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賣米》讀後感500字【多篇】

《賣米》讀後感500字【多篇】

《賣米》讀後感 篇一

今天,我讀了《賣米》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媽媽住在一個農村裡,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賺錢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女孩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米拿到集市去賣。女孩和媽媽到達集市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賣東西了。一個米販子看了看他們的米,問他們一斤多少錢,女孩媽媽想賣個好價錢,說兩塊錢一斤,米販子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不賣,後來,那個米販子走了。後來又來了幾個米販子,都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都說不賣。她們就一直等啊等啊等,等別的米販子來買她們的米。她就一直等。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晒得她們不停地流汗,但是不能去涼爽的地方休息,中午飯是吃從家裡帶來的鹹菜拌飯。等到下午,還是沒有人來買米。等到集市快散了的時候,一個米販子走過來,說一塊零五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一塊一才賣。米販子說:“集市都散了,還要價那麼高,誰會買啊?哈哈!哈哈!”說完就走了。後來,女孩和媽媽一粒米都沒有賣出去,沒法給她生病的爸爸買藥。

掩卷沉思,我知道了住在農村的人生活得很艱辛,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養家餬口,辛辛苦苦賺來微薄的錢,要想供孩子讀書的確很難。我們住在城裡,不愁吃,不愁穿,經濟條件比農村好,生活幸福,我們要珍惜啊!

作為學生,父母為我選擇了城裡的好學校,供我上學,我們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比農村學校好得多,我要珍惜,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賣米讀後感 篇二

初讀《賣米》,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作者張培祥,北大人,是我同鄉,也長我近十年,不曾謀面,素未相識,寒門貴女,可惜天妒英才,早早便遺憾離世,令人扼腕。

文章講的是一個生活不易的故事,出生貧寒之家的作者為了弄錢給父親買藥,陪母親趕場賣米,與米販子討價還價,但最終無奈返家。全文並無過多華麗的詞藻和曲折的情節,相反,敘述樸素無華,卻處處真情流露。我雖未有類似賣米的經歷,家庭也不如作者那般清貧,但是文中一處小小的情節卻像是在描述我以前的經歷,小時候也曾被父親早早叫醒,讓我去給家裡的八分水田放水,對話內容也基本與文章中相似,也曾陪著父親挑著剛收穫的稻子到鎮上的糧站去交公糧,也就是所謂的農業稅。那時候小,不懂事,感覺自家的生活已屬不易,為何還要把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上交給公家。

後來我離開了家鄉,去過很多大城市,也看過很多農村,看到了不同地區的農村之間宛若鴻溝的差別,有號稱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也有溫飽尚未解決的大涼山腹地,雲泥之別,令人驚歎。

所幸黨和國家並沒有遺忘,黨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勾畫了巨集偉而美好的藍圖,同時,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可以預見,農民的生活會怎樣紅火,很遺憾,張培祥並沒有機會看到這個,如果她沒走,《賣米》會不會有另外一個美好的結局呢?

賣米讀後感 篇三

有時我在想,這篇文章為何會拿到高校原創作品一等獎。可細細一品便知回味無。文章中一家人的相互扶持,文章中作者的隱忍懂事。文章中母親的倔強和對生活的妥協,文章中米販子的精打細算。無不向我們透露了當時的人們為生活的辛苦奔波,他們每個人都沒有錯,只是不一樣身份和立場罷了。每個人之間似是矛盾的衝突體,又是一個聯絡緊密的整體,他們無不散發著奮鬥的姿態,無奈結局如何,都要勇敢地承擔。位位家境貧寒的北大學子。學歷無關乎家庭的經濟實力而在於自身。那麼審視如今的我們,衣食無憂的我們,學習和自身的品質修養卻被身邊的嘈雜所掩蓋掉了。

我的心裡也存在著一個清北夢。一向沒有付諸過實踐。路街上的霓虹燈吸引著眼球,我在這車水馬龍的世界裡沉醉。糜爛的生活腐蝕著純淨的心靈,那顆紅彤彤的初心早已遠去。作者的倔強堅強卻像一顆種子撒播在了我貧瘠的土壤上,在發芽,在成長,生長出一棵"明亮的"太陽花。教師說過,振作要從人的缺點開始,勇於改正缺點才是不二法門。

賣米讀後感 篇四

一個十幾歲的姑娘“瓊寶”跟隨母親前去賣米,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行走四五里的田間小路去趕場,母親為了一斤米多賣幾分錢和米販子討價還價,散場的時候她和母親不得不把米又挑了回去,沉重的擔子壓在肩頭,大米的重量與生活的不易相加,讓十幾歲的姑娘深深感受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家境貧寒,讓一個十幾歲的生命從小就揹負起了生活的重負。

物質匱乏的年代,窮苦的家庭出身給人們烙下了缺衣少食的印痕,時代發展向前,但年少時生活的不易與艱難幾乎壓彎了活著的脊樑,此生對物質的追求便成了一切的基礎。

每個人都在自己兒時的經歷中汲取了最為本質與深刻的影響,印在自己此刻和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

如果不是在貧困生活中走過的人,大概永遠無法理解這種心情。

因為窮,窮到骨子裡,所以會格外計較那幾分錢、幾毛錢。有時候,往往因為這樣的計較,而喪失更好的機會,或者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沒有別的辦法。

一直以為自己認知不夠,為什麼別人很早就能做出的決定,而我過了好多年才能想明白。大概是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的孩子,先忙著努力擺脫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忙著努力適應市民的角色,忙著改造“窮人思維”,下一步才能考慮自我提升。

你可以說是開化的晚,永遠只有“窮人思維”,但對當時當下的人們而言,真的只會產生那樣的認知、做那樣的選擇。

明白了這世界的殘酷和溫柔之後,希望我們依然能不放棄努力。

賣米讀後感 篇五

今日,我讀了《賣米》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媽媽住在一個農村裡,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賺錢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女孩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米拿到集市去賣。女孩和媽媽到達集市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賣東西了。一個米販子看了看他們的米,問他們一斤多少錢,女孩媽媽想賣個好價錢,說兩塊錢一斤,米販子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不賣,之後,那個米販子走了。之後又來了幾個米販子,都說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都說不賣。她們就一向等啊等啊等,等別的米販子來買她們的米。她就一向等。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晒得她們不停地流汗,可是不能去涼爽的地方休息,中午飯是吃從家裡帶來的鹹菜拌飯。等到午時,還是沒有人來買米。等到集市快散了的時候,一個米販子走過來,說一塊零五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說一塊一才賣。米販子說:“集市都散了,還要價那麼高,誰會買啊?哈哈!哈哈!”說完就走了。之後,女孩和媽媽一粒米都沒有賣出去,沒法給她生病的爸爸買藥。

掩卷沉思,我明白了住在農村的人生活得很艱辛,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養家餬口,辛辛苦苦賺來微薄的錢,要想供孩子讀書的確很難。我們住在城裡,不愁吃,不愁穿,經濟條件比農村好,生活幸福,我們要珍惜啊!

作為學生,父母為我選擇了城裡的好學校,供我上學,我們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比農村學校好得多,我要珍惜,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賣米讀後感 篇六

在這愉快的假期裡,我讀了《發現隱形的翅膀》這本書。書中搜集了許多名人文章,其中,《賣米》這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受用不盡。

飛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文章還曾獲獎,可是,她因患上了白血病,35歲便離開了人世,真是遺憾啊!

文章講的是瓊寶和母親一起去賣米,母親認為她家米好,所以米販子最少出價也得出到一塊一。可沒有一個米販子出到一塊一,瓊寶和母親只好又辛苦地把米擔了回家。

讀到這裡,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原來,在我們不關注的角落,好多人為了生存,要忍受那麼多的痛苦和屈辱。他們在那片貧困的土地上頑強生存,他們被稱為農民。這是一個滿含悲傷的一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水落在地上摔成八瓣的農民!他們辛苦地掙扎,只為讓自己的子女能逃離農村,不要再做農民。做個農民,實在太辛苦了!

我又想起了我,每次吃飯總會剩很多米,蔬菜也不咋吃,我為何沒有想到,那是我們遠在農村的父老鄉親辛苦耕種的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這首詩我背得很流利,但是我理解了它的真正含義嗎?世界是一個大家庭,農民的苦難不只是他們的,想想我們不能幫點什麼嗎?

因為那些人,也是我們的父老鄉親啊!

TAG標籤:讀後感 多篇 賣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