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1

為了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習。重點學習了教學媒體與資源利用、探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學習的設計、教學實施計劃設計、資訊科技與課程.合探討等內容。這次培訓學習,我無論在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還是在資訊科技操作上,都收穫很大,受益匪淺,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教學有較大的指導和幫助。

在培訓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訓操作中,我學會了更多的輔助教學的計算機軟體以及應用;學會了如何收.和處理對課程有利的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跟眾位老師的學習和交流,加深了我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進一步.。我也感受到王玉龍老師對教學事業的熱情和專業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斷學習和拓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升自身教學教育能力與專業水平。

課堂是靈活的,教學模式是多變的。在.個培訓中,我.了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於課堂教學的一切技術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課。教育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它不僅侷限在音像、多媒體技術上,還應充分應用各種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重視教育過程的研究與開發,重視教學設計和評價。作為一名新老師,更應懂得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用什麼方法教;應把現代教育技術理論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用於課堂教學,用於個性化學習,用於課外活動,用於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

過去,我曾認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圖工具、視訊剪輯工具等軟體就可以把課程上好,認為老師只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就夠了。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資訊科技對新課程的支援作用,更深刻的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並學會了進行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學會了綜合應用各種技術資源創設高效學習環境,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將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綜合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今後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和鑽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2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在這裡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學習收穫巨大。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我深深瞭解到了多媒體三大特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有助於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只要點選滑鼠,它就可以進行大量的演示,或呈現現象,或創設情景,或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還能通過顏色、字型的變換,影象的閃爍,聲音的變化,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為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特點之二,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漂亮的介面和不斷變化的圖、文、聲在深深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特點之三,是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因為一方面多媒體可以通過多種資訊傳輸方式,讓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腦兩半球都活動起來,另一方面可大量節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書寫板演的時間。

培訓時我通過公告欄、qq、瀏覽其它等方式解決了很多問題,順利完成幾個模組的作業。儘管與老師和學友之間的交流不多,但啟發幫助很大,要感謝輔導老師的幫助和鼓勵。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今後我會充分把這次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敢於嘗試、探索,為優化課堂教學,為促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做出自己的無私努力。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3

今天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第二節理論課,寧老師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資訊的概念、資訊五要素、資訊的特徵。同時針對師範生,還具體介紹了教師的資訊素養。寧老師講到:教師應幾倍三個層面的資訊素養,即技術層面、智力層面、認識態度層面。這些內容讓我深切的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向合格抑或是優秀老師邁進必不可少的一步,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都給我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作為資訊化時代的老師,我要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

此外,我還想在這個部落格上談談資訊素養的具體內容,以加強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深入。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種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提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包括基本學習技能(指讀、寫、算)、資訊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資訊素養是其中一個方面,它涉及資訊的意識、資訊的能力和資訊的應用。同時資訊素養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是一個特殊的、涵蓋面很寬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諸多因素,和許多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絡。資訊科技支援資訊素養,通曉資訊科技強調對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而資訊素養的重點是內容、傳播、分析,包括資訊檢索以及評價,涉及更寬的方面。它是一種瞭解、蒐集、評估和利用資訊的知識結構,既需要通過熟練的資訊科技,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鑑別和推理來完成。資訊素養是一種資訊能力,資訊科技是它的一種工具。

據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協會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資訊素養標準,但在我國,針對國內教育的實際情況,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主要針對五個方面的內容:

(1)熱愛生活,有獲取新資訊的意願,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查詢、探究新資訊。

(2)具有基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資訊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

(3)可靈活地支配資訊,較好地掌握選擇資訊、拒絕資訊的技能。

(4)能夠有效地利用資訊、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並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

(5)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資訊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

根據資訊素養的標準,身為資訊時代的師範生,以後學生們的準老師的我們,我們必須以資訊素養來武裝自己,打好資訊時代的教育這一仗,以培育出更多的國家精英。

當然了,在這個資訊時代,在大學打好我們自身的基礎,是最為主要的。我們首先要學會很好的運用資訊工具,特別是網路傳播工具。再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的收集各種資料,不斷培養自己的的能力以至於能夠熟練地和批判地評價資訊,以便我們能精確地、創造性將資訊使用在我們以後的教育工作上來。教學過程中,老師少不了要批改學生的作業,其實每個學生的作業都是他們努力付出的作品,我們要培養正確欣賞學生作品的能力和對書本知識以及課外的知識性資訊能確地概述、綜合和表達,使之簡潔明瞭,使得教學用語,通俗流暢並且富有個性特色,以便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還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不能再是墨守成規,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了,而是要不斷培養教學的創新性,很好的利用可以用的電子儀器,增強課堂的特色,隨時激起學生的激情與好奇心以及學生們那不斷膨脹的求知慾。

據我瞭解,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的新概念,是現代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資訊日益成為社會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所以,資訊時代的師範生資訊素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希翼未來能很好的生存在社會上,它不僅僅是我們是師範生的必修之課,還是所有同學必修的課,只有學好了資訊素養,具有了資訊素養,我們才能獨立、才敢擔當。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4

3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現代教育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兩天緊張的學習,是對教育思想的洗禮和昇華,也是對方法的改進和提升。通過與同行們的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21世紀的需要教師在強調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方法上的指導,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技能。教師不僅要向學生介紹未來社會的資訊和最新的理論成果,同時更注重實際生活的研究,隨時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技能提高,時時都在思考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把教學與研究緊密在一起。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科的現狀與發展前景,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培養21世紀的技能,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潭老師向我們講解了資訊科技的應用、如何去申請自己的部落格和使用、如何去製作班級成績統計表和編制學科試卷等資訊知識,使資訊科技學科更貼切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在培訓過程中,也使我深深的體會到21世紀的社會只會教一門課的教師已無法生存下去。要求教師是“全能型”的教師,是那種具有廣泛適應性的通才,既是學者和教學者,又是交往者和決策者。

這次培訓很有必要,因為資源應用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發展是學校和學生髮展的基礎,教師的進步是學校和學生進步的前提。遠端教育資源的應用不僅是服務教學,而且是服務自身,有利於自身進步。遠端教育資源的作用,一是能讓農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二是幫助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本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們教師一定要抓住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立志成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5

首先,對教育技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上這門課之前認為老師藉助電腦、投影儀、幻燈片、ppt教學就是現代教學,其實只是多媒體教學而已,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部分。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含義是為了促進學習,對學習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其核心是利用現代技術服務教育,改進人類學習,其本質是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的理論與實踐。它既是一個實踐領域也是一個理論領域,作為實踐領域的現代教育教育技術即通常所說的“電教”,作為理論領域的現代教育技術就是“教育技術學”,是教育技術的理論體系。

其次,由於時間有限,老師多是給我們講理論的東西,技術操作的演示講解很少,但是老師會想發設法讓我們自己去學習。比如通過佈置兩個關於技術操做的作業,一是mindmanger思維導圖的製作,另一個是關於ppt的製作。製作這兩個東西我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製作mindmanger思維導圖,首先得下載mindmanger這個軟體,我自己下載下來安裝幾次都不開,然後讓同學幫我從新下載安裝還是打不開,但是什麼原因還是沒弄清楚,後來就用另外一個同學的電腦做的這個作業,其實發現很簡單,上課時老師佈置這個作業的時候感覺好難,都不知到該怎麼做,做的時候發現很簡單。這讓我明白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有畏難情緒,當你真正開始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它沒你想象得那麼難,你會把它做好的。關於ppt的製作,上課時老師也沒舉例怎樣製作ppt。這就得看你平時對這個軟體的熟悉程度了,也是檢測你大一《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這門課學習得怎樣的時候了。關於ppt的製作,我做的關於高中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節的類容,由於平時我們進行教技訓練的時候都沒做ppt。做起來有一定難度,不會的地方還得上網查,翻《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這本書,諮詢同學等等,雖然做的很簡單,但是還是收穫頗多,為以後製作ppt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於製作教案這個作業,對我們思教的同學來說,並不難,因為我們平時教技訓練時就要求寫教案,最開始我們都是寫簡案,但是通過和大四實習回來的學姐學長交流,他們告訴剛開始要寫詳案,這樣對提高教課有一定幫助,之後每次我都寫詳案。所以這次老師佈置的教案設計也寫的詳案。

第三,瞭解到很多網上學習的資源、平臺,如網易公開課,教育人部落格、走遍美國,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等等,這為以後打發無賴的時間找打了很好的方式,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知識,增加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

第四,意識到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這一點對我來說收穫最深的一點。在很早的時候,鄧小平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而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能促進這一教育理念的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資源多樣性、資源共享性、資源開放性、內容主動性,學習過程的互動性與獨立性的資源優勢,在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有積極作用。比如多媒體技術能實現文字、圖片、音訊、視訊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教育教學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個便於學生學習的理想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電子方式將文字、圖片、音訊、視訊等有關的學習資源傳到一個共同學習的平臺,學生能夠利用網路隨時隨地學習。同時,隨著通訊技術、資訊科技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日臻成熟,師生之前可以通過郵件、視訊等方式進行通訊、交流,提高學習的效益。正是由於教育技術具有這些優勢,加上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教師要就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必須掌握一定的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我們這些即將步入教師行業的21世紀青年來說,尤為重要,否則很難勝任教師這份工作。因此,要想自己在將來的工作能做得更好,就必須學好現代教育技術,不僅現在要學好而且緊跟著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技術。

所以,接下來的兩年大學生活我會主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為以後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做準備。一是到圖書館借相關的書籍來看,二是通過網路這個大平臺進行學習。首先認真學並掌握以視聽說為主的教學技術,如幻燈、投影、錄音等裝置的使用技能。其次掌握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例如運用校園網、網際網路查詢權威資料,把網際網路上的一些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只有掌握必備教學技術,才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

教育技術課程心得體會篇6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培養面向資訊社會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本文就課程整合的含義、目的,資訊科技與各科教學整合採取的方法,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任務。

2、譁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譁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資訊科技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於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濫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資訊科技,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資訊科技,更不顧資訊科技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於觀看螢幕的時間過長,用於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4、不能孤軍奮戰近幾年來,寬頻、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多數是資訊科技老師的事,因為資訊科技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資訊科技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5、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課才注重整合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資訊科技的優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6、一味依賴資訊科技有的老師發現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並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並列出有關知識資訊網站

列表;

7、不重實效,譁眾取寵有的老師認為,越是採用高階的技術軟體,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8、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在許多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於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儘管有許多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後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於採取填鴨式

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儘管資訊科技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採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於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資訊科技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