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

中國企業的崛起是過去30年裡,世界經濟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讓人遺憾的是,迄今沒有一部完整記錄這段令人激動的時代的書籍,吳曉波先生的《激盪三十年》彌補了這個重要的空白。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1

《激盪三十年》是一本淺顯易讀的好書,它用平實的文字記錄了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發生在祖國大地上激動人心的人、事變遷,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描繪企業家們奮鬥歷程的同時,讓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有了清晰的瞭解,對三十年來各事件發生的前後邏輯因果關係有所瞭解。

讀完這兩本書,掩卷而思,究竟它能留給我們點什麼書中描繪了中國的企業家們如何進行原始的積累,他們中有成功的,甚至有成為福布斯富豪的,有失敗的,最終淪為階下囚的,也有淪為普通百姓的。不敢怎樣樣,他們的探索至少告訴我們,他們有著令人敬佩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力,能把握時代的脈搏,走在了時代前列。

也許,在當時,有的人所走的路是被禁止的,甚至被披上種種政治色彩,引發至階級鬥爭的高度,但不可否認,隨著時間的變遷,他們所走的路被市場經濟證明是正確的。三十年間,利益與風險的角鬥鑄就了企業家不平凡的成功路,正應了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改革開放探索路上,真理與無知更替著,國家在這些勇敢者的帶領下,跌跌撞撞地像個小孩,追趕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

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這些勇敢者走出來,衝在時代的前列,改革開放會不會如此成功我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切身感受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一次一次聽著勇敢的企業家們如何開拓屬於他們的王國,這次看《激盪三十年》更給了我不小的觸動,看來善於把握時代脈搏,走在時代前列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這是個快節奏的時代,稍不留意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抓不到時代賦予的機遇,我們無論做什麼都須緊扣時代的脈搏,抓住發展的機遇,做不到時代的領軍者,至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2

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年分明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段歷史,然而我們卻對其知之甚少,彷彿無比遙遠。《激盪三十年》彷彿給我開闢了一條時光隧道,雖然無法親歷那個年代,可是經過另一種方式觸及了離我們感覺遙遠而實際最近的中國經濟改革史,仍舊感同身受。細細琢磨著1978—2008年中每一個充斥著“原罪”的商業故事,不知不覺的被時代氣息深深地感染與震撼。

在吳曉波筆下所有的改革風雲人物中,健力寶的李經緯贏得我深深的同情。這個悲情的南方漢子失敗後仰天含淚不發一語的照片很長時間裡縈繞在我的腦海。作為政商博弈的參與者,李經緯成為制度的犧牲品已成必然,但作為產權改革的實踐者,李經緯的失敗必將載入中國改革史。在當年那一輪“國退民進”的產權改革中,李經緯的“以身試法”某種意義彰顯了資本在政治攪局中的脆弱,而整個產權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環境客觀造就了政府企業間產權分置時的互不信任,“寧與外客,不與家人”的策略使之倒下的不止是一個李經緯,正如吳曉波在最終略帶戲謔的寫到“地方政府表現出的易於輕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讓我們看到中國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這也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理解了張瑞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耐人尋味的八字箴言背後難以言盡的苦處。

改革開放的種種成就是政治家智慧與企業家智慧交織的結果。然而過去經濟還是由政府主導的,普通的人們在其中取得的種種成就,抓住的種種機遇都是由政府政策造就的,有的甚至能夠稱作政治變革的副產品。民營的企業在政策面前更像是一葉扁舟,那一把握下一刻自我的命運。在未來,還是期待一個更完善的制度,一個系統更穩定的社會。中國經濟,至少在企業方面,應當有更多無關政治的商業智慧而創造。可是把握政府的脈搏,跟上時代的潮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為在潮流、時代面前,人永遠是渺小的。

今日中國的雖然有點虛浮,可是你不能否認它的強盛,與1978年時落後而窮困的中國已經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即使從1949年開始中國沒有走上發展的“最優道路”,可是如今的中國未必與所謂的“最優道路”差多少。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應當是相似的,雖然這個過程在不一樣國家不一樣地區相互獨立的逐步進行,漸進的路徑與速度各不相同,可是我相信肯定會在一個時間點上匯成一股河流。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3

《激盪三十年》這書我看了很久,亦思考了許多,激盪三十年,描述的是現時中國企業界中中流砥柱的一群人,也描述著在這三十年裡流逝的一些人,一些事。

改革開發的到來,為中國這個國家注入了許多生機與活力,由於開始時制度的不健全,也成為了一群具有商業頭腦的商人、文人、哲人奮鬥的國度。但回到2008年,轉頭一望,許多企業在一夜間灰飛煙滅,也有一些企業堅強的活著,例如,聯想,它的專注,讓它從代理IBM的產品轉而成為併購IBMPC部門。許多的思考帶來的是一絲苦痛,也帶來了一些欣慰。

看贏在中國,我們發現了創業的力量,看激盪三十年,我們發現的是一些感悟。2008年,這一年的經濟經歷了美國次級貸、越南的投資泡沫,中國股市市場的波動,我們能夠在這一氛圍中,聞到的是一股躁動。這股躁動來自於物質世界,也來自我們貪婪的內心。不禁思考,如何才是自我的發展之道,如何才是我們必須選擇的方向。

在現時,還有太多的不安定,還有許多的複雜事物等待我們解決,但經濟的趨勢模糊,而產業的全球一體化,也讓我們變得更加迷茫。唯有沉下心態,看看我們過去走的路,做的事,無論對錯與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思考,思考未來我們的佈局與定位。

去其躁動,留其活力,唯有沉思與實際的行動才有明天的未來。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4

前幾個月看了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是寫78年到08年的企業史,書中提到了很多企業和企業家鮮為人知的故事)上下兩冊,總的感覺就是感慨萬端,悲喜交加。

感慨的是30年的改革開放史,與其說是改革史,還不如說是一群食螃蟹者的創業史。但可惜的是,當初成功的創業家在30年後卻寥寥無幾,這當中固然有體制的限制,不成熟政策的扼殺,但其中也有草根創業家的一些劣根性,如成功後不思上進,貪圖享樂,揮霍無度等,但總的是來說就是,我們在變化過程中卻忽視了變化,錯把偶然的成功當成必然,沒有根據變化的環境及時調整自我努力或專注的方向。

悲的是,第一代創業家,在中國的現代商業史上能夠說他們就是現代商業的啟蒙者,可是卻一向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如當初的傻子瓜子年廣久,無數徘徊於體制外的倒爺,當然其中有相當部分的投機倒把分子,但並不排除,他們就是現代商業的真正開啟者,(個人認為之所以有投機倒把,主要是受體制內購銷政策的限制,流通得不到當權者主流政策意識的承認和重視),但事實上他們卻是一群既作榜樣(好的)又作典型(不好的)的可憐人,總是處於擔驚受怕的境況。

更可悲的是,等到企業家成為社會新貴的時候(那是90年代末期的事了),主流的媒體,急躁的人們卻早已把那一群啟蒙者給忘了。個人所悲的就是,我們的民族何時成了一個急功近利、整體浮躁的民族,竟忘記了“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難道真如吳曉波先生在書中所言,由於我們走得太遠了,以至於把當初之所以出發的目的給忘了。

喜的是,有人替我們作了一個歷史總結,確切地說,那更像是歷史重演、回放,清楚地為我們再現先輩們的血汗史、創業史。當初司馬遷寫史記時也沒有忘記專門安排一章《貨殖列傳》,而那正是“仕農工商,商為下”的時代。

今日市場經濟雖早已深入人心,商品經濟如火如荼地發展,可是,關於中國的商業史,除了楊小凱教授寫的晚清、民國、新中國經濟史外,難以找到更多,可喜的是,《激盪三十年》填補了這個空白。更為難得的是,不知吳曉波先生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他在書中,專門安排了一節來寫一個平平凡凡的白芳禮支教公司(被中國數千萬網友認為是最有機會“感動中國”的,卻最終沒有獲評的一個數十年來從沒有停止過支援教育的平凡三輪車伕),在商業氣息濃厚的財經類著作中穿插了十分感性的人文精神(是目前為止紀念這位平凡天津人的最高禮待),在銅臭味十足的賺錢世界中灑下了點“真、善、美”。正如他所言,市場經濟的發展似乎與倫理道德的丟失是相伴而生的。而實質上他想做的就是,期望以自我的綿力改寫這個歷史軌跡。

激盪三十年讀書心得體會5

第一次閱讀吳曉波先生的《激盪三十年》還是在研究生期間,當時翻開書即被深深被書中所敘述的三十年的風風雨雨所吸引,所以迫不急待地快速閱讀完了全書上下兩冊。工作以來,利用閒暇時光重新閱讀經典,結合自我日漸增長的社會閱歷,感觸也自然更深了一層。

作者一改以往同題材書籍的敘事手法,以其嫻熟的文字功底、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和對中國企業史的精深研究,將改革開放30年來這段變革中的激盪歲月娓娓道來。書中所敘述的企業與人物無不是我國這三十年來各個行業,各領域的典型代表,或成功,或失敗,或正面,或負面,總之,讓我們從其中學習到並感觸到我們在今日依舊適用的為人、經商、治世的哲理。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到我國成功了完成三大改造,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經歷了極為動盪的十年,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也錯過了十年的黃金髮展時期。1978年,黨的會勝利召開,高瞻遠矚地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正式開啟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大門。

一國的經濟是由一國數以萬計的企業組成,企業的發展才能帶動經濟的騰飛,也正是在國家提出新的經濟政策的同時,在社會各個層面也湧現出了各為對國家經濟政策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有著先知先覺的弄潮兒,為我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那段激盪的歲月中,人們情緒激昂,應對充滿機會的市場蠢蠢欲動,但終歸經濟週期的迴圈,經濟政策的反覆,市場冷暖的變化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的企業與企業家。

應對充滿機會的市場,我們的企業家如果堅持有限的理性,看到機遇中存在的危機,及時地採取規避措施,促使企業在寒冬來臨之前做好過冬的一切準備,而在應對危機四伏的市場,我們的企業家如果堅持奮鬥的慾望,在危機中看到機遇,及時帶領企業走出危機,迎來新生,在現如今也是值得我們企業家好好沉思的問題。

經營企業如此,為人治世也是如此,僅有在激盪中堅持理性,在危機中奮鬥不止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迎來自身更一步的發展與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