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多篇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多篇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1

中國企業一路高歌三十年,在收穫成長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全新挑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比問題本身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主動變革、突破瓶頸、實現重生,已成為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潘誠老師結合20--年企業研究實踐心得,用兩天的時間,向我們深度解析了企業運營的內在規律,理性反思中國企業成長曆程,從巨集觀、中觀到微觀,剖析當前企業面臨困局,系統探討了中國企業變革創新之道,從戰略到執行,為企業對“成長的麻煩”提供了實戰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後危機時代,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

第一、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重點在於企業的軟實力,軟實力就是價值觀念、管理模式、知識創造等等,素質決定未來、能力決定成敗。企業經營將由“機會導向”轉為“能力導向”;從“規模至上”轉為“效益至上”;從“穩態經營”走向“轉折經營”;從“企業價值”延升向“社會價值”。

第二、就是標杆學習,標杆學習首先要尋找標杆,再界定差距,跟最好的比我在哪;與行業的世界最高與平均水平接軌對標或者與類似企業經營的他業借鑑;找出企業能力的時空標準,知道最好的,做到平均的。然後實行變革創新,最後是最佳實踐。

第三、就是差異優勢,要明白我們的使命宗旨、終極追求是什麼?我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超出客戶期望的服務才能讓客戶滿意,優質服務的前提是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客戶的滿意不是在於你做了什麼,而是客戶感知到了什麼,要讓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常態化,而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力量,最好的服務是真情、用心。還要明白我們的動力來源於哪裡?我們的能力與對手有什麼區別?我們能為客戶提供的獨到價值有哪些?人們對我們的品牌聯想到的是什麼?

第四、系統競爭,過程好結果才會好,慎防顧此失彼,防止短板效應;學習華為集團鼓勵人人當雷鋒,但決不讓一個雷鋒吃虧的企業文化。核心劣勢,防止乘零效應;系統優化,防止摩擦效應。

第五、知行合一,想的與做的一樣好。一個企業有了發展的戰略,只是說明定出了做正確的事情的方向,而要把事情做好就要靠執行。執行力等於職責的理解力、管理的操作力、方法的創新力、高層的理念、中層的技能與基層的習慣之和。執行力是組織的系統工程,那麼,靠什麼來提高執行力呢?靠的是信念和信仰、培訓和工具。“工具”包括目標科學、職責清晰、制度、流程、考核、激勵、能力的提高等等。

第六、持續發展,永續經營的能力,笑到最後剩者為王。例如:價值觀共識,講誠信是關鍵;再如:機制的保證,民營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將一個民營企業家族化的公司轉型為規範化的公司。持續發展另外的關鍵點在於學習與適應,要與時俱進。

第七、研究過往企業失敗的原因,研究失敗更有價值。現代企業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現金斷流式;

2、自然衰老式(無疾而終);

3、信譽毀壞式(如三鹿、雙匯、味千和達芬奇等);

4、四面楚歌式(盲目多元化、小有成就就盲目自大,如春蘭空調、春都火腿腸)

5、環境突變式(如“小靈通”);

6、揮刀自宮式(自身犯錯而導致公司滅亡)。

第八、運營之道,也就是企業戰勝危機之法。

首先,要“正”,即合法、合德;然後要“實”,實實在在、低調務實;

再要“強”,要有核心競爭力,有獨門絕技;

最後要“久”,基業長青,學會堅持、忍耐,剩者為王,潘老師說:我們做企業不死才是硬道理。

第二點,我們要探討的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企業的變革轉型有被動和主動兩種,例如:競爭對手推出新產品;政府的新政策;客戶的潛在需求變化等促使企業在危機中變革轉型,稱為“被動轉型”。無論是主動轉型還是被動轉型,我們堅決要系統規劃、結構思考出變革的方式,過程是關鍵。要避免兩大誤區:

1、盲目多元化;

2、輕易去核化。

企業轉型有三種選擇:

1、整容:區域性調整,優化組合,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和改良,實現效益提升;

2、變性:基因改造,脫胎換骨,從原來的業態跨越到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升級;

3、自殺:壯士斷臂,另起爐灶,大破大立,用休克療法在戰略方向上實現大轉移。

往往在變革過程中都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而阻礙變革,我們要分析出原因,讓變革順利進行。首先,領導的心態堅決不能急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更不能狂躁,不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還不能煩躁,不能疏於組織管理;再就是不能焦躁,遇事要沉得住氣;最後就是不能暴躁,犯錯就要反省。變革過程中企業的領導者還不能有“三分鐘熱情”、“懷疑印證”、“灰色|情緒”、“看客心理”、“賭博心理”這些文化方面的原因;還不能出現管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計劃太大,資源分散、變革目的不清晰、沒有專門組織的規劃、變革和經營不相關、舊利益團體的影響、變革的方式太迅猛缺乏節奏、無法容忍混亂期等等。

企業持久變革需要行動、方向、帶頭人、歸屬感、解決方案和結果。沒有行動,就沒有變革的需要;沒有方向,就沒有清晰的願景共識;沒有帶頭人,就沒有決策層的支援和行動;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員工的參與;沒有解決方案就沒有相應的組織和流程;沒有結果就沒有績效評估,那麼持久的變革就不能成功。一個領導者要具備科學、藝術、宗教這三種要素,科學能讓人辯別真假,他是人的理性所在;藝術能讓人辯別美醜,是人的感性所在;宗教能讓人辯別善惡,是人的靈性所在。

最後,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

無論哪一種轉型方式,都離不開戰略、資本、產業、人力、管理這五個環節的合理匹配和良性迴圈。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實施利基戰略走向強大,利基戰略就是企業選擇一個較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併成為第一,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進入壁壘,逐漸形成穩定、持久的地位和競爭優勢。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2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每位員工的生存和發展。員工是企業的重要創造者,員工能為企業獻計獻策,企業才能求得市場佔有率的領導地位。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唯有從常規中尋求企業差異化的途徑,擁有新的生產技術和特色的產品,有著品質、技術領先的聲譽,還有完美的售後服務,才能贏得顧客的一個個訂單。唯有創新企業才能謀出一條成功的路,唯有創新企業才能長遠發展下去。11月的學習主題是《創新》,公司領導也能意識到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創新對企業而言,就是開發新的產品,給顧客帶來新服務,提高產品質量,給公司創造利潤,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資源的利用率。創新在我們日常工作中表現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服務創新,這些都歸於我們的思維創新得來的成果。就我進廠近半年來,我所見的公司在這幾方面有所創新說一下。

一:企業的管理創新

4月7日5s管理走進xx公司,公司在企業管理上突破常規,敢於嘗試新的管理體系,5s管理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規範現場步步深入,以個人行為來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促進工作效率,提高了員工的素養,提升了企業形象。這就是企業管理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和資源。

二:企業的技術創新

我公司生產的s9智慧落砂機左右同時落紗,遙控啟動,僅需要一人操作就行。大大減少了人力勞動,而且棉紡織廠日產量也大大提高。智慧落紗小車擁有美好的外觀,操作方便,安裝拆卸零部件省時省力,還有員工的一些改善型提案,不僅改善了產品質量,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給企業創造了利潤。這就是技術創新給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企業的服務創新

本公司自有了客服人員,企業產品的售後服務就得到了更完美,服務更周到。新的服務也鑄造了產品的穩定性的發展。

四:企業的營銷創新

每日工場的機器都在不停的運轉,工人都在埋頭苦幹,都是為了提前發貨,不延期交貨。也是為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而努力。一個個的訂單都歸於營銷部的營銷員,他們用創新的思維,以我廠優質的產品與其他企業差異化的優勢資源,贏取了顧客的滿意。擊敗了競爭對手,從而佔據了落砂機市場的優勢地位,達到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創新說來也是件很簡單的事,希望我們全體員工一切以生產實際出發,積極、主動拓展思維,提出不同凡響的'新思想,新觀點,從日常工作中總結經驗,使用我們自身的戰略資源創造更新、更好的方法和產品。為企業在不斷的發展中取得創新獻計獻策,使得企業生機勃勃,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企業有了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在創新的道路上奏起輝煌的樂章。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3

本學期,通過對管理創新課程學習,感受頗多。在一學期的課程中,我們對中環華祥公司進行了校企聯合專案,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與營銷的改善方案。

在其中,我作為低碳運營的組長,參與了中環華祥的運營小組,進行了資料的收集,圖紙的描繪,新改造佈局的設計等工作,並帶領2個本科學生進行了中環華祥的碳排放計算,並設計出企業碳排放計算器,同時做出了華翔低碳的改善建議;在關於天路出版社的改善過程中,參與了營銷方案的設計與總結。

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之中,有以下幾點心得,用幾個字來形容就是:實、難、練、會。實是指我們這次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改革之中。難,在調研和總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之前預想不到的種種難題,最後通過努力才一一克服。練,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溝通,文件處理,圖形設計,理論應用,都練習了一遍,尤其是幾位做演講的同學,通過鍛鍊,他們有了很大的提高。會,最後這是個比較理想的結果,通過管理創新課程的學習,我們的團隊真正的學會了知識的應用,對以後在企業中從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下是我參與這次校企聯合的一些體會和建議:

一、校企聯合的模式很值得借鑑,學生應該積極參與並努力發揮自己的能力,重視實踐。此次與兩個企業的合作,收穫最多

的就在於實踐。很多大學生沒有進過企業,沒有進行過對企業的調查,在校內所學習到的東西,完全沒有地方施展,畢業之後也只能紙上談兵,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論放置於真正的實際之中。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們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比如,如何高效的進行資料的收集,如何能得到有效的資訊。比如,在交流過程中,如何正確擺正企業與我們的位置,進行有效的溝通,保證資訊的真實性,很重要的問題。在初到華翔,經理們在介紹的時候,led的能耗在普通白熾燈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現場的調查之中,生產人員的介紹卻是4-5分之一。這樣的資料如何處理,如何對我們的調研有效,是一個難題。因此,校企結合的資訊對稱問題與地位問題很鮮明的顯現出來。

二、如何有效的進行高效的調研,並且獲得真實的資訊。我在進行中環華翔的碳排放調查的過程中,對公司進行了多次調研,然後最有效果的,也是唯一有效果的就是最後一次,之前去過了4次,所收集到的資訊,對自己調研的題目沒有任何幫助。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企業的人根本不重視我們的調查,根本不相信我們的研究能為他們帶來效益的改善。很多工作人員,在總經理分派接待學生之後,找出各種理由不配合我們的工作,有的卻是很熱心。最後在我硬著頭皮,一個一個的虛心請教,好說歹說之後,才得到了一份比較嚴謹的資料。我們的調研是為了他們好,為什麼企業不重視,不利用學校的資源,產生雙贏,這又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難題。

三、管理是什麼,運營是什麼,營銷是什麼,hr是什麼,我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之前的我們一直認為,管理是一門很空洞的學科,但是通過這次的調研活動,我們在各方面的總結和分析中,運用了各種所謂“空洞”的知識,最後形成了實際的有效的報告。這就是實踐檢驗真知的魅力,我們通過實踐,把這些空洞的東西變成了現實,應用到了真正的管理之中,這就是校企結合真正的作用。 最後,我要對本學期管理創新的老師和夥伴進行感謝,是通過大家的齊心合作,才能完成看似龐大的任務,這些實踐對我們日後的求職和工作必然會產生很積極的影響。感謝張院長,感謝霍老師,凌老師的無私奉獻,以及各位同學的通力合作。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4

參加了集團總公司舉辦的青年人才培訓,這次培訓涉及了企業經營管理中創新思維和決策的問題,尤其在創新思維方面,很符合我們企業的管理需求,對於我們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醒和幫助作用,我個人也受益匪淺,結合分公司管理實際,我個人有以下心得:

創新用很簡單的話說就是多積累把前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在前人的基礎上下功夫。要敢於想象要敢於探索多使用發散思維儘量避免慣性思維條件允許的可以多想一想嘗試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蘇源泉教授從企業與創新思維、多樣性思維等不同側面藉助一系列智力問題、遊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既生動又有趣。通過學習使我對創新思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學習心得

一、要善於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需要增強觀察能力。我作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者,對於運作方式和工程施工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我覺得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善於從工藝流程入手,看一看企業的運作方式是否準確、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否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二是要善於從工程施工流程入手,看一看施工過程是否符合規範要求,各施工程式能否達到精準;三是要在整體運作過程中掌握各項環節,檢查各環節是否在技術創新、質量控制、成本節約、以及綠色文明化管理方面有缺陷或者存在創新空間。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我個人認識到現階段建築市場就如同任南鵬當年經營如家一樣,即將接近瓶頸階段,國內從央企中建、中鐵等到地市級建築企業、私營建築公司,管理水平差異、技術層次差異、資金差異等造成市場佔有比例逐漸失衡。我覺得我們所在的企業應該逐步與國內外大型建築企業接軌,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同時應該加強企業品牌文化建設,在經營管理創新的同時擴大企業影響力,進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分一杯羹。

二、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我們單位目前的管理模式比較死板,一直以來都是依靠主要領導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等進行決策,導致員工個人思想僵硬化,如同操作機械一樣,最終導致企業管理的整體僵化。蘇源泉教授所講的“不去管理”、“群策群力”、以及“高效溝通”是目前我們企業所最需要突破的。

我認為,所謂的“不去管理”,應該是要讓企業領導學會組織企業內在、外在的所有相關資源,並不是單純的直接、集中地參與到實際管理操作當中,而是要利用一切有效資源,激勵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人翁意識,為企業做出貢獻;“群策群力”應該是要將領導的個人決策權轉變為採納權,把日常經營管理存在的各類問題逐一開會研討,讓所有參與人員發散性思維,群體決策後形成最終採納意見,這樣不僅會使問題得到解決,而且可以增強員工的個人歸屬感,使其樂於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高效溝通”是我們企業領導目前急需突破的難點,由於我們建築行業分散性的特點,致使企業內部溝通不盡理想。在企業日常管理中,我經常深入施工專案,瞭解專案進展的同時與員工個人進行溝通,但通過今天的講座,我才意識到我個人以及企業管理層並未與員工之間實現“高效溝通”,應當在經營管理的同時,降低姿態傾聽員工提出的個人問題、對企業的建議和心聲,而後及時付諸行動,形成長效。目前,我們正在新專案進行管理、決策、溝通等方面的試點,期望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感謝集團總公司領導舉辦的這次培訓,並感謝蘇教授的辛苦準備與講座,讓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又拓展了新的視野,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積攢了新的管理方式,希望集團總公司以後多舉辦這樣的培訓,同時我們也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為集團的繁榮發展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5

為推動“講大局、強責任、提能力、抓落實” 活動的深入開展,針對公司物業管理的實際情況, 20xx年2月24日,在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一行前往海爾公寓進行參觀學習,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首次開展相關部門及業務對口人員對本公司物業管理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意在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創新模式、共謀發展。此次觀摩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我進入海爾公寓管理區域時,給我第一感覺就是乾淨整潔的外部環境和著裝整齊、嚴肅認真的保安工作形象,此情此景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細心、細緻的物業服務。在公寓物管辦公室裡,我看到了那些分文別類、存列有序的物管檔案,隨機查閱發現軟硬體檔案管理科學規範、流程細化入微、管理核心明確。這些都體現著物管從業人員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和規範化管理的工作力度。參觀中,我們不停地詢問管理細節情況,並認真聽取了海尓公寓物業管理處負責人對環境保潔、治安防範、秩序管理、生活設施、文化娛樂、績效考核、檔案建制、後勤保障等物管專案的詳盡介紹。通過現場觀摩交流,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體會自當溢於言表。

三點體會:

首先感觸很深的還是海爾公寓智慧化的管理體系,從人員去向、檔案往來、公告資訊、安檢維修、物資配額、進庫出庫、後勤保障等方面擁有的資訊軟體系統,在網路上實現了明晰、快捷的辦公系統,管理程式讓人一目瞭然,

再者是管理人員敬業奉獻的精神讓我感動。海爾公寓只有兩棟樓,但來自全國各地務工人員大約五、六千人左右,晝夜倒班的工作性質致使人多事雜,給管理帶來了讓人難已想象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四名女同志在主管負責人的帶領下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勇挑重擔,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延長服務時段,確保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辛勤的的工作贏得了服務物件的讚譽。她們以崗為家、以業為重的精神,讓我深受鞭策和鼓舞。

其次是標杆成就了管理模式。海爾的管理模式是在海爾集團嚴格細化的督促中逼出來的工作動力。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管理的每個專案都經過專門的認證,十分切合海爾內部的管理要求,也為我們在今後物業管理模式上形成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使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提高了業務水平,創新了管理機制,挖掘了自身的潛能,作為身在其間必然得益匪淺、為我所用。

二、兩點思考

1、海爾集團的服務理念、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已經根植於海爾體制之中,形了強大蓬勃的生命力,通過與其對標,便可窺見一斑見全貌。海爾集團在企業管理模式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工作啟發,這一精神財富為今後從事更多業態的管理奠定了基矗因此,我們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對海爾的管理模式予以恰當的“移植”、摸索和創新,從做好服務品質入手,打造行業品牌形象。

2、隨著物業的發展,物業服務的格局也在不斷的重塑,因此,我們在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的同時,應加強對物業管理人員業務技能與素質的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物業管理不同於其他行業,有時它對員工道德素質的要求要高於專業素質。所以在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更應注重個人素質方面的培訓,注重培養他們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當企業管理者的標準高於被服務物件的標準時,服務質量才能得到持續提升。只有培訓出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能充分體現管理能力。

三、一點認識

通過對海爾公寓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我認識到現代企業的發展不僅與企業的資本、人才,技術有關,更重要的是企業規範化管理。作為一名物業工作人員,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此次觀摩不但為我的專業學習與發展指明瞭方向,而且讓我清楚的認識到,以我現在的業務水平和工作經驗是很難做好物業管理工作的,因此,我應更加努力學習,在學習中勤動腦、善思考,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知識層面,把自己煅煉成為真正熟悉業務、勝任工作的“多面手”,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6

潘誠老師在同學們暴雨般的掌聲中走出了課室,目送著老師的離開,很多同學都有種依依不捨的感覺,有的甚至還在自言自語:潘老師講了兩天,聲音一直都是那麼響亮,一點都不疲倦,真是難得!而我卻在想:老師們這麼用心地為我們授課,我們一定要對得起老師的一片苦心,要認真聽課,儘量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中國企業一路高歌三十年,在收穫成長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全新挑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比問題本身更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主動變革、突破瓶頸、實現重生,已成為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潘誠老師結合20年企業研究實踐心得,用兩天的時間,向我們深度解析了企業運營的內在規律,理性反思中國企業成長曆程,從巨集觀、中觀到微觀,剖析當前企業面臨困局,系統探討了中國企業變革創新之道,從戰略到執行,為企業對“成長的麻煩”提供了實戰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後危機時代,企業運營應該有怎樣的思維?

第一、未來綜合競爭力的重點在於企業的軟實力,軟實力就是價值觀念、管理模式、知識創造等等,素質決定未來、能力決定成敗。企業經營將由“機會導向”轉為“能力導向”;從“規模至上”轉為“效益至上”;從“穩態經營”走向“轉折經營”;從“企業價值”延升向“社會價值”。

第二、就是標杆學習,標杆學習首先要尋找標杆,再界定差距,跟最好的比我在哪;與行業的世界最高與平均水平接軌對標或者與類似企業經營的他業借鑑;找出企業能力的時空標準,知道最好的,做到平均的。然後實行變革創新,最後是最佳實踐。

第三、就是差異優勢,要明白我們的使命宗旨、終極追求是什麼?我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超出客戶期望的服務才能讓客戶滿意,優質服務的前提是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客戶的滿意不是在於你做了什麼,而是客戶感知到了什麼,要讓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常態化,而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力量,最好的服務是真情、用心。還要明白我們的動力來源於哪裡?我們的能力與對手有什麼區別?我們能為客戶提供的獨到價值有哪些?人們對我們的品牌聯想到的是什麼?

第四、系統競爭,過程好結果才會好,慎防顧此失彼,防止短板效應;學習華為集團鼓勵人人當雷鋒,但決不讓一個雷鋒吃虧的企業文化。核心劣勢,防止乘零效應;系統優化,防止摩擦效應。

第五、知行合一,想的與做的一樣好。一個企業有了發展的戰略,只是說明定出了做正確的事情的方向,而要把事情做好就要靠執行。執行力等於職責的理解力、管理的操作力、方法的創新力、高層的理念、中層的技能與基層的習慣之和。執行力是組織的系統工程,那麼,靠什麼來提高執行力呢?靠的是信念和信仰、培訓和工具。“工具”包括目標科學、職責清晰、制度、流程、考核、激勵、能力的提高等等。

第六、持續發展,永續經營的能力,笑到最後剩者為王。例如:價值觀共識,講誠信是關鍵;再如:機制的保證,民營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將一個民營企業家族化的公司轉型為規範化的公司。持續發展另外的關鍵點在於學習與適應,要與時俱進。

第七、研究過往企業失敗的原因,研究失敗更有價值。現代企業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現金斷流式;

2、自然衰老式無疾而終;

3、信譽毀壞式如三鹿、雙匯、味千和達芬奇等;

4、四面楚歌式盲目多元化、小有成就就盲目自大,如春蘭空調、春都火腿腸

5、環境突變式如“小靈通”;

6、揮刀自宮式自身犯錯而導致公司滅亡。

第八、運營之道,也就是企業戰勝危機之法。

首先,要“正”,即合法、合德;然後要“實”,實實在在、低調務實;

再要“強”,要有核心競爭力,有獨門絕技;

最後要“久”,基業長青,學會堅持、忍耐,剩者為王,鄧小平曾說“發展是硬道理”,潘老師說:我們做企業不死才是硬道理。

第二點,我們要探討的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裡企業戰略應該有怎樣的創新?企業的變革轉型有被動和主動兩種,例如:競爭對手推出新產品;政府的新政策;客戶的潛在需求變化等促使企業在危機中變革轉型,稱為“被動轉型”。無論是主動轉型還是被動轉型,我們堅決要系統規劃、結構思考出變革的方式,過程是關鍵。要避免兩大誤區:

1、盲目多元化;

2、輕易去核化。

企業轉型有三種選擇:

1、整容:區域性調整,優化組合,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和改良,實現效益提升;

2、變性:基因改造,脫胎換骨,從原來的業態跨越到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升級;

3、自殺:壯士斷臂,另起爐灶,大破大立,用休克療法在戰略方向上實現大轉移。

往往在變革過程中都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而阻礙變革,我們要分析出原因,讓變革順利進行。首先,領導的心態堅決不能急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更不能狂躁,不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還不能煩躁,不能疏於組織管理;再就是不能焦躁,遇事要沉得住氣;最後就是不能暴躁,犯錯就要反省。變革過程中企業的領導者還不能有“三分鐘熱情”、“懷疑印證”、“灰色|情緒”、“看客心理”、“賭博心理”這些文化方面的原因;還不能出現管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計劃太大,資源分散、變革目的不清晰、沒有專門組織的規劃、變革和經營不相關、舊利益團體的影響、變革的方式太迅猛缺乏節奏、無法容忍混亂期等等。

企業持久變革需要行動、方向、帶頭人、歸屬感、解決方案和結果。沒有行動,就沒有變革的需要;沒有方向,就沒有清晰的願景共識;沒有帶頭人,就沒有決策層的支援和行動;沒有歸屬感就不會有員工的參與;沒有解決方案就沒有相應的組織和流程;沒有結果就沒有績效評估,那麼持久的變革就不能成功。一個領導者要具備科學、藝術、宗教這三種要素,科學能讓人辯別真假,他是人的理性所在;藝術能讓人辯別美醜,是人的感性所在;宗教能讓人辯別善惡,是人的靈性所在。

最後,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變革轉型的後危機時代,企業生存如何實現基業常青?

無論哪一種轉型方式,都離不開戰略、資本、產業、人力、管理這五個環節的合理匹配和良性迴圈。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實施利基戰略走向強大,利基戰略就是企業選擇一個較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併成為第一,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進入壁壘,逐漸形成穩定、持久的地位和競爭優勢。

我們常問:什麼行業最能賺錢?而我們真正要思考的卻是:我們能賺什麼行業的錢?首先,我們來談談戰略,戰略就是“想好”、“能做”、“敢做”、“可做”、“該做”這五個要素的集合點。戰略能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呢?戰略不是去決定“明天做什麼”?而是去決定“今天必須為不確定的明天做什麼”?戰略不是去消除風險,而是提高承擔更大風險的能力。計劃必須量化,而戰略則不一定,戰略更是思想,分析和判斷。戰略制定前必須先做戰略分析,分析內外部環境,分析利益相關者,資源與能力分析;接著作戰略選擇,作出可能戰略方案的擬定,可選戰略方案的評估,戰略方案的選擇確定。

戰略制定必須遵循三大核心。

1、特色,就是以獨特性贏得顧客,提供特殊產品服務、滿足特殊消費群體、特殊途徑滿足顧客,如“王老吉”,提供的是有特色的涼茶。

2、取捨,就是權衡利弊作出選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魚和熊掌難兼得,和諧共生留餘地,如萬科,專攻居住式房產而成為中國當今房地產業的龍頭老大,這就是“取捨”。

3、組合,就是環節配合整體最優,產業組合協同效應、市場網路協同效應、資源競合協同效應。最後,進行戰略實施,進行資源計劃的分配,組織結構的設計,戰略跟蹤調整。

創新變革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力資源隊伍的建設,我們常說要“以人為本“,其實“以人為本”的真實含義是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高度統一。企業人事管理不當,強力的約束人只會造成人員流失、員工缺乏敬業精神和對職業的忠誠,激勵失效、績效低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等等。人力資源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培育人、用對人、激勵人,每一個在崗位上有造詣有貢獻的都是人才,用好你身邊的人比什麼都重要。建設一支良好的能給企業帶來超值績效的員工隊伍有七個步驟:

1、搭平臺,制度留人比感情留人更長久;

2、給掌聲,物質激勵與非物質激勵結合,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

3、分錢財,錢聚人散,錢散人聚;

4、另眼看,有用的就是人才,英雄不問出處;

5、造風景,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感動員工;

6、抓培訓,不怕慢就怕站,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7、找外援,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不為其有,只為其用”。

後危機時代企業變革創新還要遵循六個管理原則,那就是經驗管理、科學管理、行為管理、精益管理、文化管理和自主管理。要清晰的給自己企業的轉型戰略定位。

1、產業價值定位,也就是產業鏈中的地位,中國目前的產業價值一共有七種角色:加工商、製造商、銷售商、服務商、運營商、開發商和整合商;

2、商業模式定位,即盈利模式的定位,能不用自己的錢投資就不用自己的錢投資,常規理論: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優質客戶,不常規理論:80%的利潤來自於無數小客戶;

3、競爭地位的定位,儘量避免做行業“老大”;

4、發展空間的定位,不要急於擴張。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都偏好多元化呢?那是因為中國的市場變化速度太快,多元化有時可以抵禦風險,中國的企業缺少核心技術優勢,沒有專業化運營的能力,國內市場寬廣遼闊,多元化更容易發展,再就是體制和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實行多元化也不是不可行,實行多元化經營要考慮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首先要考慮“基礎穩”,要清楚在當前市場上,您比對手做得更好的是什麼?然後要考慮“進得去”,您為在新市場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什麼優勢?第三要“站得住”,進入新業務能否迅速超越其中現有的競爭者?第四要“無衝突”,多元化是否會破壞公司現有整體戰略優勢?第五要考慮“能取勝”,在新業務領域公司是否有可能成為優勝者?第六個要考慮的問題是“有發展”,多元化是否能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最後,在後危機時代,針對企業現有的實際問題,我們要遵循變革創新的十大思路:

1、變新,新的商業模式;

2、變精,精益思想;

3、變綠,綠色經營;

4、變快,敏捷服務;

5、變柔,柔性管理;

6、變尖,尋找尖端技術;

7、變仁,承擔社會責任;

8、變輕,超輕資產;

9、變高,高附加值;

10、變長,永續發展。

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下企業的生存規則是:一定要樹立自己的信譽,要懂得取錢之道比取錢之術更重要,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一個人要飛得更高、更遠,取決於身邊與你同行之人,要合理避稅而不是拙劣偷稅,要經常上網,記得看《新聞聯播》,別把錢看得太重,要善於總結別人的成敗得失,不要用黑白道的規矩去解決商業衝突,不要追求事必躬親,要懂得離場,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預防眾叛親離。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7

一、中國企業創新面臨的八大問題。

1、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普遍目標不明確(目標多樣或目標與企業經營錯位),從而導致管理層制定的戰略混亂、做出草率的決策。

2、企業文化落後(如老闆文化、團伙文化等),導致員工對企業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企業不忠誠。從而無法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和核心團隊。

3、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控制過死,制度僵硬,激勵不夠,組織缺乏生命力。

4、企業在市場運作過程中所選擇的商業模式與經營專案不匹配,或單一趨同、或生搬硬套,從而使運營效率始終低下,入不敷出。

5、組織結構缺乏彈性,大多呈金字塔型,層次多,導致溝通不暢,資訊化水平低,對市場反應遲鈍,保守僵化,無法適應市場的瞬息萬變。

6、企業的市場定位趨同,差異化不明顯,市場競爭意識、客戶意識、服務意識淡薄,缺少核心競爭力,產品代謝週期與產業週期不協調。

7、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極度匱乏,對企業內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的管理力度不夠,不能自主經營企業文化。

8、股東文化缺位,資本經營能力和水平低,自我意識膨脹,不講道德和倫理,學習和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意識淡化。

二、如何打破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呢?

1、企業創新的瓶頸不是主觀問題,而是在企業成長髮展中所必然存在的客觀問題。

2、企業的創新所要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企業戰略與思維的問題,是企業決策與機制的問題。

3、企業創新的源泉在於學習與交流,在於將智慧靈活運用於企業的各大系統機能。

4、企業的創新就是思維的創新,企業迫切需要完善並規劃自身的創新管理思維體系。

5、企業的創新需要良性的機制和柔性的組織結構相支撐,需要融入到每一個步驟和環節。

6、企業創新按其企業自身的規律,必須要形成獨特的管理路徑。

7、企業創新從文化創新開始,逐步規範,實現平穩上升。

8、企業創新沒有終止,需要企業在不斷的資訊交換中把握方向和尺度。

管理與創新心得體會篇8

在培訓會上向我們講解了:海爾的發展勵程,海爾的oec管理法、激勵激制、認真文化。

海爾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從一個虧損幾百萬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個年銷售600億的國際型大集團,業績增長了1萬多倍,海爾的成功之路堪稱中國企業發展史上一個罕見的成功案例。海爾同中國其它企業一樣,先是從國外引進裝置、技術、管理方法,然後再結合實際進行自創更新。但由於中國的國民性“做事不認真,做事太聰明”導致大部份的企業最終失敗,最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只有海爾取得了成功,能在中國的國民性上,做出這樣成功的企業,已是一件奇事。更為稱奇的是,每當那些因虧損即將破產的企業,被海爾收購後,海爾只需注入它的管理模式,就能讓這些企業一兩年後扭虧為盈。在海爾身上發生的這些大量奇蹟事實,讓很多中國企業放棄了學習豐田、三星的模式,轉而學習更適合中國國民性的海爾模式。

海爾的oec管理法主要強調“日清日畢,日清日高”的理念。公司的每個員工,每天要填寫日清表,要總結、比較、要給自已打等級,這樣每天進行p計劃、d執行、c檢查、a總結提高,的閉環原則,公司以日清表為依據,來進行日考核、日工資制。從而強迫員工每天認真工作、積極進步。

海爾的激勵機機制也頗具創新,它認為激勵最好是“金跎子有老虎也有”在人前放一個金跎子人後放一隻老虎,想要錢的要往前猛跑,想活命的也要向前猛跑。海爾的激勵方法,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借鑑。比如在精神上建立員工激勵牆、小發明小改善用員工的名字命名,在物質上對有貢獻的員工,發放火鍋消費券、用餐時獎勵雞腿等,在懲罰上讓員工直接面向顧客負責,每位操作者所做的產品都有條碼,維修人員發現某部件不良時,用掃描機一掃描,就能查到操作者是誰。正是通過這種公正的獎懲,才讓海爾的員工產生充分的競爭感、榮恥感,才讓員工每天都覺得有奔頭。

當然海爾還有許多的管理方法,但這些方法再多,如果沒有去認真執行,那這一切都只是在走形式而已。海爾的認真文化,是專門徵對中國的國民性,而推行的一種文化。以至於出現上從老總砸冰箱,下到管理人員穿白襪子檢查5s,再下到員工“回到家後打的冒雨關窗”,的種種認真現象。用張瑞敏的一句話說:簡單的事二十年都做對就是不簡單。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由上到下的去認真去執行。

最後做了總結性的講話:海爾的管理方法很好很簡單,即便這樣我們拿來也不一定適用,因為我們“做事不認真,做事太聰明”平時在工作中,喜歡今天的事推到明天,明天如果沒人跟蹤,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拖拉、推委、不認真的工作習慣。我們學習海爾模式,首先要學習它的認真文化,來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養成認真的習慣。這樣學習海爾的其它的管理方法,就能如魚得水取得成功

天下事最怕認真二字,其實我們作為操作者,公司給我們的要求就是認真去執行,只要我們人人都去認真執行,那麼建設重慶天納克成為顧客首選供應商的目標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