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語文實踐論文【精品多篇】

語文實踐論文【精品多篇】

寒假實踐論文 篇一

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相對,是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臺。旅遊管理本科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階專門人才為目標,對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至,旅遊管理類本科專業,全國高校布點近700個。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而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又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來,教育部旅遊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也正在制定旅遊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國家標準,因而本研究探討更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實踐教學課程的設定

1、主要課程及其相互關係

根據旅遊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從事的職業(行業)與適應崗位,結合現有教學實踐,我們認為旅遊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一般應包括理論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專業考察、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撰寫四個部分。

理論課中的實踐教學是為幫助學生理解課程中的概念、原理、工藝流程等等。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是非職業化的,模擬實訓的工作環境不是真實的工作環境,而是模擬環境。現場觀摩中,雖然工作環境是真實的,但學生充當的只是“旁觀者”角色,它們不能替代專業考察與畢業實習。專業考察的教學方式主要為現場實訓與主題調研,提供的是真實的工作環境,但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也都是非職業化的。

現場實訓是通過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達到擴大視野、增長知識、提高技能的目的,但其參與程度仍不及“員工”角色。在主題調研中,學生充當的也只是“旁觀者”的角色,但應比現場觀摩思考得更為深入。專業考察中學生社會角色的真實性介於理論課實踐環節與畢業實習之間。畢業實習常見的教學方式是頂崗實習,是完全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完全真實的社會角色,學生擔當的角色是職業化的,通過“頂替”企業員工崗位,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知識,提升技能,涉及多門課程,具有綜合性。

畢業實習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理論聯絡實際,增長知識,而且要能總結經驗,形成見解。專案合作也是畢業實習可用的教學方式,可被看做是頂崗實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嚴格地說,畢業論文只是課題研究結果(結論)的一種表達形式,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我們習慣上所說的畢業論文還包括與論文相關的課題研究。畢業設計則是針對某一課題,綜合運用本專業有關理論和技術,作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是總結性獨立作業。畢業(設計)論文撰寫一般應採取個別指導的教學方式,是對本科階段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與前述實踐課程相比,畢業(設計)論文側重於創新。畢業論文撰寫側重於理論創新,畢業設計側重於應用創新。

2、教學內容與目標要求

由前述可知,理論課實踐環節、專業考察、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撰寫之間在知識的掌握與實踐能力的提升方面可相互補充,而且由理論課實踐環節到專業考察、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撰寫遵循了由簡單到複雜、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規律。它的教學內容與目標要求也應遵循上述規律;教學內容既要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及人才培養要求,又應具有開放性,以利於教學創新。

二、實踐課程設定存在的問題

1、學時學分分配比例偏小

國際知名旅遊院校都重視旅遊實踐教學。如澳大利亞國際旅館學校,在校期間有3個學期讓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學生必須在旅遊服務性行業工作520小時,管理性實習同樣是520小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校,在時間分配上,實習佔整個教學時間的60%。國內旅遊管理專業課程設定實踐課約佔15%,實踐課程課時分配比例偏小。國內旅遊管理專業畢業實習一般為18周,基本能滿足一到兩個方面的實習的需要,如酒店和旅行社實習。但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課時為6-8周,時間太緊,不利於開展較充分的研究。而踐教學環節常常因設施不全而變成理論講授課,從而使實踐課實際佔比更小。在學分分配上,一些院校實踐教學佔比約為11%,有的不足10%,實踐教學依附於理論教學。

2、教學內容偏離就業需要

目前高校旅遊專業在校生人數近50萬(含專科),人數雖多,但有些高校旅遊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偏離就業的需要,使教學與就業難以對接。有的實踐教學內容陳舊,教材建設滯後,教材內容脫離實際,已不旅遊管理本科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定及其優化符合旅遊新業態發展需要。

3、師資與教學不匹配

國內大多數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是以其它學科為背景的學院為依託,或是在其它學科基礎上改辦而來,不少教師是由經濟類、管理類、史地類、語言類等專業轉改而來,實踐經驗極少;即使是旅遊管理專業學科背景的教師,也是從學校到學校而成為一名教師的,大多實踐經驗與實踐能力不足。

4、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缺乏

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缺乏可操作的考核評價體系,評價主要還是停留在書面測試上,難以檢測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的是教師觀察計分或憑印象計分,計分缺乏規範性。畢業實習評價主要是依據企業的評價,而企業也沒有一個可操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實習結束後一般也沒有統一檢測(考試),所以也只是觀察計分或憑印象計分。

5、忽視畢業論文實踐意義

教學中往往本末倒置,注重畢業論文寫作的指導,包括論文結構、格式要求等,而忽視對課題研究的指導,包括研究的過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徑等的指導。在畢業論文的評價中,也注重的是對“寫”的評價,而輕對“研究”的評價。

三、實踐課程設定優化

1、完善實踐課程開發

增加實踐課學時學分在總課程中的佔比,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學習的機會;不同的理論課程有不同的實踐環節,實踐環節之間,實踐課與理論課之間,應具有連貫性、系統性;突出畢業(設計)論文在實踐學習中的作用,重視課題研究指導;制定實習手冊,規範學生實習工作與教師實習指導工作;結合教學方式、課程屬性、教學內容與目標要求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規範考核方式。

2、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結合

校內實踐課多為模擬實訓,使用成本低,可與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是一種比較便利的實踐教學途徑。但校內實訓不能代替校外實習,校內實訓畢竟是“模擬”,而不具有真實的工作環境。校外實習具有真實的工作環境,真實的工作環境比模擬工作環境複雜,有時還會遇到突發情況,這對訓練學生的適應能力、判斷能力、應變能力、現場組織能力等具有積極意義。

3、實習內容多樣化

實習內容多樣化能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學科背景等選擇多樣的實習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方向上的多樣化,如景區服務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旅行社服務與管理等;二是崗位設定的多樣化,即在同一專業方向上設定不同的實習崗位,如酒店實習設定前廳崗位、客房崗位、餐廳崗位等。這既有助於學生在專業上綜合發展,也有助於其個性化發展。在實習內容設定上,不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也注重管理技能的培養;不僅體現操作能力的培養,也體現研究能力的培養;不僅有職業崗位教學,還應有研究專案教學;從而體現本科層次實踐教學的特點。

4、加強創新與創業引導

實踐出真知,應鼓勵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獲得新知,對原有知識與工作流程敢於質疑,敢於發現問題,並提出修改與創新建議。應通過實習任務確定、作業佈置、考核評價以及課題研究、畢業(設計)論文撰寫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引導。課程設定不僅要面向就業、面向人才市場,而且應面向旅遊電子商務、旅遊房地產等新業態,以利於學生畢業後創業。

5、落實教師從業經歷

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學領域,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雖然一些院校在建設“雙師型”隊伍,但因沒有相關制度進行匹配,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也莫衷一是,所以積極意義不大。教師應具備與講授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職業素質與能力,要求具備行業、職業從業經歷,而不僅僅是具備“雙證”(教師資格證+職業資格證)。著名的“落桑模式”要求教師每隔三五年回到企業中去,接受行業最新知識,以充實、更新教學內容。

綜合實踐論文 篇二

課改後,“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而且是一門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由於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教學內容、組織形式以及價值目標等諸多方面,都與學科課程有著很大的不同。目前,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所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課程能不能正常開設、教學內容能不能切實完成的問題,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真正實現課程目標”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的實踐活動課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陪學生玩”的層面。我們僅僅以學生“玩得高興”為目的,將教學目標定位於興趣的培養,而始終沒有把能力的目標擺放到應有的位置上。我們的教學活動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直接體驗”,忽視學生的“探究”與“嘗試”,簡單地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等同於課外興趣活動。這顯然是不符合課程開設的宗旨的。

結合課程綱要和教學實際,我們可以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育目標形象地定位為“愛玩,會做,敢問”這樣三個漸進的層次。

第一,尊重與呵護國小生“愛玩”的天性。

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小生缺乏的不是知識的儲備,而是操作的技能和優良的心態,諸如自信、樂觀、善於質疑、敢為人先等。學科課程的教學受制於尚不完備的教育制度,屈從升學考試的壓力,迫使小孩子提前告別了玩樂的童年,沉陷於殘酷的學業競爭之中。但是,“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會在玩樂中迸發智慧的火花,人的創造特性也將在率真的玩樂中誕生與成長。如果我們剝奪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就是剝奪了孩子們成為大師的機會。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尊重與呵護國小生“愛玩”的天性,應該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但是,作為課程目標,又不僅僅是使課程“好玩”,還必須千方百計地使學生“玩好”,即“玩有所得” !因為只有玩得好、有所得,才能讓小孩子“愛玩”。

怎樣才能使孩子們“玩好”?這就要求我們在整合課程資源、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堅決地把學生放在首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切實保證他們“人人有的玩”,“個個有所得”。如果活動過於簡單,課堂可能很熱鬧,但玩過之後一無所獲。這樣的教學會讓孩子慢慢失去熱情與興趣,最終將課堂變得沉悶無比。而如果活動難度太大,學生玩得不順利,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因此,我們要在全面掌握學生的生活經驗、操作能力以及相關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指導學生開展一些小孩子感興趣而且能夠“玩有所悟”的實踐活動。要做到這一點,整合課程資源的時候就必須遵循“生活化,趣味化,時尚化,鄉土化”以及“兒童化”的原則;選取教學內容時以“激發興趣,鍛鍊能力,挑戰自我”為指標;制定計劃時,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嚴密組織,全程指導,正面評價,及時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愛玩”之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

第二,培養與鍛鍊國小生“會做”的能力。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裡面清楚地說明了“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廣泛的社交能力,幹練的組織能力和熟練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要著力培養學生敏銳的問題意識。所有這些能力,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具備“會做”的能力。

反觀我們的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到最後卻拿不出像樣的成果來。就是一些簡單的手工作品,也是作工粗糙,毫無創意。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到位。要想讓小孩子真正學到動手操作的本領,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就不能“放羊”!課前準備中,我們要制定詳細計劃,作出周密安排,要精心選擇課程內容,具體擬定切合國小生髮展水平的能力目標,保證每一堂課都能夠“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而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以培養學能力為核心,嚴格要求,耐心指導,確保學生逐步實現“會做”的目標。

要培養學生“會做”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還必須貫徹“具體示範,全程指導,鼓勵合作,及時反饋”的流程規則。所謂“具體示範”,就是老師要“手把手地教”;“全程指導”,則不僅包括課堂上的指導,還包括有針對性的課前動員和課後評價;“鼓勵合作”,則是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幫助他們形成“分工合作,成果共享”的。成功機制;“及時反饋”則應立足“正面評價”,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不斷提高”為目的。

只要我們作到了這一切,學生就一定能夠大膽嘗試,不斷挑戰,不斷地從“愛玩”走向“會做” !

第三,激發與培育國小生“敢問”的精神。

中國的國小生普遍缺乏實踐性,尤其缺乏“獨立自主”與“改革創新”的闖勁。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立自主”與“改革創新”恰恰成了人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作為最具綜合實踐性的課程,教學中必須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教會學生關愛自然、服務社會,幫助學生不斷獲得直接的生活體驗與必要的社會經驗,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要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鍛鍊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最為重要的是要培育學生“團結協作,勇於競爭,完善自我”的個性品質,形成一股“積極進取,銳意創新,敢想敢幹”的闖勁。

如何激發和培育國小生“敢想敢幹”的闖勁呢?

我們的老祖宗把“學習、研究”稱為“做學問”, 而“學習”的英文單詞 “study”,也同時含有“研究”和“調查”的意思。還有,美國哈佛大學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有“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的名句。這些都說明“學習研究”是和“問題”緊密相連的。所以,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必須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自發性”,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判斷”和“自我實現”放在首位,重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形成問題,在“猜測與嘗試”中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品質與能力。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欣賞”與“模仿”的層次上,實踐課“寓教於玩”,就是要指導學生在玩樂中學會“敢問”!。而這一巨集偉目標能否成功實現,關鍵在於我們的活動課程能不能增進學生“問”的慾望,能不能提高他們“問”的水平。正如陶夫子所說:“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真知!”

學生的學習行為一般分為“觀察、模仿、創新”三個階段。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經歷了“觀察”與“模仿”兩個階段,而沒有“創新”這個重要環節,那將是綜合實踐課最大的失敗。如何才能夠使學生順利地完成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呢?這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奏。在綜合實踐課中,我們應該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為抓手,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和“怎麼辦”。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改革創新”的潛能,才能夠幫助學生自發地走上“觀察 → 模仿 → 創新”的自主之路。

綜上所述,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玩”的課程,首先要保證學生“愛玩”,然後引導學生通過“玩”學會“做”,通過“做”學會“問”,最終激勵學生成長為“有知識,有能力,敢想敢幹”的創新型人才。假設我們在設計每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候,都能夠全面細緻地考慮學生“愛不愛玩?”、“會不會做?”、“敢不敢問?”,並將這些問題逐一落實到教學方案裡,貫徹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那麼,我們的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都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都一定能夠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一份自由的空間,昇華他們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促使他們形成“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大膽探索”的科學品質,形成“團結協作,成果共享”的健康人格,最終成就輝煌的人生。

實踐論文 篇三

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在實踐和認識的關係中,實踐對認識起著決定性作用,如能應用和堅持這一基本觀點,根據教材內容,在教者正確指導下通過手、腦、口等並用,共同參與認識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實踐意識觀念,這是變重教為導航,變學會為會學這一觀念上的更新,更利於孩子的成長,下面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實踐能開發出學生無限的創意和智慧,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意外的驚喜

學生的大腦不是空白的,而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實踐是開啟學生大腦寶藏的鑰匙,是點選學生語文思維的滑鼠,是從學會走向創新的基石。如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模仿4~7自然段寫幾句話。學生有些茫然,不知該寫什麼事物。於是我帶領小朋友們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那是一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早晨,我問孩子們:“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啊?”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春天!”“那麼春姑娘藏在哪裡?她美嗎?我們一起去找找!”這時候的孩子早已被美麗的春景深深吸引,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便迫不及待地開始觀察起春天來。欣賞完美景,我再讓孩子們寫時,他們的作品讓我驚喜連連!小穎寫的是:柳枝隨著春風輕輕地擺動,那是春天的秀髮吧?小祥寫的是:一陣陣春雷轟隆隆響起,那是春天的腳步吧?瑩瑩寫的'是:風兒輕輕地吹拂我們的笑臉,那是春天溫暖的手吧?小文寫的是: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一邊飛還一邊叫著,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這個案例也使我明白了:孩子的大腦像空氣,放在多大的空間,它就會有多大。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被好心的大人強行用知識給堵塞了。老師應解放學生的大腦,還給他們體驗的機會,讓他們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向實踐,走向社會。

二、實踐能為孩子搭建合作的平臺

動手實踐、合作學習、自主探索是語文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意思好懂,但怎麼合作,學生是模糊的。實踐活動能給孩子搭建起合作的平臺,實踐中學生能體會出個人的單薄和集體的強大,實踐中學生能學會合作的方法。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練習6時,要求學生調查學校樹木、填表,然後向大家口頭彙報調查結果,並說說對學校今後綠化的建議。學生就意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選擇了合作。其中第二小組的合作方式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他們把合作分為三個層面:

(1)四人一組,設組長、組員,各自收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資料,瞭解其生活習性、特徵及用途;

(2)具體實踐中既合作又分工,如誰拿照相機拍照、誰統計、誰填表都落實到個人,同時可以互相交流溝通;

(3)討論時先由學生提出個人觀點,小組進行論證,找到此建議的侷限性、優越性、可行性,在相互爭論中不斷地更正、補充、完善建議,直至找到最佳建議。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責任感、榮譽感得到增強,加強了小組間的合作,使大家認識到團隊力量的偉大,同時個人價值得到體現,組內成員的個人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求真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意識得到薰陶。

三、實踐使學生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根據國小生愛玩好動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把語文課改編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說話課,引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比如,在教《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課文,利用課間的時間進行排練,上課就是表演一個舞臺劇。學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須熟悉課文,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瞭解人物的語言、行為、想法。等到表演時,小煜同學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拿著像模像樣的道具粉墨登場,一個亮相就引來同學們的掌聲。原來我還擔心那麼多的人物對話孩子們可能會記不牢,事實說明一切:孩子們惟妙惟肖的表演連我都被震動了,他們在一次次的排練中不知不覺把課文都背出來了,有的還能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和發揮,把課文中的人物都演活了,這樣的實踐使學生更深刻地記住這篇課文。你說,和老師一個要點一個要點地講,哪種方式好?由此可見,只有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結合起來,他們的知識才會變得豐滿深刻。

實踐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擁有良好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投資學專業人才,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目前高校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層次性、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實踐型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提高投資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職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前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投資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為了培養與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型投資學人才,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入手,既要使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因此需要改變目前高校投資學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不足。

二、當前高校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實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投資學專業學生就業的領域主要是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領域,涉及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甚至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不同的金融機構,需要接觸的金融投資產品既有股票、債券、基金等傳統金融投資產品,又有比較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但是許多高校投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主要涉及金融投資領域、傳統的金融機構和簡單的金融產品,這樣就無法體現現代金融投資行業複雜多變、業務相互交叉滲透的特點,難以培養學生處理真實金融投資業務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未來職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層次性

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表現為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實訓等,這種分類更多要求綜合性的實習實訓。但目前投資學專業實踐安排更多的是單門實踐課程如商業銀行實務、財務分析、證券投資分析的簡單組合,實驗模式僵化,很多時候都是老師提出具體的實習實訓內容,學生按照步驟來進行操作,只要操作得當,就可以得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實驗操作屬於驗證性的實驗,教學層次比較低,雖然說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沒有由淺入深,由學生獨立設計、操作並設法解決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提高。

(三)校企合作仍處於初級層面

目前,許多高校的投資學專業都與本地區的相關企業開展了初步合作,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邀請校外專家聯合講課、人才培養模式的共同討論修訂、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等。但從總體來看,投資學專業的校企合作還處在較初級的層面。一方面,校外專家結合自己豐富實踐經驗的授課雖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校外專家的有限性決定了其總體課時的稀少性,因此,校外專家的人數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在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每個學期專業老師都會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帶隊前往實習基地進行實習,但實習的內容並不深入。出於金融企業資料的保密性及部分核心業務的安全性考慮,校企合作企業在為合作學校的學生安排實習時,往往將關鍵業務進行迴避,學生真正要學的東西卻不能得到訓練,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面臨的很大難題。

(四)實踐型師資力量不足

作為高等教育的引導者,高校教師的能力大小直接影響著教育成果的好壞。在推行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中,目前突出的困難之一就是任課教師的實踐經歷不足。許多高校投資學專業的師資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的教師,大學的學習為這些教師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但由於是應屆畢業生招入,此類教師金融投資方面的實際工作經驗比較缺乏,再加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實踐教學開展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也直接影響到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能力的強弱。

三、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投資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是寬口徑、複合型的投資學專業人才,倘若投資學專業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都只是涉及到一些簡單的投資領域和金融投資業務,就難以運用綜合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縱橫交錯、紛繁複雜的實際金融投資問題。因此,為了培養具有良好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投資學人才,必須要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在設計實踐內容時,不僅要關注金融投資領域,也要重視實體投資領域;不僅要有傳統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訓練,也要讓學生掌握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金融衍生產品的操作技能;特別需要緊密把握國家的政策方向,開設一些如網際網路金融實務、農村供應鏈金融實務等具有特色的實踐課程。

(二)構建系統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目前投資學的實踐教學仍以演示性和驗證性為主,這種仍然沿襲了理論課程中“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沒有很好地發揮實踐教學應有的作用。因此,實踐教學應當遵循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教學規律,實現綜合化、層次化教學。具體而言,在保留單門課程基礎技能訓練的前提下,增加投資學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創新設計技能訓練等實踐課程,學生根據實驗實訓任務書的要求,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尋求合適的實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最後形成實驗總結報告。綜合性、創新設計性的實驗實訓,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動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等職業能力。

(三)深入校企合作

許多企業出於保密性與安全性需要,也許並不願意將核心業務展示在短期造訪的學生面前。但是,在我們調研的過程中,也有校企合作企業指出,如果學生能固定在本企業實習3個月以上,企業是願意學生接觸相關核心業務與資料的。要滿足企業的此類要求,就需要學校對教學計劃作出變動。非畢業班的校外專業實習,學校通常只安排2到3周左右的時間,如果我們能適當壓縮一些不必要的理論教學時間,將實習擴充套件至4周或5周,再加上學生的寒暑假時間,3個月在企業實習的時間並非不能實現。並且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增加對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全面熟悉相關企業的日常業務和工作流程,進而加深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高校許多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學校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改進。一是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訓和學習機會,定期派教師前往校企合作單位進行為期數月的全職培訓,並且能夠在不同崗位上輪崗工作,從而全面熟悉金融投資機構的各項業務。二是鼓勵教師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不斷提升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實踐水平。三是要廣泛邀請金融投資行業專家、企業資深人士來學校上課、開講座,並且與專任教師“結對子”,專任教師多去校外專家的課堂觀摩學習,多與校外專家溝通交流,從而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婉霞。獨立學院應用技術型投資人才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

[2]馬成文。優化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TAG標籤:語文實踐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