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讀昆蟲記體會(彙總4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8篇《讀昆蟲記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尋到更多與《讀昆蟲記體會》相關的範文。

讀昆蟲記體會(彙總48篇)

篇1:《昆蟲記》體會600字

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

都是因為一生最大興趣,都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

篇2:《昆蟲記》讀書體會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科學名著,有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有霍金的《時間簡史》;有布林斯廷的《發現者》……但在數百本科學名著中,我最喜愛的莫過於法國作者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昆蟲記》了。

《昆蟲記》不僅是一本文學鉅著,而且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全書,它花盡了作者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這本書以人性比照蟲性,彷彿昆蟲就像作者的好朋友似的,裡面記載了近百來種昆蟲的樣貌、生活習慣,令人目不暇接,沉迷於這本書中。

這部書使我瞭解了許多昆蟲,在沒讀這本書之前,對於屎殼郎如何會滾得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糞球令我總是很疑惑,我曾經懷疑過是不是屎殼郎的力氣比人還大?也很疑惑屎殼郎為何要滾糞球?甚至覺得屎殼郎是天底下最噁心的蟲子。後來我才明白,原來屎殼郎有個很好聽的學名叫蜣螂,它可是大自然潔淨的主力軍,它不辭辛苦地滾出的大糞球就是它孩子們的產房和臥室。想想屎殼郎是那麼辛苦,為自己兒女能有個安穩的家,用它那細小的身軀完成了這麼巨大而繁重的工作,我突然不再覺得屎殼郎噁心了,反而被它那份愛心和責任心深深感動了。

同時在《昆蟲記》中我還了解了許多其他動物,像螳螂是我最怕的一種動物,兩隻突眼比頭還大,長而細的脖子,帶著倒鉤的長腳,鋒利的大螯就像兩把剪刀,能輕鬆地剪斷一隻蜻蜓的身體,別看它這麼厲害其實螳螂的幼仔是十分弱小的,連小小的螞蟻都能輕易將它打敗吃掉,所以螳螂媽媽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非常周到,甚至為自己的孩子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篇3:昆蟲記讀書體會

黃蜂在建築上所展現的智慧讓人驚歎,完美的六稜柱,節省空間又節省材料,可以說,黃蜂在幾何學上是學有所成的。黃蜂在建造蜂巢前,為了讓往後的地下工程省力些,也為了讓蜂巢的未來能持續發展壯大,會先尋找穴居動物遺棄的地洞,然後再開始築巢。

修築好蜂巢的大體,黃蜂們便開始清理蜂巢,把清理出的泥土,用上顎咬住,飛離蜂巢再將泥土丟棄在地面上,清乾淨蜂巢,黃蜂們開始完善巢的功能,它們用築巢的紙漿(各種樹皮)製造出許多大鱗片,把這些鱗片疏鬆地排列,然後疊層幾層,織成一張厚實、通氣又富有彈性的大毯子,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空氣的流通,保證了蜂巢的溫度。

每種蜂的居住地是不同的,工蜂住在蜂巢的上層,養育幼蜂的蜂房則在下層,當繁殖季節到來,蜂房不夠用時,工蜂便把它們小的.居室拆除,用拆下來的材料去建幼蜂的蜂房,真是環保的方法啊。

篇4:昆蟲記讀書體會

蟲子也會自殺嗎?當人感到痛苦、絕望時,他們便決意自我了斷,這劇毒的蠍子也有絕望到自盡的時候?可若沒有,這自殺的謠言從何而起?

於是法布林便親自做實驗,像傳聞說的那樣,把蠍子困在火圈中,驚慌失措的蠍子左衝右撞,被火一燙,又轉向另一邊被燙……終於,蠍子被燙的瘋狂了,豎起尾巴,旋轉著對著空氣亂刺,把尾巴舞的跟劍似的,正眼花繚亂之時,火網中的囚徒卻倒下了,僵直了身體,一動不動。真的是死了嗎?法布林十分疑惑,於是把火場中僵直的蠍子取出,放在涼爽的沙地上,自己在一旁看著。一個小時後,那被火逼得瘋狂而“自盡”的囚徒悠悠醒轉,又恢復了活力。這就說明,蠍子並沒有自殺,但這一隻說明不了,有可能它只是沒把自己刺死罷了,於是又捉了幾隻白蠍,然而他們與第一隻一樣,在涼爽的沙地上僵硬了一小時後,都“復活”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既然蠍子們並沒有刺死自己,那麼就是最初看到這件事、傳出蠍子自殺的人被蠍子的假象所欺騙,沒有在蠍子被烤焦前,把蠍子取出,直到蠍子被烤熟。

蠍子一事,再次強調了一件事:這種公眾權威不一定是正確的,要勇於挑戰權威。

篇5:昆蟲記讀書體會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描繪了各種各樣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讀了《昆蟲記》,我知道了蜣螂怎麼滾糞球的,是草原上的清潔工;管蟲用極微小的圓球,為孩子製作衣服。

《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能更好了解昆蟲。

關於蠍子《白蠍自殺之謎》這一節。有人說,蠍子遇到危險就會自殺。於是,作者就做了一個實驗。他用燒紅的木炭圍成一圈火牆,然後把一隻白蠍子放進火牆裡。熱浪烤在蠍子身上,它倒退著捲成鉤子,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彎曲,動作快極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陣抽搐,接著,就一動不動了。作者用鑷子把它夾到一塊涼沙土上,過了一個多小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蠍子竟然奇蹟般的活過來啦,和以前一樣變得生氣勃勃了!這個實驗證明,根本就沒有蠍子自殺的這種事情,無非是人們亂猜測而已!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瞭解了許多大自然中的奧祕,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常走進大自然,就能獲得更多知識。

篇6:讀昆蟲記有感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 《昆蟲記》使我時分著迷,讓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

原來,昆蟲的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麼脫殼的;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恐怖的狼蛛是如何養育子女的——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種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上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會把它的親人吞食掉,而且它產下卵後,便頭也不回地走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它可真是一個無情的傢伙!

此外,還有小甲蟲,它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螢火蟲打了毒針,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蝸牛,幾天後也能恢復常態——這些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法布林的《昆蟲記》引領我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那樸素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我覺得自己彷彿就在現場一樣。被我忽略了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喧鬧的鳴叫,一下都聚攏過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好像是在聽故事,毫不費力地就把知識給記住了。我挺佩服法布林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堅持對昆蟲進行觀察研究。他還將自己的家變成昆蟲實驗室,在這裡為昆蟲搭建起它們喜歡的巢穴,好方便自己進行觀察研究。法布林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像法布林這樣不怕困難,努力不懈的話,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篇7: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這本書是出自法國法布林。其中有許多篇集,作者用具體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昆蟲的習性,的感悟、與觀察的好奇心編出了《昆蟲記》這本著作。

昆蟲記的英文學名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林更是用放鬆而又充滿的態度寫下了自己對觀察的每一隻昆蟲的觀察日誌。活靈活現地寫出了昆蟲在幹什麼的時候做了哪些動作,或者外表凶猛卻又可愛的昆蟲,也或許是其他內容。作者堅強不屈和遇到不退縮的精神使他獲得了巨大的發現或的動作。一直觀察昆蟲作者法布林並沒有感道乏味,而覺得昆蟲是他的的一部分。觀察昆蟲是他的習慣,比如說蟹蛛,雖然外表可愛但是內心卻是個劊子手。小碧蠅雖然令人厭惡,但是卻是腐蝕或的巨大強敵。蟋蟀在草地上用帶齒條的琴弓和振動膜唱歌,甲蟲無論如何都要抱著最愛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腐蝕”人們的穀物與乾燥的豆子。外表凶狠的恩布沙性情卻很溫和。

上面的幾個短文重點描寫了法布林不懈,每天都仔細觀察昆蟲的句子。《昆蟲記》有許多有趣生動的文章,真不愧於“文學之作”!

篇8:讀昆蟲記有感

我探索了一個新的世界。那裡是昆蟲的國家。在那裡,沒有世俗的喧囂,也沒有人類之間為了利益而明爭暗奪……

我願稱法布林為“瘋子科學家”。是啊,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並一版再版,先後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法布林,他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眼光。又有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筆觸。在他眼中,蝗蟲卻成了益蟲,而辛勤的螞蟻卻成為了害蟲。這裡面的問號,深刻的人們的大腦裡。我尊重他的看法,儘管有很多人不這樣認為,但如果他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便找不出任何證據來反對法布林的這種看法。

老師推薦我們看這本書,但我對這本書的一連興趣都沒有。可當我開啟書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放不下它了,它有一種神奇的引力,一直吸引著我的眼睛。在這本書裡。我認識了喝樹汁的蟬,吃蝸牛的螢火蟲,愛吃萵苣葉的小蟋蟀……我也知道是我誤會了蜜蜂,我不該用相同的眼光對待所有的昆蟲。蜜蜂早出晚歸的採蜜是為了我們,是讓我們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鋒利的刺並不是為了傷害人類,而是自衛……

我們曾感嘆昆蟲生命的渺小,卻忽略了他們生命的偉大。相比之下,我們人類常常感覺有勇氣和魄力從生活的苦難中自行解脫,這似乎是我們比動物高一級的標誌,但這一刻,我倒覺得我們變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裡,只有人類才知道生命的狂歡後會怎麼去結束;只有人類才能預見自己的末日;只有人類對死才懷著崇拜之情,動物們無一能想到。但是人雖然懂得這些卻從未真正意識到芸芸眾生渴求生命的平等,當你看到被人圈養的動物時它們的哀嚎,可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它們的沉默,可是對家園的思念?我想這些或許都有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今天我從昆蟲身上看到了它們有著比人類更強烈、更直接、更偉大的本能!

篇9:讀《昆蟲記》有感

E度網專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題記

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記錄昆蟲的書,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此書的作者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與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歡昆蟲,於是,我翻開了書的扉頁。

映入眼簾的是關於作者法布林的介紹,他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蕭然起敬。一個人,可以這麼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著如此厚的書,我不禁感嘆道。

法布林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鉅作《昆蟲記》。書中運用大量筆墨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描寫十分細膩,語言生動形象,充滿了詩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別喜歡描寫蟬的那幾章。法布林先用寓言《螞蟻和蟬》引出下文,再寫蟬的地洞以及蟬是如何挖地洞的,後來又寫蟬如何蛻變,再後來寫了蟬的歌唱,我最喜歡這節,因為法布林開始研究實驗了,他先找來五中蟬,再逐一分析、實驗,語言充滿了科學性,段與段之間十分鮮明,沒有一點斷開,連線十分緊密,令人回味無窮。

《昆蟲記》裡還有其他的昆蟲,如螳螂、螞蟻、蝴蝶……法布林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並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如果一個特別討厭昆蟲的人,還會寫下這麼富有哲理的書嗎?還能有這麼堅持不懈的精神嗎?不會了,所以法布林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熱愛生靈、熱愛大自然的榜樣!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萬千:天吶,法布林堅持了那麼多年,寫出這麼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寶貝,你在驚歎他的毅力對不對?其實呀,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林,他愛昆蟲,有愛昆蟲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寫下《昆蟲記》,可見,他的勇氣與決心相當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看著我,笑了:“那你有沒有志趣?”我說:“當然,我的志趣是看書,看好書!”

《昆蟲記》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他用心去觀察,用他那細膩的心去觀察,將昆蟲的習性完完本本地描寫了下來,讓人們知道昆蟲。

哦,我懂了,法布林的《昆蟲記》之所以那麼精彩,語言那麼詼諧、生動,形象那麼鮮明,是因為他有一顆平易近人的心以及愛昆蟲的志趣。

人們都說:“多讀書,讀好書。”像《昆蟲記》這樣的書就是好書,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看看。把讀書的精神發揚光大,使人們愛上讀書,就可以為國家獻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書的末頁,我不由得感慨:這本書實在太好了!我們大家都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七年級:徐星月

上一篇:

《昆蟲記》是一部科普鉅著,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所創作出來的。這是法布林耗費畢生的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這本鉅著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達爾文曾讚揚法布林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這位觀察家用大量的時間去了解、去探尋昆蟲世界的奧祕,他懷著對生命的尊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全面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細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其實在學習或是生活中都應該有法布林這般偉大的科學精神,這樣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才能獲得收穫。

法布林從小就喜愛昆蟲,於是當他成人之後他便為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位非常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用人性觀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性,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

。恰如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思丹所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因此,他被法國文學界、科學界授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稱號,並舉薦法布林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法布林的努力成就了他的一生。《昆蟲記》這本書敘述了許多昆蟲的生活特性,向人們展現了昆蟲世界的豐富與奇妙,這本科學鉅著深深地吸引著我,它讓我這個從小就害怕、討厭昆蟲的小女孩不再覺得昆蟲討厭,反而想去了解昆蟲世界的奧祕,去一睹作者當時的情景,去感受作者當時的感受,《昆蟲記》讓我瞭解到許多昆蟲的有趣之處,還讓我瞭解到有些雄蟲當交配完後就要被雌蟲吃掉,螳螂就是個最好的例子。螳螂的愛情是可悲的,在雌螳螂和雄螳螂的交配過程中,也許是因為營養問題雌螳螂在第二天便會把雄螳螂吃掉,也可能因為交配的慾望得到了滿足,便會對雄螳螂產生厭惡,把它當成美食吃掉,這是所有雌螳螂的共性!雖然螳螂的前爪想到一樣鋒利,但是他們之間的命運是誰都無法改變的。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裡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篇11:讀《昆蟲記》有感

讀完了《昆蟲記》,我還是放不下手中這本蕩氣迴腸的“聖經”。

對作者法布林的瞭解,我知道的並不是很多。不知是不是因為他出生在法國,所以名字中有一個“法”字。這位名震昆蟲界的博物學者誕生於一戶貧窮農民家中,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他今後的成就。從他小時候起,就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許是上天的註定,法布林從那時起便開始了他的昆蟲之旅。

在他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向好友借了一筆錢,舉家遷至亞維農北部的一片荒地,觀察昆蟲行為。做昆蟲實驗,法布林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花了四年的功夫,整理了二十多年的資料,開始寫《昆蟲記》。於1879年出了第一卷。以後每三年才出一冊。192019年,第十卷問世。法布林此時也成了一位白髮蒼桑的老人,他被推舉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委員會尚未來得及作最後決定,他便與世長辭了。也許是有一點可惜,上天是有一點不公平,但法布林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那《昆蟲記》又是怎樣的一部鉅作呢?通過下面幾位人物的評論,便可大概說明。

法國詩人羅斯丹這樣評論:“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想,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寫,《昆蟲記》可謂是一部昆蟲的史詩。”

魯迅先生說:“法布林可謂是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之楷模。”

現代中國學者華的評價是:“《昆蟲記》不僅飽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是的,法布林幾乎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這部《昆蟲記》上,不管是原著還是學生版,文中都無時不體現出詩般的語言,作者法布林以孩子般天真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昆蟲。他在對任何一隻昆蟲的描寫中,沒有將它看做卑微的蟲子。而是將它們當作一個個寶貴的生命去看待。法布林本著孩童的那顆好奇心,從多個角度觀察,描寫昆蟲,從而使人覺得這些不是嚴謹的科學問題,而是詩,是童話。

在豐富的想象力下,法布林同時也保持著科學工作者特有的嚴謹態度,為了觀察這些小傢伙,觀察到深更半夜是常有的事,有時犧牲很大。例如為了弄清松毛蟲糞便中的毒素,他不惜將自己的手臂做賭注。他用紗布將那些糞便裹在自己的手臂上三天三夜,以至於手臂爛掉,差點截肢……但正是在他這種對自己不負責的“職業病”下,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我很欣賞法布林的精神,現在想想,從前也有過類似的舉動。

豬年馬月前,我收到太陽能板的啟示,以為晚上用強光照射眼睛就能“充電”,這樣就會有夜視儀的效果。於是,晚上我跑到馬路邊,專門盯著別人的車燈看,殊不知別人將我當成了“傻子”、回家時,我信心滿滿,眼睛對著周圍一陣“掃射”,卻什麼也看不見。我對自己說:“別擔心,這只是升級的正常現象!”剛想完,就一腳踩空,滾到低矮的田裡去了。

《昆蟲記》如今已有數十個版本,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暢銷世界。雖然,對昆蟲瞭解的知識在現代遠遠超過了法布林,但百十多年來,他的《昆蟲記》依然沒有被逾越,可謂是一大奇蹟。也許以後也不會,這部灌透無盡汗水與心血的名著,是個經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題記

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記錄昆蟲的書,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此書的作者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與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歡昆蟲,於是,我翻開了書的扉頁。

映入眼簾的是關於作者法布林的介紹,他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蕭然起敬。一個人,可以這麼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著如此厚的書,我不禁感嘆道。

法布林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鉅作《昆蟲記》。書中運用大量筆墨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描寫十分細膩,語言生動形象,充滿了詩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別喜歡描寫蟬的那幾章。法布林先用寓言《螞蟻和蟬》引出下文,再寫蟬的地洞以及蟬是如何挖地洞的,後來又寫蟬如何蛻變,再後來寫了蟬的歌唱,我最喜歡這節,因為法布林開始研究實驗了,他先找來五中蟬,再逐一分析、實驗,語言充滿了科學性,段與段之間十分鮮明,沒有一點斷開,連線十分緊密,令人回味無窮。

《昆蟲記》裡還有其他的昆蟲,如螳螂、螞蟻、蝴蝶……法布林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並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如果一個特別討厭昆蟲的人,還會寫下這麼富有哲理的書嗎?還能有這麼堅持不懈的精神嗎?不會了,所以法布林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熱愛生靈、熱愛大自然的榜樣!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萬千:天吶,法布林堅持了那麼多年,寫出這麼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寶貝,你在驚歎他的毅力對不對?其實呀,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林,他愛昆蟲,有愛昆蟲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寫下《昆蟲記》,可見,他的勇氣與決心相當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看著我,笑了:“那你有沒有志趣?”我說:“當然,我的志趣是看書,看好書!”

《昆蟲記》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他用心去觀察,用他那細膩的心去觀察,將昆蟲的習性完完本本地描寫了下來,讓人們知道昆蟲。

哦,我懂了,法布林的《昆蟲記》之所以那麼精彩,語言那麼詼諧、生動,形象那麼鮮明,是因為他有一顆平易近人的心以及愛昆蟲的志趣。

人們都說:“多讀書,讀好書。”像《昆蟲記》這樣的書就是好書,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看看。把讀書的精神發揚光大,使人們愛上讀書,就可以為國家獻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書的末頁,我不由得感慨:這本書實在太好了!我們大家都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篇12:讀昆蟲記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昆蟲記》。在這本書裡學到的知識,改變了我很多一直以來所認為的觀點。

比如,我之前一直以為,當人們靠近蜜蜂的時候,蜜蜂就會來蜇人。但當我看到法爾布先生有次靠近掘地蜂巢穴的時候,掘地蜂們並沒有發動攻擊,而是任憑自己的巢穴和卵被破壞。原來掘地蜂是極端和平主義者,只要不是遇到其它種類的蜜蜂過來搶奪地盤,它們都不會主動發起攻擊。

再比如,每次想到屎殼郎推著糞球,就會覺得它們很髒很臭。但這種最早出現在古埃及的小傢伙,被當時的埃及人稱為“聖甲蟲”。經過科學家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屎殼郎的智慧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它們會將糞球推進巢穴,然後掏成中空,接著會把卵產在裡面,便於幼蟲一孵化就有食物。屎殼郎也有天然的母愛,每當夏天到來,屎殼郎媽媽會背向洞口,為幼蟲遮蔽陽光和炎熱。

讀書很有趣,不僅改變了我之前建立的錯誤成見,還可以往小腦袋裡裝進很多新的正確知識。我相信,堅持閱讀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世界。

篇13:讀昆蟲記有感

隨著一縷暖風吹入大地,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炎熱的暑假。同時,隨著老師的指引,我打開了一本嶄新的書,它帶領我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這本書是以法布林對於許多昆蟲的仔細觀察寫出來的,真實的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向我們闡述了昆蟲們真實的一面,同時還改變了我們對於昆蟲的誤解。在沒讀《昆蟲記》前,相比大家都認為昆蟲只是一種微不足道的生物,但當你讀完《昆蟲記》後,一定會對大部分的昆蟲感到敬佩。

在《昆蟲記》中,我聽到了義大利蟋蟀們所做的音樂,我見到了守門人隧蜂的堅持,我體會到了米諾多蒂菲對待配偶的忠貞不渝,以及對待孩子的無私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最喜愛的一個章節是米諾多蒂菲,他的名字的組成是有兩個嚇人的名字組合來的,但它並沒有很嚇人,反而我認為他們組成的家庭是人人渴望的。米諾多蒂菲夫婦他們如同我們人一般,但他們在工作時比我們更認真並且他們夫婦對對方都十分忠誠,雄性米諾多蒂菲會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了孩子同時也為了妻子,直到他精疲力竭地離開了這個家,在洞外露天裡悽然的死去,他為家人耗盡了一生!為了讓家人過的幸福而做出了我們不一定能做出的無私奉獻。磁性米諾多蒂菲在政府死後並沒有放棄生活反而更努力的撫養孩子,他們的一生都在為家人而活,但他們並沒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一切。

《昆蟲記》不僅讓我改變了對於昆蟲的看法同時也讓我對大自然的神奇智慧歎為觀止。他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記者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索真相。

篇14:讀昆蟲記有感

這幾天,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說:“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它擁有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昆蟲記》不時讓我感覺到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裡面的各種動物,如蟋蟀,松毛蟲。紅螞蟻等等。有許多有趣的動物

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為了昆蟲學研究,法布林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裡,山坡上,他頂著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裝置,他就用家裡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

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將會繼續閱讀這本有趣的書!

篇15:讀昆蟲記有感

“一小塊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與樂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龐大的無生命的原料。”法布林在書中寫道。

走進《昆蟲記》,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多彩,書本語言的形象優美,作者探究事物時的不懈努力……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更是引我思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更是讓我收穫頗多。故此,我想談一談對“生命”的理解。

法布林認為,浩瀚的星空比不上樹叢中蟋蟀演唱的小夜曲;巨集大無比的宇宙比不上渺小的蟋蟀所帶來的生命的顫動。為什麼?他說生命是我們的靈魂,而那宇宙星空是孤寂的沒有生命的,就沒有靈魂。所以即使是同蟋蟀一樣小的或是更小的事物,它們有生命,那它們就有充盈的靈魂。沒有靈魂的只是一具軀殼,而有美妙靈魂的它們是鮮活的事物,自然比星空更加璀璨。

於法布林來說,生命是無上珍貴的靈魂;於我來說,生命只是一顆平凡的種子,卻會開出炫目的鮮花。誰會想過,出生的醜陋的毛毛蟲會變成漂亮的蝴蝶,生在石縫裡的松樹竟也能存活生長,一個平凡的人也能獲得成功。其實,無論是動物,植物乃至人類,剛出生時,都是一顆小種子。可漸漸的,種子開始抽芽,生長,慢慢孕育出漂亮的花骨朵,在經過時光的沖刷,開放出獨一無二的生命的花。每個人都有開花的機會,生命的'種子充滿無限可能。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些許“惡魔”,親生摧殘他人生命的花朵。

近日,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不已的事。一位女士在乘飛機時,希望狗狗能好受些,選擇了飛機託運。可無良商家為了賺錢,將空運私自改為陸運,狗狗在密不透風的大巴車車廂裡被活活悶死,主人傷心欲絕,從此人犬分隔兩地,再不能相見。這件事裡的商家為了多賺些錢,就絲毫不顧生命的脆弱,用極不負責的態度和輕視生命的行事方法,使狗狗慘死。或許狗狗死亡的最後一刻,都在希望有人能救它出去可沒有。沒有人知道,狗狗去世時是如何的絕望。更沒有人知道,女主人看見死去的狗狗時,該是何等的傷心,何樣的悲痛。每一條生命都一樣重要,我們應該尊重他們。你或許將他們看得很輕,可在他人眼中,他們是千金難換的珍貴。所以,尊重他們,不惡意傷害他們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那我們要為了生命而不吃不喝嗎?當然不。為了生活,我們殺豬宰羊,捕魚網蝦,這錯了嗎?沒有。為了吃喝而殺伐是不可避免的,生物迴圈也是自然界的規則。但我們必須對生命心存善意。獵人不殺哺乳期的母羊,是他的善;漁民不捕幼魚,是他的善;農民不殺一生勞碌的老黃牛,是他的善。凡此種種,皆為對生命的善意。有了這一點一滴的小善,生命必會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生命的鮮花而更加美麗多彩。

生命是有限的,讓我們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創造出無限可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生命之花愈開愈燦,越綻越美。用短暫的時光,讓自己的生命不留遺憾。

篇16: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林傾盡心力的著作,它主要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它們攝取食物的方式。

昆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或多或少見過幾種,蜻蜓、螞蟻、蒼蠅、飛蛾、蚊子……但如果讓你詳盡地介紹一種昆蟲的生活習性,你能說清楚嗎?螢火蟲——夏夜的精靈,像無數的小星星落入草叢。我原以為它是吃草、吃樹葉的。可是,你們知道嗎?螢火蟲的幼蟲竟然是吃肉的,它主要吃蝸牛。螢火蟲先向蝸牛放射毒液,將蝸牛麻醉,過一段時間,這種毒液可以將蝸牛的肉體液化,然後螢火蟲像喝飲料一樣,將它們吸入肚子裡。

通過《昆蟲記》這本書,我還知道了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夜晚人們可以看到螢火蟲一閃一閃地飛行,這是由於螢火蟲體內一種稱作螢光素酶的化學物質與氧氣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的光亮。這種被稱作蟲螢光素酶的化學物質像開關一樣啟動這種反應,當螢火蟲產生蟲螢光素酶的時候,這種反應就開始了,螢火蟲便會發出一閃一閃的光亮。

《昆蟲記》讓我認識了許多昆蟲朋友:可憐的鳴蟬、膽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蠍子、勤勞的蜜蜂……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盡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昆蟲的本能與習性。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求真的意識,作為新世紀的國小生更應該具備這種精神和意志,“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探索更多大自然的奧祕!

篇17:讀昆蟲記有感

當我第一次開啟《昆蟲記》這本書時,覺得它並沒有什麼趣味,今年我再一次打開了這本書,不久就被這本書吸引了。

這本書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一生的心血,描述了精彩的昆蟲世界以及小昆蟲們為了生存下去的不懈努力,在閱讀這本書前,我都不敢相信,居然有人會把不起眼的昆蟲們當朋友,並深入的去了解它們,為它們寫書,以前我對昆蟲的態度都是厭惡的,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昆蟲的固有的認知,我想這應該就是這本書獨特的地方。

書中細緻地刻畫了昆蟲們的生活與學習性,如:蟬,螞蟻,螳螂,蝗蟲,蟈蟈,蟋蟀等,作者用通俗易懂的筆墨,把昆蟲的外形,習性真實的記錄了下來,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讚美,又表達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

法布林把畢生的精力都用於觀察小昆蟲,他把它們視為朋友和親人,蟬,夏夜裡的音樂家。它不知疲倦地叫著,彷彿在為勞累的人們唱歌,可受世俗的影響,人們並不喜歡這個打擾夏夜寂靜的“音樂家”,後來法布林認真地觀察了蟬,發現了它們並不是掠奪者,反而是勤勞的工作者,螞蟻把蟬的食物佔為己有,卻一直被歌頌為偉大的奉獻者。

《昆蟲記》帶著我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看到了久違的寧靜,昆蟲們喚起我對生活的熱愛,讓我發現了生命的美好。

篇18:讀《昆蟲記》有感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發現這是一部法布林描寫昆蟲們的科普書。通過法布林的生動幽默的描寫,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許多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奇妙的昆蟲們帶著我在一個神奇而生動的世界裡盡情的徜徉。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瞭解了許許多多的昆蟲,他們雖然看起來渺小,但在法布林的描述下生活卻顯得那樣的豐富多彩。昆蟲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生活得那樣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雖然有暴風雨,但更多的是陽光明媚。願人類少干涉它們的生活,少破壞環境,少汙染環境,讓昆蟲們在自己的天地裡繁衍生息。

繼續讀下去,我看到法布林先生細緻入微地觀察蟬蟲的蛻變,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塔藍圖拉毒蛛,我看到他反覆的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例證,反覆推敲,一步一步推斷舍腰峰的窠巢的製作材料,螢的捕食過程和捕蠅峰的捕食過程,蜜蜂的超人的記憶力……一次實驗失敗了,又繼續下一次的設計,讓我深切的感受到追求科學的不易和艱辛。

讀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我要學習法布林先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為科學一絲不苟、反覆求真的精神,以及他勇於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發揚這種精神,對學習踏實認真,對科學一絲不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決不胡亂應付,敷衍了事。

篇19:讀《昆蟲記》有感

最近,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心中頗有感悟。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的代表作。這本書是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被稱為“昆蟲的史詩”。《昆蟲記》介紹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昆蟲,以及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情節引人入勝,讀來如身臨其境。

這得益於作者擁有一雙善於觀察、樂於發現的眼睛。“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形象、具體地為我們描繪出了螳螂的外形。正是善於觀察的習慣,使作者寫出了《昆蟲記》這部舉世聞名的鉅著。

觀察,使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觀察,讓我們認識事物更全面;觀察,甚至能令我們發現一個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只要你能夠靜下心來,用心觀察,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只有學會觀察,才能像法布林那樣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對於一個善於觀察的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勾起他的好奇心。法布林先生就是被許多人認為不起眼的小昆蟲所吸引,然後用心觀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達爾文曾評價法布林先生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我們都應該向法布林學習,用眼觀察生活,用心體味生活。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生路上,不妨放慢腳步,欣賞欣賞路旁的小花,傾聽傾聽鳥兒的歌唱,找尋找尋曾被自己忽略過的美好或有趣的東西。

學會觀察,用心體味,才能發現生活中不平凡的美麗。

篇20:讀《昆蟲記》有感

燈下,桌上躺著一本《昆蟲記》,伴隨著祥和的靜夜,我闖入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各自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個深入昆蟲生活的一部文學鉅著。它不僅帶有作者法布林對自然,對昆蟲的喜愛,同時也展現出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昆蟲被法布林披上了人的色彩,猶如每一隻昆蟲都具備人一樣的情感。如:螳螂捕蝗蟲,“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被譽為“昆蟲學的荷馬”的法布林用一生的精力以及時間來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並最終創作出稱為奇蹟的《昆蟲記》。他的這種對大自然執著探索,觀察的精神不值得後人傳承嗎?所以我們要對生活仔細觀察,既然,法布林在大自然中讀出昆蟲的情感,而我們也應該對生活中的人和物感受到愛,這便是法布林教會我們的其中之一的道理,做一個熱愛自然,仔細觀察,好奇的人。

雖然,我們這位“以昆蟲為琴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人”也已經逝去,但每一卷《昆蟲記》卻都記錄著一個奇妙而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也留下他的一縷靈魂,一種生活的情趣。讓我們跟隨著他的足跡一起去探索那神祕、奇妙的昆蟲世界,從而獲得人生的樂趣,享受法布林的人生價值。

篇21:讀《昆蟲記》有感

今年夏天,我路過江蘇路那一大片民國建築群,那裡整齊的院落加上濃密的法國梧桐,感覺格外的寧靜。咦?夏日裡叫的最響的知了那裡去了?怎麼不叫了啊?暑假裡老師讓我們讀一些課外書,其中就推薦了一本《昆蟲記》。我終於在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蟬卵孵化成蠐螬,蠐螬孵化出來以後是倒掛在樹枝上,忽然來了一絲風,蠐螬左右搖擺了幾下就掉在地上。這時蠐螬的身體很小,就像一個跳蚤一樣,而且身體很柔弱,要是不幸砸在石頭上,或者掉進髒水裡或者沙漠中,那小命不保。最要緊的事情是先找個藏身之處。蠐螬很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在線上懸著時,它們就要選擇好那些土質鬆軟的地方,這樣它們才能鑽進去,它們只有馬上鑽入地下才能夠活命,可是也有一些不幸的蠐螬在沒有找到鬆軟的泥土前就已經喪命了。”“蠐螬鑽入地下以後,就開始了4年的地下生活,初夏時在能被太陽照射到的地上會出現很多圓孔,這些圓孔和地面相平,孔的大小剛好可以伸進一根手指。這些圓孔蠐螬從地裡鑽出來的出口。”

通過書裡的知識我終於知道了,這到處都是烏亮的柏油路和一塊塊整齊的地磚,每棵大樹下只露出很小的一塊硬硬的泥土。蟬的幼蟲沒有機會鑽到泥土裡。就算極少數鑽進了泥土裡,也沒有能鑽出來的地方。這自然就沒有了知了的叫聲了。還看到報紙上報道,因為人們大量的砍伐紫金山上的荊棘和灌木,種上了觀賞型的植物,了珍惜的中華虎鳳蝶沒有賴以產卵的灌木,導致了這種美麗的生命幾乎面臨滅絕。現在面臨滅亡的是虎鳳蝶,將來在城市文明中消失的也許還要包括蟬這位夏日的歌唱家了吧。

篇22: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這部由法布林撰寫的史詩級昆蟲著作,它主要講述了法布林多年來觀察昆蟲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學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實驗室裡用手術刀為蟲子開膛破肚來實驗,而法布林是在蟲子自然生活的情況下觀察,他們探究死去的蟲子,而法布林研究活著的生命。

走進《昆蟲記》,它告訴我:我們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等昆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受到保護,得到尊重。

法布林總是珍惜每一個生命,哪怕是很微小的生命,他也從不殺死它們。昆蟲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會有自己可愛的小寶寶,它也有自己的家,各有各的本領,只不過它們不會說話。

法布林的一生過得十分艱辛,56歲時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荒石園,用來觀察他那些可愛的小昆蟲。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才滿足了自己兒時觀察昆蟲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靠著刻苦自學,學懂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文學並寫出了許多為後世廣為流傳的科普讀物;他靠著刻苦自學,用生平只上過一節化學課的履歷成功當上了一名化學老師,併發明瞭一種化學染料;他靠著刻苦自學,雖然從未上過大學,但他卻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

直至56歲,他才用他的積蓄買下這片荒地,搬到那裡去住。他整日裡與昆蟲打交道,他說:“我收穫的不是穀物,而是大自然的祕密。”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昆蟲記,不僅僅是對昆蟲生活習性的記錄,更是一位執著的追夢人用畢其一生的熱情來對自己的夢想進行描繪的結果。

那也是法布林在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展現出,他眼中的最真實的昆蟲世界。

篇23:讀《昆蟲記》有感

著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所著的《昆蟲記》是一部科學鉅作,作者把畢生研究昆蟲的結果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將平時被我們忽略的小蟲的生活習性寫得趣味無限,讀完之後,我不禁想要大抒感慨。

其實,最令我佩服的不是那些可愛的小蟲子,而是創造這本奇蹟的法布林。1823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法布林,時年十九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1849年,法布林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他被那裡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所吸引,點燃了他研究動植物的激情。他一面努力教書,一面利用課餘時間作動植物的研究。

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法布林肯定是個天才。其實,出入學堂的法布林並不比我們普通學生強多少,他學習26個字母的時間甚至比普通人還要多幾倍。他沒有天生聰敏的頭腦,但他有格外強烈的求知慾望。還在讀國小的法布林在那時就已顯現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小法布林經常跑到鄉間野外,回來時蝸牛、貝殼、蘑菇或其他植物、蟲子。

10歲的法布林隨家人移居到羅德茨市,家境貧寒的他為了交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致使中學時代無法正常讀書。勤學好問的他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努力不在班裡落下來。

法布林他還曾經說過:“如果遇到難題,不要輕易去求人家幫助,首先自己應該堅韌地研究下去,戰勝困難。如果隨便求助人家,自己沒有鑽研精神,那麼,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你仍舊沒有解決的能力……”正是這樣的思想,帶著他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我應當學習他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多加思考,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向旁人求助。

我們將永遠記得科學鉅著《昆蟲記》,我們也將不會忘記創造這部奇蹟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

篇24: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我讀過最有趣的一本書,之前我還不知道有人會用盡一生的心血,寫一部關於蟲子的書,這個人就是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實地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以優美的語言為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被作者人性化的蟲子們紛紛登場,展開了一段段神奇、有趣的故事。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原來好多昆蟲是天才的建築師、藝術家,它們的巢穴就是一件件無法模仿的藝術品,而它們的本領是與生俱來的,簡直太奇妙了。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比如: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小甲蟲是如何關心下一代的;還有蜘蛛是怎樣通過電報線獲取獵物的等等,一個個小故事看了讓人著迷。不過也有讓人害怕的,螳螂外表看上去非常美麗,其實它們相當殘忍,是天生的殺手,它們不僅吃其它昆蟲,同類間也自相殘殺,簡直太讓人難以置信了!昆蟲記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也讓我對作者產生了深深地敬佩。法布林克服了重重困難,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寫作,為人類世界奉獻了一部不朽的作品。書中對各種昆蟲細緻地觀察,生動地描寫,都體現了作者的用心,在他的筆下一隻只昆蟲都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與智慧,達爾文稱他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這本書讓我覺得法布林的探索精神是最為可貴的,他求真、求實值得我們學習,激起了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探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世界的大門。

篇25:讀《昆蟲記》有感

寒假,我又讀了一次《昆蟲記》,又有了新的感觸,這本書讓我感到了生命的偉大。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用理論家的想法來探究昆蟲;用美術家的看法來親近昆蟲;用文學家的感受來描寫昆蟲。這本書用十章向我們原原本本展示了昆蟲的一生:從卵進化為小蟲子起,從第一次放聲歌唱時,每一刻都觀察得那麼細緻,那麼一絲不苟。因為這本書向我們全方面展示了昆蟲的一生,所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

一隻小小的昆蟲,要在如此繁華的自然界裡立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是他們做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它們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向上天展示了自己生命力的頑強,這讓我感受到了昆蟲那非比尋常的毅力。

在這本書中,有與達爾文進化論相反的概念。他很有把握地說:“優勝劣汰在理論上是巨集偉的,可是在事實面前,卻是一個裝著空氣的氣球。”一隻只微不足道的昆蟲在優勝劣汰下並沒有屈服,而是用自己的稀薄之力對抗它,這不禁讓我感嘆,更讓我對人類以外所有的生命產生了敬畏之情。

在對昆蟲的生命力的產生敬佩之情時,我也不禁感嘆起法布林的求真精神,他不會把觀察到的一例現象就當成事物的結果。在觀察前,他就會做足功課,觀察多次後,他還會探究後續事實。只有這時候,才會十分有保留的提出看法。他的求真精神也同樣讓人敬佩。

“人生天地之間,若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要把握現在,像昆蟲一樣表現出偉大的生命力,抑是像法布林那樣擁有令人敬佩的求真精神。總而言之,只要懂得取捨,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篇26:讀《昆蟲記》有感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林。《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也因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稱譽。

我敬佩他優美的文字。你看,他這樣描寫蟬和螞蟻乞討糧食時的狼狽形象:螞蟻站在門檻上,身邊擺放著大袋大袋的麥粒,正調過臉去背對前來乞討的蟬。那蟬則伸著爪子,唔,對不起,是伸著手,頭戴18世紀寬大撐紅邊女帽,胳膊下夾著吉他琴,裙襬被凜列寒風吹得貼在腿肚子上……。讀著這惟妙惟肖的語句,我不由得對法布林肅然起敬。

我佩服法布林細緻觀察的精神。法布林對昆蟲的描寫,真是細緻入微,令人讚歎。如法布林對昆蟲倒掛姿勢的描寫:“它有四隻後爪的爪尖鉤住網子,後背朝上,紋絲不動,高高掛在籠頂,四個懸點承受了整個身子的重量。”也許,這就是法布林的成功之處吧!

我敬佩他的頑強,他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事業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的樂園,可他為了完成《昆蟲記》,幾乎是犧牲了一切。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是在家人及世人的“偏見”中度過的,是在貧苦中捱過的,但他從未放棄對昆蟲的研究,安於清苦,坐了一輩子冷板凳,最終成為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

法布林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昆蟲記》更多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啊!

篇27:讀《昆蟲記》有感

最近我迷上了法布林的《昆蟲記》,在我一開始讀它的時候,就深深的被裡面的昆蟲吸引了。這本書寫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種類繁多,有會做“圓球”的蜣螂、“音樂天才”蟬、凶殘的黃蜂、亮晶晶的螢火蟲……

在這麼多昆蟲裡,你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母甲蟲。不是因為她有著美麗又可愛的外表,而是她對孩子的那份堅韌的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她的卵存放在一個粘得很緊,只有少許的空氣的空間裡。她的卵可能會被悶死在裡面。但為了不讓小甲蟲受到死神的威脅,她就想出一個好辦法,預備一個牆壁薄且精緻透氣的小房間,讓她的孩子居住。母甲蟲為什麼會想出這麼聰明的辦法呢?因為母愛的力量激發了她們無限的創造力,讓人敬佩不已!

當我還讀到“但到了相當的高度,仍然難免後退。只要稍微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落下來,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過一二十次鍥而不捨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後成功”的時候,我的深深地被震撼到了,一二十次,對於一隻揹著沉重的小圓球的小甲蟲來說,這是怎樣的毅力呀!還要攀上陡峭的斜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有時甚至可能性命都搭上,但他們依舊不放棄,勇往直前,讓人肅然起敬。一隻小甲蟲,都知道“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何況我們人類呢?當老師佈置幾道難題時,有人便會失去耐心和信心。這些題雖然有些難度,但也不是困難到極點。而且,別人能做出來,我們為什麼不能呢?因為我們只願意做簡單的題目,缺乏了迎難而上的進取心,克服困難的自信心,一個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挑戰,那麼他永遠是弱者!

我很喜歡《昆蟲記》這本書,從中可以學到昆蟲身上可貴的品質,來提高自己,激勵自己!

篇28: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史詩”記錄的不僅僅是小小蟲豸庸碌而短暫的一生,它所包含的,更多的是在那平凡甚至有些許醜陋的外表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與人生哲理。

――這便是我讀完《昆蟲學札記》之後最大的感受。

可曾記得那蟬,便是那潛於地下四年,最終只有那僅僅五週陽光的卑微生命。

共蟬從幼蟲蛻變之後的每一天都撕扯著嗓子叫喊著,咿咿呀呀的,像極了場敗了的戲,聽了怪讓人心煩的,可誰又料想其所經歷過的,他不過只是為了作曲求偶,傳承後代罷了。或許於你看來,如此不等的交換,所換來的五週陽光有何意思?但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如此活著。這個年紀的我們,正是剛剛於地中甦醒的幼蟲,只有自己的雙手將基礎一點一點打好,才有機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如那蟬,無毅建穴者,定死於地中。

當你建好未來棲息之地後,或許你可安適度過這段日子,或許你會發現周圍有的只是那枯枝敗葉,不足供給自己的生活,這怪不得誰,要怪,也只能怪命。此時,你不能怨天尤人,而須自己努力開鑿,才能用後天的努力補足先天的不足。這不足,於我們而言,可能是天賦,也可能是家室……但只有你可以改變“命”。

誠然,若你在不適時的時候就妄圖破土而出的話,只會被天氣擊潰你弱小的身軀。

若你不能與時俱進,改變自己,你的優勢也將成為你的劣勢,當你還揣著自己的臆想刨開鬆軟的泥土時,卻發覺上方是堅固的水泥……

人生如蟬,四年蓄力,只為五週光芒萬丈。多年努力,只為人生巔峰之戰。

毫不起眼的秋蟬落地,嘴中好像微弱的說這些什麼……

“唱一場‘敗戲’,活過一生付出。”

篇29:讀《昆蟲記》有感

這是一個神祕的世界;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只屬於昆蟲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就藏在一本書中,這本書就是《昆蟲記》。

《昆蟲記》出自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之手,是一部世界名著。法布林將他畢生的昆蟲研究成果都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人們在享受閱讀的樂趣時,還能學會各種有關昆蟲的知識。

在《昆蟲記》中,我認識了許多昆蟲,瞭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螳螂。法布林在描寫螳螂的時候,用了一整篇文章著重描寫螳螂捕食的情景,這篇《螳螂捕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開頭前,法布林為我們先仔細介紹了螳螂的外貌。螳螂半昂著身子莊嚴地立著,只見它那寬闊薄透的綠翼像亞麻長裙似的掩在身後;它兩隻前腿伸向天空,一副祈禱的架勢。它的兩隻前腿上有許多尖銳的齒刺,這些都是它致人死地的武器。

接著,文章又寫了螳螂捕食的形態。一旦獵物出現,螳螂捕捉器的那三段長構件突地伸展開去,末端伸到最遠處,捉住獵物後便收回來,把獵物送到兩把鋼鋸之間,把獵物夾緊,待到獵物死去,螳螂就開始享受它的美味大餐。倘若遇到比自己凶猛的獵物,螳螂立刻就會擺出一副嚇人的架勢,先讓獵物嚇破膽,再慢慢對獵物進行屠殺。

知道了螳螂如何捕食後,讓我不禁對螳螂另眼相看。沒想到如此嬌小的螳螂捕獵時竟如此凶狠,簡直是令人望而生畏。

讀完《昆蟲記》,我不禁被法布林流暢的文筆和對昆蟲細微的觀察所折服。法布林的《昆蟲記》不僅讓我們瞭解了昆蟲的世界,更是為我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

篇30: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寫的一部鴻篇鉅著,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之後後有一些感受。

《昆蟲記》語言簡譜並無太多修飾詞,但並不無味相反我讀了它之後回味無窮,也瞭解了許多知識也怪不得人們說它是百部最偉大的文學作品,昆蟲世界的《荷馬史詩》,當然法布林也花了許多功夫,在他的筆下任何一個昆蟲無論大小都刻畫的栩栩如生,充滿靈性一個個都非常可愛。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裡,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

篇31: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一本關於科學奧祕的書,這本書在我們班上十分流行。起初我只是聽說過而已,後來老師強烈推薦我們讀一讀這本書。剛拿到這本書時,我就愛不釋手,恨不得整晚都可以讀它。每天晚上我都只好帶著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期待,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上課時,我甚至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一心只盼著快點放學,才能讀《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的作者法布林1823年生於法國南部的聖雷莫翁村一戶農家。他從小就喜歡花鳥蟲魚,法布林的家十分貧窮,他連中學都沒有讀完。可是他通過自學,拿到自然科學的博士學位。對比之下,我們的學習環境比他優越多了,我們可以上免費的公立學校,我們有課外輔導班來提升自己,我們還有豐富多彩的學習工具。和法布林只能自學對比起來,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把老師教的知識全部聽進去,在家把作業高效地完成。

《昆蟲記》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昆蟲是松毛蟲,由於它們的紀律死板,必須跟著領袖才能找到食物。如果失去領袖,他們會由於自己死板的生存原則,不得不在松樹的周圍一直打轉,止步不前。而且,他們很膽小,沒有一隻松毛蟲敢於去冒險,最終只能等到一隻新領袖找到他們,才開闢了新道路,最終回到巢中。我覺得它們每條蟲都遵守紀律是非常好的,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每條蟲都這樣,又過於死板,沒有一條蟲敢於嘗試,我覺得它們都應該有勇氣去創新,這樣才能避免再次發生打轉事件。

我歎服於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力。

篇32:讀《昆蟲記》有感

假期,媽媽陪我逛書城,我挑選了一本法布林的《昆蟲記》。回去的車上,我就開始閱讀了,沒想到,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後來,又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媽媽說:“孩子,這就是愛不釋手。”

《昆蟲記》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的知識,有的讓我覺得好笑,有的讓我覺得有趣,有的讓我覺得好玩,還有的讓我覺得好可怕。我來給大家講個關於螢火蟲的知識,它讓我大吃一驚。

《昆蟲記》說:螢火蟲看上去既小又弱,像是與他人無害,可它卻是最小最小的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手,而且,捕獵時還相當地狠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螢火蟲在啃噬獵物之前,先對它施行麻醉,使之失去知覺。它的獵物通常是很小的蝸牛,個頭還沒有櫻桃大,是處於變形狀態的蝸牛。夏日裡,這種蝸牛一大群一大群地聚集在稻子和麥子的莖稈上,一動不動地呆上整整一個夏天。正在這時候,我不止一次地觀察到螢火蟲對獵物發動攻擊,對之施以靈巧的外科麻醉手術,使獵物在顫動的莖稈上昏死過去,然後,對之下口,美餐一頓。

我驚呆了。在我心目中,螢火蟲是夏天的小精靈,他們掛著一盞小燈籠,飛到東,飛到西。他們在草叢中一閃一閃的,給漆黑的夏夜點綴著一顆顆珍珠。我非常喜歡螢火蟲,經常會去抓一隻,看它在我手中發光,再放飛。原來,這一顆顆“珍珠”可能正在捕捉獵物,而且是對還沒有成長的'蝸牛實施麻醉,吞吃。太殘忍了!看似弱者的弱者並非真正的弱者!我想到了,外表只是一種迷惑,外表不代表本質。我更想到了,不可以輕視任何事物,它們都是強大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還要閱讀更多更多的書籍,武裝自己。

篇33:讀《昆蟲記》有感

面對世界的廣大,我們時常感嘆人類的微不足道。

其實與袖珍世界的居民比起,實在談不上渺小。昆蟲的足跡遍佈世界的角落。我們和昆蟲比鄰而居,大多數人卻對它們知之甚少。但只要翻開《昆蟲記》,就會發現一個魅力獨特的袖珍世界,並對昆蟲有新的認知。

亨利・法布林在書中沒有羅列複雜深奧的學術名詞,只是用令人倍感親切的樸實文字記錄有趣的見聞和實驗。從偏僻的荒石園開啟旅程:大孔雀蝶的求愛狂歡、帶著溫柔面具的螢火蟲、為家庭付出所有的隧蜂門衛我們能感受到每一隻昆蟲的一呼一吸,甚至是生命的顫動。它們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及品質,可怖的面容下也有溫情,也像人一樣為了目標而努力工作。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蟬與螞蟻的寓言貪圖享樂的蟬在夏日歌唱,當寒冷的冬天襲來,只能狼狽地向螞蟻討麥粒。但在法布林的觀察下,這種理論放在現實是錯誤的。蟬在冬天死亡是自然規律,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愚昧。實際上,蟬才是勞動者,螞蟻更像是一個強盜。想想吧,夏日炎炎,蟬用鑽頭般的細嘴破開堅硬的樹皮,挖開一口甘甜沁人的泉水,被香氣引來的螞蟻要求分一杯羹,寬厚的蟬同它們分享汁液,可螞蟻的野心越來越大,最後將泉水的發掘者趕走。這難道不是強盜的行為嗎?幸好法布林為它辯護,否則無辜的蟬又要被多少人唾棄了。這也警示我們,對一件事的認知停留在表面時,不能妄下定論,實驗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地想,美術家一般地看,文學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書寫。亨利・法布林細心的觀察和不懈的實踐,最終讓我們貼近昆蟲的生活,看到了一個趣味盎然的微觀世界。不如現在就翻開《昆蟲記》,重新體會年幼時對於未知的好奇和探索。

篇34:讀《昆蟲記》有感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捧著昆蟲記,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林,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他用一生的時間觀察昆蟲,寫成了著名的昆蟲記。書中詳細的記載了24種昆蟲。有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它們都給我講述了許多不尋常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攜物是狼蛛。

大家都知道,地下毒王和偉大母親是兩碼事。但有一種昆蟲,它就具有此特點,那就是狼蛛。狼蛛是蜘蛛的一種,一看到它猙獰的外表,就想一腳把它踩死。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狼蛛竟然是一個勤奮的勞動者、天才的紡織家,同時也是一個狡猾的獵人。狼蛛有兩顆毒牙,毒牙裡的毒液可以立刻致獵物於死地,這也是人們懼怕它的原因。

傳說狼蛛的一刺能使人痙攣並瘋狂的跳舞沒,而要治這種病,除了音樂之外,再也沒有別的靈丹妙藥了。

儘管狼蛛被稱為“地下毒王”,卻是一位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卵的偉大母親。

它就像我們的媽媽,儘管它不能像媽媽一樣供你吃、供你穿,但它對小狼蛛的愛永遠不會改變。真是應了那句話: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當然,小狼蛛也很會照顧自己,狼蛛媽媽不用為它們花費太多心思。

昆蟲記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攜物,許多昆蟲沒給你們介紹呢,它們都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認真觀察周邊事物,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些攜物在法布林筆下,顯得活靈活現,無比可愛(布林為我們揭開了昆蟲世界的神祕面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那就抽空看看吧!

篇35:讀《昆蟲記》有感

不知為什麼,我自打一出生,就害怕昆蟲。你要問了,蒼蠅、蚊子都怕?太沒出息了吧!其實我的膽子也不小,但是……爸爸說:“怕飛蛾?它全身都是軟的,沒什麼可怕的……”還沒說完,我就說:“太噁心了,真是的,還軟的哩,咦(代表噁心口頭語)。我去東北的時候那裡全是黃色的七星瓢蟲,真是討厭,我見一隻踩一隻,毫不留情(後來想起來覺得的些殘忍)。但是,看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我對昆蟲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昆蟲沒有那麼可怕,只是它怕人類會傷害它,所以用特殊的方式防身,像在毒液,易容術(就是和周圍的事物溶在一起)……當然,這也是它捕食的方法。

很多昆蟲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的喜歡群居,有的喜歡獨自生活。有的昆蟲喜歡吃小蟲(如螢火蟲),有的則喜歡聽懂糞便(如屎殼郎)……上帝對每隻昆蟲都是一樣的。

我最喜歡書中的這段話:蜜蜂這種傑出的昆蟲,一旦把蜜罐裝滿就一命嗚呼了。蝴蝶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不過它不是本領傑出,而是打扮出色,它在合適的地方固定好成團的卵後,也就死去了;披掛著厚厚的護胸甲的步甲把後代的胚胎撒在碎石下以後,就再也支援不住了。其它昆蟲也是基本如此,除了群居昆蟲以外。群居昆蟲的母親要麼獨自生存下來,要麼在僕人的服侍之下延續生命。昆蟲從一生下來起,就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是很普通的。但是,因為某種出人意料的變化,這些低下的滾糞球工,盡情地過著日子,最後變成高齡的元老。

我不會再這樣對待昆蟲了,因為它們也有生命,也有愛。

篇36:讀《昆蟲記》有感

我的花園裡夜間唱歌的蟋蟀非常地多。每一簇紅花巖薔薇都有其合唱隊員;每一束薰衣草中也都有自己的樂隊。那枝繁葉茂的野草莓樹叢中,那篤耨香樹叢中,都成了蟋蟀們的演唱場地。這個小天地中的小生物們在以自己那優美清涼的聲音在彼此探問,相互應答,或者可以說是對別的歌手無動於衷,只是自顧自的在抒發自己的情懷。

高處,我頭頂上方,天鵝星座在銀河中在伸長它那巨大的十字架;下方,就在我的四周,蟋蟀在演唱交響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在唱出自己歡樂心聲的這些小小的生命是我忘記了群星璀璨。天空中的那些眼睛平靜冷漠的眨巴著,在看著我們,可我們對他們卻一無所知。

――摘自《義大利蟋蟀》

一開始文章吸引我的就是那標題“義大利蟋蟀”中的“蟋蟀”二字。這是因為我在小時候有過捉蟋蟀、養蟋蟀的經歷,對蟋蟀有很深的感情。讀後又發現其實文章文筆也很好。真是“盡美矣,又盡善也”啊。

這兩段寫出了作者法布林在夜間停蟋蟀大合唱時的情景。作者以如詩如畫般的描寫,寫出了一派安靜、和諧的景象,讓人身臨其境。

第一段作者描寫非常細緻。並且他並不僅僅是對昆蟲的簡單描寫,而是把它們擬人化了。比如“彼此探問”、“相互應答”、“對別的歌手無動於衷”這些語句都是很好的擬人。這說明作者的確是觀察得很細緻,並對昆蟲有深厚感情。這正像前幾天發的作文題中寫的:“我寫作時我的靈魂在場”。只有真正投入情感才能寫出好文章。

第二段作者寫了從上到下的一系列景象。我的感覺是作者以“群星”來襯托“蟋蟀的演唱會”,很有創意。

總之,《昆蟲記》這本書我感覺很有意思,每篇文章都很精彩,值得一讀。

篇37:讀《昆蟲記》有感

暑假裡,我讀了《昆蟲記》,這本經典名著的作者是法布林。法國戲劇家羅斯丹說:“法布林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

《昆蟲記》這本書主要寫了昆蟲的習性和生活技能,告訴我們一些昆蟲的鮮為人知的祕密,在這裡啊,我要告訴你:當綠蠅飛到家裡時千萬不能把它當做蚊子一樣拍死,因為在窗子外面,它可是大自然的清潔工,對外面的環境改善有著莫大的功勞呢。還有,有一種捍衛公共衛生的昆蟲,正是因為它們辛勤勞動,鄉間的土地才會得到淨化,公共衛生才會保持在一個不錯的水平,你知道它們是什麼昆蟲嗎?它們就是糞金龜。這些當然都是我從《昆蟲記》裡得知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還不知道這麼多知識呢。我很好奇法布林怎麼知道這麼多呢?我想:他一定是認真觀察才知道的。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觀察是對於之兒童必不可少,就像陽光、空氣、水份對植樹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這本書不僅讓我學習到昆蟲的知識,還讓我明白觀察的重要性,以前我還以為《昆蟲記》不屬科學書籍呢!後來仔細一想《昆蟲記》也是科學,如果沒有連本書我不難想象我對昆蟲世界是多麼的乏味。真的,如果沒有《昆蟲記》恐怕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個瞭解世界生物的人。更不會有今天衛星、飛機等等,它們都是仿造昆蟲而發明的,昆蟲不僅是同人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的生命,還是人類的“老師”。

在《昆蟲記》裡,所有的蟲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和人類一樣,有著複雜的身體結構,有著微妙的喜怒哀樂,有著傑出的直覺和本能,為了生存,它們也堅忍不拔地與嚴酷的大自然做鬥爭――勝利和失敗都一樣驚天地泣鬼神。

篇38:讀《昆蟲記》有感

提到《昆蟲記》,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昆蟲學家法布林,法布林出生於法國南部的一戶貧窮農民家中,歲的他公費生第一名的成績靠近亞維農師範總校,畢業後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業餘時間做植物觀察記錄。8年法布林獲得博物學博士學位,決定終身致力於昆蟲學研究。《昆蟲記》879年出版到第卷,到了97年第卷問世時,法布林已83歲。

《昆蟲記》原版共有卷,每捲包含若干文章,每章詳細、深刻的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展示了蜘蛛、蜜蜂、螳螂、蠍子、禪、甲蟲、蟋蟀等昆蟲的生活情景。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

我是個膽小的女生,特別害怕小蟲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講了許多昆蟲的特徵、習性。

這本書使我瞭解到了昆蟲的奇特、有趣。我喜歡看書中關於螳螂的文章,書中寫了母螳螂為了哺育後代要吃掉公螳螂,真是不可思議。另外,我還喜歡看關於松毛蟲的那篇文章,雖然,我討厭毛毛蟲,不過,看了這篇文章,我再也不討厭毛毛蟲了。蟬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大自然中也有這麼多有趣的事物。

《昆蟲記》帶給了我許多樂趣,我喜歡這本書!再也不討厭昆蟲了。

篇39: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的作者是一位名叫享利・卡西米爾・法布林的,一位法國作家。

這本書是有關於生物學的,其中有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動物,比如食蠶、蜣螂、蟬、螳螂等。他們在作者的筆下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寫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讓人讀來回味無窮。

書中主要寫了昆蟲們的繁衍生活,習性勞作,狩獵死亡等等。還有作者實驗的親身經歷,這些彷彿都讓我身臨其境一般。

在一行行的文字間都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把那些昆蟲們寫的無所不能,生動有趣,獨一無二。松毛蟲,那個天氣的預報家;那位真正的閒遊家螢;蜣螂善於合作,但其實卻是一個用狡猾的手段來行騙的盜賊;在別人眼裡看似溫柔的螳螂,卻是一個毫無人性的偽裝者;和蟬一樣有名氣的蟋蟀,一向是很樂觀、積極向上的,他對於自己擁有的房子,以及它的那把簡單的小提琴都相當的滿足和欣慰,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蟋蟀是個地道的哲學家,他似乎看清了世間萬物的虛無縹緲,並且能夠感受到那種躲避開盲目地、瘋狂地追求快樂的人的擾亂的好處;孔雀蛾是一位用生命詮釋什麼叫做愛情的浪漫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有趣,使我沉浸在昆蟲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我似乎成為了一位旁觀者,成為了一隻昆蟲,感受著只屬於昆蟲世界神祕與奇妙,感受著大自然美好,感受著世間萬物的生靈。一切似乎都浮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稀奇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昆蟲多麼渺小的生物啊,可就是昆蟲讓大自然顯得多麼和諧。萬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個物種消失,迎來的便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崩塌。尊重渺小,是我們應該做的。

感謝《昆蟲記》,它讓我懂得了昆蟲的奧祕;感謝荒石園,他是昆蟲記的來源;感謝法布林,一切都是他親手創造出來的。

篇40:讀《昆蟲記》有感

對於奇妙無窮的大自然,對於生活在林中草間的小昆蟲,我們都不及這位充滿童趣的昆蟲學家瞭解得多。讓我們隨著法布林的腳步,走進多彩的《昆蟲記》。

剛看到書名,或許我們大部分都以為這會是一篇篇枯燥乏味的關於昆蟲習性的說明文,可是當你融入到密密麻麻的文字裡時,你會發現,如同優美的散文,輕快的詩歌,作者是以輕鬆詼諧、生動活潑的語調完美地展現了昆蟲不為人知的世界。令我們在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瞭解到昆蟲的知識。

小小的昆蟲原來也有他們的思想,螳螂會使用心理戰術迷惑敵人,蟋蟀選擇的家庭住址,寄生蟲在母蜂產卵時乘虛而入……在感嘆的同時,它們也因為有限的智商而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而慘遭敵害,成為捕殺者的盤中餐,或許這就是它們不能成為大自然有名氣的角色的原因吧。俘虜被無情地吞噬只剩下一副殘骸時,我和作者一樣,也為這個小小的生命感到惋惜。

就像作者所說“本能就是天才”,它們捕捉獵物、建設家園、甚至人類也無法做到的本領並不是苦苦磨鍊而來,而是與生俱有的,整個家族都一成不變。就像有一個奇妙的造物者在巧妙地安排著一切,是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啊,令人捉摸不透的大自然,你到底蘊含著多少奧祕啊!

在這部昆蟲的史詩裡,在一根麥稈上,在一片枯葉裡,昆蟲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快樂天堂……

篇41:讀《昆蟲記》有感

這幾天老師叫我們去讀《昆蟲記》,我到了書店,買了一本《昆蟲記》,聽說總共有十卷呢!我先看一卷,以後再慢慢看。我看到封面上寫著:讓億萬兒童天天熬夜看的書――《昆蟲記》,我想:有那麼神嗎?看完以後,我已經非常佩服法布林了。

今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書裡講的“螢火蟲”故事,我既為螢火蟲的機敏、勇敢而感到驚奇,又為蝸牛的無助和犧牲而感到悲哀。

《昆蟲記》寫的是用肉眼觀察出來的昆蟲世界,法布林把它寫得很形象、很具體,這已經足以讓我很佩服了。

《昆蟲記》的觀察沒有用什麼儀器,只是用肉眼觀察,還觀察得那麼仔細法布林真不愧是一箇中學教師。

螢火蟲和蝸牛相對來說,螢火蟲比較小,“弱肉強食”,這是各種動物生存的規則。以前,我還以為螢火蟲害怕蝸牛呢!現在,看完這個故事後,我才明白,啊,是我錯了,我的想法恰恰跟現實相反,看來,最淵博的博士是書啊!

對於螢火蟲來說,最好吃的山珍海味數蝸牛了,你想知道如此弱小的螢火蟲是怎樣捕捉蝸牛呢?那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首先,螢火蟲要給蝸牛打上一針麻醉的藥,就像人們做手術一樣,在病床上,醫生要給病人打一針麻醉的藥,漸漸的,病人就失去了知覺,自然就感覺不到疼痛。而螢火蟲就有這樣的本領,它的前面有兩個鉤子,一個比較小,另一個比較大,你不要小看那兩個鉤子,那可是它們的祕密武器,當螢火蟲遇見蝸牛的時候,它先把那兩個鉤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鉤針,然後再飛到蝸牛的背上,用它那個鉤針反覆刺擊蝸牛的頸部,使蝸牛失去知覺,蝸牛就會漸漸地趴下,就連它的鬍鬚也會慢慢地倒下,這時,蝸牛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再也動彈不了,最後,它就變成了螢火蟲的美餐了。

假如,我是蝸牛,當螢火蟲衝下來的那一瞬間,我一定會把身體縮排蝸牛殼裡,把“視窗”封閉好,然後,使出吃奶的勁,使勁滾動自己的身體,不停的繞圈子,等把螢火蟲轉暈時,它自然也飛不動了,自然就會掉下來,我再滾到它身邊,把伸出雙手,把它的兩隻鉤針拔下來,讓它醒來後,再也捉不了別的蝸牛。這樣,我就為蝸牛家族除了一害。

雖然我是這麼想的,但是,我多麼希望螢火蟲和蝸牛成為一對好朋友,沒有戰爭和仇恨,只有和平和友愛,這樣,螢火蟲以後就不會再攻擊蝸牛啦!動物們能夠和平相處,快樂的生活。

讀了《昆蟲記》,我懂得了仔細觀察+認真寫作=著作;一個小事物經過仔細觀察,一定會有許多奧妙。

《昆蟲記》花了法布林整整30年的時間,我們一定要多讀幾遍《昆蟲記》!

篇42:讀《昆蟲記》有感

集學和文學稟賦於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昆蟲學家法布林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昆蟲記》法布林的傳世佳作。這本書主要講昆蟲的習性、種類、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它至今還令我記憶憂新,久久不能忘懷。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迷宮蛛,現在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迷宮蛛產卵的時候,它會捨棄它那完好的網,因為它的網太容易引起寄生蟲的注意,對寶寶的`安全非常不利,所以只好忍痛割愛了。你看,它是一位多麼細心的媽媽啊!

當我讀到“迷宮蛛一般會把巢建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把卵產在那兒。然後,就寸步不離地守候著孩子們,盡心盡力地保護它的孩子們,並一直操勞到死。在死之前,它會用剩下最後的一點兒力氣替孩子們咬破巢。”我很受感動,覺得迷宮蛛真偉大!

現實生活中我的母親也和迷宮蛛媽媽一樣偉大,並且還關心我愛護我。有一次,那是在晚上,我對媽媽說我不舒服,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然後,用體溫針幫我量了一下,結果發現已經燒到38度半了。媽媽二話不說背起我就往醫院跑,汗水浸透了她的衣服。過了好一陣子我們才來到醫院。醫生為我打了針,吃了藥,我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媽媽正坐在我旁邊,她的兩隻眼睛佈滿血絲,看得出來媽媽整夜未睡一直在守候著我。我很感受,為有這樣的媽而感到驕傲,現在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之後好好的孝敬母親,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歎服那神祕的大自然,更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篇43:讀《昆蟲記》有感

學完《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後,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作者-----法布林,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昆蟲記》。我是最討厭讀這種沒意思的說明文了,就和說明書一樣!我很不情願的拿起書,漫不經心的讀了起來。漸漸地,我就愛上了它,丟都不肯丟,因為法布林用精煉的語言、有趣的語句、生動的畫面帶領我進入了昆蟲的奇妙世界。

從法布林長期細緻的觀察中,我知道了蜘蛛網中的幾何學:蜘蛛製造的網掛在半空中,就像是教堂牆上的彩繪玻璃一樣美麗,蜘蛛網上有很多同心圓,它們被伸向各個方向的輻條切割成了一個個並挨著的扇形。這樣規則的網即使是讓設計師用圓規、尺子在紙上畫,也畫不出來。幾何無處不在,小蜘蛛竟然也懂這些東西,讓人不得不佩服。事實上,你要讓它織個簡單的三角形它反而會手足無措,這就是本能,這就是神奇的大自然!

小巧的螢火蟲捕食方法也很特別:蝸牛是螢火蟲主要食物,螢火蟲和人做手術之前一樣,先給蝸牛打上一劑藥,讓蝸牛失去知覺的同時失去抵抗能力,再咀嚼。

黃蜂是怎麼建巢的、孔雀蛾又是怎樣聯絡的……這些內容都是我想不到的。

讀玩《昆蟲記》,我感覺到《昆蟲記》這本書幾乎包含了法布林所有的心血,裡面的每一個結論都來之不易。

而法布林的成功與他對昆蟲的熱愛是離不開的。小時候,法布林總愛自己一個人在湖邊與昆蟲“嬉戲玩耍”,有時還尋找與眾不同的小蟲子帶回家細細觀賞、研究。儘管父母不同意,厲聲責備,他還是堅持不放棄,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偷偷玩。法布林對昆蟲的這種痴迷,也是他成為昆蟲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甘於寂寞和清苦,幾十年如一日進行研究與創作,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法布林精神”。

而我卻沒有那麼多的耐心。有一次,媽媽買來了一盆仙人掌,叫我把它每天長高了多少記錄下來。一開始我覺得很新鮮,興致勃勃的拿出筆記本,每天都堅持記錄。可是,看到它每天都只長那麼一點點,讓我對它記錄的興趣越來越淡,甚至連水也不想澆了!慢慢地,仙人掌成長的土都裂開了。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耐心的重要性,一件事情的成功離不開持之以恆的習慣。

篇44:讀《昆蟲記》有感

五歲生日那年我收到了一套兒童彩圖版的《法布林昆蟲記》,是其他作家根據法布林原著為了兒童專門改編的。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可愛的插圖再現了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昆蟲。這套書讓我愛不釋手,不知翻過多少遍。

上學期語文課學習了原著的片段《蟋蟀的住宅》之後,我終於讀了《昆蟲記》的原著譯本。作者法布林出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叫聖萊翁的小鎮,七歲上學但因家庭經濟原因輟學。輟學後他做過很多工作,儘管生活艱難,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追求知識,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物理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五十六歲那年法布林買下了一塊“無毛之地”,他取名“荒石園”,同年他完成了《昆蟲記》的第一卷。直到他去世的三十多年間,他撰寫了其餘九卷,完成了這本兩百萬字專門寫蟲子的奇書。它既是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幽默風趣的文學作品,裡面的昆蟲居然和人一樣活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種叫克羅多的蜘蛛。這種蜘蛛可以說是昆蟲中的建築天才,會為自己精心打造華麗無比的住所。在法布林觀察它的巢穴時,發現這種蜘蛛會做活板門。活板門是由泥土和蛛絲混合起來做的,和周圍環境的顏色很接近。如果有蛛蜂這一類捕獵者來訪的話,它迅速躲進房子並蓋上門,捕食者壓根兒找不到洞口。即使找到,克羅多蜘蛛也只需要把門用蛛絲纏幾圈,敵人就怎麼也進不來了。它呢,在自己織的絲絨地毯上養精蓄銳等敵人離開就可以了。克羅多蜘蛛在建築方面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它會使用工具來加固巢穴。假如有一天晚上它吃了一隻蝸牛,不會把蝸牛殼扔掉,而是會把殼塞到牆上。你會問,它這是在幹嗎?其實它這是在利用蝸牛殼的重量來加固牆壁呢!一隻小小的蜘蛛居然有此大智慧,讓人不禁直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覺得克羅多蜘蛛很聰明,但我更佩服的人是法布林。見過這種蜘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能像法布林一樣仔細研究的會有幾個?就算有,但能把蜘蛛的巢穴寫得如此生動引人入勝的又有幾個?法布林用藝術家的視覺,文學家的筆觸,科學家的嚴謹完成這部作品。一部寫昆蟲的著作,長時間閱讀也津津有味,我覺得其中有三點需要認真學習。

一是他觀察得很細緻。因為說明文的關鍵就是要寫得準確,而準確就需要細心觀察。法布林每次都會花兩到三個小時來認真觀察昆蟲。二是知識必須全面。如果只寫一種特點,會枯燥乏味,乏善可陳。而法布林在神學,數學,自然科學,詩歌,繪畫方面的造詣,為他的寫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三是文章不能太死板。《昆蟲記》嚴肅不失幽默風趣,所以在寫觀察日記和說明文這類文章時可以加一些擬人比喻的手法,可以大大提高寫說明文的趣味性。

體會到以上,我在寫習作《聰明的裁縫-圓網蛛》之前先花了一個半小時認真觀察了蜘蛛和它的網,然後才開始擬提綱,寫作文。在文章中我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被老師用紅線畫出的好句有好多呢!其中例如“這張網中的絲線排列的沒有確定的規律,在陽光的照耀下呈淡淡的金黃色,宛如一根根細細的金絲”,“從腹部朝蒼蠅射出許多條細絲,把蒼蠅纏成了一個’木乃伊’,然後才放心地過去開始吸食體液”等等。你們猜猜這篇作文我得了多少分?96分!哈哈,可是我作文中第一個96分呢!

現在我越來越發現:不能只觀察我們感興趣的事與事物,應該對周圍所有的都留心觀察,才能真正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篇45:讀《昆蟲記》有感

寒假期間,我看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覺非常有意思!《昆蟲記》是法國被譽為“昆蟲詩人”法布林寫的。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昆蟲,才著成這本書的。書中,作者把我們領到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關於昆蟲的精彩畫面。

在眾多的昆蟲裡,我喜歡蟬。因為蟬很勤勞,不會坐享其成。記得一次,法布林觀察蟬,勤勞的蟬用它尖利如錐的嘴吸樹汁,這時螞蟻衝了過來,把蟬給“趕”跑了,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被螞蟻霸佔,相比起來,螞蟻是不是坐享其成的小人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向蟬多多學習,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啊!

我喜歡蟬的另一個原因是蟬很聰明,蟬會產下許多數不清的卵,因為它的天敵蚋也穿刺樹枝的本領,當蟬產完卵蚋就會將蟬的卵毀壞,但蟬產的卵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總會有幸存下來的卵得生存,怎麼樣,蟬是不是很聰明呢?

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覺得《昆蟲記》是一本有趣的書。它不但有趣,還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同學們不妨一讀,肯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篇46:讀《昆蟲記》有感

在寧靜的夜晚,您可曾聆聽那草叢底下來自另一片天地的歌聲?

從四處乞食的蟬兒的淒涼孤單,到放聲高歌的蟈蟈的悠然自得;從緩慢爬行的甲蟲的憨厚老實,到四處殺戮的朗格多克蠍子的神出鬼沒……隨著法布林優美的筆觸,一幅生動的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昆蟲記》,帶我走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一個屬於昆蟲的微型世界。

在這部生命的樂章裡,法布林把他第一首讚美詩,獻給了一種在許多人眼裡毫無好感的昆蟲――蜣螂,俗稱拾糞蟲。法布林用生動活潑的語調,描寫他的好友:“它像一位雕塑家一樣靜靜地工作著,用一生的心血來創造一個個在人們眼中微不足道,但卻讓我歎為觀止的偉大藝術。”而且,法布林還用嚴謹科學的態度,來糾正人們對他老友的無知與偏見:“人類社會中的道德觀在自然世界中不起一點作用。汙穢可以讓鮮花盛開,只要用一點兒糞肥便可以種出最飽滿的麥粒。“如果世上的蜣螂從來就不拾糞,那太棒了!世界將髒到無法創造出一種叫人類的動物來譏笑他們。”矇昧永遠無法阻擋知識的光輝,《昆蟲記》用微小生命奏出華美的樂章撥動人們的心絃,讓陳腐老舊的觀念變得不堪一擊。

如果沒有讀過《昆蟲記》,也許你永遠無法相信,昆蟲的世界會是這樣的多姿多彩:看天牛照料幼兒時的柔情似水,看蟋蟀建築巢穴時的堅持不懈,看螞蟻保衛家園時的臨危不亂,看螳螂爭搶領地時的針鋒相對――敗者之逃之夭夭,勝者之得意洋洋。愛恨情仇,優勝劣汰……昆蟲的世界在那一瞬間,變得如此讓人無法捉摸,讓人肅然起敬。

讀《昆蟲記》,你還要好好品味法布林的精神。一種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一種對生存本性的認知與瞭解,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追求,一種對工作生活的熱愛和執著,一種對功名利祿的淡薄和平靜……當與他同一時代的達爾文、富蘭克林、愛迪生,當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把研究成果公佈於世時,當他們都在眾星捧月中登上成功的巔峰時,法布林卻在鄉下默默地與昆蟲相伴了四十九年。一切的文字都是在他死後由兒子編輯成冊,以《昆蟲記》為名發表的。這樣的迷戀自然,追求真理,除了法布林還有誰能做到呢?何為淡泊名利?恐怕只有法布林才能將其完美演繹!

幾百年過去了,現在早已沒有了當年歐洲古鎮的自然氣息,但我依然能靜靜地坐在這裡,聆聽《昆蟲記》,聆聽另一片天地,聆聽一個高貴的心靈……

篇47:讀《昆蟲記》有感

讀《昆蟲記》有感400字

你們讀過《昆蟲記》嗎?這本書是法國作家法布林畢生的心血,他在書裡介紹了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

兩手都是刀,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昆蟲嗎?這就是我要給你們介紹的一種昆蟲――螳螂,學名稱刀螂,你們猜對了嗎?看到這篇文章前,我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過它。

螳螂,無脊椎動物,屬於肉食性昆蟲,它的食物有棉蚜蟲、紅鈴蟲、玉米螟、菜青蟲、蒼蠅等60多種害蟲和幼蟲,是農民的好朋友。它體長55――105毫米,比較大的可以達到145毫米,形狀為長筒狀,全身翠綠,手上持著兩把“大刀”,頭部為三角形,頭能夠靈活轉動。大眼明亮,單眼一共有三個,觸角細而長,口腔呈咀嚼形,上顎雄勁有力,腿部和頸節都長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前足摺疊形,形成捕捉害蟲的前腿,前面的翅膀是肉質,後面的翅膀是膜質,休息時疊在背上,腹部肥肥胖胖,前腿能捕捉,後足則支援平衡。

螳螂生性殘暴好鬥,處於飢餓狀態的`雌性螳螂更為殘忍,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連自己的丈夫也要吃掉。在遇到大型動物受到驚嚇時,翅膀會沙沙作響,以保持警戒,以用來警告敵人不要靠近。螳螂的品種繁多,至今已發現有51種。

自然界的昆蟲竟然這麼有趣,都有著它們獨特的功能和生存習慣,我以後要多讀這類課外書籍,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讓我這方面的知識能夠更加豐富。

篇48:讀《昆蟲記》有感

三年級學生《昆蟲記》讀後感昆蟲記讀後感周珂軒34號暑假裡,我讀完了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讓.享利.卡西米爾.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這本書。讀完後,我合起書來,繼續回想書中精彩的內容。讀完了《昆蟲記》,我不禁佩服起那些令人討厭、並不引人注目的昆蟲。它們在我們生活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之一。地球上,為什麼這麼幹淨?這也有蜣螂的一份功勞。我們今天喝到的蜂蜜,也是蜜蜂一點一點地積起來的。你們知道嗎?在炎炎夏日開夏季演唱會的蟬的一生是怎麼樣的嗎?也許有人會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但是在蟬爬到地面以前(未成長的蟬在地下生活),經過漫長的不見天日的生活――它的地下生活大約有4年,而此後在日光中的歌唱則只有不到5個星期。其中,《螳螂美麗的殺手》令我印象深刻。大家一定認識螳螂吧!螳螂天生就有一副苗條優雅的身材,穿著淡綠色的長袍,輕簿如紗的長翼,使它們看上去是個溫柔美麗的女神。可是,這個看似美麗的女神,實際上卻是個技藝高超、心狠手辣的殺手。要知道,螳螂的凶惡狠毒不單單隻體現在它殺戮的技巧上,還表現在那令人不寒而慄的食譜上。螳螂的食物不僅僅只侷限於其他種類的昆蟲,事實上,它還會吃食自己的同類呢!而且在吃的時候還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昆蟲記》這本書真好看,它使我瞭解了更多課外知識。

TAG標籤:昆蟲記 彙總 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