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新版多篇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新版多篇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1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

一、學情分析

四年班有學生28人,整體成績不錯,課堂氣氛也特別活躍。過六學期的語文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學習方法,大部分同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但能讀出自己的理解的同學不多,因此,加強朗讀訓練仍然是語文課堂的重點。另外,閱讀理解能力,許多同學有待加強。另外有少數孩子沒養成聽課的習慣。為組織課堂教學帶來不小挑戰。絕大多數的同學能夠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第二學段的要求,識字寫字、習作、口語交際等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通過開學初的測試看出,今後在閱讀教學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連結、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組(中外童話)和第七組(成長的故事)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使這兩組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

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線語,將前後課文連線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連結”,以幫助瞭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兩個“寬頻網”安排在第五組和第八組,引導蒐集、瞭解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資料;兩個“展示臺”安排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第三組和第七組,為學生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提供舞臺。

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後生字條裡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列在課後的方格里。教材後面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每組課文後有“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讀讀寫寫”中列的是本組精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記記”中列的是由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略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也列在“讀讀記記”中。

2、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中外童話”是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每組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而且,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後有聯絡,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裡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後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定了“我的發現”“展示臺”“寬頻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本,侷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主要表現: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例項,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絡,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三、教學目標

(1)在識字、寫字方面,新增認識200字,會寫200字,累計會認2400字,會寫1800字。

(2)在閱讀方面,繼續重視朗讀訓練,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朗讀,體現了課程標準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同時,加強了默讀的訓練。課程標準在低年段就提出“學習默讀”,中年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

(3)關於閱讀理解與積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到中年段,則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4)課程標準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為此,這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上和三下每冊各有8篇,四年級上冊略讀課文增至14篇,就是為了加強略讀能力的訓練。

(5)再從習作來看,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三年級的習作,重在激發興趣,使學生樂於書面表達,主要是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四年級上冊教材仍然注重培養習作的興趣,繼續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教材中還安排了學習寫簡短的書信,這也是中年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的。

四、整冊教材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

2、加強詞、句訓練。

3、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絡。

教學難點:

1、生字的認識與書寫。

2、朗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4、習作興趣的培養,掌握習作的基本要領,初步掌握使用好詞好句。

五、教學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學生通過閱讀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群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六、具體教學實施:

(一)識字、寫字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的識字都是隨課文安排。完成認字的任務主要靠學生自學自查,教師可在學生自學自查的基礎上作適當檢查,並對少數不容易讀準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適當指導。

要求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要把寫字的任務妥善地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內學生要有比較從容的寫字時間,不要把寫字的作業都留到課外。教師要對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作具體指導,使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二)閱讀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的閱讀教材,除安排識字和寫字任務外,還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引導:練習朗讀和默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語言;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

1、練習朗讀和默讀。

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默讀的練習也是四年級上冊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

2、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四年級上冊教材,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理清文章的條理,再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的內容等。引導體會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然後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都應注意學生的自主閱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得到一個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通過獨立閱讀,把課文讀懂,並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再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

3、領悟表達的方法。

對於表達方法的領悟,教材中都採用了啟發式,有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比較發現,有的是先舉一兩個例子,再讓學生找出類似的例子來讀讀,體會體會。教師教學時要注意這個特點,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領悟過程。

4、積累語言。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對於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採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

5、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

為了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也為了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與收穫,教材在擴充套件延伸方面也作了適當引導。從具體課文的實際出發,有的引導課外閱讀、蒐集資料,有的引向課外進行觀察,有的安排了讀寫結合的小練筆,還有的引導聯絡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進行思考。教師可參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異,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每課的特色。

(三)習作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教材與三年級一樣,對習作作了兩條線的安排。一是在每組的“語文園地”中安排一次習作,全冊安排8次。這8次習作,有4次與口語交際合併安排。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寫多練。每學期的八次習作,應切實抓好,使學生練得確有成效。但僅有這八次遠遠不夠,必須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經常練筆。結合課文的閱讀進行練筆和寫日記,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經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畢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師們在用好教材的同時充分發揮創造性,為學生的多寫多練提供更多的機會。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2

一、學生狀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應該掌握比較紮實,但實際水平離該有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基礎問題)。尤其是識譜能力不強,歌曲的感情表達不是太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音記譜能力。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普遍不喜歡教材上音樂,要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增強教育音樂教育實效。

二、總體目標

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唱,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師生間的親密友情,從而懂得珍惜,為自己能生長在真善美的小世界而感到幸福。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提高學習興趣!音樂課應該讓學生喜歡,能放鬆心情,能得到美的享受,教師自身藝術素養欠綜合,對課堂的投入也欠缺,特別是網路音樂的運用或互動學習尚不足,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教學效果不好,這是我們應積極探索改進的。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欣賞《迎賓曲》《絲綢之路》歌曲《唱著跳著走近你》

2唱《手拉手》《地球村》,欣賞《中國花鼓》《送別》

3欣賞《櫻花謠》《佳美蘭》歌曲《清津浦船歌》《故鄉戀情》

4歌曲《我的小花園》《哈羅!哈羅!》聽《腳鈴舞曲》

5唱《對花》欣賞《對花》《跑旱船》》

6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掏洋芋》欣賞《山村來了售貨員》;露一手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3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屆五年級學生,我和他們一起度過了四年級的美術教學生活,所以對他們比較熟悉,學生當中的大部分都是喜歡美術這一學科的,他們渴望美,欣賞美,創造美。經過一年的訓練,他們的對於審美能力的認識和表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清醒地認識到他們在通往美學德道路上還有走錯路的情況、停滯不前的情況、倒退的情況等等,如:在造型、設色等方面綜合能力較低,因此在教學中要對此進行鍼對性的訓練,提高其造型、設色、構圖等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在五年級的美術教學中我必須面向全體,兼顧個體的差異,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美育教育。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與結構

本冊教材由繪畫、欣賞、工藝三大部分組成。

繪畫的基礎知識:中國畫、水彩畫、素描、速寫、記憶畫、靜物寫生。

欣賞內容:美術作品中的動物、靜物欣賞。

手工:紙工、泥工。

三、本冊 教材總的教學目的:

(一)、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愛好和審美能力。

(二)促進學生智力和才能的發展。

(三)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對學生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而言主要是指創造美這一目的。

重點:培養學生擁有較高的審美眼光,對美的表現力,能認識生活當中的真、善、美、醜。

所採用的主要教學措施或方法:

1、講授談話法; 2、演示法; 3、觀察法; 4、練習法; 5、觀摩、欣賞法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國小語文教材著眼於21世紀對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著力於加強國小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新的學期已經來臨,我要響應漣源市國小語文的課改精神,貫徹落實國小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研究新課程標準為重點,以教研為突破點,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教材,研究方法,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提倡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自主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寓思想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繼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重學法指導,提高質量。使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現根據本班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學工作計劃,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開展。

二、學生情況

我班現有學生30人,除個別學生學習有較大困難外,其他同學成績比較平均,合格率較高,上個學期語文期末檢測成績還算可以,但從語文素養方面來看,部分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欠缺,課外知識較薄弱,古詩詞背誦積累有待加強。從整體水平來看,學生受方言生活環境影響,語言感覺不佳,口頭和書面表達都有待提高。一些學生不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不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強人意。另外,某些學生雖然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家庭的支援度不高。本學期除做好家長工作外,還需繼續在閱讀書目上作進一步的指導,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水平。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將課文分為精讀、略讀二類,共有課文30篇。期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3篇。教材對課文的編排,注意訓練的整合性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有3—4篇課文。每篇課文後面編寫了思考與練習題,有的編寫了選做題。每組課文之後的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三項內容:口語交際、習作、語文活動。

本冊教材識字量為224個,其中要求學會的141個,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會寫的83個。要求學會的生字只安排在精讀課文中,在課後的方格和書後的生字表中標明。會認的生字分別安排在略讀課文中。課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均隨課文注音。生字用圓括號,多音字用方括號標明。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教材編繪了多幅插畫。這些插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陶冶愛美的情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在教學中會充分利用圖畫,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圖畫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目標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瞭解革命戰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先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理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224個生字,其中141個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會認83個生字,只要求讀準字音,不要求會寫。

4、能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者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按要求預習課文。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領會有一定內涵的詞句,提高閱讀的速度。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和表達的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者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資料。逐步養成閱讀的課外習慣,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於15萬字。

7、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並能轉述。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討論問題能講清自己的意思。能簡要複述課文,養成先想後說的,習慣,說話有禮貌。

8、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後感和縮寫課文。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教學重點、難點

1、詞句訓練。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提高訓練要求,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朗讀訓練。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確保朗讀的層次性,要使所有學生有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

3、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注意讀中有悟,重視獨特感受。

4、習作訓練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要切實激發學生寫的慾望,培養學生寫的習慣,堅持將讀書筆記、課文訓練重點、小練筆和習作相結合,提高寫的數量和質量。

5、積累語言。本學期安排了成語、古詩詞、諺語、名言警句等優美詞句,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不斷積累語言。

六、教學策略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和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始終是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其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把對詞句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結合起來,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2、思考與練習的教學:

每篇課文後的“思考與練習”,題目簡要實用。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一些題目具有整合性、開放性和擴充套件性,加強了課內、課外的結合。有些題目還體現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提示了學習方法。對朗讀、背誦,增加了自由度,許多課文,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思考與練習”這些特點,充分利用“思考與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課後安排的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教學時不要作統一要求。

3、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一般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和理解。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著重指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加以運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藉助“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不逐段講讀,不要把略讀課文當作精讀課文來教。要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通過略讀課文的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積累與運用”的教學:

“積累與運用”的內容與課文有一定的聯絡,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第一部分:“口語交際”

本冊的“積累與運用”安排了4次口語交際的訓練。分別是“話說城鄉”、“怎樣看待這種行為”、“老師,做個朋友好嗎”、“心中的偶像”。安排口語交際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際的素養,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

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要從創設情景、啟發興趣、激發說話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知道怎樣去說。要加強說話通順、連貫的訓練,使學生把話說得清楚明白。要體現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體現交際性。口語交際的訓練僅靠積累與運用中安排的幾次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採取多種形式,面向全體,使人人都有訓練的機會,扭轉語文教學中重讀寫、輕聽說訓練的傾向。

第二部分:“習作”

本冊在“積累、運用”中安排了8次習作訓練。指導習作,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開啟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達。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不說空話、假話,表達真情實感。無論是寫記實作文,還是寫想象作文,都要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和聯想,甚至是幻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習作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在一個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學習作文。

第三部分:“語文活動”

本冊安排的8次“語文活動”,其中都包含有“萬花筒”、“百寶箱”、“大舞臺”三部份。

語文活動是課內語文學習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踐活動的教學時間不必受課時的限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應該因地制宜,我將根據實際情況,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七: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春》、《風箏》、《遍地黃金》

第二週《小塘春色》、積累運用一、《古詩二首》

第三週《古文兩篇》、《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愛國詩人屈原》

第四周積累運用二、《自己的小路》

第五週《不用攙扶》、《養成好習慣》、《一個純真的朋友》

第六週積累運用三、《賽馬三月街》、《拉薩的太陽》

第七週《詩二首》、積累運用四、《心中的豐碑》

第八週《袁隆平訪談錄》、《紅蝦》、《愛因斯坦瑟小女孩》

第九周積累運用五、《小丑的眼淚》、《感激》

第十週《短文兩篇》、積累運用六、《古詩二首》

十一週《成語故事二則》、《馬陵之戰》、《甲午海戰》

十二週積累運用七、《天山之夏》

十三週《海濱仲夏夜》、《蓮葉青青》

十四周《捉不住的蟑聲》、積累運用八

十五週專項複習生字

十六週專項複習詞語、句子

十七週專項複習閱讀、寫作文章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5

一、教材體例

第四冊共16個單元,其中有3個集中識字單元(第3、7、11單元)和一個開放單元(第9單元《體育世界》)。共28篇主體課文,讀背古詩6首,自讀課文15篇,聽故事3篇。

(一)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認字422個,寫字310個。

2.基本學會獨立識字,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有效的方法獨立識字。

3.學習音序查字法,逐漸達到能根據讀音查到所需漢字。

4.養成揣摩漢字字形的習慣,書寫整潔、工整、美觀。

(二)閱讀方面:

1.繼續練習默讀,提高默讀速度。

2.能夠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句子表達的意思,能夠在閱讀中進行聯想。

3.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學習不同句式,同時感受閱讀的樂趣。

4.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願意和書交朋友。

(三)表達方面:

1.參與小組討論,學會傾聽,並能夠在小組內表達清楚自己的意見。

2.敢於在班級中發言,意思清楚明白。

3.繼續學習寫日記,願意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養成習慣。

(四)綜合性活動:

1.關心周圍事物,積極參與綜合活動,熱心並有創造性。

2.能夠與同伴交流,學習在討論中與人合作。

3.樹立在生活中學語文的意識。

4.樹立查詢資料的意識。

5.參與至少4次班級內的綜合性活動。

二、從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說

(一)識字

1.分類教學:開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簡單的生字由學生自己描紅書寫,難點生字或重點易錯的生字由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後書寫。

2.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可以在獨立閱讀中不斷鞏固運用。

音序查字法主要解決在寫話時不會寫的字的問題,是本期需要掌握的查字法。

應達到水平:

①速度:每個字小於或等於半分鐘;

②能夠在具體的環境中熟練地選擇查字法。

措施:☆鼓勵學生多查字典。

☆大寫字母要達到非常熟悉的程度,熟悉大寫字母的順序,大小寫字母能夠熟練對應。

☆已會的學生可以當小老師帶動大家學習。

☆設計查字典比賽,提高學生興趣。

3.寫字:寫2個生字,第一個寫對,第二個寫好,再組兩個詞語。

4.積極應對錯別字。(認識—糾正—預防)

提筆前多想想,寫完後多檢查,有錯及時改正(改錯本的使用)。

運用各種認字方法認字,通過查字典訂正。

(二)閱讀教學:強調積累、整體感受、個性化學習

常規:每週積累4個成語,每天選一個成語在弄清意思的基礎上造句。

每週由4人小組輪流完成迴圈日記。

每週抽一個午會時間由學生進行所閱讀書籍的交流,由學生、家長或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一些好的書目。繼續“圖書大漂流”活動。

(三)寫話教學:

1.與閱讀結合。

仿寫——續寫——創寫

2.開始鍛鍊學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6

一、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了三個學期之後,我所教的五個班級均已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學風和班風都比較好,絕大部分學生在地理一科的學習上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並且願意積極主動的鑽研地理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於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也有部分班級,標籤處比較浮躁,抄作業,不背書的情況,還是有部分學生對地理的重視不足,對一些地理知識只停留在興趣的層面,因此,要注意鞏固知識點,和邏輯分析能力,提高地理整體感知。

二、教材總體分析:

八年級下冊的地理教材主要學習了中國的地域差異,並以東北地區為案例,講述一個地獄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口和城市分佈,以及經濟產業分佈,以及不同區域的練習與差異。

本教材還從不同的區域講述我國的地理聯絡與差異。比如說,講到香港、澳門以及周邊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不同特色和相關的聯絡。除此之外,還有區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的綜合利用。

本教材最後還提到了要建設永續發展的中國,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使祖國更加美麗。

三、本學期地理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學期的地理教學要以《地理課程標準》為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做到比較熟練的應用到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模式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並在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同時,結合日常生活向學生傳達地理思想,最終實現“會考地理”的目標。最後,通過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和綜合複習,圓滿完成生地會考任務。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7

俗話說: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今也正是新學期的開端,因此要一個學期的工作都詳細的做好計劃,對自己的工作要十分的瞭解和熟悉。所以,我針對我所任的科目進行了詳細的揣摩,寫出了一份今年的教學計劃。我今年教的是六年級的數學,我對本冊教材進行了粗略的分析,首先第十二冊教材的內容有以下特點: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強治時間的聯絡

2、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研究圖形的特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著重看懂和分析簡單統計圖表的訓練,注意要求適當

4、重視數學知識的整理,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6、繼續加強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一、比例(14課時左右)

1、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4課時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左右

3、比例的應用2課時左右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機動2課時

二、圓柱、圓錐和球(12課時左右)

1、圓柱5課時左右

2、圓錐3課時左右

3、球1課時

4、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機動1課時

三、簡單的統計(二)(8課時左右)

1、統計表2課時左右

2、統計圖6課時左右

3、實踐活動:節約用水1課時

四、整理和複習(25課時左右)

1、數和數的運算6課時左右

2、代數初步知識3課時左右

3、應用題7課時左右

4、量的計量2課時左右

5、幾何初步知識5課時左右

6、簡單的統計2課時左右

本學期中我將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的從自身的質和經驗上提高自己,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識來教授學生。在教學方面我將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來促進班級學生的共榮的進步。在此之中我仍將進行培優補差工作,著重對後進生進行補習和幫助,使他們不再成為整個班級的負擔。

新學期,新氣象,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更好地完成六年級數學的教學任務。結合學生情況,擬定了以下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

本學期,六(1)班有學生52人,六(2)有學生54人,本年段有學生106人。班級整體學習成績一般,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優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但不夠靈活,差生基礎不紮實,出現了知識斷層現象。總體上分析,全班學習態度還比較端正,由於處在國小階段的末期,面臨升學,有的在積極進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進一步貫徹新形勢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本學期我班將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從國小跨入中學的大門為核心,深入開展各種活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分析

(一)總體要求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麵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是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內容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下些內容: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國小生應具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轉變教學觀念,讓新課程標準走進課堂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雖然教學畢業班,我也要在認真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感悟新的教學理念。

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瞭解,力求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撰寫教案,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研、講、聽、評中推敲教學的真諦。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積累經驗和吸取教訓,課前準備不流於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課後的反思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

課堂高效率。

四、後進生轉化措施

(一)對後進生要“嚴”

對後進生一定要嚴,發現他們有不良思想行為,絕不能輕易放過,應該及時制止,最好是他們的不良思想行為消滅在萌芽之中。

(二)對後進生要“寬”

1、對後進生所犯的錯誤處理要“寬”。正因為他們“後進”,犯錯誤是難免的,在處理他們犯的錯誤時要網開一面,不要動不動就訓斥、責罵。轉化過程中要寬容他們的對抗情緒,要允許他人犯錯誤,允許他人改正錯誤。

2、對後進生的學習要求要放寬。後進生的基礎差,他們的成績不要能一步登天,其進步只能是點點滴滴、循序漸進的。要鼓勵他們取得的細小進步,不要以對比的眼光把他們與中上層學生相提並論。

(三)要善於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及時做好表揚和鼓勵。

轉化後進生,要講究措施和方法,歸根到底是要有“愛心、細心、耐心”,有愛才能叩開他們的心扉,喚起他們的覺悟。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備好、上好每一節課.課堂上爭取做到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要照顧到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3、加強教學研究,形成教研之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5、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生掌屋基礎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書不忘育人.

6、加強直觀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8、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類推能力;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總結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4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篇8

一 、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學內容:

1、數一數

2、比一比

3、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認識物體和圖形

5、分類

6、11—20的認識

7、認識鐘錶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數學樂園

10、我們的校園

三、教學內容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組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