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關於《王安石變法》讀書交流會的聽後感

7月4日,參加天門電視臺關於《王安石變法》的讀書會,這次算是我參與的第一次正規的讀書交流會。較之於大學時內容空洞的集會要好上許多。

關於《王安石變法》讀書交流會的聽後感

這次,四位與觀眾交流自己在讀此書時所收穫心得的書友,都可以從書中的一點或全篇中找出與自己工作有關的心得和問題,大都可以直指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可行的推行方法,加之點評領導的內容,對於我的啟示在於寫作申論和麵試答題內容的有:

1、找出材料中的關鍵點,清楚其中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2、思路要有邏輯,條理明確,不能掛搭多餘無關的內容來拼湊字數。

3、對問題要有辯證性,同時緊靠工作實際,無論身處何處,任職何位,切忌假大空。

4、明瞭為何讀書,如何讀書,熟識政策,儲備內容,靈活運用。

由於我會前並未讀過《王安石變法》,因此會後我又瞭解了一些關於此書內容的歷史事件,結合四位的內容,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是關於王安石在變法的過程中的一些做法顯得操之過急,遇事不管對錯,都堅持己見,執意不肯改變。與同僚很難相處,這對於一個處於改革風口的人是很大的禁忌,將自己孤立,雖然掃除了一部分改革的障礙,但真正的可用之才以寥寥無幾。同時,沒有做到使神宗堅定地站在己方,在政權交替初期神宗面對新舊黨爭的局面本就搖擺不定,加之王安石又沒有適時諫言,且過激不考慮後果的做法引起了朝中新舊勢力的共同反抗,致使在神宗駕崩後改革以失敗告終,人死政息。這就反映出作為一名政策的執行者,若要將政策推行下去,首先要團結和挖掘有能力者,沒事什麼公務是一個人可以去完成的,團結隊伍,加強聯絡,強化他們對改革重要性的認識,使改革的隊伍能夠發展擴大。同時要與上級保持一致,多溝通,這樣才能使工作穩定順利的進展下去。

二是對發言者關於王安石“三不畏”的看法。雖然我並沒看個這本書,但將“天變不足畏”解讀成天災使老百姓受苦是不足以畏懼的,反映出王安石是隻維護皇權不關心百姓的利益,進而是導致改革中存在一些使百姓受到傷害的政策,這點我是十分反對的。

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身為臣子,維護君王的利益是不可辯駁的,但一個有能力的政治家,是不可能不明白人民對國家的重要性的,況且是明白苛政猛於虎的王安石。王安石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更是曾言“貧民被災。不可不恤也”。我認為其本意是天災不足以畏懼,不能曲解成是有推行新政所導致的,國家要想強大,還需靠人事努力。至於“青苗法”的失敗,我的看法是王安石雖認識到了當時的律法弊端,但畢竟並未實地的去了解具體情況,調研百姓的真正需求的為何,加之固執己見,對同僚的建議未加採納,才導致在改革前期雖然取得很大的成績,而弊端也很快顯現,以至於國富而民貧。

歷史人物是有歷史侷限性的,訪秦川八百里而作九論的商鞅在當時已是不可能再現,但這並不代表今天的我們不可以。習主席說國家的根本在基層,中央的政策也鼓勵廣大的公務員去到基層、發展基層、建設基層,那麼作為政策的實施者,我們以史為鑑,真正的走到基層中去,對問題去調研瞭解,摸清情況,不能僅僅只做政策的照搬者,更要做政策的改進者,沒有一出臺就十全十美的政策,搞“一刀切”更是隻會激起人民強烈的反對。因此縱使我們不能改變政策,也要能夠給出合理的建議,懂得將政策從轉化為惠及大部分人民利益的方案,才是我們基層工作者應該學會的能力,主動去幫扶,解決困難才是今天我們基層工作者的要求和標準。

總的來說以上是我對王安石變法意義的認識,這次因為準備不足,僅有這幾點看法,下次在得到通知後,會提前做好準備,入場也會帶好記錄工具,避免再出現連發言人都忘了的尷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