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新版多篇】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新版多篇】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一

一、加強社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社群工作領導核心的要求。社群黨組織只有重視自身建設,在領導社群發展中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斷增強領導社群工作的能力,才能承擔起領導全面推進社群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群的重大任務。

二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需要。新形勢下的社會管理給社群黨組織提出了一系列挑戰。程序務工農民、流動黨員,以及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矛盾衝突等等這些新問題、新矛盾,迫切需要加強社群黨組織建設,提高社群黨組織在社群各項工作中的影響力、滲透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三是先進性純潔性的要求。新形勢新任務對社群黨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保證社群黨組織在社群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保證社群黨員在社群建設中的先鋒模範和榜樣作用,必須不斷加強社群黨組織建設。

二、奎屯市社群建設和社會服務管理的優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思想統一,奎屯市委、市政府已將社群建設工作列入到年度考核目標中,與各部門、各單位簽訂了責任狀,全市上下已形成積極建設社群的共識。社群黨組織、居委會與黨委政府和各部委辦、社團群眾組織的關係密切融洽,社群建設和服務管理形式多樣化,充滿生機。社群建設隊伍有生氣有力量。社群建設穩步發展,各項工作載體多樣化。社群建設的基礎設施逐年增加,活動平臺逐年增多。

三、當前奎屯市社群黨組織建設和服務管理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社群的黨務工作者認識偏差,有畏難情緒和應付思想。認為社群黨組織主要是領導和管理社群事務,不清楚社群黨建和社群建設、社群服務管理的密切關係,致使社群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不清晰,主要任務和職責不明確,黨的建設存在盲目性,缺乏系統性、連續性、永續性。

(二)組織機構不健全。一些非公經濟組織、社會團體、中介組織中黨組織不健全,有的黨員只交黨費,不過組織生活;一些黨員組織觀念日漸淡漠,思想上、行動上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成為不合格黨員。

(三)社群黨組織活力不足。社群黨組織活力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有:相當多的社群黨員對社群黨組織認同感不強,部分屬社群黨組織直接管理的離退休黨員、流動和下崗失業等特殊群體黨員人雖然在社群,但思想上還不能接受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群人”的現實,不願融入,參與社群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四)社會化服務和管理存在的問題。一是社群管理行政化的趨勢不但沒有緩解,而且日益加重。現在社群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是在承接計劃生育、流動人口管理、勞動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行政管理服務工作。社群管理行政化趨勢日益嚴重,社群工作行政工作日趨增加。二是各部門配合協調的觀念差。黨委政府各部門在服務工作延伸進社群的過程中,都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出發,各行其事,各發自令,導致社群工作重複負擔沉重。三是社群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社群幹部普遍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社群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服務協調能力等方面與實際工作需要存在較大差距,急需提高。

四、對策思路

(一)社群黨務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具備現代文化觀念

一是責任理念。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橋樑紐帶作用,把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協調起來,把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組織起來。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因素、激發社會活力。社群黨組織要採取“非權力”的領導方式履行組織、指導、協調社群工作的責任。發揮黨組織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的作用,保證社群建設和各項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是強化服務理念。社群黨組織要學會運用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開展工作。儘可能通過對話、溝通、協商、協調等群眾樂於接受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團結、凝聚民氣。

三是樹立區域理念。社群黨組織應改變單一居委會黨建的思想,協調建立以社群黨組織為主體,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各類組織中的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大黨建工作格局。積極協調各方力量,保證本轄(社)區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四是明確有限理念。社群黨組織要改變過去“什麼都管、包辦一切”的方式方法。由“替人民作主”向“支援、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轉變。要支援社群自治組織依法自治,通過健全和完善社群民主管理體制,培育居民自治意識,增強自治能力,在依法自治中推動社群發展。

(二)創新社群黨組織資源整合方式

首先,要理順社群黨組織與街道黨工委的關係。街道黨工委與社群黨組織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街道黨工委應從政治、物資、經費上全力支援社群黨組織開展工作。社群黨組織應自覺接受街道黨工委的領導,按照街道黨工委的要求和部署,搞好社群建設和服務管理工作。

其次,要理順社群黨組織與社群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派駐社群工作站、社群內群團組織的關係。社群黨組織要加強對居委會、工作站和群團組織的領導。充分保證居委會的自治;支援工作站履行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調動各種群團組織維護群眾權益的積極性,鑄造社群建設的合力。

再次,要理順社群黨組織與駐社群單位黨組織的關係。加強協調共建。組建以社群黨組織為主體,駐社群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群黨委或黨總支,統攬協調社群黨的建設。打破過去單純按隸屬關係開展工作、封閉管理的思維定勢。形成一個由社群黨組織牽頭,社群事務共管、社群穩定共保、社群資源共享的區域大黨建的工作新格局,推進社群黨組織建設和社群各項工作不斷上新臺階。

(三)加強社群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

首先,要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形式,把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黨員選拔到社群黨組織中來。尤其要選好配強社群黨組織書記。要繼續探索完善從機關選派、從企事業單位聘任、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任、從社會上招聘的方式,精選一批年輕優秀願意從事社群工作,立志為社群群眾服務的年輕黨員到社群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的社群黨務工作者隊伍。

另外,要繼續加強加大社群做為培養幹部基地的力度,讓社群黨員幹部有不斷進步的機會。制定政策在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時,優先社群黨務工作者或在社群工作者中進行定向招選。

(四)加強和創新社群服務管理的建議

一要統一社群承擔政府職能部門服務工作的事項。社群在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承擔協助城市基層公共行政事務管理和服務的職責,凡依法應由社群協助的事項,應必須通過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安排部置。各政府職能部門不容許直接給社群安排工作。凡需社群承接的工作必須為社群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做到費隨事轉。

二要建立完善社群管理服務體系。整合社群區域各方、各單位的黨建資源和力量,形成社群區域大黨建的格局,推動社群區域各項工作;完善社群綜合服務中心(站),增強社群的服務能力;以服務群眾為宗旨,貼近群眾,為群眾服務。要通過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推進社會管理和服務創新。

三要真正紮實為民辦實事。開展各項服務。認真做好低保、計生、勞動保障等相關民生工作,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紮實“送政策”、“送科普”、“送文化”、“送法律”等活動,提高為群眾服務的能力。密切聯動轄區企業,加強對居民群眾的幫扶,促進共駐共建。積極主動持續各種慰問和節日走訪等互動活動,為困難戶、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排憂解難。

四要加強維護群眾權益力度。圍繞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排查整治突出問題。利用社群“愛心傾訴談心”室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群和諧穩定。

五要加快推進社群民主建設。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廣泛推進社群居民參與、民主協商。堅決落實政務公開、財務公開、黨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群黨務工作者和黨員的監督制約機制,促進社群民主和諧。

六要加快社群資訊化建設,構建社群管理服務資訊平臺,提升社會管理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利用網路平臺傾聽群眾意見,及時與群眾交流溝通,引導網路民意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建立統一的社群管理服務平臺,形成全面覆蓋、動態管理、聯通共享、功能齊全的社會服務管理資訊系統

(五)積極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要充分發揮遠端教育的作用,利用遠教平臺資源優勢學理論、學知識、學技術、學科學,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身心健康指數。要成立理論學習組、政策形勢宣傳組、居民實用知識技術培訓組、群眾文藝骨幹等學習組。社群黨支部負責理論知識、政策形勢學習活動,黨員、居民骨幹負責實用技術和群眾文化學習活動。結合工作需要學,聯絡實際學。向廣大居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居民群眾文化素質。

通過建設型黨組織、學習型社群,增強黨員居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社群意識、大局意識,提高黨員和社群工作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促進社群各項建設。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二

企業是社會發展的基本物質載體,同時企業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基本就業載體,就企業而言,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因此,社會的和諧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企業和諧程度的影響,可以說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企業要積極構建和諧氛圍,從而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企業的和諧包括內和諧和外和諧兩部分,其中內和諧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部門、組織、員工、管理者等之間要共同努力,共同奮鬥,實現企業的和諧發展;企業的外和諧是指企業要與社會、環境等相互和諧,以實現共同發展。

企業小區要以營造和諧社群為核心,企業首先要做到,堅持“以人為本、為住戶服務、為住戶辦事”的工作原則,以服務社群居民,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為主要任務,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真誠地為社群居民提供服務,從而促進和諧社群的構建。其次,為加快和諧社群的構建,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進行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另外,依據企業向心力的優勢,挖掘發揮離退休員工發揮餘熱,定期組織開展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的業餘生活,提升榮譽感,培養一批熱心助民、樂於奉獻的樓棟長,從而實現和諧社群的構建。

社群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因此,在開展社群管理服務工作時,必須以社群居民為主體,將社群管理和群眾的意願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以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為主要工作任務,確保社群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時,企業還要加大對管理人員的。教育,強化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逐步扭轉住戶對企業的依賴和該擔當的責任和義務,讓廣大社群居民感受到企業的關愛,自覺接受管理,從而為和諧社群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防止火災、偷盜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和諧社群的構建,企業要積極組織社群居民開展群防群治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義務巡檢職責,將社群巡檢工作落實到各個角落,避免火災事故或者刑事案件的發生。管理人員還要積極組織居民開展文化活動,如居民學習太極、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從而豐富社群居民的生活活動,為社群居民營造和諧的生活氛圍。

要想加快和諧社會的構建步伐,就需要將民生放在首要位置,為民解憂、為民謀利,積極幫助人民解決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企業要努力改善社群面貌,堅持“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盡心盡力為民辦事”的工作原則,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大力整治社群環境,維修公共設施,做好文化宣傳和建設聯絡科普醫療等服務站點,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真心實意地為社群居民提供服務。

要加大對特困居民的關心力度,對於特困戶,要積極開展幫扶、捐款、捐物等活動,幫助困難居民改善生活,讓困難的居民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和關懷。對於殘疾和低保人員,要按規定申請補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從而有效地促進和諧社群的構建。

目前,我國正處於大力建設、大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種社會矛盾相互疊加,群眾利益訴求呈多樣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利益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就需求協調好各個方面的利益關係,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堅決打擊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不良之風,從而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要建立完善的群眾利益調解機制,完善民主決策流程,推行公共決策公示制度。深入基層,瞭解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對物業費、電梯費、停車難等熱點矛盾,最大限度在基層、內部化解,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於某些重大決策,參照國家相關法規,做好風險評估工作,並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從源頭上化解群眾利益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構建和諧企業和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同時這也是我國新環境下的重要戰略發展目標,和諧社會的構建,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以和諧社群為核心開展工作,營造豐富的生活活動,積極地幫助困難居民,完善企業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通過企業社群管理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從而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三

一、基層社群社會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顯和擴大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社會轉型、企業轉制和政府轉變職能,社群在整個社會管理和建設當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新的載體和平臺只能是城鄉社群。因為隨著改革的推進,社會流動性加速,社會開放度顯著增強,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集聚到了社群,先是無單位歸屬人員,如個體工商戶、進城務工人員,之後是下崗失業人員、企業離退休人員,再後來是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以及優撫物件、低保人群,這些群體對社群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社會事務沉澱到了社群,不僅有居民之間的自治事務,有本社群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而且原來由政府和單位承擔的大量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也逐步下沉到了社群,如勞動就業、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保障、法律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體教育、社群安全、流動人口管理等。

事實上,社群已成為政府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須臾不可少的好幫手;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需求需要社群來滿足,居民的很多需求政府無力去做,市場因無利可圖又不願去做,只能由社群去做,社群因最瞭解居民的需求變化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改善民生的依託在社群,社會穩定的根基在社群,化解矛盾的平臺也在社群。社群在協調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等諸方面,具有其他單位或組織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社群管理是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或基礎平臺,作為社群建設的牽頭部門,理應把社群工作擺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城鄉社群是基層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平臺

黨中央對社會管理的總體要求是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合力。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對黨委領導和政府負責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建立了社會管理工作領導體系,構建了社會管理組織網路,制定了社會管理基本法律法規,初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制、經驗和做法,但對社會如何協同、公眾如何參與尚未形成共識,也還未找到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從我國曆史傳統和制度經驗看,城鄉社群是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一個最有效的平臺。

社會自治有深厚的社會基礎。現實中,我國農村社會生活中有村民自治,城市社會生活中有居民自治,在未來基層管理中推行社群自治,在城鄉社群中實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善治格局則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一則是因為城鄉居民在社群參與社會管理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城市有《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這兩部法律是我們城鄉居民能夠有序參與社群管理或者基層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保證每個居民能夠在法律的保障下有序參與基層社會事務的管理,體現自己作為國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二則是因為在社群這個層面,每個城鄉居民都可以參與,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參與權。這與其他層面的社會管理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中央和省級層面,居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只能通過自己選出的人民代表來參與管理,自己無法直接參與,但是在基層,我們國家規定居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選舉可以一人一票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成員,決策和管理可以通過村民會議或居民會議,監督可以通過村務公開、民主評議等方式。這是我們國家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參與就使得我們基層社會管理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也能保證我們這種管理是民主的、廣泛的。三則是因為城鄉居民在社群這個平臺參與,與居民的利益密切相關。

可以說社群的每一項重大事項和重大決策都跟居民有直接的利害關係,都或多或少影響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社群事務管理得好不好,服務周到不周到,居民群眾都非常關心、關注。實踐經驗表明,社群的公共事務要處理好,離不開居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參與越多、越廣泛,問題就越容易解決,越容易得到居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援。所以城鄉社群是我們城鄉居民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的一個有效平臺。

三、強化社群管理加強社會建設重點是提升服務功能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認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群管理和服務體制,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創新以社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社群組織體系。根據居民結構和服務需求,大膽創新組織設定方式,加快社群黨組織、自治組織全覆蓋,健全社群居民委員會下屬的委員會,規範社群專業服務機構,積極培育社群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健全社群組織體系,提高居民的組織化水平,實現對社群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隙管理。二是創新以社群參與為重點的社群管理體制。要推進街道管理體制創新和鄉鎮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推行社群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切實履行政府在社群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要堅持以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帶動社群居民民主,規範基層政府與社群組織、社群組織與駐區單位、社群組織之間的相互關係,完善社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群居民自治制度。三是創新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社群服務模式。要整合社群服務資源,打造為民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推進政府公共服務覆蓋到社群,積極組織社群成員開展志願互助服務,大力發展商業性便民利民服務,建立健全社群服務體系,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四是創新以增強凝聚力為宗旨的社群文化建設。要建設社群讀書、閱報、上網、健身、文體活動場所,配齊裝置設施,支援社群居民創辦文化體育類社會組織,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社群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積極開展“一社群一特色”、“一社群一品牌”和學習型社群建立活動。五是創新以專業化、職業化為目標的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依章依法選齊配強社群(村)“兩委”班子成員,根據工作需要配齊配強社群專職工作人員,擴大社群工作人員的來源渠道,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優秀人才到社群工作,積極推進社群工作者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優化社群工作者人才結構。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四

為保證社群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轄區內群眾提供規範、便捷、優質、高效的一站式公共行政服務,結合社群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職能

社群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是社群管委會為進一步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推動行政審批與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持續提升審批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而設立的公共行政服務機構。為實現行政業務集中稽核,社群根據相關部門職能擬在中心設立6個服務視窗,分別是:黨政辦服務視窗、經濟發展辦公室服務視窗、社會事務辦公室(民政、文衛體)服務視窗、社會事務辦公室(計劃生育)服務視窗、就業和社會保障辦公室服務視窗、工商所服務視窗。

二、服務原則

1、政務公開。各進駐部門對應的服務視窗要具體完整地公開辦事流程,明確申報事項所需的材料、條件、要求和收費規定等,通過設定公告欄或印製“辦事指南”等形式公佈並作出明確承諾。

2、一次性告知。各進駐部門對應的服務視窗負責辦理本部門的所有行政審批、稽核、核准事項,實行一個視窗對外。每一審批事項由相關部門視窗一家受理,受理視窗應當核對申報材料是否齊全、完整,確定受理件類別,並向申辦人一次性說明辦理程式、需要申報的材料等事項。

3、限時辦結。各部門服務視窗按操作流程和承諾的辦理時限辦結審批事項。各部門應保證各審批、稽核、核准、備案事項一律在中心受理,大部分事項現場辦理,現場確實無法辦理的,由視窗人員負責全過程流轉,按承諾期限辦結並答覆。

三、管理制度

1、作息及考勤制度。中心工作人員作息時間、考勤及請銷假制度嚴格按照《社群機關考勤管理制度》執行。

2、中心輪值制度。值班主任由社群班子成員輪流擔任,值班員由視窗工作人員輪流擔任,任值一週。每週五下班前當值主任與下週值班主任進行交接。每月25日前黨政辦在OA和中心公告欄上公佈下月值班表。

(1)值班主任職責:值班主任採取值班視窗巡查制,具體負責處理帶班期間行政服務中心的事務處理和上傳下達;對中心突發情況進行應急協調;接受效能投訴等。

(2)值班人員職責:負責中心大廳開門關門和衛生保潔工作;工作日需至少提前半小時到崗,做好中心的各項準備工作;協助值班主任處理突發性事件;下班前負責清場並檢查遺留物品和辦公場所的照明、空調及辦公設施的電源是否已經關閉,門窗是否關好,排查安全隱患等。

3、AB崗制度。指在工作日內中心視窗服務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各崗位A崗責任人因特殊事由不在崗,應通知B崗責任人接替頂崗並向部門負責人報告。

四、紀律要求

1、進駐中心的各部門是行政審批事項的執法主體,視窗服務人員接受原部門領導,日常工作接受中心值班主任協調。

2、中心工作人員應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廉潔勤政,禁止中午喝酒,不準接受服務物件的宴請和饋贈。

3、中心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按照辦事程式、辦理時限以及“中心”服務原則辦理各類行政審批,為服務物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違反管理規定的,將追究當事人責任並嚴肅處理。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五

社群作為城市的基本細胞,是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活動最為重要的平臺,特別是在眾多的“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的今天,社群在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積極強化社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必將是社會管理創新整體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近年來,XX區結合自身特點,在加強社群建設,推動社群社會管理創新上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XX區社群基本情況

XX區現有城市社群53個,農村社群21個。共有社群工作人員2104人,其中民選社群工作人員352人,公益崗位人員1318人,“4050”基地人員434人。社群公共服務用房總面積32096平方米,平均面積583.6平方米;農村社群公共服務用房總面積1.61萬平方米,平均面積達到700平方米,每個社群的室外活動場地均達到4000平方米以上。

社群組織管理機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通過選舉產生的社群黨組織,負責領導社群各項工作;二是由社群居民和轄區單位代表組成的社群成員代表會議,每年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社群重要事項;三是由社群居民選舉成立社群居民委員會,負責處理社群日常工作。其中,社群居民委員會下設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社群居民訴求中心,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承接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下沉到社群的各項公共服務和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化為民服務;社群居民訴求中心受理承辦居民各種意見和建議。

二、XX區加強社群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

社會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與服務,XX區從這一角度出發,積極搭建管理與服務的載體和平臺,建立了完善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形成了居民意見有人聽、問題有人管、訴求有人接的新機制,使管理與服務更加貼近群眾、惠及群眾。

一是建立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全方位服務與民。為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XX區投資5000餘萬元,建成了一個1萬平方米集黨務服務、行政服務、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大廈設有60多個服務視窗和部門,涵蓋了黨建綜合、行政審批、民事辦理、公共服務、社會動員、維穩調解、效能監察、教育培訓等8大功能,以此作為全區社群社會管理的工作的中樞機構、服務民生工作的指導調解中心、強化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加強群眾工作的堅實基地,為實現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居民“三服務”的工作目標提供平臺保障。

二是建立社群事務受理中心,暢通居民訴求渠道。以社群事務受理中心和民生服務網路中心為平臺,在各社群設立了社群事務受理中心,及時接收、辦理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在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設立了民生服務網路中心,開通為民服務和訴求熱線,隨時瞭解居民的訴求。同時,還通過政府的網站、信訪大廳、區長公開電話、局長接待日、讀報讀網活動,全面瞭解群眾訴求,變上訪為下訪,及時發現問題,全方位、無障礙地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三是成立居民事務協調機構,解決居民矛盾糾紛。在每個街道建立了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在社群成立了居民事務協調委員會,協調化解社群內的居民矛盾糾紛,實行領導幹部大接訪進社群,定期開展問題和隱患排查。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在社群配備了“百姓法律顧問”,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每20-40戶設立了1名和諧促進員,開展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的日常調處化解和社情民意的及時報告。

四是構建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根據街道社群的轄區居住人口狀況、出租屋數量、社群管理工作難易程度等情況,確立了城市管理網格,將轄區以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大型商(市)場等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並實行“一格三員”的管理模式。即每個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社群)、網格協管員(居民)、網格督導員(街道),把人、地、物、房、情、事、組織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實現社群管理的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和社群服務的零距離、全覆蓋、全天候。在網格化基礎上,每個社群的服務中心實行“1+10”社群服務模式。即:在社群服務中心協調下,整合綜治、公安、民政、衛生、計生、勞動保障、社保、醫保、婦聯、物管等十個部門,為社群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使“社群化”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五是建立民情輿情收集反饋制度。網格管理“三員”負責民情輿論的收集、報送、反饋等工作,隨時採集“8+x”資訊,按時上傳。“8”是指本格戶籍人數、常住人數、流動人口、就業、社保、計生、教育、物業等8項固定資訊,“x”是指群眾訴求、安全隱患等特殊資訊,街道、社群做到動態掌握、全面瞭解群眾特別是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實際情況, 根據職責及時響應處理,進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動態化水平。

六是構建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行“傳統+科技、民警+群眾、執法+服務”的工作機制,建設街區防控網、社群防控網、虛擬社會防控網,實行“網格化”治安巡防模式。結合天網工程,定期對治安混亂區域、場所和部位進行排查整治,並對新建住宅小區嚴格實行了“技防准入”制度。

七是實施社會化養老工程。XX區在興建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社群助老行動,在社群建立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娛樂室,為社群老年人提供娛樂休閒場所,壯大志願者隊伍,發揮廣大志願者的作用,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對獨居、空巢老年人開展“一天一敲門、關愛進家門”志願活動,依託社群資訊化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幫助、電子購物、醫療優惠等各項服務,確保老人安度晚年。

八是創新散舊棄樓物業管理模式。XX區對無物業管理、樓棟相對集中、近3-5年內沒有意向拆遷的、群眾參與積極性較高的散舊樓宇,採取點、線、面的推進方式進行了模式探索。實行居民自治管理、政府引導後轉交物業管理、棄管恢復管理的三種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北安社群為例,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4個月以來,為居民解決供暖、供電、供水、燃氣等生活問題127項,新的管理模式得到居民的認可和好評。

三、強化社群社會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的不斷向前推進,一些制約社群社會管理服務持續改善的因素也日益凸顯,成為阻礙社群發揮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重要職能的障礙。

(一)社群經費保障問題

社群工作經費作為支撐社群開展工作的重要資源,是社群發揮管理服務功能的先決條件。按照現行的社群經費保障模式,其來源應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省市區各級政府的投入,如:社群辦公活動經費、政府職能延伸工作經費、集體獎勵經費;二是社群提供便民服務所得的服務收入,如興辦超市、早餐點等的收入;三是社群單位和成員的贊助和募捐等收入。在這三部分中唯一穩定的是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但也存在政府職能延伸而工作經費不同步保障的情況,而其他兩方面的經費來源數量上寥寥無幾,且很難形成穩定的經費來源。

(二)社群人員隊伍管理問題

隨著社群工作內容不斷豐富,範圍不斷拓展,社群工作人員隊伍日漸壯大,XX區的社群工作人員從2008年以前的395人,增加到2104人。其中民選社群工作人員352人,公益崗位人員 1318人(低保、勞動、婦聯、殘聯、工會、治安、服務員),“4050”基地人員434人。除社群民選委員外,在公益崗位人員招聘和工資待遇等方面,均由勞動部門負責,導致了兩大問題:一是民政用人不招人,對人員素質入口關沒有決策權,勞動部門招人時,對於人員素質的要求與社群當前所需公益性崗位具體標準沒能對號入座,有時是人招到了,卻無法勝任指定崗位的工作;二是民政管人不管待遇,對於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工資等相關福利待遇由勞動部門負責,社群在人員管理上,很難使用經濟槓桿加以制約和控制,公益性崗位人員統一管理缺少制約性,給社群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社群負擔過重問題

社群履行的管理和服務職責有十四類,分別是:

(1)宣傳貫徹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

(2)發揮社群自治組織作用,執行社群居民代表會議的決議;

(3)協助政府部門或者他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如低保、勞動保障、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公共服務;

(4)組織居民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建設人際關係和諧的文明社群;

(5)扶持和發展社群服務業;

(6)監督物業管理企業,指導業主委員會工作;

(7)協助維護社群治安;

(8)整合社群資源,發展社群公益事業,如:養老服務;

(9)加強社群救助保障等社會事務的管理;

(10)反映社情民意,評議和監督政府部門的政務工作,維護社群居民的合法權益;

(11)協助政府部門做好普查、調查等工作;

(12)完成區政府交辦的事關全域性的臨時性工作;

(13)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

(14)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各類工作職責細分後,工作任務總量達到300餘項。此外,還承擔了大量的迎檢、考察、調研等任務,以及上級單位、部門交辦的各項事務,造成社群負擔較重。

四、進一步做好社群社會管理的幾點建議

為使社群社會管理水平再上一個臺階,真正發揮社群在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在綜合考慮現存問題的基礎上,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社群經費保障,拓寬經費來源渠道。一是建議省市區科學編制社群發展規劃,將建設和發展社群的資金納入預算,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避免擠佔、挪用等狀況的出現。二是在保障基本投入均衡的前提下,採取以獎代投的方式,圍繞社群各項管理服務職能,科學設定獎項,引導社群開展管理服務活動。三是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在各級政府或政府部門向社群下派任務、交辦事項的同時,必須將履行該項工作所需的經費及時撥付,以免擠佔社群正常工作經費,造成社群正常運轉受阻。四是建議鼓勵社群開辦便民服務專案,如超市、早餐點、託老、托幼等有償服務,也可以引入社會資金興辦上述便民服務專案,並將利潤(或利潤分成)作為社群資金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允許並鼓勵社群吸收轄區內外的定向捐助,為社群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經費保障。

(二)規範社群用人程式,強化相關人員管理。在社群公益崗位人員的招聘上,建議採取一體化模式,即無論任何單位或部門向社群派駐公益崗位工作人員,在最後確定招聘人選時都需要至少由民政、人社、派駐部門三家聯合進行。各公益崗人員在業務上接受派駐部門的指導,在日常管理上,由所在社群統一管理,接受街道社群考核,社群在人員去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實現人員管理上的條塊有機結合。在執法大隊、保潔大隊等與社群密切相關的人員管理上,業務、財務上受派出部門管理,社群參與其考核,並根據其服務社群表現對進退留轉提出建議。並將網格工作組組長、黨組織聯絡員、網格管理員、治安員、經濟服務員、環境監督員等網格工作人員日常管理與考核劃歸社群進行統一管理,具體管理辦法與本社群的公益崗位人員相同。這樣,使社群的人員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做到統一規範,更好地服務居民提供可靠的人員保障。

(三)減輕社群工作負擔,明確社群權責。針對目前社群工作負擔沉重、行政性事物繁多的現象,建議適當給社群減負。把那些重複的、形式的、無效的、多餘的“活”減去,以集中精力為社群居民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一是建議社群去行政化,逐步減少行政事務對社群工作的牽絆。二是規範對社群的考核。目前各級、各部門對社群的考核、檢查、評比名目繁多、且口徑多部統一,特別是對基礎材料及薄冊的考核,更是令社群應接不暇。因此建議將對政府各部門的考核不要落到社群,要直接由各部門承擔。對社群的考核要進行合併統一,爭取做到一個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一個考核實現基本工作全部覆蓋;各項考核指標的設定上要緊緊圍繞社群工作的實際;並且要做到重實際輕簿冊。三是儘量避免將政府部門工作強加給社群。嚴禁各部門直接向街道、社群下派任務。確需向辦事處、社群佈置的工作任務或者新增考核評比內容的,應經主管區級領導稽核批准,以政府名義統一下達。只有這樣,才能使社群能夠有精力,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服務民生,為轄區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事情。

(四)整合各項資源,形成管理服務合力。加強社群建設,提升社群管理服務水平,並不意味著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更多是一種資源整合,或者是發揮資源的潛在作用。從XX市區的情況來看,至少有兩項資源是可以為社群管理服務效率提升創造便利條件的。一是正在建設的天網工程。遍佈大街小巷的攝像頭,不僅應作為打擊犯罪、提供線索的有力武器,還應該發揮其在城市精細管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市容環境狀況的快速巡查、群體性的事件的及時發現等。二是在各社群已經架設起來的內網資源。目前,全市各社群間的內網不僅網路速度較高、安全性較好,但該項資源在全市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建議將其作為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率的技術手段迅速加以整合,用於資訊上報、任務下達、視訊會議、工作協調等方面,提高社群管理資訊化水平。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六

一、社群的概況

1、物業情況

該小區於XX年9月竣工,開發商與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定前期物業管理合同。該小區為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54,綠化覆蓋率為39.6%,綠地面積為7321平方米。現有居民3171戶,11620人。同時,區內還有超市、商店等配套設施。

2、管理模式

下關鎮龍泉新區採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居民自治模式。社群每年召開一次業主大會,討論決定業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關事項。業主大會閉會期間,授權業主管理委員會執行大會決定事項,處理日常管理事物、協調各方關係,並向業主大會報告工作。業主大會由本龍泉新區內年滿十八週歲的全體業主以及直轄公房的法人組成。業主管理委員會由各小區業主選擇的小區業主代表小組成員組成。並通過各住宅小區代表小組成員的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4名,執行祕書1名。

3、特殊情況

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是一個商業性的住宅區,業主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單位,彼此間互不相識。傳統依靠單位管理的模式或街道辦事處的模式難以實行,因此不得不尋找全新的方式。

其次,整個小區位於公路兩側,屬於半開放式住宅區,給社群的治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調查情況

在調查期間,我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對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龍泉新區部分居民進行雙向調查,經認真分析後,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絕大多數居民對小區治安狀況感到滿意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下關鎮龍泉新區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小區,社群的治安工作有較大難度,但經過雙向調查後發現,龍泉新區的治安狀況良好,絕大多數居民對小區治安狀況感到滿意。根據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及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資料,從XX年至今,龍泉新區的發案率控制在5起每年,發案率之低在同類社群中遙遙領先。通過對居民的問卷調查分析,大概有95%的居民對社群的治安狀況感到滿意,只有5%的人選擇基本滿意,無一人表示不滿意。

2、物管公司與居民在物管費用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3、大部分業主參加了業主大會,但競選熱情不高

在與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主要成員的交談中,他們反映了一個普遍的擔憂,就是業主們的競選熱情並不高,每年都是重複的候選人,有些職位甚至出現人選的空缺,他們擔心如此下去,會影響到社群民主的構建。

針對此情況,我專門在調查問卷中設定了此問題,大部分的居民表示能夠參加每年的業主大會,但90%的業主對競選職位不感興趣,其原因基本上都是忙於工作,無暇顧及社群事務。

4、居民之間互不相識,鄰里關係冷淡

上文已經提到,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是一個商業性的住宅區,業主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單位,彼此間互(本站★)不相識。同時,業主管理委員會及物管公司沒有組織相應的活動,居民沒有機會相互認識,造成了鄰里關係冷淡,社群氛圍不濃厚的局面。75%的業主希望業主管理委員會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但業主管理委員會及物管公司都表示日常事務太多,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三、龍泉社群管理模式的優勢

1、自治模式能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

民主建設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至關重要,民主狀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程度。特別是近來,“基層民主”成為我國政治領域出鏡率較高的一個名詞,居民自治是我國構建“基層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泉社群採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居民自治模式。每年召開的業主大會使每一個公民都擁有表達自我主張、行使自我權力的機會,同時每一個居民都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經過這樣長年累月的民主鍛鍊,民主意識會逐步深入人心。這樣的自治模式既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的難題,有起到了培養公民民主意識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2、選舉產生的業主管理委員會更能獲得業主的信任

業主大會由本龍泉新區內年滿十八週歲的全體業主以及直轄公房的法人組成。業主管理委員會由各小區業主選擇的小區業主代表小組成員組成。並通過各住宅小區代表小組成員的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4名,執行祕書1名。

業主管理委員會的所有管理人員都從全體業主中產生,並且人選有大家確定,

選舉產生的業主管理委員會比其他方式組成的組織更能獲得業主們的信任,有利於社群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業主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本來就是社群的居住人員,他們能真正代表居民的利益。

3、業主管理委員會與物業公司的聯合便於管理

業主們通過業主大會選舉出業主管理委員會,又由業主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代表廣大居民選擇物管公司進行日常管理。這樣的模式有兩個好處,其一,當物管公司出現問題時,或業主對物管公司有意見時,業主管理委員會能代表居民與物管公司取得及時的聯絡,協調雙方關係;其二,業主管理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都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與精力顧及更多的事務,將一些管理許可權委託於物管公司,能更好地對社群進行管理。

四、就龍泉新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1、三方要加強交流與溝通

龍泉社群每年召開一次業主大會,但除此之外,業主與業主管理委員會及物管公司再無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因此,在這一年當中,社群就會積壓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比如說,物管公司與居民在物管費用的問題上存在分歧,這時候,溝通就要發揮作用,物管公司應及時向居民公佈資金流向,或與業主管理委員會的成員進行商議。

我建議,該社群應建立更多的溝通機制,以便於三方的交流與溝通。

2、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制度,並向業主宣傳

很多小區之所以頻頻出現一些問題,究其原因就是由於現在的法律尚未健全,而且很多企業都沒有嚴格執行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認為這些規定脫離了自己的實際,覺得很難實施,從而導致很多不該犯的錯誤出現,吃了官司。認為很難執行就放棄,按自己的辦法實施。這樣是很不對的,不僅僅對自己的公司不利,對業主也很不利,會侵犯業主的權利。

因此,我建議物業管理公司能夠出更多的關於物業管理方面,關於業主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的宣傳欄,讓業主們能更好的認識和了解物業公司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促使他們更自覺,更好地遵守法律的規定,服從物業公司的管理。或者可以作為小區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播放相關的電影,這樣既豐富了業主的文化生活,又達到了宣傳的目的。如果能這樣做好,我相信,關於物業公司和業主,業主和業主的糾紛會變的越來越少,小區的生活環境會演繹更多的和諧。

3、應給社群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提供適當補助或獎勵,激發居民參與管理的熱情

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志願服務,不收取任何報酬。調查結果已經充分顯示,儘管居民自治模式給業主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但多數居民仍不願參與社群的管理工作。如此下去,對社群的管理工作及其不利,居民自治的模式也可能難以繼續維持。所以,我建議應給社群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提供適當補助或獎勵,激發居民參與管理的熱情。同時,一些沒有工作的居民也可參與到管理工作,藉此可以解決一部分社會就業問題。

4、定期舉辦文娛活動,構建和諧社群

鑑於社群的特殊情況,業主管理委員會與物管公司應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居民間的交流。我們可以採取開設社群文化的方式,如:社群聯誼會,板報,體育競賽等。使居民們相互熟悉,逐步構建一個和諧社群。

五、總結

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既有的生活方式。新的住宅小區不斷建立,形成各種新型社群關係,以往的街道社群模式已不適應這種新發展了。人們的流動性增大,對單位的依附性越來越小。政府對單位的控制無法起到象以前一樣的作用,改革使政府和企業原來承擔的相當一部分社會功能分離出來,轉給了中介組織和社群。因此,人們參與社群事務的意識逐漸增強;人們渴望親自管理社群,實現自己的利益要求。舊有的街道社群管理模式主要是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起作用,戶口歸屬於街道的居民只能服從街道的管理,居委會作為居民代表也只能起“傳聲筒”的作用。這種單純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社會成員的內在的利益需求。因此,加強社群民主管理是改革的需要。

六、實踐感想

通過此次的調查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讓我們收益匪淺,深受啟發。在對龍泉社群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個全面深刻認識的同時,也使我有了一次從書本知識這一理論學習到親身的實踐調查認識的感性認識。使我們深感我們不在離自己的專業很遠,不在有那種課本與實際脫軌的強烈感覺。也見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

總的來說,此行收穫不淺,我們在學習了課本知識後就應該多去實踐認識下才能真正的是我們的課本知識得到運用。我們在獲得不少收穫的同時也應該不斷的總結經驗,以便我們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更好的適應往後的工作和學習。

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方法 篇七

調查時間:20xx年8月

調查地點: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

調查物件:龍泉新區部分居民、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調查方式:1.問卷調查;2.訪談;3.資料分析

【內容提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進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有的一些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了。社群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為了更好地瞭解社群管理的現狀;瞭解該行業的發展狀況;為了使我們能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縮短理論和實踐的差距,更好的與社會接軌,與專業發展相融,我利用暑期在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進行了一次調查。本文將根據調查的具體情況,並結合相關理論知識,來談一談新時期的社群管理問題。

【關鍵詞】社群管理問題

一、社群的概況

1、物業情況

該小區於xx年9月竣工,開發商與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定前期物業管理合同。該小區為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54,綠化覆蓋率為39.6%,綠地面積為7321平方米。現有居民3171戶,xx620人。同時,區內還有超市、商店等配套設施。

2、管理模式

下關鎮龍泉新區採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居民自治模式。社群每年召開一次業主大會,討論決定業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關事項。業主大會閉會期間,授權業主管理委員會執行大會決定事項,處理日常管理事物、協調各方關係,並向業主大會報告工作。業主大會由本龍泉新區內年滿十八週歲的全體業主以及直轄公房的法人組成。業主管理委員會由各小區業主選擇的小區業主代表小組成員組成。並通過各住宅小區代表小組成員的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主任1名,副主任4名,執行祕書1名。

3、特殊情況

大理市下關鎮龍泉新區是一個商業性的住宅區,業主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單位,彼此間互不相識。傳統依靠單位管理的模式或街道辦事處的模式難以實行,因此不得不尋找全新的方式。

其次,整個小區位於公路兩側,屬於半開放式住宅區,給社群的治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調查情況

在調查期間,我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對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龍泉新區部分居民進行雙向調查,經認真分析後,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絕大多數居民對小區治安狀況感到滿意

在上文中已經提到,下關鎮龍泉新區是一個半開放式的小區,社群的治安工作有較大難度,但經過雙向調查後發現,龍泉新區的治安狀況良好,絕大多數居民對小區治安狀況感到滿意。根據龍泉新區業主管理委員會及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資料,從xx年至今,龍泉新區的發案率控制在5起每年,發案率之低在同類社群中遙遙領先。通過對居民的問卷調查分析,大概有95%的居民對社群的治安狀況感到滿意,只有5%的人選擇基本滿意,無一人表示不滿意。

2、物管公司與居民在物管費用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每年向各戶收取物業管理費680元,工作人員在介紹費用支出後,特意向本人說明,此費用在全市已屬於較低水平。但根據調查顯示,有70%的居民認為費用偏高,25%的居民表示費用適中,只有5%的業主認為費用偏低。同時,有部分居民反映,不是所有的業主都按時交納物管費,有的甚至拖欠一年之久。在我就此問題向三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詢問時,工作人員的回答閃爍其詞、含混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