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一千零一夜讀後感(精品多篇)

一千零一夜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篇一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Jim郵給我的20歲生日禮物。Jim,就是跟你們提過的小明,哈工大的,做留白憶明信片時經“頭頭”介紹託他幫我P圖,正經見面則是大半年後一起去泰山了。

題外話,我這個人有個毛病,許是從小受父親影響,對愛看書的男孩子都非常好奇,女孩子則敬而遠之。小明剛好在好奇之列,和他關係好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大家都單身。也許是時間年齡問題,不得不說,相比高中,我更喜歡大學裡的自己,更真實,更自我,更自由,更自在,也更快樂。吶,扯了這麼多。

至少現在看來,這是我在大學裡為數不多的友誼裡很珍貴的一份了。所以看到Jim在明信片裡寫,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我眼裡這是對友誼的最高認可,割雙眼皮前後兩三天,腫著眼睛,斷斷續續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

與其說是讀後感,其實只是從和Jim的聊天記錄裡粘過來自己寫的一部分罷了。等著聊天記錄被刪不如投個稿一存。書封頁上寫著“令人心碎的作品”,以為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看到最後,happyending,真好,要不眼淚該止不住了。

開始看以前,以為寫的是年輕人間的情感糾葛,然後看著故事在跨世紀的畫卷上緩緩展開,才忽然真實的感覺到感情是一輩子的竟可以如此漫長的一件事。不覺得前半生沒在一起而遺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能從書裡感受到男女主的成長,對愛情的理解逐漸變化,從依附於人,到逐漸能夠掌握自己的一生,對傳統觀念的掙脫。

女主跟隨父親重回這個城市,並開始打理家事在集市上穿梭,後來碰見男主的那段描寫印象很深,感覺是一個不諳世事充滿幻想的小姑娘變得現實投入生活的變化,所以當他再見到有些木訥甚至邋遢的男主時,一時幻滅,斷然拒絕。

貴族醫生一開始大概因為合適而心動追求後來在船上將要彼此擁有時才產生了愛情,女主過上了令人羨慕和尊敬的生活,婚姻穩定和諧。這漫長的幾十年間,愛情一定是有過的,至少在蜜月旅行期間吧,但更多的大概是後來習慣彼此長久陪伴的親情,所以醫生去世以後,會感覺到空蕩,女主和丈夫已然是彼此的習慣,書裡好像並沒有描寫她精神的幸福,與丈夫本就不屬於一個階層,思想上的高度契可能比較難吧,何況醫生真的很在乎聲譽的一個人,他自己也曾說“婚姻該有的不是幸福,是穩定”。

只對書裡女主見到男主時有小鹿亂撞的情節有印象,哪怕到耄耋之年也會面紅耳赤,就像年少青澀年紀模糊的又真切的感情,也許那才是愛情該有的模樣。

感覺男主的痛苦和想逃避痛苦的心態,使得他心裡有些扭曲,而由下半身支配的一段段風流韻事,讓我一度懷疑自己看的是《金瓶梅,對待其他人的感情,“只索取不願付出”,大概因為對女主的感情傾其所有的付出,之後再也不願重蹈覆轍,好在他有個睿智的母親,自己喜歡讀書又愛思考,處理不論感情還是生活都歷練得越來越穩重,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喜歡女主,並堅持下去,不像蓋茨比為了年少時認定的上流社會並不不值得他愛的人枉送了性命。

“船”感覺有非同尋常戲劇性的意義,男女主都在船上失貞,最後又決定在船上共度一生。

書裡最讓我心痛的是男主的最後一個情人,14歲的女孩阿利美亞,對她來講像《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那種忘年卻畸形的戀愛,愛的同樣是祖父輩的人,可對方卻不愛他,最後又因此斷送了前程和性命,成為別人愛情的犧牲品,真的是可惜。

故事結局讓我想起了,《何以笙簫默》男女主輾轉7年,一個不娶一個不嫁,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當然言情劇更不切實際更唯美一些,書讓我的愛情觀跟著搖擺,女主和醫生讓我覺得似乎合適真的很不錯,就像長大以後相親結婚,畢竟好多人都是如此,婚姻穩定,“前半生擇其所愛,後半生愛其所擇”,以前我一直這樣想的,忠誠是必須也是基礎。男主和醫生的風流在我的道德觀裡是不可原諒的,渣男標籤,但瞭解其一生經歷之後,似乎又可以理解,給我有一種出軌也應該被原諒的錯覺,大概是那句“如果你瞭解過去的我,請原諒現在的我”,所以以後看人還是不要太輕易就認定他是什麼樣的人比較好。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篇二

如果說烏爾比諾跟費爾米娜是柴米油鹽的婚姻愛情,那麼弗洛倫蒂諾與費爾米娜的愛情一定是一段曠世奇戀,又或者說是被喚醒的愛情。我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指的是這段被喚醒的愛情是一段破碎的愛情。霍亂時期一方面指的是霍亂對人生命的威脅,另一方面則表達這段愛情的艱難與不易。

霍亂時期的愛情

在這兩種愛情正式開始時,小說用並不長的篇幅敘述了阿莫烏爾與情人的愛情,是小說描述的愛情的第一種方式讓我讀完後內心有所觸動。烏爾比諾知道阿莫烏爾自殺的祕密同時也知道了他多年的祕密情人,如此一個令他敬佩的,從內心佩服的象棋高手兼破落攝影師居然有一個住在貧民地帶的情人?情人是知道阿莫烏爾決心要自殺的,用她對阿莫烏爾的仰慕與謙卑的愛陪伴他度過餘生最後的時光,甚至看電影時各自付賬,座位分開。這種相處方式給我的感覺是有一種愛情是不必要黏在一起,害怕一時回頭,他在,安好。就像荷西對三毛說的一樣,我不要做你的另一半,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都是一個完整的人。

小說的第二種愛情的方式是烏爾比諾與費爾米娜的婚姻,而這一種我暫且稱為婚姻的愛情持續了兩人的大半輩子。小說多次寫到兩人對彼此的愛情,對彼此的需要,以及彷彿離不開對方的感受。操持家務,養育兒女,流連上流社會的舞會,容忍婆婆,因浴室沒有肥皂而吵架賭氣,一樁樁一件件,是每一個婚姻中都可能發生的。這是愛情嗎?是的,但也許不是。甜蜜的幸福大多都不刻骨銘心,之所以說婚姻或許不是愛情,是因為,如此紳士的烏爾比諾醫生倘若足夠愛妻子會出軌嗎?時間跟容忍或許是這份名為婚姻愛情的持久劑,晚年的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第三段愛情故事,是烏爾比諾死後,老年的弗洛倫蒂諾對同樣老年的費爾米娜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愛情時喚醒的青年往事,這是一段孤獨而漫長的愛情。同樣明媚的年紀,明媚的富家少女遇到滿懷羅曼蒂克的貧窮少年,由一見鍾情開始了這段相思。一封封祕密書信、定情信物、樹下小凳,是屬於他們愛情的回憶。然而這段較為漫長的愛情理所當然的遭到了父親的反對,唯一支援這段愛情的是她的姑媽。然而這唯一支援這段不平等愛情的人卻遭到了絕對權力父親洛倫索的放逐驅趕,可見這段愛情是不被承認的。

離家幾年歸來,再回到弗洛倫蒂諾的集市上,菲爾米娜心中的情人並不是如此糟糕,她跌入失望的深淵。她恍然大悟是相思和幻想美化昇華了自己的愛人,而這曾經無比熱愛的人卻因愛情的恐懼而變得令人失望,她愛上的或許僅僅是這份愛情而已。這一面讓她把他從她的生活中完全抹去,就彷彿一切都是幻想而已。然而寫過的信,萌生過得愛情之花,總會有人去珍惜,弗洛倫蒂諾珍藏了這段愛情。

一個人的執念可以深到貫穿靈魂,長到延續了一生,強大到從電報員到輪船老闆。弗洛倫薩蒂諾實現了心靈的忠貞,卻沒保持肉體的忠貞。他一生中竭盡全力以體面的姿態面對費爾米娜,卻用肉體跟各種女人約會,甚至一個少女因他而死,揹著丈夫的女人被殺。小說的最後有著一個圓滿的浪漫結局,在升起霍亂黃旗的輪船上,他們遲到了五十三年七個月十一個日日夜夜的愛情,將用永生永世去回答。然而這如此浪漫的結局卻讓我感到如此悲情,“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恐怕是這份愛情最好的詮釋,但細細思量下,這愛情的最後,不正是他們對自我的放逐嗎?悲哀乎!

馬爾克斯通過這本書向世人展示了愛情的千奇百態,然而每段愛情卻都有同一個共性,即愛情都有缺陷。每一百個人都有每一百個愛情觀,每一段愛情故事都代表著一種愛情的方式。或許,在書中每個人都能找到關於愛情的答案。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篇三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說。

——當看完這最後四個字的時候,我的腦袋重重的砸在了已翻過去的那厚厚的400頁上面。從床上起身的同時,順便看了下時間:0:40.我在心中愉快地舒緩了一口氣,有點小激動,終於實現了深夜讀書的夙願,這是我開始對自己有承諾以來第一次沒有半途而廢。

從本月的第25天開始,我鼓起勇氣拆掉這本擱置4個月之久的偉大作品的包裝,開啟它,發現沒有我想象中夾在書頁裡的精緻書籤。連篇像樣的序言和後序都沒有,我猜想這老頭兒究竟能寫出什麼好東西來。不過我現在覺得,也許它根本就不需要利用什麼人的什麼話去向讀者引薦自身的價值,就像一部好電影一樣,只有獨白也一樣會吸引人們的關注。

在我開始閱讀這部偉大愛情著作的第一天,計劃每天50頁的閱讀量,但由於故事的引人入勝導致我在晚上又擠出了多餘的30頁。於是從第二天開始,便決定更改計劃,就這樣,每天3-4個小時,80頁的閱讀量,緩慢漸進地速度,終於在今日凌晨零點40分兌現了對自己的承諾。

這不僅意味著計劃在我的生活中所彰顯出的良好效應,而且還意味著我光榮的加入了這部書所擁有的全球20億讀者之中,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決心成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名讀者,一名年輕的中國讀者。

我相信這位現已95歲高齡的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作家若能在此時有片刻的清醒,他也會感到非常欣慰的。因為這部早在1985年就已經完成出版的小說,直到2012年8月份才授予中國大陸正式版權(新經典文化公司),而我拿到手的這本正是首版的首印。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這是他最好的作品。

故事以一種倒敘、平淡的敘事方式,講述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生的愛情往事,他生活的每個階段所遭遇的愛情,都可以濃縮為這世間千千萬萬個戀情中的一種,圍繞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生活的不同境遇,小說由此展開的對愛情的感受與思考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但是在這種漫漫長河似的一生中,主人公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始終無法忘懷的,也正如小說中他本人所講的那樣,在這半個多世紀裡他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的著的只有一個名字,菲爾明娜·達薩。而不論是後來他有過多少個情人,無論他與拿撒勒的寡婦、與奧林皮婭·蘇萊、與薩拉·諾列加、與阿美利加·維庫尼亞……“只因缺少那一個女人,他便希望同時和所有女人在一起”。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愛從不會超越他所掌控的界限,一切以不干擾他為菲爾明娜·達薩保持自由之身的決心為準則。也正如在晚年兩人相遇時,菲爾明娜·達薩以一種隨意的方式問及他的情史時,他沒有半點猶豫地吐出這幾個字:“那是因為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在菲爾明娜·達薩81歲的丈夫死於一次意外捕鳥事故之後,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才鼓起積攢了半個多世紀的勇氣向他的這位初戀表白。而最終,故事也像所有傳統愛情所必經的那樣,這對戀情終於在二人古稀之年有了圓滿的結局。故事的結尾堪稱經典的收場,就像《百年孤獨》開篇第一句話那樣: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眼睛都不眨一下地聽他說完。然後,他通過窗戶看了看航海羅盤上那一圈刻度表,又望了望清晰的地平線,望了望十二月萬里無雲的天空和可以永遠航行下去的一望無際的水面說:“我們一直走,一直走,重回黃金港!”

菲爾明娜·達薩渾身一震,因為她聽出了昔日那個被聖神恩典照亮的聲音。

……

“您認為我們這樣來來回回的究竟走到什麼時候?”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說。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篇四

暮年時,當你重新面對五十年前那一場逝去無果的愛情,你會如何作為?

男主角弗洛倫蒂諾痴心等了女主角費爾米娜五十三年,終於在費爾米娜的丈夫死後獲得重新擁有她的機會。兩人勇敢地將續上了五十三年前斷了的緣分,愛情在暮年時仍繼續著。

影片《霍亂時期的愛情》,又名《愛在瘟疫蔓延時》。

影片改自馬爾克斯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小說我沒有看過,但是,單單是從影片來說,我認為這裡面所體現的愛情在榮譽的稱讚下有些名過其實。

“只是因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男主角就是在送電報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女主角,兩人一對上眼,強烈的愛意就產生了。活脫脫的現代版《西廂記》啊。可惜,費爾米娜沒有崔鶯鶯那樣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她那敢於獻身的勇氣。而弗洛倫蒂諾也不似張生那樣平步青雲,能迅速抱得美人歸。看來好運氣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但無論是《西廂記》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其中愛情的發生都很無厘頭。愛情的產生難道真的沒有任何理由嗎?

費爾米娜起初也陷入愛河,與弗洛倫蒂諾暗中書信往來。費爾米娜的父親發現女兒的私情後警告她“愛情是一種錯覺”,並立刻將女兒送往鄉下。兩個有情人的通訊方式就從書信變為電報。可是,當一年後弗洛倫蒂諾懷著激動的心情迎接心上人的歸來時,他只得到了拒絕。費爾米娜告訴他,“我們之間只有幻想,幻想矇蔽了我的雙眼。”費爾米娜很快嫁給了追求她的醫生,一位社會地位較高、受人尊敬的紳士。此後的時光中,每當提到弗洛倫蒂諾,費爾米娜都稱其為“陰影”、“幽靈”、“一切都是幻覺”。

費爾米娜是一個清醒於現實的女主角。年少時的費爾米娜無疑對弗洛倫蒂諾有過深深的好感,她甚至答應過他的求婚。但那時,他們幾乎只有書信往來,費爾米娜並不能完全瞭解弗洛倫蒂諾。她漸漸發現自己愛上的是書信另一頭被理想化的幻象,於是她說“一切都是幻覺”,並主動結束這段無望的感情。

弗洛倫蒂諾是一個精神忠誠,肉體出軌的男主角。他在得知費爾米娜的婚訊後選擇等待,直到她丈夫過世。他在等待的過程中通過縱慾來解脫自己,甚至用本子記錄每一段露水情緣。他在五十三年後對費爾米娜說自己一直為她保留童子身。當時,全場幾乎所有人都笑了。我心想,這人好生無恥,在有了可寫成鉅作的風流史後還能說得出這樣的話。但影片中,弗洛倫蒂諾看費爾米娜的眼神是純潔的。他對心上人的愛確實從未改變,儘管流連花叢,但他想的始終是那一朵。

其實,無論是弗洛倫蒂諾還是費爾米娜,他們愛的都不是對方,而是愛情。他們渴望愛,渴望真正的愛,理想的愛。費爾米娜清楚她想要的愛情,而不是弗洛倫蒂諾這個人。她所追求的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她始終在強調“幻覺”。費爾米娜對弗洛倫蒂諾來說,是一個愛的宣洩口。弗洛倫蒂諾的瘋狂、執著帶著詩性,像文學中的誇張手法。他有大量的愛需要輸出,而費爾米娜恰好經過了他的輸出口。如果不是費爾米娜,也會是別人。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對方的唯一。

這場所謂的愛情的馬拉松在兩人暮年之時終於到達終點。這麼多年的煎熬折磨,都是為著心中的一個幻象。費爾米娜始終將弗洛倫蒂諾當作曾經的純潔專一的小夥,弗洛倫蒂諾始終將費爾米娜當作心中的美麗女神。他們愛的都是自己在對方身上最希望看到的美好景象。他們的愛情不過一場美麗而又遺憾的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