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王維的相關知識(精品多篇)

王維的相關知識(精品多篇)

關於王維的古詩 篇一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詩人王維生平簡介 篇二

王維,字摩詰,九歲的時候就會寫文章。

父親早逝,留下兄妹六人,作為長子的王維,不到十五歲便離家從山西到長安去求功名,經過驪山時寫下詩作《過秦皇墓》,初露頭角。

彼時玄宗初登朝堂,欲勵精圖治,而士子間仍瀰漫著以隱士求官之風氣。王維也試圖走這條路,十六七歲時與朋友祖自虛結伴歸隱於終南山。這段時期他寫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課本必選詩。次年,玄宗移駕東都洛陽,下詔各地舉薦“嘉遁幽棲,養高不仕者”,王維和祖自虛也轉而去了洛陽。洛陽之遊比較愜意,兩人“花時金谷飲,月夜竹林眠”,可惜好景不長,王維十八歲時,祖自虛辭世。

傷心之餘他回到長安,認真地結交名士,很快就出入王侯之門,並且把弟弟王縉招來,“昆仲宦遊兩都”,豪門貴戚都將他們奉為上賓,玄宗的兄弟寧王、岐王、薛王等“待之如師友”。

據說岐王還帶他去拜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玄宗的一母同胞之妹,與玄宗更為親厚,王維演奏了琵琶曲、獻上自己的詩作,深得玉真賞識,由是開元九年中舉。其實,即使未被玉真提攜,憑藉王維的實力及諸王的照拂,金榜題名亦非難事。同年釋褐,被授予太常寺太樂署的從八品下的太樂丞,負責禮樂,和他一起任職的是修國史的史學家劉知己的公子。但他在這個體面的職位上沒做幾日,便因為將只能給天子演出的《五方獅子舞》中的《黃獅子舞》給其他人演了而被貶。這樣的行為屬於僭越,性質惡劣,有學者分析,看演出的可能是岐王等玄宗的兄弟們,故玄宗對這個錯誤就看得更嚴重了,並由此不喜王維。

二十多年後,天寶三載,賀知章致仕返鄉,玄宗召集了大型的送行活動,百官及知名文人大多被邀請,甚至官位比王維低的都前往參加,但王維沒有受邀。可見玄宗對王維的遺恨之長。

苦心經營了四五年,剛剛登臺亮相就被雪藏,王維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但不同於很多其他詩人,王維不僅未就此沉淪,且吸取了教訓,從此變得小心謹慎。他被貶到濟州任參軍,開元十三年遇大赦,又調任淇上(河南輝縣與淇縣一帶)。淇上是阮籍、嵇康、劉伶的曾經隱居之地,有醒酒臺、長嘯臺等遺蹟,二十年後李白、杜甫在此聚會。王維雖渴慕歸隱於這個著名的隱居之地,卻不能如願, “小妹日成長,兄弟未有娶”,因為生活的負擔,他必須輾轉於官場,努力賺錢養家,忍辱負重,如履薄冰。淇上之後,王維轉官吳越任職,開元十七年之前回到長安。在江南政績表現優秀,死後四十年,黃岩縣為他建廟祭祀。

回到長安,王維求見丞相張說獻詩,詩中他自比賈誼,懇請張說提攜,“嘗從大夫後,何惜隸人餘”,意即如果張說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干謁成功後,王維任職於祕書省,結識了第二次來長安應試的孟浩然。開元二十三年,王維獻詩時任丞相張九齡,“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上書後,被提拔為八品上的右拾遺。

次年,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擠遭貶謫。王維暗中與張九齡有詩書往來,“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感念張九齡的知遇之恩。對於奸惡苛詐的李林甫,及繼任的貪婪險昧的楊國忠,王維也都不敢得罪,留有恭維、奉和的詩作,屈節保身的形象為時人共知,老年後王維自省“偷祿苟活”、“德在人下”。有學者認為,這也是李白和王維沒有交往的原因——兩個人性格差距太大。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赴塞外,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名句。開元二十八年擔任“知南選”,去南方主持科舉考試,路過襄陽時獲知孟浩然病故,寫下《哭孟浩然》。張九齡也在同年謝世。玄宗寵幸楊貴妃日盛,朝堂汙濁,知音稀少,王維自有應對之法,他以孝養篤信佛教的母親之名義在藍田營建了輞川別墅,在假日也來此休息。開元中期,妻子去世,他未再娶,僅與內弟崔興宗、裴迪等二三好友交往密切。天寶九年,母親去世,王維“柴毀骨立,殆不勝喪”,丁母憂隱居在此。天寶十一載,復職後任吏部郎中。

安祿山打進長安時,王維沒有來得及出逃,他吃瀉藥假裝痢疾,可仍被安祿山抓到了洛陽。在聽說安祿山當眾殘殺了不肯演奏的樂工雷海清後,被關押在菩提寺的王維寫了兩首詩,其中之一為“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關押數日後,王維投降,作了安祿山的官員。安祿山敗後,肅宗查辦了投降官員,有的被問斬,有的被賜自盡,唯獨王維因寫詩明志,得到原諒,還授予太子中允的官銜。

其實王維被赫免的原因比較複雜,不僅僅是憑一首詩——任刑部侍郎的王縉請願以削官為兄長求情;宰相崔圓令被關押的王維、鄭虔等為他畫壁畫,畫好後也為王維說情;肅宗和玄宗當時尚在爭權,王維一直受玄宗冷落,玄宗不喜歡的肅宗都有可能喜歡——凡此種種,湊出了王維的好運氣。此後三四年,王維仕途順利,升至尚書右丞而辭世,故王維又稱王右丞。

去世前兩年,王維上表,將輞川別墅舍為寺院,又將自己職田中的糧食為災民舍粥。離世那一年,他上表祈求辭職以換取王縉從蜀州刺史的職位調回長安。“臨終無病,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無論先前的職場生涯如何,王維死的時候確實像高僧。他一直到死都在做官,但他在竭力逃避現實,內心始終保持一方淨土,如陳貽焮先生所說,“他採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以此在朝不保夕的官場中,從小吏修煉成詩佛。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 篇三

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的作品——《留別王維》 -作者簡單介紹 篇四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

孟浩然像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遊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寄荊州張丞相》 篇五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宋朝評價 篇六

宋代人對於王維的評論甚少,但都給予極好的評論。如:

蘇軾:“味摩詰(王維)之詩,味摩詰之畫,當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矣。”

蘇轍:“摩詰之詩甚有境。”

蘇門四學士皆對王維有好評,但未見於書籍。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篇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關於王維的古詩 篇八

《書事》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王維被稱為什麼 篇九

王維作為盛唐時期成就較高的詩人,跟李杜等人一樣,或因名字有別稱,或因作品和才華被人冠以特定的名號,以表明他在文壇上的地位。王維的名號不多,但是都很貼切地概括了他。

王維有摩詰居士和“王右丞”之稱,前者源自他的字,後者源自他擔任的官職。王維字摩詰,於公元721年考中進士,由於精通音律,被朝廷委以大樂丞之職,很快因舞黃獅事件被貶到濟州赴任司倉參軍。張九齡當上丞相,王維被召回長安擔任右拾遺,後擔任殿中侍御史、給事中等職,最終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

王維被人稱為“詩佛”,因為他將禪意融入到了詩中。他出生於一個世代信佛的家庭,母親在其出生前夢到維摩詰菩薩進入了居室,所以為他取名王維,字摩詰。受到家庭信佛的影響,王維也成為了一名佛教徒,皈依過荷澤神會禪師,天性孝悌,對母親很孝順,母親死後,用自己的住宅改成寺廟,弟弟生病,親自端上湯藥照顧,誦讀佛經是他每天必做的事。王維寫的詩,風格自成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禪味,展現了他的佛學修養。

《觀獵》 篇十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春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關於王維的古詩 篇十一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歸嵩山作》 篇十二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王維的簡介 篇十三

王維生於701年,卒於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詩人。他字摩詰,號稱摩www.詰居士,所以也有人會以摩詰來代稱他。

王維的才華,在他少年的時候就已經顯露了出來。他才華橫溢、才思敏捷,又能寫詩又會作畫。所以,王維初到京城應試之時,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愛。

王維做官之後,就利用空閒的時間修築了一座小院,用來修養身心。他在為官之時的生活情況是半官半隱的。因為他遭閒暇之時,就會來到這個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閒舒適。

王維的生活一直都是波瀾不驚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時候,這樣的平靜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亂中,王維在混亂中被叛軍所捕。迫於無奈,王維只能在叛軍的壓迫下當官。在此期間他曾寫過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詩,這就成了日後王維的保命符。

叛亂被平定後,因曾做了叛軍的官,王維應被判刑。但因其弟請求,以及他自己寫的那些詩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維本來心懷壯志,想要建功立業。可是經歷了安史之亂,再加上政局動盪不穩,使得他漸漸消沉,內心的火焰也漸漸熄滅。他開始吃齋唸佛,頗有脫離世俗之意。

他的許多詩描述的就是他在隱居時候的生活,詞句清新自然、淡泊寧遠。而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有很多。他的許多作品都流傳了下來,備受世人的推崇。

《送別》 篇十四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