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觀後感/列表

電影雪國列車好看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電影雪國列車好看觀後感

電影雪國列車好看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影雪國列車好看觀後感

上帝第二次重塑人類,如同他當初指導了諾亞,這次他挑選了威爾福德和柯蒂斯。威爾福德憑他的絕頂智慧認識到人類社會的最根本秩序——每個人有自己的位置,並以此在火車上覆制了一個社會。他理智到甚至可以通過設計和導演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來平衡火車上的人口,他也睿智到可以通過看似如此混亂、不可控的暴力事件來為自己創造的小社會精心挑選接班人。這個社會在他的治下順利的執行著。威爾福德說“這個列車不是每個部分都是自動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體現了人類與他們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體的。就像是我們的地球,萬物生長、季節更替都是自動的,但也缺乏不了人們的耕種——人類活動對自然有著各種或好或壞的影響。可能這也正是為什麼上帝要設計人類的原因。上帝創造了世界給人類生存,同時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秩序來為世界的正常運轉服務。威爾福德也正是根據這個真理創造了他的列車。

但威爾福德畢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於錯誤計算了愛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為理智的情況下最終選擇為愛毀滅!在這一刻,威爾福德的話再次得到了印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爾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給他賦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該做的最後一件事——把真相告訴柯蒂斯、並且激怒柯蒂斯。柯蒂斯革命,最初看似是柯蒂斯個人英勇果敢的產物,後來真相卻是威爾福德智慧下的一盤大棋。當所有人都以為威爾福德成功了的時候,上帝本人終於出場了,柯蒂斯的感情沖垮了威爾福德的智慧,因為他原是為毀滅者這個位置而生的。威爾福德也失算了,因為這一刻只有一個人沒有失算,那就是上帝本人,在他的旨意下,看似的毀滅卻正是新生的開始。

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經濟事件、政治事件)都並不是它本身的樣子,而卻是一局棋的一部分,背後都坐著一個操縱者。而如果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會發現這個操縱者背後還坐著一個同樣的人操縱他,那個坐在最後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這個結局我覺得還體現了一個思想:人類社會中有兩大力量,理智和愛,控制著我們的一切。不要過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項。理智卻殘暴的列車為人類保留了最後的火種,而愛的爆發卻使人們迎來新生。

第二篇:雪國列車觀後感

2014.3.28《雪國列車》觀後感

看完《雪國列車》後的後效應在心裡一圈一圈盪開來,每次回波都會更強烈,多年來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政治意味強烈的電影,讓我一直不能平息心緒。

如果說看了《我們》,《1984》、《美妙的新世界》之後的印象終究由於文字和寫作背景的侷限未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只是有所觸動的話,那麼看完影片後的衝擊是巨大的,影片儘管貼上了科幻片的標籤,但時間設定在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元旦,標籤是科幻的,時間卻是如此真實,離我們如此之近,觸手可及。

影片名一開始在我看來翻譯的不夠貼切,在香港上映的片名翻譯為《末日列車》更好,可能是為了尊重漫畫原著吧。片子整個形式包裝和構架是好萊塢式的,但核心則是反好萊塢商業片的,是部政治意味很濃,嚴肅題材的影片,我驚異它在中國能夠逃過審片上映。

它探討了人類社會周而復始的發展軌跡,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明知是宿命依然如此往復演變的發展軌跡,只不過影片在片尾處採用了有希望的方式,但仍然逃不脫那個無窮迴圈,只不過迴圈階段前提了兩個而已。

出現階級 階級分化 階級固化

階級壓迫

另闢蹊徑

對於剛看完反烏托邦三部曲的我來說是震撼的,隨著列車末節車廂的無產者不斷向車頭前進的過程,看著階層不平等之烈,完成了新領袖產生原因的呈現。其中最殘酷是經過車廂學校的那一段,看著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整齊劃一的高頌僵化的口號,看著孩子們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去看那七個逃離列車被凍死的反面教材雕塑,我看到了教育可怕的一面,怪不得《1984》裡說“誰掌握了現在,就掌握了過去,掌握了未來”。教育同時也在固化個性思維中作用無限,車廂學校裡的孩子們還情有可原,而身為反抗者、覺醒者的領袖柯蒂斯依然固化在統治者劃定的思維框架裡認為離開列車就會死亡,而不是睜開自己的眼睛觀察,這才是最可怕之處,身處桎梏而不自覺,以至於幾乎就墜入“被壓迫者變成新的壓迫者”的宿命。

還好,有個“明白人”,有個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明白人”——列車安保系統設計者南宮民秀,儘管他也不免淪為一顆受制於人的棋子,但他可以利用棋子的身份按自己的計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聽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破統治者——維爾福特的機械式洗腦,引導最後的人類打破車廂走出桎梏,尋找新的希望,儘管代價慘重。

另外說說吉列姆,也許威權領袖和精神領袖是相伴相生的一對孿生兄弟,為著所謂人類生存大計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保持人類整體的平衡能持續向前邁進,無論二者是否通謀,實質後果是一樣的,吉列姆不過是想把柯蒂斯培養成另一個維爾福特,以繼承永不停息的列車,讓它持續不斷地“永動”下去,把柯蒂斯從“惡人”變成“義人”,

再在新統治秩序裡變成“惡人”,只有“明白人”用孩子喚醒柯蒂斯才又使之成為“真人”,實現了領袖最後的昇華,而不再墮入無窮迴圈的宿命中去,選擇了自由的死,摒棄了蛆蟲般的苟活。

影片中的柯蒂斯領導革命是反抗體制的,南宮民秀對車廂的爆破師打破體制的,打破體制後原有體制列車再也無法復原,但代價巨大,倖存者走出車廂後生死難了,只是留有希望,這就是體制的本質,在此過程中肉體上的殘酷與“體制”本質的殘酷相比顯得微弱了。

第三篇:觀後感雪國列車2000字

觀後感雪國列車2000字

說起來最近的外國片很多上映的啊,索性再寫一篇關於電影的吧!之前看了《黑幫家族》(《別惹我》),幾天前又看了《極速快感》,而今天零點,由韓國電影公司製作、奉俊昊執導、美國好萊塢演員卡司搞出來的《雪國列車》(snowpiercer)又來襲了。驚異於其在韓國本土取得的成績,今日下午本屌絲特與朋友去觀賞了一番。

看過之後怎麼說呢,有點失望也有點不理解:是我的口味太小眾了麼?為何大家對於《極品》這樣的爆米花電影比較挑剔,分數一直在下滑,現在時光網上已經降到了7.6分;而對《雪國》這樣的走內涵高度路線卻有著不少瑕疵的片子格外寬容,上映18小時時光分數上升至8.2?

當然,首先必須要說的是身為低階屌絲外加窮矮挫本人並不太懂電影藝術,也沒有看過漫畫原著,但是個人感覺走消遣爆米花路線的電影,只要讓大家看過覺得還比較爽,值回票價了也就是了;對於走高大上路線,致力於挖掘人性、世界這些內涵深沉主題的電影(此時魯魯修在畫外狂喊:“錯的不是我而是世界!”)則正相反,需要的是精雕細琢,尤其是有著自己獨特世界觀設定的情況更應如此,要反覆推敲確定前後無太大不協調之處才行,可惜的是《雪國》別說這個層面了,一些小細節處理得就夠吐槽的了(sure,這只是個人觀點,粉兒們別太生氣,認真你就是loser了)。倒不是說這部片子不好看,奉俊昊的那種細膩又寫實的風格很好地將這個故事講得逼真而層次分明,情節展開的節奏也還把握的可以,只是這樣逼真的拳拳到肉、血肉橫飛的style摻雜進了一些生硬的情節反而有些“畫虎不成”,硬是將整部片子的綜合表現水平給拉低了不少。憑著我現在還保有的比較新鮮的記憶,總結了幾處個人覺得有些“不和諧”的地方,反正只是隨筆吐吐口水,想到啥我就寫啥。再次宣告,小白淺見,不喜勿噴!(不過想想我這篇寫完估計也沒人會看,放心不少……)

這整部電影從頭至尾都時不時告訴我們,這幾位主角,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都是有故事的,舉個例子:片中告訴我們尤娜是在列車上出生的,而且應該是剛上車不久出生的(因為她17歲而列車剛剛開始跑第18年),那她的母親呢?平白無故消失了?我本以為會是走下車的那七個人中的愛斯基摩人,但是貌似沒有任何這樣的資訊透露,另外南宮明秀自己是為了做炸彈才收集那個有迷幻劑效果的東東(這個東東的名字忘掉了),好的,但是他女兒明顯不知道吧,尤娜想要那個東東應該主要是因為有些成癮吧,敢問對一個小姑娘這麼設定導演你不覺得需要解釋一下下麼?再有,這個尤娜到底有沒有透視的能力啊?你說沒有吧幾個地方無法解釋;你說有吧,大哥我們不應該是科幻背景麼?這樣的能力會不會有點草率?況且沒有這個能力對情節展開完全沒影響吧?導演關於這個能力的問題你不想解釋一下?我就這樣抱著好奇心等著,等著,等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在電影最後高潮開始前,南宮明秀本想炸開阻擋人類通向世界的車門,但是需要火柴點燃它,而這個關鍵性道具竟然被他在幾分鐘前連著煙一同扔給了我們的主角柯蒂斯,敢問這麼聰明的一位頂尖人才,不可能不知道柯蒂斯是不會同意他冒險炸開車門的,可是我們的南宮竟然腦殘的把最後的火柴都送出去了,這是……傳說中的“烏龍球”?

一開場不久就出現帶走了末車廂孩子們的那個金髮女人,在最後柯蒂斯進入了威爾福特所在車廂的時候她也跟了進去還用槍一直指著我們的“豬腳”,結果威爾福特兩個人談著談著,鏡頭再轉到取車廂全景時這個女人竟然……她竟然消失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到過,反正我是在兩人交談的中間無論哪個鏡頭裡都沒找到過這個人,要知道這是個車廂,完全沒有什麼遮擋物,況且她應該是一直在柯蒂斯背後監視著他的,竟然憑空消失了?額,可能是我眼花了吧,嗯嗯,一定是的……

看到末車廂的人吃的蛋白塊是用蟑螂作為原料製成的那裡我實在有點無語,導演你敢不敢再叼一點?這麼多人哪來的這麼多蟑螂給大家吃?就算有也得有這個本事把小強們一個一個逮出來吧?還是說這些是集中圈養型小強?那拜託能不能養點別的,貌似有這種條件的話養點啥都比給大家養蟑螂吃強點吧-_-……好吧也可能是漫畫裡解釋過這個問題,但是拜託導演大人你也稍微給大家透露一點吧,不然看著真心不理解啊!

看到柯蒂斯帶領大家走進前面車廂看到的景象抱歉我又沒忍住自己吐槽的衝動:導演大人,請問這背景是我們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隨意拓展空間的地步了麼?為啥那些車廂看起來明顯比後面的車廂要寬敞了一點點,比如那個類似海生物參觀通道的車廂?但是從外面看這車廂都是一樣寬的啊,這不科學吧……

那個威爾福特手下的第一打手(sorry,名字不記得了)在桑拿車廂幹翻柯蒂斯等一干人時,主角明顯沒有受到任何致命傷害只是被揍暈了而已,為何剛開始還想著給主角補個最後一刀,結果被主角的醬油用手擋住了,但是等到分分鐘後解決了醬油之後又忘了繼續把那刀補上直接找其他人幹去了?這是……老年痴呆了?

影片最後幾分鐘我們看到在開頭被帶走的屎孩紙又出現了,據威爾福特說是引擎少了零件現在需要身體小的人進去“人工作業”,然後我們就看到“豬腳”後來未卜先知般的打開了地下的石板看到了裡面正在“工作”的那個孩紙,不過敢不敢讓我們看清楚那熊孩子到底在幹什麼啊?完全沒看出在做什麼苦力的跡象啊也沒缺胳膊斷腿的,柯蒂斯你咋就猶如突然從被大boss催眠的狀態清醒過來似的去揍人家威爾福特?貌似那小孩沒受什麼虐待吧?況且又不是讓他一輩子蹲在下面不見天日,小孩子長得那麼快,一旦身材過大指定就不用他了吧,又沒說要把他用完就殺掉,為了保證這起方舟作用的車不停下犧牲孩子點時間你至於這麼苦大仇深麼?沒準孩子出來之後直接就被安排在前面的車廂裡愉快的生活了呢!話說回來這多大點事,威爾福特你也非要用那種生怕別人不會把你當成壞人的臺詞和口氣說話,搞笑呢?

片子從頭到尾我貌似就沒見幾個人幹過活,無論是前面車廂的還是後面的,這是要鬧哪樣?這麼多人都無所事事的每天你監視我我反抗你,我知道大家是為了保持人口平衡,但是也不用這麼草率吧。

南宮在威爾福特的門前對柯蒂斯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覺得溫度在回升冰雪在融化大家出去也不會死,well done!但是騷年,這個事如果是真的那大家肯定喜聞樂見啊,你又有證據不算完全憑空臆測,可以說出來啊,我想威爾福特這麼睿智的人不會一點聽不進別人的話吧,你說都沒說過,努力爭取別人的支援都沒努力過就做出這麼一副“世人皆最我獨醒”的表情,這……有點太傲嬌了吧?

結尾僅剩的兩個孩子走出了停下的列車時是我眼花了麼?你們身上披的新衣我忍了,尼瑪你們什麼時候還找了兩雙雪地鞋穿上了?然後……還這麼合腳?導演你特地在威爾福特的鞋櫃裡放了兩雙專門給未成年人穿的?叼,未卜先知說的就是你吧?不過這麼冷的天為何這倆孩子張嘴喘氣一點點哈氣都沒有?最後還出現了一隻,額,我沒看錯的話是北極熊吧?好的好的,我知道導演你這是在暗示世界還是有生命的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我很想知道要是北極熊因為食物匱乏正好把這倆熊孩子吃了我們人類該找誰哭去……導演你是想給我們留個開放式的結局麼——兩個孩子是新的亞當和夏娃還是被熊吃掉了人類全團(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滅了呢?

不想再多說了,就總結這10個問題吧,其他不是沒有,是懶得繼續寫了,總之整體來看,這部片子因為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讓我想借著導演的翅膀逆風飛翔的美好願望破了個乾乾淨淨,你們怎麼想我不知道……感官上我是覺得還不如《極品》讓我看得好……額,抓狂

第四篇:雪國列車

雪國列車

本片改編自獲得1986年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原著,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好萊塢影片。影片背景是在全球變亂度極端環境下,人類向大氣層中發射了cw7,使得地球進入了冰川時代。地球被冰雪覆蓋,人類無法繼續生活在地面,值得慶幸和悲哀的是,維爾福工業製造出了由永動機為動力的、能自己自足的火車。為什麼說是慶幸又是悲哀的呢?對於人類是慶幸的,她使人類免於毀滅。悲哀的是,車上的人類被分為了三六九等,下等的人們苦不堪言。

至此,故事情節展開。末等車廂的人們為了能獲得平等的權利,密謀一場攻佔車頭控制永動機的暴動。正如美國電影所宣傳的個人英雄主義一樣,主角柯蒂斯有勇有謀,一路過關斬將,終於來到車頭。此時電影已到一小時三十分,在最後一扇門外,萬千思緒湧上心頭,在末等車廂的十七年,被壓迫的十七年,經歷了人類之間的弱肉強食,我們無法想象那對於一個有正常思想的人是一種怎樣的殘忍。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正是這樣一股力量支撐著他,要為末等車廂的人們爭取自由、平等的權力。但當開啟車頭車廂的門的時候,柯蒂斯猶豫了,因為他知道了真相。真相就是這場暴動,是一場維爾福和末等車廂中最具聲望的人一起合作發動的。而這次暴動的目的是以人們的流血犧牲來獲得整個車廂的生態平衡。 我們不得不要去思考,片中的英雄到底是誰,是柯蒂斯、是維爾福、還是吉連姆。先說柯蒂斯,在火車上的十七年,見證了人們痛苦生活了十七年,心繫蒼生,他立志要奪取車頭,解救人們於水深火熱之中,一路儘管充滿艱辛,但一直不屈不撓,憑藉超人的毅力與冷靜的思考最終成功佔領永動機,並炸開車門。無不是大丈夫,大英雄所為。他是末等車廂人們心中、乃至萬千貧苦大眾心中的大英雄、救世主。

再來說一說維爾福,他是永動機的製造者也是永動機的擁有者以及守護者。其實在整個火車上他的責任最大,它肩負著整個火車系統的生態平衡,無論是人員分配,還是物種的數量分配都要靠它來調節。如果不是他,火車根本不能執行十幾年,人類也不能獲得延續。他是孤獨的,不被被人所理解;他是殘暴的,他以人類自相殘殺這種極端手段來獲得平衡;他亦是無奈的;無法用僅有的資源去供養更多的人類。也許他不是英雄,但他維持了人類的生存與延續。

最後講一下吉連姆,臥薪嚐膽的形象。在此之前,他已經認識了維爾福這一暴君,但他理解了,深知人類延續之重任。他甘願與最貧苦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也許是對他們的一點憐憫,又或是對自己內心的一點安慰。他幫助維爾福完成了這次暴動,至於最後他死或不死都已經不重要。他是默默無聞的。

影片還是已圓滿的方式結尾。火車門炸,剩下一男一女,還有遠處的一隻北極熊。剛開始我一直以為柯蒂斯是我心中的hero,直到最後我想,如果當時不是恰逢冰川時代的沒落,他炸開火車,人類將何去何從。又或者他選擇了接替維爾福,維持這個生態的平衡。只不過是時事造就了他。

第五篇:觀雪國列車有感

觀雪國列車有感

剛看到影片時,我被車尾那些人的生活震驚了,吃著所謂的“牛排”,衣衫襤褸,住宿條件十分惡劣。他們已經在車尾生活了17年,多麼漫長的一段歲月,期間他們經受了非人般的待遇,同時也進行了很多次叛亂,可最終卻失敗了,擁有領袖氣質的柯蒂斯在新年伊始帶領車尾的人進行了一場革命。

一、永動機如現實世界

影片的結束帶給了自己很多遐想,南宮民秀的女兒和那個孩子的命運到底會如何,其實誰也不知道。起初,我對生活在頭車的人恨得咬牙切齒,雖然生活在同一輛列車上,車頭和車尾的生活卻迥然不同。最後的福爾德卻說:“為了維持永動機的持續旋轉,就必須要有人死去,有人去補充永動機損壞的零件……”。聽到這,我突然感受到一種壓迫感湧上心頭。

永動機讓我聯想到現實的世界,生活在頭車和尾車的人不就是兩種不同層級的人,為了維持現實世界的正常運轉,“資本家”就會剝削那些底層的人群,抑或是強國欺凌弱國。當那個極限被衝破,最終受壓迫的人就會如柯蒂斯一般反抗而起,可當柯蒂斯真正來到了頭車,他才發現,為了這永不停歇的永動機,多少人死去。

二、拯救生命和享受自由,不能說哪個更高尚?

最終的柯蒂斯沒有選擇繼續維持永動機的運轉,因為他不想像福爾德那樣繼續去剝削尾車的人。17年的煎熬讓他了解到尾車人的苦,他不想做一個儈子手,去殺害和他苦苦煎熬了17年的夥伴。最終永動機停止,那堵如牆壁的門被炸開,整個雪國列車最終銷燬於茫茫的冰雪之上。

這樣的結局是柯蒂斯想要去看到的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感受到自由是尾車的人一直在苦苦追求的,他們寧可犧牲生命也想去換得這缺失很久的東西。最終,他們實現了,可這樣的結局卻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在拯救生命和享受自由之間,不能說哪個更高尚?在不同的經歷和磨難中,行動會做出最終的選擇。

三、每個人的位置最起碼應該是平等的

影片中的福爾德毫無避諱地闡述,頭車的人也有他們的孤獨,而且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位置,難道尾車的人就必須要如奴隸般生活,頭車的人就必須要享受物質充裕,衣食無憂嗎?可當資源有限,強者就一定會打敗弱者,去獲取資源。可為什麼就不能共享資源,齊心協力去開發新資源呢?或許,這就是人性暴漏的醜惡。

四、福爾德真的有錯嗎?

更令自己感到驚奇的是,那個一直殘害尾車的人也是一直給他們希望小紙條的人,他就是福爾德,為了繼續去維持他的“偉大發明”,他必須用生的希望去不斷喚起那些勇敢的人去推翻他的統治,並去接替他的位置。你說福爾德這樣真的有錯嗎?

影片中,那些一直在頭車享福的人,如果考慮到還有尾車這些人,或許永動機會一直運轉下去,直到冰雪融化之際……

這個電影,你還可以捕捉到更多思考的點,現實如影片,但我認為除了影片中的結局以外,還可以有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