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傳達兩會精神專題黨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傳達兩會精神專題黨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傳達兩會精神專題黨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今年兩會上,總書記再次就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明確要求,並做了具體闡述。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堅持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著眼於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今天的黨課內容主要圍繞今年兩會熱詞“新質生產力”與大家進行探討交流,深入瞭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義和所需要求。

一、高質量發展開闢新賽道,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意義

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體現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和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的深刻把握,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新境界,是xxx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質生產力理論是對我國經濟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是一項重大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指明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新質生產力理論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緊密結合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一,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論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瞭根本方向。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x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今年全國兩會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總書記多次對新質生產力進行闡釋、作出部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在生產力發展中取得領先地位,在新領域新賽道上佔據發展先機。一要聚焦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並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讓“新樹”快成長。二要堅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使命重大、形勢緊迫,因此,就不能犯方向性錯誤。實踐證明,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產業基礎迥異,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能只搞一種模式,也不能“什麼熱門就投什麼”,更不能毫無重點“撒胡椒麵”。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三要深化體制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第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意義。新質生產力核心是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新生產要素和新型生產關係為基礎,以新產業新動能為支撐的先進生產力體系,代表著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發展轉變的方向。首先,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保持一定的經濟總量增速,而且強調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隨著傳統要素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步減弱,新質生產力將會帶來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動力的深層次變革。其次,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加快提升國家競爭能力。縱觀歷史程序,誰牢牢把握了生產力發展的方向,誰就在世界發展中佔得先機。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全球生產力體系和經濟體系向著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不斷演進。世界各主要國家為搶佔生產力發展制高點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內容。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有助於提升國家競爭能力,保障國家安全。再次,發展新質生產力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無論是勞動者個人生活需要,還是勞動者共同生活需要,都需要以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為前提。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符合需求結構升級趨勢,能為人民群眾創造更為豐富、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第三,新質生產力的基本的界定。中央對“新質生產力”給出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界定:“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首先,新質生產力必須由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創新打底。新質生產力明確以創新為主導,不僅是先進的生產力,不僅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還要具備高效能、高質量,也就是生產資料的投入要更集約,生產方式要高效能,而且產出也必須是高質量的、環境友好的。其次,新質生產力有明確的產業支撐。相比原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更不是過去講的產業升級概念,不是農業升級為工業、工業升級為服務業。新質生產力跳出了產業升級的範疇,強調的是質態,而不是業態。最後,新質生產力還能滿足戰略上的攻防兩用。所謂“三明治困境”就是,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底部壓力大增,各種要素成本已經高企,相對於後起的越南、泰國等已經沒有成本上的優勢。因此,中國經濟像三明治一樣,底部和頂部都有壓力,需要雙線作戰,謀求突圍。

二、深刻把握實踐要求,找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

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關鍵之舉,也是決勝之要。要牢牢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部署落到實處,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第一,在強化創新引領帶動上持續發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核心是加強科技創新,持續在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上聚力攻堅,不斷鞏固提升科技創新大格局,大力推動高階科創資源集聚,超前謀劃、重點儲備、梯次啟動一批新的重大科學裝置,加快構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叢集;加大頭部企業、高能級研發機構和重大專案引育力度,強化公共研發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支援“雙一流”建設和第二梯隊建立,高質量推進科教融合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才支撐。

第二,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持續發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應堅持先立後破,做好統籌推進的文章,讓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一手抓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積極促進產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才能讓產業發展脫胎換骨、強筋壯骨,為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有力支撐。要加快推動產業向發展新賽道轉換、向轉型新路徑遷移,壯大數字生產力、綠色生產力,淘汰過剩生產力、低效生產力,把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發展工程,在技術攻關、延鏈強鏈、高階躍升上加快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產業能級;緊盯國家在推動人工智慧、氫能、低空經濟以及量子、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工作部署,加強前瞻研究和戰略謀劃,積極建立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未來產業建鏈成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現代金融、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做強綠色製造業和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推進迴圈經濟產業園建設,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

第三,在深化改革優化環境上持續發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推動各類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到新質生產力領域,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制度機制、相適應的發展環境。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只有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才能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科學謀劃、統籌兼顧,堅持穩中求進,紮紮實實向前推進。要突出問題導向,持續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戰略,推動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實,加快制定重點領域配套改革措施,更好釋放改革的整合效應;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推進資料基礎制度建設,促進資料高效流通使用,有效釋放資料要素價值;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持續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若干措施,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把握科學實施路徑

總書記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學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就必須實事求是,要真正尊重規律,準確把握規律,科學運用規律。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各不相同,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本地的優勢、短板,明確什麼產業可以在本地發展壯大,什麼產業可能“水土不服”,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第一,創新起主導作用,關鍵在質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主要由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這就要求我們聚焦聚力科技創新特別是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加快構建高水平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高質量發展突出反映在圍繞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通過科技創新開闢新賽道,構建互聯互通的現代化製造產業體系,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發展方式創新,實現綠色轉型。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叢集,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努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資源節約集約迴圈高效利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美麗中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創造更多的平臺和機會,健全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在研究探索創新時擁有足夠舞臺,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獲得應有收益,激發更強創新動力,打通人才價值實現的通道。

第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從實際出發。只有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差異化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讓每個地區都各展所長、優勢互補,贏得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要在依據本地稟賦確定發展重點方向的基礎上,努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建立以企業為主導、需求為牽引、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共融共舞”。要堅持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以技改和數字化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淘汰落後產能,方能做到穩中求進。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要針對各地發展中遇到的具體難點來深化改革,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第三,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處理好一系列關係。要把握好“破與立”之間的關係,辯證地看、科學地謀、務實的幹,要因時因勢、以變應變,統籌兼顧、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壯大。處理好“質與速”的關係。一方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質優”這個本質,堅持系統觀念,以實體經濟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升級為方向,結合自身的產業體系、規模、先發優勢,形成符合地域發展特徵的主導產業叢集、支柱產業叢集、特色優勢產業叢集,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處理好“內與外”的關係。一方面要在開放環境下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提高自主創新的技術起點、縮短自主創新週期、降低自主創新成本,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更高水平上推進自主創新。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全球技術交流與合作,通過吸收和融合外部資源,加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協同共進,在開放的環境下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形態。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全面深入闡述了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幹”的問題。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上來,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進一步增強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科技、產業、體制創新和發展方式創新,更好發揮人才作用,紮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