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古人誠信的故事 優選20個

【導語】

古人誠信的故事 優選20個

古人誠信的故事 優選20個 由本站會員“靈露”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古人誠信的故事篇2:古人誠信的故事篇3:古人誠信的故事篇4:古人誠信的故事篇5:古人誠信的故事篇6:古人誠信的故事篇7:古人誠信的故事篇8:古人誠信的故事篇9: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0: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1: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2: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3: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4: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5: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6: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7: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8:古人誠信的故事篇19:古人誠信的故事篇20:古人誠信的故事

【正文】

篇1:古人誠信的故事

晏殊信譽樹立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能夠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以往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複試時,把情景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相比較我們有的同學為了得到一個好一點的成績就徇x舞弊,抄襲夾帶偷看等舞弊,我們要感到汗顏。

晏殊當官後,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裡閉門讀書。之後皇帝瞭解到這個情景,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於皇上的誇獎的。”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為人誠實,表裡如一,不弄虛作假,對於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麼的重要啊!

篇2:古人誠信的故事

蔡璘堅還亡友財

吳縣有一個叫蔡璘的人。他重視諾言和職責,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璘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貌,不肯理解,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裡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並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蔡璘笑著說:“字據是在心裡,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把我當知己,所以不告訴你。”最終蔡璘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運著送還給他。

篇3:古人誠信的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古人誠信的故事!

宋慶齡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國小約定去看望國小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篇4:古人誠信的故事

韓信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齊,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十分厭惡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援他讀書,還每一天給他飯吃。應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必須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之後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以往給他幫忙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我的宮殿裡,像對待自我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篇5:古人誠信的故事

曾參殺豬的故事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據記載,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就是他的後裔。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十分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樣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貌,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

今日你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日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忙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參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曾參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當像曾參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我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我的子女和整個社會。由此可見古代的聖賢們是多麼重視誠信的教育啊!

篇6:古人誠信的故事

華盛頓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十分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我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汙點。

篇7:古人誠信的故事

郭沫若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可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能夠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齊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裡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明白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悲痛。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篇8:古人誠信的故事

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後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由本站網友投稿]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僅有坐以待斃。

篇9:古人誠信的故事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齊,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十分厭惡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援他讀書,還每一天給他飯吃。應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必須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之後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以往給他幫忙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我的宮殿裡,像對待自我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篇10:古人誠信的故事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篇11:古人誠信的故事

退避三舍

此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為什麼晉楚兩軍相遇,晉軍不戰而退避三舍呢?這其中有個故事: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巨集愛妃子驪姬。驪姬藉機讓晉獻公封自我為夫人,還要立自我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先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忙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麼貴重東西、奴隸、完美都有了,我能給你什麼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後同你在戰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之後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並且真同楚王在戰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篇12:古人誠信的故事

郭汲不失信於孩子

郭汲是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做幷州太守時,他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訪,解決民生疾苦,有功於民,所以百姓一向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過一縣一鄉,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到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景,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為什麼自我遠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十分高興,所以前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多小孩的簇擁之下進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又查訪民情,慰問貧苦,所至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他卻一律不收。事辦完了,準備要到下一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向送到了城郊外,並且問他:“使君哪一天回到再經過,到時還要來迎送。”郭汲叫別駕從事計算了日程後,告訴了孩子們。

由於郭汲在下一個縣巡視的十分順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回到。他為了不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對於重大的事情呢!正是這份言而有信的品德,所以而使他最終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光武帝稱讚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後世更以“郭汲待期”做為重約守信之典範。

篇13:古人誠信的故事

曾子殺彘

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哭啼啼。孩子的媽媽說:“你回去吧,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

曾參的妻子剛從集市回來,曾參便立刻要捉豬準備殺掉它,他的妻子制止他,說:“我只可是是和孩子說著玩的。”

曾參說:“和小孩怎樣能夠這樣隨便開玩笑呢,小孩子不懂事,他們跟著父母學,聆聽父母的教誨。此刻你欺騙他,就是教孩子學著騙人呀!做母親的騙兒子,兒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啊!”說完,曾參就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

篇14:古人誠信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尾生,一天這個小夥子遇到了一位姑娘並且喜歡尚了她,於是和這位姑娘約定第二天在長橋相會。第二天尾生如約到了長橋,但姑娘沒來,於是尾生便在長橋尚徘徊著等待姑娘的出現,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很多個時辰過去了,姑娘都還沒來,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會橋底的水久漫

過了橋墩,漸漸的淹沒了尾生的身體,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於人,最終沒有跑走,最終他抱著橋柱被淹死了。這是我們中國很古老的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2從前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鬥豔,僅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悲痛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可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先,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篇15:古人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之後,許多日本人到那裡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午時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先,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回到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之後,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篇16:古人誠信的故事

楊瞻誠信無私

明朝名臣楊博的父親楊瞻做過商人,以往在淮揚地方經商,當時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一千金的錢寄放在楊家,請楊瞻暫時代為保管。不料那鹽商離開以後,竟然一去不回,楊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將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頭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去尋找,之後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那鹽商已經去世了,家中僅有一個兒子。

楊瞻得知訊息後,便邀請那商人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是你父親生前所寄託的金錢,此刻就交由你帶回去吧!”那商人的兒子感到十分驚奇,不敢收取。楊瞻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於是說出原由,那商人的兒子十分感動,於是叩謝攜帶那筆金錢回去。

之後楊瞻生了兒子楊博,中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中了進士,官至戶部尚書。楊瞻受人之託,自始至終忠人之事,雖然託寄人發生變故,不來取回,可是楊瞻不為錢財所動,不但一介不苟貪,並且千里迢迢,尋訪其人,並將財物交還遺孤,具有能夠託孤寄命的人格操守。在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的奠定和傳播過程中,上天要推崇和期望人們具有的就是這樣的品格,因而上天對於能到達其要求的人,必然要給予肯定和獎勵,所以楊瞻能夠得到賢德的子孫,並世代貴顯。足證天報厚德,絲毫不爽的道理。所以當我們跳出具體的事情去看問題,才能明白上天的旨意。

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把誠信作為人修養道德最基本的資料,古語云:“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守信的,僅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而誠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並且還會影響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一言足以興邦,一諾豈止千金。反觀時下,它將五千年神傳文化破壞殆盡,推崇的是不講誠信,不講道德,致使如今全社會道德淪喪,人人為近敵,這必為天理所不容。

篇17:古人誠信的故事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應思誠而與天道相通,做到真實無妄、誠實無欺,所以古人常用“至誠”的標準來要求自我,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孔子也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明白他怎樣能夠立身處世。誠實守信是古人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

篇18:古人誠信的故事

宋濂謹守誠信

宋濂是明初的文學家,官居學士,他以繼承儒家道統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風格要與道德內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學,一生勤學不輟。

他自我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十分好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借來看,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每一天拼命的趕時間,計算著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誠實守信,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時值隆冬臘月,北風狂呼,以至於硯臺裡的墨都凍成了冰,家裡窮,哪有火來取暖?宋濂手指凍的都無法屈伸,仍然堅持連夜抄書。抄完了書,一路跑著去還書給人家,決不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

應對貧困、飢餓、寒冷,宋濂不以為意,不以為苦,一心努力學習,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到了二十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聖賢之道。但由於沒有教師指點,遇有問題常常得不到解決,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我同鄉中有成就的前輩請教。

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前輩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天下起鵝毛大雪。當宋濂準備上路時,他的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教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今日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教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著幾尺深的積雪,一個人走在深山之中。當他到達教師家裡時,四肢都凍僵了不能動彈,很長時間以後才有了知覺,教師讚歎地說:“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正是因為宋濂能堅守承諾,甘願忍受窮苦,把艱苦的生活當作一種磨鍊,一種對意志品質的考驗,以苦為樂,他才能成就事業。他說道:“心中有足以使自我高興的事,讀書明理是最神聖的事情,所幸自我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這就是古人所追求和崇尚的君子的品德。

篇19:古人誠信的故事

歐陽修治學嚴謹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學觀點上主張明道致用,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資料,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異常重視道德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他的詩詞和文章在當時就被稱為“極品”,受到文人學士的廣泛讚譽,這源於他的治學嚴謹,做文章務求精益求精。他每寫文章,草稿出來後,即貼在室內牆壁上,反覆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稱心如意為止。

例如他寫完《醉翁亭記》後,誠心向人徵求意見,他讀給一位樵夫聽,當讀到“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時,樵夫說:“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點。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門,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頓時,歐陽修明白了,於是提筆將前邊一串文字劃掉,換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人們今日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只這一句便總括了滁州勝狀,也總領了全文氣勢。

歐陽修不僅僅嚴謹治學,也嚴謹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誠坦蕩,始終注重提攜獎掖後俊,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等人皆出於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壇出現了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歐陽修與宋祁同修《新唐書》,當時歐陽修比宋祁的官位高,所以,御史決定《新唐書》只署歐陽修一人的姓名。但歐陽修卻說:“宋公於《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豈可掩而奪其功乎?”宋祁明白後很受感動,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歐陽修晚年時,仍常將自我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覆推敲,甚是認真,有時忙的廢寢忘食。他的夫人問她:“你已年邁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難生氣嗎?又何必費心去一一修改呢?”歐陽修卻認真地說:“我既然發現了錯誤的地方,那當然要去修正。要不就會誤導後人啊!”

篇20:古人誠信的故事

李勉誠實無欺

李勉是唐代中期的名臣。李勉年少時很貧困,一次客遊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這個書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對他竭力照顧,他在臨死前從布袋中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李勉說:“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那裡得病將死。請您拿著它為我料理後事,剩餘下來的就都送給您。”李勉答應為他料理後事,後事辦好後卻把剩餘的銀子放在其墓穴中一齊埋下。隔了幾年,李勉擔任開封縣尉。那死去的書生的兄弟來尋找這個書生,一路找到了商丘,打聽出李勉以往為書生主持過喪事,就特地來拜訪他。李勉陪同那個書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並當場挖出了剩餘的銀子全部交給了他。

之後在唐德宗時,李勉任吏部尚書,他更是不畏權貴,遇事敢言。唐德宗當時十分寵幸奸臣盧杞。盧杞時任澧州刺史,遭到給事中袁高的彈劾,認為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然而唐德宗卻不予罷免。一天,唐德宗對李勉說:“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怎樣不明白!卿知其狀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是一句極佳的對答,流傳天下,人們都佩服他的正直敢言。

【小編簡評】

古人誠信的故事 優選20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尋更多其他古人誠信的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怎能否定這篇文章。

TAG標籤:優選 古人 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