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在農業交流研討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仁們大家好:

在農業交流研討會上的講話

我是杭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非常感謝河橋鎮政府給我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交流彙報,下面我簡單彙報一下我公司農業科技創新的一些感悟和經驗。

我們公司成立於2021年,位於臨安區河橋鎮公司現有工作人員40餘人,農田流轉面積達3000餘畝,主要從事糧油種植、儲存、農產品生產銷售、農機社會化服務等工作。2021年至今累計投資1500萬元,建成一個日產量10噸的年糕加工廠,打造了一個集育秧、烘乾、倉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機服務中心,採購工廠化育秧流水線、水稻插秧機以及糧食烘乾機械等26臺農機設施裝置,綜合農機服務能力超過10000畝次,服務覆蓋河橋鎮外,延伸輻射至湍口鎮和昌化鎮。

回望過去,在國家未經歷改革創新發展的前期,沒有機械裝置的支撐,農業生產是一項極為艱辛的工作。農民需要依靠手工勞動進行繁重的田間勞作,但這傳統模式不僅效率低,且易受天氣、病蟲害等影響,使農業產能薄弱,農民難以提高收入和生活質量。

再看當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助力農業轉型升級,為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藍圖。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今年中央一號檔案中,也再次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對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大力挖掘公司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因勢利導,緊跟政策引導。學習《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根據區政府農事服務規劃建設,創新在臨安區西部建設糧油服務中心,積極引入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裝備,以糧油烘乾、清雜能力為重點,採用綠色清潔的糧食烘乾裝備與技術。配套實施糧食機械化耕、種、管、收、糧油儲存、農業技術培訓、資訊諮詢等服務,推進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智慧化和數字化。二是因人施教,抓好人才建設。為更好地掌握先進裝置,跟上時代創新步伐,在人員管理上,我們通過技術培訓、指導,實行專業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員工對農業科技知識的認知水平和運用能力,打造一支農機技術水平過硬、服務能力較強的“懂農、愛農”的人才隊伍。三是因地制宜,發揮高校優勢,我們與浙江農林大學光機電工程學院合作,圍繞提高農業裝備科技創新及切實推進產、學、研、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與合作,加強學術與實踐領域的合作,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快速落地,加快培養具備相關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我相信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和物聯網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將迎來更加智慧化和自動化的時代。我們可以期待更先進的農業機械裝置、更精準地農業管理技術的出現。而我們作為農業從業者,將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技術,不斷更新生產理念和經營方式,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經營水平,以便更好地應對現代化農業的生產要求。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合作,共享經驗和資源,共同推動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的程序。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