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蹟材料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先進事蹟材料/列表

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事蹟(精選多篇)

第一篇:2014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事蹟

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事蹟(精選多篇)

2014感動中國人物陳俊貴事蹟

人物簡介:

陳俊貴,男,遼寧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守護人。1979年從遼寧入伍來到新疆,1984年退伍。2014年榮獲“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榮譽稱號。2014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誠實守信模範。

1979年9月參軍後,他隨所在部隊到新疆新源縣那拉提,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部隊面臨斷炊的危險。和戰友一起從山上向駐守在山下的部隊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凍死而住院3年,被評為甲級二等殘廢軍人。1984年,退伍回到遼寧老家,擔任電影放映員。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這部電影時,鏡頭中的那一幕幕彷彿如昨日。他想到班長的臨終遺言,作出了改變他一輩子命運的決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長的天山腳下,陪伴班長,成了烈士陵園守護人。

事蹟材料:

陳俊貴,男,漢族, 1959 年 1 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在暴風雪圍困的危急時刻,班長捨己為人,把生還的希望留給陳俊貴。此後 30 多年裡,陳俊貴堅持紮根天山,為犧牲的戰友護陵守墓,用一生書寫感天動地的戰友情。

1980 年 4 月 8 日,年輕的陳俊貴隨部隊來到新疆天山深處參加修築獨庫公路大會戰。因施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班長鄭林書奉命帶領陳俊貴等3名戰士向駐守在山下的部隊送信。不料被大雪圍困。生死關頭,班長鄭林書將最後一個饅頭給了陳俊貴,說:“你年輕,堅持住,如果有機會,請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長犧牲後,陳俊貴和戰友被牧民救起。因嚴重凍傷,陳俊貴接受 4 年治療, 1984 年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娶妻生子,但他始終沒有忘記班長臨終囑託。因為和班長僅相處一月,陳俊貴不知道班長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而原部隊已編入武警序列。在多方打聽無果的情況下, 1985 年冬天,陳俊貴作出了改變一輩子命運的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自己戰友守墓。為了養活全家人,陳俊貴在大山裡開荒種地,過著近乎原始的生活。 20 多年裡,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轉轉,陪班長和戰友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 20 多年裡,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一名老戰友來新疆為老班長掃墓,陳俊貴終於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 2014 年 10 月,陳俊貴趕赴湖北省羅田縣,尋找班長家人。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陳俊貴今年已經 54 歲,很多人勸說他開春再上山守墓,冬天下雪就回來。但是,陳俊貴和妻子孫麗琴都認為,這片墓地就像村子一樣,犧牲的戰友就像鄰居,我們走了,誰來陪他們?兒子陳曉洪過去不理解父親,總覺得父親含辛茹苦在天山深處守墓對不起家人,自從他成為軍人後,便徹底理解了父親。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裡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陳俊貴獲得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新疆自治區道德模範、自治區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目前,當年為修築天山公路犧牲的168名戰士的遺骨都搬到了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陳俊貴是這裡的管理員:“在我有生之年,我會守護我的班長和我的戰友,把他們的事蹟傳下去,把天山精神發揚光大,這就是我的夢想。”

個人自述:

這些年,每當看到軍人,我的心裡總會湧動一股暖流。我雖然已脫下軍裝,可心裡卻依舊眷戀著那份綠色情懷。生活中,能讓我永遠不忘的人並不多,一個普普通通的解放軍戰士,卻讓我終生難以忘懷,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感動了我一生。

第二篇:2014感動中國人物3:陳俊貴-幾十年守護戰友墓園的老兵(1)

2014感動中國人物3:陳俊貴-幾十年守護戰友墓園的老兵(1)

2014感動中國人物第三位: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陳俊貴【頒獎詞】心比金堅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裡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鬆,巋然不動。

【事蹟】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後的乾糧出門求援,在風雪瀰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於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後,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託: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裡,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於,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14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裡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第三篇:陳俊貴先進事蹟

陳俊貴

陳俊貴,新疆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管理員,2014年榮獲“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榮譽稱號。1979年從遼寧入伍來到新疆,1984年退伍。

簡介

陳俊貴,男,遼寧人,感恩老兵,新疆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守護人。

1979年9月參軍後,隨所在部隊到新疆新源縣那拉提,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部隊面臨斷炊的危險。和戰友一起從山上向駐守在山下的部隊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凍死而住院3年,被評為甲級二等殘廢軍人。1984年,退伍回到遼寧老家,擔任電影放映員。1985年10月,他看到《天山行》這部電影時,鏡頭中的那一幕幕彷彿如昨日。他想到班長的臨終遺言,作出了改變他一輩子命運的決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長的天山腳下,陪伴班長,成了烈士陵園守護人。

自述

這些年,每當看到軍人,我的心裡總會湧動一股暖流。我雖然已脫下軍裝,可心裡卻依舊眷戀著那份綠色情懷。生活中,能讓我永遠不忘的人並不多,一個普普通通的解放軍戰士,卻讓我終生難以忘懷,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感動了我一生。 事蹟

“昨天的那一幕,我永遠忘不了”

1979年9月,為了支援新疆發展交通事業,我隨部隊奉命參加了北起獨山子、南至庫車的天山獨庫公路大會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先後有168名解放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而年輕的生命,正如喬爾瑪烈士陵園的碑文所寫:人是躺下的路,路是豎起來的碑。”我的班長鄭林書就是這些英烈中的一位。時至今日,許多往事都被歲月的塵埃所掩埋,可班長壯烈犧牲的那一幕深深銘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能忘懷。

那是1980年,一個冬雪頻繁的季節,修築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1500多名官兵被暴風雪圍困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山深處,面臨寒冷凍死、斷糧餓死的危險,

唯一與外界聯絡的電話線也被肆虐的大風颳斷。為儘快與40公里外的施工指揮部取得聯絡、得到救援,我奉命隨同班長鄭林書、副班長羅強和戰友陳衛星前去請求山下部隊救援。由於任務緊急、時間倉促,我們4人只帶了1支防備野狼侵襲的手槍和20多個饅頭就匆忙出發了。一路上寒風呼嘯,風勁雪疾,在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的雪山上,我們手牽著手,連走帶爬,艱難前行。

40公里的路剛走了一半,我們已是氣喘吁吁,筋疲力盡。雖然體力已透支到了無法支撐的地步,但想到被暴風雪圍困,隨時都會被寒冷、飢餓奪去生命的戰友,我們放棄了休息的念頭。隨著天色漸晚,積雪太深,盤山的便道上根本無法分清哪是路面、哪是懸崖,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進深山峽谷。深夜的天山,氣溫驟降,刺骨的寒風勁吹不停,我們4人一刻也不敢停歇。天亮時,我們置身茫茫雪原,迷失了方向,更令人恐懼的是我們帶的20多個饅頭還剩下最後一個。

經過一天一夜的行走,我們身上每一根筋骨都像斷了一樣疼痛難忍,我更是被餓的頭昏眼花,不止一次地看著班長口袋裡的饅頭。就這樣,我們再次看到了夕陽,此時已經在雪地裡走了兩天兩夜,終因體力透支到了極限,我們跌坐在雪地裡再也起不來了。大家望著唯一的一個饅頭,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吃。當時我建議把饅頭分成四份,每人吃一口。話剛說出就被班長否定了,理由是饅頭太小,如果分成四份,根本起不了充飢的作用。情急之下,班長鄭林書做出了一個莊嚴的決定:“我和羅強是共產黨員,陳衛星是一名老兵,只有陳俊貴是個新兵,年齡又小,饅頭讓他吃”。當時我說啥也不肯吃,班長鄭林書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命令我吃掉這個饅頭,望著在寒風中被餓得面無血色的戰友,我手裡的饅頭頓時重如千斤,怎麼也送不到嘴邊。為了完成任務,後來我還是含著眼淚吃下了這個饅頭。班長鄭林書一直負責開路,所以他的身體透支最嚴重,他終因體力不支倒下了。 臨終前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對我說:一是希望死後能埋葬在附近的山上,永遠看護著戰友和這條路;二是因使命在身,作為兒子生前沒能好好孝敬父母,託付我能到老家看望一下他的父母。我和戰友含淚用冰雪掩埋班長後,繼續向前趕路。可沒走多遠,副班長羅強也無聲無息的倒下了,只有我和戰友陳衛星掉下山崖被哈薩克牧民所救,才把施工官兵被暴風雪圍困的訊息報告指揮部。1500多名戰友得救了,可22歲的班長鄭林書、21歲的副班長羅強卻永遠長眠在積雪覆蓋的天山上,我和戰友陳衛星也因嚴重凍傷,腿腳留下了重度傷殘。3年後,天山獨庫公路正式通車,成了連線天山南北、造福各族群眾的生命通道和經濟命脈。 “一個承諾,讓我守候班長24年”

班長犧牲後,我因嚴重凍傷,在醫院接受了長達4年的治療,病情好轉後,於1984年復員回到遼寧老家,當地政府為我安排了一份電影放映員的工作,很快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平淡而安逸。可從新疆回到故鄉,我時刻都在想念著班長,更沒忘記班長臨終前的囑託。當我決定開始尋找班長的父母時,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班長家的詳細地址和他父母的姓名,因為和班長僅僅相處了38天,只知道他是湖北人,其他的情況一概不知,到哪裡去找班長的父母呢?於是我又返回當年部隊的駐地新疆新源縣,本想著在老部隊能尋找到班長家的地址,可誰知老部隊在獨庫公路竣工後便遷移並編入武警部隊的序列。儘管我在當地費盡周折,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一點訊息。當我來到老班長的墓前,深深的愧疚之情不時侵襲著我的心,思念的淚水奔湧而出,那天我和班長說了一整天的知心話。為了彌補愧疚之情,能離班長近一點,1985年冬天,我辭去穩定的工作,帶著妻子和剛

剛出生的兒子又回到了終身難忘的天山腳下,回到了班長的身邊,並在離班長墳墓最近的一個山坡上安了家。

來新疆前雖然妻子心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可後來的苦日子遠遠超乎了她的想象。因為我的腿在部隊受過傷幹不了重活,一時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生計只能靠妻子打零工來維持,還要為我治療凍傷的後遺症,家裡的日子經常是朝不保夕。在那些年裡,雖然經常只能靠喝粥吃鹹菜果腹,也曾因湊不齊孩子的學費遭人白眼,可我從來都沒有後悔過。本來,我計劃在新疆待上三五年,找到班長的父母完成班長的遺願後就回遼寧老家,可誰知一待就是20多年。就在我尋找班長父母無望的時候,老戰友陳衛星和烈士羅強的父親從廣東來新疆為老班長掃墓,陪他們前來的部隊幹部帶來了老部隊的訊息,我很快與老部隊取得了聯絡,部隊的領導不但告訴了我老班長家的地址,還派專人陪我到湖北一同拜訪烈士的家人。

臨出發前,我專門趕到班長的墳前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班長。在湖北羅田,我見到了老班長鄭林書的姐姐。她告訴我,班長參軍後只探過一次家,還是因為父親病重。父親去世後,家人怕影響鄭林書工作,始終沒有告訴他。所以,直到鄭林書犧牲時也不知道自己父親去世的訊息。其母親也於2014年去世。當我來到兩位老人的墳前時,悔恨的淚水頓時流了下來。我悔恨自己沒能早點看望班長的父母,悔恨自己永遠沒有機會替班長盡孝。不過,我可以告慰班長的是:你的囑託,我已完成;可以告慰班長父母的是:今生今世,我將永遠守候著班長,班長永遠不會孤單。

“喬爾瑪烈士陵園的建成,了卻一生的心願”

喬爾瑪位於被稱為塞外江南的伊犁州的尼勒克縣最東端,風景如畫,礦產豐富,牛羊成群,各項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蒸蒸日上。為紀念在築路工程中光榮獻身的英烈們,1983年在尼勒克縣修建了喬爾瑪烈士陵園,紀念碑碑座正面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部隊在築路施工中光榮獻身的指戰員英名。而今,喬爾瑪烈士陵園成了當地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黨員模範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同年,尼勒克縣委、縣人民政府找到我,希望我能為喬爾瑪烈士陵園做出更大貢獻,給我解決了城鎮戶口和事業編制。這更堅定了我為班長和築路英烈們守墓的決心。沒過多久,我將班長鄭林書和副班長羅強的遺骨遷到喬爾瑪。 2014年12月,尼勒克縣再投資60餘萬元,建立了烈士紀念館並於今年7月開館。如今,我在喬爾瑪除了看護陵園外,還充當義務講解員,把一件件烈士事蹟向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解。以前陵園只有我和愛人看護,今年縣裡又派了兩名工作人員,使我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作為從生死線上走來的我,沒有什麼不能做的,就讓我的一生為班長和築路英烈們守候吧!是班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幸福美滿的生活,我有義務有責任把陵園的工作做得更好,讓天下所有的人們都永遠銘記天山深處的築路英雄們!

戰友評語

陳俊貴雖已脫下軍裝,但蛻不去的卻是他那錚錚軍人本色。作為一名軍人,我為有這種高尚奉獻精神的戰友而倍感自豪!——四連班長馬明讓 --陳俊貴守住的不僅僅是救命恩人的墓碑,更是一種信念,一項黨和人民賦予的特殊任務和使命。 ——一連指導員凌新波 --戰友情誼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誼呢?曾經我也迷茫

過。入伍以前,我看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些人就是"牆頭草,兩邊倒",遇到好事爭著上,遇到難事四處躲。他們如果懂得戰友情,就不會這樣。——特勤連戰士季亞齊 --陳俊貴如同一塊寶石,折射出人性的美與善,以及流淌在人們心底的那種捨生取義、不屈不饒、無私奉獻、知恩必報的民族精神的璀璨光芒。我們取一點光輝照亮我們的心靈,踐行到一言一行上,熔鑄在一崗一哨裡,落實在一職一位中,才能祭奠逝者的英靈,表達生者的追思。——政委孫偉明 --我們現在穿著新軍裝、住著現代化的宿舍,生活水平這麼好,待遇在提高,更應該懂得感恩和回報,為報效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貢獻!——機炮連班長甄亞斌 網友評論

哈爾濱一位搜狐網友留言:“感動得無法形容,心疼我們的子弟兵,他們犧牲時還都是孩子啊!別人的孩子為我們戍邊站崗,別人的孩子為我們開山鋪路啊??”

北京一位新浪網友留言:“陳伯伯,您還記得我嗎?去年暑假,我去看過您。我的父親也曾親身參與修建天山獨庫國防公路,並打了8年的天山隧道。去年暑假,我與父親重走天山路,父親感慨萬千,他說了一路,我哭了一路??” 有的思考人生。南寧一位新浪網友留言:“人間的真情原來就是這樣的!80後的姑娘向你敬禮!” 廣東一位搜狐網友留言:“太令人感動!你感人的事蹟將會激勵許多人思考。究竟人活著是為了什麼?追逐名利、榮華富貴,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的情義?在陳俊貴身上就會(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找到答案!” 山東日照一位署名“一個平凡的工人”的搜狐網友留言:“一個洗滌靈魂的戰士,一段刻骨銘心的事蹟,浩浩浮塵遮蔽了多少人的心靈和眼睛!當我們回望自己的人生時,有誰無愧於心?” 重慶一位中新網友留言:“我也去過天山,那是一個高原,十分寒冷的地方,我的戰友曾經在那裡修建獨庫公路。為修建這條公路,無數軍人付出了他們的青春年華,甚至付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但是,他們的業績永遠為後人所稱讚。回顧那段歷史,確實是一段英雄的歷史,一段光榮的歷史,每一個參加天山築路的軍人,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們都會說:我們這一生,不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可以驕傲地說對得起祖國,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家人,也對得起自己。” 有的燃起了從軍的熱情。浙江一位騰訊網友留言:“永遠悼念離去的英魂!一生敬佩軍人精神!我雖然還沒感受到軍人的生活,但軍人的作風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 深圳一位新浪網友留言:“誰是最可愛的人,我無數次默唸著這句簡單再簡單的一句話。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現出黃繼光、董存瑞。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現出98抗洪的戰士。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現出5·12地震時人民子弟兵搶險的身影。我沒有從軍的經歷,這是我終生抱憾的一件事。如有條件,我一定要讓我的兒女有從軍的經歷,哪怕只有一天??” 有的則反省。常德一位新浪網友留言:“做好最簡單的事最不簡單啊!20多年!是什麼信念使得老哥哥堅持下來?中國魂!太震撼人的心靈!老弟50歲下崗算不了什麼??” 煙臺一位搜狐網友留言:“陳俊貴是我們老兵的驕傲!我們在敬偑和驕傲的同時,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身邊的戰友尤其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戰友或他們的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 廣東一位新浪網友留言:“飲水思源,我們真的不能忘記當年為祖國和人民犧牲的英烈們。沒有他們,我們沒有今天這麼好的生活。不管是作為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都要以這個為教材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四川線上網友

124.161.181留言:“是這些無名英雄的生命換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會勇

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以微笑來面對人生。” 2月13日下午,新四軍老戰士、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離休幹部王遐方手拄柺杖找到本報編輯部。王遐方1984年與其他老幹部共同發起建立全國第一個“關心下一代協會”,在全國28個省市作過4000多場報告,先後被評為全軍、全國先進離休幹部,全國優秀校外輔導員,全國優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他拿出刊登陳俊貴故事的《解放軍報》,滿含熱淚地連連說:“那個年代的戰友情真的是這樣,陳俊貴真的了不起!”

第四篇:2014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事蹟觀後感

2014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事蹟觀後感

——李非君老師

2014年2月19日晚上,我收看了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那一幕幕的感人畫面面前我禁不住數次潸然淚下。其中林俊德院士表現出的吃苦耐勞、敬業建功和愛國奉獻的精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完美範本,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他那強烈的愛國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更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

林院士有終身不渝的愛國情懷。他的生活極其簡單,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環境有多麼艱苦,不管事業的發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奮勇向前。

愛國、敬業、奉獻,這樣的理念已經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生命倒計時的日子裡,他依然堅守這一切,他坦然、淡定,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長度都拋到腦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在爭分奪秒地工作。熱愛祖國、敬業奉獻,對林俊德這一代優秀知識分子而言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真正的英雄。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也許我們身為普通的教師或學生,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衷心希望我們顓中的每位學生都能特別牢記顓中校園禮儀三字歌中的最後一句話:好少年,珍時光;齊努力,立大志。希望你們珍惜寶貴的人生黃金時光,每天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也能象林俊德院士一樣報孝祖國。願我們師生們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天,用心努力想著為別人做些什麼,為學校和班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感動顓中的人。

第五篇: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頒獎詞和事蹟

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頒獎詞和事蹟

頒獎詞: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縱死終令汗竹香

人物事蹟:

林俊德(1938.03——2014.05)男,福建永春人。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階。201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住進醫院直到去世前的最後一天,林院士仍然堅持每天工作,老伴勸他休息,他卻說:“坐著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來了。”直到將所有資料整理完畢才答應臥床休息,這一躺就沒能再起來。林院士將有限的生命投身到無限的科學事業中去,他是用一個戰士衝鋒的姿態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樣的壯美、壯烈!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下,這種純粹的精神值得我輩學習。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4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制作了鐘錶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引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資料。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4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

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螢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創造了馬蘭精神、見慣了英雄的馬蘭人送給他一副輓聯,為他送行:“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