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教師論文(多篇)

教師論文(多篇)

教師專業論文 篇一

大學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是大學教師專業化是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指大學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授大學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大學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這一發展過程的實現強調大學教師自身主動的學習和努力,同時,良好外部環境的創設也是大學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條件。

大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具有相應的在大學教學實際教學能力。這是專業化最基本的能力。(2)具有教學設計的獨創性,能有效地組織大學課堂教學。+-(3)能在大學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和開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大學教師職業專業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鬥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

二、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途徑

(一)樹立大學教師專業化的新理念,關注大學教師教育信念、專業精神的培養。大學教師專業化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要讓教師及整個社會認識到大學教師是種專門的職業,應該具備專業的知識。改變社會對教師職業具有一定替代性或是準專業化等模糊看法,要認識到大學教師是個專門職業,大學教師職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作為教師專業化理論內涵的組成之一,大學教師的教育信念反映的是大學教師對教育、學生以及學習等的基本看法,形成之後,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教育信念在大學教師專業結構中位於較高層次,它統攝大學教師專業結構的其他方面。因此,應該對大學教師進行信念和信仰教育。要自始至終把教師作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人來看待,強調教師自我生命活力的體驗和專業滿足感,增強對教師專業內在的、執著的熱愛之情,這樣才能將情感內化,形成穩定的個人品質和正確的教育信仰。

(二)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的訓練,突出大學教師專業化的特色。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訓練在大學教師專業發展中發揮著先導作用。大學教師的知識應該是雙重性的,應是專業知識和教育知識的統一。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大學教師要求既有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又該通曉教育科學知識,瞭解教育規律,掌握大學教學技能,避免只會專業知識不會教授知識的情況發生。據說在一所高校,校長聘用了北京某名牌大學的博士來任教。這博士在授課過程中,不太注意教學方法,學生給他提了些建議,後來校長找他談話時,他還說:這些學生是什麼水平?難道我堂堂一名牌博士還教不了他們?在很多大學,教師都是隻顧自己搞科學研究和忽視大學教學能力培養的,加上很多大學在招聘教師時把學歷作為唯一條件,這就導致很多大學老師有很淵博的知識卻沒法傳授給學生。雖也有些教育學知識在現實中卻不會運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大學教師應該加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的訓練,加強自己的大學從教能力,實現學科專業水平與教育專業水平的同步提升。

(三)建立大學教師專業標準,實行嚴格的大學教師資格評定製度。大學教師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建立嚴格的大學教師教育資格認定製度。一方面,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儘快制定出臺《大學教師教育機構認定製度》、《大學教師教育水平等級評估制度》、《大學教師業務評定製度》等,並在省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設立專門的大學教師教育資格認定機構來研究和制定大學教師資格標準,負責對高校教師進行資格認定。大學教師資格認定工作要堅持高標準,通過全面考核,成績合格,具備大學教師資格,有教大學的能力,具有大學教師職業道德的人才能加入到大學隊伍中來。因此,要提高大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師範院校和各高校本身不僅要重視新教師培養,還要高度重視大學教師的職後培訓。要根據大學教師職業特點和教師專業發展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全程規劃和總體設計職前培養、新教師崗前培訓和職後培訓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和規格、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各個方面,使其前後連貫,相互溝通,有機銜接,實現大學教師教育的一體化。

(四)培養大學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專業自主性。自主學習又稱自律性學習,是相對於他律性而言的。其基本含義是學習者對學習的程序進行有效的控制,充分發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自主學習是大學教師專業化的基本條件。柏拉圖說過:“凡是自動的才是動的初始。”真正優秀的大學教師都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意識,能反思、能調整、有靈性、能適應,具有較強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轉識成智的能力。獨立的自主學習、自我教育意識對大學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大力提倡培植大學教師成長的自我教育意識,使廣大教師能不斷地主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不斷自我調整、自我構建,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專業成長。21世紀的大學教師除了掌握自己學科的內容和必要的教育技能技巧外,還必須有一種"擴充套件的專業特性"。包括:有對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的質疑和探討,以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有研究自己教學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質疑和檢驗的意向;有準備接受其他的教師來觀察他的教學並就此直接或間接地與他進行坦率而真誠的討論。另外大學教師必須樹立科學創新意識,要不斷進行反思,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是提高大學教師職業道德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應該經常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省,對不符合規範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嚴肅的批評和及時的糾正。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和新舊教育思想觀念的衝突下,及時地進行自我剖析、開展自我批評,是消除各種消極影響和自覺淨化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鍾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J].教育研究,2001(12).

[2]王志林,沈琪芳。論教師自我教育意識[J].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2)

[3]劉珊慧,周國平。高等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

[4]趙萍。關於教師職業專業化問題的幾點探討[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5)

教師論文 篇二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於2006年成立,最初專業方向開設不齊,由1名專業教師和4名文化課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隨後專業教師人數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語數外課程教師)。其中,女教師20名,男教師2名,男女教師比例為1︰10,教師的專業背景與人數分佈見下表。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2010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人數為50人,2011年學生人數增至130人。這些專業教師不僅承擔有教學任務還承擔了各專業的活動指導。例如,音樂學教師要教授幼兒園音樂活動指導(主要講教學教法),健康教育活動指導由教生物的老師講授,心理學教師要承擔幼兒衛生學教學。

(二)中職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

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人數隨著年份逐漸增加,教師的專業型別也在增加,主要以音樂、美術為主。教師缺乏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現有的教師來自於普通師範院校藝術類、體育類、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也有一部分是從其他鄉鎮普通中學考調進入學前教育專業任教的(轉崗教師)。教師專業結構呈現不完整和教師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具備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一般來說專業知識較為紮實,能勝任專業教師崗位,但對於中職特點和學生特點缺乏瞭解,執教過程會面臨教學效果不明顯的現象。具備藝術類、體育類專業背景的教師實踐操作技能較強,但缺乏理論知識。他們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比較匱乏,對中職特點及學生特點認識不夠深入,更為重要的是文化基礎知識缺乏,文化素養不高。而轉崗教師已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短期內要想改變其教育思想和認識中職教育特點,一時難以實現。針對轉崗教師而言,不僅需要補充專業知識和文化基礎知識,還需要轉變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這三類教師在執教過程中面臨進入專業教師角色時間較長、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較艱難、自信心受到打擊等困境。

因此,應著力提升他們的通識性知識,即應提高他們對有利於開展有效教育教學工作的綜合人文知識的把握。但是,由於通識性知識範圍較廣、內容較多,教師們在短時間難以補充,短期的在職培訓也不能達到目的,需要採取一定的方法進行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

二、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重大主題。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有學校環境、教師教齡、教師反思能力、教師教育培訓、教師成長經歷、教育信念等。針對不同的教師型別及其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師專業發展訓練,切不可採取一刀切的策略。並且,培訓時間至少應有120學時,培訓內容必須經相關部門認真研究決定,這樣才能確保教師專業知識的合格。通識性知識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運用教育科學知識,融會貫通地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以促進實踐性知識的形成。這種知識無論是對於學生的全面成長還是教師的專業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師生成長的動力源泉。教師專業發展的一般途徑有師範教育、新教師入職輔導、在職培訓、自我教育等。其中,師範教育是教師個體專業性的起點和基礎,自我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

(一)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它以促進教師專業進步和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教研活動中教師是研究主體,重在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教研組在組織教師教研活動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全員性

即所有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都必須參與進來,每一位教師必須積極思考教研主題並參與討論、發言,成為思考者、實踐者以及研究者。

2.實效性

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目的是解決通識性知識不足的問題,以求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知識,增加課程吸引力。因此,必須注重教研活動的實效性,避免形式主義。在教研活動中,須遵守的原則還有發展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教研活動的流程為確定主題、收集分析資源、形成方案、預測結果、評估結果。基於提升教師通識性知識的目的,教研主題可以選擇中職教育特點、文化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二)組織主題班會,促進通識性知識的掌握

主題班會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促進教師對通識性知識的掌握。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不僅有大量的教學任務,也承擔有一定的管理任務。根據我們的調查,在中職專業教師中同時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教師不在少數,而主題班會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務之一。主題班會的組織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先確定主題,再確定班會形式,並策劃班會具體執行過程。班會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使其豐富有趣,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例如,可進行小型知識競賽、組織有獎勵的學習等。

(三)採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專業論文 篇三

【關鍵詞】指示劑催化劑清醒劑興奮劑

溫總理在2006年國務院召開的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教育事關國家的未來。現代化建設、精神文明、道德力量都離不開教育。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成為一流的國家。”從溫總理的講話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啟示:教育的這種特殊作用關鍵在教師,關鍵取決於教師的職業品質與專業能力。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大計,我校是一所年青而具有活力的學校,青年教師佔80%以上,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否不斷提升,新課程理念能否不斷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就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發展的新課題。

課改催生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紮實開展又促進了教師的發展,為了讓校本教研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動力,我們探索出一條“自主—合作—互動”的校本教研模式,走一條“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實踐反思”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一、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指示劑”

1、外向型校本教研——請進來,走出去

專業引領即先進的教育理論對學校教師研究的引導。它是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其實質是理論對學校的指導。

去年暑期召開的“改革與發展”教育教學研討會上,我們請屏東中學周靈副校長作《課題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福州八中現代教育研究室蔡隆副主任作《課程改革與教師發展》的專題講座。今年一月份福州市數學中心組成員在福州教育學院數學中心組負責人鄭新發帶領下,一行十人到學校開展教研活動。數學中心組的專家領導在聽取了李麗寬教師的高三複習課《〈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中有關中點弦問題》之後,對這堂複習課進行了點評,專家們在點評中指出這堂課教學模式新,運用典型案例組織課堂教學,很有針對性;教學定位準,根據學情以學生如何學作為教學定位,具有可行性;教學方法好,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解決通性通法,頗具有效性。同時專家還針對這堂課的教學,在“量”與“度”的把握,在“動”與“靜”的處理,在“難”與“易”的選擇上與執教老師進行商討,並提出符合校情、學情的建議。數學組老師在同專家們零距離的交流中,特別是聽了專家對教材的解讀、課堂的駕馭和別具匠心的設計後,深感受益匪淺。

上個月福州教育學院領導、專家一行十五人在院長助理教研處葉誠良主任的帶領下到我校進行課改調研,聽了11節課,並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評課。學院的領導、專家圍繞公開課開設的目的和意圖,圍繞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效果與開課教師、聽課教師座談,從三維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新課程理念的體現度和教學的有效度開展評課,對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和組織能力,提出建設性意見。專家“把脈診斷”,對我們指導、引領、總結、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們參與聽課、評課、指導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專家引領,為教師的理論水平提升創設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加速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們還組織教師參加在福州八中召開的“八閩高中教學校標協作組織06論壇“,暨06—07學年第一學期研究觀摩課,借鑑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優秀教學經驗;參加市教院舉辦的高三專題知識講座;組織教師觀摩福州市首屆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決賽;組織年段長參加《校本課程開發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的講座。派員參加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舉辦的第五期省青少年電腦機器人競賽指導教師培訓班,參加福建省語文、教學年會,參加市教師新課改培訓和各學科培訓。請進來,使教師在對話中深受啟迪;走出去,使教師在視野上大開眼界。

2、課題式校本教研——求變革,探模式

較強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開展課題研究能夠得到專家及時、全面的指導,這對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一年來,我們以教科研為龍頭,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全面推進新課程實施,學校目前有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常態化多媒體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究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實現三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即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個性發展的引導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學生地位的轉變,即學生由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教學手段的轉變,即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手段轉變為資訊科技與學科知識的整合。各教研組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確立了教研組的子課題,並積極進行“情—導—探—評”教學模式的研究,確定了學科教學模式,教師在課題的選擇、設計、研究等一系列活動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踐,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形成理性的認識與思考,提出了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創見。我們體會到:教學研究是重點,課題研究是途徑。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取得的進展還只是階段性的成果,需要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我校還承擔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學校成為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市級教研課題《網路環境下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與管理的研究》,尋求變革,要理念創新;探究模式,要方式創新。

3、學習型校本教研——常充電,煉內功

課改實踐需要理論支撐,需要思想源泉,實踐困惑和迷茫反映出教師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索到根源,教學實踐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和拓展,學校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倡導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一年來,陳雷鳴常務副校長作了《教育的三重境界》、《教師基本功的再提升》等十二場教育教學理論講座,提出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教科研基本功、課程開發與實施基本功、教學設計基本功、教學評價基本功、資訊科技應用基本功、互動與溝通基本功、語言表達基本功、文字板書基本功,實現了從“三字一話”向熟悉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的提升,從“怎麼教”的教學意識向“教什麼”的課程意識的提升,從教師的主導向互動合作教學的提升。教務處先後下發了《怎樣開展課題研究》等校本培訓材料十份,還在網站上開闢了教師培訓專欄,及時遴選、上傳教育教學優秀文章,包括杜朗口中學的課改系列報道,供教師學習。以學校為培訓基地,構建一個管理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培訓者與受訓者平等對話與交流的平臺,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研究、分析、診斷、評價與指導,這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專業引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指示劑”。

二、同伴互助: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1、團體式校本教研——聚合力,共成長

集體研討也稱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更是校本教研的標誌和靈魂。教師之間互相切磋,互相溝通,互相學習,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形成寬鬆的環境和開放的氛圍,有利於於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合作雙贏”的教研模式。集備活動是同一年級、同一學科教師進行教學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集備活動做到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有集備記錄、有解決問題方案,根據學校《構建三級校本教研網路管理的意見》每週每個集備組至少一位教師開研究課,同組教師觀摩聽課,課後集中議課、評課,每位聽課教師要為上課教師發現一個亮點,提出一個問題,給出一個建議,團體式校本教研促進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聚合力,達到合作雙贏;共成長,達到一起提高。

2、專題式校本教研——定主題,求實效

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學校校本教研每次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首屆教學研討會的主題是“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全面啟動高中新課改”,改革與發展研討會的主題是“直面新課改、更上一層樓”,今年教學研討會的主題確定為“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專題研討教與學方式的變革。主題的確定具有針對性、連續性和漸進性。各個教研組根據學校專題研究制定各組的子專題,做到專題研究與課題研究相結合、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與校本培訓相結合、與教學常規相結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個體反思、案例分析都圍繞研究專題展開,如語文組圍繞“目標—啟用—探究—提升”的教學模式開展專題教研,政治組圍繞“情境—問題—探究—評價”的教學模式進行專題教研。高一課改年段開展“小班化教學,最大化效率”的教學模式探究。定主題,具有漸進性;求實效,具有針對性。

3、研討式校本教研——沉下來,推出去

每學年召開一次教研研討會和“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每學期都要安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這已成為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在首屆教學研討會上,經推薦14篇論文在研討會上交流,內容從教研經驗到集備工作,從課堂實錄到教學論文,從“視窗”建設到會考研究,從研究性學習到選修課程,從課程改革到教學管理,既有實踐探索,又有理論思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案例新,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理念新,符合當前的課改精神;針對性強,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對教學教研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改革與發展”暑期研討會期間與會教師認真學習了胡總書記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論述,認真學習《福建省新課程實施方案(試行)》,在研討會上陳雷鳴常務副校長作了《直面新課改,更上一層樓》的專題報告。報告從高中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目標,普通高中的性質與任務,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重點與策略三個層面論述了我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方式與途徑。研討會上高一集備組長作課改學習成果彙報。這次市級公開教學活動我們共推出22節青年教師公開課,受到了專家、同行的好評。沉下來,使教師在研討中得到成長;推出去,使教師在實踐中受到磨礪。

4、案例式校本教研——重提升,促發展

學校積極探索以課程理念為引領,以課題研究為依託,以課堂改革為抓手,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的教科研模式。“案例式校本教研”是一種教學行動研究,不是著眼於改進某一節課的活動,而是一種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迴圈,是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方式。上學期學校組織了五次教師公開課、複習研討課和彙報課,共開課141節,聽課3425節,為了引導廣大教師提高課堂的實效,不斷提升教師的教研教學能力,教務處在每次公開課之後都要進行案例分析,進行公開課小結,從目標設定上做到“三維”目標的滲透和整合,從教學方式上突出學生的活動和發展,從教學手段上做到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整合,從教學設計上做到與學科教學模式的統一等方面進行評價。一節高效、成功的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也是一門藝術,設計中一要依據教材特點,做好教學設計;二要依據課標要求,優化教學設計;三要依據學生實際,做好教學設計,案例分析重提升,精心設計促發展。

5、網路式校本教研——搭平臺,同切磋

網路教研是依託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開放、互動、動態的網路教研平臺,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它是對校本教研的補充和完善、創新和發展。

學校現有電子備課室2間,73臺電腦;多媒體實驗室6間,網絡合作教室1間,24臺電腦;多媒體通用教室3間;計算機教室2間,107臺電腦;多媒體教室23間。先進的教學裝置為網路化的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質保證,學校建有教研組、年段、班級網站,實現了辦公、教學、管理資訊化。學校要求教師利用網路備課,將自己的課件、教案等上傳到教研組的網站上,實現資源共享。上學期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總時數達4961學時,教師自制課件量達1408課時。

最近根據形勢發展,學校倡導新的教研方式——部落格教研,要求教師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網站,組建教師部落格群,把自己平時教學的經驗、反思、教學案例上傳到教研組網站,與同行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長,部落格教研改變了傳統的定點、定時、定人教研方式,變形式單一為形式多樣,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部落格教研使教師在思維碰撞中成長。同伴互助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三、實踐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清醒劑”

1、個性化校本教研——話反思,談得失

教師個人的實踐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實踐基礎,教師藉助於個體反思,使自己的實踐經驗持續不斷地得到總結與昇華,從而有效地豐富和積累實踐知識。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成長=經驗+反思。華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是教學研究話反思。“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是任何一個教師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養和職業品質”。學校要求教師結合課堂教學,每節課後要寫簡要的教學反思;每開完一次公開課要上交一篇反思性的案例分析,因為沒有反思就不會警醒,也不會有變革的願望和勇氣,以寫促思、以思促教,整理零碎的膚淺的思維碎片,能幫助自己梳理教學思路。與此同時我們把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之中,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教師成長記錄袋包括課件庫、課題庫、教案庫、學習庫、成果庫、反思庫,教師成長記錄袋是教師“教學—反思—提高”的有效載體,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是教師成長曆程的過程性評價機制,是捕捉實踐智慧的需要,是實現多元評價的需要,是教學問題診斷的需要,也是形成教師風格的需要。二是撰寫論文寫得失。撰寫論文是教研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寫論文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思考,更新知識,梳理思路,提升自己的反思過程。撰寫論文可以將教師的教學實踐轉化為理性的思考,教師要想撰寫出有分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就會遇到尋求鮮活的教育教學素材及其支撐理論的“困惑”,這又促使教師回過頭來,積極主動地關注並投身教育教學的改革。因此,撰寫論文是一箭雙鵰的舉措。我們學校規定每個學年每個老師都要寫一篇教學論文,在教師撰寫教學論文的基礎上彙編了學校教育教學論文集《半畝方塘》,建立在思考、實踐、探索基礎上寫出來的文章是經驗的總結、改革的探索、前進的思考。教師深有體會地說:“成長於反思,成熟於錘鍊”。

2、會診式校本教研——群言談,升內涵

以課例為載體的集體研討已成為我校校本教研的核心內容。每次公開教學之後我們都要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說課、評課活動,進行有系統的教學實踐診斷。課例研究即以一個個實際的課堂教學為例的研究,這種會診式校本教研把聽、說、評課過程變為教師間的積極互動和反思的過程,改“一言堂”為“群言談”,做到教師積極參與,啟用思維,暢所欲言。會診式校本教研針對教與學方式變革進行研討,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四月份學校舉行了青年教師公開課,福州教育學院的專家、領導親臨指導,為這堂課“號脈”、“會診”,學院的專家、領導圍繞公開課開設的目的和意圖,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效果與開課教師、聽課教師座談,提出建設性意見。會診式校本教研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為了高起點地強化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學校成立了教研室,聘請了3位有豐富教學經驗高、特級教師擔任教研員,參與組織和指導學校的聽課、評課、調研等教科研活動。發現教師專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剖析、研究、解決,及時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和最新資訊服務。實踐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清醒劑”。

四、累累碩果:教師專業成長的“興奮劑”

教師專業論文 篇四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化發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方面的發展,以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針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價值觀的培養等方面的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教師人才培養質量。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既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課程改革將促講教師的專業發展。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沒有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的更新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縱深發展,當今的教育教學在繼續關注3T(teacher、text、test)的同時,已經把重點轉到了對教師的關注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教師這一行業從職業(vocation)向專業(profession)的層次躍變。這一躍變將教師教育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校本科研、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教學團隊成為學校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併成為學校的立身根本。

從教師隊伍專業化的角度考慮,我們可以形成以下的觀點:我們不缺校長.缺能夠對教育、教學和學校發展進行診斷的學校領袖(schoolleader)。新形式下的領導理念。對校長的要求已不再儀僅是學校事務的管理者,而應該成為一"對教育教學和學校發展進行診斷的.集課程專家、教學專家和評價專家為一身的學校領袖。

我們不缺教學能手,缺能夠引領教學團隊的教學導師(mentorteacher)。長期以來,教學被看作是個人化的獨立試誤的過程,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仍然停留在經驗總結的層次上。這一狀況既影響了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的傳播,又限制了教師的專業生涯發展。如果能夠對這些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並予以推廣,那麼,教學導師將不只是帶動一個教學團隊、一個學校的發展,而是會引領一個地區、一個城『苻,甚至於更大範圍內的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提高。對教育教學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教學導師必備的素質,而確立以教學導師為核心,由教學導師引領學校教學團隊的發展,將會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形象和地位。

我們不缺教書匠,缺的是教學專家。中國古代將教師稱為舌耕者、教書匠,這些佔老的稱謂一直延續至今,影響了教師專業地位的提升,而教師自身的惰性也降低了教師的專業形象。一教師教書30年,只是把第一年的經驗重複了29次而已。歐美各國將備課稱為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design),課前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把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評價、教育測量、情境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教學內容相融合,進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設計。這樣的備課,無疑會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並進而提升其社會地位。

我們不缺資料,缺對資料的量化分析。每一位教師手中都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料。這些資料中,蘊涵著的可能就是新的教育觀點,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量化資料,挖掘財富,將會使教育教學升到更加科學的層次。

我們不缺經驗總結,缺帶有科學態度、富含科學精神的教育科研論文。教學經驗總結看似平淡,但是,一旦給以教育教學理論的充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合,並加以規範化的文獻檢索和引用,這些看似平淡的經驗總結將會得到昇華,併為教育教學的發展與提高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

學校領袖、教學導師、教學專家與一般的校長、一般的教學能手、一般的教師的區別,在於他們能夠有效地對教育教學進行評價,能夠收集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資料,並對這些資料資料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這也是當今的教師教育和教研所關注的問題。圜明晰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破片面強調教師的定向和計劃培養的框框,引進競爭機制,設霞不同層次的課程內容,是突出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後培訓相結合的教師培養方式,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前提條件。

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必要性及措施

1986年,美國卡內基教育促進會(CarnegieForum)和霍爾姆斯協會(Holmesgroup)分別公佈了《國家為21世紀準備教師》(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和《明天的教師》(Tomorrow’STeach—ers),提出了教師專業化的概念(professionalism),強調學校教育的提高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要建立與教師專業相適應的衡量標準;教師教育的責任是培養符合專業標準的教師。自此,在美國掀起了教師專業化運動,並波及其他國家,形成了世界範圍內的教師專業化熱潮。全面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1.大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將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質壤的高低,關係到青少年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敗。如何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呢?

(1)依靠制度創新,注重為人師表。從客觀上講,要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法》,使教師的切身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在整個社會中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和執行機制。從教育系統內部而言,應進一步落實教師“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的指示精神,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在中國小實行全員聘任制和教師聘任制,並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以及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以此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應把師德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一項指標,堅決抵制教師對學生的歧視行為和不平等對待行為.堅決取消品德不良、影響惡劣的教師的從業資格,而對於那些表現突出,成績卓越的教師,則應給予表彰,並且要樹立典型,在輿論加強宣傳力度,形成向優秀教師學習的氛圍。

(2)加強在職培訓,提高教師道德判斷能力。一方面,學校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在職教師系統地學習《教師法》、《職業教育》等,增強教師職業道德意識,使教師明確自身的使命、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首先鼓勵教師參與研究活動.通過研究活動發展教師的批判思維,因為批判思維能力足教師進行道德判斷的基礎。

作為一種人格品質.批判思維主要包括好奇心、自信心、責任感、謹慎性、敏感性、靈活性、心胸開闊和善解人意等。因此,批判思維不僅是一種綜合思維能力的表現,也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在一線工作的中國小教師,可以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人員聯合.共同組成科研小組,結合當前中國小教育教學實際的合作意識,可以使教師掌握一整套科學的技術規範以及職業道德規範,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術研究活動,能夠使教師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不唯書、不唯上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2.大力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中國小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是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素質、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

(1)強化政策導向,尋求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支援。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佈,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教師素質提高和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抓住機遇,圍繞學校和教師可持續發展,制定一系列取向明確、調控力度較大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加強政策的導向作用,使廣大教師確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強化專業發展意識,努力營造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優秀骨幹教師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氛圍。

(2)構建學習型組織,培養教師專業發展的共生機制。“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離開社會的人是不能存在的。雖然教師專業發展強調教師個體的、內在專業性的提高,但是教師個體的成長與發展往往離不開教師群體組織的影響和推動。建設學習型組織,可以促使教師圍繞學校共同目標,持續不斷學習,體驗生命的價值,煥發生命的活力,在相關學習、交流、合作與競爭中,共同進步與發展,形成教師與學校整體協調發展的共生機制。

(3)引導自主實踐,實現每個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因在於教師自身。教師自身的自主實踐活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活力,是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直接和最現實的力量,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

首先,激發內驅。“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開發人的智力、能力和創造力資源。”13l激發和提升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內驅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的也是最根本的問題。這種內驅力來自教師對於自身職業價值的認識和追求,來自於面對教師改革、課程改革的挑戰而產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來自於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激發教師的驅動力,意味著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發展意識和動力,自覺承擔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其核心是強調教師要真正成為專業發展的主人,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著重新“洗牌”,教師要想在這場“牌局”中贏得主動,唯一的選擇就是主動投入課改,更新觀念,轉換角色,變革行為,在課改實踐中不斷更新、豐富、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自覺追求專業發展,直至達到理想的專業發展。

其次,實踐體驗。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很多都是過去的專業經驗和理論所難以解釋和應付的,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著眼於學生成長、教師提高和學校發展,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現、研究、解決問題。教師應以研究、體驗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和學習培訓融為一體.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使之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以此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促進

當前,我國教師教育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作為教師教育主體力量的師範院校。在新的歷史時期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應在造就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和教育家隊伍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必將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1.有利於充分認識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現實意義。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教師人才培養質量。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既是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師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關注質量問題。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是高等學校發展的兩大主題。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學校要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關注教師教育質量也是教師教育體制改革對高師院校提出挑戰所帶來的反應。綜合性大學及其他非師範類大學參與教師教育,對傳統的以專門培養教師的師範院校來說,是一個可預見的嚴峻挑戰。再次,關注教師教育質量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伴隨著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豐富與發展,教師職業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並在逐步強化其專業化特徵。高質量的教師教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最後.關注教師教育質量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因人才質量和培養目標的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深地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思維方式。這一切都要求樹立教師教育新理念,構建教師教育知識體系和技能結構。

教師論文 篇五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骨幹力量。近年來,由於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青年教師的比例不斷上升。青年教師隊伍的道德風範直接關係到整個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未來,關係到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部分青年教師在道德風範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以期能為加強青年教師的風範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青年教師風範建設職業道德

2003年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教育部直屬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比例已佔38.2%。我校2003年以來共補充青年教師221人,佔現有專職教師的46%,青年教師已成為我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

多年來,黨和政府及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師德風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各種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高校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也不同程度受到衝擊和影響。

1部分青年教師道德失範的表現及原因

部分青年教師道德失範,常常表現為講奉獻少、育人少,談待遇多、談理想少,對社會要求高,對自身要求低;事業心、責任感差,存在嚴重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有的教學投入不足,不重視教書育人,有的缺乏嚴謹治學的態度,缺乏認真負責精神,事業心、責任感不強。有的在學術研究中存在功利化和非理。有的缺乏愛心,不關心學生成長。有的不願與人合作,缺乏團結攻關精神。有的缺乏法律意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角色轉變受阻

青年教師大多本科-碩士-博士一路走來,接觸社會少,易出現浪漫化理想化色彩,易受外界干擾,“免疫力”差。主觀上想當好教師的願望,因尚未完全進入教師角色,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憂心忡忡。同時婚姻、子女、購房以及發展事業的多重壓力,有限的待遇,追求事業的艱辛等,使他們處於無奈的複雜心情和搖擺不定的道德觀念中。

1.2新形勢的衝擊

經濟的繁榮,導致人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較大的變化,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價值觀,重經濟而輕政治、重物質而輕精神、重實惠而輕道義等有流行之勢。同時,各個學校在職稱評審、科研專案申請、教學能力等方面,給青年教師以巨大的壓力。這些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學歷高校青年教師的情緒,也影響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穩定。

1.3管理使用有弊端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存在著重使用、輕培訓,重科學素質、輕人文精神,重業務能力提高、輕職業道德培養等傾向。表現為:青年教師培訓進修機會不多,影響了他們的繼續提高;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要求越來越高,使他們承受更多的壓力;考核中重學歷、科研成果,而輕思想表現、教書育人等。這勢必影響到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2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道德風範建設的對策

高校青年教師的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因此,要從戰略的高度來重視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2.1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2.1.1道德規範法制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及教育部頒佈的《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細則》等,將青年教師道德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甚至要用《刑法》規範考試保密、學術保密及日常行為。

2.1.2加強職業道德培養

一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青年教師道德培養制度,把職業道德建設的內容納入教師培訓計劃之內,以防止“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二是要健全青年教師培養的“導師制”,通過“傳、幫、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業引領。三是要加強對社會實踐的規範管理,讓青年教師充分地接觸社會、體察國情民情,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全方位地鍛鍊、學習和提高。

2.1.3樹立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典範

廣大青年教師希望在崗位上有所成就,但心目中的職業道德還比較模糊。因此要大力表彰先進、樹立師德典型,使青年教師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近年來,我校積極開展的名師、名醫及“三育人”和教師職業道德先進評比等活動,在青年教師身邊樹立了一大批可鑑可學的榜樣。身邊的典範“潤物細無聲”,已在青年教師中形成了“見賢思齊”的風尚,極大的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2.2完善制度,提高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水平

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年度考核、晉升等考核中應突出教書育人的實績,重點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育人效果等。二是要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三是要在教師的職務職稱的晉升方面,堅持實行“教師職業道德一票否決制”。四是要實行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目標管理,形成學校-院系-教研室-導師-個人層層責任制,從制度上保證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2.3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對高校青年教師的人文關懷

要順應道德發展的規律,密切關注青年教師的利益需求,及時瞭解和解決青年教師的熱點問題。一是要把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排除後顧之擾。二是要營造一個寬鬆自由、鼓勵創新的成長環境,通過滿足他們的人際關係和成長髮展的需要,為青年教師在精神上實現高層次的追求提高條件。三是要有計劃地派遣青年教師參加各類長期或短期的業務進修,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學位,在科研資助上重點向青年教師進行傾斜。學校的幫助有利於青年教師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充分地感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從而把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內化為廣大教師自覺自願的內在需要。

2.4與時俱進,加強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具有特定的理論高度、常講常新的命題。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建設任重道遠,學校要加大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理論研究的投入,設立職業道德研究課題,及時解決職業道德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並緊密結合學校實際、結合青年教師的心理狀況進行研究,探索並提煉出切合實際的理論成果,並逐漸制度化,使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髮展。逐步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參考文獻

[1]譚菁華。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失範及其防範對策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2]黎進深。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修養[J].安順師範高等學校學報,2004,(04).

[3]鄒大勇。高校高層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05).

[4]唐磊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目標及途徑[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

幼兒園教師論文 篇六

1.新手型教師———模仿新手型教師的培養模式

直接指向於模仿,在模仿中學習,在滲透中學習。對於新手教師而言,其具有較強的工作熱情,具有積極探索的慾望,具有創新的動力,但是新手型教師往往會流於表面,對於深刻的教育規律把握和教育章法把握不夠,導致活動往往流於形式,這就需要有一定經驗和專業素養的教師的牽引與指導。教育本身是有一定的規律和章法的。新手型教師可以在模仿的過程中習得教育的基本步驟,模仿已經成熟的經驗,逐步掌握幼兒教師中需要學習的,諸如師幼互動、家園聯絡、經驗提煉、活動設計等方面內容。同時,每個新手教師走上工作崗位時,個人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幼兒園可先進行職前培訓,內容包括園所發展歷史、規章制度、例項剖析、工作解析等,幫助其瞭解工作特點,萌發對幼教事業的熱愛之情。因此,對於新手型教師而言,園本教研需要為新手型教師提供一對一幫扶平臺,需要提供優秀的教師保教活動,為新手型教師入職打好基礎。

2.能手型教師———反思與創新能手型

教師具有一定的業務能力,不僅能夠勝任常規的保教活動,而且可以在此基礎上保持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園本教研需要逐步指向於教師的自我反思,發揮教師的內驅力。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積累總結的過程,教學的反思是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育素養的有效方法。在自我評價中“回顧得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是重要的反思方法之一。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會逐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並且在矯正的過程中引匯出創新的動力,這對於能手型教師而言是有較為重要的意義的。對於能手型教師而言,園本教研需要為其教師提供較為有效的反思平臺,讓其在反思中尋找自身不足,引匯出正確的創新能力。

3.骨幹型教師———科研骨幹教師

本身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有效的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而且能運用自身的優勢去指導青年教師,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因此骨幹教師在幼兒園的地位是直接而且突出的,必須發揮骨幹教師的中流砥柱作用。骨幹教師具有一定的示範、帶動、指導作用,而且可以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定的有效培訓,但是,骨幹教師必須逐步地走向科研平臺,將自身豐富經驗轉化為可以研究的一般幼教規律,才能突破教育瓶頸,推動自身深入的專業化發展。因此,園本教研平臺需要積極為骨幹教師創造科研平臺,積極鼓勵骨幹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補充,思想上倡導“走出去,引進來”,為骨幹教師深入學習創造機會;行動上倡導“先進理念本土化”,為組織骨幹教師編寫教學計劃,參與課題研究,為骨幹教師的跨越發展,創造堅實基礎。

4.專家型教師———引領專家型教師

在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上都有一定的造詣,在幼兒園整個教育活動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老師。專家型教師,往往具有較高的師德和職業素養,而且具有一定的業務知名度,能夠在一定範圍產生積極影響的公眾人物。專家型教師在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中屬於精神核心,對於幼兒園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專家型教師,幼兒園應該為其創造良好的教科研交流平臺,促進專家型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創造優質的外出學習機會,推動專家型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發展策略

園本教研,除了要關注不同階段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外,還要為教師的共同學習創造機會,讓教師能在共性活動中,取長補短,各取所需,推動自身專業發展。

1.觀摩與技能

培訓觀摩與技能培訓是較為直接和有效的,教師通過觀摩和技能學習,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和技巧,可以較為直接的加快自身學習速度。首先,從園本教研實際來說,觀摩可以包括優質教學課堂,也包括了入園參觀等學習模式。觀摩活動的開展,對於教師尤其是新手型教師而言,可以給予其較為直接的感性經驗,對於幼兒保教活動可以有較為直接的認識;對於能手型教師可以尋找更多的創新點;對於骨幹教師而言,在研習的過程中鍛鍊自身的反思能力;對於專家型教師而言,可以提供較為鮮活的案例便於研討。其次,由於幼兒園教師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其對於幼兒教師彈跳畫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職業要求。因此,在美術、音樂、舞蹈、片段教學(說課)、備課、教學等方面都可以在專家引領、骨幹制定培訓計劃、能手教師實踐、新手教師學習的模式中促進教師的共同發展。

2.專題研討模式專題研討

其根據是園本活動中出現的某一個較為突出的保教活動問題,通過集中交流、探討、梳理,總結出規律的有效模式。這是一個由點及面的過程,是一個通過點的有效性來促進面的普及型過程。第一,專題反思。專題反思是具有專門針對性的反思行為。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時將自己的疑難和困惑說出,共同分析解決。在專題反思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反思活動中,習得大量有益經驗和鮮活案例,為應對相似情景問題,提供了有效依據。例如,年輕教師可以在針對如何做好班級離園時間段的幼兒組織問題中向有經驗教師學習成功經驗,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第二,主題讀書交流。對於教師而言,其必須從內心對於知識的獲取抱有興趣,而主題讀書交流活動,為教師的主題研討提供理論高度,同時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教師提供針對性、專門性的知識。例如,關於如何做好觀察記錄,推薦《觀察兒童》、《計劃、記錄與幼兒發展》、《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等相關書籍,可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第三,專家入園指導。專家入園,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走向正軌,同時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上也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專家入園,不同階段的教師可以獲得不同深度,不同廣度的教育專業理念,這從整體上推動了新教師的專業覺醒、能手教師的反思深度、骨幹教師的研究能力乃至專家教師的思維碰撞。

3.優化教師管理

教師論文 篇七

一般來說,人的文化因素與其所受的教育程度有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文化因素也就越高。高職教師的文化因素不僅應該具備專業知識,還應當具備廣泛的人文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即應當具有基礎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創造性知識。所謂基礎性知識是指包括一般性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學科的專業知識及其相關領域的知識。條件性知識是反映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保證工作獲得成功的教育理論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以及學習方法、技能形成規律等方面的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不僅僅從書本或其它渠道上獲得的,更主要的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教學的反思而獲得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實際工作情境中形成的各種經驗的整合。創造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記憶、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的知識,是教師如何運用基礎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創造性地去處理和解決好教學這個特定情境中的具體問題的知識。高職教師應當具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尤其是應該具有創造性的知識,這是教師知識的最高層次,是高職教師文化產生的不竭之源。

2.良好的專業技能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要越來越高,這對我們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能教理論,更要掌握技術;不僅是“教育家”,更應該是“技術專家”;不僅需要一般化的技能,而且還要有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因此,“雙師型”教師已經越來越受到高職生的歡迎。所以,我們高職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外,還要學會具有現代資訊科技和實踐技能,不僅要有專業操作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更應該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教師,形成“知識型”、“技能型”、“創造型”的三型統一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高職生。這是現代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顯明的趨勢。

3.健康的心理因素

教師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心理健康與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有助於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會使人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對工作、生活和學習充滿了熱情,還會有助於克服職業倦怠和個人疾病的康復。高職教師面對繁重工作壓力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困難時若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就容易產生激動、不穩定的情緒,或者產生焦慮不安、抑鬱等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長期以往就容易導致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因此,高職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因素是現代高職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

4.誠信的道德因素

一個人的道德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所形成的,也是一個人文化和精神的內在品質。一個人的道德表現在能夠自覺履行道德義務、能按照社會規範標準來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良好道德與習慣給他人帶來快樂或幸福。教師的道德是教師職業的第一要素,是教師品格的展現,更是教師自身影響力的巨大能源。誠信是教師道德的基石,也是做人的原則。一個人可以沒有文化知識,但不能沒有道德和誠信。誠實可信的人才會受到人的尊重。尤其作為一個高等教育者,高職教師首先應該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才會真正作一個為人師表者,才會得到學生們的熱愛,才能勝任教師的職業。

5.健全的審美因素

審美因素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隨著自身的知識、思想、心理、道德的教育與積累、昇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對美的感受、鑑賞、創造能力和對美的追求。它包括了審美態度、審美情趣、審美經驗、審美愛好、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人格等。它是教師心理情感的需要,更是自我修養空間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提升。高職教師的審美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與專業發展的價值提升的體現,更是高職教師自我發展的一種高階階段。

6.崇高的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教師人文素質的核心和最高層次。提高人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注重構建人的內在品質,保持人性的特質,促進人性的完善與和諧發展。教師的職業需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因為他所從事的職業是培養人的工作。他只有深刻地理解他所從事的這項偉大事業的真義——促進學生“成人”,才能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人、培養人的事業之中,才會在工作中真正地去“愛生”。這是教師精神力量的展現和對事業的忠誠以及職業道德的遵守。綜合上述,高職教師的人文素質主要包括文化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道德因素、審美因素、精神因素等六個基本要素。它們彼此相互聯絡又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統一的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的整體結構(如圖所示)。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結構層次圖從上述層次結構中我們可看到:文化因素、技能因素是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的“物質”基礎,特別是文化因素是其它五種因素的基石,而技能因素是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必備條件。心理因素和道德因素是高職教師人文素質處於半“物質”和半“精神”的狀態,是高職教師心理學健康與文化素質的中堅力量,它決定了高職教師應有的職業品德,對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審美因素和精神因素作為高職教師的人文素質的更高層,對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的其它方面起著統率作用,是高職教師人文素質的最高境界,也是高職教師自我發展的所要不斷追求的目標。

教師論文 篇八

1、法律層面《教師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作為推動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法律依據,對高等職業教育和教師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縱觀這三部重要的法律,其中與幸福感聯絡最為密切、最為核心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和建設、租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以及“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等三條明文規定在現實操作中很難得以全面、徹底的貫徹和落實。

2、高等職業教育本身方面與一些西方國家在專科層次教育中授予副學士學位相比,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沒有設定所謂的副學士或相當的學位,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院校是沒有學位授予權的,因此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質量等方面與本科院校相比就產生了很大的差別。而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高等職業教育學制長、起點高,不僅要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傳授構建一定程度的知識體系,有一定的區別,同時還未享受一些中等職業教育方面的傾斜、支援、優惠政策。高等職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本科教育的壓縮餅乾、中職教育的發酵饅頭,發展戰略、地位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尷尬。而在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內,還進一步分為高專和高職,二者又分別傾向於本科教育和中職教育,更是顯示出了其複雜性。另外,與相同在校生規模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因層次低,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生均撥款等一系列指標上都有明顯的縮水。而且限於高職院校辦學層次低,國家在制定教學、科研等方面支援和資助方面明顯就會向本科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傾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職院校教師因自身發展需要向本科學院和綜合性大學流動。

3、社會層面社會層面對高校發展及高校教師幸福感的主要影響是由於高職院校層次相對本科學院及綜合性大學要低,其辦學歷史、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往往比他們要低,得到社會認可度就顯得相對要低。每年新生報考程度、新生報到率就遠低於本科高校,這就是最為直接的反映。

4、學校層面學校是青年教師具體工作、生活的主要陣地,各方面對青年教師幸福感的影響力大部分都是通過學校這一媒介表現出來的。一是學校自身由於舉辦者的不同、財政供給方式的差異,造成了不同學校在發展形勢、發展狀態和綜合實力等方面產生出了巨大差別。如若這種投入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持續發生累積效應,這種差異就會越發凸顯,成為影響高校間發展狀況的重要因素。此外,因當前對高校投入的核算標準是以生均統計的,某些高校也許就會因為在校生規模大而獲得更多的投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是高職院校因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層次低且沒有學位授予權,與本科高校在起跑線上就產生了較大的差距。在管理上,學生和家長的配合程度、緊張程度就會顯得不夠重視。因此就導致了高職院校在人員編制、經費投入、政策傾斜等方面較本科高校顯得不足的前提下,還要承受更多的壓力,致使高職院校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顯得更大,而且所培養的畢業生多數將成為生產第一線的普通工作人員,成就在某些層面上不如高階管理、技術人員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青年教師幸福感的提升。三是高職院校因系專科層次,舉辦者對其管理層的配備顯然不如對本科院校那樣強,偶爾也會出現因領導水平不高、領導藝術不強的情況,造成學校工作氛圍緊張、對青年教師關心和重視不夠,同時因高職院校數量多、競爭激烈,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必然會更高,造成青年教師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加大,從而影響青年教師的幸福感。四是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與生產和管理等一線相適應的技能型、應用型專門人才,對教師教學和實踐能力要求更高,而對教師的科研能力並不重視,甚至有些高職院校很難為教師提供科研平臺。這在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使得青年教師過多的將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實踐中,未能很好地開展科研,制約了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從而影響了青年教師幸福感的提升。

教師論文 篇九

(一)培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首先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很大一部分時間是用來傾聽的,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更應該注重傾聽,主動積極的暗示,讓學生放鬆警惕性,對自己敞開心扉;要善於聽學生話裡的重點內容,掌握學生語言表述的意圖,想學生之所想;要善於用眼睛、手勢來回應學生,為他們答疑解惑,不要因問題難解決就放棄,讓他們無果而終。其次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課程教育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本,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尊重關愛學生。思想政治教師更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從而塑造學生的思想靈魂。

(二)培養課堂教學組織協調的能力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制定教學計劃。思政教師課堂教學計劃既包含教學進度計劃和教材整合計劃,也包括授課教案、課件,甚至還包括案例教學和問題討論的計劃。雖然課程改革給予教師更大的自由度,但仍然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千萬不可隨意妄為。制定了教學計劃,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才能使教學過程嚴謹有序。二是要有良好的教學互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上適當地設定問題,問題要精心設計,既能夠體現教學大綱的重點、難點內容,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是一臉茫然,而是積極配合和解決問題,學生之間可對針對問題展開討論,不至於臺上教師孜孜不倦地講,臺下卻啞然無聲。為了烘托課堂氣氛,教師可以找一些敢大膽發言的學生展開對話討論。學生之間的討論應符合主題,不能離題太遠,更不能山南海北地胡扯。課堂結束前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與評價。三是結合討論開展思想教育引領的能力。當然,整節政治課並不是為了讓學生討論而討論,而是將討論與互動作為一個載體,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在探討中形成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達到思想引領和教育的目的。簡言之,課堂教學互動和討論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知思想政治理論的思想性。

二、思政教師指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增加自己的閱歷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教師數量與日俱增,然而新進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具有很高的學歷,但生活實踐閱歷並不豐富。沒有豐富的工作生活閱歷,就無法指導學生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更無法教育好學生。面對這一窘境,思想政治教師應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增強工作生活閱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師多參加學生管理工作和企業理論宣傳工作,豐富自己的閱歷;另一方面教師多參與社會實踐工作,增加自己的閱歷。

(二)做一名“四真”型思政教師

中國小教師教學論文 篇十

關鍵詞: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問題檢視;解決對策

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就是利用IT技術和網路技術構建起網路多媒體教育平臺,對在職教師開展繼續教育,也稱為“網路培訓”。網路培訓因其具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便捷的協同交流、友好的互動等獨特優勢,如今已成為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平臺。那麼遠端培訓效果到底怎麼樣?這不僅是主管部門要深入調研的本職工作,也同樣是值得每一所學校乃至受訓教師進行深刻反思的教育問題。只有從多視角、全方位對遠端培訓進行認真總結,才會推動遠端教育健康、有效開展。基於這樣的認識,筆者選取河北省T市A校L學科b班為調研樣本,從受訓教師的視角,管窺2012年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全員遠端培訓情況,對存在問題進行檢視,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無人喝彩:培訓現狀管窺

2012年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全員遠端培訓,委託北京繼教網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網路培訓平臺、課程資源和技術服務,集中學習時間從6月1日開始,截止到10月31日,共計19周。本次遠端培訓的模式是:學員通過網路平臺自學視訊課程(有必修、有選修),完成6篇作業,至少12篇學習日誌,撰寫至少一篇學結和一篇工作案例。在學習中,學員可以利用網路平臺交流學習心得並與輔導專家進行切磋。學員考核總成績為百分制,其核算公式是:學習時間成績+作業成績+學習日誌成績+學結成績+工作案例成績,權重分別為30%、30%、10%、20%、10%。應該說,為確保培訓質量,主管部門從資金投入、課程選擇、專家篩選、輔導隊伍、考核方法的改進等各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如果要說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存在什麼問題?低效甚或無效,恐怕是主管培訓部門、培訓專家都不願看到但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超量的網上學習時間、數量不菲的“優秀”作業、諸多優異的考核成績……只是“虛假的繁華”。主管培訓部門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調研,否則若被“假象”遮蔽雙眼,恐怕會誤導決策,不利於遠端培訓的有效開展。

下面筆者選取2012年河北省中國小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端培訓T市高一歷史b班44名學員培訓情況為調研樣本(注:調研樣本情況來自“2012年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全員遠端培訓”網路平臺內容),管窺遠端培訓現狀。

1.空掛時間問題突出

空掛學習時間,就是啟動空掛學習軟體,學員只需登入,便可自動實現遠端培訓限定學習時間。這可從兩方面得到驗證:一是網上動態顯示,部分學員的學習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如火箭昇天般完成或超額完成;二是有些學員所寫作業“文不對題”,但網上學習時間還圓滿完成。不出意外,可以推斷這些學員基本上沒有觀看網上視訊,是“高科技”掛機軟體幫了大忙。

2.突擊學習問題嚴重

突擊學習,就是平時幾乎不參與網上培訓,到臨近培訓截止時間,學員學習熱情大增的現象。網上培訓動態顯示,註冊後許多學員的學習時間為零,但在培訓即將結束前夕,學習時間驟然實現“零” 的突破,並超額完成學習時間。

3.作業抄襲現象普遍

筆者對T市A校L學科b班44名學員作業情況進行了簡單統計,抄襲情況令人驚詫。這裡,僅以回答“教師實施新課程要換一種思維”作業一“您認為新課程標準下需要教師具備怎樣的思維”為例來加以說明。44名選擇“教師實施新課程要換一種思維”一課的為33人,回答該課程作業一內容雷同的為20人。雷同答案又分四種情況:有8人回答“①良好的政治素質;②高尚的品德情操;③較高的能力素質(包括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廣泛的交往能力,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④廣博精深的文化素質(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課外知識);⑤一定的法律素質;⑥創新的精神”。有4人回答“①注重教學過程而非結果;②重關係而非單獨實體;③重創造而非預定;④重個性、差異而反中心、同一;⑤要有建構的思維方式”;有3人回答“①思維的敏捷性;②思維的廣闊性;③思維的深刻性;④思維的條理性;⑤思維的創造性”。有3人回答“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先成人,後成才……教師的思維應該多元化,具有創新精神”。還有1人將上述幾種回答綜合在一起作答。以上回答且不說是否符合作業題目要求,僅雷同率幾乎為100%。

4.輔導教師水平不齊

輔導教師功底、學力乃至責任心也有差異。如對課程“教師實施新課程要換一種思維”作業一“您認為新課程標準下需要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思維”的作答,許多學員回答“①注重教學過程而非結果;②重關係而非單獨實體;③重創造而非預定;④重個性、差異而反中心、同一;⑤要有建構的思維方式”,這種觀點來自網上下載,原刊是《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陳國平等人所寫文章《論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其實,輔導教師只要稍加“百度”搜尋,可迅速甄別出來,但學員居然成績被評定為“優秀”。還有一篇作業的結構序號混亂(此略),作業評定亦是“優秀”。這些現象反映出有的輔導教師存在水平不高問題,也有個別可能存在責任心不強問題。

二、無奈選擇:問題癥結剖析

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低效的問題,實際上並非某省某地某學科所獨有,其實是困擾遠端培訓發展的全國性難題,而且這種現象存在已有多年。遠端培訓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受訓教師的角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空掛時間、突擊學習、作業抄襲,也是部分受訓教師作出的無奈選擇。

1.科學評價機制尚未健全

新課程改革,以雷霆萬鈞之勢在全國全面鋪開。但在應試教育評價機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社會背景下,不少教師是“戴著鐐銬跳舞”,不敢做新課改的弄潮兒,也有不少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抱殘守缺。缺失“本領恐慌”意識,教師的職業自覺迷失,在教師群體中佔有相當的市場。於是,“忙”“擠不出時間”,就成了惰於學習的最佳藉口。

2.培訓科目選擇餘地過小

教師專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是多方面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倫理、教學資源、課程教材、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技術、教育評價等都是合格教師所必備的。同時,處在不同教師成長週期發展階段的教師,亟待加強學習的知識,在職業操守、教育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方面,也應是有所側重的。基於教師的成長需要,就應該提供多樣的備選培訓科目。“缺什麼,補什麼?”,像進入“超市”自主選擇自己急需的“商品”一樣,自由選擇自身亟待提高的“培訓科目”。但從目前遠端培訓情況看,備選的培訓科目還遠遠不能滿足受訓教師這樣的個性化要求。

3.培訓學習形式過於單一

目前遠端培訓課程,主要是觀看專家講座視訊這種單一形式。這種形式固然有其優點,但每科都是觀看專家講座視訊,未免太單一且費時。提升受訓教師的綜合素養,研究並採取符合教師特點的多樣形式,效果恐怕大不一樣。

4.成績考核方法不夠科學

遠端學習過程不易實現有效監控,但目前許多省市教師遠端培訓成績考核仍然將學習時間納入學習成績中,且佔30分的權重,在“終身學習”理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成教師們自覺行動的大背景下,這樣做實際上無形中只會助長弄虛作假的學習之風。

三、無邊愛意:讓考核人性化

如何提高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實效?有人提出升級網路學習時間的監控,還有人提出對視訊課程內容進行“閉卷考試”(劉淑文,《透視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以2011年河北省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全員遠端培訓專案為例》,《中國小電教》2012年第10期)。對此,筆者不能苟同。因為,遠端培訓不應是束縛受訓教師的“繩索”,而是給他們插上翱翔藍天的“翅膀”。主管部門應該圍繞如何增強遠端培訓的吸引力,更多應從培訓資源的豐富、高水平專家團隊的組成、高質量輔導教師的遴選、評價體系的改進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基於變“要我培訓”為“我要培訓”,讓考核人性化成為一個重要的改進導向。

1.取消網上學習時間計入成績

學習當然需要時間的付出,但換一種思維方式,培訓學習並非僅限於“觀看專家視訊”單一形式,文字文字、讀書心得、案例式講評,甚至以某一學科某一班為單位組織教師們舉辦的“網上話題辯論”……均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提升。更何況對網上學習時間也做不到有效監控,不如干脆取消這項要求。這樣做,還為優質課程資源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空間。

2.適當加大學習日誌考核權重

學習日誌要求記錄自己學習的所思所想,可以要求提交數量有最低篇數限制,多者不限,但嚴禁抄襲。同時,可以適當加大學習日誌的考核權重。

3.保留工作案例考核專案

原創性是最基本要求。為嚴格把關,培訓部門將“學員作業的原創性”納入對學校有關工作的考核中,學校領導重視,遠端培訓工作自然就可以順利開展。

4.增加教學論文考核專案

培訓結束的最後一項作業,就是根據所選所學的培訓內容,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撰寫一篇教學論文。可實行主題開放的模式,給受訓教師充足選擇空間。但必須原創。為確保原創,每個受訓教師的論文須在網上公示1個月,既是分享,也是接受眾人監督。凡出現抄襲的,成績一票否決。

古人云:“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為提高遠端培訓實效,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於此處提出拙見與諸君分享,願今後的教師遠端培訓取得顯著成果。

TAG標籤:教師論文 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