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新版多篇

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新版多篇

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 篇一

【摘要】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與發展,資訊科技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學科的教育中來,並且能很好地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尤其是在國中化學教學中,適當採用資訊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

國中化學;教學;資訊科技

化學內容的豐富性以及零散性還是遠遠地低於其他許多理論性學科的,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難度也不是最大的,因此,只要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化學這門學科就不會成為讓學生頭疼的學科,反而能從中得到許多快樂。只要教師科學合理地設定好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就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合理地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1.合理地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化學課件的製作,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傳統的國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大多是簡單的口頭講授,這種教學方式顯得比較單調乏味,不能很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於國中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和意識方面都處在一個成長期,所以需要有一個正確合適的引導,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和提高水平,讓他們在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化學意識,否則會讓他們覺得化學課的學習比較枯燥無趣,也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因此國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課件,以此增加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藉助多媒體資訊科技的運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學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的教學時,由於這一章的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PPT展示來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教授,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簡單的知識,從而加強學生對化學課的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可以給他們播放相關的視訊,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化學課堂中的相關知識。

2.運用資訊科技共享化學資源,豐富學生們的課後學習生活

資訊科技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富有較強的靈活性,不論是在時間方面還是空間方面都可以靈活多變,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這一點也是與傳統的國中化學課堂教學大不相同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較為死板生硬,不能讓學生靈活地運用化學課程的相關知識,在知識的擴充套件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侷限性,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國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的教學時,應該建立良好的化學教學資源庫。尤其是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教師更要充分利用這種教學優勢,將一些教材上沒有提到的化學知識補充給學生,通過資訊科技共享資源的特點,將一些有趣的化學知識給學生進行分享,讓他們增加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可以在化學教學的課堂中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化學方程式的動畫剪輯視訊,通過音樂的強烈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快和舒適的感覺,同時也創設了良好的化學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來。舉個例子,在教學九年級的第二章《製取氧氣》這一節的知識時,筆者就首先讓學生思考關於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由來,然後給他們進行了簡單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了氧氣檢驗的一些基本原理,由於實驗教材和場地的不適合性,然後就通過多媒體資訊科技的輔助,給學生播放了關於氧氣製取的一個實驗視訊,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視訊來了解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的由來,以便他們充分地瞭解方程式的各個組成部分,更清楚地瞭解實驗的過程和具體操作步驟,接著筆者還利用資訊科技的相關功能給學生製作了一個知識題庫,題庫中的內容大都是這一節的課程教學中的內容,讓學生對題庫中的題進行練習,可以幫助他們鞏固加強所學知識,課後的自主練習也能加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後學習生活,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3.藉助資訊科技播放實驗教學視訊,形象生動地講解化學實驗知識

國中的化學教學是由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化學實驗教學兩部分組成的,所以教師也應該注意加強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在國中的化學實驗教學方面,許多的實驗要求比較嚴格,必須按照縝密的安排和步驟進行,而且許多化學的實驗有較長的時長,所以教師是很難做到在現場完成的,只能藉助一定的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資訊科技就是化學實驗教學中主要用到的一個實驗工具。國中化學教師通過藉助資訊科技的幫助,將一些較為複雜的實驗過程和一些不好現場操作的化學實驗做成視訊,直觀形象地給學生進行展示,讓他們即使沒有親自動手做實驗,也能知道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的過程,方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實驗方面的知識,瞭解實驗的具體細節,從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比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單員的化學教學時,就可以藉助一些實驗視訊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進行播放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養成他們不斷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常見的金屬鐵、鋁、銅等金屬與鹽酸、硫酸的化學反應的視訊,然後讓學生進行觀察,對實驗過程中的細節進行思考,並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通過這種的實驗視訊播放的教學模式,大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弊端,一改以往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和無趣,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且增加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化學思維習慣。

結語:

在國中化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利用資訊科技的優點去豐富自己的教學課堂,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優化國中化學課堂效率。在實際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從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製作、化學題庫的創設、化學資源的共享以及化學實驗視訊等等來幫助學生進行化學學習,同時也應該創設良好的化學課堂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國中化學課堂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張娟。合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打造國中化學高效課堂[J].教育週刊,2015.

[2].景寶順。運用資訊科技助力國中化學課堂教學[J].教育學,2012.

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 篇二

一、多媒體計算機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實踐運用的優勢與存在的誤區

在教學實踐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通過逼真教學環境的創設,與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將傳統教學手段下一些不能理解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更加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創造出更有利於全體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環境,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而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明確表示,有效的教學應該是能夠使學生從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以及快樂感等各種情感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帶著滿心的歡喜投入到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並使教學實踐成為一個充滿了激情與活力的教學活動。

因此,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展開輔助性的教學,能夠全面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的興趣,並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進而積極的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使自身的主觀能動效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實現“寓教於樂”。

然而,在高中資訊科技的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卻也出現了過多依靠多媒體計算機展開教學的情況,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出現了眾多的誤區,反而影響到了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高。

如有些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計課件時,插入了過多的音效,嚴重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是有效音效的設定完全不符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的展開帶來了嚴重的干擾,不僅不能吸引學習的注意,反而使學生受到驚嚇,間接的降低了教學效果。

同時,也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自己轉變成了PPT的放映員,在課堂中忽略了與學生們的情感交流,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讓學生大半節課的時間都是對著計算機螢幕度過的,完全失去了與教師交流互動的機會。

而對於這種課堂,想必所有的學生都不會認真聽講,可能僅僅只是對著計算機發呆,嚴重的影響到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對於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時,也需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將多媒體計算機真正的價值發揮出來。

二、多媒體計算機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適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上述中,我們已經知道多媒體計算機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課堂實踐中的運用,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但是若過多的應用多媒體計算機,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學習,反而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

因此,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正確處理好趣味性與同知識性的關係,僅僅只是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對那些無法用傳統教學手段教授的相關知識,有效運用這種現代化的手段實施有效教學。

書包範文

同時,在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展開輔助教學時,還需注意趣味性的設計與學生實際情況的結合,即在設計教學課件時,需在全面瞭解廣大學生的學習狀況與需求的基礎上,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又不太注意,卻非常重要的知識,有效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展示出來,進行輔助性的教學,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能夠在多媒體計算機的幫助下,完成學習任務,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2.2正確處理多媒體計算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

對於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需有個清晰的認識,僅僅將它作為教學的輔助工作,並不能完全取代自身的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地位。

如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仍需以自己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講解為主,必要的時候運用課件通過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一些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相關內容,以提高學生對內容的全面瞭解,以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因此,要想真正發揮出多媒體計算機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實踐中的作用,教師就必須正確處理自身與多媒體之間的關係,做好兩者之間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以從整體上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計算機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實際教學活動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併發揮出了重大的作用,是高中資訊科技課程輔助現代化的一種重要突破口。

然而在實際的運用中,由於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對該門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實施有效的評價、或是忽視了對教學思想的更新、或是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未真正發揮出多媒體計算機的作用。

因此,在資訊時代已經到來的今天,教師將多媒體計算機與各門學科有機整合在一起時,就需堅持適度的原則,利用其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全面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資訊科技的應用論文 篇三

一、檔案館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中資訊科技的應用

1.影象處理技術。館藏影象檔案的資訊化建設主要是對檔案影象的顏色和空間進行離散處理,將館藏影象檔案實施資訊化建設的步驟主要包括影象取樣、影象量化和影象壓縮編碼三個步驟。

(1)檔案影象取樣。館藏檔案影象取樣指的是將處於二維空間上的畫素資料資訊轉變為一系列離散數值的過程。在影象取樣過程中,將其水平和豎直方向等間距地分割成為一個個微小的矩形區域,並使其成為畫素點。檔案影象中的色彩越豐富、畫面結構越複雜,其取樣後的畫素值越高,因此,在實際館藏影象檔案的資訊化建設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規定和需要對其畫素加以限定。

(2)檔案影象量化。館藏檔案影象的量化指的是將影象灰度樣本和彩色樣本進行離散處理。影象量化的本質是將檔案影象取樣之後的灰度和彩色樣本劃分成為多個區域,將處於同一個區域中的影象樣本以某一個數值進行表示,檔案影象量化後的數字需要以二進位制形式表示,其二進位制字長越大,表示越能將檔案影象的原始顏色反映出來,但也存在不利於儲存的弊端。

(3)檔案影象壓縮。館藏檔案影象的壓縮是將資料量龐大的影象採用編碼技術進行整體壓縮,靜止的檔案影象壓縮編碼包括有失真壓縮和無失真壓縮兩種,無失真壓縮編碼又包括分形壓縮編碼、預測壓縮編碼和子帶壓縮編碼等;有失真壓縮編碼包括哈夫曼編碼、行程編碼等。

2.安全技術。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可以利用網際網路為使用者提供線上查詢服務,但是,館藏檔案中的個人隱私安全保障問題也不容忽視。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建設採用的是前端控制思維模式,提前確定館藏檔案的保密範圍和開放範圍,根據不同的館藏檔案型別加強管理,彌補資訊科技的各種缺陷,防止外界非法入侵者利用網際網路對檔案資訊資源發起攻擊。

(1)防火牆技術。防火牆技術應用於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建立網路監控系統,在不同網路之間架構閘道器,用來檢測全部通過防火牆的資料資訊,凡是符合規定和限制的資料資訊則可以通過防火牆,不符合限制的資料資訊被攔截在防火牆外。通常情況下,防火牆主要歸納為三種,一是包過濾防火牆;二是雙宿閘道器防火牆;三是遮蔽子網防火牆。

(2)資訊加密技術。資訊加密技術應用於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中,主要是對檔案資料檔案的安全設定進行有效控制,保證檔案資訊在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通常情況下,資訊加密技術與防火牆技術配合使用,將檔案資訊通過加密技術進行編碼轉換之後,在網路傳輸過程中顯示為亂碼資訊,以此提高館藏檔案資訊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者攔截獲取檔案資訊。資訊加密技術按照不同作用分為金鑰管理加密技術、資料傳輸加密技術、資料儲存加密技術和資料完整性加密技術。

(3)身份認證技術和資訊識別技術。網路環境下,為了能夠有效控制使用者的合法身份,保證合法使用者通過授權之後可以訪問館藏檔案資訊資源,必須對其身份進行安全認證。身份認證技術主要是利用相關表示鑑別使用者身份,防止非法使用者進入館藏檔案資訊資源系統,資訊識別技術分為密碼識別方式、生物識別方式等,與身份認證技術共同保障了館藏檔案資訊資源的安全。

3.可存取技術。

(1)模擬技術。通過模擬技術可以將檔案館落後的軟硬體重新執行啟動,使原始的軟硬體均可以繼續使用。利用模擬技術雖然可以將落後的館藏檔案資訊化資源轉化為可讀取的資源,但在實際檔案館建設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軟硬體相容性較差、自身耐用性較弱等。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深入發展,利用反正技術製作能夠執行落後軟硬體系統的方法並不可靠,而且,模擬技術要求專業機構開發設計,普通的檔案館難以隨意應用。

(2)拷貝技術。拷貝技術指在傳統落後的資訊環境下對館藏檔案資訊進行重新寫入,防止由於檔案資訊載體發生變化而丟失資料資訊。拷貝技術是保障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基本方法,儲存檔案資訊的硬碟、磁碟都採用了拷貝技術。但是,拷貝技術難以保證隨著軟硬體系統的更新檔案資訊的安全可靠,而且,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軟硬體系統的過時落後隨時引發傳統檔案資訊儲存介質不可用。

(3)轉換技術。轉換技術指的是將不同格式儲存的館藏檔案資訊轉化為統一標準格式,便於檔案館的管理和應用。目前,檔案館所處的技術環境通常是多種媒體共存的形式。因此,館藏檔案資訊的建設儲存採用的都是HTML、SGML等標準格式,檔案館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建設採用統一的標準格式有利於對其進行統一管理和開發利用。

二、檔案館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1.規劃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方法。根據檔案館館藏檔案文獻的特徵來說,對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帶來很多問題,對其採取的資訊科技方式也增加了一定難度。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建設主要是採用資訊科技將影象、文字等轉化為電子形式,通常情況下采用影象掃描、資料採集等方式。但是,館藏檔案大部分是手工書寫的,在資訊識別過程中存在困難,尤其是古今字、繁體字、簡體字等各不相同,同時包含了大量歷史典故等資訊,給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建設增添了大量工作,難以恢復檔案的原始面貌,資訊化建設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諸多錯誤。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建立專家小組團隊,統一進行籌劃安排,制定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有效措施,充分保障資訊化建設的進度。

2.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標準規範。

(1)網路建設標準。檔案館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資源需要一個規範標準的網際網路環境。因此,網路建設的標準必須包括網路傳輸平臺建設標準,以及網路資訊資源傳輸標準等。

(2)檔案管理標準。檔案管理標準的制定應該充分保證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科學發展,提高檔案館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質量,主要包括檔案管理制度、檔案資訊維護制度和專業人員管理標準等。

(3)資訊保安標準。資訊保安標準是為檔案館館藏資訊資源共享提供安全網路環境的重要部分,用以保證館藏檔案資訊的有效管理和開發利用。充分保證館藏檔案在資訊化建設過程中按照相關標準有序進行。

3.檔案資訊資料庫問題的若干對策。

(1)加強館際協作。由於不同檔案館的館藏檔案規模和種類不盡相同,在資料庫建設需求方面也存在差異。因此,檔案館應該根據本館的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選擇資料庫建設,由此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資料庫系統,導致檔案資訊資源無法實現有效共享。檔案館應該充分加強館際協作,相互瞭解各自檔案館的館藏檔案特點,積極溝通合作,堅持統一規劃,實現資料庫系統的標準統一。

(2)協調人員合作。檔案館在開發建設資料庫系統時,通常都會選擇專業軟體公司,雖然專業軟體公司在開發建設資料庫系統過程中能夠保證專業規範,但是相對缺乏檔案理論知識;還有一部分檔案館會安排檔案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開發設計資料庫系統,但這部分工作人員由於缺乏專業知識,難以充分保證資料庫系統的質量。由此,檔案館應該安排本館檔案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與軟體公司共同開發設計資料庫系統,結合本館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全面開發建設科學合理的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庫系統。綜上所述,檔案館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涉及多種資訊科技,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社會資訊化建設的步伐也逐漸加快,館藏檔案的資訊化建設需要多種資訊科技結合使用,相互彌補缺陷,由此可見,資訊科技是保障館藏檔案資訊化建設的關鍵部分,具有重要意義。

資訊科技應用論文 篇四

摘要]從古至今,我國都以農業大國著稱,農業與其他產業相比佔據主要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化的步伐逐步加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逐漸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及區域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使傳統農業轉型為現代化資訊化農業是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基於此,本文對資訊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為我國農業轉型發展提供技術支援。

關鍵詞]農業生產;計算機技術;智慧農業;電子商務

在計算機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並且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應用計算機資訊科技。當然農業生產方面也不例外,先進的資訊科技不但使農業生產逐步實現資訊化,而且給其提供了持續的技術支撐力量,在農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日益顯著。所以,對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農業產業現代化道路上的應用加強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及現實意義。

1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概況

1.1應用體系

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就是將計算機資訊科技融入傳統農業,使資訊科技作用於農業,逐步形成“資訊農業”模式,然後通過發展演變成為新型農業。在實際的體系執行中,發揮資訊科技強大的整合力及分析力,深入剖析農業生態體系中存在的優劣,然後因地制宜地改進當地農業模式,將傳統農業的粗放式生產方式轉變為現代化的精細式生產方式,通過計算機資訊科技的分析力、決策力形成“資訊農業”發展模式[1]。

1.2應用優勢

農業資訊化的不斷髮展不但有利於改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減少對環境及資源的浪費、破壞,更是為節約農業生產成本提供了方法,為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提供了助力。另外,在農業生產中運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可以改善發展過程中對人畜勞力的過度依賴,將現代化的技術轉化為主要勞動力。與此同時,結合各種農業資源,便可極大程度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農業大豐收。總的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將農業生產模式發展成對環境無汙染、對資源無浪費、對收益創新高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2]。

2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方法

2.1開通各類針對性服務模組

2.1.1農業政策實時資訊收錄平臺。平臺中開通部門內部辦公模組、公共資訊釋出模組、資訊概統詳析模組、資訊披露模組、電子會議系統、使用者管理模組、資訊交流模組、投票及結果出具模組、多媒體管理模組、連結方式管理模組、輿論及後臺管理模組、模組管理系統以及資訊檢索系統模組[3]。2.1.2農業綜合資訊平臺。開設12316呼入服務,研發12316公眾實名登記服務模組,開通12316語音外溝通系統,建立全方位視訊診斷平臺,開通12316多方位、多層次服務平臺,開通12316短彩信系統,開設12316服務型欄目和12316資料查詢服務系統,開辦12316會務系統,形成特色服務及品牌效應[4]。2.1.3農產品質監控大宗平臺。包含公眾關心的質量追溯、查詢平臺,經營主體關心的日常服務檯帳管理平臺,政府部門監管需要的質量模組,用於檢測機構檢查的農業大資料平臺和檢查業務管理模組。2.1.4農業地理大資料平臺。包含自然立地條件資料中心、農業生產基地分佈資料中心、農戶經營主體大資料中心、農業服務大資料中心、休閒農業及農產品類別大資料中心。2.1.5農業物聯網檢測平臺。多級使用者使用Web,將電腦與手機移動客戶端交叉使用,用於訪問系統功能及資料資訊,針對不同檢測點的病害和蟲卵情況、農作物實時生長現狀、是否有災況、空氣中的溫溼度、露水的溫度和土壤溫溼度等係數進行智慧監控,實現實時監測管理。2.1.6農民專職培訓平臺。建立新型農民教育服務平臺,教授農民怎樣對學習賬號進行註冊以及報名選課程、課程學習及列印准考證參加考試等一系列內容,完成對農民的教授、答疑、備考及發放證書等,逐步形成農民職業培訓的新培訓模式並長期推廣。2.1.7農業經營主體服務操作平臺。其中包括農資、農產品、特色生態農業、農村產權資訊等涉及農產業方面的資訊披露平臺、大宗交易平臺、比選競價平臺、歷史交易查詢平臺、統計平臺、交易監管平臺、市場價統計分析平臺、農產品追溯查詢平臺和經營組織信用等級查詢平臺[5]。

2.2優化工程具體分類

2.2.1智慧農業試點工程。倡議規模較大的種養殖家庭、農業合作社及相關性質龍頭企業建立生產基地。運用現代農業的先進裝置與物聯網技術手段、計算機資訊科技及現代通訊技術,輔助以自動控制系統和決策輔助技術,統計分析動植物的生長狀態、檢視病蟲害、水肥充足度等相關生存環境問題,過程中通過農業生產過程模擬動態生長因子,併科學地智慧除錯,達到節約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利用率、保證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產量的目的[6]。運用物聯網技術攻破現在制約農業發展的各項難題,逐漸優化物聯網全面應用方案,在同類產品及產業中成為試點工程,逐步在農業產業智慧化發展方面再創新高。2.2.2農業方向電子商務平臺構建工程。大力扶持農業主體如地方農業領頭企業、家庭農牧場、合作主體聯社等群體開展電子商務業務,運用新型渠道淘寶、京東等電子購物平臺,或者可以自行搭建平臺,積極發展農產品在線上線下協同發展模式,開創“網際網路+農業資源入家門”“網際網路+農產品進社群”“網際網路+休閒農業”等新模式,逐漸依託網路系統形成農產品銷售專區,提升農業網銷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達到產銷一體化的目標,進而解決農產品滯銷浪費、市民高消費卻購買不到放心農產品的問題[7]。2.2.3資訊科技入家門工程。依託政府加服務商加運營商三位一體的運作機制,對於現有的農村便民中心、產權交易所和農資商等服務機構全面推行大宗資訊服務平臺,當中包含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環節,然後結合公益性的便民服務中心和網路服務中心,給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便捷的資訊渠道。

3結語

農業資訊科技作為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力,在現有農業生產的大部分領域已經得到應用,在應用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隨著現代化農業和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長此以往,必將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偉文,孫寧,閻巖。農業電商平臺的未來發展之路探索——詳解“網際網路+農業”新貴愛種網[J]。中國種業,2017(3):6-8.

[2]黃建輝。基於網路服務水平的農產品供應鏈分銷渠道模式選擇[J]。工業工程,2016(4):76-78.

[3]甘秋維,董詠林。新時期農業生產中計算機資訊科技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5(2):207-209.

[4]王梓懿。農業生產產前產中和產後階段中資訊科技的有效運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22):243.

[5]張雪松。運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J]。吉林農業月刊,2017(5):41.

[6]張新麗。計算機資訊科技在農業現代化生產中的作用研究[J]。種子科技,2017(5):115-116.

[7]陳曉暉,董成雙。農業資訊化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J]。南方農業,2015(27):245.

資訊科技應用論文 篇五

摘要: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取得了巨大發展,並不斷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為使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需對其工程管理和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筆者對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管理現狀展開討論,分析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的管理方法並總結其在各方面的具體應用,以尋找合適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管理;資源共享

1引言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對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必須將現有的經濟條件充分利用起來,支撐自身新產品的應用和研發[1]。在對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管理過程中,必須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並對來自不同方面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動態調整,正確規劃開發過程中所需的費用和安全目標,監督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的進度,出色地完成最終的開發目標。

2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良好屬性

2.1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共享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對來自各個方面的資源集中到統一的資料庫中,並依靠資料庫系統技術對資訊資源進行統一的整合和分類,並將其釋出到計算機交流平臺上,使用者可通過搜尋關鍵詞找到自己所需的內容,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計算機電子資訊系統在執行過程中需保證資料庫系統的準確性,且資料庫系統也要為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中的關鍵技術作支撐。另外在對資料庫中的資料進行查詢、稽核和統計過程中,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夠迅速輔助其工作的進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應用準確率高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通過操作不同功能的計算機程式軟體來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有效避免了人為操作造成的工作失誤,使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大大提高了準確率和工作效率。電子資訊科技還能利用相關的模擬技術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目的是得到更準確的資料資訊。計算機電子資訊系統還有糾錯功能,若發現數據的輸入方式有誤便自動停止工作,同時做出提醒,在得到改正後可重新使用。正是由於其準確率高的特點,使得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被社會廣泛應用。

2.3資訊集約化和智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科技也經歷了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逐漸向集約化和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比如,由於資訊資料的激增,處理資訊的儲存器容量太小,無法同時處理這些繁雜的資訊,因此可以讓系統在執行命令的過程中進行自動化和智慧化轉變,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2]。在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過程中,必須結合集約化和智慧化的特點靈活處理問題,以滿足工作需要。

3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工程管理現狀

3.1應用程度尚淺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是近幾年在我國興起的先進技術,但是人們還沒有積累相關的管理經驗,所以工程管理者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使用不熟練的情況。若不能正確把握電子資訊科技的使用範圍,將無法發揮其使用價值,從而失去了電子資訊科技的實際應用意義。另外,我國相關管理經驗較國外仍有巨大差距,專業的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管理人才也十分缺乏。電子資訊科技的操作要求很高,只有專業從事這一工作的技術人員才能正確使用相應程式。針對部分非專業的管理人員來說,操作不熟練會嚴重阻礙工作程序。

3.2管理制度不完善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開發初衷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繁雜的資訊資料,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共享功能,方便同世界各國之間進行資訊交流。但由於缺乏嚴格、科學的管理制度,無法為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製度上的支援,使該技術的優勢得不到正常的發揮,阻礙了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資訊交流,使得資訊無法及時準確的傳達,不同程度的阻礙了資訊的有效應用。若管理部門不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會造成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使用存在侷限性。

3.3保密工作不到位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部分被利益所誘惑,往往會攻擊相關的程式,使使用者資訊及隱私被竊取,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導致這一問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國家相關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系統本身存在一定漏洞,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另外,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普及範圍存在侷限性,許多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對技術的瞭解不夠深入,操作也不熟練,防範意識相對薄弱,增加了資訊洩露的可能性。長此以往,這將威脅使用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進一步影響社會的經濟發展。

4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實際應用

4.1提高工程管理的管理質量

目前,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大型工程專案隨處可見,為保證該類工程專案的工程質量,必須引進先進的電子資訊科技,構建相應的模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實現對工程專案整體上的把控。比如要將資訊資料用量化的形式表現出來,需要在工程建設前期制定合理的計劃和目標,明確控制每個階段所需投入的成本,使得管理人員在具體管理過程中清除自身的管理目標。若在管理過程中受到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對相關管理計劃進行調整。電子資訊科技具有智慧化和自動化的特點,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將工程專案建設所需的資訊更新為最新版本,為具體建設提供關鍵性的指導,避免人為造成的工作失誤和經濟損失,提高管理質量。

4.2提高工程管理的管理效率

工程管理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員必須站在多個角度綜合考慮來自不同方面的因素,並將其實現整體上的優化和協調,以便於更好的管理。在此過程中,必然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將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應用於工程管理中,能夠對相關事物進行迅速處理,並保證準確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能夠在同一時間有效處理不同性質的工作問題。反之,具體工作程式的操作只需管理人員進行簡單的調整即可,改善了原來管理人員工作量繁重的狀況,使其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項工作事務,有效推進工程建設的進度。

4.3創新電子資訊科技

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在不斷髮展過程中逐漸走向規範化,並帶動了各項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保證電子資訊科技的可持續發展,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需不斷開發更便捷和迅速的最新技術。當然,電子資訊科技的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有力支撐。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培養優秀的電子資訊科技人才,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並結合我國電子資訊科技的實際發展情況,走符合國情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極面對發展過程中的難題,並制定相應的對策,從而在我國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發揮更好的管理作用。

4.4實時監督工程管理

工程專案在建設過程中是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以往採取的措施能將工程建設中的危險係數降低,但不能完全避免,這使得工程管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得不到根本上的解決。將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運用到實際工程專案建設中,能夠對相關裝置進行實時的監控。具體表現為,在計算機上安裝實時監控系統和警報系統,並安裝到相關裝置上,當發現相關環節出現問題時,監督系統會收到反饋,警報系統會立即做出相應指示,工作人員根據指示去針對性的對問題環節進行檢查,並及時解決問題,保證整個工程的正常推進。由此可以看出,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夠為工程管理提供安全上的保障,並對工程的建設進度有一個詳細和全面的瞭解。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電子資訊科技也在不斷的創新與進步,深入的覆蓋了社會中的各個行業,使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更為豐富,促進其有序的開展。所以相關企業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促進其優勢的良好發揮,及時修復系統漏洞,保證整個計算機電子資訊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工程管理過程中的質量和效率,推動我國工程管理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