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一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國小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樹立創造教育的思想,明確創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並在教學中運用創造性的原則是成功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前提。

1、將課堂單向灌輸變為師生共同參與,一起學習。

2、變以教為重心為以學為中心。

3、變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為以發展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

4、變嚴肅紀律,遵守常規的課堂氣氛為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

5、更新教學手段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6、發展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不斷挖掘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在潛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國小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二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創新,一個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沒有創新。

新課標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種創新是指學生在其原來知識基礎上的突破和發展,不是指科學家那種創造發明。數學教學應當成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

新的數學教育理念認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傳統教育中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特別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如在教學《統一長度單位》,新課伊始,我先用有趣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學生分小組選用物品去測量數學課本的寬。學生彙報測量結果。為什麼量的都是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因為選用的物品標準不同)

我問: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怎麼辦?(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這時學生體會到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以及尺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去了解、探究尺的興趣。

在學《認識釐米、用釐米量》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看米尺,說說在尺上看到了什麼;認識1釐米的時候,先是讓學生找一找尺上的1釐米,好好看看,1釐米到底有多長。再閉上眼睛想想,1釐米有多長。再聯絡生活實際,教室裡找一找,實物上看看,想一想還有大家帶來的物品中,哪些物體長1釐米。因為有了上面的表象,所以學生較容易說出,釦子、一角硬幣的直徑,指甲蓋寬度,橡皮厚度,圖釘的長……

在練習時,我讓學生由易到難嘗試估測:

(1)小紙條的長度,

(2)看一看鉛筆長几釐米

(3)量量小刀有多長

(4)蠟筆多長等。並通過交流掌握測量較短物品長度的方法。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讓學生了解《人身上的“尺子”》時,我想方設法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練習。我這樣問(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用尺子去量一些東西,假如你沒帶尺子怎麼辦?)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開啦。這時我因勢利導:找找你身上的尺子在哪裡?學生們立刻去尋找,經過合作探究,討論歸結出了:手指寬大約1釐米,一長大約是12釐米,一步長大約45釐米,一腳長大約11釐米。進而鼓勵學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這個時候的學生們興致很濃,自由合作量上啦,根本不用你去多說什麼,你只要稍加點撥即可。同學們用自己身上的尺子量出了以下東西的長度:書桌、凳子、文具盒有幾長,幾寬?鉛筆、橡皮、彩筆、轉筆刀有幾個手指寬?

“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絡,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我抓住學生們正在興頭上這一契機,引導他們拓展向課外延伸——小明家媽媽有一把尺子是斷的,但是人家非叫你用這把尺子去量東西,你該怎辦?我想,這下子準要把他們難住了。誰曾想,沒過幾分鐘,就有人彙報:老師,用量,量量斷尺有幾?別的同學一聽,也來啦,把斷尺放在書上比比就知道斷尺多長呀?這時,我提醒同學們,尺子上不是就有刻度嗎?你們的辦法好是好,但沒有用尺子方便。請大家統一單位都用尺子去量。

請同學們想一想怎麼使用斷尺?看誰最先能想出辦法?誰就是這節的數學大王!同時我還提醒學生可以合作。最後學生終於有說出辦法的但是不會讀是多少。我溫馨提示:如果尺子是斷的,可以把物體的最左端對準任意一個刻度,再看它的最右端對準尺子的什麼刻度,兩個刻度之間的差就是物體的長度。學生明白後即刻投入“戰鬥”,踴躍彙報。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力是練出來的”通過看一看,記一記,想一想,量一量等多種實踐活動的練習,同學們就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了釐米表象。同時培養了學生估測意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後面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在應用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同時形成了創新技能。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三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獲取文化精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認識社會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學習方式。

我讀的書是《創新教育》。其主要內容:創新教育的基石、創新教育的關鍵、創新教育的核心等內容。

創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諧、探究的氛圍;關鍵是人,它涉及到教師、學生、師生之間等各種關係,而這些關係中最主要的是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素質,它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

讀此書後,使我受益匪淺。從中認識到,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創新教育中,民主、和諧應是現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應涵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全體與部分的和諧、基礎與提高的和諧、現在與未來的和諧、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等諸多的內容。探究,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創新教育的課程中,教師的觀念和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注重師生間情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由“教”轉向“導”,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這樣,教學就會出現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氛圍。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中應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體驗、領悟和昇華知識。為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因此我認為,教學活動應該立足於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欣賞學生的社會成長,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

在教學觀上,改變重知識傳授方法,為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為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造就必須有自由度的時間和空間為保證,以深厚的知識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為紐帶,在實踐活動中奠定,在成功的體驗中鞏固。

創新教育的課堂是民主合作、具有良好氛圍、怡人的課堂;是生命得到全面關心、素質得到全面鍛鍊、能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的課堂。

書香能明志,讀書方致遠,讓漫漫書香陪伴詩意人生吧!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四

錢學森先生仙逝了。這位大科學家給世人留下的財富是多方面的。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教育的關注,是他對教育創新的真知灼見。

錢老曾回憶當年在美國學習時的感受。他說:創新的學風瀰漫在整個校園。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後來,他又曾多次談到,人云亦云不是科學。

如何創新呢?錢老一再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他認為,辯證的思維能力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此外,他還大力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在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後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論證。

這些觀點,對於我的工作和教學科研都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指引我把創新當作自己的奮鬥理想,當作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指引我學習哲學、思維科學,站在這個角度研究教育教學改革。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為,就要勇往直前,想創新,能創新。教師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培養創新型人才。錢老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一生關注前沿,關注未來,創新不止。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創新是國小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那麼,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的體會是:

一、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上不封頂”。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紮紮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瞭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頂”是指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於基礎知識一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為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麼”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於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學練習中,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逐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鞏固與提高,則是在教學練習中得到保證的。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我的做法是: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又要高於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三是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覆實踐才能解決;四是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五

班會目的: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同學們的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同時為了加強班級同學的友誼,增進班級同學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提高同學們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與班級凝聚力,特此舉辦此次“創新創業教育”主題班會。班會流程

1、班會開始後,首先由主持人向全班同學介紹了創新創業對在校大學生的重要性,引出本次班會的主題。

2、創業小故事,你我都懂的。主持人給我們講解了現實中創業成功的小故事,故事雖小,卻蘊含著重大人生哲理,對我們今後的人生有著重大的意義。

3、由主持人為大家帶來國家關於創新創業教育的指示與注意事項。通過對國家政策的認識與瞭解,讓我們在校大學生知道了國家對創新創業的支援與鼓勵;國家對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行的優惠政策,使得我們在校大學生在創業的時候能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方便了我們大學生的實踐創業。

4、大家互相討論,互相交流討論自己的創業夢想以及自己的未來的創業規劃。最終大家寫下自己的創業計劃。

5、欣賞視訊《馬雲對當代大學生創業的建議》:一,創業要找自己感興趣的去做二,要找容易做的事去做三,找最容易看到錢的去做。同時告誡大學生:不要感覺夢想很遠大,現實很渺小,這樣會很累。

6、主持人帶來班會總結。

通過這次班會,我們瞭解了創新創業不在陌生,不在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體現。此次班會增強了同學們對自主創新創業的意識,對創新創業有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並懂得如何才能讓創新創業走向成功。此次活動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一件事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善於充分利用資源。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六

20xx年11月20—21日,我在線上參加了第六屆“STEM+創新教育學術交流研討會”,兩天的學習裡,認真聽取了華南師範大學柯清超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餘勝泉教授、白明教授和董豔教授等專家的報告,加深了對STEM教育理念的認識,對於STEM理念下課程的開發和創新實踐成果的提煉等有了一定的學習效果。

柯清超教授分享的“STEM課程與專案式學習”的專題報告從STEM教學的國內外實踐、專案學習對STEM的支撐、STEM專案的設計與實施三個方面展開,通過對國內外典型STEM課程案例的介紹,為我們釐清了分科教學與STEM教學、STEM與創客教育及專案式學習的區別。還有另外幾位教授的分享以及課例專場也是乾貨滿滿。

在開展STEM探究性學習使利用科學展板將研究結果條理化。白明教授的《面向機器人主題的STEM課程設計》講座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搭建科學展板,左邊闡述探究的目的、問題、假設和變數,中間展示研究的程序和材料等圖片資料,右邊展示資料結果、結論、討論過程和參考書目,整個展板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思路清晰。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知道了STEM教育是通過對學科素養的綜合使用,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綜合性的人才。課例專場讓我學習到了實際案例,找到實操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