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城管局“十三五”時期工作總結

【概述】

城管局“十三五”時期工作總結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捏臉蛋”為你整理了這篇城管局“十三五”時期工作總結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一、“十三五”期間工作落實情況

(一)加強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實現質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日益齊全,功能不斷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燒廠、1座生活垃圾填埋廠、1座廚餘垃圾處理廠、1座有害垃圾處理廠,在建的還有1座生活垃圾焚燒廠、1座廚餘垃圾處理廠,全市市縣日平均處理生活垃圾2600噸,處理餐廚垃圾178噸。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規模化。堅持城鄉統籌全面發展,通過戶集、村收、縣(鎮)運、市處理模式,構建長效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日常管理,廣泛動員群眾,形成了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執行完好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51個涉農鎮街、877個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蓋率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三)大力發展低碳迴圈經濟,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等資源化利用穩步推進,建成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工程。推行新型環保建築垃圾運輸車制度,實現全市建築垃圾運輸車全部環保化,實行渣土運輸法人化,對渣土運輸企業實行登記備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築垃圾運輸企業26家。選擇約100-200畝場地,作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廠建設使用,目前已完成設計方案,並與部分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企業進行了初步對接,待市政府研究後穩步推進。我市2018年被列為省級試點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黨政機關、公共機構、736個各級各類學校、478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全社會支援和參與垃圾分類意識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順利通過國家餐廚廢棄物試點城市驗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臺《蕪湖市市區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現已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一體的管理體系,目前我市收運覆蓋全市縣區3452家餐飲單位,日平均收運178噸/日,實現專案穩定執行。

(四)大力推進城鎮公廁整治提升行動,補齊影響生活品質短板。2017年我市啟動城鎮公廁整治提升行動,通過建設一批、改造一批、開放一批,共新建公廁263座、改造公廁238公廁,開放廁所277座,達到城市建成區5座/平方公里建設標準和主城區 “10分鐘如廁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間,圍繞長江沿線、鏡湖周邊、青弋江沿線、扁擔河周邊區域等城市重要區域,完成了“十里江灣”夜景亮化工程、鏡湖區城市亮化一體化工程、青弋江南側樓宇亮化工程、扁擔河沿線夜景亮化工程,體現蕪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現了蕪湖的活力。

(六)加快綜合地下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排澇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完成海綿城市建設標準以上面積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規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洩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澇綜合承載能力。

(七)以建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注重公園、街頭綠地、特色大道、綠化小品、城市綠雕建設,提升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綠地20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綠地率37%。十三五期間,我市城市新增綠地面積1441.53萬平方米,綠化提升面積210.4萬平方米,新建綠道249.59公里,綠地率將達到38.5%,綠化覆蓋率43.0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平方米,較“十二五”期間有了顯著提高。

(八)有序推進白馬山生態公園、青弋江生態公園、扁擔河生態公園、龍窩湖生態公園、兩湖生態公園、浴牛塘景觀帶、歐陽湖生態體育公園、政務文化中心綠軸景觀一期、大陽垾溼地公園二期、濱江公園二三期、奧體公園二期、鳳鳴湖公園、上新塘公園、天子港溼地公園、龍山公園、範羅山公園、城北公園、江北規劃公園等美化亮化專案。浴牛塘公園已基本建成;政務文化中心綠軸景觀一期(人民公園)、大陽垾溼地公園二期、濱江公園二三期、奧體公園二期、鳳鳴湖公園、龍山公園等6個公園已建成;白馬山生態公園、青弋江生態公園、扁擔河生態公園、龍窩湖生態公園、兩湖生態公園等5個公園均為生態公園,已例入《蕪湖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30)的生態公園建設計劃,其中扁擔河生態公園市水務局正在進行專案前期工作,龍窩湖生態公園市規劃局正在進行專案前期工作;歐陽湖公園、上新塘公園、天子港溼地公園、範羅山公園、城北公園、江北規劃公園等6個公園均為區級公園,已例入《蕪湖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30)建設計劃。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數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級,啟動蕪湖市智慧城管專案建設工作;建成並使用蕪湖市餐廚垃圾監管資訊系統(一期),對餐廚廢棄收運車輛執行軌跡進行實時監控;建設蕪湖市城市地下綜合管線資訊系統,完成管線基礎業務資料建庫工作;建成智慧建築垃圾管理平臺,強化全市建築垃圾運輸監管;研發市政設施安全監測資訊系統,對我市8座橋樑及2座高架橋安裝感測器,檢測撓度、位移、沉降、溫度、索力等資料,汙水管網安裝了流量液位儀、COD檢測站,監測管網內流量、液位和COD濃度。

二、“十四五”期間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質,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礎設施。計劃從2021年至2023年,全面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進一步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深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一是實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實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長江北路改造提升等專案,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積水、破損現象,實施道路剛改柔,打通斷頭路,形成互通互聯路網格局;二是建設蕪湖通溝汙泥處理工程,保證通溝汙泥處理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通溝汙泥資源化,減少通溝汙泥對於環境影響;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澇能力,開展永安橋泵站二期專案新建,陡門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澇泵站雙迴路建設等泵站新建、改建、擴建專案,提升城市排水防澇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的現代化濱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充分利用蕪湖市山水濱江城市園林特點,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均衡社群公園、街旁綠地,加快公園建設,實施元畝塘等公園建設;提升道路綠化、老舊公園,實施軌道交通一、二號線景觀綠化專案、中央公園景觀提升、赭山公園景觀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真正滿足城市居民休憩娛樂的需要;繼續統籌謀劃城市綠道建設,將城市綠道融入休閒旅遊、體育運動、應急避難等多種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綠道品質。結合“大綠化”任務,對新建園林工程,堅持“精建嚴管”的原則,按“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嚴格化監管”的理念,通過建設一批園林精品示範工程,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水平,打造“山水相間精緻繁華”的良好生態環境;開展蕪湖市城市“大綠化”建設暨城鎮園林綠化品質提升行動,完成省級人民政府下達的綠化任務,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提升工作,為老城區增綠添彩。

3.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一是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方式。統一垃圾分類標準、標識,探索推行定時定點的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和智慧垃圾分類等創新做法,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城鄉一體化覆蓋,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類收運能力。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納入各類主體工程配套建設,鼓勵新建小區按每300-500戶規劃配建一個四分類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老舊小區按樓棟分佈情況,合理設定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運作模式,合理佈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站點,引導建設規範站點。按照垃圾“四分類”需求配備專業收運車輛,嚴格實行不分類不收運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綜合處置能力。按照統一規劃管理,推進生活垃圾轉運站以及其他垃圾、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等處理專案建設,形成以焚燒為主,綜合利用為補充的多元化垃圾綜合處置格局。重點推進無為市生活垃圾焚燒專案、大橋開發區餐廚(廚餘)廢棄物處置特許經營權BOO專案建成投產。

(二)規範管理行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執法水平。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式、規範辦案流程,健全行政處罰適用規則和裁量基準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採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對城市管理執法全過程進行記錄,實現可回溯管理。加強城管執法隊伍作風紀律建設,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確保執法公信力。

2.提升違法建設防控能力。積極開展“無違建縣(市、區)”建立活動,實行黨員幹部帶頭,有效推進違法建設聯合懲戒機制建設,建立防違控違長效機制。

3.加強建築垃圾處置規範管理。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考核、退出機制,加大對建築垃圾運輸企業信用考核力度,實施聯合執法,規範建築垃圾處置全過程監管。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堅持綠色發展,在“零排放、無汙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礎上,實現建築垃圾利用“減量化、貨源化”。堅持環保優先、規劃引領、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行業主管、屬地管理的原則,按照規定的經營模式,引進業界領先的垃圾處理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消納場建設,提升區域整體環境治理水平,構建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技術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體系,為推動建設“無廢城市”奠定基礎。

4.提升市容環衛管理水平。依法查處和拆除違法違規設定或存在安全隱患的戶外廣告設施。大力推進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工作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加大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推進力度,規範設定公廁標識標誌,落實“一廁一人、潔淨無味”要求,推進城鎮公廁建設,方便市民如廁。

(三)優化工作舉措,強化管理服務能力

1.推進城市管理網格化。建立《蕪湖市城市管理網格化管理體系》,因地制宜、機動靈活、科學合理的劃分市、縣區、街道、社群管理網格單元,明確網格管理物件、管理標準和責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責任落實到崗到人。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部署,發揮數字化城管和大資料等網際網路平臺作用,建立起“個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社會化統籌、多元化參與、協調化推進、高效化運轉”的蕪湖市網格化綜合管理體系。

2.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啟動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數字城管系統事部件資料。在現有工作標準的基礎上,編制《蕪湖市城市管理綜合指導手冊》,修訂完善城市道路分級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設施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標準,增強標準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為實施精細化管理提供標尺和依據。

3.推進城市管理法治化。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推動《蕪湖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蕪湖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等符合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法規檔案的出臺實施,力爭做到法規體系完備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項制度規範,堅持依法辦事,把城市管理執法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繼續推行“721”工作法。

4.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基於現有的蕪湖市數字化城管平臺,構建適應蕪湖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新模式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推動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資訊科技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創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規範化、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平臺建設主要包括業務指導系統、指揮協調系統、行業應用系統、公眾服務系統、資料匯聚系統和資料交換系統。行業應用系統建設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和城市管理執法等業務系統。新建園林綠化管理系統和城市管理執法系統,整合地下管網地理綜合資訊系統、市政設施安全監測資訊系統、餐廚垃圾監管資訊系統、公廁導航管理系統、蕪湖市建築垃圾智慧管理平臺、渣土管理系統,實現內部資料的全面匯聚和各系統業務的互聯互通。建立公眾服務平臺,完善公眾的建議、監督機制。打造智慧城管資料中心,擴大智慧城管區域、類別覆蓋面,建設智慧城管標準規範、執行監管保障體系 ,夯實智慧城管智慧感知、資料交換共享、大資料分析等平臺,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設施執行監管、大資料決策、公共服務、行政執法等智慧化應用系統。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升級,構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體系,通過對流量、液位、氣體、水質等實時監測,實現對管網、井蓋、泵站、出水口、渠道、汙水處理廠等排水設施實現遠端監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為建立國家排水防澇示範城市夯實基礎。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間城管工作亮點

(一)園林綠化品質明顯提升。新建的多項市級重點工程專案,如十里江灣人民公園、汀棠公園、人民公園、弋江路品質提升工程等都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灣人民公園、汀棠公園、人民公園已成為市民休閒遊憩的最佳打卡聖地,弋江路品質提升工程徹底改變了弋江路周邊常年塵土飛揚的狀況,使弋江路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綠地面積1441.53萬平方米,綠化提升面積210.4萬平方米,新建綠道249.59公里,綠地率將達到38.5%,綠化覆蓋率43.0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平方米,為建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市區排水防澇工作成效明顯。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城市排澇工作要求,堅持高標準建設、全覆蓋養護、精細化管理,不斷夯實城市排澇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抓好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工作,市區多年未發生“看海現象”,特別是在2016年、2020年嚴峻汛情下,也沒有出現大面積、長時間積水現象,皆能平穩、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設施量大幅增加,品質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隨著蕪湖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市管市政設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設施包括道路650萬平方米、大型橋樑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橋13座、橋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燈及亮化燈具111312盞、雨水管網480公里、過路涵及蓋板溝11.9萬立方米、汙水管網243公里、雨水排澇泵站25座(裝機33797KW)、汙水提升泵站20座(裝機2999.5KW),市管市政設施量相對“十二五”期間有了大幅的增長。

(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通過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推進試點先行先試,積極打造示範片區,全市共有1587家黨政機關、公共機構、736個各級各類學校、478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

(五)實現餐廚垃圾集中收運。構築舌尖上的安全防線,基本建立餐廚垃圾收運體系,順利通過國家試點城市驗收。現每日收運餐飲單位3452家餐飲單位,日平均收運178噸/日,資源化產生沼氣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環衛作業市場化。統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發展,實現環衛作業市場化。全市現有環衛工人9204人,市場化公司54家,每年市場化經費投入4.7億元。

(七)生活垃圾全部焚燒處理。新建2座生活垃圾焚燒廠,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市縣鎮鄉2600噸的日產垃圾全部焚燒處理,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能力全省持續領先。

(八)公廁建設補齊民生短板。我市新建公廁263座、改造公廁238公廁,開放廁所277座廁所建設改,不斷改善城市服務功能,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讓改革紅利惠及民生福祉。

TAG標籤:十三 城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