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關於對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

關於對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

關於對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

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得到關注與重視,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農業是一種以技術為主體的農業,隨著相關科學技術應用的不斷髮展與完善,從農業種植生產、加工處理、物流運輸到電商銷售等全生命週期均採用了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新型技術,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穩定性,因而發展智慧農業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智慧農業發展現狀

(一)大資料技術

大資料技術可以為農業提供實時的氣象、土壤、作物等資訊。利用這些資料分析,能夠做到遠端操控,推動農業的智慧化生產,保證生產管理的質量,同時,在農產品運輸流通及產銷預測等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以下為主要應用方面:

其一,加強災害預警。對歷年來發生的農業災害資料進行分析,準確總結自然災害發生規律,及時感知地方的氣候變化,對農作物進行災害預警,幫助農民提前做好應對舉措,提高農業的防災能力。其二,使農業生產管理科學有效化。利用大資料採集、處理與分析等功能,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展開分析,明確土壤肥力狀況、空氣的溫度與溼度狀況等生產條件,並將資訊分析結果應用於智慧化系統中,準確判斷施肥時間、除蟲時間等,利用自動化裝置施作,使農業生產過程愈加精細化、高效化和科學化,實現智慧化的管理目標。其三,加強病蟲害防治能力。通過應用物聯網裝置,採集監測點的資料資訊,發揮大資料分析技術的優勢,對監測點資料準確實時分析,及時有效預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範作用,保護農作物健康、茁壯生長,有效減免經濟損失。其四,對農產品的產銷資訊預測。科學應用大資料技術,對農產品現有產銷資料進行分析,結合結果進行科學預測,以調節農產品生產,幫助農民及時瞭解市場供需發展動態,採取指向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市場資訊不對稱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經濟損失。其五,能夠建立科學有效的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大資料技術能夠對農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通過構建質量追溯機制,對農產品生產、貯藏、運輸等環節,都能實現嚴格的管理,在農產品的資訊追溯、資訊查詢和資訊跟蹤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總之,農業大資料在中國的現階段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資料安全、資料標準化、資料共享等。未來,農業大資料的應用前景依然廣闊,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農業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創新,使農業大資料為農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二)機器自動化技術

機器人技術可以助力農業自動化作業,如自動灌溉、自動植保和自動收割等,自動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業機器人開發商引入了AI等技術手段來實現更人性化、更精準的自動化農業。

自動灌溉裝置是目前應用較廣、較為常見的自動化機器裝置。通過感測器探測土壤中水分含量,根據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及吸水速度的不同[3],控制灌溉系統進行鍼對性運作,實施科學、合理、有效的自動化灌溉。不僅能夠節約人力成本,還可以確保精準灌溉,避免水資源浪費,大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植保無人機的噴灑模式,能夠有效節約農藥使用量和用水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資源成本。此外,在應用中發現,植保無人機還具有折舊率低、油耗量較小、便於維護等特點[4],因此將其投入到智慧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減少作業成本。在應用效率方面,農業植保無人機噴灑飛行速度、噴灑裝置寬度以及作業寬度等自身特點,使得規模化作業效率比常規噴灑高出許多。更重要的是,自動化飛行的導航作業能夠最大化減少操作人員接觸農藥的時間,從而能夠減少農藥施作對農民的身體傷害,提高安全係數。

自走式聯合收割機與先進的監控技術和感測器技術相融合,對收割機的工作狀態進行動態監測,提高了收割作業的工作效率。此外,通過感測器裝置自動識別生物體徵,能夠避免誤傷施作農民,保障收割過程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工作質量。

(三)農產品電商平臺

農產品電商平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隨著智慧物流的迅速發展,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建設也愈發成熟,農村電商在網路的作用下展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當下,我國農產品交易市場廣泛,農業商品品類齊全、特色鮮明,且隨著資訊環境的日趨完善,人們的網購體驗也愈來愈好,由此可以看出農產品電商服務業務的進步和發展。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者可直接將家鄉的特產資訊提供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此外,電商平臺還提供了物流、支付等一系列配套服務,降低了農民的銷售成本。當前,農產品電商數字化轉型明顯加速,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諸如綜合性電商、垂直性電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體驗性電商、產業網際網路電商等發展迅速,各種配送供應鏈、支付結算方式和網路金融等農產品電商體系創新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二、智慧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近年來,農業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其生產力轉化效率卻很低。主要是由於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後,無法支援智慧化技術的落地實施。在道路建設方面,一些農村道路狹窄、地勢崎嶇不平,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在基礎資訊裝置方面,由於農業生產裝置陳舊且更新不及時、質量水平低等問題,也會導致智慧機器落地困難。智慧農業建設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而由於基礎設施薄弱所引起的直接問題就是資訊化改造的成本太高,一些農村地區並不具備足夠條件引入智慧技術發展農業。與此同時,農村地區機器裝置智慧化程度低。目前很多農村農業耕作裝置相對落後,仍然採取以往的耕作方式。除了我國耕地型別複雜多樣,如數量不少且較為分散的農田、坡地、梯田等,使得大型自動化機械難以應用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基礎設施缺乏、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這也是農業發展的主要短板。

(二)專業型人才短缺

我國農業的發展以傳統農業為主導,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規模小且格局分散,在智慧農業上的發展尤其不成熟,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者應用新興技術的水平及對智慧化的理解能力普遍偏低,高學歷人才在農業領域嚴重匱乏。智慧農業是多行業、多技術融合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在智慧農業建設中,對人才素質、專業領域、裝置、資訊等均有較高要求,需要既具有智慧化高科技的基本技術,又掌握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知識的綜合性專業人才。而在我國,這種複合型人才培養起來需要大量時間以及資金投入,此類人才在總量上遠遠不足。此外,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出於對高待遇、高收入的考慮,通常優先選擇在大城市就業,而農村地區教育與醫療落後,配套設施不完備,無法吸引到相關人才回鄉就業,從而導致缺乏應用智慧化技術發展智慧農業的專業型人才。

(三)農民智慧化意識較差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農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兒童、婦女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且由於網際網路普及率不高,農民智慧化接受度低,導致其思維模式有較大侷限,農業生產模式落後,智慧農業應用的內生動力嚴重缺乏[6],使得新興技術推廣難度提升。一方面,許多農民意識停留在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這一觀念,對新型App和技術還不夠了解,對新鮮事物接觸能力較弱。因此,一些農戶對新技術的引進存在不理解和排斥的心理。另一方面,由於農民的學習能力不足,知識儲備薄弱,所以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的困難及成本預算太大,這無疑嚴重阻礙了智慧化技術的推廣與普及。

三、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農業基礎生產裝置方面,加大農業生產裝置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逐漸解決大型農業裝置相對缺乏的問題。不斷加快農業機械化程序,更好地推動新型農業技術成果的投入使用,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資源整合、合理規劃、責任落實與監督等方面逐步實現,按照地方特色建設並展示高標準農田,提高農田的生產力,並使各種農機具更好地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

在物流運輸方面,政府的交通建設專案應該向經濟比較落後的農村地區傾斜,優化農村路網結構,以此來改善物流運輸環境。優化物流體系能夠有效減少偏遠地區購買農業工具和運輸農產品的成本,使農機具批量購買更加便捷,也能夠為農產品及時運輸到消費者所在地提供便利。同時,促進農村個體戶與消費者的溝通,有效減少資訊不對稱帶來的供需不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了交通運輸問題,才能為電子商務產業的普及與發展打下基礎。

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為了讓購買者更好地獲取農產品生產、銷售等相關資訊,還要加快推進網際網路設施在農村地區的普及,不斷完善資訊農業基礎設施。同時建立快遞服務網路體系,逐步構建起縣、鎮、村三級快遞配送服務網路,為農村個體經營戶提供與消費者直接對話的紐帶。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聯合各大電商平臺,構建三級電商服務中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構建起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農村電商模式。

(二)加強政策與資金支援

首先,要完善支援農業的法律法規,制定系統性的發展規劃,以明確我國的發展戰略,並對目前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系統設計。依託於整體的惠農策略,各地才能以此為依據,落實相關的政策和措施,從而對目前的農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各級地方政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制策施策。在政策落地過程中,積極將上級政策方案貫穿落實的同時,要適時而變,及時調整方案以適應當地的具體情況。政府應建立多方協調機制,發揮其整合資源與統籌各方的作用,滿足智慧農業發展的需要。智慧農業的發展依賴於網際網路、資料共享平臺及人工智慧網路等數字基礎設施,地方政府應積極建設所需基礎設施,同時完善人才引入政策,科學整合當地人力、物力資源。

其次,制定相應的智慧農業財政補助政策。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援,建設智慧農業的基礎設施包括硬體設施和軟體技術支援,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加快智慧農業的發展。可以通過政府引導以獲取企業支援,實現企業與農民共贏[9]。在一些基礎設施落後的貧困地區,由於智慧農業的前期基礎建設投資較大,工程建設規模與力度較大,而資金相對短缺,故可以通過集中購買農機等機械的方式,提高農民對發展智慧農業的熱情。

在《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中提到,“三農”工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關乎糧食安全問題。農業是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人民富足生活提供基礎保障。在“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關鍵時期,可以探索實施智慧農業專項重點規劃,充分發揮重點農業專案的示範作用,探索一種適合我國國情、適合地方發展的智慧農業推廣模式。

(三)加強培養引進高素質人才

加強引導農業院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把“三農”情懷融入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培養相關學校學生學農的志向,使學生立志做“懂農業、進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農業人才;為及時適應日新月異的農村變化,應提高學生學農意志力,樹立終生學習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勇於擔當、攻堅克難,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的培育。增強學生服務“三農”的真實本領,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努力掌握智慧農業發展的先進技術,為“三農”大業奉獻自我。

加快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對接行業崗位需要,進行職業教育改革,根據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優化課程內容。及時把農業的新技術、新知識融入教學內容。在課程內容的設定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還需要把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內容,培養能將資訊科技、生物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現代經營管理知識與傳統農業知識相融合的新型複合型人才。地方應健全人才引進政策,落實對應高薪資待遇,從而吸引相關的專家學者、高校畢業生等高學歷人才回到農村,發展智慧農業。同時,加強農業院校與產業間的無縫銜接,利用高校的科學研究性質,定期為一線工作的農民提供基礎性的技術培訓。不僅要促進鄉村人才的引入,而且要引導現有的傳統農民進行科學種植,同時鼓勵其主動創新,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帶動相關企業加入到現代農業發展隊伍中,為智慧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四)重視基層組織的作用

社群及村支部在推動“網際網路+農業”發展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可以密切聯絡群眾的組織,基層組織在農村或城市社群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可以通過發揮自身在地理、政治上的優勢,推廣農業知識、技術和產品,加強資訊傳遞和普及,提高居民對農業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並且,基層組織是當前政策落地的關鍵,他們協助政府實施相關政策和專案,推動智慧農業政策的落地生根。推動農村合作,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引領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利用村民委員會的直接引導和間接紐帶作用,扶持農村創業及合作,鼓勵和支援農民發展智慧農業創業。通過組織培訓班、宣傳活動等,幫助農民瞭解並掌握新技術、新知識,推廣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同時為農民提供智慧農業相關技能培訓,在知識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發揮作用,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資訊化水平,進而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規模化。此外,通過聯絡各個社群基層自治組織,可以聯合構建農村社群物流網路,在農產品運輸上完善農業發展機制。綜上,在村委、社群自治組織的深入參與下,具體發展步驟如下:

(1)在農產品生產之前,需要開展調研和學習。對本地區的農業現狀以及智慧農業的發展潛力進行調查研究。瞭解本地區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銷售渠道、物流運輸情況等資訊及當地氣候情況;再基於調研結果,制定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智慧農業發展規劃。該規劃應考慮到當前農村或城市社群資源利用和市場需求,以及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可能遇到的挑戰。

(2)推廣智慧農業技術。利用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聯合村委會與企業合作推廣,提升農業生產的智慧化水平。強化培訓與宣傳,組織農民參加智慧農業相關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積極宣傳智慧農業的發展成果,提高農村人民群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3)建設社群物流配送中心。通過推廣精準農業、智慧農場等先進技術,實現部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規模化。設立便利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點對點聯絡,以實現在城市社群範圍內農產品的高效配送。從而降低物流成本、縮短交貨時間,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效率。同時,建立多方協同機制。要真正實現社群物流網路的構建,更需要政府基層自治組織與政府相關部門、電商平臺、物流企業等各方緊密合作。建立一個有效的協同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4)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扮演起農產品宣傳推廣的角色,開展官方的有組織的電子線上銷售直播,將本地的農產品銷售至更廣闊的市場。通過社群網路推廣、線下產品展銷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和購買高質量的農產品,促進農產品的銷售,提高農業產業的營銷效果和市場地位。

(5)持續監測與優化。在推廣智慧農業的過程中,定期評估專案的運作情況與效果,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不斷優化專案策略,確保專案的可持續發展。基層組織在智慧農業推廣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發揮著強大的效能。他們既需要強化政策支援,也能夠積極協調資源,開展技術培訓和資訊傳播。同時也要不斷加強質量監管,發揮好政府基層組織的作用,確保智慧農業在規範有序的條件下得以推廣發展。

TAG標籤:對策 報告 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