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措施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整改措施/列表

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簡析(精選多篇)

第一篇: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簡析

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簡析(精選多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變化明顯,自*年中國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以來,中國的貿易差額開始了持續的正盈餘。從下圖可以看到,2014年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額大幅度增加,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與此同時,中國外貿依存度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年,中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比國民經濟增長快9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從*年的21.4%提高到*年的80.2%。特別是在加入wto後,外貿依存度與出口依存度出現了直線上升勢頭。中國出口拉動戰略型戰略由此可見。在出口拉動下,通常會低估本幣,反應在匯率上就會表現為匯率持續的上升。

中國出口和進口貿易結構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

對外貿易中,分商品類別來看,中國外貿總額中“機械及運輸裝置”(mte)佔比最大,在*年的出口中佔47%,進口中佔45%。

出口中第二大類是雜項製品(包括服裝服飾、鞋類及小商品等),佔*年中國出口總額的24.6%。雜項製品在進口中佔比明顯下降,只有9%。

出口較多的第三類商品輕紡產品、橡膠製品礦冶產品及其製品佔出口的比例為18%,在進口中的比例也明顯下降為11%。

此外,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化學品及有關產品三大類在進口中所佔的份額均顯著高於其在出口中所佔份額。

加工貿易成為中國順差的主要來源

隨著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深入以及全球製造業的重新佈局,中國加工貿易實現持續快速發展。自1996年以來,加工貿易出口額佔出口總值比例維持在55%左右。*年,加工貿易佔中國出口和進口中比例分別為52.7%和40.6%,這顯示中國有40%的進口進入了出口導向型產業,這些進口經過加工後再出口。此外,另外一組資料也顯示,2014年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佔全國出口額的比重均在50%以上,*年這一資料為58%。

如兩個表格資料,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均佔去了中國出口的半壁江山。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應是加工貿易的主力。

對比1995年以來中國的貿易盈餘構成,加工貿易盈餘長期以來都是中國貿易盈餘的主要來源,而在2014年之後,加工貿易盈餘快速大幅增加,成為中國順差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貿易盈餘在1997年—2014年出於下降趨勢,*、*年也出現快速增加現象。目前來看,修正順差過大的主要手段應是提升匯率和擴大內需(消費與投資)。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國正在積極探尋經濟平衡發展(對內和對外的雙向平衡)的發展道路。

根據研究資料,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對實際有效匯率變化敏感。在假定其他因素(如外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上升10%之後,出口總額將最終累計下降12.9%,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累計下降16.4%和9.2%。而如果外部需求增長1%,則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將累計上升5.8%。

由此可見外部需求是影響中(本站隆重推薦好範 文網)國出口增長非常重要的因素。*年,中國對外貿易出口中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日本、東盟等為代表的前十大貿易伙伴國家/地區佔了中國對外貿易總量的77.6%。

近年來,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在中國對外出口中的份額有所增加,而出口到日本的份額下降。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態勢對於中國的外貿出口影響大。

目前國內製造業產品的出口大多表現出對匯率較高的依賴程度,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製造業產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主要採取價格為競爭手段,人民幣升值無疑對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帶來挑戰。在這種壓力下,預計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步伐將加快。

第二篇: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摘要:本文闡述了香港迴歸中國後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並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揭示出其發展的一些特徵,總結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的一些啟示。同時,通過對香港對外貿易的有利與不利因素的分析,指出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香港 對外貿易 影響因素 前景

一、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外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的比例佔世界對外貿易的比重不斷增加,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提高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而地處中國南大門的香港,總面積1104平方公里,人口約690萬,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經濟體之一。香港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優良的深水港,貨櫃港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香港是世界第十四大銀行中心、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香港的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香港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可自由兌換兼且穩定的貨幣、穩健的財政儲備,以及低稅率的簡單稅制。所有這些優勢使香港成為全球公認的最自由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二、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香港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一個奇特的例子。在殖民地的背景下,加上中港之密切聯絡,形成了香港特有的中西交融文化。因此,香港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僅受到西方經濟的影響,亦同時受到內地的影響。

和亞洲其他國家比較,本地資金在香港的作用相對地較外來資金小,這種情況並不多見。香港的外資銀行無論在數目或實力上都壓倒性超越華資銀行,而英資在電訊、航空及其他公共事業方面均有壟斷地位,這和香港的殖民地歷史不無關係。香港的工業是以“三頭向外”的形式建立起來的。天然資源的貧乏、人力及租金成本之高漲和本土市場之細小並不足以支援工業完全依靠本土,於是香港被迫發展為極度依賴外地進口加工工業的地區。

2014、2014、2014年香港總體商品貿易總額及比較

本表按當年價格計算。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統計局。

從上圖可以看出,香港在2014年到2014年的五年間,總體的商品交易是逐步上升的,無論是進口、出口還是轉口商品,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是,商品的貿易逆差額也在逐年增加,差額佔進口百分比也同樣在不斷上升。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香港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執行。

香港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2014年首五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14年同期上升17.0%。其中轉口貨值上升17.2%,而港產品出口貨值亦上升9.0%。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上升15.8%。2014年首五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593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7%。2014年首五個月與2014年同期比較,輸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均錄得顯著升幅,尤其是泰國(升46.4%)、印度(升34.6%)、臺灣(升28.3%)、德國(升20.8%)、韓國(升20.8%)和內地(升16.8%)。同時,輸往一些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跌幅,尤其是英國(跌3.7%)。

香港政府表示,商品出口明顯回升,主要受亞洲區內貿易復甦所帶動。歐美市場雖然略有相對改善,但復甦速度仍然頗為緩慢。 環球經濟持續復甦,儘管速度緩慢且步伐不一致,仍應在短期內繼續有利環球以至香港的外貿表現。然而,已開發國家能否持續增長仍存在不明朗因素,並繼續對外貿環境構成風險。除了日本事故對供應鏈的干擾或會在未來數月繼續影響貿易往來之外,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美國復甦程序不穩、亞洲區收緊政策,以及中東和北非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也是一些應該考慮的因素。

三、香港對外貿易的影響因素

(一)主要有利因素

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推動世界貿易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外部需求的增加有利於香港轉口貿易的增長。香

港是具有高度開放的自由經濟體系,全球經濟的表現對其影響非常重要。置身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大環

境中,香港的對外貿易也將減慢增速。

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經濟融合度不斷提高,內地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穩定增長將帶動香港對外貿易量的增加。中央政府關心和支援香港經濟的發展,香港經濟內部動力增強,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香港的貿易政策一直以來都是致力於推行自由、開放及穩健的多邊貿易制度。香港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是對經濟事務儘量少干預。一些政府官員把這種政策稱為“積極不干預”政策,以區別於什麼也不管的“自由放任”政策。所謂“積極不干預”政策,意思是政府儘量不去幹預經濟事務和市場機制,為工商業提供最大便利。 但實際上香港政府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干預,而這種干預主要是基於國際協議的責任承擔及出於健康、安全、和治安的考慮。

與世界上其它地區比較,香港對貿易的干預程度極低。例如它沒有對任何出口提供補貼,它也沒有為任何行業提供保護,以應付入口貨品競爭。所以,香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落實自由貿易政策的地區。

中央政府為了幫助香港經濟復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達成“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開放讓更多旅客訪港,而且促成香港與珠三角在未來的分工。香港專注金融與物流,而廣東則專注製造。中央政府支援興建“港珠澳大橋”,在鞏固香港作為華南物流中心地位的努力上是重要的一步。

(二)不利和不確定因素

國際油價存在進一步走高的風險,油價高位震盪給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影響香港對外貿易的增長。油價的高漲推動了通貨膨脹,增加了生產成本,加重物流運輸業的負擔,減少世界最富裕國家的消費支出,一定程度對世界貿易環境造成破壞,從而對香港的轉口貿易及港產品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經濟放緩幅度一旦超過預期,實現硬著陸,將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利於香港的整體出口。美國是香港轉口貿易和港產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內消費慾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香港的整體出口。

香港離岸貿易越來越普遍,國際買家採購網路北移,內地港口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香港為內地產品提供轉口的優勢逐漸消失,一定程度上影響香港的貿易轉口。

四、香港對外貿易前景分析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輸美貨品的配額限制將在未來五年內逐步取消,中國已將逐漸開放內地市場給海外包括香港出口商;出口商將可享受大大增加的市場空間和更簡單的出入口程式。同時,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經濟息息相關,香港的產業結構也將可以在更大的空間進行調整,有利於香港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挑戰和機遇並存,中央政府支援香港保持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併為

此採取一系列措施,都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種種利好香港經濟發展的因素將繼續發揮作用,香港的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儘管普遍看好香港對外貿易的前景,但也應看到香港貿易業仍面臨不少壓力和挑戰。比如:歐盟制訂反傾銷的貿易法規;海外買家對健康和環保等方面的日益關注,令出口商為滿足有關要求而增加成本;中國對加工貿易的新政策;中國內地以及亞洲其它地區出口商的激烈競爭等。

面對競爭,香港商家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靈活性。為擴充套件業務和持續發展,出口商更需要重視對“買家組合”的監管和風險管理。中小型企業要通過科技的手段,在中介貿易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運用電子商貿等技術,減少成本。港商在採購、設計、服務、對客戶的快速反應方面互相配合,建立中小型企業的策略聯盟。

五、結束語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個國家之間貿易相互依存,香港對外貿易的發展只是中國對外貿易經濟的一個縮影,對外貿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影響一國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香港對外貿易的發展趨勢還是好的,前景也比較樂觀,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並存。香港的對外貿易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必須靠創新來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要在管理、生產、經營等方面都加入創新和科技的要素,留意世界的新契機。

參考文獻:

[1]毛豔華. 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2]香港特別行政區統計局資訊網.

第三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及特點

【中文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飛速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合作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支柱的多邊貿易合作,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區域貿易合作以及中新、中智、中巴雙邊自由貿易合作,體現了我國的對外合作的三個層次。儘管成就非凡.但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我國對外貿易在不少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和問題.還有著長遠的發展空間

正文

改革開放給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以及隨後的外貿體制改革使中國對外貿易獲得高速成長.併為中國成為貿易大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開始了新一輪的強勁增長。根據wto的統計.我國貨物貿易額、貨物出口額2014年全球排名第4位.貨物進口額排名第3位。

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分析

一. 我國對外貿易面對的機遇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期。多年來,我國緊緊抓住國際製造業加快轉移的機遇,正在成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務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不斷提高,研發、物流等服務環節的國際轉移日益加快,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我國對外貿易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作為世貿組織成員,我國積極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促進多邊貿易體系更趨完善,這必將為我國擴大商品出口、發展服務貿易提供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也將有助於從國際市場獲得國內短缺的資源和技術。

跨國直接投資將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也將進一步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國還將積極推動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對外投資的擴大,必將帶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技術創新和金融改革將為外貿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產業轉移的加快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獲得外部技術和提高研發能力的機會,有利於增強我國的“後發優勢”,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金融的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借

鑑國際經驗,加強國際金融合作,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促進國內經濟貿易發展

二.我國對外貿易面對的挑戰

儘管成就非凡.但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我國對外貿易在不少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和問題.還有著長遠的發展空間

1. 能源資源安全問題凸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國內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對國際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我國能源供應受國際制約較大,經常因價格變動遭受鉅額損失。

2.粗放型的外貿增長方式亟需轉變。

我國外貿仍然沒有改變數量擴張型的粗放增長方式,與世界貿易發展的特點和趨勢相比,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和差距。1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層次較低,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佔的比重不高。2服務貿易出口發展嚴重滯後。服務貿易出口佔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0%,明顯低於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3.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不足。我國雖然成為世界彩電、計算機、手機和dvd等第一生產大國,但並不擁有核心技術,僅僅是世界的“加工車間”,無法分享到更多利潤。

3.貿易摩擦持續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在很多領域與世界各國的競爭日趨激烈,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趨勢。中外貿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於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存在。今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所遭遇的貿易摩擦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採取有效的辦法積極應對。

改革開放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不僅高於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

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位次不斷提前;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

中的地位也不斷改善,經濟開放度(外貿依存度)明顯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市場分佈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趨勢分析

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積極應對,重點解決對外貿易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對外貿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 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協調增長

2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3 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

4 追求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1〕丁冰. 我國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

〔2〕姜鴻.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第四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2014-10-13 10:30:12|分類:|標籤: |字號大中小 訂閱

(一)中國貨物貿易發展狀況

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面臨著極其困難的國際經濟形勢。美國經濟結束了長達10年的增長,進入了調整期;日本經濟連續多年衰退,復甦步履維艱。受美、日經濟拖累,歐盟經濟微弱增長。“9.11”事件更使已經疲弱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全球經濟進入全域性性調整和景氣低迷狀況。國際貿易增速急劇下降,中國周邊的許多亞洲國家出口出現了負增長。不斷惡化的國際環境給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和壓力。面對不利的外部環境,201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逆勢而上,出口和進口貿易實現了均衡、穩定增長。進出口總值突破5000億美元,達到5097.7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2661.5億美元,增長6.8%;

進口2436.1億美元,增長8.2%;貿易順差225.4億美元,下降6.5%。

同2014年進出口增長31.5%、出口增長27.8%的高增長速度相比,2014年進出口儘管增速明顯放緩,但全年發展情況比年初預計的要好。一是2014年進出口貿易達到了“十五”計劃確定的外貿年均增長7.5%的速度,並略高於當年國民經濟7.3%的增長速度,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二是中國進出口遠高於當年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更高於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增速,中國的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三是貿易順差繼續

保持較高水平,為國家外匯儲備突破2014億美元提供了堅實保障。

2014年中國貨物貿易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對外貿易前高後低,年終出現增勢。全年出口和進口月度增長情況是:出口呈u字型或馬鞍型走勢,發展速度不平衡。前4個月每月出口均達到10%以上的較高增長(1、2月份消除節日因素影響合併計算月均增長13.4%),從5月份開始轉入低速增長,其中6月份甚至出現負增長,11月、12月則連續大幅回升,分別達到8.4%、11.5%的增長速度。進口增長速度則從2月份開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還出現

了負增長,12月份則實現了4.6%的增長。全年進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發展。

2.進出口商品結構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64.6億美元,進口641.2億美元,分別增長25.4%和22.1%;佔進出口總值的21.7%,比2014年上升2.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1187.9億美元,進口1205.2億美元,分別增長12.8%和17.2%;佔進出口總值的46.9%,上升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比重上升2.3個百分點。上述兩類商品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不僅拉動了全國對外貿易的增長,而且使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傳統大宗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儘管絕對值仍保持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乏力,服裝、鞋出口分別僅增長1.5%、2.5%,玩具出口則下降7.4%。進口方面,國內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裝置和短缺原材料進口保持較快增長。成品油進口2145萬噸,增長18.9%;原木進口1686萬立方米,增長23.9%;鐵礦砂進口9231萬噸,增長31.9%。受國際市場價格走低的影響,成品油、木材、糧食、鋼材等進口數量增加較多,但進口金額增幅相對較低;高新技術產品進口641億美元,增長22.1%。長線商品、敏感商品和機電產品進口規模得到初步控制,進

口增速過快的壓力有所緩解。原油進口明顯減少,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下降14.2%和21.5%。

3.對俄羅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顯著,對美國和香港地區出口增幅較低,市場多元化取得進展。受各貿易伙伴進口需求變化的影響,我國出口市場結構有所調整。美國經濟滑坡對我出口的影響最為明顯,全年對美出口542.8億美元,對香港地區出口465.5億美元,分別僅增長4.2%和4.6%,均低於平均增速,在總出口中的比重分別下降0.5和0.4個百分點。但是,對俄羅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顯著,分別增長

21.4%、19.1%和14.6%,出口比重分別上升0.1、0.3和0.2個百分點。另外,對韓國、日本和歐盟出口

保持了平穩增長,分別增長10.9%、7.9%、7.1%。

4.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同步增長,進口增幅高低不一。一般貿易出口1119.2億美元,增長6.4%;加工貿易出口1474.5億美元,增長7.1%,兩者增幅差別不大;佔總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2.1%、55.4%。一般貿易進口1134.7億美元,增長13.4%;加工貿易進口939.8億美元,僅增長1.5%。由於進口關稅調整

和進一步規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進口增長持續低迷,這可能將影響加工貿易的出口後勁。

5.各類企業出口發展不平衡,民營企業增勢強勁,國有企業出口下降。國有企業出口進一步萎縮,全年出口1132.3億美元,下降2.8%;佔出口總值的42.5%,同比減少4.2個百分點。非國有企業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332.4億美元,增長11.6%,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民營等其他企業出口持續強勁增長,全年出口196.9億美元,增長47.8%,佔出口總值的7.4%,上升了2

個百分點。

6.沿海主要地區出口增長較快,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浙江、山東兩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8.2%和16.7%,比全國增幅分別高11.4、9.9個百分點。江蘇、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出口大省廣東經過積極努力,下半年出口形勢出現好轉,從8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保持回

升勢頭,全年出口增速達到3.8%,為扭轉全國出口增速下滑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西部地區出口發展差異較大,其中青海、山西兩省在全國增長最快,分別增長33.1%、18.7%;而

新疆、內蒙在全國下降幅度最大,分別下降44.5%和35.4%。

7.貿易順差保持較高水平,國別地區構成略有調整。2014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僅為80.1億美元,但因進口調控和出口反彈,下半年實現順差145.3億美元,比上半年增長81.4%。全年順差225.4億美元,

雖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維持了較高水平。

與主要國別地區貿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香港地區和美國仍是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貿易逆差主要來自臺灣省和韓國。與上年相比,順差增加的主要國別地區有香港地區、英國、日本等,

對美國的順差有所減少;逆差加大的主要有臺灣省、俄羅斯、德國等,對韓國的逆差有所減少。

(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狀況

2014年我國對外服務貿易保持快速發展,但依然呈現逆差局面。其中,對外服務貿易出口額333.4億美元,進口額392.7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和9.0%,服務項下逆差達到59.3億美元,同比增加6%。從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構成看,運輸和旅遊仍然是我國涉外服務貿易的主要專案,其合計規模佔我國服務貿易總量的65%,與上年持平。此外,從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增長的具體情況看,計算機和資訊服務、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諮詢、廣告宣傳和電影音像等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同比增速均超

過了20%,高於其它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逐步擴大,預計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但由於目前我國服務行業的整體水平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依然較大,近期我國服務貿易專案進口增長速度仍將快於出口的增長,服務貿易專案逆差將呈擴大趨勢,逆差局面在短期內將不會改變。(《經濟參考

報》)

第五篇: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分析

當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分析

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4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巨集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甦態勢趨於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4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已開發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

從外部看,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甦態勢,但下行風險增大。從目前情況看,2014年世界經濟有望延續復甦態勢,只要不出現大的外部衝擊,再度出現危機或“二次衰退”屬小概率事件。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歷時三年,其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露,舊疾未愈,又添新傷,更加凸顯了復甦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世界經濟增速可能長期低位徘徊,面臨下行的嚴重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將2014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4.5%下調至4.0%。2014年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主要有:

一是歐洲主權債務風險上升。歐洲問題國家債務規模史無前例,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從希臘等邊緣國家向義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國家擴散,從公共財政領域向銀行體系擴散,市場信心極其脆弱,引發金融市場持續大幅震盪。各成員國債務鏈相互交織、經濟聯絡緊密,危機加深並拖累銀行系統和實體經濟的可能性上升。隨著部分國家主權債務陸續進入償還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時出臺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歐洲銀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必將對世界經濟金融體系產生新的重大沖擊。

二是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依然不足。從目前情況看,世界經濟復甦動力比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有所恢復,但總體呈現政策支撐效應減弱、傳統增長動力仍較疲弱、新增長動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難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投資需求疲弱,以技術創新為代表的新增長點尚未形成。財政金融政策空間已十分有限,為應對債務問題而採取的財政緊縮政策會削弱經濟增長動力,“流動性陷阱”導致擴張性貨幣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約。新興經濟體則面臨通脹上升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

三是全球性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經濟體相繼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全球性通脹壓力持續加大。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價格“高燒不退”,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持續整體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22.4%、

9.7%、7.3%;美國、英國分別上升3.9%和5.2%,歐元區連續十個月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2%調控目標。目前,主要已開發國家普遍強化寬鬆貨幣政策。英國已經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維持低利率並將重啟長期再融資操作,美國宣佈將低利率水平維持到2014年中期,並推出4000億美元規模的扭曲操作。土耳其、巴西等部分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也從抑通脹向促增長轉變。未來一段時期,國際資本大規模無序流動風險增大,大宗商品市場可能頻繁大幅震盪,全球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四是非經濟因素干擾不斷增多。國際金融危機陰霾不散可能進一步影響相關國家社會穩定,一些國家通脹、失業、社保等問題和兩極分化加劇相互疊加,可能導致政局不穩、社會矛盾衝突加劇,各種風險觸發點增多,都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難以預料的衝擊。去年以來,英國、德國、希臘、法國、泰國等多個國家爆發大規模群眾抗議示威或騷亂。近期,旨在聲討金融制度偏袒權貴和富人的“佔領華爾街”示威遊行,短短兩個月已蔓延至四大洲1500多個城市。此外,中東地區局勢動盪仍在持續,

直接影響全球石油穩定供應。

五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仍可能持續動盪。近期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均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經濟,可能引發各國貨幣匯率頻繁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衝擊全球金融穩定。美國、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地遭受重大幹旱,導致全球小麥、玉米減產,中東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極易衝擊石油供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寬鬆,投機資本湧入商品市場炒作牟利,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六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在經濟復甦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採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4年10月至2014年5月,各成員共採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在選舉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國家經貿政策甚至出現“去全球化”的危險傾向。

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和下行風險增加,勢必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

一是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世界經濟復甦步伐放緩,補庫存效應減弱,明年外需有可能繼續萎縮。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持續惡化。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年初7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份的45.4。歐盟迫於主權債務危機,各成員國不得不緊縮財政,既制約經濟復甦,又將不可避免影響社保、養老等福利支出,削弱消費者支出意願。9月份歐盟消費者信心指數為負19.1,為25個月來新低。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也將抑制需求增長,制約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拓新市場。今年前9個月,巴西進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個百分點。

二是融資難度增大加劇外需萎縮風險。歐洲銀行系統受主權債務危機牽累陷入困境,各家銀行紛紛收縮業務範圍、降低風險忍耐度,造成信貸銀根緊張、融資輸血功能受阻,貿易融資深受影響,加大外需萎縮風險。美國銀行業也遠沒有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經濟增速放緩減少了貸款需求,低利率降低了投資回報,市場波動加劇增加了投資風險,加強監管抬高了經營成本,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金融系統不穩定將是影響未來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變數。

三是經貿摩擦形勢更加嚴峻。儘管今年以來針對我國的貿易救濟案件數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強度不減,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屢遭濫用,政策性和體制性摩擦更加突出。部分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與選舉政治週期疊加,經貿問題政治化傾向明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形形色色的“中國責任論”層出不窮,要求中國承擔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國際責任。

四是非經濟因素可能對中國外貿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中東局勢動盪對中國企業開拓中東市場以及穩定石油供應的影響仍不容忽視。近年來全球重大自然災害頻發,不排除個別國家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從而影響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此外,“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走向仍不確定,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一運動對我國經濟乃至外貿的影響要密切關注。

從國內看,保持我國外貿平穩發展既具備一定基礎和有利條件,也面臨成本上升等壓力。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內在優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必將對中國外貿發展形成強有力支撐。同時,我國外貿傳統比較優勢依然存在,新的競爭優勢逐步形成,市場多元化戰略穩步推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成長,特別是經過國際金融危機的磨練和洗禮,抵禦風險、拓展市場和創新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但是,國內一些制約外貿發展的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疊加,外貿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增加。勞動力工資、原材料價格、人民幣匯率、貸款利息、廠房租金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貿企業的價格優勢,擠佔了企業利潤,致使外貿企業尤其是小微型外貿企業不堪重負。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導致有單不敢接、不願接,也將加大結構調整難度。商務部重點聯絡企業出口利潤指數由今年4月份的106.9降至9月份的101.2。利潤下降導致企業技改、研發、品牌等環節投入不足。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比2014年可能有所回落。在國內能源資源需求不斷增加、擴大進口政策支援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盪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於出口,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努力克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注重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地區結構,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增強外貿可持續發展能力;堅定不移地擴大進口,為企業擴大進口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繼續為全球貿易平衡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