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蹟材料

當前位置 /首頁/實用文/先進事蹟材料/列表

華羅庚個人精品事蹟(多篇)

華羅庚個人精品事蹟(多篇)

華羅庚個人優秀事蹟 篇一

華羅庚(公元1910年—1985年),1985年6月12日,在東京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75歲的華羅庚教授用流利的英語,作了十分精彩的報告。當他講完最後一句話,人們還在熱烈鼓掌時,他的身子歪倒了。

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一天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23!”老師的話音剛落,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老師連連點頭稱讚他的運算能力。8歲時,他又染上傷寒病,與死神搏鬥半年,雖然活了下來,但卻留下終身殘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寫了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發表在上海《科學》雜誌上。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從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數學才華,便問周圍的人,“他是哪國留學的?在哪個大學任教?”當他知道華羅庚原來是一個19歲的小店員時,很受感動,主動把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起初,他做圖書管理員,在此期間充分利用清華大學豐富的圖書資料,如飢似渴地攻讀一門又一門數學課程;後轉做教學工作,並很快由助教升為講師。1934年,華羅庚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留學英國,在劍橋大學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連續發表了幾篇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學術論文,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引起了世界數學界的注意。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華羅庚回到祖國,由於他的卓越成就,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華羅庚白天在西南聯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研究。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華羅庚寫出了20多篇論文和厚厚的一本書《堆壘素數論》。此後他又應邀於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

1950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華羅庚教授一生成就輝煌,他在世界級刊物上發表過150多篇論文,寫了9本書,其中有許多重要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領先水平。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式論、多複變函式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裡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示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複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

他還培養了一批中國數學界的骨幹和年輕的新一代數學家,如段學復、閔嗣鶴、萬哲先、王元、陳景潤等。50年代~60年代,根據中國國情和國際潮流,華羅庚教授積極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並親自去全國各地普及應用數學知識與方法,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動員群眾把優選法用於農業生產,為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華羅庚教授的卓越成就,使他成為振興中國近代數學的帶頭人和世界著名的第一流大數學家,他的名字與少數經典數學家一起被列入美國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

華羅庚個人優秀事蹟 篇二

從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數學就與人類相伴。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88位古今數學偉人,華羅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鋒芒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鑽到數學裡,如同著了魔似的。他的腦袋裡裝滿了數學公式,攻克數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著解題方法;夜裡,他守著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著……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並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勤奮成才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曆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誌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天才出於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國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後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後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鬆,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鬆,我願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席教授哈代託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誌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國中畢業文憑。

愛國情深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國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裡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訊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華羅庚個人優秀事蹟 篇三

1、簡介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金壇金城鎮,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式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2、華羅庚少年

華羅庚少年時候由於得到數學教師李月波及於維克的教導下,就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他為了研究數學,寫了不少數學論文,18歲那年撰寫第一篇數學論文《六次方程簡式之研究》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民國19春,他又發表另一篇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而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高度重視。1920年8月,羅庚成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此後他工學兼顧,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而用這三種國語發表十幾篇論文,其中5篇發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國權威性的雜誌上。23年擔任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員。民國25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在兩年間,寫了18篇論文,先後發表在蘇、法、德、印度等國。他徹底解決歐洲數學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計問題,轟動了劍橋,被譽為“劍橋的光榮”。

3、華羅庚中年

民國27年,羅庚學成回國,就任西南聯大數學系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資源委員會委員。31年完成鉅著《堆壘素數論》,榮獲一等第一名特獎,35年10月,他應愛因斯坦的邀請,赴美參加由各國數學家參加的研討若干未決的。數學問題講學會。在美講學期間,又開展對“矩陣幾何“自型函式”、“多複變函式論”、“空間擴張”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後擔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客籍教授。37年春,他受聘為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

4、華羅庚逝世

1950年1月,華羅庚回祖國,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1952年7月起他負責籌建數學、基本理論數學、數學邏輯、力學、數學物理、應用數學、計算及計算機8個研究所(室),擔任數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副主任。他寫的《多個復變數典型域上的調和和分析》榮獲1957年國家科學發明一等獎。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數學的研究方面。他撰著《運籌學,編著《統籌法平話》、《優選法平話》(以下簡稱“雙法”)等通俗讀物。他率領推廣“雙法”小分隊到全國20多個省、市講學,指導運用。1978年3月,他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協會副主席。1983年10月,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4年又被選為美國科學院120年來第一位中國籍院士、伊利諾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年4月當選取為全國政協副嘛席。6月3日,他應亞洲文化交流協會邀請,東渡日本,進行友好訪問和學術交流,12日在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即將結束時,心臟病復發,終因搶救無效而逝世,享年75歲。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式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不“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