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書筆記/列表

心理學的知情意行

1.心理過程——知、情、意

心理學的知情意行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其中心理過程包括知、情、意。

“知”——指的是認知、觀念,認知包括感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

認知過程: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等; 心理學把認知定義為:“人對於客觀事物的感覺、知覺和表象”;即對某一真實、普遍事物的感覺、認識、覺察以及在腦海中形成的該事物的各種形象。我們常說認識升級,就是要去探索更多的事實事相,而不是侷限於我們的認知邊界裡。那些通透豁達的偉人和大師們,也正是這樣,才能把世間的萬物看得更高、更遠。

“情”——情緒、情感,情緒和情感是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

情感過程:“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比如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指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時候,基於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而在人的主體所產生的一種態度和體驗,如喜愛、快樂、滿意、憂愁、悲哀、憎恨等。與情緒不同的是,情感是指對行為目標目的生(心)理評價反應,而情緒是指對行為過程的生理評價反應。比如,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我們的情感是指我們對這個人整體的一種生理上的評價和體驗;而情緒是指我們在追求和與這個人相處時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情緒。

“意”——指的是思維模式,並形成固定的觀念與意志。

意志過程: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一定的目的、主觀願望自覺地調節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行”——指的是行為與表現。

知、情、意、行整個是一個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過程,從瞭解到觸動,再到思考與行動;人的認知和觀念,有的是正確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確的、不合理的。人的情緒有正性的、有負性的。人的意志品質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質就是人對於自身行為關係的主觀反映。

“知、情、意”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三個步驟,而行是對前三者的實施過程。

行為體現了思維的過程,所以一些無意識的本能行為和盲目衝動的行為一般很少有意志成分的存在。沒有認知的事實,就沒有情感的發生,沒有情感的發生,自然就沒有行為的產生。

【知、情、意的辯證關係】

認知、情感與意志分別反映了三種基本的客觀事物(事實關係、價值關係和行為關係)。人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種事物的事實關係,其次要掌握這些事物對於人的價值關係,再要掌握每個行為的價值關係並且判斷、選擇、組織和實施一個最佳的行動方案。第一步由認知活動來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動來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動來完成,因此從認知到情感,再從情感到意志,是一條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類自控行為的流水線。

知、情、意的辯證關係在根本上取決於事實關係、價值關係與行為關係的辯證關係。

1、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意志又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客體對於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意義也是客體的一種關係屬性,只因為它有著特殊的意義,才與其它關係屬性區別開來,因此價值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事實關係,情感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本質力量是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價值屬性,只因為它有著特殊的意義,才與一般的價值屬性區別開來,因此行為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價值關係,意志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從廣義角度來看,知、情、意都是一種認知活動,只是各自側重於不同的角度,情感側重於從意義的角度進行認知,意志側重於從行為效應的角度進行認知。

2、認知、情感與意志相互區別。其主要區別是:認知一般是以抽象的、精確的、邏輯推理的形式出現,情感一般是以直觀的、模糊的、非邏輯的形式出現,意志一般是以潛意識的、隨意的、能動的形式出現;認知主要是關於“是如何”的認識,情感主要是關於“應如何”的認識,意志主要是關於“怎麼辦”的認識。如果把情感與認知割裂開來,就會使情感沒有客觀依據而變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把情感與認知混淆起來,又會使情感失去公正性而變成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如果把情感與意志割裂開來,就會使情感成了空洞的情感;如果把情感與意志混淆起來,又會使情感成了糊塗的情感。

3、認知、情感與意志相互依存、相互聯絡。沒有事實關係,價值關係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價值關係,行為關係也成了無源之水,因此認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事實關係以價值關係為導向,價值關係又以行為關係為導向,因此認知以情感為導向,情感以意志為導向;情感最初是從認知中逐漸分離出來的,它又反過來促進認知的發展,意志最初是從情感中逐漸分離出來的,它又反過來促進情感的發展;認知、情感與意志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互為前提、共同發展

2.性格的結構特徵——態度、意志、情緒、理智

性格的結構特徵有四個,其中態度特徵是核心

性格的態度特徵:指對人、事、物的態度,如謙虛或自負、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細心、創造或墨守成規等;

性格的意志特徵: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徵,如頑強拼搏、優柔寡斷、當機立斷等;

性格的情緒特徵:指個體穩定而獨特的情緒活動方式,如情緒活動的強度、穩定性、永續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的特徵;

性格的理智特徵: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如習慣於看到細節還是看到輪廓、主動感知或被動感知等。

3.態度的結構——知、情、行

態度結構包含三個,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

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物件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

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物件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即行為的準備狀態而非實際的行為。

4.社會態度的成分——知、情、行為傾向

社會態度是個體基於過去經驗對周圍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較持久一致的心理準備狀態。它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傾向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其核心。

態度的結構與社會態度的結構非常相似,核心都是情感,在多選題中注意區分。

5.人際關係的成分——知、情、行

人際關係的成分有三種,其中,在正式群體中行為因素起主導作用,在非正式群體中,情感因素起主導作用。

6.品德的結構——知、情、意、行

品德的心理結構有四種,其中知是核心、基礎,行是關鍵。

道德認識:亦稱為道德觀念,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

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誌。

TAG標籤:心理學 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