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列表

《不懂就要問》教案多篇

《不懂就要問》教案多篇

不懂就要問 篇一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學的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裡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裡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唸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裡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 走到孫中山跟前 厲聲問道 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 孫中山說著 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問題,不怕捱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不懂就要問閱讀題目

1.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讀音,在正確的讀音上面畫“√”。

誦(sh^ng s^ng sh)n)

戒(ji4n ji5 ji8)

2.聯絡上下文解釋下列詞在文中的意思。

霎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畫出最能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語句。

4.給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標點。

5.本文可分為三段,請用“‖”在文中標出,並寫出每段的段意。

6.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

不懂就要問閱讀答案

1.誦(s^ng) 戒(ji8)

2.霎時:指時間很短。本文指同學們聽了孫中山的請求後,馬上被嚇呆了。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3.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

4.,,:“ ?”“ 。”,。

5.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老師只讓背不給講。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段意:寫了孫中山學習時壯著膽子請老師講一講課文的一件事。

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讚揚了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態度。

6.①孫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

②孫中山壯著膽子請求老師給他講課文內容。

③為了學好知識,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捱打也值得。

《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要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過程與發展: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相關語言,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先生小時候是個不懂就要問、善於思考的孩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他的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會認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孫中山先生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勇於提問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的時候,你們怎樣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孫中山先生是怎樣做學問的把。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我們來學習小時候的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3、找出課文中生字,讀準字音,並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4、把生字詞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讀幾遍,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

5、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1、什麼叫“私塾”?

“私塾”與現在的'學堂的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2、指名讀第2~6自然段,質疑、解疑。

“流利”說明了什麼?

孫中山提問為什麼要“壯著膽子”?

他對先生請教使用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3、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先生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4、質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麼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

而今天的老師為什麼卻鼓勵我們提問呢?

5、學習第7、8自然段。

(1)孫中山在當時的環境不敢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

(2)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四、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小組聯絡朗讀。

2、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麼辦?

《不懂就問》教案及反思 篇三

《不懂就問》教學反思

我在上課是以課後問題引入“孫中山遇到問題時,他是怎樣做的?”又以“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不懂就問,為什麼還要壯著膽子問?同學有怎樣的表現?先生是什麼樣的表現?”等一系列的問題,打亂了課文的順序來講,用清晰的主線,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學起來思路清晰。自認為還不錯,我把我的上法和其他老師交流,她們告訴我在中高段才會使用這樣的上法,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在培養中,打亂課文順序上,對低段學生來講有點難,學生對課文還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時,如果用我的方法教,會使學生對課文學習沒有一個好的順序,不利於學生掌握好的學習習慣。

在處理第三自然段:“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讀書的同學驚了,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時,我把書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學生慢慢安靜下來,吃驚地看著我,看我板著臉,學生不知所措,看著他們的表現,我持續了半分鐘,露出了笑容說:“孩子們,這就是鴉雀無聲,不過孩子們沒有做到‘頓時”,現在我們就來讀第三自然段,讀完後,我們要做到“頓時鴉雀無聲’哦!”學生們按照我的要求讀完課文,頓時鴉雀無聲,這是代文濤發出了一聲嘆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時點撥:“這隻麻雀可真不聽話,想想我為什麼說代文濤是麻雀?”學生一下就反應過來了:“因為是鴉雀無聲。” 我又問道:“你們在什麼時候還遇到過‘鴉雀無聲’的情況?” ……這樣學生不僅知道了詞語的意思,還知道了怎樣運用。”這樣處理很好。

《不懂就問》教學反思

由於閱讀時,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學狀態中,他們各自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寫,動眼、動手、動腦,全班就呈現出獨立學習、思想高度集中的這樣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學生自讀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哪些學生已能解答問題,哪些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遇到了困難。從而對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單單是老師講出來的,還要有學生去讀、去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的地讀的機會,教師則是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本課教學中,教師對教材作了精心的處理,注重從整體著眼,明確課堂的難點和重點,圍繞“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這個主問題展開朗讀教學的,學生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避免了課堂上的“碎問碎答”,學生在反覆地朗讀——○1初讀(感知性讀)○2研讀(理解性讀)○3品讀(情感性讀),最終體會到“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的真正含義。

《不懂就問》教學反思

今天是第一次上二年級下冊的課,拿到教材的第一感覺就是不知道該怎樣進行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教材和下冊相比較,確實是量上有實質性的飛躍。雖然準備了幾本教參,教師用書,但是對於我來說還是很茫然,不知道對於這麼長的篇幅怎樣來進行我的教學。

在上課之前,我還是用一慣的方法準備了字卡,在黑板上板書好了相應的重要句式。還沒走進教室之前心裡沒有底,但是到了教室的時候,一切的教學設計頓時在不經意間呈現在了我的腦好中。首先,進行的師課前匯入,利用課題《不懂就問》,引導孩子說出孫中山,並在黑板上用字卡出示孫字加深孩子的記憶;然後通過名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說說孫中山的事情,老師再組織孩子的語言歸納出他是偉人,並引匯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小時後的孫中山。

本課時,就是要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夠流利的讀通課文。第一段通過讀展示“私塾、背誦、講解”,第二段認識“流利、照例、糊里糊塗”以及句子“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的背,有什麼用呢?”,三自然段出示句子,交給學生讀長句的方法注意斷句,然後認識“搖頭晃腦、嚇呆、頓時、鴉雀無聲”,之後的幾個自然段都是通過此種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孩子認識我們的生字寶寶。最後是同桌互讀互組詞來完成生字教學。

本課時基本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但是對於二年級的教學來說,內容上欠少,沒有初步的瞭解課文內容,思考課文的整體性,教學應把握好尺度,注意教學的節奏。對於課前的教學要求學生預習的量不能太大,以免造成學生由於厭倦而疏忽預習,從今天的舊愛嘔血上來看檢查了學生的讀,絕大多數孩子還是回家好好預習了的,但是為了確保教學的疏忽,課中的自由讀還是不能取消,要留有足夠的時間給稍微學習習慣不是很好的孩子。

《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四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不懂就要問》

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

(課文裡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裡讀書,為了弄懂書裡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麼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裡是要說明什麼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後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塗地讀書沒有什麼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麼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通過二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學生的表情有什麼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麼還要捱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麼卻鼓勵學生提問呢?

(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師: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願捱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一人讀孫中山先生的話,另一人讀私塾先生的話,一人讀旁白)練習。

2.請兩組同學彙報。

在分角色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塗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捱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師: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塗,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裡,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捱打,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師: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

板書設計:

《不懂就問》教案及反思 篇五

這篇課文講的是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為了弄懂書裡的意思,大膽地 向先生提出問題的事。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畫的是課堂上孫中山提問時的情景。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為你帶來《不懂就問》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不懂就問》教案

設計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帶領學生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讀課文。重點指導讀好三、四自然段,指導朗讀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孫中山、私塾先生、同學,在體會人物內心想法的基礎上讀句子,讓學生感悟孫中山是個不懂就問、善於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給他們留下思考的空間,進行討論交流。

指導識記、寫字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觀察字形,發現規律,將不同結構的字分類識寫。教師則重點範寫,提示關鍵筆畫即可。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寫字,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課文插圖、田字格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會本課“要、先、思、很、少、講、於、氣”9個生字,認識四個偏旁。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正確規範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麼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批評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學。

1.小朋友們,誰知道孫中山先生?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

2.今天我們來學習孫中山先生小時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問”(板書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小朋友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裡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說?……)鼓勵學生在朗讀中尋找答案。

二。嘗試學習,識字讀文

1. 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 教師範讀課文,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合作學習。(各組選一段嘗試自學)

學習任務:

a.用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b.用好辦法記住生字的字形,並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c.先畫出帶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讀一讀,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正確、讀流利。

d.合作方式:

組長組織大家圍繞上述任務學習、交流。

明確分工各負其職,人人做好當小老師的準備。

如:可以一人負責教生字的讀音,一人負責介紹識記生字的方法並組詞,一人負責領讀帶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負責指導朗讀整段話。

e.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三。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1.各組輪流上臺,人當小老師,指導其他小朋友學習課文的其中一段。

a.在彙報交流過程中,各組的組員之間、臺上的小老師與臺下的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補充。

b.教師點撥:

引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著(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著”是輕聲。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並認識“心字底(心)、雙人旁(ㄔ)、言字旁(訁)”。

幫助學生把每一段課文都讀得正確、流利。

指導學生學會評價。

2.小組合作學習本組選擇的段落之外的三個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

四。朗讀全文,鞏固生字。

1.同桌練讀;各組練讀。以小組為單位比賽,比比哪一組讀得最正確、流利。

2.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

創設情境,做“摘果子”遊戲。(複習生字和詞語)

五。指導書寫,重點:“要、很”。

1.學生觀察範字,然後分別描紅,再試寫一個。

2.對照範字評一評。選擇出現問題較具普遍性的作業,引導學生對照範字評議。

3.教師範寫,提示要點:“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以下,寫得稍長。整個字形的特點是形態稍長、上窄下寬; “很”是左窄右寬的字,第七筆豎提寫在豎中線上。

4.學生練習。

六。佈置作業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

2.想一想:孫中山提問的時候害怕嗎?那他為什麼還要問?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 聽寫生字

2. 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故事?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麼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麼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質疑、解疑。

“流利”、在課文裡是要說明什麼的?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麼要“鼓起勇氣”?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麼?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 “流利”、“鼓起勇氣”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願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一愣、解答”。

接著看課文插圖,想一想,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後,先生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並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複述圖意。

4.質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麼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麼卻鼓勵我們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教育與今天教育的不同。)

5.學習第四自然段。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於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麼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氣,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角色朗讀。

2.請兩組同學彙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麼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塗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但是為了學知識,不懂就要問。”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刻苦,背誦非常流利,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別人都不敢問時,孫中山為弄清道理,敢於向先生提問,他認為“為了學知識,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麼辦呢?

《不懂就問》反思

課文借用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訴我們“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當學生問道孫中山向先生提問,不怕捱打嗎?孫中山說:“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捱打也值得。”學習至此環節,我不由聯想到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確實遇到過一些愛提問題的孩子,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感興趣,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啊!在他們向大人(包括老師、家長)提問時,也許碰到過一些釘子。於是我打破原來理解文章最後孫中山說的話的意思,直接切入生活討論:“請談談你曾經面對家長、老師不敢提問”的情景,按說碰釘子也沒關係,我們是為了弄清道理嗎?孩子們安靜了片刻後,看到我往下沒有做什麼明示暗示,他們紛紛發言。有的列舉了在家中廚房裡問媽媽為什麼要把油燒熱了再炒菜,卻遭搶白,“躲遠點,小心漸到油。” 有個小男孩卻生生地說:“有一次,我向老師問家庭作業是不是生字寫三遍?”老師沒好氣的說:“我留作業的時候你幹什麼去了。”我當時就是怕寫錯了才向老師問一下,可沒想到……以後我再也不敢問了。

這個小男孩的話勾起了我太多的感觸。是的,我們作為一位老師,總是希望學生們能夠勤學好問。有時候,學生們提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我們總是把持不住自己,而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從而打擊他們積極性,使孩子們“封口”。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孩子們提問這一方面,又有多少人是耐心解答或坦誠相告呢。而其更有的除了不回答外,還追上一句“你真笨,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或是由於工作忙,而拿一句話舊搪塞掉。

我們真的要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是再用話語鼓勵孩子不懂就要問,也不如在平時認真對待孩子們的提問。

《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使用工具書或根據上下文弄清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漢字,掌握2個多音字,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教學難點:

懂得“不懂就要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你在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不懂的問題?當你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的?

學生自由表達。

預設:問家長、問老師、小組討論、上網學習、查字典等。

2、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多,我想這也正是同學們學習優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時候的小朋友卻沒有我們這麼好的條件。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看看他是怎樣學習的。

課件出示:走近人物——孫中山

常識提示:孫中山,廣東香山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孫中山是怎樣學習的呢?讓我們聽讀課文,瞭解一下。注意:在聽的時候,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畫出新鮮感的詞句。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有新鮮感的詞語。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1、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還比較難,不知道在朗讀的過程中你都認識了嗎?誰可以帶大家領讀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領讀。

3、去掉拼音,小組同學進行“你指我認”的活動。

4、重點認讀“段、練、戒、厲、楚”等生字。

6、開火車讀準字音,也可以開火車組詞。

7、剛才在聽讀和自讀課文時,你畫出了多少有新鮮感的詞語,跟本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8、老師找到了這些詞語,請你談談自己的認識,你可以說一下詞語的意思或者是造個句子。

出示詞語:搖頭晃腦鴉雀無聲糊里糊塗咿咿呀呀連連點頭私塾戒尺

學生根據詞語進行解釋或造句。

四、讀文見義

導學:讀了課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嗎?看看課本上是怎麼說的。

1、出示課文第一段內容,學生自讀。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裡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你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嗎?讀出你的情感來。)

隨文識字:瞭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課文中具體寫孫中山讀書的情況的是哪一部分?圈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預設:

讀書流程圖。

孫中山背誦學過的功課。

先生圈出要學的新內容。

先生教讀要學的新內容。

孫中山回座位練習背誦。

你覺得這種學習方式怎麼樣?枯燥乏味。

隨文識字:瞭解多音字“圈”的意義和用法。

3、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孫中山有沒有放棄學習?他學得怎麼樣?

預設:

從“先生聽了,連連點頭。”“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等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勤奮好學。但是孫中山學得不明白——糊里糊塗。根據上下文理解“糊里糊塗”的意思: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