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興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興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興趣 篇一

1、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閱讀動機與閱讀效率有著明顯的正比關係。因此,教師應儘量調動學生的閱讀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從而讓他們從文字中獲得快樂、美感,進而增長知識,涵養精神。

如教學《小鹿的玫瑰花》一課,教師可以從課文的情節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栽玫瑰有價值”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認為“玫瑰是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看”而有的學生則認為“玫瑰沒有白栽”。教師可以利用這兩種看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領學生認真閱讀,與文字對話,從而獲取情感薰陶和思想啟迪。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的閱讀收穫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誘發學生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心理追求。

2、以讀激情,感染學生

課堂上,有時無需太多的講解與分析,因為教師豐富而激情的語言和動情的語調,就是一顆催發情感的種子。這時,教師要用真摯的情感範讀,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讓學生在濃濃的情感世界裡體驗、品味,從而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展現富有情感的生命個體,積澱人生美好的情感體驗。教師標準化的範讀,可以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也像教師那樣傾情閱讀,體驗讀的樂趣。

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課時,講到小女孩在飢寒交迫中生命垂危時的美麗幻想,我就巧妙地通過顫音與泣音的運用,就可把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同情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在教師用語言創設的濃濃的情感世界裡,自然就會產生閱讀的渴望,進而縱情閱讀,傾訴情感。

3、加強朗讀,體味語感

實踐證明,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的各種情感包含在語言的高低強弱之中,朗讀時就可以體會文字中所蘊涵的。情感,從而深入理解文章,體會語感。朗讀時要感情充沛,要把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儘可能融為一體。

在朗讀中,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優美的意境,會自然而然的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培養,從而使其語感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和提高。如教《我愛故鄉的楊梅》這課時,教師以充滿喜悅和對故鄉無限熱愛的感情為基礎,以輕柔、緩慢的語調進行朗讀,在各層次間停頓時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語斷情不斷,這樣就可以將學生帶進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之中,進而體會作者表情達意之精妙,提高自己對文字語感的欣賞水平。

4、以讀顯形,悟其精髓

“學而不思則罔”。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質疑”能活躍思維,開闊思維。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凡是文章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各方面知識、名詞、術語,凡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都應當列入思考的範圍。同時,讓學生獨立閱讀,鼓勵他們勤動腦,多思考,帶著問題去讀書,並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另外,教育是一門藝術,創造是它的生命,能在文字中尋找生活的真諦,才是生活的所在。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那麼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

如教《爺爺和小樹》這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小樹生長,爺爺保護小樹過程的圖片,接著讓他們讀課文;讀課文時順勢鼓勵學生想像小樹和爺爺的對話,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讓大家說一說,這樣學生就在讀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增強了理解文字的感染力。再者,讓學生利用對比,聯絡生活,在體驗中對詞語的理解。在學生髮散思維想像之後,再來讀文,感受人與植物的相互關愛,從中悟出文字的精髓。

5、悟學指導,感受美在

讀僅僅是一種手段,感悟、欣賞,尋找文之美才是目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有不懂之處,有時讀一兩遍都不能明白。這時,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才能讀出意,讀出神,讀出情,讀出美。

語文課文只是知識的外化形式,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教材只有回到教師、學生之中,才能被啟用,才能找到美化所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融入真情地讀文。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的嚮往。比如可先安排學生初讀,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春天的什麼。學生可能會說喜歡可愛的小鹿,喜歡流水的聲音,喜歡……、。

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感受美。請學生用手裡的畫筆把心目中小興安嶺的春天畫下來,再結合著畫面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心中的美就能夠得到昇華。另外,還可以通過教學錄影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給學生視覺上的美,聽覺上的美,並配以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再次閱讀。字字入情,句句含義,這樣,學生與文字、學生與作者之間就能產生情感共鳴,語文課堂就會在美的旋律中回味,學生在飛翔的空間尋找激情,探索文之美。

總之,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要真正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讀書”,讓學生在美美的讀書中悟出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感受語文的魅力,並碰撞出教師與學生心靈的火花。當然,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只要堅持不懈,方法得當,正確引導,就一定能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成為學生不斷更新知識的源泉,並伴隨學生一生。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興趣 篇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而且,學生對閱讀具有深厚興趣,本身就是課外閱讀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如何培養國小中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地遨遊書海、採珠拾貝呢?

一、以講故事入趣進行好書推薦,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國小四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做事全憑興趣,自行閱讀的能力又弱。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很重要的開端。結合教學實踐發現,中年級學生雖然活潑好動,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他們安靜下來,那就是國小生最喜歡聽各種各樣的故事。教育的智慧不是汲取,而是點燃。我們利用學生對故事的興趣作為點燃學生閱讀興趣的火花,針對國小生善於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精心準備,為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做了一些小小的嘗試。

二、營造書香教室,吸引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當學生的讀書興趣激發起來以後,如果得不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興趣就會慢慢消退。平時有機會就給學生講名人從小喜歡讀書的小故事,從一句句名言,一個個故事,一本本書籍,形成了班級濃厚的讀書氛圍,力求吸引學生們樂於讀書,勤於讀書。這樣營造了學生生活的一個書香的班級。通過書香班級環境的潛移默化,慢慢地影響學生內心渴求讀書的興趣。在書香的教室裡,學生既是讀書小會員,又是負責管理、組織活動的小主人。學生可以徜徉在書的海洋裡,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讀書的興趣也就日益濃厚了。

三、促成親子閱讀,穩定課外閱讀興趣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因此我們平時重視加強學校與家庭的緊密聯絡,積極倡導親子閱讀,通過家長的共同配合,從校內到校外學生的閱讀得到支援,取得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在書籍的選擇上把好關,孩子時時處處置身於濃郁的書香文化氛圍中,讓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在充滿著色彩斑斕童話色彩的書海中持續穩定發展。

總之,課外閱讀對於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於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而言,興趣是基礎,是前提,是動力。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興趣 篇三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要求每個學生要多讀好書,才能使人明智,增長見識,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一)、培養閱讀興趣。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對國小生的課外閱讀而言,培養興趣應該說是最重要的。有專家認為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是熱愛閱讀的人,特別是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情感上感染學生,使他們對閱讀發生興趣,多讀,多體會,多思考,逐漸培養起終生受益的閱讀習慣。同時,應強調家庭閱讀氛圍的重要性,要提倡快樂閱讀,要將閱讀的自由還給孩子。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地動力。只要感興趣的事,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做。

(二)、教給閱讀方法。

要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上,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專案的課文為“經”,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優秀課外讀物為“緯”,引導學生運用讀書方法從而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路,促進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教師可以經常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讀後感、日記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等。可以結合學校活動,如舉辦“校園故事節”、“演講比賽”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三)、養成閱讀習慣。

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興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可創造條件或利用學生已有的其他行為動機和需要遷移,使閱讀成為他們生活中所必須的東西。

在閱讀過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質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還要經常性的和同學們交換讀物,以增加閱讀量。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如:寫讀後感;指名讀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形式多樣、氣憤活躍的檢查活動讓學生趣味盎然,從而較好地把學生完成作業的意願,維護自己威信的自尊心等行為動機遷移到課外閱讀上來。學生由於感到閱讀有成效,從而使他們意識到是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

(四)、選擇閱讀內容。

閱讀是個人的事情。對於我們成人而言,有人喜愛小說,有人喜愛散文,有人喜愛詩歌,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志趣愛好、修養層次不盡相同,對書的喜好也就千差萬別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鍾情、迷戀也好,專注、偏愛也罷,都表現了讀者對某一類書的喜愛程度。惟有喜歡,在閱讀中才會心甘情願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歡,才會使閱讀成為一種智慧的活動。對於這一點,兒童也不例外。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有責任在讀物的選擇上,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種合作的關係,保持適度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