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當下力量讀後感1000字(集錦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當下力量讀後感1000字》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當下力量讀後感1000字》相關的範文。

當下力量讀後感1000字(集錦9篇)

篇1:《當下的力量》讀後感1000字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2012年的某一天,當時和同事同住,很喜歡看勵志書籍的他又買了一本書,我看了下書名,大概翻了一下,便打趣他又要靠心靈的雞湯來“續命”,他說我不懂這本書的好,笑笑就沒說啥了。後來見他像虔誠的徒看聖經一樣,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研讀,這讓我也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想看看這書到底有啥魅力,便也開始讀起來,這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

《當下的力量實踐手冊》,有點像教科書的書名,顧名思義,是教我們如何擁有和利用當下的力量,也許你會覺得活在當下這麼簡單還用寫本書來教嗎?我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看完全書143頁,覺得沒一個字是多餘,這是本短小精煉的書。

本書首先從本體和開悟講起,讓人對本我思維和觀察者思維有個基本概念,簡單說,本我思維就是被自己一些思維習慣和情緒控制的思維,而觀察者思維,則是能超越本我思維的束縛,從旁觀者角度去觀察自己的思維,文章有對概念的詳細描述,以及教我們如何在兩種思維之間進行轉換。

然後本書從如何認識恐懼講到如何進入臨在狀態,從而能汲取當下的力量;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類文明的前階段,由於生存環境極度惡劣,恐懼能讓人類主動去逃避掉很多危險,得以生存,但時至今日,我們生存環境得到了很大改變,而我們的恐懼之心並沒有消減多少,恐懼只是一種幻覺;臨在狀態,也就是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當前。

本書還講到愛情,告訴我們如何在愛情中認識到愛與恨的關係、開悟的愛情關係,你和自己的關係,用臨在的力量讓自己不被情緒左右,從而建立和諧的愛情關係。最後講的是接納與臣服,可以說這是對前面內容的一個昇華,他先帶我們認識消極情緒的產生原因,再告訴我們該怎麼去面對並消除這些不良情緒,教我們怎麼接納當下的自己,哪怕疾病,痛苦,當你向事實臣服時,你就會進入當下時刻,過去和將來都不會影響到你。

表面上再著急忙慌,內心世界也要寧靜得如同那最溫柔而又深沉的湖泊。這,才是我們面對繁忙快節奏生活的最佳開啟方式。

耿耿於懷著過去和忐忑不安著未來的人,往往也揮霍無度著現在,很多人活在現在卻因過去和未來無謂消耗著自己。周國平說過:“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瓦爾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維·梭羅說過:“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或蚊子翅膀把我們丟擲軌道,下決心好好度過每一天吧,不讓自己的人生有所遺憾。”;蘇格拉底說過:“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還有太多名家名句都和作者的思想契合,或激勵我們以旁觀者角度去看自己,或鼓舞我們活在當下,而本書,直接告訴我們做到這些的方法。

如果你覺得如果是本好書,肯定會有很多生動形象的事例,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小故事來情景帶入吧?那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失望的,因為全書幾乎沒有一任何小故事或者事例,是的,全篇都在說教!但是它的魔力在於,儘管如此,你很可能依然很想跟著書上所說的去思考,去行動。

篇2:《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為什麼你還那麼憂傷?為什麼你過得不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愛情,如果我沒經歷那段刻骨銘心的失敗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於是你活在你的未來和過去,你焦慮、憂傷、浮躁、壓抑、痛苦,惶惶不可終日,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於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為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麼你將又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終幸福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怎樣才能擁有當下,在沒有達到和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幸福和快樂呢?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直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時,焦慮的情感就攫住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快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時間只是一個幻想“。只有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怎麼通過臨在狀態達到徹底的愉悅、平和和寧靜,從而積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麼通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通過當下連線本然的自己。他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愛,什麼是真正圓滿的愛情關係。總之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正視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變形”,安於當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無為而有為”。

在閱讀中,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織卻長在地上。

這句話雖平常,但是卻讓我們懂得,應該怎麼去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後果,何不去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積儲能量,等待爆發,那麼,您自然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蹟!

同時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夠知足常樂、平靜地面對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波盪起伏、坦然面對周圍的小麻煩,享受自己的小快樂;富人若能夠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財富,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一樣能夠嚐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寶馬裡哭”的人並不一定幸福!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篇3:《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緊趕慢趕的終於把《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讀完了。可以說只是通讀了一遍,就是粗粗翻了一遍,並沒有去太深的理解。不過,讀完後,心中充滿激動,覺得真是字字珠璣。所以,和大家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由乞丐這個故事開始直到臣服,可謂是纏纏綿綿如同曖昧的情人,不由讓我想到老子的《道德經》裡開頭第一句,就是概括了世間所有事物的意義:道可道非常道。其實這本書是一個發現之旅。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裡,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我覺得,《當下的力量》確實是一本比較深奧的書,讀的時候很容易迷失,或者還不能夠信服“當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否如書中所說一樣?又或者即便能有些理解,可對於如何應用於生活,如何活在當下該怎麼做還是有些困惑。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我感覺現在的人總是在等待,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為那樣自己就會幸福了,可實際上覺得那樣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己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滿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現在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了……可是現在呢,因為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現在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後來,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現在不快樂是因為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才會幸福。真的是這樣嗎?我發現我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感謝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接受現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這點很難,但是我會努力去做的。

就如書的前半部分告訴我們: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想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裡倒入更多的水。我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最後,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就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後半部分則告訴我們:首先,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所對曾經和未來所要的知道的幾點是:1)、總結曾經的經驗,2)、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

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良好心態。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乞丐回答說:“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箇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問:“你曾經開啟過箱子嗎?”“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裡面什麼都沒有。”陌生人堅持:“開啟箱子看一看。”乞丐這才試著開啟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裡裝滿了金子。

有時,人們不停地四處尋找成就、安全感或愛情所殘餘的歡樂或滿足,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D�D自己的內在。一個人的真正財富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物質財富,而是他真正擁有著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

有時我會想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存在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超越而且還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說,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到它,別試著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著去理解它。只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才會領會它的真正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你就會感覺到存在,但是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的真正含義。

我會經常對自己說:要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偉大和神聖。你是否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的寂靜和不可思議的浩瀚?你是否傾聽過,真正地傾聽,森林中山泉的聲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傾聽過寂靜的夏夜鳥兒的歌唱聲?當你的思維寧靜時,你才會關注到這些。你必須暫時卸下你個人問題的包袱、過去的和未來的包袱,以及你知識的包袱。否則,你將會視而不見、聽如未聞。你需要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才行。

如果以後有時間的話會再次拿起這本書,詳細的去閱讀,理解其真正的意義,再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4:《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是當代靈魂成長大師埃克哈特・託利的經典之作。這本書,用現代化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求道者的核心思想。這不是一本心靈雞湯,這是一本手術指南,指導我們如何對自己的頭腦做手術。

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前的石柱上,鐫刻著一句神諭:人啊,要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這個神交給我們的任務,應置於人生所有事件的首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人類今日能夠探索宇宙,靠的不是銳利的爪牙,強壯的'四肢,而是擁有遠遠優越於其它動物的大腦。在人類誕生的早期,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都比較惡劣,大腦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存活能力,它是上天賜予人類最美的禮物。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在享受著大腦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人類還必須承受大腦帶來的弊端。因為,大腦並不完美,它同時具有很多侷限性。在度過了史前的漫漫黑夜,人類逐漸建立起發達的文明社會之後,大腦的缺點越來越多的顯露出來。

有一個比喻貼切的展示了這個問題。小時候,有人送給我一把刀子。這把刀很鋒利,我非常喜歡。我拿著這把刀,用它來切身邊的很多東西。切蛋糕,切泥巴,切蔬菜,切蚯蚓……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樣保養這把刀,我從來沒有擦拭過它,也從來沒有用水沖洗過它。過了幾天,這把刀上已經沾滿了各種殘渣和碎屑。一天,我用這把刀削蘋果。在吃蘋果的時候,我分明又嚐到了蛋糕,泥巴,洋蔥,昆蟲等等的味道。

這就是我們的大腦遇到的困境之一。

初生的時候,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鮮活的,我們可以如實的看到世界。隨著大腦裡儲存資訊的不斷增多,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越來越經驗化,公式化。每個人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公式,我們稱之為性格。性格固定以後,我們所看,所說,所想,都是舊模式在這一刻的再次重複。我們已經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只是自己頭腦裡的幻象。

更可怕的是,大腦藉助於自己對個體的巨大貢獻,已經不滿足於從屬的地位。一個本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已經宣稱自己是靈魂的主人。它一刻也不停的喋喋不休,懷念過去,擔憂未來。強迫性思維是現代人的通病,我們無法停止思考,各種念頭在頭腦中接連閃現,我們不停的做著各種“白日夢”。我們已經不能活在當下,這就是佛家說的無明。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我,如何突破頭腦的侷限,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智者,運用不同的方法,達到了相同的目的。今天的人是幸運的,可以從網路上快速獲取大量的知識,可以瞭解到不同門派的不同法門。已有聰明的人敏銳的發現,萬法歸一,所有的方法,只有一個核心:觀照。

古老的語言對現代的人不太適合,容易有歧義,造成誤解。過去的智者,受限於時代,有些描述也不太準確。與佛家經典相比,《當下的力量》所講述的內容是相通的,但這本書的語言更加通俗易懂,講述更加科學,所介紹的方法也更加易於操作。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在求道的路上快速入門。

願更多的人能與此書結緣,願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當下!

篇5:《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卻擁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哭或笑時,表現的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孩童時的我們就像一件完整且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

隨著我們的身心的日趨成熟,思維在我們認識並改造世界時顯示了它的力量,思它讓我們具備了適應社會的能力,讓我們獲得了各方面的提升。可我們卻忘了思維最本質的屬性――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工具是被我們所利用的,但是我們漸漸地被思維所奴役了,漸漸失去了意識的自由性,而這就是我們負面影響的來源。也許你會說不,你是否感覺到你的大腦在永不停息地運轉,即使在你刻意的想獲得內心的寧靜時,它仍在耗費你的能量。我們在做事時不再專注,會產生與此相關的諸多情緒,比如擔心、後悔、疑慮和嫉妒等,並不是說這些情緒沒有它的價值,它們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提醒,但我們大多數人無視這種價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中。這種情況下,思維無法體現它對於現實提醒的價值,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阻礙著我們進入當下,使我們陷入對過去的後悔與對未來的疑惑當中。這樣,我們的時間浪費在已經發生和還未發生的事情上,無法更好的專注於當下的現實之中。這種負面的能量充斥在我們的身體與內心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

當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時,就已經失去了自我。當我們自以為成熟時,卻發現小時候能做到的事,現在做不到了,我們再也做不到單純的哭與笑。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己的內心,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我們的自我成就感,不再取決於自身的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的環境,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裡無止境地尋找自我認同,比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等。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我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無邊的恐懼與痛苦當中。

愛情對於很多人的意義也是這樣。

當我們日趨成熟時,我們潛意識地感覺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們又在從外界尋求自我認同中倍感疲憊。就在這時,當你突然碰到一段愛情時,你突然會感覺到你的整個世界變得完整了,因為你發現你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碎片,你發現因為“愛”,你和這個世界有了最親密的聯絡,你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這種愛情的感覺短時間內真得讓你覺得有一種被拯救的意味,可是當有一天,它突然離開的時候,所有讓你感覺到幸福與快樂的事物與記憶,反而成了痛苦與傷心的佐證。對於有的人來說,它甚至會變成恨。當它變成恨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愛嗎?

只要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我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我感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社會角色、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尋找自我感。而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賴,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通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為強烈的敵意或最為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裡?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賴呢?

正因為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並且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自我對身心的完全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裡,就會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為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裡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為之絢爛,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裡,迴歸到我們最初的本真,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

篇6:《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感受當下的力量關鍵在於對認知的重新整理,人生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在社會壓力和人生痛苦面前,你離絕望只有一步,離開悟也只有一步,伴隨你的可能是抑鬱、厭世,也可能是寧靜的美好、生命的活力。

活在當下,才可能遮蔽掉腦袋裡的噪音,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恐懼、痛苦、浮躁都會不復存在,因為大多數懊悔來自過去,焦慮來自未來。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忙忙碌碌,糾結著過去,擔憂著未來,讓當下的自己籠罩在不同時空虛構的痛苦之中。我們真正擁有的只有今天,珍惜我們擁有的,才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享受當下的前提是認清現實,接受當下(如果存在不滿,要麼直接接受,要麼立即離開或採取行動,間接接受當下),生活既有正的一面,相應的也存在對立的一面,只有認識到並接受“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莊子也告訴我們要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才能安然於當下,感受當下的美好。傾向於追求穩定是人類最大的惰性,也正是這些讓人無法正面現實而陷入痛苦的無限迴圈當中。

生活正是因為酸甜苦辣交織才精彩,正如在空曠的道路上馳車一樣,如果一直保持同樣的速度,人是無法感知速度的存在的,正是時而低速時而高速才讓我們感受到了速度的激情。如果說人一生是個體驗,感受的過程,那麼美好的事情優於糟糕的事情,糟糕的事情比平庸的事情要有體驗感,而沒有糟糕,美好也只會給人平庸的感受。

篇7:《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作者是德國埃克哈特託利,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資訊;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你可以利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判斷自已是否活在當下,問自已: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中有喜悅,自在和輕鬆嗎?

一、思維

書中提到,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因而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已“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層面來說,它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之所以思維抗拒當下,是因為在沒有時間(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它無法發揮自已的作用並對你進行控制,所以它視永恆的當下時刻為威脅。永遠對當下說“是的”,有什麼比對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內在的抗拒更徒勞,更瘋狂的嗎?向“是“臣服,對生活說”是的“,去看看生活是如何為你服務而不是與你為敵的。

二、情緒

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積累了心理時間以及對當下時刻的拒絕所引起的。你之所以痛苦,愧疚,悲傷,怨恨,是因為過於關注過去,之所以恐懼,煩腦,壓力,不安,緊張,焦慮,是因為過於關注未來,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按照你的意願來發生而感到痛苦,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控因素而感到恐懼。原來,時間是造成痛苦和問題的原因。時間是一種幻象,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有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擁有的,只有當下。

三、我是誰?

我是誰?某某單位,某某經理,擁有地位和財富――以上都是一種身份認同而已罷了。

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小我,來讓自已有“真實感”。正因小我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小我,就越感到空虛和孤立。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已。

四、如何活在當下

覺察:有意識地觀察“大腦在想什麼”,情緒是怎樣的,身體是怎樣的?只是觀察,不批判,不分析,只是看看會發生什麼

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時感受腹部輕微的擴張和收縮。

寂靜:是否有過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寂靜?是否傾聽過寂靜樹林間的鳥兒歌唱?當你的思維是寂靜的,你才會關注到當下。

空間:房子的本質是什麼?傢俱,地板,圖畫等,但它們不是這個房間,而是空間(房間的範圍),離開了空間就不會有房子,所以說那裡沒有的東西比那裡有的東西更為重要。請去意識那些圍繞你的空間,別去思考它,感覺它就可以了。空間裡的物體好比“思維”,空間好比使你思維“物體”存在的意識,就象空間使得萬物存在一樣。如果你能將注意力從思維移開,就會意識到無思維的空間。發現思維只是空間的一小部分,感嘆空間的廣闊和寂靜。

臣服:臣服並不意味著失敗,放棄,退縮等,而是一種順隨生命流動,而非逆流而上的智慧。是一種對事實的內心的接受,此刻我們談論的是你的生命,而不是談論你的生活條件或生活環境。接受現實,或只是允許現實的存在,不批判,不分析,全然經歷著。

用大腦去生活,限制自已也限制了別人,用心去生活,善待自已也善待了別人。當下從來都是寂靜的,用心感受!

五、佳作分享:

我們喜歡心想事成,結果常常不隨心願,試問一下自已,你是否經常使用這樣的語句,”是的――但是――“如:我是很想成為百萬富翁,我努力著,但是我父母沒地位,老闆不給機會,運氣不好,有人跟我競爭等等。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能成為百萬富翁的理由上,又怎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又怎能心想事成!

當你在抱怨時,你就使自已變成了一個受害者。當你大聲說出自已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話,你可以通過採取行動或大聲說出你的想法來改變這種情況;你要麼就離開這種情境,要麼就接納它,其他一切的行為都是瘋狂的。當你選擇離開或是改變它時,請先放下消極心態,這樣採取的行動才更為有效。

”某天,我會成功的“,你的目標是否佔據了你的大部分注意力而讓你把當下當成達到未來目的一種手段?它是否奪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應帶給你的快樂?你是否在等待開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這種思維模式,不管你取得什麼成就,你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你的未來似乎永遠會更好。這樣就會讓你永遠得不到滿足。這裡的”等待“,意味著你需要未來,而你不要現在。

如果你一直把當下視為達到本來目標的一種手段的話,你也會把你碰到或與你相關的人當成達到你目標的一個工具。那麼你們的關係,那個人,對你而言就是次要的或根本不重了的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從與這個人的關係中得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是物質的收穫,權力感,或是其他形式的小我的滿足。

篇8:《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陸老師提議大家回去看《當下的力量》,北京的湯豐林院長也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張德芬稱這是一本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書。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資訊: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認為,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擔憂什麼。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接受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遮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於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裡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脫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美好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之所以痛苦難過,也不過是受因為夫妻之間一點點的不愉快,而無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時候不會出現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腦的用上心頭,於是便想象著世界對自己是相當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換來了無盡的辛酸,以後我還會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實上是當下是當下,過去是過去,將來還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悶著頭,一根筋的時候,總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態平靜地放在當下。

“我們思索著過去,憂慮著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們該做的不是看著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只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接受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快樂。

篇9:《當下的力量》讀後感

《當下的力量》就是以託利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訴人們當下的重要性。告訴人們應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應該學會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類似,只有當杯子是空的時候,才能往杯子裡倒入更多的水。人們也一樣,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時才能聽到或者感覺到周圍環境的聲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學習到曾經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其次,在清空我們自己的思想的同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淡定的人是最無敵的,因為他沒有把破綻暴露出來。接著談到,無欲則剛,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淡定,努力做事、認真學習。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朝陽的美麗。

學會專注當下,對曾經和未來不必計較太多,我們對曾經和未來要明白幾點:一要總結曾經的經驗,二要堅定的對未來的信念,這個信念是我現在的努力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穫。其次,專注你的身體,學會聆聽你的身體,從而學會聆聽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聯想,要以事實說話。愛護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從而營造一個身心健康的身體,學會包容,有良好心態。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我。我們擁有自己完整的身體,並有絕對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笑時,笑得那樣開心;當我們哭時,哭得那樣傷心。我們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一個人。孩童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個完整而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的身體和內心不會累積任何的負面能量。

我們的身體漸漸成長,我們的內心漸漸豐滿。正因為我們失去了自我,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而我們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存在感的意識,恢復對於思維這個工具的主人身份,恢復自我對身體與內心完全的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裡,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悅、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為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裡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殊途同歸,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即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悅時,整個世界都將變得光彩!

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裡,迴歸到我們本真的最初,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