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精選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實用文精選/列表

阿彌陀佛的故事【精品多篇】

阿彌陀佛的故事【精品多篇】

阿彌陀佛的故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篇一

無量壽經曹魏康僧鎧譯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二)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三)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十)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十一)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十二)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十三)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十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十六)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十七)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十九)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二十)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二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二)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二三)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二四)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二五)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二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二七)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者,不取正覺。(二八)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二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三十)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一)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三二)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三)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三四)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三五)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六)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三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三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四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二)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四)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五)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六)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七)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八)

阿彌陀佛的故事:南無阿彌陀佛 篇二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由“南無”“阿彌陀”“佛”三語連結而成。“南無”是“歸命”“信受”的意思,亦即疑心消除,完全歸順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此佛有無限量的功德能力,而以無限量的壽命與無限量的光明作為代表,所以又名“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

“佛”是“覺者”的意思;既能使自己覺悟,也能使他人覺悟。“阿彌陀佛”的“壽命”無窮無盡,沒有限量,在“時間上”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又“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沒有限量,照遍宇宙中無窮無盡的世界,在“空間上”救度任何地方的眾生。“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發願要救度每一位眾生。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特色是:一、主動而來:不必我們的請求拜託;二、平等無差別:不分出家、在家,善人、惡人;三、絕對無條件:任何人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已得到必定往生的身份。“南無”是眾生歸命於阿彌陀佛的信心,“阿彌陀佛”是佛救度歸命眾生的力量。眾生歸命的信心不是眾生自己所發,而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悲願徹入眾生的內心而成為歸命的信心,亦即眾生南無之心是阿彌陀佛全體的顯現。所以信受的眾生(南無)與救度的佛(阿彌陀佛)是一體的,此謂之“機法一體”,故名“南無阿彌陀佛”。疑心消除,絕對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而憶佛唸佛的人,他的生命與阿彌陀佛的生命結合在一起,是“與佛同在”。已不是六道輪迴的眾生,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擁有至高無上的功德,蒙受十方諸佛菩薩的保護想念。現在能逢凶化吉,消災免難,增福延壽,邪神惡鬼不能障礙;臨終不管在任何時間、地點、情況下死去,都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是“光中之尊”。(大阿彌陀經)“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的故事:釋迦牟尼 篇三

人文地理

釋迦族(Sakya),釋迦牟尼所屬的部族。位於古印度東部,是依附於拘薩羅的一個城邦,接近於今天尼泊爾地方,地位不高,後為流離王所滅。都城設於迦毗羅衛城,隸屬於拘薩羅(Kosala),以太陽為崇拜物件。釋迦族保留原始宗教的占卜儀式,本族以各種石頭製作成護身符。可以祈福化解凶煞。

釋迦族自稱為印度甘蔗王(巴利文 okkāka)族的後裔,與《羅摩衍那》的主角羅摩同出一系,屬剎帝利種,為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但是因為釋迦族所處偏遠,僻處 婆羅門文化圈之外,雅利安人到達的時間很晚,被認為是未開化地區,所以是當地土著民族,而不是純粹的雅利安人種。摺疊宗教信仰釋迦族早期修行者互相傳送或者傳抄“佛陀”涅槃前的言論,後來隨流離王所滅後大部分真言都丟失,現今僅存一些會所存有部分“真言”如桔梗會所等。

最著名的是佛開示: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七種佈施!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佛教創立釋迦

釋迦牟尼牟尼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兼習兵法與武藝,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

相傳釋迦牟尼16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悽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裡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歲(一說19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離家之後,釋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 6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淨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健康。之後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蓽缽羅樹(即菩提樹)下,沉思默想。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貪、瞋、痴等煩惱不再起於心頭。這標誌著他覺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為覺者、知者。這一年釋迦牟尼35歲。釋迦牟尼成佛後,開始他的傳教活動。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隨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陳如等5個侍從,並向他們講說自己獲得徹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 “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跡遍佈恆河流域。所到之處,專心講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並組成了傳教的僧團。弟子據說有500人,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優婆離等 十大弟子。佛、法、僧這佛教的 三寶 已具備,佛教正式形成

TAG標籤:阿彌陀佛 多篇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