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心得體會

當前位置 /首頁/心得體會/專題心得體會/列表

思品課例研修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思品課例研修心得

思品課例研修心得(精選多篇)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堅決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選擇,勇於負責。

知識目標:

懂得怎樣避免盲目從眾,知道克服消極從眾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發展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選擇,勇於負責。

教學難點:克服消極從眾,做到自主選擇,勇於負責。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教師講述有關壁虎的“愛”的故事。)

教師:任何事情都有產生的原因,從眾心理也不例外,我們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須知道從眾產生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瞭解導致從眾的因素

(教師用講述故事——《蘇格拉底的蘋果》)

教師:最後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這反映出他的一種什麼心理?

學生:從眾心理。

教師:你認為導致故事中最後一位學生從眾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原因可能有:①人們往往認為眾人提供的資訊更為全面可靠,不自覺地以他人的意見和行為作為自己行為的參照依據;②知識較少,智力水平較低,自信心比較低,自尊心也不太強;③性格上優柔寡斷、缺乏主見,易受暗示;④其他群體的壓力和印象……

教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性格、知識結構、智力水平等都會導致從眾。不同型別的人,從眾行為的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女性從眾多於男性;性格內向、有自卑感的人多於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於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齡小的人多於年齡大的人;社會閱歷淺的人多於社會閱歷豐富的人。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和經歷嗎?請你舉出一個具體的從眾現象,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學生舉例(略)。

教師過渡: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導致從眾的原因很多,缺乏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會群體的壓力和影響是導致從眾的兩個重要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我們應採取什麼辦法去克服盲目從眾心理,是自己走向自主呢?

三、採取措施,克服消極從眾心理

1、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明辨是非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故事——《農夫和驢》)

教師:想一想,故事中的農夫為什麼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學生:因為他沒有主見,別人怎麼說就怎麼說,完全根據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做事。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58頁“交流”中的故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教師: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做作業的同學,你應該怎麼辦?

學生:不為所動,堅持學習。

學生:對於中學生不應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

教師:故事中的學生應如何克服這種從眾行為?

學生:學會明辨是非,獨立思考。

教師:假如你遇到類似的情形,你會怎麼辦呢?

學生回答,老師給予積極引導。

教師:以上兩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無論是故事中的農夫還是教材中的同學,他們都面臨消極從眾心理的影響,而要克服這些消極影響,就要求他們凡事有自己的主見,能明辨是非,不盲從別人。以上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分辨是非,決定自己的行動,而不能盲目地隨波逐流。對於自己確信的目標要敢於去實現、去爭取,不要怕別人議論。總之,要學會明辨是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理論指導教學,豐富課堂教學。

通過國培和課例研修,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學活動,今後我一定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生活經驗,採取靈活多樣、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進行因材施教,運用理論指導的方向和策略,有的放矢地探索、思考、實施、改進我的每一次教學活動,讓我的教學活動更生動,更有趣味、更有生活氣息、更具實效性,更能促進學生進步和成長,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堅持課例研究,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工作者。

一堂課應該是真實的、紮實的、有效果的,也是有缺陷的課。通過例研究,讓我們老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科學、教學過程是否紮實,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學生是否懂了、學生學到什麼。也許一節課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我們可以從主要問題抓起,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研究,如創設情景,課堂提問,課堂練習等等,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可以對一個問題設計出一個更為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教學過程,帶班親自操作實驗,課後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學成果,並誠心誠意聽取和採納同行們的見解或意見,寫出反思總結,找出成功之處或不足,乃至再次設計、上課、反思、總結,直到這個問題基本解決為止再研究下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教師能做到經常反覆實驗教學,並形成具體的文字材料,這個老師不成功都不行。

四、注重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通過“課例研修”我和各地同行的交流增多了,視野擴大了,知識也隨之豐富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評價這根槓桿,有力地支撐教學實踐。評價只是手段,我們要注重評價的方式方法的靈活、多樣、易操作性,即有利於學生的學業的進步,更有利學生德智體等的全面發展;即有力於學生現實能力的施展,更有利於學生長遠潛能的開發。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堅持師生平等互動教學,我們就能為新的課改增添新的力量,就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安全地成長。

真的很高興能有國培這樣全面系統的培訓,更希望以後這樣的學習進步的機會還會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堅持學習下去,不斷革新課堂教學,我們的新課改就有質的飛躍。

第二篇:課例研修心得

課例研修心得

2014年10月,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四川省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遠端培訓。這是一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因此我認真地參與了培訓的全過程。 在培訓中,我聽了多位英語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和許多教師一起進行了課例研究。此次培訓收穫很多。

特別是關於備課的講座,給我很大的啟示。雖然從事英語教學20多年了,但以前的備課很多時候是為了應對學校的檢查,隨便寫點在備課本上,而且常常只寫教材中的知識點,即只備了教材,而忽略了備學生、備自己、備情景、備設計等等。

通過觀看“有效觀課議課講座”後,對於如何評價一節課有了新的認識。在“2014年學科國培優秀展播課例”這一部分,觀看了很多教師的示範課,從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也深感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

在知行模組階段,觀看了周老師的校本研修方法講座:課例研究方法。

我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課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時效性,使學生最終受益。再好的課堂教學也會有遺憾,教師只有不斷髮現自己課堂上的不足,並反思、研究,再改進,這樣才能使課堂效果越來越好。完美的一節課不多見,教師在授課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不足,聽課老師的意見能幫助授課者發現問題。

課例研修具有教學性、研究性、實踐性,教師在學習、實踐、研究、反思、再學習、再實踐中得到提升,使教師的課堂充滿活力。

課例研修的意義在於課例研修既重視教師的業務能力的提高,又重視教師的理論提升;既重視教師的個體的自我反思,又重視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

我覺得通過課例研修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一是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與研究課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關鍵教學事件展開教學研討,分析教學行為所體現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學問題研究並(請關注)制訂整改措施,改進教學策略、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創新思維與完善實踐的能力;四是通過觀課、議課,既反思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高判斷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所以說,從教師個人的角度來看,課例研修是一種新的專業成長渠道。

課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為首要目標。因此,這種研修通過反覆的過程來追求教育實踐的不斷完善。

“課例研修”是一種重要的行動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採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手段,進行持續學習與持續實踐。課例研修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研究形式,它的價值並不是讓我們去探尋普遍規律的教育認識,而是在此過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更加優化。而且,它讓我們慢慢養成一些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素養,那就是悉心觀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於反思。以課例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教材只是我們要教和學的載體,教師的課堂授課過程要簡潔、目標性要鮮明。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物件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週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

本次,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感覺收穫頗多!

培訓中,我認真傾聽了多位專家的視屏講座,學習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並與班上眾多優秀教師一起討論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與他們一起進行了課例研修,受益匪淺!

一.提高了自身師德素養。

通過聆聽眾多專家的師德講座,我的思想素質得到了一定提高,同時,通過學習,我還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並積極改正,有一種脫胎換骨之感。

二.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並用之實踐。

作為一線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使之為我的教學工作服務。在培訓中,我把自身對語文學科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組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迴圈往復,是因為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心。

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三.注重自己的專業成長。

通過本次學習,我瞭解到“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所以我們要積極學習,以達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的目的。四.積極參與課例研修,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物件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週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通過本次學習我更明確了今後的方向,堅定了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決心!“路漫漫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課例研修心得

課例研修心得

課例研修是教師研修團隊的共同行為,教師們在關注對真實教學問題的發現、研究與解決的同時,將理論學習與備課、說課、授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實踐結合起來的。課例研修具有教學性、研究性、實踐性,通過觀看視訊,閱讀相關資料,參與討論等,獲益匪淺。特別是“知行”在崗實踐的學習,課例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教師團隊圍繞一個主題,圍繞課堂教學,採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手段,持續學習與持續實踐的研修過程。更堅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成長和問題研究意識,去不斷地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改進教學。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與其他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和本班的教師一起進行了課例研究。

可以說此次培訓收益頗豐、獲取匪淺。通過學習“課例研究”,我知道課例研究“三步曲”課例分析面向全體教師。課例分析首先要進行學情分析, 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 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式。課題分析主要通過教學觀摩、評議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驟來幫助學科教師群體轉變課堂教學行為,走出經驗型教學的低水平狀態。課例比較是課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課例分析是基於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情景下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比較分析方式。但是,隨著課例分析和比較的不斷積累, 課例比較開始從同課異構走向同課異教、同課異校。因此, 這一階段的課例比較涉及不同教學環境的研究。同時,為了研究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方式和習慣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性, 此階段還開展了同班異課的比較研究。課例研究是基於課例分析和課例比較的理性思考和理論深化。它是在課例分析、課例比較基礎上進行的理論提升。

通過課例研究, 新的教學模式得以形成, 並運用於實踐, 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課例研究,教師個人得以從理論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實際, 促進個人教學特色的形成, 從而提煉自己的教學觀點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學理論。在本次培訓中,每位專家老師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闡述了他(她)們對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從國內教育到國外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之振奮。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教學工作。我覺得通過課例研討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核心教學能力:一是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高解決問題與研究課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關鍵教學事件展開教學研討,分析教學行為所體現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學問題研究並制訂整改措施,改進教學策略、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創新思維與完善實踐的能力;四是通過觀課、議課,既反思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高判斷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

課例為研究物件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課例研修是一種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為首要目標。課例研修關注的不是教育學或各學科所認定的理論問題,而是教師經常遇到或亟待解決的實際教育教學問題。這種研修活動最終不是追求理論上的產

出,而在於教師實踐本身的改進。這種改進沒有終結的目標,因此,這種研修通過螺旋往復的過程來追求教育實踐的不斷完善。培訓是短暫的,影響是深遠的,讓我們架起國小語文課例研究的風帆 改革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而努力吧!

第四篇:課例研修心得

課例研修心得

本次,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國小科學2班,感覺收穫頗多!

培訓中,我認真傾聽了多位專家的視屏講座,學習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並與班上眾多優秀教師一起討論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與他們一起進行了課例研修,受益匪淺!

一、提高教育思想,開闊改革視野。

為期兩個多月的培訓學習,讓我把埋著苦幹的頭抬了起來,發現教育是需要遠見卓識的。在本次培訓中,每位專家老師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闡述了他(她)們對國小科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並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之振奮。

二.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並用之實踐。

作為一線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使之為我的教學工作服務。在培訓中,我把自身對科學學科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組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迴圈往復,是因為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 心。

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做專業型教師。

培訓既緊張而忙碌,因為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這種嚴謹實效的氛圍,讓每聽一課我都認真準備,精心揣摩,通過網路便捷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敢於迎接挑戰,便也敢於創新。可以說,是培訓激勵了我的意志,啟發了我的心智,讓我更加執著地撲在國小科學的教育教學上。有句話說的好:“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所以我們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斷的源頭水,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四、以課例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物件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週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

培訓是短暫的,影響是深遠的,讓我們架起國小科學課例研修的風帆,改革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更有效而努力吧﹗

第五篇:化學課例研修心得

通過化學化學網路研修,我在教學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於化學學科,學生能夠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取得明顯的學習收穫,並在學習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明顯的提高,這就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內涵。 課程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一、在研修理念下,我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是:

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課程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 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佔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掌握教學裝置、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二、研修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

1、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1)設疑法。“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後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2)競爭法。學習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例如在進行元素化合物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化學方程式背默比賽,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開展課外活動法。通過製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牆報,化學展覽會,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2)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3)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後進生,要關心幫助他們,以達到共同進步。

3、資訊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下在處於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資訊化教學。資訊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資訊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資訊的運用者,在互動的資訊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資訊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1) 內容不再只侷限化學生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瞭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2) 形式不再侷限於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採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也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3)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後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徵、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5)開展專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定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已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三、實踐反思

1、專業引領,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理論,轉變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保持良好的教學心理。對學生突發思維或心理,教師應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去駕馭,或課後個別給予滿意的答覆,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學設計時要做到“心理換位”——從學生學習的心理感受去思考教學流程,拋棄師道尊嚴;“稚化思維”——從學生學習思維發展的過程去設計每一個教學目標,優化有效教學。

2、教學反思,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能及時發現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教師為了解決發現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請教其他教師和教學反思得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更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此基礎上撰寫反思札記。這樣,教師的教學就能較快地與學生的課堂心理和思維產生共振,對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成果積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教師通過反思札記、教學案例、課例研究或優秀探究片段的歸類整理、積累儲存,並根據積累適時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教學研究或教學沙龍活動,廣大教師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難關,對教師今後進行有效教學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鼓勵教師針對性的、選擇性的上研究課,撰寫化學論文或教學案例,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

4、勤奮善教,調動學生樂學心理。 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發展,自己要不斷地提高,今天是蠟燭,明天必須是明燈。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充電”,認真“善教”,照亮學生。“善教”, 首先是教師應樹立人格魅力,因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教育的終極關懷總是指向學生的人格,旨在讓學生養成理想的人格:其次必須注重以下四個教學環節:找準切入點,點選興奮點,尋求發散點,形成整合點。“樂學”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因為學生的“樂學”是建立在教師“善教”基礎之上的。沒有教師的“善教”,學生只能“苦學”甚至“厭學”。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課堂心理調控和實施有效教學。要調動學生樂學心理必須做到:立足主體性,發揮能動性,富於批判性,展現創造性。“善教”和“樂學”是提高該教學實驗質量的重要保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