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黨員心得體會/列表

胸懷夢想 走在希望的田野

胸懷夢想 走在希望的田野

胸懷夢想 走在希望的田野

2017年8月15日,習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業大賽的參賽者回信時說道:“希望你們紮根中國大地瞭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

說到夢想,最近我看到了一個僅有100秒的動畫短片,一箇中年男子在房頂澆花,不小心踩到香蕉皮從樓上掉下來,生死關頭,他卻開始回憶起他的一生,從多姿多彩到單調乏味,接觸地面的最後一刻,他忽然釋然了。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死於25歲,葬於75歲。”這裡所謂的“死”是指激情的褪去、夢想的幻滅,是精神的死去。視訊中那個人一開始也和我們一樣,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也為了心中的夢想去努力奮鬥。但時間長了,面臨的打擊多了,激情也慢慢褪去,便過上了循規蹈矩的生活。

事實上,當我們走出校園面對社會這個巨大的沼澤地的時候,大多數人是這樣的,一開始有些失望,覺得夢想很遙遠,既然遙遠,就不去想它,只管低下頭深一腳淺一腳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走著走著,居然走出了一些掙扎的樂趣,走出些自我價值的承認和肯定。再走著走著,猛一抬頭,發現自己已在岸邊,夢想近在咫尺。

很多人覺得時間過得太快,追尋夢想恐怕已經來不及,但我看過這樣一句話:人只能活一次這件事是假的。每個人從零開始,到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大約7年時間,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活到88歲,在11歲之後,你將有11次機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所以,我們需要做的不復雜,就是秉持信念,期盼未來。許下最真誠的夢想,一旦機會來臨,就為之拼搏。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成功或許都有它們共同的法則和規律。

首先,學習是終生的事業。習總書記在陝北的七年知青歲月,古今中外,文史經哲,無所不涉獵,知識儲備的深厚與廣博即便是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者也難以與之相比。在總書記看來,讀書不但能夠增強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做到在困境面前堅韌勇敢、在責任面前勇於擔當、在誘惑面前心靜如水、在名利面前雲淡風輕。他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領導幹部應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

其次,敬業精神是實現個人夢的動力源泉。個人夢和中國夢都是實實在在的,是人生和國家發展不同階段一個個小目標累積起來的理想信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不僅是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也是職業道德要求,更是人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早在上古時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就展現出了敬業精神,由此也傳頌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等,都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道德品質。革命戰爭時期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出現了“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出現了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中國航母精神,等等。實幹、創新、奉獻是當代敬業精神的體現,我們應大力弘揚敬業精神,更好地實現個人夢想和國家夢想的深度融合。

再次,擔當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胸襟。解放戰爭時期,如果戰士們沒有擔當,難以想象各大戰役如何取得成功。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中國正昂首走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唯有成為有夢想、負責任、敢擔當的青年,才可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最後,要強調的是:人一定要有夢想,但不要總遠遠惦記著夢想,那會被現實和夢想之間的差距打敗;不如暫時忘記夢想,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生活遲早會回饋你一份厚禮。

TAG標籤:胸懷 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