫緩對汪傑的予以“勒令退學”的決定。

得知事態的嚴重性後,汪傑自己也開始著急了。這學期開學後,他把手機店的生意委託給幾個朋友,自己重返課堂。汪傑說,創業雖然瀟灑,但是自己畢竟還是學生,所學的專業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汪傑最擔心的是如果因為“掛科”太多不能順利畢業,交的學費“打了水漂”不說,也無法向父母交代。

創業不能只鑽“錢眼”

最好做到學以致用

在校大學生如何平衡學業和創業之間的關係?

武漢市“十佳創業導師”、武漢青年創業培訓中心主任張福巨集表示: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校期間創業,不能完全以賺錢為目的,創業的專案最好是應該結合自身興趣,把創業當做拓寬視野,豐富人生經歷的社會實踐。

“創業在人生各個階段都可以進行,但在大學裡學習的只有這一次,應該好好珍惜大學時光。”張福巨集認為,汪傑“重返”課堂的舉措是明智的,把學業補上,拿到大學畢業證後,再繼續手機生意也不遲。創業不能以荒廢學業為代價。

“武漢市出臺了‘黃金十條’後,不少大學都鼓勵師生創業,為創業的學生提供了政策支援。”張福巨集表示,如果創業專案的內容和時機確實難得,放棄或延緩比較可惜,可以考慮通過與學校協商進行“休學創業”。

七成大學生想創業

付諸實踐的不到一成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研究生董志漢歷時半年對該校750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66%的大學生表示有創業的意願,但只有9%的學生將創業的想法付諸實踐,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往往成為“紙上談兵”。

“我們曾經在武漢某高校舉辦了創業比賽,當時報名的專案有100多個,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3個。”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說。

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業方向,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對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擁有激情、勇氣和信心。大學生創業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所以大學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敗中重新振作,對於創業能否成功至關重要。

TAG標籤:精選 創業 大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