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關於我的大學讀後感

關於我的大學讀後感

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在17歲時,闊別了他的家鄉尼日尼以及最疼愛他的外祖母,帶著不可破滅的決心和希望來到了喀山上大學,高爾基原本以為能在大學裡過上舒心、安寧的好日子,但是命運好像要故意和高爾基作對,但高爾基並沒有被命運所征服,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戰勝了悲慘的命運,衝破了了強大的阻力,成為了著名的俄國的作家。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我的大學》讀後感,請您閱讀

《我的大學》讀後感1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裡,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麵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群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禁書。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禁書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裡面……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

《我的大學》讀後感2

社會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它教會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際,如何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而高爾基先生就是在社會底層長大的,所以在寫自傳三部曲中將社會這種複雜寫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這本《我的大學》更是令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講述了阿遼沙經歷了較為快樂的童年,又度過了城中而有苦悶的打工生活,滿懷著理想的他期望能進入大學--這個知識的海洋,但是像他這樣的窮人孩子是不可能進入大學的,他來到了“社會”大學學習,觸及到了許多知識分子,收到了各種思想的教育,而這所“大學”為它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寬廣的世界。

是呀,學習不止一種,學習也是永無止境的,學習更是需要持之以恆的,阿遼沙為了讀書能夠受盡各種各樣的屈辱,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習一下他渴望讀書的刻苦精神呢?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輩的奮鬥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斷實現夢想,不斷向新的目標發起挑戰。

社會像一座繞不出去的迷宮,社會像一望無際的大海,社會像跌宕起伏的樂曲,社會也像有著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樹林……我們未曾想過要涉足社會,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已經融入到裡面了。阿遼沙就是在這所大學中生存、求知的。在這本書中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並不是那麼簡單,社會更是複雜。一會兒就有人丟了工作啊,一會兒就有人想不開啊,這些如亂麻般的人們,這些如亂雨般的瑣事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而這時我就更能感覺到阿遼沙他對自由的熱烈追求,他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他熱愛這所“大學”,更親近這所“大學”,他學習到了怎樣與周圍人交流(社會有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並開拓了視野,他更在裡面獲得新生。

看看現在外面的大街上,這些來去匆匆,邊走邊吆喝的商販,那些滿頭大汗還在一步一步吃力搬運的工人,還有頂著炎炎夏日還在街邊掃地的環衛人員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大眾,並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知識與實踐探索雙行,就已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等著我們。

夜幕悄悄降臨,正如生活每天都在繼續。我望著窗戶,這天上的星星多得數也數不清,它們就像一顆顆鑽石般閃亮,而我竟忽視了它們的美麗。不!它們在努力,在為自己照耀,希望成為天空中最閃耀的那顆星!而人生亦如此,每個人都在拼命奮鬥,因為都希望在社會中嶄露頭角,希望成為社會中中最閃耀的那顆星!

《我的大學》讀後感3

本書記敘的是高爾基在卡山時期的活動和成長。敘述了少年的“我”懷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他不久便發現實現這個願望十分渺茫,迎接他的是充滿臭味的大地窖和嘈雜的碼頭。在破舊的大雜院裡,他跟著餓著肚子的大學生和妓女與窮人們做鄰居。踏上了沒有牆的“大學”,系哦啊頭、流氓、數學家、極差、妓女、流浪漢、革命者等都成了他的老師。但險惡的環境並沒有使他放棄讀書,也沒有是她放棄夢想。但是外祖母的去世、麵包房的工作的艱辛和單調、那中午人理解的孤獨,以及愛情的幻滅和那絕望與痛苦是他想自己開了槍

在革命者羅馬斯的引導下,主人公走出自查的陰影,走向了革命道路。作者簡介:高爾基(1868——1936),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奇。彼什科夫。前蘇聯偉大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前蘇聯社會文學的創造者。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家的最傑出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劇本《小市民》、《底層》、《仇敵》。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成書背景:1908年——1910年,列寧到高爾基的寓所作客,高爾基不止一次的向他講述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該把這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於是1913年創作了長篇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人物分析:阿廖沙:心地善良、敢於創新、敢於拼搏、渴求知識、堅強勇敢、不畏困難。尼古拉:善良、果斷、不注重細節、做事不計後果、輕佻浮躁。古利:善良、勇敢、正直。羅馬斯:善良、勇敢、正直、果斷、樂觀、積極、不畏困難、堅強勇敢。佳句欣賞:1、人們都做鳥獸狀散去,自顧自找個安全的地方待著。2、2、馬戲團的牲口是用糖訓練出來的,而人需要的是糖是善心。

《我的大學》讀後感4

我讀過這一本書,書名叫《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這一本書字裡行間總是讓人看到作者對生活、學習的熱望與堅強。

在《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在一八七一年到一八八四年這段時間生活經歷及心路歷程。在這段時期為了生計,他與祖母靠摘野果出去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各種人們打交道,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並沒有失掉對生活的希望,抓住一切空餘時間學習、讀書。依靠閱讀的大量書籍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定信念的人。”於是他離開了家鄉奔赴喀山,拒絕平庸為理想而努力奮鬥。

我記憶最深的一段話“我必須改變自己,否則我會毀滅……”是啊,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我們難道不也是要改變自己才能成功嗎?現在,我們大多同學的家庭條件是優越的,父母不僅能讓我們吃飽穿暖,還能儘量滿足了我們諸多要求。因為有了父母的呵護,也使我們很多同學喪失了勇敢堅強的心態,變得懦弱起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避、逃避。我們常常是埋怨、灰心喪氣地被困難打敗了,而不是把心態調整,改變自己來把困難打敗。相比之下,主人公在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仍然保持著堅強的性格和對知識的熱愛追求。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反醒嗎?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要我們有所付出,才會有收穫。恩里科.費米也曾說過:“要從小把自己鍛鍊得身強力壯,能吃苦耐勞,不要嬌滴滴的。”所以我們要明白:生活中需要我們勇敢堅強去面對困難!我們要相信眼前遇到困難會被征服的,都會過去的。我們應該像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那樣堅強努力生活。人生應該充滿夢想,充滿奇蹟,不能因為生活的艱苦而磨滅激情,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

讀一本好書,感悟人生真諦,養成一種好習慣。我們應該從一部部經典的書籍中汲取精華和養料,使其成為我們生命中一座座燈塔,永遠指明我們航行的方向!同學們,來讀讀《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吧,讓我們都學習主人公阿廖沙做生活中堅強的人!用行動去迎接燦爛、美好的明天!

《我的大學》讀後感5

《我的大學》是文學巨匠高爾基所著的。這是高爾基上“社會大學”時批評沙皇統治黑暗的一本最佳的書。在這部長篇自傳體小說中,作者力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為主線,塑造出一個努力探索生活的意義、尋找新的生活道路、內心充滿了激烈衝突的人物形象。

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是作者的語言藝術的高超,以及一些語言含蓄的諷刺沙皇統治的黑暗。全書人物眾多卻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無論作家對之著力刻畫還是寥寥數筆略加勾勒,全都顯得輪廓分明、鮮活靈動,讀來如見其面,如聞其聲。羅馬斯的深沉幹練,傑連科娃的矯揉造作······書中都有鮮明的例子:比如描寫羅馬斯:“羅馬斯簡單而明瞭的對我說,他不在時我該做些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去做。我感覺,他似乎已經忘掉了人們用爆炸來嚇唬他的事了,就像忘掉蚊子叮過他一樣。”比如刻畫捷連科娃:“瞧,她來了,輕盈,飄逸,像玫瑰色的彩雲迎著旭日飄拂,可是,從她的眼神裡卻流露出內心深處虛偽的情愫。”最讓我難忘的一句諷刺性的話語是:“自由就是:我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但到處都是官老爺,他們要來干涉你們的生活。沙皇從地主老爺們手裡搶走了農民,於是,沙皇就成了所有農民的老爺。如果你要再問什麼是自由,總有一天,沙皇會對你做出解釋,告訴你什麼是自由!”我被書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我不禁深深地讚歎於高爾基高超的語言表現藝術。

看完這本書,讓我得到了一些寫作的啟發。高爾基描寫的人物生動靈活,惟妙惟肖。而我在自己的作文中總是描繪出的人物形象,不生動,死氣沉沉的,沒有清楚地寫出人物的性格,我以後不僅要多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寫作的素材,還要多讀些世界名著,借鑑一些他們的寫作技巧,把人物刻畫的更加生動,還要本著作文的一大要點:“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好,寫得讓人拍案叫絕。

《我的大學》讀後感6

我在生日那天,收到了媽媽特殊的禮物——高爾基的《我的大學》這本書。開啟書的首頁我被下面這幾句富有詩意的句子深深吸引了。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愛心閱讀,從心開始。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作者描寫了主人公馬克西姆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滿懷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了伏爾加河岸的喀山市,但殘酷的現實生活使她的美好願望化為泡影,於是喀山的貧民窟、窮街陋巷和輪船碼頭變成了他人生之路的第一所社會大學。後來,他接觸到了大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以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他在思想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最後,他終於成為一名革命知識分子。

高爾基生活在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禁書。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禁書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的一生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一本好書,收穫百味人生,它不僅能為我們排除心中的困擾,為我們解開心中的謎團,更能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開闊我們的思維,提升我們的品味。

名著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知識海洋的精華。閱讀它們,不僅是對文辭的琢磨和品味,更是對一種歷史和現實的思考。讀後感它們賦予我們的比現實更美,他們把美好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觸景生情,因情而賦,因景而歌,用歌賦表達真我。書一直是人類的朋友,這位朋友與我們每個人的交情都不大一樣,也許是泛泛之交,又或是惺惺相惜的難求知音。這其中的原因太多了,正所謂書海無涯,浩瀚的書海,實在是難以企及。時至今日,個人的原因也不外乎“書非借不能讀”之類的。

人類創造著歷史長河,又被其悄然淹沒,文學這片記載著人類成長的沃土,值得我們駐足,名著這些參天大樹,更值得我們為之傾倒……

就像高爾基所說:“人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TAG標籤:大學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