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多篇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多篇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校企合作;物流資訊管理;教學改革;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ing on the problems of“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t locates the“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sure them smoothl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物流資訊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的核心課程。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物流資訊管理基礎知識及物流資訊科技,理解物流管理業務流程及物流資訊系統,瞭解物流資訊系統的開發及物流資訊保安,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水平,為其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往的《物流資訊管理》教學改革研究,主要是關於校內理論與實驗教學及課程開發。如姚志英(2009)、樑雯等(2010)和趙浩宇等(2013)在分析本課程特點的基礎上,針對現有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課程內容、案例教學及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譚狄溪等(2009)和章文燕(2012)從工作過程的角度研究本課程的開發問題。因此,如何對基於校企合作的《物流資訊管理》進行教學改革研究,使之更適於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的需要,已成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

1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物流資訊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概述

《物流資訊管理》是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邊緣交叉課程,涉及到資訊科學、電腦科學、通訊技術、系統科學、物流學、管理科學、經濟學與法律法規等學科知識。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物流資訊管理基礎、物流資訊科技、物流管理業務流程、物流資訊系統、物流資訊系統的開發和物流資訊保安等。它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物流企業和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

1.2 存在的問題

目前《物流資訊管理》教學存在的最普遍問題是側重於理論教學而忽視了校內實驗與企業實踐教學。究其原因,主要是課時限制。這門課程一般只安排每週2~3節課,開設一學期。教師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較全面透徹地講授相關理論知識,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實驗室裡比較系統地完成相關課程實驗,更沒有時間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物流資訊管理實踐。因此,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感到學習該課程理論很枯燥,導致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很低。加上物流管理類學生的資訊科學、電腦科學、通訊技術、系統科學等的基礎知識較薄弱,所以學習更加吃力,課程教學效果更加不理想。

針對上述問題,必須對該課程進行科學定位,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期培育出合格的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

2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物流資訊管理》的教學定位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系統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掌握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系統分析、設計、運營、管理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物流運作,能在企業、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門從事供應鏈設計與管理、物流系統優化及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因此,《物流資訊管理》的教學定位必須基於培養複合型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高度。本文將其定位為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和進行基本實驗訓練的理論與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滲透企業物流資訊管理實踐教學,通過教室―實驗室―企業的高度一體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學融合,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基於校企合作的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物流資訊管理》教學模式

根據《物流資訊管理》教學存在的最普遍問題和對《物流資訊管理》的教學定位,本文提出了基於校企合作的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物流資訊管理》教學模式有兩種:

一是在適當增加課時的基礎上,嚴格採用教室―實驗室一體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學融合模式。該模式是在課堂基本理論講授的基礎上,結合實驗,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緊密結合起來;然後引入遠端企業物流資訊管理實景,使學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業物流資訊管理實踐。該模式在時間和經費上較容易實現。

二是在適當增加課時的基礎上,嚴格採用教室―實驗室―企業的高度一體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學融合模式。該模式是在課堂基本理論講授的基礎上,結合實驗,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緊密結合起來;然後引入遠端企業物流資訊管理實景,使學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業物流資訊管理實際;最後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物流資訊管理實際。該模式在時間和經費上要求較高。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 篇二

1.1中國發展狀況

我國從1977年恢復大學聯考以來,至2013年高校招生數已超過800萬人(普通高校及網路高校總和),20世紀從90年代開始,“985”工程及“211”工程一直是高校質量保證的基礎,關於專業課程資訊科技化的部分如下:教學資料庫系統、大學英語與網路測驗系統、網路教育質量管理系統、精品課程共享系統、教材3D數字資源系統、終身學習系統。我國把教育數字化視為其未來發展重點,我國幅員遼闊,城鄉差距頗大,以過去發展遠端教育的經驗分析,資訊科技要落實在我國高等教育上,仍然需秉持“科教興國”及“人才強國”的戰略,以數字校園的方式來實現高等教育專業課程資訊科技化。在大學校園推動的步驟則是建構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精品課程、網路課程、裝置共享系統,最終串連成整體的數字校園,而當高等教育實現科技資訊化後,才能真正進一步推廣終身教育體系,建立一個學習型社會。

1.2美國發展狀況

美國高等教育由大學、學院等不同層次的院校所組成,雖然各州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整體來說教育質量都很高,所有的州都有大學或學院提供線上課程或遠距教學,開放式大學更是線上學習的典範。美國致力於以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提升學習成效,在這方面投入可觀的經費。科技整合入教學環境帶給了老師與同學更多的可用資源,也使得教學的策略更加的適性化。美國將資訊科技視為提升教學質量的輔助工具,其中更以資訊網路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為主要的發展方向。美國自1995年起便利用資訊傳媒科技(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開始發展開放式遠距教學。這項方案專注於推廣學校應用ICT教學,在推廣ICT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即是教師是否具備應用ICT的技能,學校裝置是否齊全。美國從經驗中發現,各項計劃雖然立意很好,能見度與執行成果的傳播卻不理想,因此十分重視合理應用網路科技優勢以更有效地推廣教育政策。美國設定了專業課程遠距教學服務(EAD),該網路由各校的無線教學中心(CTU)或遠距教學服務單位(SED)聯合組成。另外,美國還實施了數字校園計劃,並提供開放性遠距教學(FOAD),該計劃由教育部發起,並提供財務支援。國際教育科技學會(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ISTE)提議,為了讓美國的教育能更具有前瞻性,聯合美國圖書館學會、美國教育部、美國教育學會等十幾個單位,共同提出一項合作計劃,稱為國家教育科技標準計劃(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NETS),這是美國教育科技領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計劃,這些單位認為,科技是現在學習環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科技更是未來改革的動力。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美國曾針對學生的資訊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稱之為國家資訊能力指標,這個標準包含3個維度、9個標準與29項能力指標。第一個維度是學習課程所需的資訊能力;第二個維度主要是規範自主學習所需的能力;第三個維度重點在於描述身處資訊社會中所面對的社會責任。這些標準和指標主要以綱要的方式呈現,各州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制定符合地方所需的資訊能力指標,相關教育人員或團體也能參照這些標準,針對他們的學生,提供適性化所需的學習能力。另外,從教育評價(Assessment)方面來看,美國呼籲各州及學校系統重新思考教育評量設計及管理方式,務求內容不應只包含知識的獲得,還有21世紀各科目領域應具備的技能和專業常識;提供教育人員及時、可行的反饋(Timely,ActionableFeedback),各項資料必須能實時且機動地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用。結合認知研究與學生對多媒體、互動性及互聯性想法理論的科技評價(Technology-basedAssessments),可以直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配合學習系統(LearningSystems)的構建,科技評價可以用來正式診斷及改變學習及教學狀況,並決定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習系統可以設計成可獲取學生的成果及蒐集學生習得知識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證據(例如e-Portfolio)。系統將能更好地瞭解學生的能力,也可以持續提供適當的支援。

2美國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資訊化管理的啟示

美國在資訊科技研究方面可稱為科技先驅,其教育改革推動也與時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與師生的需求一脈相承,對我國資訊教育有關鍵性的影響,其資訊能力指標相關規劃尤其值得我們借鑑。美國不僅在大學中實施資訊科技教學,並且規劃了具體的行為能力目標,因而在我國高校專業課程資訊教育議題方面,規劃更具體的能力指標並非不可行。尤其是美國針對資訊素養的部分,將圖書利用教育的概念作為規劃能力指標的參考,提供給我國高校專業課程資訊教育議題更多的啟示。我國高校資訊化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教學資訊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高校資訊化相比,我國高校還存在著一些差距,比如校園網站資訊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還比較低,資訊化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高,高校資訊化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

2.1完善發展戰略,健全建設標準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資訊時代,資訊化建設水平直接關係一個國家的未來。在資訊化戰略方面,美國高校是非常清晰和明確的,也有非常完善的資訊化服務標準。目前,雖然國內一些重點高校已經有了明確的資訊化發展戰略,比如浙江大學的戰略是“建設一個科技成果創新的新型的文獻資源與資訊服務支撐體系,打造一個多元化、人文化、智慧型、國內領先的資訊服務支撐環境”,但是畢竟有更多的高校還沒有清晰的資訊化發展戰略。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校發展決策者,要主動適應資訊化發展潮流,從高校實際出發,認真思考和統籌謀劃高校資訊化發展戰略。同時,要不斷健全完善資訊化相關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不斷推動高校資訊化建設走向系統化、科學化和規範化。

2.2運用互動式電子黑板與圖書館是專業課程資訊教育可以運用的方式

近年來,以互動式電子黑板代替傳統的黑板進行教學活動已受到各國普遍的重視,電子黑板將成為大學未來教室設計的標準裝置。教育部門應致力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互動式電子黑板將成為高校e化教室的基本裝置之一。也許互動式電子黑板不一定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唯一或最好的裝置,或許是過渡時期的產品,操作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互動式電子黑板在數字學習上,可提供一種可以和同學分享的表達形式,激盪出更多的創意,是之前從未有過的教學模式,這個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是高校將資訊教育融入教學可以善加利用的教學裝置。一般人都以為利用圖書館開展教育是針對大型的圖書館所規劃的學習活動,其實高校的圖書館,只要能將藏書做適當的分類與陳列,甚至將圖書管理數字化,即可設計出一系列的圖書館資訊融入各領域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課程的規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確保能通過圖書館資訊培養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

2.3採用生活課程進行資訊教育

生活課程是引導學生藉助生活中的種種活動,開啟其視野、拓廣其知覺的學習領域,其教學時間應得到保障。教學的形式具有指標的意義,要讓學生從體驗中認知,從教室的改變做起,拓展新的視野,形成教學的新風貌。身處資訊社會,資訊教育議題融入生活課程,通過互動式電子黑板的資訊科技以及圖書資訊教育,不僅能學習資訊的取得,更能在書香中陶冶性情,提升氣質,營造有資訊素養的生活世界,更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2.4教育部門應妥善規劃資訊教育議題相關的能力指標

在教學上運用資訊科技已相當普遍,針對高校專業課程的資訊教育,其教學策略必須與現有的課程發展機制整合。高校學生的心智發展以及教學環境限制方面的困境,藉助資訊科技的發展而有所突破。高校的資訊教育議題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活動,應建立更具體的能力指標,讓教科書的編排以及教師有所遵循,也讓以學生為中心及以資訊為本的學習有評估的準則,以確保學生能學到利用資訊的能力,而非僅僅是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2.5學校的圖書館可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

高校專業課程的目標,就是在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訓練學生有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以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教師除了應掌握資訊科技的特性,取得傳統教學媒體所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之外,也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資源所帶來新的學習機會。高校目前都設有圖書館,圖書的管理、分類、借閱都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如果沒有妥善的規劃,就不可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如何讓圖書館成為學校的教學資源中心,是學校專業課程教學的資訊化管理工作應重視的一環。

2.6提升教師素質,鼓勵教師開展行為研究

資訊管理學論文範文 篇三

1學校檔案與文獻管理的特點

1.1學生資訊檔案數量巨大

學校的檔案大多數都是以紙質形式進行儲存,而且即使有電子檔案也依舊以紙質為準。規模較大的中高等院校的檔案管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生、教職員工的人事檔案,另外則是各類資料、圖書。中等學校每三年就畢業一批學生,而高等院校與較大的中高職校動輒就是數千人的在校生規模。因此,學校需要儲存的學生檔案的數量巨大。綜合類的高校以及較大規模的高中等學校,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1.2檔案及文獻的重要程度高

規模較大的學校,比如一些高等院校儲存的檔案的重要程度都很高,尤其涉及學歷檔案與科研資料。當前雖然教育部也有電子資料可以查詢學歷資訊,但是一旦學歷學位證書遺失,最終回到學校補辦時,還是要以學校存底的檔案資訊為依據。而高等院校中還儲存有大量重要的科研資訊,包括碩博士的論文原本、科研專案資料、科研成果等,因此更是不容有失。

1.3重要文獻資料使用頻繁易破損

學校的文獻資料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尤其是高等院校,其圖書館的藏書規模往往很大,老牌院校還儲存著一部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的珍貴文獻和圖書。當前中學以下的學校圖書館基本是完全開架,學生們能夠隨意借閱,不過多數都是較為常見的普通書籍。高等院校圖書館則採取開閉架並行與研究層次許可權分級的方式。不過,紙質的重要文獻還是直接借閱,因此依舊容易使之破損。

1.4檔案與文獻查閱不便

由於檔案與文獻的數量巨大,為了有序儲存與整理,往往需要一套複雜的分類與存放管理制度。因此在查閱時,往往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進行查詢。而直接借閱紙質檔案與文獻,當歸還時需要重新入庫,又需要逐冊進行歸類,一去一回十分繁瑣,不僅查閱者不便,還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大量的精力。

2檔案與文獻資訊化管理系統概述

國家在1997年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的資訊化工作會議,並於2006年以後開始全面大力推廣,其資訊化管理體系主要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檔案及檔案資訊數字化

將借閱頻率高、資訊量大、重要程度高的紙質檔案進行數字化儲存與借閱。主要還分為兩個方面,即人事方面的檔案資訊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獻資料。人事檔案如教職工履歷資訊、職稱資訊、畢業學生的學歷、學位資訊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獻資料包括利用率極高的通識基礎教育書籍、專業書籍、科研資料、科研成果、論文等。數字化的形式有多種,常利用掃描技術、計算機圖形文書處理技術等將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檔案儲存。檔案資料進行數字化後,還必須將檔案資料的資訊進行數字化,即建立目錄與索引,才能將體系完善。

2.2檔案文獻管理的自動化

主要的方式是建立檔案資料庫,方便人事檔案資訊的查詢、傳輸、儲存。現在已經建立較完善資訊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學校,一般是利用數字圖書館與檔案資料庫的形式進行自動化管理實現查詢、借閱的自助化。數字圖書館一般只在校內可用,為了防範社會上的破壞與惡意利用,一般配合許可權、賬戶與登入線路的限制。利用計算機搜尋技術,實現快速查詢,利用VPN通道等實現安全下載與上傳,配置專門的伺服器進行資料的儲存。

3當前學校檔案文獻資訊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管理制度落後

當前,有不少學校,即使已經引入了資訊化管理系統,仍然採用陳舊的管理系統,多數情況下還採取傳統模式與資訊化體系並存的方式,尤其是借閱登記等管理,紙質登記與電子記錄並存,常常發生兩者不符的現象。因此,應該在管理制度上,將能夠資訊化的手續實現資訊化的管理。

3.2管理人員計算機技術水平較低

利用資訊化系統進行檔案的管理,要求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能,比如熟悉電腦資料庫軟體的操作,維護人員更要有資訊保安與計算系統維護方面的專業技能。同時,他們還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操守,對待檔案管理的工作能夠認真細緻、耐心謹慎。不過,當前多數學校數字化圖書館與檔案資料庫依舊是原來管理傳統檔案的人員進行管理,計算機資料庫技能上普遍偏低,難以發揮資訊化系統管理上的優勢,而且在資訊保安上存在一些漏洞。

3.3缺少通用性較強的資料庫系統軟體

資訊管理學論文範文 篇四

由於地方經濟、學校資金等因素的制約,導致當下中學圖書館管理模式不盡相同。一些比較落後的中學,目前採用的依然是傳統的人工方式來管理圖書館的日常工作,甚至還有學校停留在用手工表格登記圖書的借還資訊。而另外一些走在比較前端的中學則已經開始使用資訊管理系統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有效的管理。伴隨資訊全球化的發展與覆蓋,我國各項領域都有了全新的發展,值得一提地是,在文化領域的管理方式也朝著精細嚴謹化發展,因此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已經很難甚至無法滿足現代中學圖書館的發展,它存在的問題阻礙了讀者的高效閱讀,影響到圖書館的持續發展。

二、中學圖書館管理模式的發展

隨著科技革命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資訊科技及的大力發展,多中學圖書館與時俱進,迅速從傳統的人工方式圖書館發展到自動化圖書館,再發展到當下的數字化圖書館,科技進步帶來的這些變化使得圖書館越來越資訊化,讀者查詢資料也更加便利。對於一些規模較國小校圖書館和一些圖書室來說,由於相關工作人員比較少,圖書借閱作為圖書館的主要工作一直沒能得到很好地開展。而在平時的圖書借閱工作中,由於很多讀者根本不熟悉圖書館的排架分類和藏書,常常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需要的書,這導致了借閱工作的無效率。為了提高圖書館管理和執行效率,更好地服務讀者,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辦公區域網絡條件,將圖書館的館藏書籍做成基於WEB的查詢系統,實現圖書在一個特定的網路甚至Internet上的查詢,方便了圖書查詢和借閱,從而明顯提高圖書室的工作效率。隨著社會對學生知識面要求越來越廣,中學圖書館在今後的發展中將快速的與高校接軌。中學圖書館在日常執行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深入分析,便可獲得許多有有圖書館管理工作相關的資訊,成為為圖書館管理者制定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推進圖書館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而對讀者日常借閱資料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可更加全面地瞭解不同讀者的借閱習慣、閱讀偏好等,以此來指導圖書採購,可以直接提升圖書館資源的構建水平,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照讀者的閱讀偏好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圖書資訊推送服務,方便讀者借閱。此外,讀者對數字圖書資源點選、下載的資料,我們可以結合IP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瞭解圖書館不同資料庫的使用情況,掌握讀者閱讀需求,據此可以面向讀者開展針對性培訓。與此同時,分析讀者瀏覽過的圖書館網站日誌,可以及時有效地瞭解各項資訊服務情況,掌握讀者需求較多的服務內容,據此改進圖書館的資訊服務。

三、中學圖書館資訊管理的主要模組

現在中學圖書館資訊管理工作主要由採編典、流通控制、館藏查詢、期刊管理、報表統計五個模組組成。1、採編典採編典主要包括圖書的訂購管理、驗收管理和圖書的編目。通過採編典可以實現圖書從採購到加工,再到入庫一整個完整的資料鏈,從而一目瞭然的監控每個步驟的操作,這樣不止能夠規範資訊的管理,同時還能保證效率和資訊的完整性。2、流通控制流通控制模組主要用於實現借還圖書和讀者管理。借還圖書:包括借書流程、還書流程、圖書過期未還處理、圖書汙損處理、圖書丟失處理、罰款機制。讀者管理:包括建立讀者檔案、借閱書證頒發、借閱書證掛失、借閱書證調離登出、讀者查詢等。3、館藏查詢館藏查詢可謂是圖書館使用者使用頻率最高的一項資訊管理功能,包括圖書資訊查詢、圖書去向查詢、讀者借書情況查詢及預約情況查詢等。讀者可通過關鍵字查詢圖書的資訊,有效的幫助讀者及管理員掌握圖書的實時動態。4、期刊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由於期刊和圖書的性質不一樣,所以對期刊必須以特殊的形式進行獨立進行管理,期刊管理與利用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著圖書館功能的發揮。圖書館期刊管理工作,需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更新理念、提高效率、全面統籌,建立高效合理的期刊館藏結構。5、報表統計通過報表統計模組對資料進行分類統計,是實現資訊化管理的必備工具。其中包括對圖書流通資料的統計、圖書過期未還統計、各類館藏統計、讀者流通統計和工作人員工作量統計等功能。

四、完善中學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的策略

1、更新觀念,提高資訊化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在資訊化迅速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對圖書館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在資訊大爆炸時代圖書館要實現對知識和資訊進行全面高效的管理需要大量符合高要求的人才。只有具備了駕馭“知識導航”能力的高素質圖書館員,才具備“揭開”各個學科知識面目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讀者服務。所以,圖書館資訊資源建設管理只有更新觀念,運用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裝置作為辦館的重要條件來統籌規劃,將資訊按照特定的方式進行組織和存貯,並針對性地依據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迅速找出他們所需要的資訊。合理佈局,各部門分工協作,打破舊的管理觀念。圖書館的採訪部門要努力把知識資訊化為便於讀者掌握的有一定規律的資訊符號,努力豐富和完善圖書館的資訊資源,並及時對資訊進行開發利用,達到使中學圖書館資源形成一個具有強大功能的有機整體的目的。圖書館擁有的涉及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書刊、報紙、資料庫、網路和光碟等各種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全面的資訊資源。這個豐富全面的資訊資源為中學圖書館的育人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資訊後勤保障。2、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現代圖書館資訊化管理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中所涉及的技術人員、技術裝置和各項業務流程重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圖書館的資訊化管理,一方面加快了圖書館的網路化程序,促進了圖書館現代化服務的發展,改進了圖書館業務技術手段,同時也使圖書館資訊資源得到了深度開發,圖書館的資訊服務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現代圖書館裝置建設,及時添置各種相關的專業裝置,以達到完善讀者服務、滿足讀者不同服務的目的,加強現代圖書館網路化導航系統服務。綜上所述,要加大圖書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的投入,努力為讀者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現代化服務,促進現代圖書館網路化資訊互動機制的形成和資訊資源的保障,進而實現在網路化基礎上提供軟體硬體兩方面的保障。3、加強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現代圖書館資訊管理優化的不僅僅是資訊資源,還有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實現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資訊化和數字化建設。現代社會,伴隨著電子產品的大量普及,圖書館的功能早已不僅僅為讀者提供書刊和文獻資源,而是需要形式更加多樣化的閱讀體驗,這就對現代圖書館的重要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在現代圖書館的重要資源建設上製作生動形象的快捷傳播。

五、結束語

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豐富多彩的文獻資源,同時也積累了許多管理利用這些文獻資源的寶貴經驗和方法。在中學圖書館中,從傳統的手工管理到現代化的資訊管理髮展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同生產資訊的能力一樣,圖書館管理也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而逐漸提高的。中學圖書館通過資訊化管理,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努力建立起一套嶄新高效的執行管理機制,以適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潮流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作者:賴建州 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資訊管理學論文範文 篇五

論文摘要:《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我校對醫學資訊管理專業開設了這門課程,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卓有成效。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臨床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有“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慧結構及必要的護理學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使之具備初步護理工作的能力,為專科護理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我校考慮到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懂得必要的常規的醫學知識,因此專門設定了《基礎護理學》這門課程,雖然是選修課但卻是一門必選課程。由於醫學資訊管理專業和護理專業的學生相比,專業不同、入學的知識層次不同、學習態度不同等,我在醫學資訊管理專業《基礎護理學》教學時進行了教學改革。

1.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基礎護理學》也是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著重闡述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重要的護理操作。但由於專業不同,它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不同的。醫學資訊管理專業是以資訊管理為主,醫學知識為輔,只需一般瞭解和掌握,而且由於課時有限,不可能達到護生那種熟練掌握的要求。另外,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是護理專業的學生,不必學習《基礎護理學》這門課,對這門課產生心理排斥,不願學甚至厭學,課堂紀律差。而且衛生部對於醫學資訊管理專業也沒有統編教材,沒有做出嚴格的要求。

綜合以上因素,本人以護理專業《基礎護理學》的教材為基礎,在對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班級進行教學時,對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等方面實施改革。

2.教學改革的實施

2.1對教學內容進行挑選刪減

首先,節取醫學資訊管理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和見習期間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實踐的護理操作,如無菌技術,進行詳細地講解。因為無菌技術是醫療護理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發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醫護人員及相關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牢記和掌握,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學生在醫院工作中比如遇到醫生在給病人換藥時,就應該知道無菌操作應該避開,不要大聲喧譁,不對其咳嗽、打噴嚏。

其次,給學生講解生命體徵的測量(即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掌握此類操作不僅在臨床上可為病人服務,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為病情的觀察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而且在家庭中也可應用。家人或鄰居如果是發熱或高血壓的病人,都可以應用,是一項實用性很強的護理操作,與學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很濃厚。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也就越大,積極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好。

最後,各種注射法在無菌技術掌握的基礎上進行講解。打針吃藥幾乎每個學生都經歷過,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術,無不是一種好事,學生對此都躍躍欲試,學習積極性很高。當然,在注射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學生態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準確,注射方法的準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發生教學事故。

2.2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安排

由於教學課時少,總共才16個學時,要完成以上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學計劃時,考慮到學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為主,要少說多練,因此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為1∶4,課後安排學生多練習,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2.3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課正式上課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講一些臨床常見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醫療短片,讓學生在比較輕鬆的氣氛中開始一門新課程的學習。接著明確說明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不能認為只是一門選修課思想上就有所放鬆。

教學方法總體上採用“示教(即教師講解和示範操作)+回示教(即學生進行操作)+學生練習+理論和實踐考核”的方式。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理論知識時主要講授重點知識,在講解實踐操作時操作分步講解,反覆著重強調注意事項。學生回示教時讓下面的同學仔細觀看,然後指出操作中的錯誤之處,大家共同學習進步。學生分組練習時有兩位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更正學生的錯誤之處。學生練習的同時播放操作光碟,幫助學生練習,同時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後要求學生課後多練習,以便能熟練掌握這些操作,從而一次性通過考核。

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理論講授、多媒體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示教、討論、技能實踐等,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沉悶和單調的弊端。

3.教學改革的結果

通過以上的改革,課堂氣氛較明顯好轉,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大多數學生能認真聽講,對於重點和難點,勾圈劃點作好標記,學生操作回示教積極主動,操作練習認真,不懂就問,反覆練習,最後考核情況良好。與上一屆醫學資訊管理專業的學生相比,進步很大。所以醫學見習和實習期間,這一屆學生受到帶教教師和病人的一致好評。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 篇六

關鍵詞: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培養目標 專業定位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屬於不同學科領域的經濟資訊管理、科技資訊學、管理資訊系統、資訊學、林業資訊管理等5個專業,設立了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該專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和流派,出現了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信管專業。在這些已開設的專業中,有偏重於計算機方面的,有偏重資訊情報的,還有偏重經濟資訊管理的,所開設的課程也多種多樣。那麼,資訊專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其專業到底應該如何定位?本文嘗試從以下4個方面對其進行探討。

1 專業性質與培養目標

一般認為,信管專業是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涉及管理科學、電腦科學、經濟學、行為科學、運籌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內容。同時,該專業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服務能力。在課程設定上,還需要注意課程的更新問題,這些都使得該專業有很多有別於其他專業的特點。

在教育部1998年的專業目錄中,對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這樣確定的:“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資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資訊管理以及資訊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專門人才。”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信管專業是一個邊緣性學科,且是多學科交叉的,強調實踐性和動手能力。那麼,其實踐性和動手能力又體現在何處呢?所從事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還是部分?是組織領導還是具體實施?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2 從理論與學科角度看

信管專業的基本理論是什麼?其學科基礎又是什麼呢?如果說它的主要研究物件是資訊的話,那麼,資訊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時,資訊這一過於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體的環境條件下體現呢?信管專業是由資訊管理和資訊系統兩部分組成的,目前,對資訊管理的理論的研究比較多,但也很亂,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信管專業是計算機專業嗎?顯然不是。信管專業是管理學科嗎?至少不全是。所以,我們說信管專業是學科交叉的產物。那麼,交叉點在哪兒呢?假定是計算機與管理的交叉,那麼,是把計算機作為工具,用於管理領域,還是用計算機來實現管理?是偏重計算機,還是偏重管理,還是不偏不倚,走中間路線?反映在教學上,就是什麼都開,什麼都學,最後什麼也不知道。

如果把資訊科學作為信管專業的學科基礎,那麼,信管專業是側重於哪一方面呢?是資訊生成、資訊加工處理、噪聲控制、資訊展示還是全部?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作為信管專業的專業概論課,有開“資訊管理基礎”或是“資訊管理概論”的,也有開“資訊資源管理”的,我們又需要研究資訊管理與資訊資源管理的區別與聯絡了。

筆者認為,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其核心是多學科的融合。我們應該堅定地走融合之路,把這些理論或是學科基礎真正地融合在一起。這樣,這個專業才會發展壯大,才會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論。

3 從行業及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設定的培養目標,信管專業是適合於全行業的。至於崗位,“從事資訊管理以及資訊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工作。這也就是說,本專業可以做系統分析工作,系統設計工作,系統實施管理或者評價、評估等工作。那麼,系統分析工作、系統設計工作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說的系統分析員、系統設計員或者程式設計師呢?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即該專業的人在一個組織或者單位中的角色,是系統開發,還是系統使用。如果是系統開發,目前自行開發系統的組織已經很少了,多數通過專門的軟體公司來開發,這時,信管專業的角色應該是開發公司與本組織之間的中間人。況且,不論是在軟體公司裡做開發,還是在本單位做開發,與軟體專業的、計算機專業的人相比,信管專業的人是沒有優勢的。基於此,信管專業更多的是系統的使用。準確地說,信管專業在組織中的角色應該是資訊分析與處理(也可稱為資料

[1] [2]

文章屋線上編輯整理本文。

分析與處理)。

總之,作為系統的使用者,信管專業所應承擔的是現有系統的管理、使用以及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統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

我們認為,就崗位而言,信管專業應該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資訊管理,主要是現有資訊資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統的使用者和系統開發的中間人。

從技術角度看

信管專業有什麼技術?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還是什麼?如果單從信管專業的課程來看,上述這些都是信管專業的技術。但不論在授課過程中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與計算機專業有區別嗎?

我們認為,信管專業主要是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對於組織而言,這更多地是對現有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加工,而對於一個計算機系統來說,它更多地應該是對資料的操作。具體說,就是對資料的規範化處理,即資料預處理、索引的建立,然後按一定的格式儲存起來,這是初級技術也是信管專業的基本技術,信管專業高階一點的技術應該是對資料處理後的分析、規律的探尋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信管專業與計算機相關,但更著重於對資料的處理,而不是整個系統的完整的開發。

如果從手工和計算機操作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資訊處理,也許可以把問題看得更清楚一點。

手工過程:資訊蒐集整理(預處理)加工處理(建索引)儲存(建目錄等)使用。

計算機處理過程:資料輸入(匯入)加工處理(格式的統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儲存查詢檢索。

如果從一個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來看,其過程是: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開發系統實施。信管專業在這其中應該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開發單位提供本組織最基本的需求,並在此過程中與之反覆交流和溝通,以確定需求。總體設計中能夠起到輔助作用,詳細設計中應側重於資料庫及資料問題,開發過程積極參與,系統實施中驗收通過。上述是從一個組織的系統開發過程來看的。需要強調的是,不是說信管專業的學生不能學習計算機語言,不能去做系統開發,而是說,信管專業應主要側重於資料處理,對其他的知識,可以瞭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談不上精通。

結 論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專業性質與培養目標、理論及學科基礎,還是從行業及崗位,以及技術等多個角度看,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都是一個多科學交叉的邊緣性學科,信管專業本身應定位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的實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組織內系統開發的參與者和中間人,並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資料處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做好資料(資料)的分析工作;更進一步,可以做一些資料模型的建立工作。

資訊管理專業論文 篇七

關鍵詞:信管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42-03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是一門綜合管理學、系統科學和資訊科學為一體的交叉性新興學科。按照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解釋,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及資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資訊管理及資訊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階專門人才。從該專業正式誕生至今已經歷了15個年頭,而這15年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資訊化變革。一方面,社會對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多嶄新的、具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信管專業自身的交叉學科性質及各種歷史原因使得各高校對信管專業發展方向、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認識。這使得信管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現階段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結合多年來教學改革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現階段信管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各高校信管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需求和就業狀況的調查,我們發現:一方面,在整個社會對信管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長的局面下,各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招聘不到滿意的信管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信管專業畢業生卻由於找不到對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這一狀況反映出現階段信管專業人才培養出現了嚴重的供求失衡現象,存在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現階段我國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信管專業的定位還模糊不清。我國的信管專業是將原有的管理資訊系統、經濟資訊管理、資訊學、科技資訊和林業資訊管理五個專業合併而成的。從該專業正式產生至今,關於該專業的學生培養方向、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定等問題大家一直爭論不休。很多高校還是秉承1998年專業合併以前的老路來組織信管專業的教學。目前我國的信管專業各派紛呈,沒有統一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統一的專業人才價值認同。這一狀況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信管專業的學生對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不清楚自己到底應從事什麼職業。其次,專業課程設定不盡合理。由於信管專業是一門綜合管理學、系統科學和資訊科學的交叉性新興學科,對其課程體系設定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認識。目前很多高校的信管課程設定只不過是資訊科學、管理科學、數學、運籌學等課程的簡單堆積和拼湊,很少有高校開設系統科學方面的課程,更不要說開設能將這些基礎課程融為一體的交叉性應用課程了。信管專業學生普遍感到本專業的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過散,難以構成專業知識結構。此外,目前各類企業應用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和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已日益成熟,如何分析、設計、開發與管理這些應用系統也應成為信管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第三,課堂教學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的需要。在高速發展的資訊社會,作為信管專業基礎的資訊科學、管理科學和系統科學都在快速發展變化,而信管專業的課程內容很多還停留在十幾年前。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技術和理論,尚未走出大學校門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實用價值。第四,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資訊管理人才缺少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社會立即派上用場的需要,社會普遍抱怨資訊管理教育太偏重理論,以致培養出的人才走上工作崗位後,不能勝任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勝任工作。

二、關於信管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根據現階段社會對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結合現階段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所存在的問題,為了扭轉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所出現的供求失衡局面,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筆者結合多年來信管專業教學改革的經驗,提出信管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路,以供同行專家參考指正。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知識的構建過程。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需要學生自己構建才能獲得知識。引導信管專業學生自我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理解自己要學習什麼,也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這一知識體系就是信管專業學生所需的知識構建的基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可以採取如下兩個途徑:首先,從整體上考慮,可以重新組織一門《信管專業導論課》作為信管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次,教師在具體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理解學習本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特別要講清楚本門課程在信管專業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培養信管專業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自學,並且把自學內容也納入學生成績考核的範圍。培養信管專業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要注意培養學生通過網路查詢新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加快信管專業教材建設的步伐。教材是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目前信管專業教學內容散亂落後與缺乏優秀的信管專業系列教材是密切相關的。只有不斷地加快信管專業的步伐才能改變這種現狀。信管專業教材建設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注意整套信管專業教材內容體系的建設,信管專業作為管理學、系統科學和資訊科學融為一體的交叉學科的特點應充分體現在整套信管專業教材內容體系之中。此外,教材內容體系的安排要和本科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其次,在具體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根據資訊化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選擇迎合發展需要的新技術和新理論作為教材內容,注意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第三,在現階段信管專業合適教材缺乏的情況下,應鼓勵教師廣泛閱讀相關的教材,比較選擇相對合適的教材。在此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取捨和擴充,積累教學素材,為相關專業的教材編寫打下基礎。

4.強化實踐環節。由於社會對信管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許多用人單位對信管專業畢業生都提出了很高的動手能力要求。此外,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性質也決定了信管專業畢業生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強化信管專業的實踐環節可包含如下幾方面內容:首先,學校可以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資訊管理中心建立合作關係,安排時間讓學生進入這些部門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不斷學習,以此來增強學生對資訊和資訊科技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第二,資訊科技的教學要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適當增加上機時間,設計既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動手興趣的實驗內容;可改變傳統的筆試考核的方法,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做一些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程式或小系統,以此作為考核的依據。第三,由於信管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是企事業單位,應創造條件使學生了解這些組織所使用的典型資訊系統。可以聘請一些資深的資訊主管來介紹典型資訊系統應用的現狀和當前發展趨勢。當然,最重要的是狠抓實驗室建設,構建若干典型資訊系統的模擬環境,通過這些系統使學生了解資訊系統的工作原理、工作特徵、與人的相互作用等知識,為學生分析、設計、開發和管理這些典型資訊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四,高度重視畢業設計,利用畢業設計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聯絡起來,構建其知識結構,同時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管專業的畢業設計首先要強調選題的合理性,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一定要覆蓋資訊管理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及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的主要過程和技術,這樣才能起到將所學內容融為一體的目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在2006年開始出現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局面,我們通過系統分析找到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對資訊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2010年,信管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開始出現逐年好轉的局面,現在信管專業成為一個高薪熱門專業。本文是對這些年信管專業教學改革經驗教訓的系統總結,希望能給廣大同行帶來新思路。可以預見,隨著資訊社會發展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社會對信管專業人才培養必然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培養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的信管人才,我們必須不斷地反思和調整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強調,即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遵循“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這一原則不斷地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滕佳東。工商管理類專業《管理資訊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07,(3):33-35.

[2]何永剛,黃麗華。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綜述[J].情報雜誌,2007,(12):42-43.

[3]錢進,葉飛躍。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現代情報,2009,(4):62-66.

[4]樑昌勇,顧東曉。資訊管理類專業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2):96-98.

[5]盧志平,陳朝暉。主動實踐理念下的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現代情報,2009,(1):4-9.

資訊管理學論文範文 篇八

通過與科室管理者及各小組成員的溝通交流,逐步將各類需求細化為各功能模組。各功能模組主要可實現如下功能:

(1)系統管理

用於設定系統引數,建立使用者分組和各使用者的許可權分配。

(2)藥事管理

作為對HIS藥事管理部分的補充,目前包括製劑管理模組、治療藥物監測管理模組、社群用藥安全管理模組。

(3)成員資訊管理功能

各成員可自行登陸後修改維護各自相應資訊,如基本資訊、學歷學位資訊、職稱資訊、工作學習資訊、獲獎資訊、發表學術論文資訊、研究課題資訊。

(4)資產管理功能

包括硬體資產管理和軟體資產管理模組。其中,軟體資產管理模組又包含新聞模組、藥物手冊管理模組、藥物諮詢管理模組等。

2資訊管理平臺的總體設計

該平臺採用B/S和C/S兩種模式相結合的架構設計,既可滿足區域網內的特定使用需求,又可滿足廣域網的分散式使用需求。該平臺數據庫採用SQLServer2005,開發平臺為Vi-sualstudio2005、VisualBasic6.0。執行平臺:伺服器端為。netFramework2.0,MicrosoftSQLserver2005,ⅡS6.0。客戶端:作業系統為Windows系列,瀏覽器為IE6.0以上版本。

3平臺各功能模組

該藥事管理資訊平臺共有4個主要管理模組:分別是系統管理模組、藥事管理模組、成員資訊管理模組和資產管理模組。這4個功能模組操作簡便,相輔相成,共同支撐了完整的藥事管理資訊平臺。

3.1系統管理模組

該模組用於設定本系統的一些基本資訊、系統引數、使用者資訊及其許可權等。

3.1.1系統引數設定

功能:用於設定該平臺的一些基本系統引數,如資料庫連結字串、附近存放目錄、後臺登陸地址、縮圖虛擬目錄、圖片副檔名等。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引數不用修改,而一旦遇到變更伺服器、更換物理目錄、改變資料庫等情況時,就可在此進行調整設定,以免去修改相關頁面程式的煩瑣步驟。

3.1.2使用者管理

功能:用於使用者的分組管理,可建立不同的組別,如藥學部組、製劑調撥組、社群門診組等,在各組下又可再細分出小組別及該組所屬人員。按組別賦予相應的功能和許可權,可進行不同的操作。

3.1.3使用者許可權維護

功能:用於設定使用者使用許可權。實現不同部門、不同人員具有不同的操作許可權,每個人負責各人職責範圍內的內容,各司其職。

3.2藥事管理模組

該模組主要針對HIS未覆蓋或管理功能不完善的藥事流程進行資訊化管理,以便於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流程。

3.2.1TDM管理模組

該模組集資料輸入、查詢、列印於一體,能較好地完成TDM資料處理的日常工作,並能按不同類別人員登陸後進行測定結果的遠端查詢,同時也可通過簡訊平臺將結果及時反饋給醫師、患者。在WEB頁面查詢端,為各病區、本院門診患者及外院患者提供WEB頁面查詢。住院患者可按病區或住院號查詢,門診患者可按發票號或個人編號查詢。

3.2.2製劑管理模組

製劑室所需要的原輔料及包裝材料品種、規格繁多,而醫院HIS中只有對庫房一級庫的入庫及申領程式,缺乏對製劑室二級庫的有效資訊化管理,以及對整個製劑生產流程的資訊化管理。該模組實現了製劑物料管理功能,以及以製劑生產批記錄為主線的整個藥品生產流程的資訊化監控和條碼回溯系統。在製劑室資料維護客戶端,實現了對二級庫的各類原輔料、包裝材料的入庫、出庫、盤點等資料的管理,並可根據資料庫內各製劑品種的處方列印批記錄。該模組同時通過WEB管理介面進行生產流程管理,在有)本站○www.haoword.com(網路的條件下,可通過平板電腦、手機訪問相應網頁。在登陸後對整個製劑生產流程進行實時記錄,從而實現製劑生產的實時流程管理。所儲存的資料可通過條碼回溯系統進行回溯分析和系統追蹤。

3.2.3社群用藥安全管理模組

目前社群醫院各專業人員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相關的裝置和資訊資源與大型綜合醫院也有一定差距,在社群醫院就診的患者暫時只能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專業的檢測和藥學服務相對比較欠缺。因此,將大型三級醫院的優質藥學服務資源向社群延伸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該模組將使用者分為3個級別:醫院藥師、社群醫護人員、患者。各級別人員使用相應的使用者名稱密碼登陸後即可進入相應許可權的管理介面。其中患者能檢視和維護本人的基本資訊、用藥資訊等,社群醫護人員可以查詢本社群患者的相關資訊,醫院藥師可以檢視、管理所有患者的資訊。同時患者與藥師還能通過該平臺對用藥問題進行交流,藥師也可以通過簡訊平臺進行資訊和問題回覆。

3.3成員資訊管理模組

該模組用於維護科室各小組所有人員的各類資訊,包括個人基本資訊、工作學習資訊、獲獎資訊、學術論文、研究課題等。將相關證書掃描後上傳,便於各成員自己及科室隨時調閱;同時科室也可方便地進行各類查詢統計,如按學歷學位統計、按職稱統計等,動態地掌握科室成員資訊。通過該模組還可為每位科室成員分配一個使用者名稱及密碼,再賦予一定許可權後即可進行該平臺的資訊維護及科室網站前臺的資訊瀏覽查詢。這樣就使全體成員都能參與到平臺的維護建設中來,提高科室成員的參與意識與工作動力。

3.4資產管理模組

資產管理主要分為無形資產管理和有型資產管理兩大部分,其中無形資產管理目前包含網站新聞模組、藥物手冊管理模組、藥物諮詢管理模組3個部分。無形資產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即可為形成自己的知識庫作準備。3.4.1網站新聞模組。用於提交、稽核、我科藥學服務網站各版塊的新聞資訊,以及一些相關輔助功能。

3.4.2藥物手冊管理模組

用於建立和維護本院藥品資訊資料庫,形成電子藥物手冊,實現網路查詢檢索。通過相關欄位的定時同步,與HIS醫師工作站相關聯,可實現用藥提示、警告等相關功能。

3.4.3藥物諮詢管理模組

用於提供藥物諮詢,是一個面向普通患者及醫護人員與藥師的溝通平臺,就其所關心的藥學及醫療問題,由資深藥師通過查閱資料及與臨床醫師溝通後進行答覆。

3.4.4硬體資產管理模組

科室各部門通過該模組提出裝置購置申請,由專門負責硬體管理人員網路稽核通過後,列印紙質申請單報,請領導批准同意後向醫院相關部門提交申請。通過硬體管理,可以動態地掌握本科室、部門的實時硬體保有情況和使用率,使得物盡其用。

4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