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簡報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資訊簡報/列表

全面推進資訊化建設通用多篇

全面推進資訊化建設通用多篇

資訊化範文 篇一

1995年1月25日通過國家杜馬審議,1995年2月20日頒佈

第一章總論

第1條本聯邦法作用範圍

1.1本聯邦法適用於調整在下列情況下發生的關係:在建立、收集、處理、儲存、儲存、查詢、傳播和向需求者提供檔案資訊的基礎上,組建和使用資訊資源時;在建立和使用資訊科技及其保障手段時;在保護資訊、參與資訊流程和資訊化的主體的權益時。

1.2本聯邦法不規制由《著作權和鄰接權法》所調節的關係。

第2條本聯邦法中所使用的術語及其定義

本聯邦法中使用了下列概念:

資訊——關於人、物、事實、事件、現象、和過程的與表現形式無關的知識;

資訊化——在資訊資源形成與使用的基礎上,為滿足公民、國家權力機構、地方自治機構、組織、社會團體的資訊需求與權利實現而建立最佳條件的有組織的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程序;

檔案化資訊(檔案)——具有識別標誌的固化於物質載體上的資訊;

資訊流程——資訊的收集、加工、積累、儲存、查詢以及傳播的過程;

資訊系統——由實現資訊流程的資訊科技(計算技術與通訊技術)、檔案(大量資料)形成的有機的有序整體;

資訊資源——獨立的檔案和獨立的大量檔案集,以及資訊系統中的(圖書館、檔案館、資料庫等系統中的)檔案和大量檔案集;

公民資訊(個人資訊)——能夠識別公民個體生活事實、事件和狀態的知識;

不公開資訊——受俄羅斯相關聯邦法律限制獲取的檔案化資訊;

自動化資訊系統與技術及其保障手段——在資訊系統設計中所使用和所建立的以保證資訊系統執行的方法手段,包括程式的、技術的、語言的、法律的、組織的等多種保證手段(如電子計算機程式;計算技術與通訊工具;詞典、總詞庫和分類表;說明與指導檔案;條例、章程、崗位制度說明;圖表與說明文字,其他相關檔案等等);

資訊資源、資訊系統和保障技術手段的所有者——在俄聯邦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對資訊資源、資訊系統和保障技術手段等制定物件擁有所有權、使用權和傳播權的主體;

資訊使用者——對資訊系統或中介進行訪問以獲取其必需的資訊並使用資訊的主體。

第3條國家在組建資訊資源和資訊化領域中的責任

3.1國家在組建資訊資源和制定資訊化領域中的政策,在於為解決俄聯邦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和戰術任務問題提供有效和優質的資訊創造條件。

3.2國家在資訊化領域中的政策的主要方向是:

為發展和保護一切所有制形式的資訊資源提供充分的保障條件;

組建和保護國家的資訊資源;

建立和發展聯邦和地方性資訊系統和網路,保障其在俄聯邦統一的資訊空間內的相容性和相互配合;

在國家資訊資源的基礎上,為公民、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和社會團體提供優質和有效的資訊創造條件;

在資訊化領域內保障國家的安全,以及在資訊化的條件下保障實現公司和機構的權益;

促進資訊資源、服務、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市場的形成;

注意現代世界資訊科技的發展水平,在資訊化領域內形成和實施統一的科技和工業政策;

支援資訊化計劃和規劃;

建立健全吸引投資的體制和鼓勵擬定並實施資訊化計劃的機制;

發展和強化在資訊流程、資訊化和資訊保護領域中的法制。

第二章資訊資源

第4條資訊資源的法律制度的基礎框架

4.1資訊資源是自然人、法人、國家等關係的客觀描述,是俄羅斯的資訊資源且與其它資源一起受法律保護。

4.2資訊資源的法律制度由下列內容的準則來確定:資訊形成檔案的程式;個別的檔案和個別的大量檔案、資訊系統內的檔案和大量檔案的所有權;按資訊的開放程度(獲取該資訊的可能性)劃分的資訊類別;資訊的法律保護制度。

第5條資訊的檔案化

5.1資訊的檔案化(將資訊形成檔案)是資訊列入資訊資源的必具條件。資訊的檔案化是按負責組織公文處理、檔案(及大量檔案)標準化、俄聯邦安全等國家政權機關規定的程式實施的。

5.2從自動化資訊系統得到的檔案,在按俄聯邦法律規定的程式由公職人員簽字後便具有法律效力。

5.3利用自動化資訊和通訊系統儲存、處理和傳送的檔案的法律效力可由電子數字簽字來證實(確認)。

在自動化資訊系統中,當有確保簽字的一致性的程式技術手段且遵守規定的使用制度時,可以承認電子數字簽字的法律效力。

5.4證實電子數字簽字一致性的權(資格)是在許可證的基礎上實現的。發放許可證的程式由俄聯邦法律確定。

第6條資訊資源是財產的組成部分和所有權的客體

6.1資訊資源可以是國有的和非國有的,作為財產組成部分,可以是公民、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和社會團體所有。

有關資訊資源所有權的關係由俄聯邦民法調整。

6.2提供資金建立、依法獲得、通過贈與或繼承接受的檔案(大量檔案集)的自然人或法人是檔案的所有者。

6.3用俄聯邦預算、俄聯邦諸主體的預算建立、獲得、積累的,以及通過法律規定的其它辦法取得的資訊資源,其所有者是俄聯邦和俄聯邦各該主體。

當資訊被認為涉及國家機密時,國家有權從自然人和法人處收購該檔案資訊。

含有涉及國家機密資料(情報)的資訊資源,其所有者僅在取得相應的國家政權機關的許可時,方能行使所有權。

6.4按必需的程式向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提交檔案資訊的諸主體,並不喪失對這些檔案和其中所含資訊的使用權。根據本聯邦法第八條,由法人(不論其法律體制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如何)以及公民按所需程式提交國家權力機關和機構的檔案資訊,均屬國家和各該主體共同擁有。

6.5屬各機構所有的資訊資源,依照俄聯邦的民法,列為其財產的組成部分。

屬國家所有的資訊資源,依照管轄許可權,處於各該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的管理之下,應作為國有財產的組成部分予以清點登記和保護。

6.6除俄聯邦法律已有規定外,資訊資源均可以是商品。

6.7資訊資源的所有者享有俄聯邦法律規定的一切權利,其中包括:

有權指定對資訊資源實施經營管理或作業管理的人員;

有權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規定資訊資源的處理、保護和詢索的制度和規章;

有權確定在複製和傳播時使用檔案的條件。

6.8對資訊處理手段的所有權並不構成對屬於他人的資訊資源的所有權。在按公用事業提供程式或在共同使用這些處理(加工)手段時,這些被處理(加工)的檔案屬於其佔有者。這種場合下製得的產品的歸屬和規章制度(條件)由協議(合同)來調整。

第7條國家資訊資源

7.1俄聯邦的國家資訊資源按以下管理領域(管轄範圍)組建形成:

聯邦資訊資源;

俄聯邦和俄聯邦諸主體共同管轄的資訊資源(以下稱共管的資訊資源);

俄聯邦諸主體的資訊資源。

7.2依照本聯邦法第八條第1款,國家資訊資源的組建(形成)由公民、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和社會團體來實施。由聯邦國家政權機關、俄聯邦諸主體的國家政權機關組建(形成)在各自的管轄範圍內的國家資訊資源,並確保其按所規定的許可權範圍使用。

7.3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在組建(形成)聯邦資訊資源、共管的資訊資源、俄聯邦諸主體的資訊資源方面的活動,按“資訊科技”(“資訊保障”)經費條款,從聯邦的預算和俄聯邦諸主體的預算中撥款。

7.4專門組建(形成)聯邦資訊資源和(或)在合同協議的基礎上共管的資訊資源的機構,必須得到在國家政權機關內進行這種活動的許可證。發放許可證的程式由俄聯邦的法律確定。

第8條為形成國家資訊資源必須提供檔案資訊

8.1公民、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和社會團體必須(有義務)向負責組建和使用國家資訊資源的機構提供檔案資訊。

必須(義務)提供的檔案資訊的清單(表冊)和負責收集和處理聯邦資訊資源的機關和機構的名單要經俄聯邦政府批准。

8.2義務提供檔案資訊的程式和條件要通知到公民和機構。

義務提供(必須獲得)涉及國家機密的和不公開的資訊的程式,依照有關這些型別資訊的法律來規定和實施。

8.3在法人登記時,註冊機關須向他們提供必須(義務)提供的檔案的清單及提供檔案的地址。必須(義務)提供的檔案資訊清單附隨法人的章程(法人單位狀況介紹材料)遞交。

註冊機關不向待註冊的法人提供必須(義務)提供的檔案的清單及其提供的地址,不是拒絕註冊的根據。註冊機關的公職人員,不向待註冊的法人提供必須(義務)提供的檔案的清單及提供的地址,要追究責任,直至免除職務。

8.4屬於自然人和法人的檔案,按照所有者的意願,可以依照檔案納入相應資訊系統的原則,列入國家的資訊資源。

第9條資訊資源列入全俄國家財富

9.1聯邦資訊資源的獨立專案(個別客體)可以被宣佈為全俄的國家財產。

9.2聯邦資訊資源的具體專案(具體客體)列入全俄國家財產及其法律制度由聯邦法律規定。

第10條資訊資源按開放程度分類

10.1俄聯邦的國家資訊資源是公開的和人人都能獲取的。法律規定為限制獲取的檔案資訊除外。

10.2限制獲取的檔案資訊,按照有關法律制度的條件,分為涉及(屬於)國家機密的資訊和不公開的資訊。

10.3禁止列入限制獲取的資訊:

確定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社會團體的法律地位的以及公民權益、自由和義務及其實現程式的法律和其它規範法令;

含有關於緊急情況的資訊,諸如生態、氣象、人口、衛生防疫和其它對於保障居民點、生產單位的安全運轉、公民和全體居民安全所需的資訊檔案;

除被認為屬於國家機密情報外,有關國家政權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的活動的資訊檔案,有關使用預算經費和其它國家和地方資源的資訊檔案,有關居民經濟和需求的資訊檔案;

在圖書館和檔案館的公開館藏中和在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社會團體、機構的資訊系統中積累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或對於實現公民的權益、自由和義務所必需的檔案。

10.4資訊列為國家機密資訊應依照俄聯邦“國家機密”法進行。

10.5除了本聯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情況而外,列為不公開的資訊依照俄聯邦法律規定的程式進行。

第11條有關公民的資訊(個人材料)

11.1列入聯邦資訊資源、共管的資訊資源、俄聯邦諸主體的資訊資源、地方自治機關的資訊資源的,以及由非國家機構獲得和收集的個人材料的清單,應在聯邦法律上被固定下來(予以確認)。個人材料屬於不公開的資訊範疇。

除了根據法庭判決外,不允許不經本人同意而收集、儲存、使用和傳播有關私人生活的資訊,破壞個人隱私、家庭隱私、通訊隱私的資訊,自然人的電話、郵件、電報和其它訊息報道。

11.2不能用個人材料給公民造成財產和精神上的傷害,給俄聯邦公民權益和自由的實現造成困難。

限制使用俄聯邦公民的社會出身、種族、民族、語言、宗教和政黨的屬性的資訊限制其權益,並依照法律給予懲處。

11.3根據自己的許可權掌握公民的資訊以及獲得和使用這種資訊的法人和自然人,依照俄聯邦的法律要因違反保護、處理這種資訊的制度和使用這種資訊的程式而承擔責任。

11.4非國家機構和私人從事有關個人材料處理和向使用者提供個人材料的活動應經過必需的特許(申請許可證,申領執照)。特許申請程式由俄聯邦法律確定。

11.5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在收集個人材料活動上的非法行為,可在本聯邦法的第十四和第十五條和有關個人材料南法律基礎上,按當事人(主體)的要求,按訴訟程式確定。

第三章資訊資源的利用

第12條實現從資訊資源取得資訊的權益

12.1使用者——公民、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機構和社會團體——擁有詢索(獲取)國家資訊資源的同等權益,並且不必向這些資源的佔有者說明取得其所查詢資訊的必要性。限制獲取的資訊除外。

自然人和法人詢索國家資訊資源是實現社會監督國家政權機關、地方自治機關、社會和政治等等組織機構的活動,以及經濟、生態和其它社會生活領域狀況的基礎。

12.2在法律和上述機關和機構的章程條例的基礎上,以及在資訊保障(供應)、服務(公用事業)協議的基礎上,資訊資源的佔有者應保障向使用者(需求者)提供資訊。

公民和機構在法律的基礎上從國家資訊資源得到的資訊,可由他們用來建立供商業傳播使用的派生資訊,派生資訊須註明資訊來源。

在這種場合,利潤的來源是建立派生資訊時投入的勞動和資金的績效,而不是從國家資訊資源中得到的原始資訊。

12.3資訊資源的所有者或佔有者,遵循本聯邦法規定的要求,確定使用者取得資訊的程式(說明地點、時間、負責人、必要的手續)。

資訊資源和資訊系統的佔有者無償地向使用者提供資訊和資訊服務的清單、有關詢索資訊資源的程式和條件。

12.4負責組建(形成)和使用資訊資源的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依照這些機關和機構的章程條例所規定的義務,保證向使用者提供有效和充分的供應檔案資訊的條件。

12.5限制詢索的檔案資訊的儲存和處理程式,其保護規章條例及詢索程式,由負責一定型別和大量資訊的國家政權機關,依照其許可權確定,或由其所有者依照法律直接確定。

第13條提供資訊的保證

13.1國家政權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在這些機關及其下屬機構的活動方面,應建立每人都可詢索的資訊資源,以及在其許可權範圍內,在公民的權利、自由和義務方面,在公民的安全和具有社會意義的其它方面,應向使用者實施大量資訊供應。

13.2詢索本條第1款中述及的資訊資源遭到拒絕,可以向法庭起訴。

13.3俄聯邦總統資訊政策委員會組織登記所有的資訊資源、資訊系統和公佈保障公民詢索資訊權利的資料。

13.4從國家資訊資源向使用者提供的資訊服務清單,無償提供或收取在服務開支總額中虧損的部分費用,由俄聯邦政府規定。

所述服務開支從聯邦預算和俄聯邦諸主體的預算經費償付。

第14條公民和機構詢索有關他們的資訊

14.1公民和機構有權詢索關於他們的檔案資訊,針對各該資訊的準確性,以保障其完整性和可信性,公民和機構有權知道何人及為何使用該資訊。

限制公民和機構詢索有關他們的資訊必須以聯邦法律規定為依據。

14.2有關公民的檔案資訊的佔有者,應按資訊涉及到的那些人的要求,免費提供這種資訊。僅在俄聯邦法律已有的規定的情況下,才能給以限制。

14.3在本聯邦法第七和八條的基礎上,為充實資訊資源而提供有關自身資訊的主體,有權免費使用這一資訊。

14.4資訊資源的佔有者拒絕主體詢索有關其自身的資訊,可按司法程式起訴。

第15條資訊資源佔有者的義務和責任

15.1資訊資源的佔有者應確保遵守俄聯邦法律規定的和由這些資訊資源的所有者依法律規定的向使用者提供資訊的規章和處理(加工)制度。

15.2依照俄聯邦法律規定,資訊資源的佔有者違犯資訊工作規章要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章資訊化、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

第16條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設計(研製)和生產

16.1資訊系統和網路、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等生產活動構成一個特殊的經濟部門,其發展決定於國家的資訊化科技和工業政策。

16.2國家和非國家機構以及公民都有權設計(研製)和生產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

16.3國家在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設計和生產領域中要為科研和實驗設計工作創造條件。俄聯邦政府確定資訊化發展方向(先後順序)及其撥款方式。

16.4研究和開發聯邦資訊系統按“資訊科技”(“資訊保障”)費用條款從聯邦預算資金中撥款。

16.5國家統計機關協同俄聯邦總統資訊化政策委員會制定經濟活動部門財產核算和分析準則,其發展決定於國家的資訊科學技術和工業政策。

第17條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所有權

17.1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等客體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國家所有。

17.2凡提供資金建造,或通過繼承、贈與,或其它合法方式接受或獲得的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等客體的自然人和法人,被視為這些客體的所有者。

17.3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包括在實現這些客體的所有者或佔有者的權利的主體的財產組成中。

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是在維護其設計者(研製者)的特權的情況下作為商品(產品)出現的。

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所有者確定該產品的使用條件。

第18條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版權和所有權

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版權和所有權可屬於不是同一個人。

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所有者,依照俄聯邦法律,應保護這些客體的創作者的權益。

第19條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認證和組建與使用資訊資源活動的許可證制度

19.1為公民和機構開展資訊服務的資訊系統、資料庫,應按俄聯邦“產品和服務認證”法規定的程式進行認證。

19.2俄聯邦國家政權機關、俄聯邦各主體的國家政權機關、其它國家機關、機構的資訊系統,凡處理(加工)限制詢索的檔案資訊者,以及這些系統的保護手段,都須經過必要的隊證。

認證程式由俄聯邦法律確定。

19.3在設計和生產資訊保護手段和處理個人材料的領域中工作的機構,要取得從事這種活動的許可證。申請許可證程式由俄聯邦法律確定。

19.4在資訊系統中使用進口產品時,資訊需求者利益,在國際認證體制的基礎上,由俄聯邦海關機關來保護。

第五章資訊流程和資訊化領域中的資訊和主體權益的保護

第20條保護的目的

20.1保護的目的在於:

防止資訊的流失(外流)、盜竊、遺失、曲解、偽造;

防止威脅個人、社會、國家的安全;

防止未經核准的消毀、改變、曲解、複製、封鎖資訊的行為;

防止對資訊資源和資訊系統的其它形式的非法干涉,保障作為財產客體的檔案資訊的法律制度;

保護憲法中規定的保守個人隱私的公民權和資訊系統內的個人材料的不公開性;

依照法律保守國家機密和檔案資訊的不公開性;

在資訊流程中和在設計、生產和使用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時,保障諸主體的權利。

第21條處理受限資訊的資訊系統的保護

21.1非法詢索可能給其所有者、佔有者、使用者和其他人造成損害的任何檔案資訊均予以保護。

針對下列幾個方面的資訊制定資訊保護制度:

根據俄聯邦“國家機密”法,由被授權的機關列為國家機密的情報(資料);

根據本聯邦法,由資訊資源的所有者或被授權者列為不公開的檔案資訊;

依照聯邦法律,有關個人的材料。

21.2負責組建和使用應受保護的資訊資源的國家政權機關和機構,以及設計和採用資訊系統和資訊科技以組建和使用限制詢索的資訊資源的機關和機構,在自己的活動中,要遵守俄聯邦的法律。

21.3對遵守資訊保護要求和對特殊程式技術保護手段開發的監督,以及對非國家機構中處理限制詢索資訊的資訊系統保護的組織措施的保障,是由國家政權機關來實施的。監督是按俄聯邦政府規定的程式來實施的。

21.4處理國家所有的限制詢索的資訊的機構,要建立保障資訊保護的專門服務。

21.5資訊資源的所有者或其授權者,有權監督資訊保護要求的實施,以及在不履行這些要求時禁止或暫時停止資訊處理。

21.6檔案資訊的所有者或佔有者有權請求國家政權機關對在資訊系統內履行其資訊保護的標準和要求的正確性進行評價。適當的機關由俄聯邦政府確定。這些機關應遵守資訊機密條件和檢驗結果。

第22條在資訊保護領域中諸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22.1檔案、大量檔案、資訊系統的所有者或其授權者,依照本聯邦法制定向使用者提供資訊的程式,指明地點、時間、負責人以及必要的手續,並保障使用者詢索資訊的條件。

22.2檔案、大量檔案、資訊系統的佔有者,要依照俄聯邦的法律提供相應級別的資訊保護。

22.3使用未經許可的資訊系統及其保障手段涉及的風險,由這些系統及手段的所有者(佔有者)承擔。

使用從未經許可的系統得到的資訊涉及的風險,由資訊的需求者承擔。

22.4檔案、大量檔案集、資訊系統的所有者,可向資訊系統和資訊資源的保護手段認證機構申請分析其資源和系統的保護措施是否合格和諮詢專家意見。

22.5檔案、大量檔案、資訊系統的打有者應把違反資訊保護制度的全部事實通知資訊資源和(或)資訊系統的所有者。

第23條在資訊流程和資訊化領域內諸主體的權益的保護

23.1在組建資訊資源、使用資訊資源、設計(研製)、生產和應用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領域內,實施諸主體的權益保護,以防止違犯法律、制止非法行為、恢復遭破壞的權益和補償所受損失。

23.2在上述領域內諸主體的權益保護,是由法庭、仲裁法庭、公斷法庭量及違法和遭受損失的特點來實施的。

23.3國家政權機關、機構及其公職人員在工作中發生檔案資訊方面的違法行為,依照俄聯邦和俄聯邦諸主體的法制,要承擔責任。

為了在組建和使用資訊資源、建立和使用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領域內審理爭端和保護參與者權益,可以建立臨時和常設仲裁法庭。

仲裁法庭按有關仲裁法庭法律規定的程式審理爭端和各方的爭議。

23.4在組建和使用資訊資源、建立和使用資訊系統、技術及其保障手段的領域內,國家政權機關、機構和公民違犯國際準則,依照其與外國公司和其他夥伴締結的協議,尤其是俄聯邦批准的國際協議,要承擔責任。

第24條保護詢索資訊的權益

24.1拒絕詢索公開的資訊或向需求者提供明顯不可靠的資訊,可依司法程式向法庭起訴。

凡不履行或不妥善履行供應、買賣協議或機構之間其它形式資訊資源交換的義務者,由仲裁法庭審理。

在所有場合,詢索資訊遭拒絕的人和收到不可靠資訊的人,對其所受損失有權索取賠償。

24.2有關無根據地將資訊列入限制詢索資訊類別的糾紛,有關因無根據地拒絕向需求者提供資訊或由於其它侵犯使用者權益而要求賠償損失的訴訟均由法庭審理。

24.3在非法限制資訊詢索和違反資訊保護制度上有過錯的國家政權機關、機構的領導人、其他職員,依照刑法、民法和關於行政違法的立法承擔責任。

第25條本聯邦法生效

25.1本聯邦法子官方公佈之日起生效。

25.2建議俄羅斯聯邦總統推行與本聯邦法相關的由其頒佈的法律條令。

25.3委託俄羅斯聯邦政府:

推行與本聯邦法相關的由其頒佈的法律條令;

資訊化工作彙報 篇二

__市工商局

近年來,在自治區工商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我局按照"統一領導、分步實施、整體推進、講求實效"的工作思路,開展了以建立經濟戶口資料庫為依託的一系列資訊化體系建設,形成了面向工商業務、面向行政管理和麵向社會服務的綜合資訊系統。實現了資訊科技工作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全面應用,促進了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大轉變,全面提高了監管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了監管職能到位。現將我局資訊化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我局已構建了三級聯網的網路體系,啟用了三套運轉協調的業務系統,形成了覆蓋市區的12315維權網路,行政管理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搭建了整合全部工作的綜合資訊平臺,建設開通了資訊網站,現在我局已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資訊化體系。

(一)建立了三級聯網的網路體系

為了實現上下聯動,資訊互通這一目的,我局於20__年7月開通了市局到分局、工商所的八條DDN專用線路,建立了市局、分局、工商所三級聯網的網路體系,實現了上下之間、部門之間的聯網互通。20__年年初,為了解決DDN專線存在的網路傳輸速度慢,費用高的問題,又採用V技術對原有的組網方式進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網路傳輸速度,節省了網路使用費,三級聯網體系初具規模。在市局的帶動下,青銅峽市工商局和鹽池縣工商局也於20__年下半年先後實現了局所聯網,實現了資訊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單獨摸索到整體推進的重要轉變。

(二)啟用了三套運轉協調的業務系統

一是啟用了企業登記監督管理系統。在註冊登記過程中,我們從名稱預先核准、登記受理、核准到發照全過程都在網上進行稽核,實現了登記業務的流程化和規範化。二是實現了經濟戶口的網上認領建檔。在經濟戶口資料庫建立的基礎上,各工商所實施了巡查監管,將巡查資訊等經濟戶口動態資訊錄入計算機,通過網路彙集到經濟戶口資料庫,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經濟戶口資料庫,管理部門可以隨時呼叫經濟戶口的靜態資訊和動態資訊,實現了資訊資源共享。三是實現了企業信用的計算機自動分類。在區局信用分類監管軟體未開發之前,我局提出了實現企業信用計算機自動分類的基本構想,設計了信用分類監管軟體的各項功能和指標體系,確定了實現企業信用計算機自動分類的等級標準,在經濟戶口監管軟體的基礎上,於20__年6月開發出了企業信用分類的功能,將企業信用資訊的徵集、錄入、分類、查詢等功能都通過計算機及內部網路完成,並據此實施了相應的監管工作。在區局新的企業信用分類監管軟體安裝後,我們很快投入了使用。目前,已對各類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進行了信用分類,共分出A級8858戶,B級319戶,C級39戶,D級1085戶。通過上述措施,從市場準入、日常監管、信用監管、經營約束四個層面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市場、信用監管體系。

(三)形成了覆蓋市區的12315維權網路

我們以全國統一的12315專用電話為依託,以全區統一的12315資訊系統為手段,藉助三級聯網體系,集申訴、查處、監管為一體,形成了覆蓋市區的資訊化維權網路。12315指揮中心將申訴舉報內容及時從指揮中心傳輸到各分局和基層工商所,解決了基層單位不能及時、遠端受理消費者投訴的問題。實現了市區消費者申訴舉報的快速受理、快速分流、快速處理和快速反饋。

(四)行政管理工作實現了辦公自動化

我局於20__年8月投入使用了辦公自動化軟體。利用辦公自動化軟體,在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間全面實現了各類公文的網上傳遞、網上審批和網上瀏覽及查詢,提高了我局行政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從而有效節省了人力和物力。

(五)搭建了全部工作的綜合資訊平臺

為了整合企業(個體)登記監管系統、經濟戶口綜合監管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紅盾資訊網的相關功能,我們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定製開發了__市工商局綜合資訊平臺,實現了四項功能:一是業務提示功能。由計算機每天將資料庫中涉及到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許可證、營業執照到期的資訊,從經濟戶口資料庫中自動提取出來,在綜合資訊平臺上列示,只要開啟資訊平臺頁面,就能看到這些提示資訊;二是鎖定功能。由計算機自動將吊銷企業(個體戶)的名稱、註冊號、負責人和所屬工商所生成到資訊平臺上,供工作人員隨時檢視;三是資訊功能。在網上隨時內部工作動態、政務資訊、最新通告等內部資訊;四是資訊檢索功能。為工商所設計了經濟戶口檢索功能和經濟戶口監管卡片及基本資訊的網路列印功能。

(六)建設開通了對外資訊的網站

為了方便群眾和擴大宣傳,我們於20__年3月開通了__市紅盾資訊網,在網站中設立了辦事指南、工作動態、法律法規、消費警示、信用公示、登記狀態查詢等主要模組,向社會公眾提供了業務諮詢、資訊查詢、法律援助的平臺,為增進社會各界對工商部門各項業務和法律法規的瞭解,更好地宣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開展資訊化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局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訊工作平臺,全體工商幹部的資訊化意識普遍增強,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以資訊化帶動業務發展、帶動監管方式轉變、提高市場監管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辦公自動化的實現,使辦公效率明顯提高

加強網路體系建設,努力實現辦公自動化,使我們的企業及個體登記、經濟戶口監管、企業信用分類、消費者申訴受理、公文辦理等各項工作都通過計算機進行,充分發揮了現代網路技術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資訊檢索和資料傳遞工作通過網路用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二是規範了工作流程。通過資訊科技手段,實現了登記註冊程式、條件及登記內容的統一規範,減少了工作中的隨意性,也為資訊查詢、資料統計提供了方便。三是促進了職能到位。通過企業基礎資料庫,實現了與經濟戶口綜合監管系統的資源同步共享,實現了監管銜接,發揮了登記 機關與基層工商所資訊共享、上下聯動的整體優勢。

(二)以經濟戶口為基礎的資訊化工作平臺基本搭就,上下聯動,動態監管的目標基本實現

一是通過網上認領建檔,實現了動態監管。工商所建立了自己的經濟戶口電子檔案,並將採集到的市場主體各類動態資訊及時輸入計算機,通過網路彙集到經濟戶口資料庫。二是使註冊登記部門及相關業務科室及時瞭解掌握經營者的基本情況。主要是藉助經濟戶口綜合監管系統,查詢到工商所錄入的各類巡查資訊,瞭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遵守法律法規情況,從而做到了對企業日常經營情況的瞭解和掌握。三是形成了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我們針對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通過"每週監管建議"在部門和上下之間進行監管情況的互通和建議,準確掌握了經濟戶口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形成部門上下之間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的良好工作機制。通過上述措施,使得資訊資料錄入、監管資訊生成、內部資訊共享等工作在統一的軟體平臺上順利運作,初步形成了以經濟戶口為基礎的動態監管網路體系。改變了以往上下之間、部門之間依靠人工傳遞資訊的落後方式,真正實現了系統內的聯網互動、資訊共享、動態監管的目標。

(三)初步形成了計算機自動預警機制,對經濟戶口的監管實現了由事後處罰到事前提示的轉變

綜合資訊平臺的業務提示功能能夠每天把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文化經營許可證等證照過期的企業(個體戶)名單從經濟戶口資料庫中自動提取出來,方便了各工商所及時掌握轄區各市場主體的證照到期情況,使工作人員能夠對證照到期的企業(個體戶)及時做出提示,通知其及時補辦相關手續。鎖定功能會將資料庫中已做了吊銷處理的經濟戶口資訊始終在資訊平臺上列示,時時提醒監管人員加強對已吊銷企業的後延監管,確保監管到位。同時,局領導、相關科室負責人掌握經濟戶口證照到期和執照吊銷情況,及時督促檢查工商所做好預警提示和後延監管,基本實現了由事後處罰向事前提示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監管效能和監管水平。

(四)有重點分層次的綜合監管態勢基本形成

藉助資訊化技術,實現了企業信用級別的計算機自動分類。按照分類結果,根據經濟戶口信用級別的不同,實施頻次不同、力度不同的市場巡查,有效地抓住了工作重點,減輕了工作強度,防止了各類違法違章行為的發生。經濟戶口管理軟體等工商業務軟體的使用,使相關業務科室和工商所的重點監管目標和監管措施更加明確,警示企業、失信企業和嚴重失信企業的經營行為處處受到限制,時時受到監管,各部門之間的業務聯絡更加緊密,真正形成了經濟戶口綜合監管的態勢。

三、開展資訊化建設的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

資訊化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還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來具體實施。因此,只有在領導的重視和支援下,才能夠增大資訊化建設的資金投入,開通相應的網路傳輸通道,配備保障網路安全和排除系統故障的專業技術人員,才能使預定的規劃和目標得到全面實現。

(二)技術支援是保障

資訊化建設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從硬體建設和網路的維護到軟體的使用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專業計算機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全域性網路的暢通和各類軟體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力爭使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能按照資訊化建設的要求,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各類應用軟體的操作應用,將我們的各項工作都儘可能地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從而全面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提升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水平,實現工商工作的資訊化、規範化、科學化和效能化。

(三)充分調動工商所的積極性是實現資訊化的基礎

資訊化彙報材料 篇三

過去的一年,在園領導、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了一些辦公室和人事相關的工作任務。為了總結經驗、尋找差距,促進後續各項工作再上一個臺階,現將工作簡要總結匯報如下:

一、協助辦公室的檔案、資訊整理工作

及時按照辦公室下發檔案和要求,協助各部門整理和調整工作細分表、管局要求報表材料、寬城區教育局辦園許可及統計材料。

二、協助各項檢查工作,完善制度材料

根據上級部門安全檢查、巡視審計檢查要求相繼完善了材料資訊和更新完善辦公室和人事管理相關規章制度。

三、協助70年教育成果展各項準備和現場工作

協助在教育成果展中對接老員工資訊、對接現場媒體資訊,配合收集採訪老員工及幼兒園歷史資料。展前分別規劃做好籤到記錄,現場媒體採訪等各項工作。

四、對接人事經辦相關工作

社保、醫保經辦系統不定期學習、更新各項資訊保障員工有效資訊生成,及時參保。

對於歷史遺留問題及因政策和系統等原因產生的問題材料,準備申報材料,追蹤辦理結果。

結合員工自身辦理異常,協助員工處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本年度經多方協調,累計取回和發放省醫保社保一卡通105張、市醫保社保一卡通74張,在途辦理社保一卡通54張。

及時處理員工死亡減員、退休轉保險狀態、生育報銷等事宜。

協助花溪分園立戶和辦理醫保、社保相關工作。

五、臨時工作項

1、上半年度中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並軌工作的系統申報工作和現場申報工作。完成2014年度以前在編員工的資訊統計和申報工作,經過半年的結果追蹤,目前無需要修改事項。

待進一步追蹤2014年度以後進編人員的申報工作和社保對接工作。目前無政策,經辦部門無通知。系統安裝和操作均在財務部門。

2、下半年度黨務工作系統上線,已按要求完成對當前黨務資訊的維護、提交,稽核無問題。待進一步跟蹤後續長期的維護工作,和上級黨委的新檔案、新要求。

自評待改進不足問題:

一、文字表述能力待提高

結合這一年多幼兒園辦公室和行政人事工作的內容,發現自身在文字表達、凝練上欠條理,有時報道文字和彙報材料需要較多調整,需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文學修養,多讀相關書籍、檔案,尤其是管局相關的事務性材料,以便提高。

二、彙報溝通能力待加強

辦公室工作事項有成型結果,在人事和行政經辦工作中有時需要多方面協調,結果不確定或結果等待較長時需要有總結和階段彙報。這方面彙報工作會進一步讓領導和同事們瞭解工作進展和提升滿意度。後續工作中會及時注意總結和彙報。

三、政策學習轉化能力待完善

資訊化發展現狀及趨勢 篇四

關鍵詞:藝術中專;圖書採編;發展趨勢

在資訊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藝術中專圖書館的圖書採編工作也將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圖書的採編工作是圖書館的一項基礎的工作,它擔負著圖書資訊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等任務。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圖書採編工作更趨向於資訊化、網路化。藝術中專的圖書具有比較珍貴、種類繁多、專業性強的特點,這給圖書採編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藝術中專圖書館圖書採編發展的趨勢。

一、藝術中專圖書館圖書採編現狀分析

在對藝術中專圖書館圖書採編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研究之前,我們應先了解其發展的現狀,對其有更深刻地認識。

1.採編物件與採購方式的資訊化。傳統的圖書採編主要包括紙質圖書,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學生對於網路技術的依賴,這就使採編的物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紙質到網路化資訊傳遞。再加上紙質圖書的不便利性與笨重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電子文獻與資料的依賴。

傳統的圖書採購方式主要是購買相關專業的圖書,隨著資訊化的到來,圖書的採購也趨向於電子書的採購,這給圖書資訊的編錄以及圖書的整理都帶來方便。

2.圖書採編成本的降低。學校對於圖書館的資金投入是有限的,而對圖書採編的費用更是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存在著採編資金短缺的問題。而隨著科技不斷髮展,網路化的到來降低了圖書採編的成本。再加上經濟危機的到來,商家之間的競爭力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採編者的,商家之間的競爭有利於降低圖書採編的成本。

3.圖書供應與學生需求不相符。藝術類的專業一般包括:美術、戲曲、音樂、舞蹈等,上該專業的學生一般比較少,這與其上學的的花費有一定的關係的。很多學校沒有真正瞭解藝術類學生需要哪些專業知識的圖書,購買了很多使用率較低的圖書,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使圖書的供應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相符。

二、藝術中專圖書館圖書採編發展趨勢

藝術中專學校所設的課程都是專業化比較強的課程,這就需要學生對其專業有深入的瞭解。我們應該清楚看到藝術中專圖書館圖書採編的發展趨勢,為以後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1.資訊化、網路化加強。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藝術中專圖書館的採編工作將會出現大規模的資訊化、網路化地管理,這對工作人員以及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

圖書的採編是圖書管理的首要環節,藝術中專圖書的採編需要工作人員對圖書資源進行網路化的整合,再對圖書目錄進行系統編排,對各種圖書資源進行系統的管理。對藝術類的圖書進行資訊化的整合難度是比較大的,但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藝術中專圖書資訊的網路化會很快落到實處。

2.多種方式的改變。受資訊化的影響,藝術中專圖書採編過程中的物件、採購方式、資源整合等方式都在不斷髮生著改變。

採編物件有紙質為主向以電子書籍為主轉變的趨勢,這與資訊化的發展密不可分;採購方式的簡單化與智慧化,不再受傳統的購買方式影響,運用網上下單的方式,快捷而又安全;資源的整合、目錄的錄入、文獻的整理分類等都必須以資訊化委依託,進行網路化地系統管理。

3.採書目的性加強。在藝術中專學校出現很多這樣的問題:所購買圖書不符合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這就造成資源的一種浪費,使圖書使用頻率低。由於採書人員對學校學生學習情況得不瞭解,導致圖書採購的失誤。

藝術中專學校在以後圖書採購的過程中,首先考慮圖書資源的“新、快、廣、準”,以加強採書的現實目的性;其次,在圖書採購中應計劃好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之間的比例。由於藝術類書籍電子版圖書資料比較少,這就要求在採購中採取紙質多於電子版的趨勢進行;最後,要根據藝術中專學生對圖書的實際需要進行圖書的採購,以實現採購的科學化,達到不浪費資源的目標。

總之,我們應該從藝術中專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瞭解其圖書館圖書採編的一些現狀,對其做出客觀地評價;還要了解資訊化對圖書採編所起的重要作用,並對圖書採編的發展趨勢進行簡單分析,才能做好圖書館的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賈巍。專業音樂圖書館的建設與管理[D].西北師範大學,2006.

[2]張文亮。 我國公共圖書館組織文化診斷研究[D].南開大學,2014.

[3]曾文軍。高職院校圖書館業務外包初探[J].圖書館論壇,2004(05):203-205.

[4]林壽平。圖書館採編工作創新探析[J]. 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01):61-63.

[5]王曦。網路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D].天津大學,2013.

資訊化工作彙報 篇五

一、規範化建設基本情況

(一)機構人員得到充實

根據規範化建設要求,我市各級環保部門重視環境資訊管理機構及人員落買,在相應科(室)配備資訊根據需要和可技術人員。XX市環境資訊中心經市編辦批覆同意在市環境境監理支隊掛牌。現與環境監測資訊處合署辦公。共6名工作人員,承擔監測資訊職責。專職從事環境資訊管理人員3名、配備的6名工作人員,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名、大專1名;具有高階職稱的1名,中級職稱2名,初級職稱3名。目前,全市人員配備基本到位,組織網路已經形成。

(二)執行及建設經費得到保障

幾年來,我市各級環保部門環境資訊建設投入逐年遞增,環境資訊管理機構的人員與公用經費,以及專項建設經費全部納入環保部門事業發展經費預算之中予以保障,我局環境資訊中心近:年累計投入專項建設經費近300萬元,有力的保證了環境資訊管理規範化建設工作。環境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三)重視資訊網路基礎建設

幾年來,我局先後完成了局機關、監察支隊、監測站區域網建設‘光纖寬頻上網、資訊中心機房改造和日政府無償援助中國100城市環境資訊中心建設專案、計算機配置、升級、空氣自動監測一拖九、南水北調水質自動站、噪聲自動監測站等工作。各縣(市、區)全面完成了區域網建設,高郵市、儀徵市政府網站建設已經啟動,邗江、江都辦公自動化初步安裝,即將執行。我局資訊中心、機關及所屬支隊、站(所)資訊硬體配置基本到位。縣(市)聯網工作正在實施。對照標準,我市資訊網路建設已達到規範化建設要求。

(四)開展多層次技術業務培訓

儘快瞭解和掌握環境資訊管理的基本技術要求和操作技能,我局非常重視環境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技術培訓工作,將環境管理人員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培訓:資訊管理人員進行高階技術培訓,主要培訓網路管理、資料庫維護與開發、多媒體制作等方面的內容:環境管理人員進行中級技術培訓,主要培訓計算機應用能力、應用軟體的操作與維護、資訊查詢等方面的內容;決策人員進行基礎培訓,主要培訓計算機操作、資訊瀏覽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培訓,提高了全市環保系統人員的資訊應用能力和資訊科技水平。

(五)資訊管理與服務得到加強

我市環境資訊始終堅持以服務於環境管理、環境決策為宗旨,不斷適應環境管理工作需要。

1、環境基礎資料庫建設。根據環保業務發展要求,先後將1991年一2002年環境質量監測資料、1995年一2002年的排汙申報資料、l996年一2002年的環境統計資料以及2002年城考資料(總汁達400兆)集中放入伺服器;利用中日專案提供的思路資料中心軟體,通過網路實現區域網內;根據近十多年來每個監測點位環境質量資料編制變化趨勢分析圖:對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情況及突變指標進行分析;完成了排汙申報資料對環境統計的數

據轉換,利用基礎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各類環境管理資料實現資料共享。這一工作為我們環境管理提供極大的便利。

2、資訊及辦公自動化完成因特網“XX環保”主頁製作。根據政府統一部署,承擔XX政府入口網站“中國XX”環保部門的版面製作、維護,建立區域網內部主頁,承擔“三網’’版面的更新和內容的不斷充實。今年以來,根據要求每天網上公佈空氣環境質量日報、預報。“XX環保”、“中國XX’環保部門以及局內部主頁構成了我市環保網路資訊和宣傳的完整的體系,極大提高了公眾瞭解環保、聯絡環保、參與環保的積極性。辦公自動化得到有效控制,各處(室)、直屬單位可以方便地在網上查詢和資訊。

3、多媒體報告製作。從1999年以來,每年“六·五’’世界環境日新聞會,利用多媒體演示“環境狀況公報’’;在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驗收、監理支隊、監測站標準化建設驗收、市長目標責任狀檢查、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核驗收等方面,均成功地應用多媒體技術。特別是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核驗收多媒體聲像報告和技術報告製作,堅持高質量、嚴標準,其質量效果受到同行好評,在接受省和國家調研、考核過程中,其演示效果達以了預期目的。

4、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建設。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廳的要求,我市成功地在1:10000、1:50000的電子地圖上建立了我市地面水水環境功能區劃電子地圖基礎地理資訊和環境資料庫,與環境功能區劃文字其他內容相銜接,相輔相成,科學客觀的反映I業汙染源、排汙口分佈狀況、城市水環境功能現狀及發展規劃目標,該項工作成果順利通過省級與國家的考核驗收。聯合監測點位分佈建設,完成了城區環境監測點位地理資訊系統基礎建設。目前該系統執行良好。

(六)對外合作初見成效

結合“863”專案一XX市地理資訊系統(GIS)公共平臺建設,積極利用社會力量。與上海飛天空間遙感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聯合申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上報了“面陣CCD數字航測相機系統綜合應用示範和成果產業化推廣’’申請書,我局作為聯合申請單位將結合XX市環境管理資訊系統的建設,利用多光譜高解析度衛星遙感資料對市域進行環境綜合遙感調查(包括綠地、面汙染源、固體廢棄物、水汙染源、空氣汙染源、城市熱島、溼地等)。與南大蘇福特、揚州國脈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洽談合作,計劃在開展環境本底調查基礎上,藉助環保系統現有各類管理資料庫,以GIS為平臺、以資料倉庫技術為支援,以WEB技術為前臺,開發環境綜合管理應用程式,相信通過上述合作專案的實施和成果的應用,會更有利於我市環境資訊水平和服務環境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健全機制

1、提高/3.47,。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資訊化是我國加快實施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應在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政府部門的資訊化發展必將對社會各行業的資訊化起到政策導向作用。省廳《關於力,強全省環境資訊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的意見》印發以後,及時轉發《意見》,並組織相關人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充分認識到資訊科技在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計劃等方面將發揮著越來越顯現的技術支援功能,同時要求全市各級環保部門,高度重視環境資訊規範化建設工作,認真貫徹省廳意見,全面有序快速的實施我市環境資訊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提升環境資訊管理水平,強化環境資訊隊伍建設。

2、強化領導。環境資訊規範化建設工作重點在領導,只有實施強有力的統一領導,才能保證資訊化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實施我市環境資訊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高質量地通過省環保廳的驗收,我局成立了由XXX局長任組長,相關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局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資訊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領導小組,並要求各縣(市)區也成立相關領導協調小組,負責本局的資訊管理規範化建設工作。為有效推進規範化建設工作,要求領導小組各成員各司其職,一把手堅持定期檢查環境資訊管理工作情況,聽取工作彙報,及時做出相應決定,分管領導密切關注環境資訊工作,經常瞭解和聽取環境資訊建設情況,提出工作要求,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每月在局辦公會上通報資訊建設進展狀態。

3、健全機制。實施環境資訊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關鍵在人。我市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市編辦批覆揚州市環境資訊中心在監測站掛牌,2001年隨著市級機關機構改革發展要求,批覆同意資訊中心在監理支隊掛牌,去年資訊中心與監測資訊處合署辦公,實施人力智力資源整合。目前,我市環境資訊中心人員配置達到了規範化建設要求,在局各處(室)、站、支隊同時配有兼職資訊資料管理人員,監測中心站配有專職監測資訊室,監察支隊有專職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人員。在抓好市資訊中心隊伍建設的同時,我局要求各縣(市)區環保部門必須認真貫徹省廳檔案精神,應明確承擔環境資訊管理的職能科(室、股),條件具備的應成立資訊中心,配備專職人員,縣(市)及邗江區人員配備不少於2人,XX、XXX兩區可結合工作實際配備相應專職人員,目前,全市環境資訊人員配備均已到位,XXX市成立環境資訊中心。全市系統已初步形成了環境資訊管理網路體系,為環境資訊管理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規劃,明確職責,完善制度

1、科學規劃。環境資訊化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其建設指導思想和工作規劃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資訊化建設整體效益的發揮。為此,我市在2000年就開始編制全市環境資訊建設規劃,於2002年印發全市環境資訊“十五”發展規劃,並付諸實施,我市環境資訊建設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建設局內部區域網絡和監察、監測網路,現已完成:第二階段建設各縣(市、區)區域網和全市範圍內廣域網,目前正在積極實施:第三階段建設環保資料庫、應用系統等內容,正處於前期準備中,有關方案已報市環境資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待批。科學地規劃和嚴格的實施保證了我市環境資訊化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

2、明確職責。我局先後印發了《關於貫徹省環保廳X環發[2002]24號檔案的實施意見》(X環計[2002]2號)和《XX市環境資訊機構規範化建設工作方案》(X環計[2003]13號),明確提出規範化建設的目標職責,要求各縣(市、區)環保局切實圍繞目標,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分階段全面推進資訊規範化建設工作,認真制定資訊化工作規劃和環境資訊年度工作計劃,組織建設和執行資訊管理網路,保障環境資訊和網路安全,強化服務實施資源共享,積極推進資訊應用軟體開發,規範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市局各處(室)在環境資訊管理方面分別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資訊中心工作人員根據崗位職責要求,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3、完善制度。為確保環境資訊管理機構的有效執行,我局完善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學習、財務管理、環境資訊管理、資訊裝置管理與維護、安全保密、網路建設與管理等,使環境資訊管理工作有計劃、行動有標準、行為有規則、考核有依據,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程式化和規範化的執行機制。

(三)重視基礎投入,強化服務意識

1、基礎投入是保障。近幾年來,我市環境資訊管理與建設投入不斷增加,在資訊投入方面,我們適時安排各類專項經費,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和外援,有力的保障和促進了我市環境資訊建設,借中日100城市資訊建設合作專案,獲得了20萬美元的裝置援助,我局資訊中心的基礎實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在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水質自動站、市區噪聲自動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一拖九建設中,同步實現監測資料的自動傳輸,實現全市聯網,滿足了各級環境管理部門對環境質量資料自動傳輸的功能要求。與此同時,我局積極將資訊化工作納入本地區的相關工作規劃、計劃和財政預算中,逐步建立了資訊化建設經費保障機制。1999年以來,我局加大了環境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每年投入資訊基礎建設的資金達30萬元以上(不包括人員經費)。各縣(市、區)環保局也都積極籌集資金,目前我市各縣(市)環保局及邗江區環保局都已建成區域網,部分縣(市)環保局建成了內部主頁和因特網主頁,為環境管理提供資訊服務。

2、資訊服務是中心。環境資訊是推進環境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環境資訊只有服務於環境管理才會有用武之地。我們要求全市上下資訊管理人員必須緊緊圍繞環保部門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切實找準環境資訊工作與全域性中心工作的切入點,以積極、主動提供資訊和技術服務為環境資訊管理的工作思路。近年來,市資訊中心的服務功能得到力,強。以服務於創模為重點,與電視臺合作,成功的為創模考核驗收製作一部反映揚州市環保工作全貌的創模專題片《春風十里綠揚城》。利用現有資訊資源,為創模驗收資料掃描、編輯、製作了大量的彩圖充實“創模”資料。在蒐集整理環境監測、環境監察、汙染控制等資料資料的基礎上,承擔並完成了創模技術報告聲像版的製作任務。

以服務於全域性為己任,配合檔案達標驗收,在區域網上安裝了“科怡2000檔案查詢系統”網路版,將3年來的大部分檔案資料掃描、製作成電子圖片,輸入到資料庫中。處室的工作人員在自己的電腦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詢到3年來的原始檔案資料。為確保中德合作建設揚州生態城市的德方專家抵揚能儘快開展工作,認真做好提前服務,為其新鋪設寬頻上網線路,申請郵箱域名,提供裝置採購建議。以服務於管理為目標,配合監察支隊為“三化”工作服務,完成汙染源監控裝置聯網線路的安裝和除錯。配合監測站標準化站驗收、監察支隊標準化驗收等工作完成多個聲像報告的製作。結合我局實際,開發了建設專案管理軟體和檔案查詢軟體。服務不分部門,服務不分大小,服務不分時間,日常工作中面對面廣量大的計算機維護、管理,一般資訊程式使用困難,以及提供資訊查詢等紛繁工作,堅持做到隨叫隨到,隨來隨做,及時解決問題。版權所有

3、人才培養是關鍵。沒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就難於保證環境資訊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我市環保部門高度重視、大力加強資訊化隊伍的建設,努力造就一支能夠適應環境管理現代化需要的既懂資訊科技和資訊管理、又有環境管理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隊伍。加強資訊科技和技能的培訓,努力提高幹部職工的資訊化應用水平。近年來,我們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多層次、全方面的環境資訊科技與業務培訓,要求全系統幹部職I認真學習,努力實踐,儘快適應新形勢下環境管理對環境資訊科技應用的基本要求,把專業培訓與一般技能培訓相結合,把集中培訓與職工自學相結合,把接受上級技術培訓與專業院校的培訓相結合,把學習資訊管理知識與資訊科技應用相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市環境管理人員掌握和運用環境資訊應用技術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擁有了一支穩定的環境資訊隊伍,這支隊伍是我們搞好環境資訊工作的基礎。

三、下一步工作設想

我市環境資訊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環境管理事業發展的形勢還很不適應,與上級環保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環境管理主流程尚未真正實現資訊化,尚未擺脫以手工為主的工作方式。資訊獲取、處理到加工、分析的環境管理全過程沒有實現數字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資訊科技應用僅侷限在文書處理方面;少數單項業務聯絡雖已初步實現資訊化,但綜合性的環境管理資訊系統還沒有建成,資訊共享服務程

度低;二是已建成網站的資訊量少,社會服務程度下高;三是對環境資訊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認識不夠,存在重硬體建設,忽視資料庫的更新維護等現象。此外,一些地方基礎差、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全面推進資訊化建設範文 篇六

關鍵詞:資訊化 新農村建設

一、資訊化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加快農村資訊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資訊化有利於推動農村“生產發展”。將現代資訊科技廣泛應用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程序。農民通過對市場資訊的廣泛瞭解,圍繞市場進行種植和養殖,提高生產的主動性,減少盲目生產,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為穩定均衡生產提供保障。有利於指導農藝管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資訊化有利於推動農村“生活寬裕”。資訊化有利於農民提高農業生產率,有效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減少自然風險帶來的損失,增加收入。有利於使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更多的外出就業機會,增加致富的途徑。有利於農民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農民享受現代社會文明成果,推動科技、文化、社會事業發展,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生活。資訊化有利於推動農村“鄉風文明”。利用網際網路、廣電網和電信網等多種資訊傳播方式,農民可以獲得各種先進文化服務,有利於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健康、進步的文化生活佔領農村意識形態陣地,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資訊化有利於推動農村“村容整潔”。資訊化可以大大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對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農民利用資訊網路可以獲取鄉村建設規劃,更新觀念,培養良好的衛生整潔的生活習慣,促進的村容村貌建設。資訊化有利於推動農村“管理民主”。利用資訊網路技術建立面向基層的電子政務系統、小城鎮資訊化管理系統、社群管理資訊系統等,實現鄉鎮和村日常事務的資訊化管理和服務,有利於實現政務公開,有利於推動鄉村基層管理民主,有利於加強對政府的監督,有效地維護農民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農村資訊化建設的成就

近年來,我國農村資訊化發展迅速。一是農業資訊工作體系初步形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設有資訊管理和服務機構,可以向農民直接傳遞資訊的農村資訊員已發展到18萬人。初步建立了一支從上到下的農業資訊隊伍,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資訊組織體系。二是農業資訊網路逐步完善。有關資料表明全國31個省級農業部門、80%左右的地級和4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建立了區域網,80%的鄉鎮資訊服務站擁有計算機並可實現聯網。覆蓋國家省地縣鄉的農業資訊網路群已初具規模,正在逐步健全完善農產品監測預警、市場監管和農村市場科技資訊服務等應用系統,進一步提升農業資訊化水平。三是農業資訊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各地農業部門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農業資訊服務模式,正在組織開展的農業資訊服務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試點,就是廣大農業資訊工作者的成功創造之一。這種模式能夠使資訊服務內容立體化、形象化,有效擴大資訊服務覆蓋面,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各地出現的“百萬農民上網工程”、“資訊進村入企”、“電波入戶”、“資訊公告欄”、“資訊大集(下鄉)”、“農技110”等服務模式,為打通農業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資訊科技開發應用加快推進。近幾年,各級農業部門紛紛根據管理和服務的需要,利用資訊科技開發應用了行政審批綜合辦公、政務內網及辦公自動化、指揮排程衛星通訊、農情排程、動物防疫、農業遙感和漁政指揮、測土配方、病蟲害防治、基本農田管理等資訊系統。有效推進了農業部門資訊化發展步伐,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開了好頭。

2006年以來,全國各地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電信運營企業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契機,不約而同舉辦各種活動,啟動各自農村的資訊化建設專案。中國電信集團通過在江西、浙江和安徽等省進行的資訊化新農村建設試點,決定開展“千鄉萬村”資訊示範工程,率先全面啟動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力爭用1年的時間建成1,000個鄉鎮資訊示範站,10,000個發達村級資訊示範點,從而以點帶面,推動整個農村資訊化建設。中國聯通訊息化新農村建設專案也已在全國全面啟動,建設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基層的資訊站點,用於農業資訊化專案中資訊收集、維護、功能,同時兼備聯通基層營銷渠道職能,承擔聯通使用者的發展、維繫工作。2006年年內全國共計劃建設完成5,000個鄉鎮的資訊站點,服務400萬-500萬農戶,惠及上千萬農村人口。至2008年年末,全國計劃共建設完成10.000個鄉鎮的資訊站點,服務1,000萬農戶。

雖然目前我國農村資訊化有了一定的成績,由於電信運營商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各地農村資訊化建設的熱潮風起雲湧,但是,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我國農村資訊化尚屬起步階段,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資訊資源分散、資訊人才缺乏等問題,農民從資訊化中得到的好處還相當有限。因此,對我國的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必須進行理性的思考和科學的判斷。

三、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必須著力推進的幾個方面

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推進:

一要推進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立多方式、多途徑、多終端的資訊基礎網路,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的規劃和實施,總結經驗,推廣應用,切實推進面向農民的資訊服務,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努力實現“家家通電話,戶戶看電視,村村通寬頻”。

二要推進農業生產資訊化。大力開展農業生產資訊化關鍵技術研究,推廣應用3S(地理資訊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遙感技術RS)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等技術,逐步實現精準選種、精準播種、灌溉、施肥、田間管理和收穫的等農業生產資訊化過程,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

三要推進農產品流通市場資訊化。建設和完善各地的農村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和入口網站,開發各類實用資訊資源,通過電話、網際網路、簡訊、廣播電視等手段,為農民提供個性化的資訊服務。促進市場繁榮、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以

國家和省級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業資訊科技應用示範區為依託,建設省級農產品交易平臺等農業電子商務系統。鼓勵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拓寬銷售渠道,形成品牌效應,促進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搞好農產品現代物流,推進資訊科技在農產品運輸、銷售環節的應用,實現供需對接,積極推動訂單農業。圍繞糧食體制改革,全面提高糧食收儲、流通的資訊化水平,提升糧食行業的管理質量,保障糧食執行安全,增強糧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四要推進農村社會服務資訊化。採用網際網路、廣播、電視、資訊接收機、電話、無線傳呼機、資訊欄、明白紙等多種形式,確保資訊進村入戶。加快推進農村社會公共領域資訊化建設,普及資訊科技在農村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治安等公共事業中的應用,重點建設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系統、農村疫情監測防治和衛生資訊報告系統、醫藥食品檢疫防疫資訊系統、農村勞動力就業及社會保障服務資訊系統、農村遠端教育系統等,儘快啟動農村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資訊系統。

五要推進農村管理資訊化。推進農村管理資訊化。提高農村科學決策水平。開展農村管理資訊化建設試點工作.研製推廣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村經濟管理系統、稅費徵收管理系統等農村管理應用軟體,組織開發具有山東省特色的農村管理資訊系統等。採集、整理農村財務、土地、水資源、勞動力等基礎資訊,建設完善農村資訊資料庫。加快涉農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儘快建成全國省級農村管理資訊系統資料處理中心、縣(市、區)級農村管理資訊系統資料處理分中心和鄉(鎮)資料處理站,逐步實現省、縣(市、區)、鄉(鎮)、村間的資料傳輸和資訊共享,促進農村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和高效化。

四、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必須處理好的五大問題

一是規劃先行和盲目建設的問題。要堅持規劃先行,把制定資訊化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制定“十一五”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根據農業特點,結合農村實際和農民群眾要求,圍繞產業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明確建設思路,提出建設任務,搞好建設佈局,突出建設重點,強化建設措施,健全建設機制,統籌安排,分步實施,有序展開,避免盲目建設。

二是農民的購買力不足和資訊產品的價格過高的問題。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和農民的意願,積極引導,不搞強迫命令,整合涉農資訊資源,通過各種手段把實用農業科技和市場資訊送到農民手中。由於農村資訊化還處於起步階段,所以要求為之服務的資訊化產品要低成本、廣覆蓋、講實效,讓農民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以最低的成本和農民願意接受的方式傳播農業資訊是資訊化農村建設必須遵循和堅持的基本原則,要解決價格問題和農民的承受能力,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和資金承受能力。

三是硬體超前,軟體落後,有路無車的問題。國內電子政務建設中,“重開發,輕應用;重硬體,輕軟體;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重網路建設、輕政務資訊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的問題比較突出。在一些政府網站上,只介紹政策法規、聯絡方式等靜態資訊,政府新聞佔據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載,網上申請等為公眾帶來更多價值的線上服務寥寥無幾,資訊化新農村建設一定要避免“有路無車”、“有車無貨”、“有網路無應用”的尷尬局面。

四是資源整合和通力合作的問題。在組織運作上,通過政府、企業、社團之間的協同服務來解決農民對資訊的全方位需求與農民社團經營能力不足、服務層次不高之間的矛盾。各電信運營商和IT企業應根據農村的現實需求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資訊產品,增加為農民服務的能力,同時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增加企業自身的收益。在資訊服務上,電信運營企業、各類SP服務商、軟體企業要開發農村特色資訊內容,以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為農民提供適用的市場、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的資訊。資訊產品製造企業應研發和推廣適應農村特點、方便農民使用、質優價廉的資訊終端和軟體產品,讓農民真正感受到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五是多元化投入和重複投資問題。農村資訊化需要政府和企業、運營業和製造業以及郵政部門的全方位參與,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支撐我國農村資訊化的產業鏈。在推進機制上,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的關係,必須把政府的推動、引導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在資金問題上,通過多渠道的投資機制來解決資訊服務資金需求巨大與農村財政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時政府要規劃和監管,避免重複投資。

五、資訊化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要把資訊化新農村建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專項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務求實效。各涉農部門、各省、市、縣的資訊化主管部門要加強領導,成立專門機構、落實專人具體負責。要引導各電信運營企業要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規劃,理性務實地看待農村資訊化市場,制定實施方案,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實行集約成片開發,科學有序推進地資訊化新農村建設,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二)政府引導、農民自願。要充分發揮發展規劃、扶持政策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援力度,通過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專案扶持等形式,引導農民和社會積極投入資訊化新農村建設。。切實尊重農民意願,主要依靠農民開展資訊化新農村建設,不包辦代替,把農民願意不願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新農村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三)整合資源、多方共建。要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動員、統籌、整合包括電信運營、工商企業等社會力量,根據國家的資訊化發展規劃,合力推進農業資訊化。按照整合資源、多方共建、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以完善農村資訊基礎設施為支撐,以建立農村綜合資訊服務平臺為重點,以提高農民資訊應用能力為著力點,加快整合我國農業、林業、氣象、計生等涉農部門有關資訊資源,實現資訊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共享。發展公益性和市場化的資訊中介服務,為廣大農民提供生產、市場、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氣象、災情預報等適用的資訊服務,全面提高我國農村資訊化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建設隊伍、普及教育。要重視農村資訊化人才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資訊利用能力。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培訓長效機制。採用學校教學、成人教育、廣播電視、網路遠端教育等多途徑,大力普及農村計算機、網際網路、資訊知識掃盲教育,大量培養農業資訊化高階實用人才、農業資訊科技應用專業人才,提高農村資訊人才的資訊採集、分析、整理、和應用能力。

(五)注重實效、穩步推進。要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任務,講求實效,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義和盲目攀比,不搞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和達標升級;要從農民群眾最迫切而又有條件做的事情辦起,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防止一哄而起、急功近利。

資訊化彙報材料 篇七

關鍵詞:報刊閱讀  真實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四會訓練

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師 (北京市英語學科帶頭人、北京市特級教師、清華附中英語教研組組長)說“不會閱讀就不會學英語,閱讀是基礎,沒有閱讀就不會有很好的聽力,沒有閱讀就更談不上寫作,沒有閱讀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達……”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和要求。英語閱讀理解是考查和測試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主要形式,大學聯考閱讀理解題量逐年增多,知識面逐年拓寬,難度逐年增大。這充分體現了教育界已經改變原來只側重對語法和語言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一違背語言教學規律的做法。這對於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並沒有真正的提高。筆者認為引進報刊是解決此問題的好辦法。

二、報刊閱讀的真實性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制約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課本閱讀材料不夠豐富,課外閱讀量少。課本作為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載體。通過對課本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一些英語的語言現象和語言知識。但從內容方面講,所選課文的材料過於單一,閱讀材料過於大眾化,沒有學生所想獲得的語言資訊。所以學生很難對語言本身以及語言現象有過多的興趣。語言作為載體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在加上課外閱讀材料語篇的文字展示形式缺乏真實感和真實性,很難能真正引起學生興趣。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只有5—6%的學生在課外能去讀英語課外讀物。而交際法和流利第一原則都要求資訊輸入量大,通過對獲取資訊的需要這一特點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和運用外語的興趣和動力,使他們在資訊傳遞和交流的活動中發現和總結語言使用的規律,進而加以掌握運用,從而達到發展語用能力的目的。而語言作為載體和工具的功能也只有在學習者利用它去獲得資訊的時候才能真正體驗出其價值。學習者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最具成就感,樂於通過閱讀去獲得他們感興趣的、有價值的資訊。而報刊作為一種時事英語,迎和現代生活節奏,突出閱讀話題,在學習真實和生活真實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

三、英語報刊輔助教學的必要性

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教學材料的真實性,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豐富閱讀材料至關重要。筆者選用了報刊閱讀。《21世紀報 中學生版》是我在高二時全班統一訂閱的報刊,使用該報基於以下原因:

1. 激發學習動機,培養自學能力

實踐證明,動機是積極學習的源泉和原動力,興趣是間接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積極學習策略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當學生對所學材料產生濃厚興趣時,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緒高漲,充分發揮潛能,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隨著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明顯提高,閱讀不同題材的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提高。《21世紀報 中學生版》文字淺顯,特別適合高中學生。內容豐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是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準確瞭解當今現代社會的好途徑;特別是選擇了那些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文章,如足球、體育、電影明星等。這些閱讀材料是他們經過努力便可以讀懂的。

2.接觸西方文化,瞭解風土人情

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能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好英語。報刊的時效性、新穎性讓我們時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經濟和文化動態,為英語學習者開闢了一個瞭解各國社會文化的視窗。背景知識、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是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的非語言制約因素。這是單純的課本知識遠遠無法滿足的。

3.進行大量閱讀,培養閱讀技巧

近幾年的閱讀理解試題增加了閱讀量,提高了對閱讀速度的要求,並加大了閱讀材料的文字難度,對詞彙理解的要求有所提高。正可謂閱讀技能的三要素:速度、理解、詞彙在試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一詞多義、熟詞生義、多種時態的混用、結構複雜的長句、省略句及插入語等語言現象也隨處可見。結合高中學生已有一定詞彙量的前提,進行大量閱讀,培養閱讀技巧,進行側重於獲取資訊的泛讀將是提高閱讀理解的有效途徑。而報刊提供了豐富鮮活的泛讀材料。

4.深化閱讀理解,帶動聽說讀寫

閱讀的提高不僅可通過具體的閱讀教學而提高,也可促使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從而反過來更大的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21世紀報 中學生版》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機會;此報有8個版面,分“國內外新聞”、“文化與體育”、“校園生活”、“開心驛站”等專欄。教師可充分利用報紙文章的不同題材和學生對所讀材料的濃厚興趣,進行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因此,有效的閱讀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帶動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5.運用報刊閱讀,擴大詞彙容量

閱讀理解的一個難點是詞彙量的缺乏。但詞彙量不是整天泡在單詞堆裡就可以提高的。其實閱讀是擴大和鞏固詞彙容量的最好方法:可以利用“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在閱讀中積累詞彙,並鼓勵學生把這些新單詞積累到單詞本子上,放在身邊,利用零散時間反覆記憶,加強印象。另外,“Help” 欄中列出的單詞為必背單詞,每週一進行聽寫。持之以恆,又會在閱讀過程中鞏固記憶了舊單詞,同時學習了新單詞。這樣滾雪球似的向前發展,不知不覺中詞彙量就擴大了,成為語篇分析理解能力加強的基礎。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原來拼命背單詞過眼就忘,而現在沒有刻意去背,反而記牢了,也會用了。這種做法正符合了在篇章中學單詞,在用中學單詞的學習原則。

6.採用多種方法, 培養創新思維

由於《21世紀報》是週報,每週一學生拿到報紙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自由閱讀。根據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所有正常人都有8種智慧,只是每個人在8種智慧中所擁有的量各有不同,這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優勢,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結成小組,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檢驗學生讀報和組織活動的成果;採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猜想、辯論、採訪、小品、歌曲演唱、甚至配音等等。這樣,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語言運用能力和社會文化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鍊,在精彩的演講中學生感悟到語言學習的真諦,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英語報刊輔助教學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