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數學家的故事【新版多篇】

數學家的故事【新版多篇】

數學家的故事 篇一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訊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尤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老師,我沒有胡鬧”。

數學家的小故事 篇二

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18世紀的偉大科學家。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中都有歷史性的重大貢獻,但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拿破崙曾稱讚他是“一座高聳在數學界的金字塔”,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在把數學分析的基礎脫離幾何與力學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拉格朗日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由於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學尚未產生興趣。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點》,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式的數學家。在進入都靈皇家炮兵學院學習後,拉格朗日開始有計劃地自學數學。由於勤奮刻苦,他的進步很快,尚未畢業就擔任了該校的數學教學工作。20歲時就被正式聘任為該校的數學副教授。從這一年起,拉格朗日開始研究“極大和極小”的問題。他採用的是純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寫信告訴了尤拉,尤拉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從此,兩位大師開始頻繁通訊,就在這一來一往中,誕生了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1759年,在尤拉的推薦下,拉格朗日被提名為柏林科學院的通訊院士。接著,他又當選為該院的外國院士。在柏林科學院工作期間,拉格朗日對代數、數論、微分方程、變分法和力學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科學旅程。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影響著每一位科學家。而他的學術成果也為高斯、阿貝爾等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可以說,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裡,數學中的很多重大發現幾乎都與他的研究有關。

數學家的小故事 篇三

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國小,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國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家的故事 篇四

高斯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個就是在高斯念國小的時候,數學老師教給了國小生加法,因為老師當時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很難的題目考考同學,而老師正要藉口出去喝水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老師剛剛在黑板上寫下題目高斯就已經算出答案來了,高斯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算出了老師的難題,使得老師大為驚訝。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還包括一個他給父親發薪水的故事,高斯的父親是一個泥瓦匠,每個星期六他總要在晚上給工人發薪水,當時小高斯只有3歲,他看著爸爸計算工人的工資,在爸爸把一沓錢給工人的時候,高斯突然站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一個另外的數目,當時很多工人和他的爸爸都不相信,認為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但是當大人重新算一遍的時候發現小高斯竟然是對的。

還有一個關於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當時高斯在上國小,而老師在教給同學們方程之後就想看一看同學們的學習水平,特意出了一道大學生才能算出來的題目寫在黑板上,毫無疑問高斯又是全班第一個算出來的,並且他的答案准確無誤,當時他的老師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特意從大城市買了一本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對當時還很小的高斯說你的數學水平已經超過了我,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教你了。

其實高斯上大學靠的還是別人的資助,他的家庭不好,他的父親一度想讓高斯輟學去當一個園丁,是他的舅舅竭力阻攔並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供高斯上學,之後,14歲的高斯又遇見了法國一位公爵,這位慷慨的公爵資助高斯讀完了所有的課程。

高斯的生平經歷介紹

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出生在德國一個底層的木匠家庭,他的父親一心想把高斯培養成園丁或者白領,但是從小就顯示出超乎常人數學天賦的高斯被舅舅寄予厚望,是舅舅和社會上一些好心人資助高斯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之後他才開始在數學領域嶄露頭角,高斯的生平經歷也會著重提到這一段他年少時的遭遇。

當時還不到18歲的高斯就獨立發現了用直尺和圓規畫出正17邊形的方法,他是根據歐幾里得留下的方法和古希臘數學家的理論得出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難題的數學家,所以高斯在18歲的時候就已經聲名大噪,世人漸漸認可了這位天才數學家的才華。

而在高斯博士畢業的時候他還發現了著名的代數基本定理,他認為任何一元代數方程都有根,這篇論文一出舉世震驚,後來高斯死後很多數學家都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的真實性,高斯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這個定理的數學家。也是高斯的生平經歷中最光彩的一段。

在高斯中年的時候他還獨立發現了穀神星和智神星的運動軌跡,當時高斯獨創了一種只需要觀測3次就能預測所有行星運動軌跡的新方法,這個方法後來被高斯寫在了他的名著《天體執行理論》中,這也是後來天文學家公認的測量行星運動軌跡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數學家的故事 篇五

法國數學家格羅騰迪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屬於另類,與學術界的數學家距離很遠。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按部就班地在學術階梯上晉升,而且在1970年以後完全脫離學術界。

格羅騰迪克於1928年3月24日生於柏林,13歲(1941年)作為難民來到法國。他父親是俄國人,在二戰中被納粹殺害,母親是德國人。格羅騰迪克在難民營中長大,受到一些初等教育,戰後他到法國高等師範學校和法蘭西學院聽課。1949年起,他開始研究泛函分析,並取得突出結果。1953年,開始轉向同調代數學,1957年轉向代數幾何學,14年間,完全改變代數幾何學的面貌。1960—1970年,格羅騰迪克任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教授,1970年以後回家務農。

格羅騰迪克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貢獻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為10個方面。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幾部鉅著,共1萬頁以上,成為代數幾何學的聖經。

迄今為止,格羅騰迪克的著述中還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瞭解,但已經產生許多大結果。1984年,格羅騰迪克的手稿《綱領草案》在部分數學家中流傳,1994年正式發表,其內容尚有待發掘,1988年瑞典科學院授予他克拉福德獎,他拒絕領取,並痛斥當前的學術界腐敗。不過,現在仍有許多同事和學生繼續他的工作。

數學家的故事 篇六

勒內·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兒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座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解析幾何。笛卡爾成功地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絡到了一起。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爾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通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笛卡兒引入了座標系以及線段的運算概念。笛卡爾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後人在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的重要基石。 此外,現在使用的許多數學符號都是笛卡爾最先使用的,這包括了已知數a, b, c以及未知數x, y, z等,還有指數的表示方法。他還發現了凸多面體邊、頂點、面之間的'關係,後人稱為尤拉-笛卡爾公式。還有微積分中常見的笛卡爾葉形線也是他發現的。

少年時期他上過一所環境優雅的耶穌會學校──尖塔中學。二十歲在普瓦提埃大學獲得法律學學位。雖然笛卡爾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卻認為除了數學以外任何其它領域的知識皆是有懈可擊的。從此,他沒有繼續接受正規教育,而是決定漫遊整個歐洲,開闊視野,見悉世面。由於笛卡爾的家庭經濟富裕,足以使他囊滿無掛,悠哉遊哉。

從1616年到1628年,笛卡爾做了廣泛的遊歷。他曾在三個軍隊中(荷蘭、巴伐利亞和匈牙利)短期服役,但從未參加任何戰鬥。觀光過義大利、波蘭、丹麥及其它許多國家。在這些年間,系統陳述了所發現真理的一般方法。五十二歲時,決定用此方法將世界做個綜合性的描述。1629年寫了<思維指南錄>一書,概述了他的方法。在1630年到1634年期間,笛卡爾運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科學。為了能學到更多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親自做解剖。在光學、氣象學、數學及其他幾個學科領域內都獨立從事過重要研究。

1649年,笛卡爾接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的慷慨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做她的私人教師。笛卡爾喜歡溫暖的臥室,總是習慣晚些起床。當他得知女王讓他清早五點鐘去上課,他深感焦慮不安。笛卡爾擔心早上五點鐘那刺骨的寒風會要了他的命。果然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月,在他達瑞典僅四個月後,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數學家的故事 篇七

伽羅瓦(variste Galois),19 世紀最偉大的法國數學家之一,唯一被我稱為“天才數學家”的人。他 16 歲時就參加了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結果面試時因為解題步驟跳躍太大,搞得考官們不知所云,最後沒能通過考試。

在數學歷史上,伽羅瓦毫無疑問是最富傳奇色彩與浪漫色彩的數學家,沒有“之一”。18 歲時,伽羅瓦漂亮地解決了當時數學界的頂級難題:為什麼五次及五次以上的多項式方程沒有一般的解。他把這一研究成果提交給了法國科學院,由大數學家柯西 (Augustin-Louis Cauchy)負責審稿;然而,柯西建議他回去仔細潤色一下(此前一直認為柯西把論文弄丟了或者私藏起來,最近的法國科學院檔案研究才讓柯西平反昭雪)。後來伽羅瓦又把論文交給了科學院祕書傅立葉(Joseph Fourier),但沒過幾天傅立葉就去世了,於是論文被搞丟了。1831年伽羅瓦第三次投稿,當時的審稿人是泊松,他認為伽羅瓦的論文很難理解,於是拒絕發表。

因為一些極端的政治行動,伽羅瓦被捕入獄。即使在監獄裡,他也不斷地發展自己的數學理論。他在獄中結識了一名醫生的女兒,並很快墜入愛河;但好景不長,兩人的感情很快破裂。出獄後的第二個月,伽羅瓦決定替自己心愛的女孩與女孩的一個政敵進行決鬥,不幸中槍,第二天便在醫院裡死亡。伽羅瓦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對他的哥哥艾爾弗雷德(Alfred)說的:“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 20 歲死去。”

彷彿是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在決鬥的前一夜,伽羅瓦通宵達旦奮筆疾書寫下了自己所有的數學思想,並把它們和三篇論文手稿一同交給 了他的好友謝瓦利埃(Chevalier)。在信的末尾,伽羅瓦留下遺囑,希望謝瓦利埃能把論文手稿交給當時德國的兩位大數學家雅可比(Carl Gustav Jacob Jacobi)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讓他們就這些數學定理公開發表意見,以便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數學理論的重要性。

謝瓦利埃遵照伽羅瓦的遺願,將論文手稿寄給了雅可比和高斯,不過都沒有收到迴音。直到 1843 年,數學家劉維爾(Joseph Liouville)才肯定了伽羅瓦的研究成果,並把它們發表在了他自己主辦的《純數學與應用數學雜誌》(Journal de Mathé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ées)上。人們把伽羅瓦的整套數學思想總結為了“伽羅瓦理論”。伽羅瓦用群論的方法對代數方程的解的結構做出了獨到的分析,多項式方程的 根、尺規作圖的不可能性等一系列代數方程求解問題都可以用伽羅瓦理論得到一個簡潔而完美的解答。伽羅瓦理論對今後代數學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TAG標籤:多篇 數學家 新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