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

明清時期的經濟由於閉關鎖國從最頂端逐漸的走向衰敗,正可謂:國富,百姓苦;國亡,百姓苦,而《紅樓夢》中的“薛王賈林”四大家族便見證了由繁華走向衰落,甚至家破人亡的全過程,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請您閱讀。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1

在老師的薰陶下,我邂逅了《紅樓夢》這本書。它講述了封建大家族由興盛走向衰敗的過程,文中主要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林黛玉不喜仕途之路,常勸寶玉不走仕途之路。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寶釵長相美麗,溫婉淑德,城府頗深。又喜仕途之路,常勸寶玉走仕途之路。還善長討賈母等人的喜愛,在賈母和王熙鳳的安排下,寶玉聚了寶釵,黛玉知道後,魂歸西天。婚後,由於寶玉對黛玉的思念愈發濃烈,不久,就出家當和尚去了,寶釵一人抱恨終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翩翩的落花與你那一身黛綠的裝著構成了一副悽美的國畫。畫中的你是如此孤傲卻又弱不禁風,你那妖嬈的姿態,展現的是封建社會也不能阻擾的魅力,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所成就的姿態。一滴滴眼淚,一片片花瓣,這樣的情景又怎會不令人痛心?黛玉啊,要是你能帶著寬容出發,寬容人間無法挽回的事,寬容你身邊的人,把小氣和高傲咽在肚子裡,那留下的就是嫵媚的笑容,續寫的就是令人羨慕的人間喜劇啊!

黛玉是如此,而現實生活中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寬容呢?那天,太陽炙烤著大地。我正坐在教室看書,不知在什麼時候,你來到我的身邊,不小心把我的文具盒摔壞了,你跟我道歉,我認為你是故意的,便不接受你的道歉,和你反駁起來,最後我們的友誼破滅了,因為我的小氣和狹窄的心胸失去了你這個朋友。事後我想過,若我用寬容的心胸來原諒你,也許我們的友誼還會長長久久。

曾幾何時,我們因狹隘的心胸傷了別人純潔的心;曾幾何時,我們因小氣失去朋友;曾幾何時,我們因寬容而幸福美好……。讓我們一起帶著寬容出發,路上春色正好!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2

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將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創造,《紅樓夢》這幅畫卷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經問世就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另外還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號。祖籍襄平。出生在貴族家庭,年僅十歲的他親眼看到家庭遭受滄海桑田的變故,對封建統治的沒落命運有了切身感受。從1752年起,他終於揮灑出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鉅著《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有關愛情的小說,但作者並沒有把著眼點完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顯示出高度成熟的藝術水準。全書共刻畫了四百多號人物,不同的身世命運,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筆下,人與事的來龍去脈,一概井然有序,從容自然。上至皇庭貴婦,下至走卒車伕,其神色、語言及個性,都賈寶玉,榮國府的嫡派子孫,銜玉而生。前世為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從小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賈寶玉是小說的核心人物。他聰慧異常,出類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寵兒,但命運卻不由得自己做主,與林妹妹相契相知,抒發真性情真心意,卻被逼著娶了寶釵,終離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為三生石邊的一株絳珠草,受赤霞宮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願跟其下凡還盡眼淚。她絕麗脫俗,雅若天仙,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華橫溢,個性純真靈淨,說話率直有時卻也刻薄。她常懷隱憂,感物傷情;暮春時節,見落花飄零,就鋤墳葬花。最後黛玉淚灑百日,泣血而死,還了前世情緣,留下悠長的深思。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這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真)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非同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絲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

前面說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挺美好的。

警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幹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它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4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原名有《石頭記》,《情僧錄》,《四月寶鑑》等。《紅樓夢》成書於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紅樓夢》一共有120回,前80回由中國清代偉大文學家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紅樓夢》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淒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紅樓夢》還多次被改拍成電影,最早是在1920年,最近是在20年,一部比一部拍的好。《紅樓夢》後四十回有10多種續寫,可見,《紅樓夢》是多麼得受歡迎啊!

《紅樓夢》是一部大書。它並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說,它更是一部對君主專制社會末期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的概述,這已經逾越了言情小說的範圍。《紅樓夢》起於言情而終於言情,但不止於言情,這樣才能襯出情的深度與厚度在如此精妙的佈局和秩序下,這等空間、這群人物中,看似龐雜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事無鉅細,分明清晰地娓娓道來。

《紅樓夢》還被好多著名的人評價過呢,魯迅等,又可見,《紅樓夢》是多麼的精彩啊!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把裡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學習,練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年級紅樓夢讀後感5

《紅樓夢》,是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三個字。也許你看過沒讀過,或者看過沒有去品味過……現在,由我帶著你去翻開它,去體會,感受這本永遠的傳奇經典名著。

《紅樓夢》講述了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糾葛,並以此為中心,寫出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描述了從一個呼風喚雨的家族走向了覆滅命運過程。

書籍是人類的編年史,它將整個人類的積累的無數豐富的經驗,世世代代傳下去。這句話是坎耶裡講的。這句話也如《紅樓夢》一樣,賈母對賈妃說“一入宮門深似海”一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不必去羨慕他人的錦衣玉食,山珍海味,只有適合自己生活的才是最好的。

我不僅在文中看見富有人生哲理讓人深思的句子,而且還看見作者奇妙的文筆字句,把事物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就如“迎春肌膚微豐,閤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這句話,不禁在我腦海中大致勾畫出絕代佳人的模樣。心裡頓時想真是奇了,奇了。

就《紅樓夢》裡,我悟出了許多人生道理。就說元春省親那段兒,為了保全家庭的利益與名譽而擺駕回宮。雖然心中有萬般的不捨,但是為了家人,甚至奴僕,都必須回去。人生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一種犧牲精神、奉獻精神,這種舍小利,得大義的品質令我敬佩。當我看完這段後,暗暗讚歎賈妃。

看完《紅樓夢》,就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紅樓夢》,就像托爾斯泰說,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紅樓夢》裡有精彩絕倫的故事,而且散發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年輕的同學,開啟書,去吸收這豐富的文化營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