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全1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滋潤人生。中國的經典詩文,博大精深,已存高遠,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了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楊疃中學隆重舉行經典詩文集體背誦比賽。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進步,改革的發展,我們的中華經典詩文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的極大興趣。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研究學習中華經典詩文,開始想深刻的瞭解中國,而我們學習中華經典詩文注重的是傳承祖國的民族文化。不學習祖國的經典詩文會使我們離祖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遠。由於我們平時積累少,有些同學在引經據典時常常出錯或者根本不會;有些同學把很多歷史典故都張冠李戴。這種情況讓老師很痛心。因此深入學習祖國的經典詩文對於我們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學生更應成為誦讀中華經典詩文的文明使者,讓中華經典詩文走進每個學校,走進每個班級,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

同學們,老師們!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時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琅琅的氛圍裡,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著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全2

過一些歷史書籍,便了解了一些歷史人物。向來,我對這些歷史人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心想,那麼多的古人都被歷史湮沒了,如果他們沒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何以會成為歷史名人,然後被載人史冊?有關這些歷史名人的書讀多了,於是就發現,他們真還是各有各的不同。或者理想追求不同,或者所建功業不同,或者是品格不同,或者是人生的態度不同。

曾經,我很迷惑,有人稱讚老莊的逍遙,可有人稱讚孔孟的激情;有人稱讚屈原的執著,可也有人稱讚蘇軾的灑脫。他們的是是非非,究竟該如何評判呢?就拿莊子來說吧,是個地地道道看破紅塵的人,他學問淵博,思想深遠,有著很高的名望,就連楚王都慕名遣使請他為相。可是,他對來使說,他寧願一生在濮水垂釣,看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哪怕窮困潦倒,也不會去做相國。

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復禮”的主張不會被人採納,卻還要帶著一群弟子邊行邊乞,周遊列國,苦口婆心地去遊說各國諸侯,讓他們停止爭戰,要為民施仁術。一個崇尚自然,一個熱衷政治,可他們都是人們2000多年來不可忘懷的名人,你說,這是為什麼?其實,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時候,他就會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獨鍾於此。

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時就趕赴長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華,被朝廷重用,然後“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他卻一生不得志,沒有能真正獲得過一次報效朝廷的好機會。但是,他的政治抱負從未因此而衰減。自己在戰亂中逃亡,而心中惦記的卻是廣大飽受戰亂的百姓,於是,寫下了“三吏三別”以抒懷;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無干處,卻還幻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國家與人民,所以無論他自己在怎樣的生活環境,他都在憂國憂民。看看這些古代名人,他們因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為之傾情。那麼,對於現實生活中的那些沉迷於某事物者,我們就不要把他們想象成異類了,無論是“香港大學之寶”的袁蘇妹鍾情於做一位雜工,還是肢殘也不離開講臺的趙世術,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為卑,反為做飯掃地投入了真情,後者不認為自己行動不便,只因為他對孩子們情有獨鍾。

既然鍾情於物的人就會留名青史,而袁蘇妹與趙世術理當被人們稱道歌頌。如果我們也希望自己在世上能留下點什麼,那麼,選好物件,鍾情於它吧。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全3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師,所以我從小迷漫在書的海洋中。開啟書本,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華經典誦讀》這本書,它讓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在讀詩中,我收穫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節選《戰國策》)。

記得有一次,我病好剛回校上課,誰知下午老師說:“同學們,明天要考試了,回家要認真複習。”叮零零,放學鈴響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業做完了。我剛拿出語文書準備複習,心想:唉!複習還有什麼用,我都請了幾天的病假,怎麼也考不到第一。老師說過:“要在全組考第一才能當上語文組長。”反正當不了語文組長,還不如看看電視,輕鬆一下!我拿著作業找媽媽簽字,媽媽問:“你這麼快就複習完了,明天能嗎?”我跟媽媽說了緣由,媽媽摸著我的頭說:“你不復習,不努力,不去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況你如果有不會的,還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呢!如果現在放棄了,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嗎?語文組長可是你這段時間夢寐以求的啊!聽媽媽一說,我便跑進了房間,認真地複習起課本來。等考試結果出來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語文組長,這真是:事到臨頭,只要及時想法彌補,都來得及。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著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開啟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裡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選自《農夫》);

從讀詩中,我領略了江南水田美麗的風光——“更被鷺鷥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選自《稻田》);

從讀詩中,我……

誦讀經典,我感受這世間的真諦;誦讀經典,我享受這世間的美景;誦讀經典,我分享這世間的真情;經典,伴我成長。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全4

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

時光流逝,年華短暫,有多少經典流逝於指縫之間,又有多少韶光可供你細細的品讀經典。

品讀經典,把握現在。你參多少次感嘆《紅樓夢》的傳奇;你參多少次沉醉於《巴黎聖母院》的哀傷;你參多少次徘徊於《飛鳥集》的意境,品讀經典,讓我們生命靈動,然我們靈魂流光溢彩!

很喜歡杜牧的“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於瞬間見永恆,生命,一場既定的旅程,你我皆是旅程中或匆匆或慢踱的行人,那一條漫長又迂迴的道路從遠處綿延而來,又於或深或淺的腳步中蜿蜒向更靜謐的遠方。旅途中,當我們選擇品味經典的方能感慨於杜牧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方能探尋到生命最初的敬畏。

現實生活裡一片狼藉,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彩燈閃爍,爍幹了安寧。《詩經》中素琴吟風的高雅不再,《繁星》中短笛賞月的古韻難留,現代人創造的物質文明中心靈的安逸難以尋求。經典這種集聚成功的大資產,讓你的文學字元如樂符一樣靈動地跳躍著,品讀經典,於問聲中創造了永恆。

川端康成淺淺的一句“今晨四點鐘,我看到海棠花未眠”。同樣是經典文學的化身,他瞬間感動了多少人的心靈,這是夢與現實最完美的結合,讓那些俗世之物頃刻間土崩瓦解,讓多少在現實生活中麻木不仁的心靈得到溫暖。是的,品讀經典不單單是華麗的欣賞,讓人擁有心靈的慰藉才是品讀經典最好的饋贈。

其實,經典就在我們身邊,經典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心理素質的提高,經典更影響著個人的發展,莫言說《鋼鐵是怎樣煉成》場景還歷歷在目,我說這就是莫言延續歷史,走向成功的華麗轉身。我們需要保爾·科察金的信念,我們更需要他的意志力,因為那是詮釋成功的最好載體,更是延續經典的最好憑證,未來,我們會以更新的姿態來面對經典。未來,我們必是經典的傳承者。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經典,人生之支柱,不滅之光芒!

朝讀經典的心得體會800字大全5

自從上國小起,我就特別喜歡讀書。天文、地理、歷史、自然,只要是書,我都會細細品讀。進入高年級,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又喜歡上了古詩詞、小古文。因為我知道,讀詩詞能淨化我們的心靈,記古文能教我們怎樣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特別是今年我們誦讀的經典古文,讓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每週二早讀,我們就會拿出這本《朝讀經典》,聚精會神地讀一篇小古文,記一篇小古文。

《朝讀經典》分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第一章“志高遠”。自古以來,許多傑出人物都把立志當做邁向成功的起點。南北朝的顏之推曾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鞋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文章為,有遠大理想的人,就會自我磨礪,以成就偉大的事業;而沒有志氣的人,會變得懶散,成為平庸之人。

從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勢必對誘惑產生玩物喪志的情況;而有遠大志向的人,才會有所成就。就像楚莊王,他雖然頭三年不務正業,可一聽勸說,於是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衛懿公,為了養鶴連百姓的死活都不關心,到了第九年,敵人來攻打,將士們不願為衛懿公效勞,於是他成了亡國之君。

翻到第三章,“貴以恆”,第11課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這一篇小古文雖短,但讓我知道了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堅持。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是無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朝讀經典》裡面還記載著許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淺,希望大家每天也記一點。荀子曾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要認為這點進步太小,而就此放棄!

讀了朝讀經典,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學習這些精神食糧。書給了我智慧,我愛讀書!

TAG標籤:心得體會 朝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