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論文/論文精選/列表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精品多篇】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 篇一

隨著我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深入開展以及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集體經濟對於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呼聲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更多的農業生產機械投入到生產中去。在農業合作化的推動作用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於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國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對於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首次引入了要以水利農田和農業機械化生產兩個方面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這一時期,農業機械化是作為改變我國農業生產落後面貌的唯一方法與唯一出路,收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毛澤東同志提出了“農業化的發展根本出路就需要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這一理論基礎。在這一時期,國家對於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尤為重視,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多種所有制經濟時期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

在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階段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是速度最快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特點主要是農業現代化的投資又增添了更多的通道,不僅僅包括著國家投資建設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還包括著;個人投資建設以及集體經濟等等多種投資渠道,不同形式的投資機制。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道路逐漸的由“國有體制”走向了“民辦所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變。在這一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促進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國的農用拖拉機的數量每年都呈現增長的態勢,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生產機械裝置的保有數量成倍增長,徹底打破了我國傳統的“人力生產為主”農業生產模式,逐漸的,我國的農業化發展走向了現代化的道路,使得我國大量的農業生產力得到了解放,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2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以及生產資料的利用率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與機械化的發展,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加證明了我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代表我國農業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使得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得到了提升。同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高了農村生產資料的利用率,可以在有限的農耕土地上生產出更多的農作物,達到了提高生產量的目的,與此同時,也改善餓了我國的農業生產條件,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

2.2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使得農業生產一定程度上免受了自然條件的限制,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由於我國大部分農耕土地都處於“季風區”氣候條件變化莫測,我國利用了現代化的農業對農田進行了各種自然災害的防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農業上對於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更打破了自然條件對於農業生產的限制。例如:水利設施可以抵抗旱澇等自然災害,溫室大棚生產可以抵禦寒潮霜凍的危害等等。在近幾年來,更是引用了農用飛機撒藥防治蟲害的措施,更是很大程度上抵禦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生產。

2.3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與勞動力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往往機械化生產是人力所不能代替的。一個機械的生產效率可以與十個人甚至更多的人力所比較。這樣一個人控制機械生產其餘的勞動力就可以參與到其他產業與行業中去,這樣,農業機械化生產就可以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與生產力,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所以,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僅可以起到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促進更多的產業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3結語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解放農村更多的生產力,使得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使我國農業發展水平能夠與世界相接軌,甚至可以走向更高的發展層面。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的生產會促進我國農業向著更加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 篇二

摘要: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我們要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關鍵詞:農村;農民;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問題,中國現代化的實現,最難的是農業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農業。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20_年中央1號檔案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溫家寶同志在十屆五次人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給農業注入更多的現代理念和方式,將更多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資訊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什麼是現代農業?簡而言之,現代農業是指處於一個時期和一定範圍內具有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形態,具體就是指用現代工業力量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經營的,生產效率達到現代先進水平的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特徵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侷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侷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佈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於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後的侷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侷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佈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

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就是傳統農業和不發達農業轉變到現代發達農業的過程。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徵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裝備和較高的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二是高效能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部門的支撐和效益相對較高的非農產業需求的支撐,並採用現代營銷方式提高農產品商品率;三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水平如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有一定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才能的農業勞動者,農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水平,生活、居住方式城鄉一體化;四是農民組織結構的改善與優化,尤其是通過農業產業化,形成較高的農產品加工增值率;五是有良好的農業資源生態環境並有較高的資源轉化率。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集約使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要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促進生產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第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根本目標和中心任務。只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才能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從根本上夯實增糧增收的基礎。

第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資源與市場雙重製約,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力發展迴圈農業和農村迴圈經濟,將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我國農業的內在基礎正逐漸強化。目前,農業科技進步率已達到48%,農業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物質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已具備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條件。那麼,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建設現代農業的目標應該是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明顯加強,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明顯提升,生態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主要是抓住薄弱環節,突出重點,採取綜合措施,整體推進。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應用農業機械,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抵禦災害的能力和生產效率;要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強化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要將農業產業化經營貫穿於現代農業建設全過程,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要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援;要樹立和運用大資源、大農業、大食物、大市場和大生態的理念,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將貫穿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全過程。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推進,確保現代農業建設穩步健康推進。

農業現代化這個主題是一個包括多方面的運動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發展階段上有不同的要求。長期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國的農業現代化理論及發展模式。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我國就提出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並把農業現代化概括為“四化”,即農業機械化、水利化、化學化、電氣化。20世紀70年代末,又以科學化、集約化、社會化和商品化代替了原來的“四化”,用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管理來概括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同時還把生產區域化、專業化以及農村工業化、小城鎮建設等內容同農業現代化緊密聯絡在一起。這說明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內涵是不斷完善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農業現代化呢?農業現代化是指農業由原來落後的傳統形態向先進的現代形態轉變的過程,同時也是指農業要達到的現代水平,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歷史概念。它與現代農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現代化”一詞的本意而言是指使某一事物達到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因此,農業的現代化當指使農業發展達到最近的國際水平。然而事物總是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現代化”的內容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僅就概念而言,“現代化”所指十分寬泛,它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的外延,空間上也無確定的內涵,所以“現代化”不是嚴格的科學範疇,也不是什麼理論性的概念。農業現代化就是把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技術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管理農業。農業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綜合性、歷史性的概念。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實現

了農業現代化,不能把本國已經達到的技術、經濟水平同本國過去的情況相比,而應該同當時在經濟上和技術上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比。只有在經濟上、技術上趕上、接近或超過當時先進國家的水平,才算實現了和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人們根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從歷史的角度,把農業劃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發展形態。農業現代化則是指農業由原來落後的傳統形態向先進的現代形態轉變的過程,同時也是指農業要達到的現代水平程度。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四個現代化發展目標之一,對於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增收,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從目前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和社會環境來看,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至少應具備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生產過程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裝置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

生產技術科學化,其涵義是指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從而收到提高產品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用安全的效果。

增長方式集約化,是指摒棄傳統的粗耕簡作,推廣現代的精耕細作,在化肥、農藥、灌溉等方面的投入邊際效益遞減,外延擴大生產餘地變小的情況下,把增產的基點轉到挖掘內部潛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綜合效益,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經營迴圈市場化,就是指投入—產出—消費的經營迴圈都要在市場上得以實現。

生產組織社會化,它意味著農業生產與流通活動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必須和社會上的有關部門、市場主體有機地聯絡起來,以達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勞動者智慧化,在這裡是指從事農業生產或經營的人,一定要具備現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水平。總的來說,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在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下得以實現的。離開人,現代化是不復存在的。農業現代化意味著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不能只是使用現代物質投入,不能“見物不見人”,必須認識到使用現代物質投入品的只能是具有現代技能的農民。

各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雖然不盡相同,前進的速度也有差異,但它們都希望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奮鬥與成功,預想與結果會有一定的距離,但這不妨礙人們朝共同的方向努力。什麼是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這應當包括三個方面,即發達的農業、富庶的農村和良好的環境。(1)發達的農業就是要努力提高農業生產力,將目前低產低效的農業建設成高產高效的農業,使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為整個國家經濟的現代化奠定穩固的基礎。(2)富庶的農村就是要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穩步提高農民的收入,縮小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方面的差距。(3)良好的環境就是要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避免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的開發經營,注意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農業的穩定發展、資源的持續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人民工作與生活創造美好的環境。

總而言之,農業的現代化應當建立在經濟上可行、生態上適應、社會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利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從廣度和深度來改進和協調農業生態、技術與經濟這三個系統,使之在和諧中發展,在互動中前進。

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談不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就沒有中國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並加快發展我國的現代農業,才能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建設。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 篇三

看遍良田萬頃,看遍湖水萬丈,看遍夕陽一方,家鄉是釋懷與放鬆的嚮往;聽完魚蟲鳥鳴,聽完鄉里餘音,看完亭臺雨榭,家鄉是寧靜與思念的聖地;品盡風土人情,品盡地域習俗,品盡春夏秋冬,家鄉是肉體與靈魂的歸途。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振興鄉村戰略的闡釋讓我真切感到家鄉的召喚,返鄉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富農,讓人願意回。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中提到:“天下順治在民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讓改革的紅利惠及更多的人民,尤其在對於鄉村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在過去的一段時期裡,無論是搭建農村電商平臺,還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亦或是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無不體現出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視。另外,現代化程序日益加速,城鎮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鄉村蘊含著巨大潛力,振興鄉村,讓人們看到希望,願意返鄉做“城歸”。

鄉村振興美景,讓人回得去。誰不想青山常在,誰不想綠水長流,這從主席著名的“兩山論”中得到詮釋,伴隨著城鎮化的加速,鄉村不再是藍天白雲綠草,隨之而來的是霧霾、土壤重金屬汙染、水質下降,草場退化等,甚至更有甚的是城市垃圾轉向鄉村,農村資源被過度開發,出現“空心村”危機,終讓鄉情變愁思。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村養育著全國諸多人口,如何讓鄉村重新煥發生機,以來,黨中央高遠的歷史眼光和文化胸懷給我們給出了明確指示,重構新型城鄉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成為時代的呼喚,建設綠色環保的鄉村美景,更多的專業人才湧向鄉村,紮下根,生出枝椏,開出新時代的美麗花朵——鄉村振興,最終讓人們有家可回。

鄉村振興強業,讓人留得下。鄉村的核心是人,鄉村的振興也是為了人,要讓人能夠留得下,來振興鄉村發展,響應國家振興鄉村戰略,創造就業條件和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是必經之路。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亂,國家廢興存亡之本也,這其中農業便是核心,農業是我們經濟建設的第一位,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讓農村產業飛速發展,“旅遊+”模式更是一種創新,讓遠離家鄉遊子看到家鄉的發展前景,更讓返鄉創業的人堅定了信念,整合產業優勢,融合多產業齊頭並進,展現中國智慧,讓中國的“鄉土味”更濃,更厚,在振興鄉村的偉大戰略中,鼓勵更多有志青年“折返跑”,用自身的知識改變鄉村,讓舊貌換新顏,跑出新時代的中國鄉村夢想。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鄉村的振興離不開人,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關鍵的是人的作用,一個鄉村都沒有人了,談何發展,談何振興。望的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花海下的良辰美景,網路時代中紮緊富口袋,新世紀裡的現代化農業,讓返鄉振興鄉村擲地有聲,讓人願意回,回得去,留得下。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 篇四

從總體上講,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依然偏低,農業人口仍在我國佔有較大比重,和已開發國家3%左右的第一產業人口比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而在加入WTO後,我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如何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也給我國資訊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使我們能夠迎頭趕上國際資訊產業發展的巨大潮流,由於資訊的廣延性和通用性,使資訊化發展給各行各業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利用資訊產業的發展去武裝我國傳統農業,就可以為我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技術活力,使我國傳統農業得到超常的發展。

一、資訊化是傳統農業的倍增器

資訊科技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但就資訊科技本身來講,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能替代其他產業,只有和其他產業結合,才能夠真正成為傳統產業發展的倍增器。資訊科技與農業結合也同樣能夠起到倍增作用。

農業資訊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農業技術資訊化:如精準農業資訊;農業環境資訊化:如氣候預報、病蟲害測報;農業經營資訊化:如農產品交易資訊等。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上,政府每年撥款15億美元,用於建立農業資訊和市場服務網路。有著糧倉稱號的俄亥俄州的農場主,一個人經營幾千公頃的土地,全靠電腦管理控制生產、銷售的每一個環節,而在我國目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時期。要在人均0.067公頃的耕地上解決13億人口的吃穿問題,根本出路在於以科學技術和資訊及其物化了的裝置工具和生產資料來武裝農業,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產率,所以發展農業資訊將給我國農業帶來難得的機遇。我國傳統農業絕大部分尚處於低質低效水平,雖然勞動力成本低,但勞動力人員素質也低,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經營水平也同樣不高。隨著加入WTO的臨近,我國農業生產不得不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要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要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提高農業資訊化水平,用當今資訊科技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無疑會極大促進我國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使我國傳統農業取得跨越式發展。

二、把農業資訊當做產業來發展

推進農業資訊化,必須把農業資訊當做一項產業來發展。眾所周知,資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發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潤率最高的產業之一。已開發國家50%以上產值來源於資訊業,資訊產業在農業上應用,一方面可以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農業資訊本身也可以被當做產業來發展。所以農業資訊化建設決不僅限於資訊網建設,它還可以帶動農業資訊硬體、軟體建設,還可以拉動農業資訊服務、農業資訊的收集、加工、處理、分析以及農業資訊中介、網上農科教育、網上農產品交易、網上結算、定單農業、物流配送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流通活動,既可以創造一大批就業機會,又可真正通過資訊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在農業資訊化實施過程中,農業通過資訊化可以獲得倍增效益,資訊業可以通過對農業的資訊軟硬體服務形成農業資訊產業,最終形成農業與資訊業雙贏的良好局面。現代農業在農業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資訊服務,農業資訊已經涉及到了農業生產、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資訊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農業資訊服務的各環節都會有效益產生,在這裡由於農業資訊效益市場價值的體現,起到了促進農業資訊向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得將農業資訊化被當做產業來發展成為了可能。

三、建立農業資訊化指標體系

在談到現代化指標時,往往把資訊化程度作為一項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來看待。資訊化指數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該地區、該行業的資訊化水平,發展農業資訊化產業也就不能不建立農業資訊化指標體系,農業資訊化指標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資訊量:包括單位面積內人口的通話次數、E-mail數、信函式、報刊數、網上資訊數、因特網點數等。

資訊裝備:包括單位面積內人口的電話機數、電視機數、計算機數、上網微機數等。

資訊主體水平:如單位面積內人口中的第三產業人口數、大學生數、資訊從業人員數、上網人數等。

資訊消費:如個人、單位或集團消費中資訊消費的絕對值和相對值等。

要提高農業資訊化水平,就必須按農業資訊化指標體系各方面全面提升農業資訊化水平。與我國目前農業水平、農村條件和農業人口來比較,尚具有不小差距。但我國農業發展也具有地區性不平衡,西北地區相對落後,而東南沿海由於開放早,市場經濟已經比較發達,農民已經向富裕小康水平轉化,初步具備了推進農業資訊化的條件,有了建設農業資訊化的投資能力,只要領導重視,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完全有能力發展農業資訊產業。另外在目前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許多統計材料中尚缺乏有關農業資訊化方面的記錄,希望將來把農業資訊化等有關量化指標加以統計,逐步建立起農業資訊化指標體系,以推動農業資訊化建設。

四、農業資訊化市場需求巨大

在我國總人口中農村和小城鎮人口占有絕對大的比例。在我們對浙江農村的考察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農民、農業工作者對農業資訊的渴望。紹興市所屬嵊州市1998年專門提出了“必須像重視農業科技推廣一樣重視農業資訊”的要求,嵊州通過建設“農業資訊服務中心”、“農業110”及農業資訊員、農業資訊釋出會等多種農業資訊形式,開拓了為農業服務的新領域,通過網上交易、網上服務,確使農民嚐到了農業資訊的甜頭。如嵊州農業資訊網,短短几個月就有200多個農戶、企業在網上交易,涉及200多種農產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談生意,成交額已突破300萬元。又如紹興“中國輕紡城”這一大型紡織品專業市場,去年成交額167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輕紡市場。這個市場建成了100兆的網路線,所有商戶都可以進入因特網,網址點選率已達3.5萬次以上。這說明農業資訊化建設,順應了農民需要,也順應了市場經濟、資訊化發展的需要。

一般來講,發達地區資訊化建設,優於落後地區,城市優於農村。雖然浙江省和全國相比,農業屬於較發達地區,農業資訊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農業資訊化建設目前仍顯不足,農業資訊流通仍顯閉塞。比如,紹興日報報道對在諸暨市的抽樣調查表明,10個種糧大戶中有7戶不瞭解糧食購銷改革,反映出農民目前大多數還是處在資訊不靈狀態,說明了加強農業資訊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如果農民、農業工作者、小城鎮居民都參與農業資訊化建設,或即使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農業人口來參與這個市場,按全國人口比率而論這個市場該有多麼巨大。

發展農業資訊產業本身也是一項市場行為,市場行為就必須用市場手段去做,用市場方法做市場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場的事,政府最好是去為農業資訊產業業搭臺,唱戲還應讓企業去唱,政府不宜包辦。但在發展農業資訊產業過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給予優惠、引導,最終要按市場規律以企業運作方式來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場方式運作,才能真正發展農業資訊產業。

五、利用農業資訊系統,保障糧食購銷市場安全

浙江省已經在全國率先開始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不久,我國還要加入WTO。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要想保障糧食安全,首先必須按市場規則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農業資訊保障系統。這種投入是一種軟投入,以建立一套風險、預警、警戒域值及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的方案或預案為主旨。這比常規只通過單一購糧的硬投入來保證糧食安全的方式要經濟得多,也實惠、實用得多。可以說是通過掌握市場規律、利用資訊軟手段來解決糧食風險“硬”問題的最佳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對全國糧食購銷體制改革都將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建立農業資訊產業,對實現這樣的風險預警資訊系統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當然這樣的資訊預警系統決不是簡單的農業資訊的收集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對農業資訊進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預測。如同天氣預報,原始的水文、氣象資料資訊對最終消費者沒有多大意義,但經過對這些原始資料加工分析產生的新的天氣預報資訊卻更有價值,這其間通過資訊加工形成新的資訊產品,使資訊在深加工過程中得以升值。糧食預警資訊系統也同樣如此,在糧食預警資訊系統中不單要研究國內農業資訊,由於我國即將加入WTO,還要研究國外資訊,不僅要從糧食品種、質量、產量、面積、價格等方面進行研究,還要從氣象、災害及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資訊產品,以保證糧食執行體制的安全。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論文 篇五

目前,全國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勝利,今年國家已經將目標轉到了鄉村振興有很多方面,我願意提點建議。

第一方面就是不聚眾賭博,以前大伯還在世上的時候,經常在家裡和別人賭博而且越賭越大,還把這幾年打工錢輸的乾乾淨淨,被迫要出去打工,本來錢輸光了心情不好,大伯有心梗去世了。那件事令我非常傷心,所以我的內心十分抗拒賭博,因為我覺得是賭博害了大伯,所以,一定不要接觸賭博,因為只要接觸,就會上癮,從而越走越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第二方面是不要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如果你隨地吐痰,噁心先不說,如果別人踩到,那就會更噁心,也不要亂扔垃圾,因為清潔工們早晨三四點就起床打掃衛生,為的就是把城市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但它們為了打掃衛生,有時候還會受傷,如果你亂扔垃圾那你的良心就不會痛嗎?如果你勞動成果被別人糟蹋,你就不會生氣嗎?所以,不要亂扔垃圾,糟蹋別人的勞動成果。

第三點是家庭要和解相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然而,每年因為家暴入獄的人不下萬人,在家裡一定不能罵人爭吵甚至打起來,我們一定要和諧相處,不打架,不罵人,這樣,才會實現鄉村振興。

第四點就是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因為祖國是我們堅強的護盾因為有了祖國的支援我們才能好好學習,從而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就像最近印度軍隊越境並用棍棒擊打我國士兵,但有了像肖恩遠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衛國家的人,我國的邊疆才被守住,從而保護了後衛。

這就是我對鄉村振興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