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讀《教師的第一本書》有感

教師的溫度

讀《教師的第一本書》有感

——讀《教師的第一本書》有感

江陰市月城實驗國小 **

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溫度”,做個有溫度的師。 ——題記

讀《教師的第一本書》,看到了這麼一篇《把脈教育的溫度》。“溫度”,一個多麼溫暖的詞語,著名特級老師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教師身上必須有溫度、深度、廣度。”溫度讓教師更加具有親和力,溫度讓教師更加接地氣,溫度讓教師更加具有人文情懷。

那麼,教師的溫度來自哪裡呢?我的理解是:如果我們做一個有“愛”的老師,做一個有“妙招”的老師,我們就是一個有“溫度”的老師。書中的萬平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有“溫度”的教師,她用自己溫暖的行動詮釋了她說的:“教育的生命力在於教育的溫度,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動將教育理念變成有溫度的愛與教育。”

做一個有“愛”的教師。萬平老師的愛體現在“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上,從她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開始,她就是孩子的大姐姐、大朋友,不輕易發脾氣,由衷地讚揚孩子的閃光點,時時與孩子交流想法,用寫心靈日記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並在徵得孩子同意的基礎上把心靈日記的內容編撰成《小筆頭》《小木橋》之類的班級小報刊,成為每個孩子的成長檔案,這樣的老師怎麼不是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呢?在我們的身邊,不是也有許多這樣的老師嗎?當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有愛的老師就會找個適當的機會,拉著孩子的小手,用母親一般溫和的語言跟他溝通,鼓勵他,讓他重新燃起信心;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時,有愛的老師就會親切地摸摸孩子的額頭,關切地囑咐孩子按時吃藥,多休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一般的溫暖;空閒的時候,有愛的老師就會來到孩子們的中間,與孩子聊聊天,說說話,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甚至可以知道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專屬孩子們的“小祕密”,讓孩子覺得老師不是高不可攀的······有溫度的老師,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來愛。

做一個有“妙招”的老師。每個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級後,面對的不僅是幾十個孩子,更有孩子背後的幾十個家長,幾十個家庭,是一個以孩子為連線點的複雜的“小社會”,因此,與家長的溝通就是一門極具藝術性的學問。萬平老師有“三不”原則:不和家長吃飯,不家訪,不請家長到自己家裡來,用這三不原則與家長保持等距離的職業關心,使工作起來更方便。萬平老師還有很多家校溝通的“妙招”,每週一期的《家校通訊》,使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結合班級狀況對自己的家庭教育進行反思和調整;“家長沙龍”是萬平老師為不同型別的家長舉辦的不同主題的討論會,就某一個孩子教育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使班級教育擁有了不同的層次和針對性,教育的效果就是多元的、立體的。還有網路教育形式咪咪樂園等。這樣的老師怎麼不是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呢?在我們的草根教師民眾中,這樣有思想、出妙招的老師也比比皆是。為了激發孩子的競爭心,有妙招的老師在教學中設定爭星榜,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得一顆顆星星,給爭得星星的孩子們頒發不同的獎勵,讓孩子在爭星的過程中培養了競爭意識,明白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證明自己;為了管理好一個班級,有妙招的老師與學生一起制訂了專屬自己班級的“班規”,這些班規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凝聚了師生的合力,貼近學生的心裡需要,讓孩子自願接受班規的約束,造就了一個向心力極強的班級,班級風貌不同一般······有溫度的老師,就是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想出許多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妙招”。

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教育在草根,正因為有了很多很多有“愛”有“妙招”,充滿溫度的草根老師,我們的教育才能夠健康的、平安地一路前行。

那麼,讓我們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吧,至少,有了溫度,我們不會涼了自己。

TAG標籤:教師 本書 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