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扶貧專案到戶報告多篇

扶貧專案到戶報告多篇

【第1篇】縣政府扶貧到戶調研報告

一、專項扶貧到戶政策研究

(一)產業扶貧到戶政策

對貧困戶的支援首先是資金籌措渠道問題,我們建議:

1、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專案的支援力度。每年下達的財政扶貧資金中,應有20-30%的資金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專案;在整村推進的過程中,切實保證50%以上的資金用於重點村產業建設,其中應有20%的資金用於扶貧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專案。

2、通過信貸扶貧扶持貧困戶民展種、養、加專案。特別是要加強改進小額到戶貼息貸款工作,省裡要加大小額到戶貼息資金額度,改進專案管理辦法,簡化工作程式,以儘可能地滿足貧困戶發展的資金需求、服務需求。

3、建立幫扶機制。引導開展對口幫扶的單位、企業在對口幫扶的村中選擇具備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幫扶,重點發展種、養、加專案。

4、發揮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使貧困戶種、養、加專案與骨幹產業、龍頭企業聯姻,通過其拉動,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

其次是扶持標準:發展種植業、發展養殖業,視規模按每戶XX-4000元進行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專案,視規模按每戶1-2萬元進行扶持。

最後是到戶途徑:實行扶持資金直達。按照農戶申請、村委會推薦、鄉鎮申報、扶貧部門考察論證能否扶持並確定扶持標準、立項的程式,確定每年扶持的物件和範圍。對立項扶持的農戶,專案完成經驗收後,扶持資金直達該農戶。

對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支援政策,我們認為:

支援龍頭企業的發展對加快產業化扶貧程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竹溪是邊遠貧困山區縣,產業化龍頭企業還在成長和逐步壯大的過程中,其效益和帶動作用已經凸顯。但就目前來看,由於龍頭企業自身還在成長,還需要支援,對貧困戶的資金、技術、市場、資訊的帶動和貧困戶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因此,要有效支援龍頭企業發展,必須堅持:

1、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通過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強化產業扶貧的基礎地位、廣泛開展產業協作等途徑,為龍頭企業搭建發展壯大的平臺,促使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

2、加大龍頭企業扶貧貼息貸款支援力度。龍頭企業扶貧貼息貸款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好的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應加大力度,更好地實施。每年應增加貼息資金的總量,滿足扶貧龍頭企業的巨大需求。應傾斜邊遠貧困山區,緩解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矛盾。應簡化工作程式,下放稽核許可權,把龍頭企業貼息貸款指標下到縣,由縣級扶貧部門具體進行組織,解決現行的縣級只能申報,能否扶持不能給企業一個明確結論的尷尬。

3、具體細化扶貧龍頭企業的扶貧責任。對認定的扶貧龍頭企業,要積極吸納貧困戶從業,對相關聯產業的從業貧困戶進行資金、技術、市場、資訊幫扶,實行利益分享。申報扶持專案過程中,要明確申報上述內容的規劃和效益評估。

4、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對已得到過扶持的扶貧龍頭企業履行扶貧責任進行後續考察,履行扶貧責任好的企業,繼續加大力度進行扶持,責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進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資格。

(二)雨露計劃到戶政策

要完善'貧困戶能力建設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體操作辦法:

(1)對有轉移願望的貧困戶青壯年勞動力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經本人申請,縣鄉稽核認定,由扶貧部門發放培訓代金券,貧困勞動力憑代金券到扶貧部門認定的培訓基地免費參加培訓,基地又憑代金券、學員的身份證影印件及簽字臺帳到財政部門報賬並請求撥付培訓費,對於貧困學員的生活補貼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標準直接打到學員的'一卡通'上;

(2)對於農村貧困戶'兩後生'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我們認為主要是支援貧困學生的生活費用、交通費用以及辦證、就業、創業方面他們無力承擔的費用。主要是採取補貼生活費、交通費、辦證補貼以及就業、創業貸款貼息補貼。對於貧困學生生活困難的可以直接補貼生活費,按月劃撥到貧困學生個人賬戶上,對於貧困學生交通補貼及培訓後需要辦理相關證件的實際花費可以採取據實報銷的辦法,對於貧困生培訓後願意創業的應該提供創業擔保或貸款貼息補貼。生活補貼標準按照每月補貼200元,每年補貼XX元的標準為宜,交通費用及辦證費用可據實報銷,同時可以為貧困生提供不少於1萬元的創業擔保基金,對於貧困生貸款創業的可以全額貼息,同時我們建議每年至少應該拿出雨露計劃資金的30%來扶持基地建設,同時還應該安排不少於10%的專案管理費用,以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3)對於在家務農貧困戶勞動力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政策和辦法,我們建議由鄉鎮組織培訓,根據培訓時間的長短和人數的多少申請培訓補貼,培訓補貼主要包括培訓教師的工資、學員的食宿費用、資料費用。在鄉鎮參加培訓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補助60元(含培訓教師工資)直接補貼給鄉政府。

(4)對於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戶從事開發性生產的創業培訓政策和辦法。我們建議從現有的雨露計劃培訓資金拿出一部分,變成貧困人口創業基金或創業專項貼息資金。培訓物件只需鎖定貧困人口,而年齡的限制也應該放寬到50歲,培訓時間應該堅持長短結合,以長訓為主,補助標準應該大幅度提高,長訓至少達到2500-3000元,短訓補助1000-1500元。

(三)扶貧搬遷到戶政策

(1)、整合各類到戶扶持政策,確保扶貧搬遷戶搬得了。現階段農戶建房投入,一層磚混結構平頂房或兩層磚混結構平頂房分別需投入6-8萬元或12-15萬元(含維修費用)。現今扶貧搬遷戶平補助8000元,生態移民戶平補助1萬元,危房改造戶平補助5000元,都不能較為有效地緩解貧困戶建房資金短缺困難。只有將各項扶持政策較為有效地捆綁,確保戶平補助達到2萬元左右,才能調動他們的建房積極性,較為有力的幫扶貧困戶建起新房,從而確保能夠搬得了。

(2)、捆綁多部門專案資金,確保扶貧搬遷戶住得穩。要真正實現搬遷後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觀,需投入建設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飲水解困、土地治理等專案建設,而要真正實施以上建設,需投入較多的資金,農戶、村委會,乃至鄉鎮自籌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綁投入交通、水務、土地等部門專案資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決搬遷戶行路難、飲水難、土地調整難等困難,確保搬遷後農戶能夠住得穩。

(3)、盤活多方面資源促增收,確保扶貧搬遷戶能致富。扶貧搬遷戶搬遷後,如何打破增收瓶頸問題,需要盤活多方面有效資源,將茶葉、中藥材等基地優先劃撥或者承包給搬遷戶經營。加強種植、養殖、務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訓,增強搬遷戶致富本領,全方位、多層次的增加搬遷戶收入,確保扶貧搬遷戶能致富。

(4)、分解落實責任,形成全社會關注濃厚氛圍。要把扶貧搬遷作為扶貧到戶、濟貧幫困的重要措施,作為大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將此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各個相關部門,形成全社會關注濃厚氛圍,確保此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四)生產互助資金和小額扶貧貸款到戶政策

省扶貧辦和財政廳要在借款週期和擔保等方面放寬限制條件,同意各試點縣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延長借款週期;對社員不願為其提供擔保而自願提供抵押的社員,要充許為其借款。對經營管理有序、互助資金使用有效果、產業發展有規模、貧困農戶增收幅度大的扶貧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資金的扶持額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貧到戶小額貸款貼息資金對社員的借款佔用費進行貼息扶持。關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專案支援政策。

關於小額扶貧貸款到戶政策,我們建議:

1、增加貼息資金總量。以竹溪縣為例,現有年貼息資金40多萬元,難以滿足需求,可考慮提高到100萬元以上。

2、提高貼息利率。參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小額到戶貼息利率應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貧貼息的農戶不再承擔利息為宜。

3、儘早下達資金計劃。每年資金計劃下達太晚,影響當年工作。應在每年5月前下達當年貼息資金計劃。

4、完善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扶貧、財政部門各自職責,避免職責交叉。金融機構建立貧困戶'零門檻'貸款機制,對扶貧部門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憑相關證明,可無擔保申請發展生產的小額貸款。

二、行業扶貧到戶政策研究

目前,扶貧工作已經進入開發扶貧和救助扶貧兩輪驅動的新階段,呈現出專項計劃扶貧、惠農政策扶貧、社會各界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的新局面。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立足行業特點,發揮部門優勢,在支援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應進一步明確行業扶貧到戶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對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教育、醫療等資助、基本社會保障等行業扶貧到戶政策要實行網路共享,要按照扶貧部門認定的貧困人口對號入座,據實增減,動態管理,公開透明。

1、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到戶政策。肩負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專案的職能部門,在安排當年的建設專案時,必須優先考慮安排到貧困村、老區村,凡是貧困村其他農戶能夠受益的,要把扶貧部門認定的貧困戶作為重點安排,並免除貧困戶自籌配套資金,使他們能夠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成果。

2、教育、醫療等資助到戶政策。制訂和完善教育資助制度,確保貧困人口受教育權利,對於經扶貧部門認定並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子女上學,除了免除學費以外,還應該對其生活給予及時補貼,以確保貧困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在實行新農合的基礎上,我們建議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對於經扶貧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不僅要提高報銷的比例,還應給予必要的救助,儘量減輕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使貧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農村醫療制度改革的成果。

3、基本社會保障到戶政策。對於經扶貧部門認定登記在冊的永續性貧困戶,民政部門要納入低保範疇,實行應保盡保;扶貧部門應該建立扶貧救助專項基金,對臨時性貧困戶實行應急救濟,幫助他們解決眼前困難。對於扶貧部門認定並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參加新農合、新農保的,貧困戶應繳部分,衛生、勞動部門應該實行減免或由財政全額補貼。

三、黨員幹部幫扶到戶措施研究

一是進一步落實責任。把縣直單位定點邦扶貧困村,黨員幹部聯絡貧困戶情況納入扶貧責任制考評內容,按照'定邦扶責任、定脫貧時間進度、定幫扶目標任務'的三定原則,將邦扶工作落實到邦扶責任單位,堅持做到邦扶內容不打折、邦扶時間不斷檔、邦扶力度不減弱。二是進一步加強督導管理。建立邦扶工作臺帳,實行'一戶一表、一事一記,半年初查、年終考評'進行量化考核。

四、扶貧到戶投入保障機制研究

我縣現有1196元以下建檔立卡的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戶3。8人估算,共有開發式扶貧物件33656戶。如果按每戶平均幫扶XX元這一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縣總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戶資金6730萬元。如果分五年時間將這33656貧困戶分別扶持一個輪迴,則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戶資金1346萬元。顯然,這筆資金僅靠財政扶貧資金來投入是不可能的,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實行全面啟動、平均扶持、同時推動,也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因此我們建議:

1、對全縣貧困戶的扶貧資金專案到戶扶持,採取分期啟動、分批扶持;

2、對貧困戶直接扶持,建議以扶持發展種養加為主,按照戶平發展4畝經濟作物或養殖5-8頭牲豬,戶平扶持額度在XX-4000元之間才具有可操作性;

3、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建議實施有償和無償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無償資金主要是前期發展必須的啟動資金,建議在500-XX元之間,在發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軌以後,通過扶貧到戶小額貸款和扶貧互助資金等有償方式予以後續幫扶發展,直至基本脫貧,且能夠穩步發展增收。

4、結合本縣、本鄉鎮、本村地域、氣候等特色和優勢產業,確定各類能夠直接到戶的扶貧政策專案名錄,全面調查產業發展投入情況,確定相應專案扶持的資金額度,製作成'扶貧政策專案選單',由貧困戶'看單點菜',因戶制宜地選定一至兩個優先扶持專案,作為農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實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明確責任,不脫貧不脫鉤。

五、扶貧到戶的執行組織機制研究

1、關於扶貧到戶的組織保障機制。推進和落實扶貧到戶,是各縣(市、區)扶貧辦的主要工作職責,但由於貧困戶量大、面廣、居住分散,僅靠縣扶貧辦的力量是遠遠不能完成這項龐大系統工程的,需要縣(市、區)政府動員相關部門和鄉鎮、村組、基層黨員幹部力量,形成一個'以縣級政府為主導、縣級扶貧開發部門協調、相關部門配合、農村基層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戶組織保障機制。我們建議要特別重視和強化扶貧部門的扶貧物件認定稽核的職能職責,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成果,把貧困物件確定下來,要堅持貧困戶年審制度,脫貧的要剔出來,新增加的貧困戶要統計進來。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扶貧部門統計認定的貧困戶的資訊與相關部門進行聯網,實現貧困戶資訊資源共享,通過政府規定或扶貧立法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扶貧責任,並由扶貧部門監督落實。要明確規定各個部門對經扶貧部門認定釋出的貧困戶都承擔有扶持優惠的責任,比如說:政府可以規定,凡是已經錄入扶貧系統的貧困戶只要參加了新農合,在患病住院時,費用報銷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經扶貧部門認定的貧困戶在參加新農合、新農保時可以少交或不交應由自己承擔的費用;對於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在農村用電的電費可以更加便宜和優惠;對於國家出臺的普惠政策,在貧困戶面前用該更加優惠,比如家電、汽車、建材下鄉,我們建議對貧困戶實行更加優惠的比例。

2、關於扶貧到戶的跟蹤管理服務機制。為加強各項扶貧政策服務到戶,我們認為現有的扶貧資金應重點扶持已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沒有經過規定程式稽核認定並建檔立卡的農戶原則上不得安排扶貧資金,對於各級扶貧部門確認的扶貧龍頭企業只能安排貼息貸款專案;為確保扶貧資金專案直接到戶,對到戶的扶持資金一律實行財政撥款、銀行直達農戶'一本通'的做法,各級幹部不得經手扶貧資金;我們認為黨員幹部有扶貧幫困的責任,但客觀上貧困地區的多數黨員幹部經濟條件也不寬裕,所以對於黨員幹部可以建立幫扶到戶制度,也可以對黨員幹部聯絡貧困戶的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幫扶效果可以與黨員幹部的評先表模、提拔晉升掛鉤;為了保證貧困戶及時得到發展創業、打工維權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各級扶貧部門可以利用即將啟動的農村資訊覆蓋工程,建立貧困戶資訊諮詢網路平臺,實行網路辦公,網路扶貧。可以先扶持每個貧困村的村委會建一個電腦網路服務點,確保貧困戶能通過村級網路服務點把自己想諮詢或是需要扶持的願望表達出來,然後由各級扶貧部門(可聘請專家擔任扶貧顧問)因人制宜安排'扶貧選單'給予幫扶。

3、關於扶貧到戶的群眾監督機制。完善扶貧資金專案公示制度,要全面推行扶貧專案資金和享受政策的貧困戶名單網路公示制度,各級扶貧部門每年認定的貧困戶要在扶貧網站上公示,農戶只需輸入自己或他人的姓名(或身份證號碼),就可以知道自己或他人是不是貧困戶、是不是享受了扶貧政策,享受了什麼扶持。要公佈監督舉報電話和查處督辦機制,要打造陽光扶持平臺,讓扶貧政策的落實接受群眾及社會的監督。

4、關於扶貧到戶工作的考核評估機制。我們現在扶貧應該充分考慮國家財力及扶貧投入強度來確定一個扶持範圍,並且我們認為就扶貧部門現在掌握的資源只能突出扶持到戶,對於較大範圍的貧困地區應建議政府組織動員相關部門綜合治理,因為單靠扶貧部門顯得力不從心。具體來講,我們現在每年應以貧困縣為單位,按照人口總數確定可以納入扶持範圍的貧困人口數,並利用專項扶貧資金瞄準這些人口進行扶持,原則上各級扶貧部門不能突破範圍扶持非貧困物件。比方說,我們扶貧部門可以永遠只扶持本地區最窮的10%-20%的貧困人口,這樣一來,扶貧工作不僅好定位,評估也方便。具體的考核評估可以充分發動利用群眾,具體的評估標準由扶貧部門制定,重點考核貧困戶自身發展狀況,主要內容和指標包括綜合素質、生產生活條件、產業發展、收入狀況等方面,每個村可以成立一個扶貧考核評估小組,讓群眾扶貧評估小組對貧困戶脫貧及發展狀況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既可以解決扶貧部門人力不足的矛盾,由可以發揮群眾的作用,讓貧困戶信服。對於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內容包括幫扶規劃執行、入戶扶貧措施落實、政策和資金到位等情況可以由各村村委會據實填寫、鄉鎮政府稽核並錄入扶貧部門設定的貧困戶資訊管理系統,以供社會及扶貧部門監督檢查使用。

【第2篇】2022年扶貧到戶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上級安排,近期我區通過實地走訪、入戶調查、座談討論等方式,對全區扶貧到戶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區是1999年六安撤地設市設立的新區,總面積1926平方公里,山、崗、灣畈各佔三分之一,轄19個鄉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80個行政村,總人口100.4萬,其中農業人口85萬。淠河、汲河貫穿全境,著名的淠史航水利樞紐工程座落我區,上有佛子嶺、響洪甸等五大水庫,地勢南高北低,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區、人口大區、革命老區、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有8個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鄉鎮,易旱易澇,自然災害頻繁。全區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6.75萬戶,22.83萬人。

二、扶貧到戶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設區以來,區委、區政府面對基礎差、底子薄的現實,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扶貧開發“省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方針政策。堅持開發式扶貧,以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為著力點,以基礎建設、產業開發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為切入點,以互助資金試點、“雨露計劃”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對扶貧到戶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良好成效。

1、整村推進。實施第二輪扶貧開發以來,我區編制了《xx區XX-XX年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規劃》,啟動了第二輪100個重點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工程(其中省重點村80個,國家級重點村20個),按照國家級重點貧困村整合資金不少於500萬元、省級重點貧困村整合資金不少於300萬元的標準,XX年從首批到區148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中安排整村推進專案49個,計1213萬元,按照因村而宜的工作思路,在專案安排上突出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相對偏遠、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村,主要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主要突出產業化扶貧,以龍頭產業為依託,讓其給貧因戶提供技術、資金和資訊,提供就業崗位,提供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把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旅遊開發、茶葉開發、油茶開發與我區的特色產業結合起來,在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專案時都附加規定有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計劃,通過扶持發展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讓貧困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2、產業扶貧。堅持在冊貧困戶“首扶制度”,進一步強化小額到戶貼息貸款的扶貧力度,全面放開承貸機構,方便有發展願望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貸款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自XX年以來,累計投放小額到戶貼息貸款0.3億元,貼息150萬元。目前我區有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3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市級37家,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品牌20個,無公害產品11個,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242個。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放貼息貸款1.5億元,貼息450萬元。

3、互助資金。XX年以來,我區深入開展村民互助資金試點,通過民政註冊成立村級扶貧互助社85個,投放試點資金1000萬元,入社農戶8462戶,其中貧困戶4007戶,有效緩解了農村貧困戶生產資金短缺問題。XX年投入互助資金100萬元;在10個貧困村開展互助資金試點,貼息貸款85萬元;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個60萬元。建立健全扶貧幫扶責任制和扶貧檔案。

4、“雨露計劃”。 通過實施“雨露計劃”工程,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村退伍軍人培訓以及貧困高中生和大學生扶貧助學,貧困人口的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能有了較大提高。XX以來,區直多部門合作共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扶貧專項培訓3.5萬人(次),設立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4處,開展農村退伍軍人“碧桂園”專項扶貧培訓260人次,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475人,資助金額240萬元,利用國家開發銀行專項資金資助貧困高中生350人,資助金額達225萬元。XX年,我區進一步拓寬了“雨露計劃”培訓領域,投入資金156萬元。一是狠抓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對全年的培訓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向各鄉鎮和培訓機構下發了培訓意見,調整了培訓工種,提高了補助標準。全年完成培訓1300人,佔全年培訓任務的100%。二是按每人每年4000元至3000元標準,給全區XX年211戶在冊貧困家庭考入大專以上的大一、大二大學生髮放了教育資助金,資金總額達90萬元。三是紮實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舉辦油茶、茶葉、板栗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23次,培訓人員達1.5萬人次。

5、社會扶貧。一是注重加強與中直、省、市直機關的聯絡,爭取他們對我區的扶貧開發工作的大力支援,如國家開發銀行對我區的教育、道路、衛生、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大力的幫助,截至XX年末,累計向我區貸款餘額達10480萬元,支援建成了xx區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城南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蘇石大橋建設等一批專案;捐款574萬元建設建成一批供水、公路、橋樑、教育、防洪等公共專案,解決了專案地群眾飲水難和行路難等問題;累計捐贈318萬元,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高中學生接受繼續教育;累計捐贈兩節送溫暖資金38萬元。如淮南礦業集團幫扶獅子崗鄉南嶽廟村做好美好鄉村建設,投入資金1477.85萬元。央企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對口幫扶xx區獅子崗鄉康家埠村,目前已落實幫扶資金80萬元;二是抓好區直單位的扶貧幫扶工作,每年確定550多名副科職以上的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XX年以來,區直單位和個人累計向貧困戶扶貧捐款330萬元,捐贈物資折款450萬元,投資200萬元用於貧困村改善道路、村部改貌、生產發展。三是抓好扶貧宣傳工作,動員一批企業和我區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參與我區的扶貧開發事業,他們在我區修建“村村通”水泥路、村部改貌、學校改貌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累計捐資達600多萬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扶貧到戶認識有偏差。從目前扶貧到戶的實踐來看,工作中存在著扶貧措施不過硬,部門配合不緊密,幹部工作不合拍的現象。溯本求源,這是思想認識不統一的具體表現。一是重視不夠。組織領導是做好扶貧到戶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少數地方對扶貧到戶工作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認為只要把地方經濟發展起來了,貧困戶的一切問題也就順利解決了。因而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專案、大投入等對地方經濟有較大帶動作用的工作上,對扶貧到戶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形式上,缺乏實質上的重視和關心。二是部門認識弱化。扶貧到戶工作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但是在具體執行操作中,鄉鎮以及相關部門對扶貧到戶工作興趣不濃,片面地認為扶貧到戶是群眾自己的事,到戶工作實施起來難度大,群眾工作也不好做,以至於部門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出現了“迴避”和“踢皮球”現象。三是群眾認識有偏差。大部分群眾對扶貧到戶的真正含義不理解,認為扶貧到戶無非又是扶幾個農村能人和產業大戶,與自己關係不大,有“貧困是命”的落後宿命思想。還有部分群眾認為扶貧到戶就是把錢直接分配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思想認識不到位,部門認識弱化、群眾認識有偏差,導致扶貧到戶工作“效果不佳”。

2、扶貧到戶政策不完善。現行扶貧到戶工作機制的政策有: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小額貸款貼息、貧困村互助資金、產業扶貧、“雨露計劃”等。這些方面的政策設計是符合扶貧到戶方向的。但是,有些政策規定定在扶貧到戶的具體工作中難以落實,有的甚至存在明顯的缺陷,從而導致大量的扶貧資金不能發揮扶貧到戶的應有作用。特別是相當一部分貧困戶對現行產業化扶貧執行機制意見很大。“企業+基地+農戶”的現行產業化扶貧模式,設計雖好,但缺少對扶貧企業和大戶的有效監督和問效。從而導致大部分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的壯大和發展,與貧困戶脫貧致富關聯度不大,甚至使本來屬於貧困戶的扶貧資金變相轉為扶富扶強,群眾對此反響強烈,意見很大。

3、扶貧到戶體制不夠順。扶貧到戶工作的專案、資金渠道和參與部門都很多,如信貸扶貧資金由農行管理,以工代賑資金由發改委管理等,不少專案由相關部門負責實施和管理,扶貧系統只是間接參與。也就是說扶貧部門雖然是執行扶貧開發政策的單位,但在專案建設、資金排程等方面,只能做協調工作,無法從整體上調控。而且,專項扶貧資金安排,首先要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大局需要,區扶貧辦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這就造成了扶貧系統只有實現扶貧目標的責任,而沒有調控扶貧資金的措施和手段。由於體制不順,導到扶貧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扶貧到戶機制的幾點建議

1、正確處理區域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關係。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離不開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區域經濟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就能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和脫貧致富問題。就扶貧開發而言,解決當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應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區域經濟的發展。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要求貧困地區在安排扶貧資金、選擇扶貧專案時,要解決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在少數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不應將扶貧重點轉向更大範圍的低收入人口。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早日脫貧致富,是當前扶貧開發的崇高使命和奮鬥目標。

2、建立扶貧到戶的組織執行機制,強化社會對口幫扶。區委、區政府要統籌區直部門、鄉鎮、村的力量,形成一個“以區政府為主導、區扶貧開發部門總協調、鄉鎮配合、村委會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戶組織執行機制,強化社會對口幫扶。一是加大區直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等對口幫扶貧困村力度。扶貧部門積極牽頭組織社會成功人士開展“一對一”幫扶。二是明確幫扶重點。要重點解決貧困戶穩定脫貧問題,核心是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立比較穩定的致富專案,要結合貧困農戶實際和國家現有的扶持政策,實現因戶制宜,不提倡救濟式的簡單做法。三是強化幫扶責任。鄉鎮黨委、政府要把定點幫扶貧困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明確到責任人,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人實行定人、定點、定責包乾扶持,保證每一貧困戶都有責任人掛鉤聯絡,把幫扶貧困戶作為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行落實。將幫扶情況登記造冊,一定三年不變,貧困戶不脫貧,黨員幹部不離開,並將此項工作列入選拔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四是注重幫扶成效。對幫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廢。每年都要聯絡一批,幫扶一批,消化一批,脫貧一批,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3、整合扶貧資源,轉變扶持方式。首先要建立規範、合理、有效的扶貧管理體制,明確有關部門的扶貧開發工作職責,實現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統一管理,統一制定扶貧規劃,統籌安排扶貧資金。採取搭建“平臺”、“拼盤”的辦法,按照“整合資源、集中投入、各負其責、捆綁使用”的原則,整合扶貧、以工代賑以及其它支農資金,加大對貧困農戶扶持力度。通過整合各方資金,放大扶貧資金扶持效應,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其次要轉變扶持方式。主要是轉變扶貧資金投入方向和扶持方式。在當前國家大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情況下,扶貧資金應該轉變投入方向,要從過去主要扶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轉變到重點扶持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上來。大力扶持貧困農戶發展支柱產業、適用技術培訓和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等方面上來,要根據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不同需要制定幫扶規劃,確立投資發展方向,實施優先扶持發展戰略,切實增加貧困農民收入。力爭做到50%以上的扶貧專項資金直接投向貧困戶,重點扶持貧困農村產業發展。

4、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和小額扶貧貸款到戶覆蓋面。互助資金和小額貼息貸款是扶貧到戶的有效政策,效果明顯:一是擴大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單位數量和資金規模,力爭每個貧困村都建立生產發展互助資金;二是增加扶貧貼息資金總量,擴大小額貼息貸款到戶規模。區級貼息資金安排應不少於150萬,貼息利率應該不低於5%。在扶貧貼息工作中,牢記扶貧宗旨,面向農村,重點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5、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健全考評考核制度。首先要完善建檔立卡制度,做好農村低保物件與扶貧開發物件的有效銜接,全面掌握貧困戶生產生活基本情況,真實地反映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和他們的脫貧願望,鄉鎮政府要因戶施策、分類指導,建立扶貧到戶專案庫,報區扶貧辦備案,以利提高扶貧到戶的有效性。直接扶貧到戶的專案可分為“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發展專案和有助於農民增加收入的培訓專案”三大類。由貧困戶“看單點菜”。一是對扶貧到戶專案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啟動、分批扶持。二是安排扶貧到戶專項資金,建議省裡從每年財政扶貧資金盤中,專門切出一塊,與整村推進到戶資金、“雨露計劃”到戶資金捆綁使用,並納入考評。三是對貧困戶直接扶持的無償資金額度以1000—5000元為宜,所有扶持的專案,必須來源於專案庫,納入扶貧專項資金年度計劃範圍。四是在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投入方式上,通過多年的摸索,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比較好,先辦事後給錢。專案由鄉鎮、村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因戶制宜安排,待驗收後由鄉鎮財政所用“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其次要建立幫扶到戶工作考評制度,實行目標管理。一是以區為單位,成立扶貧到戶工作領導小組,對扶貧到戶工作進行半年一考評,一年一考核,將考核結果與下年度的扶貧到戶資金掛鉤。對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的鄉鎮、村,依照有關政策規定在扶貧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對扶貧工作領導不力,進展緩慢,年度考評為“不合格”的鄉鎮、村,取消下年度申報扶貧專案資金的資格,並在全區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轉移、挪用、拖欠、擠佔、貪汙財政扶貧資金的,必須如數追回,並依紀依法追究有關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二是鄉鎮、村要把扶貧到戶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納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與幹部職務晉升和獎勵掛鉤,通過嚴格的考評考核來促進扶貧到戶工作的紮實有效開展。

【第3篇】扶貧到戶政策措施調研報告範文

按照市扶貧局《關於開展XX年度扶貧調研活動的通知》安排部署,我局組成扶貧到戶政策調研組,分別深入到鄉鎮、貧困村組和農戶家中進行了實地調研,對貧困村、貧困戶扶貧到戶政策的落實和需求等情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在此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形成扶貧到戶政策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一、扶貧到戶工作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和綜合分析,我們感到:近年來,國家對扶貧工作進行重大調整,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以來,國家全面推行“兩項制度”銜接工作,更加關心關注民生問題,在產業扶貧、移民搬遷、小額扶貧貸款等專項扶貧工作和基礎設施、公益事業、教育、醫療、基本社會保障等行業扶貧方面,加大扶貧到戶力度,努力使扶貧政策全面覆蓋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事實證明,現階段實施的扶貧到戶政策是切實可行的。

但是,通過日常工作和本次調研活動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當前開展扶貧到戶工作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生存條件差。貧困戶大多數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資訊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這既是貧困的主要原因,又是一些貧困人口初步脫貧以後又大面積返貧的根源。二是脫貧意識低。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還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礙,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三是發展技能低。農村專業技術人員極其缺乏,貧困人口中能掌握到1-2門實用技術的群體只有很少一部分,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數貧困戶是純農戶,貧困勞動力多數從事第一產業,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五是教育負擔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要一筆不小的支出,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上學負債累累,上大學負擔就更重,極易形成貧困→輟學→再貧困的惡性怪圈,使貧困戶家庭難以擺脫弱勢地位。六是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貧困戶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一遇乾旱、冰雹、凍害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戶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

二、扶貧到戶政策措施探討

鑑於目前貧困戶存在的諸多問題,扶貧到戶政策措施的研究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應加強以下幾方面扶貧到戶政策措施的落實:

(一)專項扶貧到戶政策

專項扶貧到戶政策主要以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專案為主,在種植業專案上,扶持資金主要用於種子、化肥、農藥等,尤其是便於管理、效益好的專案要給予重點支援。發展養殖業,扶持資金主要用於種苗、防疫、場地建設,同時要求貧困戶加入村級專業合作社,走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之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不論發展何種產業,規模不要貪大求洋,而要與我縣的產業基礎、資源或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為主,有市場,有銷路,有效益。

在貧困戶的專案確定上,要通過村組幹部、農戶和產業部門技術人員共同商定的方式,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規劃,貧困戶的人口素質、經濟狀況,以及自然環境和市場情況,為每一個貧困戶提出專案建議,最終由農戶自己決定發展何種專案。通過以上方式,使確定的專案更加符合本地和農戶實際,從而有效提高專案成功率。

在資金來源上,可通過貼息貸款、互助資金、產業直補等渠道解決。同時,鼓勵農戶自籌解決一部分。

在扶持資金到戶途徑上,實行一卡通直接到戶最直接、最方便、最有效。

(二)行業扶貧到戶政策

要進一步整合交通、水務、電力、教育、衛生、國土、能源及民政等各部門力量,儘可能地加大對貧困村、貧困戶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和社會事業發展專案的投入,力求做到全覆蓋。讓貧困區域群眾早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發展增收致富產業奠定基礎。對貧困戶子女上學除了免學費之外,還應給予一定生活補助,對貧困家庭大學生實行獎勵政策,確保順利完成學業。對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對臨時性貧困給予救濟,對大病實行醫療救助,儘可能減少貧困戶家庭經濟負擔。

(三)領導幹部包扶低收入村

1.明確包扶措施。以市級、市直部門領導,縣級、縣直部門和鄉鎮領導為主導,縣直部門相配合,形成包扶領導負責協調引進專案和資金,包扶部門負責專案的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採取黨員幹部直接幫扶的形式,以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檔案為基準,分別與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承擔幫扶任務。

2 .創新包扶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因戶制宜,實施專案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科技幫扶,充分調動包扶領導、包扶單位、包扶村三個積極性。

3.注重包扶成效。對包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廢。每年都要確定一批包扶重點村,包扶一批,消化一批,脫貧一批,逐步實現低收入村脫貧致富。

4. 強化包扶責任。要把幫扶貧困戶作為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進行落實。包扶工作建立臺賬,一定五年不變,貧困戶不脫貧,黨員幹部不離開,並將此項工作做為選拔重用幹部的重要依據。

(四)扶貧到戶的組織機制

1、建立扶貧到戶的組織保障機制。縣級政府要統籌扶貧資源,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群眾主體”的扶貧到戶組織保障機制。要進一步強化和發揮扶貧領導小組作用,明確各職能部門的扶貧責任,並監督落實。

2、建立扶貧到戶的跟蹤管理服務機制。充分利用貧困戶建檔立卡成果,強化貧困戶動態管理,因戶制宜地進行扶持,對到戶扶持資金一律實行“一卡”通直達,確保貧困戶及時足額地獲得資金扶持。嚴格黨員幹部幫扶到戶制度,對於“一對一”結對幫扶的黨員幹部,要明確責任,實行不脫貧不脫鉤,確保貧困戶五年內脫貧。

3、建立扶貧到戶工作的群眾監督機制。要堅持公開、透明的工作方針,從貧困戶確定專案資金扶持到脫貧退出機制等都要堅持程式。要利用張榜公佈、網上公示等形式進行公開,使扶貧到戶工作全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4、建立扶貧到戶工作的考核機制。可由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出臺考核辦法,對各部門落實和執行扶貧到戶政策情況實行年度考核。通過對包括貧困戶能力建設、生產生活條件、產業發展、收入狀況等各方面指標的提升幅度來衡量工作成效的好壞。通過考核各級領導和部門包扶責任制的落實情況,把包扶工作與領導幹部政績掛起鉤來,進行獎優罰劣,確保扶貧到戶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五、當前扶貧到戶工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近幾年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全縣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但也面臨著一定的矛盾和困難,特別是扶貧到戶工作推進難度大,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和困難是:

(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以我縣XX年我縣貧困戶有戶27270人,由於到戶資金很少,貧困程度深,底子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壓力大,大多資金只能主要用於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其他生產發展專案就沒有資金投入了,到貧困戶手中的資金更有限了新階段扶貧開發以來 以前到重點村的資金就更少了。至於整合資金到貧困村就更困難。上級給資金部門多,安排的資金也不少,但由於各部門強調各部門的資金使用範圍,管理分散,僅僅依靠扶貧部門一家,光扶貧資金很難在改變重點村的面貌。有時扶貧資金還被整合到別的部門,資金嚴重短缺,扶貧到戶難度很大。

(二)扶持標準低,貧困戶受益面小。新階段扶貧開發方針雖然要求的是“工作到村、扶貧到戶”,可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事實上是很難落實的,到重點村的資金主要是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即便是用在到戶專案上由於扶持資金少,貧困物件多,又要強調公平,無論是生產發展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貧困戶自己配套一部分,這些戶無力配套,到戶政策就成空的了,還如扶貧貸款貼息,真正的貧困戶在銀行是貸不到款的。在現行整村推進專案選擇操作過程中,很多真正的貧困人口就因參與專案的門檻過高而被排斥在外,受益率相當低,而中等戶與富裕戶在很大程度上佔用了扶貧資源。

(三)到戶專案難規劃、難實施。貧困縣貧困人口存量大、物件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薄弱,這些都會導致到戶專案難規劃難落實。貧困戶貧困的根源主要在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穩定的收入來源又主要靠一定的產業作支撐。扶貧到戶,應首先解決產業發展問題,但如果縣域經濟沒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一個區域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基地,沒有一批明白人帶動,沒有供銷一體化服務,貧困戶的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即使是規劃了專案有資金支援也難以落實,難以實施,難以發展起來,產生效益。所以縣在發展上首先考慮的是事關全域性的大專案,集中資金建龍頭企業,實行龍頭帶動,以大帶小。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扶貧到戶再加上扶貧部門力量有限,手段單一,這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專案,如果僅靠扶貧部門是難以完成的。是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村貧困現象突出二是產業發展水平低,產業扶貧入戶率低。一是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主導產業規模小,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產品多為初級產品,增值率不高,部分產品處於微利或無利狀態,比較效益低。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低。四是產業扶貧入戶率低,享受金融支援的農戶數少,享受產業扶持的農戶佔60%, 四是勞動力素質低,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據調查發現,在參與調查的重點村中,勞動力中文化素質普遍低下, 國小佔41.7%,國中佔36%,高中佔12.7%,大專以上文化9.6%,

六、對扶貧到戶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和生產發展現狀,對於今後扶貧到戶政策落實,建議:

(一)創新扶貧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扶貧到戶的組織保障機制。縣委、政府要統籌縣直部門、鄉鎮、村的力量,形成一個'以縣級政府為主導、縣級扶貧開發部門協調、相關部門配合、農村基層為實施載體'的扶貧到戶組織保障機制。扶貧部門應增加力量,增設機構,特別是要在鄉鎮設立扶貧辦,配備2-3工作人員,專職專業的做業務工作,使扶貧工作有錢辦事有人辦事。二是建立健全扶貧到戶的跟蹤管理機制。扶貧資金應重點扶持貧困戶,對不屬於貧困戶的物件不能享受扶持,其中包括扶貧搬遷資金,貸款貼息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對到戶的扶持資金一律實行財政撥款、銀行直達農戶'一本通'的做法;三是進一步加強千名領導幹部幫扶機制。建立黨員幹部幫扶到戶制度,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把幫扶效果與評先表模、提拔晉升掛鉤。四是建立健全考評機制。科學制定考核評估機制,每個村成立一個扶貧考核評估小組,對照考評細則對扶貧到戶情況進行評估。

(二)重點扶持產業發展。

1、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是解決貧困戶穩固脫貧並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徑。貧困戶只有生產發展了,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從根本上脫貧。在扶持方式上:一是扶持種、養、加專案,每年在申報專案時,要明確規定,有30%以上的資金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種、養、加專案。種、養、加有周期短、見效快,貧困戶易接受、有基礎優勢。二要大力推進互助資金覆蓋面。試點實踐證明,互助資金是支援貧困戶生產發展非常好的平臺。三是大力培植龍頭企業。要樹立培植龍頭企業就是支援農民的意識,每個重點縣重點扶持2-3個產值過億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採取加大專項發展資金、扶貧貼息貸款力度等方式,促使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四是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讓農戶廣泛參與產業化建設中遇到的產、銷、技等方面的問題。使村企共贏、貧困戶受益。 據我縣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以村為單元,採取全面戶動,同時推進,分步實施比較好,但必須把握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實事求是的制定貧困戶扶持、發展方案和規劃,將專案真正履蓋到應該幫扶的貧困戶,將資金、優惠政策確確實實的落實到貧困戶,不能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2、扶貧本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歷史任務,雖然我們大多數貧困戶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相對貧困、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我們根據貧困戶也是人的四種需求(生存需求、生產需求、精神需求、實現理想需求)進行初步概算,對貧困戶直接扶持的平均額度在4-5萬元/戶比較合適,其構成為:一建三改0.5萬元,發展經濟3.5-5萬元,當然這些不能把公路、基本農田建設、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計算到其中,其操作辦法可採用:成立農村貧困戶聯盟生產發展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和五戶連戶形式進行。

3、在對貧困戶扶貧資金的投入上,銀行或信用社雖然在有國家貼息時,其仍然是扶富不扶窮,90%以上貧困戶根本不可能從銀行或信用社得到信貸資金幫助和扶持,所以,對貧困戶的資金扶持上主要是財政扶貧資金,在其投入時,可為貧困戶基礎設施建設——一建三改投入無償資金1 萬元,為其發展生產和產業建設投入1-5萬元。這些資金在投入時,首先由村民代表按國家標準評選出貧困戶,在由村、鄉將花名冊報縣政府,在縣政府核審屬實後,一次性將扶持資金撥付到鄉鎮財政所,再由鄉鎮扶貧工作員、財政所工作員、縣駐村幹部、鄉駐村幹部、村主要幹部直接對貧困戶扶持使用,對貧困戶多元化投入資金除財政扶貧資金外,目前尚未其它渠道來源。

4、我們現在的扶貧模式是“參與式”扶貧,既然是群眾參與,那麼在以村為單元的專案選定過程中,既有黨員代表、群眾代表、貧困戶代表參加,他們本來對自村的貧困戶都十分清楚,再加上每個村選擇的專案等也都進行了公示,因此,在對貧困戶制定“扶貧政策專案選單”時,首先應根據貧困戶的文化程度、勞動力構成、家庭經濟狀況、社會資源狀況選定不同的扶持專案,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建議讓貧困戶“看單點菜”。

最後是到戶途徑:實行扶持資金直達。按照農戶申請、村委會推薦、鄉鎮申報、扶貧部門考察論證能否扶持並確定扶持標準、立項的程式,確定每年扶持的物件和範圍。對立項扶持的農戶,專案完成經驗收後,扶持資金直達該農戶。

2017鄉村街道扶貧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