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列表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

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建立了賈府這個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線卻始終集中在賈寶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寶、黛間的恩愛纏綿上,的確很容易讓人生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1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

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又一個國度——英國。她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傑出的、有天賦的,劇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亞。他用他畢生的經歷發揚了本國的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戲劇。那時一個民族,他那時代不滅的靈魂,以各種形式表現著自己、充實著自己。正如莎士比亞與戲劇的微妙關係一樣,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

與其說他是非同步偉大的鉅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前面說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

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象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

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聽美好的。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許多名言佳句都寫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中國的詩句,包括外國的名言,可見知識靠積累,而積累知識靠讀書是世界上一個一致的想法。“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名著,欣賞佳文,增強自己的文學修養,鞏固自己的文學底基。

人們都說“少不讀紅樓,老不讀西遊。”可我卻偏愛《紅樓夢》,偏愛曹雪芹細緻的描寫。在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出世最晚。文學成就卻最高。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之巔峰之作,那《紅樓夢》到底高在哪裡呢?一是這本書中文學價值極高,有《大觀園題詠》這樣的詩,有《西江月,漢苑零星有限》這樣的詞,還有《金陵十二釵》這樣的曲。一個人能融會貫通詩詞曲,實屬難得。

而這些詩詞曲在《紅樓夢》中大多出於在女性之口。曹雪芹一個男人能有這樣細膩的心思也實屬難得。二是《紅樓夢》這本書具有邏輯。在第五回,曹雪芹用一首詩暗示了巧姐的結局。在第四十一回,他又讓劉姥姥的孫子王板兒與巧姐交換了佛手和柚子,為一百一十九回巧姐與王板兒結婚做了鋪墊。

巧姐只是《紅樓夢》中的一個小人物,曹雪芹卻在第五回就暗示了她的結局,在第四十一回做了鋪墊,而在最後一百一十九回寫了結局。對一個小人物的安排都如此縝密,可見這本書的邏輯之嚴謹。我們仔細讀便會發現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女性。只有賈寶玉一位男性,所以也有人說,《紅樓夢》是一個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

欣賞了《紅樓夢》才明白什麼叫做文字細膩,以小見大,詼諧滑稽中卻給下文做了鋪墊,憤慨言辭中體現了作者對文學的追求,中國名著,文學之寶典。讀書是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的一種方法,讀書使人們見證歷史的滄桑,名著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無價瑰寶!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3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迷戀上了《紅樓夢》,迷戀上了大觀園,也迷戀上了那個孤芳自賞的林黛玉。

林黛玉,我該用怎樣的詞來形容她呢?孤獨,清高,還是多愁善感?不夠,這遠遠不夠。林黛玉的身上有一種脫俗的美,有一種孤傲的美,更有一種別人沒有的悲劇美。林黛玉的一生似乎就是一場悲劇,好像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還淚”。她的一生在眼淚中度過,也許正因為這樣,才越發深刻,越發動人。從此,我記住了這樣一個卓然孑立的名字——林黛玉。

初讀“紅樓”,林黛玉吸引我的原因不是她的美,而是她的才,是她的詩。詩,好像對於她來說,是一日不可無的。因為詩表現了她崇高的人格和純潔的心靈。在她眾多佳作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葬花辭》了。“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表達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則是她坎坷生活的寫照;而“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體現的卻是一種磅礴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我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因為花的命運就是黛玉的命運啊!

讀過《紅樓夢》的人似乎都這麼認為,林黛玉是個小心眼兒的人,她的眼裡似乎容不得一粒沙,也聽不得別人說她一點兒不好。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討人喜歡,但是她尊重每一個人,她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對待下人親如姐妹,從不大聲喝斥,而自從寶釵對賈寶玉予以訓導、給予關懷後,林黛玉卻開誠相見,待寶釵如親姐姐一樣,如此看來,黛玉還是一個重情義的人。

在《紅樓夢》後半段,高鶚筆下的林黛玉是焚稿斷痴情,吐血而亡。林黛玉的死是那麼突然,以至於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很好地瞭解她,她就已經離開人世。這裡不得不感謝高鶚,雖然他在很多方面不及曹雪芹,但他終究讓林黛玉死了。不是我殘忍,而是因為對林黛玉這樣一位女子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一種幸運、一種幸福。還有一點,我也不得不感謝高鶚,因為他終究讓林黛玉在臨終前笑了。也許,她一生的痛苦都凝聚在這一個笑裡。內心不是虛偽,是真實;不是掩蓋,是釋放。可又有誰知道,這一笑裡包含了多少內容呢……“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林黛玉,永恆的美麗。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4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巨集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盪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裡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名著紅樓夢的讀後感六百字5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讚一詞,千秋萬代的驚世鉅著。

如果色彩斑斕的文化陣地是一代偉人夢想的天堂,則《紅樓夢》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鉅著是大海里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則《紅樓夢》必是浪濤的波峰,屹立在珠穆朗瑪的頂峰,獨現其風采,俯視其萬物。

《紅樓夢》的橫空出世,使千篇鉅著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走進《紅樓夢》,頃刻間大觀園的大門為我們開啟,使我們認識了溫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

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來歷和曾經繁盛的景象,也寫盡了大觀園裡豆蔻年華的熱烈,但在那個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造成了大觀園裡的重重悲劇:跳井而死的金釧,孤守青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紈,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還有遠嫁的探春……在封建社會的殘害下,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那純潔如雪善良的心靈,那如天使般的笑臉,無不讓人為之嘆息。

而晴雯卻是這重重悲劇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強,敢怒敢言,敢愛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絕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她說:“難道誰比誰高些……即使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她誰都不願奉承,也不想奉承,寧願得罪別人,也不受窩囊氣,可見她是多麼的狂傲。

抄檢大觀園時,在氣勢洶洶的勢力面前,眾人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著頭髮,闖了進來,豁鋃一聲,將箱子開啟,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裡之物都被倒了出來。”這正顯示了她對權勢的蔑視,但也預示著她悲慘的結局。

然而紅樓夢的主旋律在於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寶玉的形象簡直壞透了,他被家長們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從不向他講那些“混賬話”的。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刁劍嚴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的知己。社會相逼,使他們產生了愛的火花,而他們的愛情卻是不被支援的,他們愛的越深,當時的社會也就會對他們傷害的越大,他們倆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會力量相較量的。最終,他們的愛情被當時封建社會釀成悲劇,黛玉離開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