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一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

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

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二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35條,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記憶力,家長、老師、學校都十分的關注。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記憶力超出一般,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記憶良好。但是,良好的記憶力除了遺傳基因之外,就是後天培養。建議中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這一點為我們提出了,在我們記憶的時候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去掌握知識,獲取知識。在掌握和獲取的過程中思維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記憶過程。

學前期和國小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這也足以說明,我們國小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注意記憶力的培養。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於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和識記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這一點說明在學生記憶的時候,我們要培養學生在認真觀察、認真思索的過程中發想規律和方法。就目前來說,大多數老師要求學生理解的去背誦課文或概念。但很少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踐。因為很多學校沒有時間,或者根本就沒有學生觀察或操作的材料或場地。

在國小裡,大多數學生都是瞬時記憶,因為這個發展階段形象思維非常活躍。為了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小應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使學生真正的體驗過程,獲取新知。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有意識記將被不隨意識記所取代。建議中指出: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為了促使孩子記憶力的不斷髮展,要建立不隨意識記和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這件事首先取決於教師。老師在平時佈置任務的時候就應該加以引導、分析、觀察使學生的有意識記逐步過渡到無意識記,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在平時進行大量的閱讀,只有增長了自己的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問題、去分析問題,記憶知識。才能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合理的發展。

在我國古代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想此觀點與建議並不相違背,從側面也鼓勵我們去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正是通過‘熟讀’才真正的去體會古詩的真正含義;正是通過‘熟讀’才在頭腦中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就是建議中所說的不隨意記憶。正是這種不隨意記憶與熟讀的融合才真正的發展了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三

這裡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老師有無責任呢?你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那一班學生外,你有什麼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麼事,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當老師的還是應該給以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麼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裡給我們提了兩點建議:

一是閱讀。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他還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認為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愛好的發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裡,他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麼樣的勞動,而是指複雜的,創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絡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就出自這一條建議中。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鑽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於鍛鍊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裡蘇霍姆林斯基還列舉了四種應當使學生選擇的勞動方式,在我看來,在四五十年前蘇聯能夠進行的這些勞動,在我們中國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條件達不到,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去做。像他說的那些設計製作各種裝置、機械、儀器的活動室,那些家業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願意去做呢?特別是農業勞動,他說,我深信,農業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可是,在我們的城鎮學校,幾乎已經絕跡了。這不知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我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的一小部分,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著作中蘊涵著很深的教育理論,只有認真去閱讀,才能夠體會到那麼一點點,所以我會認真的把這本著作讀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四

原來上大學時就在老師的要求下,讀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但當時為了應付學習任務,囫圇吞棗地讀完了,未能體會書中所蘊含的含義,很多知識、理論都沒能真正讀懂。這一次因為參加讀書班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可能是因為參加工作有了實際的教學經驗,這一次讀有種不一樣的感悟。

這本書真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書中的許多案例為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我在課堂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

書中提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其實我深有感觸。上學期我剛調到城裡工作,面對比之前多一倍的作業數量,我感到了時間的不夠,每天忙著備課改、作業等,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到學生,可是同辦公室的老教師卻能遊刃有餘,我感到費解。後來我就看到書中提到的一句話: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是啊,如果我們能多讀點書,那我們的知識大海越來越廣闊,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就能夠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能夠輕鬆地去觀察到每個學生。除此以外,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先教會他們熟練地讀和寫,然後教會他們如何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閱讀成為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重要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太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當我們的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去獲取知識,那其實也是也節約了我們教師的時間。

後進生的工作每個老師都日常煩惱的事情,之前,我總是找一些時間來給他們補差,背書、聽寫,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書中就提到,其實對於他們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通過閱讀去激發他們的思考,由書籍激發出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最強有力的手段。對此我做出了改變,我選擇了一本共讀書目《湯姆索亞歷險記》,每週利用兩天的寫字課和同學們一起共讀探討從書中所得到的體會。還要求孩子們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的書籍,題材不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去閱讀就好。一開始有的學生並不能去完成這件任務,我便採用了強制的手段(家長簽字)規定他們去完成,但是教育真的是件長期的事情,隨著學生們不斷地閱讀,他們好像從中找到了樂趣。慢慢地,有的同學會主動來告訴我前一天讀了什麼書,甚至他們的閱讀時間早已超過半小時。這裡面不乏許多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讓我驚喜的是,平時不愛舉手的他們最近也開始積極參與課堂,甚至有的回答讓我都有所收穫,我彷彿是在跟著他們在學習。

書中還有一個讓我非常有所體會的內容,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同時,我們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為了讓學生輕鬆的學習,我這學期特地將書面作業佈置很少,大部分的作業都是閱讀方面的作業。可是我發現學生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支配時間,很多家長髮資訊和我說,學生作業寫到很晚,根本沒有時間來閱讀。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開始找問題的緣由,後來我發現,現在的孩子被管束的太多反而會導致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獨立去解決。我對班上兩位同學進行了觀察,吳同學平時合理利用課間時間完成部分作業,下課的期間既和同學們玩耍了,也完成了一部分的作業,放學後不需要家長管束就能很快完成作業,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除此以外經常在7點左右約班上的小夥伴們在家門口的籃球場打球。而樊同學每天回去都在媽媽的嚴加看管下完成作業,什麼事情都在依賴媽媽,他的媽媽總因為他上課不聽想講回去跟他再講解書中的內容,這一開始是出於好心,可是我發現樊同學開始上課不再聽講了,還美名其曰:沒事回去媽媽會再講的,慢慢地他連背書這類簡單的任務都沒有辦法在學校完成。他的所有的任務都是媽媽安排好強迫完成的,所以他現在對學習開始慢慢失去興趣,這也讓他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成績也有所下降。所以我覺得教師和家長不需要太管制孩子,讓他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相信孩子,他們可以做到更好,甚至會比我們安排的更好。

其實閱讀這本書不僅是閱讀,更是在讓我成長。我通過閱讀來豐富我的教學手段不斷成長,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有更多的思考,有所成長,其實我們不就是在一起成長嗎?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接下來還會堅持,並試著將其中的觀點運用到教學中,相信這本書會讓我和我的學生一起不斷成長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書心得 篇五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這句話出自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潛心閱讀這本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總是充滿信心……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有兩點給了我莫大的啟發和思考,使我受益匪淺。

其一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其二是“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往日的教學經驗,我總結出5點培養要求。

1、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2、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

3、不要讓孩子的時間太充裕。

4、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

5、訓練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看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初步感知,今後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探索,早日達到一個優秀老師的標準。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六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善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堅苦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活躍的現實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良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浩繁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日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員們如許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日常普通我也經常如許地埋怨。一日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功課、教誨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歡迎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學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工作。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

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惟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心裡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若是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素質融會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老是埋怨沒有時間,埋怨工作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九牛一毫。明白了這些事理,一切埋怨都拋到了一邊。

書中所舉的那個汗青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親近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如何使這些小溪永遠連結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起首考慮清晰的!

前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馴良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酷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解救路子,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業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髓,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教員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簡略單純得像識字講義一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七

教師,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種職業。對於新手上路的我,可以說經驗匱乏,心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別需要有一位資深的教師或是一本能解讀心中困惑的百科全書做些指導。於是,想起了房山教委下發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我興致勃勃地拿起這本書,開始了我的研讀,從中學到了許多,內心也得到了滿足。

開啟書的目錄頁,首先,開始品讀增訂版前言,從中印象最深的有這些句子:

1、從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第一天起,如果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你最需要的是支援。

2、任何教師都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基本的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從第一句話中,我體會到教學的意義。教學,就是教與學,教師居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學首先離不開學生的支援。

由於各個班級裡都會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教師就要做出指正,這時需要學生家長的支援。教學,不僅是學習課本知識,要做到教書育人,讓學生全面發展。這時就需要領導的支援。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具也極為豐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還需要社會的支援。仔細想想,教師要想在教學方面取得成功,真的最需要就是支援。

雖然,我只是一名頂崗實習教師,但我身上承擔者教書育人的責任,所以,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稱職的教師。解讀第二句,我明白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教師採取多種方法,因材施教,學生的成績肯定會提高。當然,這也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看完增訂版前言,我感觸就挺深的,覺得這本書真好!於是,我就繼續讀下去。

讀完前言,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充滿了激情。首先,前言部分講到:教書育人是一門要求很高的藝術,它需要我們耐心細緻、身心投入、勇於奉獻,擁有無私的愛心、非凡的個人魅力。自信超群的能力。的確如此,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做到以上要求,這也是對我自身的要求,使我有了方向。其次,在給新教師的部分,我明白到:作為一名新任教師,需要指導老師的指導,他們的指導是無比寶貴的,有了他們的指導,新任教師會少走彎路,才會較為快速的進步。當然,作為一名新任教師,要主動、積極地去與指導教師交流,虛心請教,態度端正。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別人塑造未來,教師的影響是永久且深遠的。

進入正文部分,我學到了課堂管理、教學規劃、實際授課指導、職業精神:優秀教師的態度行為、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係、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以及新增的7條建議。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一、關於課堂管理

1、學習到教師職業的特點:堅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堅持讓學生認為他們每天都有所不同;堅持拒絕放棄任何人;堅持幫助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堅持良好的態度,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堅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精神領袖;堅持幫助學生認識到他們可以是成功的人。總之,堅持就是課堂管理的鑰匙。

2、明白到教師要想積極地開展教學,就要講到學生的心裡去。首先就要讓學生信任你,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遨遊四方。

3、確立規章和制度,當學生背離了約定的章程時,就要督促他們練習、練習、再練習。等等。

二、實際授課指導

1、人非聖閒,教師在不小心犯了錯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錯誤。要做到承認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不應該一蹶不振,要勇敢地振奮你的精神。

2、要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或是多讓指導教師聽聽自己的課,從中會受益頗多。

3、在教學上,要因材施教、切忌只講不練、切記照本宣讀、允許和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一起學習、多關注學生的優點、適當傳授一些社交禮儀、將課堂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絡、作業適量、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總之一切教學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重。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1、首先必須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天賦、技巧、優點和夢想。要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教師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花,要保持微笑。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更喜歡開開心心的教師,一個簡單的微笑足以讓你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3、教師要搭建成功的舞臺,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地督促他們前進,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他們就能做得到。

4、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要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高一點的評價,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四、新增的7條建議中

1、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建立了某個規範後,一定要堅持執行下去,只要你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你就有機會掌握教師管理權。

2、從講桌後面走出來,站在講臺上,你是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思想的源泉,走出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聽講意識,促進教學的展開。

3、樂觀地教學,切記,學生需要的是積極的、有影響力的、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老師,他們更喜歡這樣的老師,同時也更喜歡這樣的老師講的每一節課。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結束語部分。在結束語部分,明白了老師勤於探索和追求,就可以點亮孩子的靈魂,慢慢地,改變他們的世界,讓孩子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教師要用愛心去感觸每一個孩童,一直鼓勵他們勇於攀登,耐心地給予他們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世界。

讀完這本書,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承擔的職責,明白了教師力量的偉大,明白了教師職業神聖的內涵。除此之外,還體會到教師真正的意義。真是如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對於新手上任的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會快速成長,試圖做一名合格、稱職、優秀、受所有學生敬愛的老師。我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生,我會鼓足幹勁、精神飽滿地對待每一天的教學。相信愛心+耐心+恆心=成功。教師職業,我來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八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的確如此,前不久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反思、批改作業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首先,《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裡行間洋溢位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裡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裡,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絡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於什麼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麼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麼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著去鍛鍊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10:1、30:1、50:1。”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著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篇九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共有一百條建議,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自身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為指導所寫的一本教育專著。

今天我所看的是第二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

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裡,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底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著,我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確實,我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上課,批改作業……可以說,用來備課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思考,怎麼才能處理好時間,怎麼才能進行終生備課的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當然,讀書也並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海洋。

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知識,應當是我們知識海洋裡一滴水!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保活力,就要在以後的閱讀中來尋找答案了!

給教師的建議書籍讀書心得 篇十

今天,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0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其中再一次談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後進生的問題不是在知識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著問題,說到家,就是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有理解地閱讀。這種建立在沒有理解基礎上的知識就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自然也不會轉化為應用的能力,要想學以致用,得先從閱讀開始。

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了呢?蘇氏說:所謂流利地閱讀,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且同時進行思考——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絡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象,做到“有理解的閱讀”。

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系列練習。我們語文課,“讀”行天下,“讀”佔鰲頭,“讀”是理解的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琅琅的。

很慚愧,我的語文課有時被要考核的知識點佔去了一大半,課堂上的朗讀有時也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功利性太強,今後,還是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有理解地閱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閱讀才是一把最實用的“金鑰匙”,讓我們銘記“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從閱讀開始”。

TAG標籤:教師 精品 讀書 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